稻田养蟹

稻田养蟹好处很多,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害虫,促进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河蟹生长。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与准备

养蟹稻田要求地势低洼,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钻 土,保水性好,面积以3335~6670m为宜。稻田四周挖一圈宽 0.5-1 m,深0.5 - 0.6 m的蟹沟,稻田中间挖宽0.4 m,深0.3 -0.5 m的蟹沟,整个稻田形状呈田字或日字形。稻田 四周用钙塑板或其它材料建好防逃墙,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 密封,再建一道竹栅,并加盖网,防止河蟹从进、排水口逃跑。 水稻要选择生长期长(不少于110天)、耐肥力强、茎秆坚硬、 不易倒伏、抗病害的丰产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栽插,在放人插秧 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洗消毒,杀灭敌害。移栽前要施基肥, 一般每667m可施人粪尿250~500 kg,饼肥150一200 kg另外 为满足河蟹对水生植物性饵料的要求,还可引种浮萍,这样既能 为河蟹提供饵料,防风遮荫,又能培肥地力。浮萍引种面积应为 蟹沟面积的30%-40%.

(二)苗种放养

1.放养时间稻田中可进行扣蟹培育、成蟹养殖及成蟹暂 养。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这时秧苗已移棵返青,苗种可直 接放人稻田。冬春购进的蟹种,需先行暂养3-5个月,待秧苗 返青后再放人稻田。

2.放养密度蟹种的放养规模以每千克40-60只为好,每 667m可放20-30 kg,如规格为每千克100-200只,则每667 m可放养10-15 kgo放养的幼蟹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肢 体齐全。另外,稻田中还可放养部分鱼苗、鱼种,施行鱼、蟹混 养,既充分利用了稻田资源,净化水质,利于河蟹生长,又增加 了收入。每667m可放养鲢、鳙夏花,分别为200, 100尾,放 养草鱼和团头鲂夏花各200尾。

相关推荐

稻田养蟹的中后期管理



夏秋高温季节,是水稻和螃蟹生长的关键时刻,抓好中后期管理,对提高稻田养蟹的经济效益大有益处,其管理要点是:
1、保持水质清新

稻田养蟹要经常换水,及时排除残饵和污物。换水时,要先排出池水1/3左右,再加对新鲜水,并保持一定水位,水位切不可大起大落,换水在下午3——4时进行,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合理投喂饵料
河蟹中期饲养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限制动物性饵料投喂,进入9月份以后,再逐渐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并投喂足够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
3、防逃、防敌害
稻田水浅埂矮,河蟹打洞,常会造成田埂漏水,引起河蟹逃窜。因此,要经常检查堤埂和防逃设施等,及时堵塞堤埂的洞。进出水口的网罩如有损坏,要及时换,大风大雨天气要注意防逃。同时还应防止敌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进入蟹池。
4、注意防治蟹病
应经常用生石灰溶解后泼洒全池,每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5——20公斤,或用0.5毫克/升的孔雀石绿对水体进行消毒。一旦发现病蟹,应立即隔离诊断治疗。养蟹稻田内不用或限制使用无机肥和农药,施肥以有机肥为主。
5、及时捕获河蟹
10月上旬开始捕捉河蟹出售。对蟹种或暂不出售的河蟹应选好越冬池越冬或进行暂养。

稻田养蟹用菌肥的技术方法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淡水鱼养殖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餐桌上美食日益丰富,河蟹更多的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应用抛秧栽培技术和生物菌肥“稻—菌—鱼|蟹”生态种养模式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它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效益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下面具体介绍以下如何养殖的方法:
1、稻田的选择
要选择水源条件好、无污染、排灌方便、耕作层较深的稻田。耕作层浅的沙田和漏水田则不宜选用。
2、消毒和施肥
冬春农闲季节,开挖好鱼|蟹沟、鱼|蟹坑。旧的鱼|蟹沟、鱼|蟹坑要加以整修。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30公斤撒施消毒,一星期后灌足水。并施入300公斤腐熟粪肥和1公斤金宝贝菌肥,培肥水质。4~5天后即可投放鱼|蟹种进行饲养,“稻—菌—鱼|蟹”的生态链可慢慢形成。
3、加高加固田埂
养鱼|蟹稻田的四周田埂必须在春耕前用开挖鱼|蟹沟、鱼|蟹坑的下层硬土进行加高加宽。田埂要捶紧夯实,防止崩塌漏水鱼|蟹逃出。
4、开挖鱼|蟹沟、鱼|蟹坑
在养鱼|蟹稻田的四周距田埂80~100厘米的地方开挖环田鱼沟,并视田块的大小、形状开挖“十”字、“井”、“目”字形中心沟,沟深、宽分别为30厘米、40厘米。坑宜设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边、田角,也可以设在田中心,亩设一个深100~120厘米,面积5平方米以上(视对鱼|蟹产量要求而定)。沟、坑应连通。
5、做好拦鱼栅
为防止鱼蟹逃出,在鱼|蟹种放养前,须在进、出水口设置拦栅。

水稻田的高效养蟹管理技术



一、田块选择与田间工程建设
1、田块选择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地块,以黏壤土为宜。要求田埂厚实,不渗漏,通电,交通方便。
2、田间工程
包括环沟、田间沟、暂养池。环沟是养蟹的主要场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沟宽上口1米,下口0.5-0.6米,深0.6-0.8米,成环形;田间沟主要供河蟹爬进稻田觅食、隐蔽之用,在田中挖十字沟或井字沟,沟宽0.6米,深0.5米,并与环沟相通;暂养池用于暂养蟹种和收获成蟹,在田块一边,面积约占田块的3%-5%,沟深1米。
3、防逃设施
田埂高度0.5-0.8米,坡度1:3,要夯实,不能在埂中留有缝隙造成漏水逃蟹。用双层农用塑料薄膜沿稻田四周铺设防逃装置,用木柱固定,埋入土内10-20厘米,高50厘米。
4、进排水系统
利用农田原有渠道即可,进排水地基要夯实,不留缝隙,闸门用铁丝封好,防止河蟹逃跑或敌害生物进入。要做到灌得进、排得出,水位易于控制。
二、放养前的准备
采用人工或机械捕捉方式清除田内野杂草、青蛙、老鼠等敌害生物。每亩用生石灰70-80千克清塘。移植水花生、水葫芦、浮萍、细绿萍等浮水植物,移植面积占沟池水面的40%-60%,为河蟹提供食物,并为其脱壳提供附着物。
三、蟹种放养
5月中旬到6月上旬均可放养。放养前先在暂养池中强化7-10天,待水稻返青分蘖后再放入大田中饲养,以提高成活率。蟹种下塘前应用10%食盐水浸洗20分钟消毒,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活跃、附肢齐全、无病无伤者放养,淘汰老龄蟹。每亩放河蟹700只。
四、饲养管理
1.培养天然饵料
充分发挥稻田的资源优势,培养好天然饵料。
2.按河蟹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科学投饵
(1)5-6月蟹种入塘不久,水温较低,饵料应以粉碎后的精料为主,少量多次,使之吃饱吃好,尽快适应稻田环境。
(2)7-9月为摄食高峰期,是其体积增长、体重增加的关键阶段,饵料要量足质优,新鲜适口,应以青料为主。
(3)10月是河蟹“长膘”时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应使其足量摄食,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3.投饵量
日投入饵料数量以河蟹体重的7%左右为宜,每天投饵2-4次,并强调多点投喂,投均投匀,使之吃饱吃足。同时,根据其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傍晚一次投喂量要占全天总饵量的60%左右。另外,脱壳前的饵料中应加入适量脱壳素,促其顺利完成脱壳过程。
4.水的调控
不同时期换水次数和换水量差异很大,应及时调整、准确掌握。5-6月期间每周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1*/5~1*/4;7-8月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易传染疾病,水质易受污染,要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和数量,每周换水不少于2-3次,每次换掉全田水量的1*/3;9月份5-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占全田水量的1*/4~1*/3。要求用无污染的地下水(严禁使用污水),换水时间应在当日上午10时左右内外水温基本相同时进行,避免换水前后水温变化过大,对河蟹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稻田水位一般应保持5-10厘米,并随时观察水位、水质,水位过低要及时加水,水色过深应立即换水。

5.日常管理
设专人每天巡查(特别是阴雨、大风等特殊天气更要加强),随时查看田内的防逃设施、河蟹摄食状况、水质、水位、生育动态、是否染病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与此同时,要注意防止敌害生物及污水侵入。
五、收获
1.收获时间
一般于9月上旬到10月上旬,稻田水温在15-20℃之间为宜。

2.收获方式
依据蟹的生活习性与稻田蟹生长的特定环境,单一方法捕获一般效果不佳,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可大大提高捕获率:
(1)利用河蟹的洄游特性,采取稻田白天加水、夜晚排水的方式进行捕捞。
(2)先加水、再排水,把其引进暂养池后集中捕捞。
(3)人工设置地笼、蟹笼或挖陷阱进行捕捞。
(4)利用河蟹夜晚上滩活动及趋光的生活特性,夜间使用灯光引诱并捕捉。

六、养蟹田水稻的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优良品种,如中花号、秀优、秋优、津稻305等。

2.插秧
插秧应在5月中旬左右进行,采用5厘米×5厘米或5厘米×6厘米的株行距,在田间沟的内侧要插双倍株,密度达到25万墩*/亩左右,基本苗10万*/亩。
3.施肥
追肥禁止使用农家肥和铵态氮肥(如碳酸氢铵和磷酸二铵等)。由于河蟹生育过程中不断排放粪便,因而水稻全生育期总施肥量可适当减少,碳铵数量控制在100千克(折合)左右。
4.病、虫、草防治特点
养蟹稻田中的大部分鲜嫩杂草可供河蟹食用,是河蟹重要的食物资源,除草对象主要是稗草等河蟹拒食种类。除草过程应于水稻插秧前完成,蟹种入田前10-15天严禁施药。稻田害虫防治前务必先灌水,增高田内水位,喷药时要喷头朝上,药液尽可能落于水稻叶面。施药应在下午4时左右进行,喷药后注意观察河蟹的反应,并要及时换水。在实行综合防治、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的同时,要采用优质、广谱、低毒、高效的除治病、虫、草药剂,以免对河蟹产生不利影响。

河蟹稻田养殖性早熟如何控制?且听养蟹能手讲解



蟹种性早熟是稻田培育扣蟹中的一大难题,也是直接制约河蟹养殖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稻田培育扣蟹,如不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进行控制的话,所培育的扣蟹中,性早熟蟹种(亦称小绿蟹)一般占扣蟹总数的20xx就达性成熟(一般规格为60克左右),即可参加降河洄游。而将河蟹蟹苗运到北方辽河流域水体中放流,则它们要到第三年才达性成熟。可见,有效积温高低能影响河蟹的性腺发育。
稻田的环境与河蟹天然生长的江河、湖泊又不同。稻田里水浅,在长江流域其夏季水温高达36~38℃,而江河、湖泊的水温不超过30℃,由于河蟹生长期水温高,其新陈代谢水平高,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当肝脏贮存养分过多时,便向性腺转化,促使性腺快速发育,从而形成性早熟。
2、放养蟹苗过早
近年来,河蟹的人工繁殖季节过早,4月初或4月底就可获得蟹苗,这些蟹苗必须用塑料大棚保温才能正常生长,否则在自然条件下若遇低温极易死亡,它们的生长期比天然蟹苗要早一个半月到2月,其当年的有效积温也相对增加,这等于延长了河蟹当年的生长期,如果培育时处理不当,也容易产生性早熟蟹种。
3、盐度过高
目前,稻田培育扣蟹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方盐碱地多,较高的盐度刺激了河蟹的性腺发育,促使蟹种性早熟。比如上海崇明县,其长江北部沿岸的稻田水体的盐度一般为1~3,比长江南部沿岸稻田(纯淡水)的高,其东部又比西部的盐度高,因此稻田培育扣蟹中,性早熟蟹种的出现率也是长江北部沿岸的稻田比长江南部沿岸的稻田高,东部也比西部的高。
4、营养过剩
河蟹的性腺重量与其肝脏重量是成反比的。在幼蟹阶段,其性腺小、肝脏重,肝脏为卵巢重量的20xx的扣蟹规格培育成每公斤120~140只。
(3)降低稻田水温
培育扣蟹的稻田应尽量选在有丰富地下水、冷泉水或深水库的下游,便于打井引水或自流灌溉。
在夏、秋高温季节,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不停地向稻田内注水,使之形成微流水,利用流水降低田水的温度。适当加深稻田的水位,以适当控制水温升高,尽量使田水的温度保持在20~24℃,以延长蟹种的生长期,降低性早熟蟹种的比例,提高稻田培育扣蟹的经济效益。蟹沟、蟹溜的水深要保持在70厘米以上,并在沟溜中种植水生植物如茭白、水雍菜、菱等,田埂上也应种植瓜果等经济植物,最大限度地降低田水的温度,以防止有效积温过高。
(4)调整饵料结构
在培育扣蟹的整个喂养过程中,蟹种的饵料结构要坚持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刚放入大眼幼体,要投喂以枝角类为主的浮游动物和鱼糜等精饵料,便于河蟹消化和保持水质清洁,以防止产生懒蟹。20天后(三期幼蟹后),投喂的饵料要以水草、浮萍、麦麸、玉米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如发现幼蟹生长太快,则要停止喂食或三四天投喂一次。9月中旬后,为增强蟹种的体质,以便能顺利越冬,还要投喂20天至1个月的精料,品种以小鱼虾、豆饼和人工配合饲料。
(5)改善稻田条件
盐碱地区的农户如在稻田中培育扣蟹,应经常排出稻田中盐度逐渐升高的陈水,注入新鲜淡水。没有新鲜淡水的地方可以打井,井水特别是深井水既无污染,盐度又极低,很适合养蟹。

稻田养蟹的蟹种放养与饵料投喂技术



1.蟹种放养:经长途运输的蟹种,为了防止直接下田吸水过多,影响成活率,放养前应先在水中浸泡1~2分钟,然后取出再搁置10~15分钟。如此反复2~3次,而后将蟹倒入盆中,放进稻田,让其自行爬行,将伤蟹、死蟹随时捞出,以免下池后影响水质。
蟹种放养时间应根据稻田插秧前进行农药封闭灭草时间而定,如不用农药封闭灭草,可以在早春放养。每公顷稻田可放养规格为100只/千克的蟹种75~150千克,也可放养规格为150只/千克的蟹种60~120千克。
2.饵料投喂:饲料是养蟹的物质基础。河蟹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除利用稻田中生长繁殖的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投喂人工饲料。
①饲料的种类:河蟹可利用的饲料种类很多,其中动物性饲料有小鱼、小虾、蚕蛹、蚯蚓、螺肉、蚌肉、鱼粉、血粉、屠宰场下脚料和昆虫等。植物性饲料有水草、浮萍、藻类、瓜类、饼类、豆渣、麸皮和米糠等。此外,还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②饲料投喂方法:放养初期可投喂小鱼、猪血、蚕蛹、螺和蚌肉等肉食性饲料;中期要以萍类、南瓜、小麦、豆饼等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食物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使蟹体积累营养,增加个体重。日投饲量为5%~10%,并根据天气、水温、河蟹摄食情况有所增减,水温低时取下限,水温高时取上限。傍晚投喂的饲料,次日早上检查吃完为宜。
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饵料投放在蟹沟的水草上,并要看季节、天气、水质、河蟹摄食状况来投喂。饵料要求新鲜、适口、营养全面,使河蟹吃饱吃好。
投喂时间以每天下午4~5时1次即可,因为河蟹有晚上摄食的习性,安排在下午4~5时投喂,更有利于河蟹夜间摄食。投喂地点要设在水沟周围。

多处着眼提高养蟹效益



近年来,随着养蟹面积的扩大,产量大幅度增长,规格品质下降和上市季节社会购买力、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河蟹价格日趋下跌,养蟹效益下降,甚至亏本。如何在微利时期养蟹赚钱?笔者认为必须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规格增效。
长期以来,市场上大蟹的价格高于小蟹数倍,大规格螃蟹仍然在高价位畅销。因此,由“大养蟹”向“养大蟹”方向转变,实行“大水面、小群体、大个体”的稀养措施,稀疏放养密度,选用质量好的优质饲料,满足河蟹生长的营养需求,提高养殖河蟹的养成规格,“青壳、白肚、金爪”的大规格蟹才能卖出高价格。
二是注重品质增效。
从源头抓起,树立安全意识,从维护和改善河蟹养殖环境入手,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在种苗、饲料、渔药、保鲜、储运等环节上,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大力提倡和推广以种草投螺、投喂小杂鱼等鲜活饵料为主的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以优良品质赢得市场。
三是通过混养增效。
养蟹水面混放一定数量的与河蟹习性没有矛盾的肉食性鱼种,形成河蟹残饵被野杂鱼、虾利用,套养鱼类将其捕食,起到减少耗氧,净化水质,促进河蟹生长,提高产量、规格、品质和增加名贵商品鱼的目的。如每亩蟹池套放鳜鱼种15尾~20尾,可收获商品鳜鱼10千克~15千克,增效300元左右。适宜蟹池套养的品种较多,除鳜鱼外,还有黄颡鱼、翘嘴红鲌、青虾、克氏螯虾等,养殖者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四是防病降本增效。
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布草投螺,加强水质管理,合理投饵等措施,加强河蟹的自身抗病能力,养殖期间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减少和控制蟹病发生,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既提高了蟹的成活率,又减少了用药成本。
五是树品牌增效。
螃蟹的品牌效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名牌螃蟹给养殖者带来了直接利润。如“阳澄湖大闸蟹”以其较高的知名度,比其他蟹价位高出很多。因此,要成立养蟹行业协会,创建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养蟹者组织起来,担当起创建、维护河蟹品牌及名牌的重要责任,加强质量管理,跨越“市场准入”的门槛,在市场设立较固定、有名气的经销商或专卖店,逐渐形成较稳固的销售网络,增强螃蟹在市场和消费者中的信用度。

夏季养蟹池塘管理措施



一、水质调控
1、加深水位。当高温季节已经来临时,这时应将池水加至全年的最深处。高温季节,适宜的最高水位可保持在1.2米—1.5米之间;气温特别炎热的时候,水位还应加深,最好在2米左右。
2、勤换水。高温期间,养蟹池应常更换新水,保证水质良好。更换水源应清新、洁净、没有污染,不要将施过农药的田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换入蟹池。换水时间不能在中午正热时进行,一般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换水。平时换水可隔天一次,当水温超过28℃时,最好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
3、勤捞水草。池塘养蟹,由于池中天然生长的水草一般很少,可以到野外河沟或荒水中捞取新鲜的水草放入池内,也可以人工栽植水草,让池蟹摄食、栖息,还能遮荫避暑,降低水温。池中沉水性、浮水性、挺水性水草各占一定的比例,整个池面的水草覆盖率应控制在1/3左右,以便留有更多的空间,让河蟹自由活动。水草的种类主要有小青萍、轮叶黑藻、水花生等。高温期间,捞取的水草时间长会腐烂,应坚持少放勤捞原则。发现水草不新鲜,草叶发黄,茎秆变软,应除去,防其腐烂,破坏水质。
4、定期改良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等,每隔15-20天施用一次,可有效地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的含量,促进菌相与藻相的平衡。定期泼洒生石灰,每隔15—20天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公斤,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也可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或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和底质。
二、合理投喂
高温季节,河蟹除中午水温较高时潜伏水底及水草丛中外,早晚天气凉爽时,一般都出来活动、觅食,而且食量较大。这时应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促进蟹体生长。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动、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确保蟹体对营养的全面需求,切忌投喂品种单一、营养片面的饵料。可以投喂瓜片、菜叶、稻芽、水草、煮熟的玉米、小麦等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投喂小杂鱼、螺蚌肉动物性饵料,最好投喂河蟹专用颗粒饵料。无论何种饲料,应坚持新鲜、可口、适量的原则。投喂量以2小时-4小时内观察略有剩余为好,具体标准应掌握在蟹体重的8%左右。最终应根据天气、水质、蟹池状况等灵活调整。投喂时间以早晚为好,投喂地点可在水草丛及水温较低的地方。
三、疾病预防
高温季节,蟹池水温高,水质容易变坏,蟹体抗病力弱,应注意蟹病的预防工作。夏季是蟹发病高峰期,主要有纤毛虫病、黑鳃病、颤抖病、水肿病等。蟹病防治的主要原则“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定期泼洒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药物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及寄生虫,定期泼洒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调节水质,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三黄粉、维生素C、多糖等药物制成药饵进行投喂,可有效地防止蟹病发生。发现死蟹,应立即捞除,并查找原因,采取对策,不让蟹病传播。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蟹


由于河蟹对外界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食性杂,饵料来源广,不仅能在多种淡水水域里生长,而且可和鱼混养,和水生作物共生,市场前途也十分广阔,因而河蟹的人工养殖发展很快,养殖方式多种多样,养殖历史虽然不长,但已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形成了淡水养殖的一个重要项目,发展创汇渔业的重要内容。从河蟹养殖利用的水域类型看,有池塘养蟹、草荡养蟹、网围养蟹、稻田养蟹、河道的人工放流等。从河蟹的养殖方法上,有精养、粗养、单养、混养。从河蟹养殖周期上分,有用蟹苗直接养成商品蟹的,养殖周期需两年;有利用幼蟹养成商品蟹的,养殖周期为一年。实践证明,不管采用哪种水域、哪种养殖方式,只要养殖技术应用合理,饲养管理方法得当,都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池塘养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水产养殖业,它利用池塘小水体,实行人工精养措施,使河蟹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等,均明显优于大水面粗放养殖方式。因此,发展池塘养蟹生产,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蟹苗资源,向国内外市场供应更多的商品蟹,而且对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农民致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苗种选购与放养
河蟹苗种质量的优劣,对成蟹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影响极大。因此,选购的蟹苗必须具备纯净、体壮、活泼的特点;幼蟹还应注重体大、肢齐、规格一致等。
(1)蟹苗的选购:天然蟹苗一般每公斤14~16万只,体色为淡褐色,离开水能迅速爬行,入水能立即游泳,以不含各种杂质为优。人工繁殖的蟹苗比较纯净、整齐,其个体略小于天然苗,一般每公斤18~20万只。由于人工苗的出苗时间比天然苗早约一个月,可使养殖的河蟹生长周期延长1个月,这对增产增收十分有利。
(2)幼蟹的选购:从提高池塘的养蟹产量和经济效益出发,无论是单养还是鱼、蟹混养,均以放养隔年铜钱蟹(即一龄幼蟹)最为适宜。这样规格的蟹种生长快、成活率高,当年放养年底可获得大规格的成蟹。选购幼蟹的时间越早越好,通常春节过后即可进行。选购的幼蟹要求大小均匀,规格一致,肢体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每公斤300只以内较好。
(3)蟹苗或幼蟹的放养:蟹苗或幼蟹放养前15天,必须进行彻底清塘。清塘最好用生石灰按常规排水清塘法,清除池底污泥,杀死各种野杂鱼类、水生昆虫、蝌蚪、软体动物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敌害生物,同时增加池水钙的含量,这不仅能满足河蟹及其饵料生物对钙质的要求,又起到调节改良水质作用。蟹苗蟹种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和养殖周期有关。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公斤16万只蟹苗,要求当年年底平均个体重达到100克,每亩放养量为3000~4000只;如果放养的蟹苗饲养到第二年收获,即养殖周期为两年,每亩放养量为2万只左右;出塘规格可达120~150克;如放养规格为2~5克的一龄蟹种(幼蟹),要求当年平均个体重100克左右,每亩放养5000~6000只较为适宜。
以上三种放养形式,蟹苗的放养日期通常在4月底5月初;幼蟹则在2月底3月初。成蟹收获季节在10~11月份。
(二)、饲养管理
河蟹养殖与其他养殖业一样,三分养,七分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养蟹的成败,因此要特别重视在管字上下功夫。掌握好合理精心投饵和适时调节水质两个主要环节。
(1)投饵:
饵料是养蟹的物质基础,河蟹的整个生长阶段,除利用池塘中人工培植的水草和底栖生物,主要还靠人工投喂。
饵料的种类:动物性的有海淡水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各种动物尸体、下脚料、畜禽血、鱼粉、昆虫幼体、浮游动物、丝蚯蚓等。植物性的有各种菜类、嫩草、山芋、南瓜、麦类、饼类、豆渣、麦麸、米糠等。还有人工配合饵料。各地可因地制宜地投饲适宜的适口饵料。投饵的数量,蟹苗阶段每天投喂鱼、虾肉糜、鱼粉、蚕蛹粉、豆浆等,用泼浆,撒粉法投喂,日投饵量为蟹苗体重的25%左右,饲养一星期左右的蟹苗,蜕皮变成幼蟹后,可将上述饲料制成糊状投喂,并开始投喂饼糊,麸皮、米糠糊等,日投饵量占蟹体重的20%左右。饲养20~25天的幼蟹,一般经过3次蜕皮,则饵料改投鱼、虾、切碎的动物内脏、谷粒、饼类、米糠、麸皮和配合饲料等,日投喂量占幼蟹体重的15%左右。当幼蟹体重达到1克以上时,日投喂量为7~10%。
河蟹摄食量与季节变化和水温有关,通常在3~4月份,水温尚低,一般在10~15℃,河蟹摄食量较少,可选择在晴暖天气傍晚投饲糊状的饼类、豆渣、米糠、猪血或其他配合饵料等,量可少些,以免浪费。到了5~6月份,水温逐渐升高,河蟹活动频繁,摄食量增大,相应增加投饵量,各种水生植物如水浮萍、水浮莲、水葫芦、苏丹草可适量投喂。7~10月份是河蟹生长的旺盛时期,饵料品种可增加动物性饵料,要加工切碎,投喂鱼类时,最好用开水泡几分钟,使鱼皮易撕下,方便河蟹取食。到了11月份以后,水温逐渐下降,摄食也相应减少,这时酌减投饵量。投饵数量为河蟹体重的5~10%,水温低时取下限,水温高时取上限。每天的投量要根据当天水温和上一天的摄食情况酌情增减。投饵不要乱撒,要定点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池边浅水处,有些地方称笃滩。最好设置分布均匀的若干食台,既便于河蟹摄食,又便于检查和清除残饵。投饵时间可定时在每天傍晚,以适应河蟹晚上摄食的习性。也有每天投喂两次,上午6~8时占投量的1/3,傍晚6时占2/3,可以每天检查,有无剩饵,适度掌握。全年投饵的安排:7~10月份旺长阶段,饵料占60~80%,10月以后投喂少量,其余在上半年投喂。
根据江苏省兴化市水产研究所对河蟹几种饵料摄食选择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① 河蟹食性杂,食谱广,但偏食于动料或添加动物性饵料的人工配合饵料。在商品饲养中,麦粉饲料较棉子饼饲料及混合糠饲料喜食。另外在其它喜食饲料充足的情况下,水生植物饵料可不食或少食。
② 当面粉中掺和一定比例的动物性饵料(鱼糜)比单纯动物性饵料(死鱼),对河蟹更有吸引力,两者同时投喂,12小时后,前者比后者选择指数高二倍多。
③ 同时在几种喜食的生品饲料中,选择指数依次为咸味鱼糜生面粉团(选择指数为1.51)淡味鱼糜生面粉团(选择指数为1.10)咸味纯面粉团(选择指数为1.01)淡味纯面粉团(选择指数为0.96)。上述四种炒熟的面粉配制饲料,均不及同类的生品饲料。
④ 由于河蟹摄食活动有相当明显的避光性,在方形池中,河蟹对投喂于西侧的饲料摄食强度较高,当在夜间投喂时,后半夜摄食高于前半夜。这一观察结果,在生产实践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又据安徽省巢湖地区养殖河蟹经验介绍,投饵必须坚持精、粗、青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饵料占40%,水草(或陆草)占35%,各种植物性粗饲料占25%。养殖前期粗饲料和草饲料要多投些,后期是河蟹肥育和积聚蟹黄的重要时期,精料要多投些。在饲养期间如长时间单一投喂动物性饵料,而在短时间内改变成植物性饵料比较困难。因此平时需要坚持合理搭配。
(2)水质控制和调节:
河蟹对水质的条件与鱼类相比,具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水质的污染也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晰透明,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如果是酸性水质,不利于河蟹对钙质的吸收,不利蜕壳。水质清新,不仅有利于河蟹生长蜕壳,也能增加河蟹肉味的鲜美度。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制约河蟹的生长发育。池塘养蟹,池水适宜的pH值为7~9,最适为7.5~8.5。pH值过低,会导致蜕不下壳。池水溶氧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溶氧过低,会引起不吃食,不蜕壳。池水若低于2毫克/升,就会引起池蟹死亡。因此经常性地调节水质,保持蟹池水质清新,是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蟹池的水位,可根据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春季一般保持在0.6~1米之间,夏季可加高到1~1.5米,秋冬季又要深水越冬,因此水位可在0.6~1.5米的范围内变动。为了调节水质,一般在春秋两季每隔7~10天排注水一次,换水量1/3,夏季高温时节通常2~3天甚至每天换水一次。换水时应注意①池内外水温温差不能过大,不要超过3~5℃。②要控制进水速度,以2~3小时换完一次水为宜。③河蟹潜伏休息时,及最佳吃食时不要充水。如条件具备,能保持常年微流水的蟹池,则对河蟹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3)日常管理:
养蟹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巡塘检查,观察河蟹活动吃食情况,有无残剩饵料,有无死蟹、病蟹情况发生,有无敌害,是否有河蟹逃逸的迹象。看池塘水质的肥瘦及混浊度,要及时检查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和防逃效果。上述情况,如发现问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注意水色:要保持水色清淡,如发现水过浓,河蟹登岸数量较多,且与平时有异样,尤其是白天也大批爬出水面,极可能是水中缺氧或水质败坏,应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换水加注新水。
② 观看天气:天晴多投喂,阴雨天少投喂,天气闷热,有暴雨前兆要少喂或停喂,雨后天晴要多喂。
③ 查看吃食活动情况:每天早晚巡塘,看投饵后很快吃完,蟹活动正常,应适当增加投饵量。如晚上投喂,第二天仍未吃完,发现有病蟹、死蟹,要及时捞出,清除残渣、污物,减少投饵量或调换适口饵料。
④ 经常用pH试纸测试池水,如发现pH值过低,说明酸性过高,钙离子少,不利于河蟹蜕壳,可用每亩10~15公斤生石灰搞成糊状全池泼洒,不但能改善水质,增加钙的含量,还能起到消毒防病作用。
⑤ 要随时检查防逃设施,尤其是进出水口的栏栅设备,发现破损要及时检修。池埂如有漏水,也要立即堵塞,稍有疏忽,都能造成逃蟹的后患。
⑥ 盛夏高温季节,蟹池应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可在南端池埂上或在蟹岛上,种植几排高梁、玉米等高杆作物,或者搭架南瓜、丝瓜棚,再在池边水中架设遮荫设施,以创造河蟹生活的良好环境。
⑦ 注意河蟹的蜕壳,这是它的生命攸关,是河蟹生长的生理过程,每次蜕壳,河蟹就有显著增长,刚蜕壳的软壳蟹,软弱无力,无摄食防御能力,常常遭到其它蟹类的攻击吞食。饲养时,发现行动迟缓,不吃食,头胸甲后缘出现裂缝,表明河蟹要蜕壳了,发现刚蜕出的软壳蟹,最好用小铲小心抄起,不要碰伤,单独饲养2~3天,蟹壳变硬,再放回池中。
⑧ 蟹池必须有专人值班巡查管理,对于每天发现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应作详细记录,最好制订合适的表格,每天记载,以便于查考和总结经验教训。
(三)、越冬管理
成蟹养殖,一般都要求当年达到商品蟹,但从蟹苗开始养起,或者放养规格偏小,或者饲养管理不善,当年达不到上市规格,就要越冬,一般在立冬季节,所谓蟹立冬,影无踪。江苏省无锡县的经验是:第一不要用水泥池或砖池,要用土池,池内有高出水面的土墩,以增加提供河蟹掘洞钻穴的条件来抵御寒冬。第二提高水位,达到1~1.5米,尽量不使池水结冻。第三池内要布满水草,池埂上铺设柴草,使雪水不直接流入池内。第四池内可适量加些食盐,既可增加池水渗透压,降低冰点,又有适应生理需要的一定盐度。

中华绒螯蟹箱养蟹


网箱养蟹是近几年来的一项内容,其特点:放养密度大、生长较快、不占塘口、管理捕捞方便。
1.位置选择
应选在避风向阳、水质清新、风浪不大、比较安静、无污染、水量交换量适中、有微流水,周围开阔没有水老鼠。
2.网箱规格及设置深度
网箱材料多用聚乙烯或尼龙网片制成,网目大小根据幼蟹个体大小来决定,以不逃蟹为原则。网箱面积以30平方米为宜,上面有盖网封死,在网箱顶、底部各留一个可供开关的口子,并用尼龙拉链缝上,以便开关,投喂检查。网箱底部留的口子,平时关死,等网箱底部附生大量藻类及附污泥较多时,必须及时清除、刷洗附在网箱上的藻类污泥,同时还可将网箱反转,箱底朝上,重新固定好网箱,把原上盖拉链关死,开启底部拉链投饵。确保网箱网目畅通。为了防止附生大量藻类,可在网箱内养十尾鲴鱼,五至十尾罗非鱼,以清除附生藻类。
网箱设置时,先将四根毛竹插入泥中,然后网箱四角用绳索固定在毛竹上。四角用石块做沉子用绳索栓好,沉入水底,调整绳索的长短,使网箱固定在一定深度的水中,可以升降,调节深浅,以防被风浪水流将网箱冲走,确保网箱养蟹安全。
网箱放置深度,根据季节、天气、水温而定。春秋季可放到水深30~50厘米,7、8、9三个月天气热、气温高,水温也高,可放到60~80厘米深,并在网箱上面放一些水草,以便遮阴,供河蟹歇凉。 3.放养规格和密度
网箱养蟹要求规格整齐,蟹体健壮,附肢齐全,没有损伤。放养密度根据水质、饵料、管理情况而定,管理好、水质活、饵料足、质量优可以多放。反之则少放。幼蟹规格以150~200只/公斤为好,每平方米放20~25只,一只网箱放幼蟹5公斤,600~750只左右,按70%的回捕率,每只网箱可产河蟹50~60公斤,另外还能收几公斤成鱼。
3.投饵
每只网箱内要设一个2平方米的食台,把饵料投放在食台上。每天早上、傍晚各投饵一次。各种饵料按营养比例配制、切碎煮熟后,放在其他饵料中,加上适量面粉捏成团、块、条状投喂,这样可提高饵料利用率和不会污染水体。这种饵料不易溶于水中,便于河蟹摄食和检查吃食情况,一般以第2天早上略有剩余为度。上半年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适量,下半年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为辅,以促进蟹黄积累。
4.日常管理
应加强检查管理,及时清除残饵和死蟹、洗刷网箱等,发现网箱有损坏及时修补,以防逃蟹。刚蜕壳的蟹也应拣出单养,待壳硬后再放回网箱继续喂养。

池墉养蟹技巧多



一、建造池塘
选择避风向阳、光照充足、池埂坚固、池坡平缓的池塘,面积3/15~1/3公顷最好,能保水1米以上。在水面以上30~50厘米的池埂上要建防逃设施。建时先围绕池塘挖一圈深30厘米的窄沟,在沟中每隔1~1.5米打一根高出沟边50~70厘米的桩,然后将塑料薄膜沿环沟围好,并钉在立桩上,填上沟中的土,埋住薄膜下缘。
二、加水植草
建好防逃设施后,要先清塘消毒施肥,注入新水,然后向池塘中移植水草,由于水草是河蟹栖息、觅食、蜕皮、避署、逃避敌害的场所,因此一定要丰富多样,要求养蟹水域水草覆盖率达到1/3以上。水草品种可以选用水葫芦、蒿草等挺水植物,或苦草、轮叶黑草等沉水植物,或浮萍等漂浮植物,岸边还可种植蔬菜和水花生等。要沿边种,没移活的水草要尽快捞出,以免腐烂污染水质。
三、放养蟹苗
蟹苗的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份,由于在蟹培育(即将大眼幼体养成如5分硬币或扣子大小的幼蟹)阶段容易出现性早熟蟹(老头蟹),因此,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完全围绕预防老头蟹出现进行。
四、放养密度
要先大后小,控制幼蟹生长速度,一般1/15公顷先放40万只,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逐渐调整,至Ⅳ期幼蟹后要到4万。
五、保证水质
最好保持微流水,水源要清洁,无污染,透明度40厘米以上,pH值7.5~8.5,溶氧高于4毫克/立方分米。水质如有恶化,及时冲水或开增氧机。
六、夏季降温
最好保持池塘水温18~23℃。具体做法是:使用地下水、冷泉水或水库底层水做水源,勤注水;高温季节要尽量在蟹池边水草上方搭棚遮荫等。
七、科学投喂
池塘养蟹要做到“两头精,中间青”。即春、秋两季,天气凉爽,这时多喂精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配合饲料和瓜菜为辅。夏季要以青饲料为主。投喂不能太足,使其半饥半饱。Ⅴ期幼蟹后基本停喂,任其自然生长,还要注意不喂发霉饲料。
八、控制青苔
青苔的危害主要是抑制水草正常生长,严重时会覆盖在水草之上,引起水草大量死亡,严重恶化水质,引发蟹大量死亡。河蟹生长期内,一方面可适当培育肥水,抑制青苔生长;另一方面可适当使用硫酸铜以杀灭青苔。因硫酸铜对软壳蟹有害,所以,在蟹蜕壳期前后不宜使用。使用硫酸铜后必须大量换水,以免影响水草生长。干塘后的青苔可以人工除去,再彻底清塘以杀灭残余青苔。另外,向蟹池加水时,进水口用绢网过滤,可有效防止青苔进入蟹池。
九、及早防病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一般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1/15公顷用生石灰20千克,既可杀菌又可调节池塘水质。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不使用对蟹有副作用的药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98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青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