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黑白花奶牛 黑白花奶牛的影响因素

福建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宜牧草地面积200万公顷。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常青,产草量高,非常适宜福建黑白花奶牛的生长。福建黑白花奶牛是福建奶牛良种,福州饲养黑白花奶牛已有百年历史,是该品种奶牛的起源地。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福建黑白花奶牛黑白花奶牛的影响因素。

形态特征:福建黑白花奶牛是利用荷斯坦牛与黄牛杂交,并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乳用型品种。福建黑白花奶牛体型高大,结构匀称,头清秀,皮薄脂肪少,被毛细短,毛色为明显的黑白花片,后躯较前躯发达,乳房大而丰满,乳静脉粗而弯曲,奶牛只有四只乳头,一般两列均匀,长5~8厘米,多余的副乳头一般都短小不出奶,自然萎缩。成年公牛体高143~147厘米,体重900~1200公斤;纯种母牛体高130~145厘米,体重650~750公斤。后躯较前躯发达,中躯相对发达,皮下脂肪不发达,全身轮廊明显,前躯的头和颈较清秀,相对较小。从侧面看,背线和腹线之间成一三角形,从后望和从前望也是三角形。福建黑白花奶牛的头清秀而长,角细有光泽。颈细长且有清晰可见的皱纹。胸部深长,肋扁平,肋间宽。背腰强健平直。腹围大而不下垂。皮薄,有弹性,被毛细而有光泽。福建黑白花奶牛乳房大而深、底线平、前后伸展良好。整个乳房在两股之间附着良好。四个乳头大小适中,间距较宽。
生产性能:福建黑白花奶牛分为奶用、肉奶兼用两种。福建黑白花奶牛中的奶用牛的产奶量是奶用牛中最高的,平均每年产奶量为4500~6000升,乳脂率3.6%~3.7%。奶肉兼用的牛,平均每年产奶量比奶用牛低1000~2000升,乳脂率4%。福建黑白花奶牛具有体型高大、产奶量高、母牛性情温和、易于管理的特点。但不耐热,抗病力较弱。

场址选择要点
福建黑白花奶牛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考虑,统盘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必须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修建住宅等规划结合起来,必须适应于现代化养牛业的需要。
1、地势高燥。奶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处、风口处,以免排水困难,汛期积水及冬季防寒困难。
2、土质良好。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3、水源充足。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特别是奶牛提供的奶要健康为主。
4、草料丰富。肉牛饲养所需的饲料特别是粗饲料需要量大,不宜运输。奶牛场应距秸秆、青贮和干草饲料资源较近,以保证草料供应,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5、交通方便。架子牛和大批饲草饲料的购入,肥育牛和粪肥的销售,运输量很大,来往频繁,有些运输要求风雨无阻,因此,奶牛场应建在离公路或铁路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地方。
6、卫生防疫。远离主要交通要道、村镇工厂500米以外,一般交通道路200米以外。还要避开对奶牛场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
7、节约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8、避免地方病。人畜地方病多因土壤,水质缺乏或过多含有某种元素而引起。地方病对奶牛生长和肉质影响很大,虽可防治,但势必会增加成本。故应尽可能避免。

黑白花奶牛的影响因素
1、黑白花奶牛的年龄
一般年龄越小,价格相对的就会偏低一些,自奶牛怀孕后,价格将会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也是影响奶牛价格的最主要因素。
2、黑白花奶牛的产奶量
进行奶牛养殖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产奶,产奶量越高,奶牛的价格理所当然的也就越高。
黑白花奶牛多少钱一头
黑白花奶牛的价格要根据奶牛的年龄,怀孕月龄,体型结构等进行判断:
1、小奶牛,3-10个月的价格为:4000--6000元左右;
2、第一胎怀孕奶牛,怀孕在3个月以上:7000-12000元左右;
3、二胎、三胎、四胎,怀孕在3个月以上,产奶30公斤以上:13000元左右;
特殊高产黑白花奶牛,以质论价。具体价格在按奶牛的大小、年龄、膘情、花色、产奶量以及奶牛怀胎月份等而定。
黑白花奶牛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养殖者来说,一定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以免给自身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关知识

黑白花奶牛皱胃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1、黑白花奶牛皱胃疾病临床症状及诊断

皱胃疾病一般均呈现前胃弛缓,食欲、反刍减退或废绝,有的病例喜饮水(皱胃阻塞),鼻镜干燥、龟裂,粪便干小成球,似算盘珠样,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瓣胃音低沉或停止,腹围正常或轻度膨胀(皱胃阻塞、皱胃扭转),肠蠕动音减弱,尿量减少或无尿,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精神沉郁,倦怠无力,呈纤迷走神经消化不良综合征。但因病因不同,则具有其不同的临床主要病症。因皱胃壁驰缓和扩张,发生阻塞而下垂,继而导致瓣胃秘结,瘤胃内容物发酵与腐败过程加剧。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有毒物质,引起瘤胃黏膜炎和瘤胃积液,因而左下腹部明显膨隆,冲击性触诊有波动感。

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皱胃黏膜充血、肿胀,形成皱胃炎性变化,呈现消化机能障碍,间或呕吐,精神沉郁,倦怠无力,鼻镜干燥,黏膜潮红带黄染。触诊皱胃区,病畜感觉疼痛。粪便呈球形,表面覆有黏液或黏液膜,有时腹泻。

皱胃溃疡,虽有病理解剖学的变化,但有的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具有亚临床现象。故初期症状不引人注意。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由于皱胃区疼痛反射性刺激,病牛精神沉郁、紧张、腹壁收缩,以拳触压皱胃区,病牛安静、无疼痛反应。除去按压,即有疼痛反应。病情弛张,时而缓和,时而恶化,粪便中含有黑红色粥状松馏样物。最后多因皱胃大出血、穿孔而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而死亡于出血性贫血或脱水与自体中毒。

皱胃变位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大多数发生于分娩之后,少数发生在产前3个月至分娩之前。发病后多数病例只呈现食欲改变,如拒食精料,尚能采食一些粗料。粪量减少,呈粥样,深绿色,多呈现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中有潜血或血液。呼出气体有酮体气味,检尿酮体呈阳性反应。因皱胃插在瘤胃和腹壁之间,故伴随瘤胃蠕动而皱胃发生疼痛。皱胃蠕动,在疼痛时间上与瘤胃不一致,因此,在左腹中部第9~11肋间,可听到与瘤胃蠕动时间不相同的皱胃音。通常腹部无明显疼痛,强叩击也不引起疼痛反应。

皱胃扭转,经过急剧,症状明显。病牛突然发生疼痛,蹴踢腹部,背下沉,呈蹲伏姿势。瘤胃蠕动缺乏,粪软,中等量,呈黑色,带有血液,有时呈重度腹泻。皱胃被液体或气体所充满,因而右腹(皱胃)和左腹(瘤胃)膨胀,作冲击触诊与震摇,可听到液体震荡音。体外触诊,右腹壁紧张,发病后3~4d,右腹部明显地膨胀。将听诊器紧密地压在右侧肷窝部,并同时在肷窝部前方最后肋骨上以手指叩打,能听到一种高调的乒乓音。检查直肠,能在右侧腹部触诊到膨胀而紧张的皱胃。轻度扭转或伴有扩张,均可出现酮尿,有时因皱胃高度扩张,以致发生皱胃破裂和突然死亡。

2、黑白花奶牛皱胃疾病的治疗措施

皱胃阻塞,先使病牛绝食1~2d。初期可用25%硫酸镁溶液500~1000mL,于右腹部皱胃区,第12、13肋骨后下缘,注入皱胃,促进皱胃内容物向肠道运转。但应注意,当针头刺透皮肤时,宜面向对侧肘关节刺入5~8cm深,如有坚实感,即表明已刺入皱胃,先注入生理盐水50~100mL,立即吸取注入的液体,其中混有胃内容物,pH值为1.0~4.0,证明无疑,然后再注入上述药液,也可用胃蛋白酶80g,陈皮酊40mL,番木鳖酊20mL,配合内服,每天1次,连用3次,同时每次用生理盐水2000mL,注入皱胃,并用新斯的明0.005g,皮下注射,对早期皱胃阻塞有较好的效果。

急性皱胃炎,注意清理胃肠外,可用生理盐水1000~1500mL,加上2%盐酸普鲁卡因50mL加上甘油200~300mL和纤维素酶3~5g以及链霉素500万U进行瓣胃注入,每天1次,连用3d,以提高治疗效果。为维护肝脏功能,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全身机能状况,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现象,可应用10%氯化钠溶液200~300mL,静脉注射。通常应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4000mL,40%乌洛托品溶液30~40mL,静脉注射。

皱胃溃疡,除了采取一般治疗方法外,还应注意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反射性刺激,防止溃疡恶化和发展,可用止血敏15mL和2.5%盐酸氯丙嗪溶液10~20mL,分别肌肉注射,或其他镇静剂。也可用30%安乃近溶液20~30mL,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3~5次。中和胃酸,防止黏膜受侵蚀,宜用氧化镁50~100g;犊牛用次硝酸铋3~5g,每天内服3次,喂饲前半小时投给,连用3~5d。为防止出血,促进溃疡面愈合,用10%葡萄糖酸钙200~30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次,也可用维生素K3进行治疗。

皱胃变位与扭转确诊后,可采取滚转复位法、保守疗法、手术整复法,以获满意疗效。

作者简介:胡彦辉(1972-),女,本科,高级兽医师。

胡彦辉

(黑龙江省克山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600)

参考文献:

王书林,王洪斌,王哲,等.兽医临床诊断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110.

简载华.兽医手册.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6.

郭定宗.兽医内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7-44.

奶牛使用年限的影响因素 奶牛使用年限的延长措施方法


奶牛育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延长奶牛使用年限,而想通过遗传来改变奶牛的使用年限并不现实,因为奶牛的使用年限遗传力都很低,所以只能通过其它因素来延长其使用年限。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使用年限的影响因素奶牛使用年限的延长措施方法。

1、奶牛使用年限的影响因素

日粮凶素。日前大多数养殖场为了获得较高的产奶量常加大精饲料的使用量,同时减少粗饲料的饲喂量,尤其是多汁饲料,奶牛日粮中的精粗比例搭配不当,这对于奶牛来说是极其不合理的饲喂方式,凶奶牛属于反刍动物。而精饲料的体积小、营养多,可作为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不能满足奶牛营养需求时的补充饲料,但是如果饲喂过量会影响到奶牛的瘤胃健康,导致瘤胃内酸度增大,瘤胃内环境平衡失调,增加了乳酸中毒、膨胀症等疾病的发病率,还会导致瘤胃的发酵类型发生改变,使乳脂率下降,严重时还会引起奶牛丙酸中毒死亡。并且精料中的蛋白质和磷酸的含量过多,而钙和胡萝卜素含量不足,会使奶牛体内发生酸性反应而导致奶牛早期失去生殖能力,影响使用年限。

管理不善。有的养殖场或者养殖户在对奶牛进行管理时不规范,如对奶牛的发情排卵观察不到位,而错过最佳的配种时期,配种受胎率较低。在配种时操作不规范,消毒不到位,感染病菌引发疾病,导致空怀或者不孕牛的数量增多,生产记录不全或混乱。日常的卫生、消毒等流于形式化,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挤奶操作不规范,奶牛在产后护理不到位,造成奶牛患生殖系统疾病而影响生殖性能。这些都会导致奶牛的使用年限减少。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由于日前奶牛养殖都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人T挤奶也逐渐的被机械化挤奶所代替,而在挤奶过程中大部分的养殖场都存在着消毒时间不够、消毒不彻底的问题,有的奶牛场则存在对挤奶器的使用和保养不当等问题,而使奶牛的乳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

疾病防治不当。对疾病的防控要防重于治,但是有的养殖场却将重点放在治疗上,并且在治疗时常采用不当的措施。其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就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无论什么疾病都习惯性的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会使奶牛产生抗药性,导致患病后久治不愈,提前淘汰。

2、奶牛使用年限的延长措施

合理饲喂。科学合理的饲喂,使奶牛保持适中的膘情,要注意日粮中精粗料的搭配,严格的控制精料的饲喂量,根据奶牛实际的营养需求以及产奶量来确定饲喂量,饲喂奶牛优质的饲草饲料,防止奶牛发生营养性代谢病或者瘤胃酸中毒,可多饲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对于奶牛的健康以及提高产奶量都十分有益。目前规模化养殖场饲喂奶牛时多采用TMR技术,该项技术是根据不同生长发育以及泌乳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按配方对不同组分的日粮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一种饲养工艺,该项技术的推广可以保证奶牛饲料的营养均衡,还可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改善奶牛的健康水平,从而达到延长奶牛使用年限的日的。

加强管理。加强奶牛日常的饲养管理,重视安全生产,防止奶牛在养殖过程中发生机械性损伤而失去利用价值。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保持牛体的清洁卫生,每天都要刷洗牛体2~3次。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工作,并采用规范的方法实施配种,奶牛在分娩时做好接产与护理工作,加强消毒,防止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疾病。保证奶牛每天都有适量的运动,增加体质,提高奶牛的健康度,提高产奶性能,这是延长奶牛利用年限的关键环节。

加强环境的管理。提高奶牛的福利待遇,为奶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是保证奶牛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牛舍以及运动场的建造要符合奶牛的生理需要,尽量做到冬暖夏凉,牛舍要做好冬季的保温措施,防止奶牛受冻,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要注意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要做好通风的工作,同时还要保持牛体的清洁卫生和干燥。要注意如果遇到雨季,则要避免让奶牛在泥泞的运动场内运动,以免导致奶牛的肢蹄损伤,引起淘汰。

抓好奶牛的繁殖T作。要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T作,选用优质的精液配种,并规范配种技术,做好消毒T作,选择最佳的时机配种,杜绝空怀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在治疗时要用药合理,避免出现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科学挤奶,预防隐性乳房炎,将乳房炎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在使用机械挤奶时要做好机械以及奶牛乳房的消毒T作,每头奶牛都单独使用一块毛巾或纸巾。定期对机械进行保养与维修,使其保持最佳的工作性能,在损伤时要规范操作,避免乳房受到损伤。

做好疾病的预防T作。重视牛场的防疫工作,每天的春秋两季都要做好检疫,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如果发现病牛要及时的治疗或者淘汰,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大。还要做好其他疾病的监测与治疗T作,防止凶疾病凶素造成的奶牛淘汰率升高以及使用年限下降的发生。

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为奶牛的高产、稳产创造适宜条件。牛舍、运动场要符合奶牛的生理需要,牛舍冬季要保温,防止寒风侵袭;夏季通风要良好,有利于防暑降温。保持牛舍、运动场的清洁和干燥。有的牛舍是利用旧房改造的,环境卫生差,奶牛长期拴系在阴暗潮湿的牛棚内,而运动场一到雨季就成“泥塘”,在这种环境中饲养的奶牛,产第二胎后其肢蹄开始变形,乳房炎发病率高,发情不明显,卵巢机能恢复迟缓,胎位不正,易发生难产、胎衣滞留等,有的奶牛产第四胎后即被淘汰。因此,牛场必须设置运动场,因为阳光和运动有助于增进奶牛健康,提高产奶水平,也是延长奶牛利用年限的关键环节。
科学合理地饲喂,保证奶牛膘情适中。随着农产品的丰富,奶牛精饲料的供应不成问题,但奶牛以饲草为主,牛群由于缺乏优质的青干草,饲草品种主要以青贮玉米为主。长期饲喂偏酸性饲料,或加大精饲料喂量催奶,使奶牛营养性代谢病时有发生,是奶牛利用年限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
科学的挤奶操作,把乳房炎控制在最低限度。挤奶设备技术性能不高,人员操作不熟练,机具消毒不严格,没有按照挤奶操作规程作业,环境卫生差,牛舍、运动场积水、积粪,挤奶操作不规范等导致乳房炎难以控制,尤其是隐性乳房炎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水平和利用年限。
采用规范的配种、接生等操作,控制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疾病。由于输精、接生助产等操作失误或消毒不严,环境卫生差等造成青年奶牛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奶牛生产水平低下,利用年限缩短。
重视安全生产,把各种意外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牛场每年因地面光滑、奶牛顶撞或上槽时驱赶,发生跌伤、掰胯,使奶牛伤亡,失去利用价值;有的因下水道、化粪池无盖,奶牛掉入发生淹死或掰胯,特别是犊牛和临产牛,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有的牛舍电线私拉乱扯,线路老化,因犊牛舔扯或挤奶推车漏电,电伤牛群;有的因犊牛或奶牛舔食、吞食异物等发生胃炎或心包炎,导致奶牛死亡。
重视防疫检疫,控制各种疾病。每年春、秋季节要进行两次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发现病牛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大。同时做好烈性传染病的预防,牛瘟、口蹄疫等高发区要进行疫苗接种。平时注意隐性乳房炎、酮病的监测,及时进行治疗,把疾病造成奶牛的淘汰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奶牛繁殖率的影响因素 奶牛繁殖率的提高方法


奶牛的繁殖率受营养、气候、环境、遗传、疾病、饲养管理水平、人工输精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理想的繁殖率已成为奶牛养殖者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当前,在奶牛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奶牛的单产水平提高的同时,奶牛繁殖率却因各种因素而有所下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奶牛繁殖率的影响因素和奶牛繁殖率的提高方法。

1、影响因素

营养因素。营养因素对奶牛的繁殖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奶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产犊以及犊牛的成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都会引起奶牛出现繁殖障碍,从而使繁殖率下降。在奶牛产前及产后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蛋白质和能量的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就会导致奶牛在产后子宫复旧延迟,从而继发子宫炎等生殖系统疾病,还会造成卵巢的功能不全;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微量元素与奶牛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缺乏或者不足会导致母牛长期不发情或者发情异常,即使可正常发情,配种受胎率也较低,受精卵着床困难,还易出现胚胎早期死亡。粗纤维含量不足会导致奶牛发生便秘,还会引起代谢疾病,造成奶牛在产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影响繁殖率。

环境因素。适宜的饲养环境会提高奶牛的舒适度,从而使繁殖性能充分发挥。而奶牛长期的生活在饲养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会导致繁殖率下降。如果牛场的选址和设计不合理,运动场和牛舍的面积较小,通风排气、排水、排污、保暖等设施安装的不合理,会造成牛舍内的环境不良,牛舍内通风不到位而引起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温度不适宜,光线不充足,湿度过大等,使奶牛环境不适宜,从而影响了奶牛的休息,使奶牛的体质下降,内分泌失调,进而使繁殖性能下降。牛舍内不注重日常的卫生清扫工作,导致卫生条件较差,易导致多种病原微生物滋生与繁殖,导致母牛出现排卵发情异常,配种受胎率降低,甚至会导致不孕。

饲养管理因素。在奶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对于初产奶牛来说如果不选择好适宜的初配年龄,会导致配种受胎低,还会影响到奶牛的产奶性能,初产奶牛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配种过早,性成熟与体成熟不同步,即使发情,配种受胎率也较低,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初配年龄,一般要求年龄到18月龄以上,体重达到成年奶牛的70%时,并且经过2个发情期后,即可参与配种,此时的配种受胎率较高。另外,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使妊娠奶牛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的现象。在配种时,奶牛的发情鉴定不及时,检查不适当,精液的品质较差,配种时输精操作不当会导致配种受胎率低。产后的护理不到位等会导致奶牛易患生殖系统疾病,从而使奶牛产后发情延迟,或者不发情,从而使奶牛的繁殖率下降。

2、提高措施

加强营养,提供合理的日粮。良好的营养是奶牛正常排卵、发情、配种、妊娠以及泌乳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加强奶牛的营养,提供合理的日粮,以满足奶牛繁殖和生产的需求。奶牛应坚持以饲喂青绿饲料为主,以饲喂精料作为补充,要保持长年营养的充足且均衡。避免出现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注意不可以为了追求高的产奶量而一味的增加精料的饲喂量,这样会影响到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会导致奶牛出现繁殖障碍,因此要根据实际生产中奶牛所处的不同生理阶段合理搭配日粮中的营养,在注意能量、蛋白质的营养外,还不可忽略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含量与平衡。只有均衡的营养才可保证奶牛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提供适宜的环境。要合理的设计运动场与牛舍。因奶牛耐寒不耐热,所以要注意牛舍内的温度不可过高,否则易导致奶牛发生热应激,而导致繁殖力下降,在高温季节要加强奶牛防暑降温的工作,可以在牛舍外搭建遮阴棚,在运动场以及场区内外栽种上树木,以降低牛场小环境的温度,或者在舍内安装降温装置,如喷雾设备、风扇等。加强牛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保持牛舍内及运动场内的环境卫生,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牛舍内清洁、干燥,为奶牛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加强饲养管理。初产奶牛不宜配种过早,要选择适宜的配种年龄。控制好奶牛的产犊间隔,以一年一犊为最好,提高奶牛的利用率。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工作,在最佳的配种时机,采用正确的输精配种方式进行配种,以提高配种受胎率。奶牛分娩时要做好接产工作,消毒要彻底,防止发生感染,如发现难产要及时的助产。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工作,减少产科疾病的发生。奶牛要有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体质,还可以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对产后繁殖机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整牛群的结构,对于那些繁殖性能不佳,或者丧失繁殖力的母牛要及时的淘汰,以提高整个群体的繁殖率。

做好奶牛繁殖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当奶牛患繁殖系统疾病时其繁殖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生产中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日常的观察与定期的检查工作,对于发情异常,或不发情的奶牛要重点检查,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的处理治疗。

一、影响奶牛繁殖率的主要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青年母牛及成母牛分娩前2-3个月的健康状况和适宜的体膘,产科疾患的病程及愈后程度,子宫复旧的时间与程度,产奶量和内分泌的平衡,产犊间隔及营养平衡。牛舍的舒适度、日照、温度、适度和环境卫生。卵细胞成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因素,或公牛精液的质量及精液与受体的拮抗。
二、奶牛发情的观察与发情周期的把握
1.后备牛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于卵巢中的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壁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并进入血液使母牛的行为和生理产生重大变化,称之为发情。奶牛出现初情期后,除妊娠分娩后28天内之外,正常母牛均会周期性的出现发情。从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之间的时间,称之谓一个发情周期。荷斯坦奶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但每一个牧场会因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但每个授精员都应掌握所管理牛群的发情周期天数和个体牛的发情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实施牛群的繁殖。
2.发情症状及行为变化:敏感躁动,有人或其他牛靠近时,回首眸视寻找其他发情母牛,活动量增强,步行数大于常牛3-5倍以上,嗅闻其他母牛外阴,下巴依托他牛臀部并摩擦,压捏腰部下陷,尾根高抬,有的食欲减退和奶量下降,爬跨他牛或“静立”接受他牛爬跨,后者是重要的发情鉴定症状。
3.身体变化:外阴潮湿,阴道粘膜红润,阴户肿胀。外阴有透明,线状粘液流出,或粘于外阴周围,粘液有强的拉丝性。臀部,尾部有接受爬跨造成的伤痕活秃斑,有时有蒸腾症状,体表潮湿。60%左右的发情母牛可见阴道出血,这大约在发情后二天出现。这个症状可帮助确定漏配的发情牛,为跟踪下次发情日期或应用前列腺素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发情,目视观察是无可替代的最实用的方法,对异常发情,产后50天内未见发情的牛只,应及时检查和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发情,对产后40天左右的母牛实施生殖系统普查,尽早克服繁殖系统隐患,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并且依照上次发情记录,推算本次发情日期或使用电脑提示,对提高观察,发情效率和正使用率是有益的。
三、做到适时输精
整个发情期的症状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情的持续期具有个体差异性。由于一天两至三次观察发情,因此很少观察发情的起始点。开始发情的时间多数只能依靠估测。开始发情后16-24小时可视为最佳配种期。通常牛在早晨发现发情时,应在下午输精,牛在下午发情时应在第二天早上输精。观察到静立,强拉似粘液症状,即予输精,是最佳的时间。通常掌握适时配种,输一次精即可。只有当触摸卵泡诊断延迟排卵时,才有需要进行第二次输精。
四、同期发情
1.同期发情技术是人为控制奶牛在某一时段发情的技术,应予以推广,可使繁殖计划更有效地实施,也可弥补漏配牛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之缩短发情周期,又可提高人工授精效率,对人工授精服务优化及扩大覆盖面有积极意义。
2.前列腺素(PG)目前被广泛应用,具有高效、快捷、方便的特点。起作用机理是能使卵巢黄体溶解退化,使卵巢活动进入新的卵泡发育成熟期,PG对平滑肌纤维有轻微的收缩作用。在奶牛发情前的第16-17天肌肉注射PG可使成熟黄体溶解退化,继而在2-5天出现卵泡成熟的发情症状,在注射的PG24小时后,可加注EB以增加发情症状的表现。
3.在发情周期的第1-5天,黄体尚未成熟或第18-21天,黄体处于退化期。在此两个时段内注射PG,将都体现不出溶解黄体作用而是徒劳的。采用两次注射法,即在第一次注射后的第11-13天内进行第二次注射,可使受注牛在第二次注射时都处在黄体期,从而在
二次注射后的2-5天内所有能正常发情的牛都进入发情状态,而可以实施人工授精。PG对持久黄体同样有效,而可治疗持久黄体型不孕症。对妊娠黄体也有溶解作用,因此切忌用于孕牛,除非是临床需要。

五、配种技术
1.直肠检查及子宫和卵巢(泡)态势及把握子宫颈输精是规范的配种技术,发情观察结合直肠检查触摸卵泡成熟状态是提高受胎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即将要排卵或刚刚排过卵时输精,使精子先于到达子宫体及输卵管内“获能”后与卵子结合会得到较高受胎率。如果是人为造成的卵泡破裂请不要输精,因为卵泡液已经流入腹腔是不会受孕的。
2.子宫炎症会妨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因此输精前及输精中应保持牛阴户周围清洁及输精器具的干燥与卫生。(输精腔外应用薄膜防护套)。子宫创伤出血对精子与受精卵存活不利,应尽量避免创伤。可应用对精子无害对生殖道粘膜无刺激的润滑剂。在输精器接近子宫颈外口时,正确的方法是用把握子宫颈的手向阴道方向推子宫颈,使之接近输精器前端,而不是用力将输精器推向子宫颈。要凭手指的感觉将输精器导入子宫颈。输精器前端在通过子宫颈时,不规则的排列皱褶时的手法是输精关键技术。可用改变输精器前进的方向,回抽或上下左右轻微摆动,滚动等操作技巧,使输精器前端通过子宫颈禁止以输精器的硬搓方法进入。
3.直肠把握宫颈的要领是轻柔触摸肛门,使肛门阔约肌松弛。手臂进入直肠时,应避免与努责的直肠蠕动相逆方向移动分次掏出粪便。避免空气进入直肠而引起直肠膨胀形成空腹。用手指插入子宫颈的侧面,伸入宫颈之下部,然后用食、中、拇指握抓住宫颈。输精器以35-45度角向上进入分开的阴门前庭断后,略向前下方进入阴道宫颈段。把握宫颈的整个手势柔和在输精器进入宫颈前,可将宫颈靠在骨盆边上,并轻轻压宫颈周围的阴道壁,使输精器只能进入子宫颈口,而不会误入阴道穹窿。精液的注入部位是子宫体与子宫角的结合部。先推注二分之一精液至目标部位,在确定注入部位无误后再注入剩余的二分之一精液。在技术熟练的条件下,可将精液注入排卵侧的子宫角大弯部。
六、精液的质量
精液的质量,除遗传质量外,其受胎率是人工授精关注的重要方面。采购精液时要选择有良好管理和符合国标的种公牛站。每次采购同一批号冻精,应抽样检查其活力、密度、顶体完整率、畸形率和微生物指标是否符合国标。
七、妊娠验胎
1.妊娠验胎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早期诊断出空怀牛可减少饲养成本。正确的诊断可确定妊娠期,计算预产期和安排干奶期。
2.验胎的方法有直肠检查和激素试验或B超检查几种途径。通常只用直肠检查,便能快捷,正确地作出判断。
3.在授精后60-90天和第180-210天进行两次验胎,第一次是为确诊有胎,第二次是确保有胎,准备干奶。两次验胎后均应作出正式记录上报。第一次验胎时间,在妊检技术过硬的前提下,可提前在授精后45-60天进行。
八、选种选配
1.应用良种公牛的冻精作人工授精,使之获得的优秀遗传素质,提高后裔的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是奶牛技术中周期较长而回报率最高的手段。
2.不同系谱的亲本奶牛相互结合的后裔,有不同程度的效应与回报率,亦有出现负效应的,所以在选择同样优秀种公牛精液时,还必须注意其结合效应,即要注意选配,才能得好配对!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及对策


奶牛的产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生理状况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与环境等。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要将内因与外因紧密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内外因素及对策。

奶牛的产奶性能包括产奶量和乳产品品质,这两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母牛的内因,即品种、生理等因素;外因,如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优良的奶牛品种是前提,如果没有好的品种,再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也不可能提高其固有的产奶量,而即使有好的品种,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也不会使其产奶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将内因与外因结合起来,选择好具有高产、稳产且牛奶品质好的奶牛品种后,再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充分的发挥该优良品种的产奶潜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内在因素及对策

品种及遗传因素。奶牛的产奶性能具有很强的遗传力,品种不同,产奶性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的产奶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奶牛养殖场要选择好品种,这是获得较高产奶量和高品质乳产品的基础。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场多选择乳用型荷斯坦牛这一品种,产奶量要明显的高于其他奶牛品种,据报道,中国荷斯坦牛在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可达到6500~7500kg。但是该品种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乳脂率较低。拥有较高乳脂率的奶牛品种为娟姗牛,可达到3.3%~8.4%。所以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要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并且还要选择该品种中产奶性能相对较好的后代来饲养。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对奶牛的产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奶牛的生理状况决定着奶牛的代谢水平,从而使得奶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不同,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乳产品的营养成分不同。奶牛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奶期、配种期和妊娠期。每一阶段的产奶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产乳牛因身体仍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产奶量较低,只相当于成年奶牛的70%,产奶量的高峰期在4~6胎,随着年龄以及胎次的增加,产奶量开始下降,乳产品的成分也发生着变化,如果饲养管理良好,还可以维持较高的产奶量,但是到一定的年龄和胎次后就要适时淘汰,或者转为育肥用;初产母牛的年龄对产奶性能影响很大,如果配种过早,乳腺的发育还未完全,会严重影响泌乳量,一般情况下,判断初产奶牛是否已达到配种资格可以通过体重和年龄来定,通常当体重达到成年母牛的70%,年龄达到24月龄左右时即可参与配种;在奶牛的整个泌乳期,产奶高峰期一般低产奶牛在产后的30~40天,高产奶牛在产后的50~60天,可持续20~60天,然后产奶量开始下降。到了泌乳末期,产奶量下降迅速。乳产品的营养成分也发生着变化,在泌乳初期乳脂率较高,2~8周时乳脂率下降到最低,待到第三个泌乳月时又开始上升;奶牛在干奶期的饲养目的并不是产奶,而是让奶牛的身体以及生理机能得到休息和更新,以保证胎儿有充足的营养,保证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奶牛到了发情配种期后,产奶量会短时间的下降,但是乳脂率会上升,而妊娠期尤其是妊娠中期,由于激素的影响,奶牛的泌乳量也会下降明显,到了妊娠后期一直到干奶,产量量迅速下降。产犊间隔影响着奶牛的产奶性能,最理想的产犊间隔应为12个月,保持一年一产犊,产犊间隔短的奶牛的产奶量较高,反之则会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下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按时的配种,及时的开奶,以保证奶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不受影响。

2、外在因素及对策

环境因素。温度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影响较大,母牛的产犊季节不同,泌乳高峰期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不同,因此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也不同,一般在早春季节和冬季产犊最好,夏季的产奶性能最不好。在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的产犊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加上合理的供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另外,牛舍的环境也很重要,舒适的养殖环境利于产奶性能的发挥,因此要保持牛舍内清洁、卫生、干燥。

饲养管理因素。饲料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产品的成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奶牛所摄入的营养量以及营养成分会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奶性能。因此,在整个泌乳期都要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如奶牛的体重、产奶量、乳成分以及体况来进行合理的日粮配制,使奶牛获得充足且合理的营养,目前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多采用全混合日粮的饲喂技术,可能保证奶牛摄入均衡的营养,从而保证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正确科学的挤奶方法也可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在每次挤奶前要用温水擦拭乳房,促进血液循环,不但可促进乳汁的分泌,还可以加强乳脂的合成。生产实际表明,在挤奶前充分的按摩乳房与不按摩乳房相比,产奶量要明显高的多,较长时间的按摩乳房,可以刺激乳腺的排乳反射,提高产奶量。而合理的挤奶次数可以提高产奶量,因为乳腺中奶的合成与分泌速度与乳房内压成反比,如果挤奶次数较少会造成奶在乳房内蓄积,内压增高,奶的分泌速度减慢,如果及时将奶挤出,可减少乳房内压,可促进奶的合成与分泌。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主要因素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奶牛生产中,奶产量的多少是决定奶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奶牛生产自1984年开始,主要发展在1999年以后,目前全县奶牛生产已在昆明地区占据半壁江山,所以奶牛生产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同时也是关乎到城市供给的保障。对从事奶牛养殖的农户和业主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奶牛生产,找准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因素就是主要的工作之一。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主要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品种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只能长肉,不能出高产奶。不同品种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其产奶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但通过有计划的选育,乳脂率也可提高。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
生理因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乳期、发情与妊娠等
年龄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甚大。奶牛产奶量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青年的母牛,由于自身还在生长发育,尤其乳腺发育还不充分。因此,头胎青年母牛产奶量较低,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70~80%;而老年母牛,7~8胎以后的母牛,随着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也逐渐下降。其次是第一次产犊年龄不仅影响当次产奶量,而且影响终生奶量。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除影响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也不利于牛体健康;相反,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则缩短了饲养期间的经济利用期,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迟了经济回收时间,并影响终生产奶量。同时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365天,即每年产奶305天,干奶60天,1年1胎。

第三是奶牛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多呈规律性变化。一般母牛分娩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天,高产牛在产后40~
50天产奶量达高峰。高峰期有长有短,一般高峰期约维持20~60天后便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依母牛的体况、饲养水平、妊娠期、品种及生产性能而异。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同时,奶的质量也呈现相应的变化。在泌乳的高峰期,奶中的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但随着奶量的下降,其奶中营养成分又逐渐回升,即奶量与奶质有呈相反的趋势。第四是体格。同一品种、年龄的奶牛,一般而言,体格大的牛,消化器官容积相对也较大,采食量多,因而,产奶量相对比较高,即体格与产奶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但过大的体重,并不一定产奶就多;而且奶牛体重大,维持代谢需要也多,经济不一定合算。第五是奶牛患病后,生理状况异常,首先产奶量下降,奶的成分变化无规律。第六是发情与妊娠。母牛发情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产乳量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乳脂率略有上升。母牛妊娠对产乳量的影响明显而持续。妊娠初期,影响极微,到妊娠后期泌乳量显著下降,第8个月则迅速下降,以致干乳。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等。饲养与管理。乳牛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挤乳技术、挤乳次数等,都对产乳量有影响。但营养物质的供给,对产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饲养条件好时产乳量也高。日粮中给予多量的青绿多汁和青贮饲料,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根据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实行全价饲养。适当的运动,经常刷拭牛体,牛舍内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合理安排工人日程,定期进行预防检疫等,对提高产乳量有良好的作用。挤奶是饲养奶牛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工作。正确熟练掌握挤奶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奶牛的产奶潜力,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主要方法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的措施。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他食品加工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原料奶的奶量和质量,对整个奶业的健康发展,对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主要方法。

1、优化种群结构

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能力也具有较大差异,因此科学选购产乳性能优良的品种进行饲养,是提高奶牛总体产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奶牛品种方面以荷斯坦牛和娟姗牛两个品种产乳性能较好。我国奶牛饲养品种主要以引进的荷兰的荷斯坦奶牛经过培育和改良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主,由于荷斯坦牛毛色为黑白花片,故又称黑白花奶牛,个体产奶量为5500-7500kg,乳脂率3.4-3.7%。个体方面应选择头颈清秀,鼻镜宽大,眼大隆起,背腰宽平,臀部圆而宽,四肢较细,蹄壁结实,关节灵活,全身被毛黑白相间。乳房形状呈盆状,弹性较好,乳头长短乳头间距相等,乳静脉发达呈弯曲状,乳井要大而圆,在选购优良奶牛品种的同时,还要优化种群结构,牛群的合理年龄结构,应保持产犊1-2胎、3-5胎的母牛各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母牛比例控制在20%以内。产乳性能方面,应对年龄大、体质差、患病的牛及时淘汰,高产奶牛的数量控制在总群的30%以上,生产性能一般的奶牛数量保持在总量的60%左右。

2、日常管理措施

日常管理对促进奶牛发挥最佳泌乳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奶牛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法,既能增强奶牛的食欲,又能确保营养物质充足、均衡,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应提供温水供其饮用,给奶牛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饲养环境,安静、清洁、卫生的环境可使奶牛身心放松,有利于各种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产奶性能的提升,做好圈舍冬季保温,防止贼风侵袭,夏季应加强通风散热,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加强卫生防疫,及时清理圈舍内外的粪便、污物及各种废弃物,定期对环境、围栏、场地、器具等进行消毒,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等。保证奶牛每天有足够的运动时间,可以起到增加食欲、增强抵抗力、改善繁殖能力、减少肢蹄病的发生等作用。奶牛产奶性能优良,合理利用奶牛年限,适时配种很重要,奶牛空怀时间过长,会降低产奶性能,奶牛产一胎只出现一次泌乳高峰,因此产后选择为最佳时机进行适时配种,将产胎间距控制在400日以内,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3、饲养管理要点

3.1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围产期产前阶段要饲喂低钙日粮,日粮中可吸收钙含量降至平时饲喂量的一半,以防止奶牛骨钙向血液转移,导致奶牛产后出现低钙血症。在分娩前7-10天因胎儿和子宫的急剧生长,压迫消化道,奶牛的食欲降低20%-40%,因此,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保证奶牛的营养需要。日粮仍以粗饲料为主,搭配一定精料,精料用量依母牛体况逐渐增加,但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体况差的牛早些,体况好的牛晚些。围产期奶牛要减少食盐饲喂量,并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量,这样则可以有效地减少奶牛产后乳房水肿的发生。奶牛产后日粮应以易于消化,适口性好的日粮为主。精料的用量应根据奶牛食欲、恶露、乳房水肿等情况适当增加,同时提供优质青草或干草任由其自由采食,母牛初乳每次不易挤太多,满足犊牛饲用即可,以免造成生产瘫痪。

3.2干奶期的饲养管理

干奶期奶牛生理重要时期,该时期有利于母牛乳腺细胞的休整、恢复、增殖,合理的饲养可以确保胎儿发育良好,提高乳腺细胞的活力,促进母牛泌乳性能的更好发挥。严格按规程进行干奶,每天观察乳房变化,及时治疗乳房炎。奶牛干奶期日粮应以优质干草为主,不宜喂高蛋白、高脂肪的精料,奶牛彻底干奶后,根据牛的膘情对营养不佳的干奶牛,日粮中可以添加适量的精料。干奶牛管理要精细化,注意观察母牛食欲、运动、反刍、休息等行为,每天适当运动,注意防止牛相互挤撞。

3.3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产后开始泌乳,泌乳前期奶牛产奶量逐渐上升,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奶牛易形成营养负平衡,体况下降,为了确保母牛泌乳性能优良,同时满足自身营养的需求,此阶段日粮应以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为主,以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添加氧化镁或小苏打等缓冲剂,以免造成酸中毒和代谢失调。添加碳酸氢钠平衡瘤胃pH值,保持瘤胃功能正常发挥。奶牛产乳达到最高峰时,通过饲喂优质的粗饲料,以提高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同时降低脂肪的供给量,还要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β胡萝卜素等,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产乳高峰期过后,奶牛产奶量开始逐步下降,此时不能调整日粮水平,继续保持营养平衡,可降低产奶量下降的速度,精料的供给应以奶牛产奶量的多少而进行调整,产奶量高的奶牛,精料可相对添加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产后200天进入泌乳后期,该阶段饲喂主要以补充奶牛体内营养储存为主,停止添加脂肪,同时限制饲喂添加剂。

1、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品种不好,再高的饲养水平,也不能实现高产奶量。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量、乳脂率也有不同,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关系呈反比,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一定程度上,品种决定着奶牛产奶量的高低。个体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产奶量的高低,相同品种的奶牛,即便处在相同的生理阶段,且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品种改良方面,由于是技术人员人为方面的原因,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存在着使用劣质冻精,或同一种牛的冻精反复使用,漏配、误配等情况,这些都会造成奶牛后代产奶量不高。
饲养因素。日粮配制不合理对奶牛生长发育及产奶水平影响较大,营养物质含量过低会影响奶牛生长发育的速度,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又会造成乳腺分泌组织受损。特别是处于泌乳期的奶牛,由于其产奶量不断增加,身体能量不断消耗,如果此时日粮的营养水平较低,就会使其能量处于负平衡状态,还会诱发各种产后疾病的发生。日粮中干物质含量和粗饲料的种类也会对产奶量有影响,粗饲料中粗纤维量要占日粮干物质总量的17%最好,不能低于13%,而粗饲料中的干草和青贮的干物质比例最好是1:1,不宜相差太多,因为青贮摄入不足影响干物质的摄入量,而干草不足会使粗纤维摄入量不达标,都会导致产奶量降低。另外,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充不足,也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管理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卫生状况、日常管理等都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奶牛处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奶牛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出现虚脱、缺氧,脑部精神系统紊乱等症状。饲养环境卫生较差,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进而大量繁殖,导致奶牛感染发病,引发乳房炎、结核病等疾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奶牛身体代谢机能紊乱,引发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都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在进行挤奶或乳房按摩时,要采用正确的操作手法,操作手法不娴熟或错误的手势都会引发奶牛的乳房炎,造成产奶量下降损失。另外,奶牛产量还受季节影响,由于奶牛不耐热,故夏季高温季节奶牛产奶量相对较低。
2、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及个体。要选择产奶性能优越的优良奶牛品种进行养殖,荷斯坦奶牛是奶牛各品种中产奶量最高,单产可达到6.5-7.5吨,最高可达10吨,是公认的高产奶牛品种。也可使用优质冻精进行品种改良,通过对奶牛品种进一步优化,加快低产牛的改良,来实现产奶量的提高。个体选择上,最好选用黑白花片分明,体型标准,体格健壮,身材高大,棱角分明,颜面清秀,中躯长,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繁殖率高,遗传性能好,乳房发达,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的优质奶牛,这样的奶牛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的特点。
加强日常管理。为奶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舍内的粪便及废弃物。定期对圈舍、牛栏、地面、器具等进行冲冼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适当增加奶牛的户外活动,可对奶牛增进食欲、提高产奶和繁殖率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经常刷拭牛体,不但可使牛体保持清洁卫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根据本地区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同时要确保奶牛饲料营养全面、品质优良,还要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温水。每天挤奶前按摩奶牛乳房,通过按摩乳房来刺激奶牛神经中枢,进而加速奶的形成,挤奶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挤奶时管理规范化,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确保奶牛产乳性能优良。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不同季节、生长阶段、奶牛身体状况等变化,及时调整日粮成分。给奶牛提供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干净、无污染的优质日粮。奶牛日粮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青绿多汁饲料占50%,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20%。产奶期的奶牛,可通过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满足其产奶的营养需求。长期给奶牛饲喂青贮料,可确保日粮营养物质平衡,促进奶牛产奶量持续稳定。使用青贮料的同时要注意搭配一定量的干草。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囱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
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千克,乳脂率为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选择优质饲料
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
1.粗纤维
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
2.脂肪
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人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月旨肪酸钙300克/天・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
3.能量及蛋白质
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
4.无机盐
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纳能提高乳脂率。
三、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
1.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
在奶牛日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人大量精料。Poewll(1939)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2.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日粮纤维有关,并推断日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而青粗饲料不易太碎,一般以8厘米左右为好,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3.补充脂肪
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而有关资料表明,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因此,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可有效提高乳脂率,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掌握在日粮中脂肪含量大体在5%-6%即可。

4.加强干乳期的管理
产奶牛干乳期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营养的阶段,改善母牛营养状况也对下一泌乳期有利,为延长生产年限准备必要的条件;同时干乳期间乳腺分泌活动停止,是分泌上皮细胞更新动下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母牛干乳期供给充分的营养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如加强干乳中后期乳房的按摩等),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5.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能增强排乳反射,提高奶产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增幅为10%-20%),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0.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尽可能在5分钟内挤完。
6.适当的运动
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如果给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质,加强代谢,增强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据报道,对奶牛每天驱赶3公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运动不宜剧烈,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能量负平衡,引起酮病。

四、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乳房炎症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乳汁会呈水样,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房炎,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药浴工作,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有0.3%-0.5%洗必太溶液。
五、冬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在冬季只喂给奶牛粗饲料,远远不能满足奶牛的生理及维持需要,因此必须适当地添加一定比例的精饲料。精料补充料的主要原料应保证在3种以上,以保持营养来源的全面性,一般在产奶初期,精粗料比一般为3:7,随着产奶高峰期的临近,奶牛对营养的需求量加大,精料比可适当加大。精粗比例随精粗料营养浓度水平可适当调整,如粗饲料质量差,可适当提高精料的补充量,但绝不能过多,因为食人过多的精饲料,会使一部分精料来不及被奶牛消化,就在胃中被微生物分解发酵,从而引起奶牛消化不良,甚至酸中毒。进入冬季的奶牛,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必定导致奶牛体能的消耗。用来补充其能量的主要饲料是玉米,在蛋白饲料不变的前提下,要增加玉米20%-50%。每日给高产奶牛(日产奶35千克以上)供给的精料应达到6-8千克,给一般产奶奶牛供给精料量每日不少于3.2千克。冬季应该给奶牛多喂青贮、微贮或啤酒糟等一些多汁饲料,从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类多汁绿色饲料。实践表明,冬季饲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产奶量比不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多近一倍,可见如果冬季给奶牛饲喂足够的多汁饲料可以增加其产奶量。要对病牛实行隔采取保暖御寒措施。牛舍内最适宜温度是16-20℃,奶牛若长期处于低温情况下,牛体大量散失热量,抵抗力降低,容易患病。因此到了冬天要及早动手堵塞好牛舍墙四周的漏洞,防止寒风侵入,牛舍内的门窗要装好玻璃或糊好纸,挂上草或布的门帘、窗帘,防止穿堂风。圈内铺厚褥草,没有条件可铺干土,防止冻坏乳房。要做到牛舍、饲料、饮水“三暖”。成年牛的温度要保持在6℃以上,育成舍的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不喂带冻霜、发霉的饲料。许多饲养户在冬季只有雪天才将牛赶进房舍内,平时都将奶牛散放在露天场院内,随着气温的下降造成奶牛体能消耗,严重地影响产奶量。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零下15℃时,应将奶牛赶人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体能消耗过多,从而影响其产奶量。在冬季一般牛舍内温度保持在10-25℃为宜,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负作用。由于冬季奶牛饲草料成分的单一,每日在其饲料中必须配人5-15克的钙和磷。为防治奶牛盐中毒或由于食盐过多而带采其它不良病症,在给奶牛补盐时尽量不要按比例加入饲料中,应让奶牛自由舔食为宜,尽量购置盐砖和盐槽。
1.增加光照
冬季饲养奶牛,采用人工光照手段模拟夏季自然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加产奶量。美国研究人员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的方法,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8小时的比例循环,增加光照,在照射2-6周内,奶牛产奶量即可提高。春、秋、冬三季,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可提高10%。

2.供足温水
冬季奶牛多采食干草,若不能充分饮水,奶牛食欲就会下降。奶牛每食1千克干饲料需水5千克。因此奶牛冬季饮水次数不能低于夏季。要求每天早、午、晚间各饮水一次。饮水温度应接近奶牛体温(38℃-40℃),严禁让奶牛饮用冰碴水。
3.坚持舍外的适当运动
由放牧转入舍饲后的奶牛,运动量大为降低,尤其在饲喂全价日粮后,奶牛总吃不够,容易过肥,这对奶牛体质和产奶都是不利的,很容易招致酮尿病等。牧区可结合放牧进行,农区在中午天暖时,可把牛群赶人运动场自由活动,也可做驱赶运动1小时。既能增强牛的抗病力,又能加强牛的御寒能力。但要注意安全,防止滑跌,更要防止感冒,别把牛冻坏,为防止乳头受冻,可制做棉乳罩,用绳绕牛体一周固定好,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经常刷拭牛体乙冬季寒冷,牛表皮血管收缩。经常刷拭牛体,可促进血液循环,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有明显效果。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是什么


奶牛是乳用品种的黄牛,我国的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现在很多农场都饲养了奶牛,但是有的养殖户的养殖的奶牛产奶量并不高,那么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产奶量呢?

一、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有品种因素、饲养因素和管理因素三种,品种不好的奶牛无论你怎么饲养怎么想办法它的奶产量注定了就是不高,而对于一些品种不错的奶牛就要好好饲养,保证它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饲养方式的正确性,最后就是保证生活环境的干净预防疾病。

二、如何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1、饲养方法

首先要选择适合奶牛的饲料,对奶牛产奶量影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粗纤维的含量,粗纤维影响乳脂肪而乳脂肪是产奶的关键,乳脂肪提高那么奶产量也就高了,所以在选择饲料时要特别注意,其次是喂食甜高粱杆也可以提高奶产量同时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点小苏打,它可以起到开胃和促进粗纤维消化的作用,最后想要增加产奶量还可以夜间补时给奶牛也吃个夜宵。

2、管理方法

奶牛的干乳期是需要营养比较多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既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同时又要市场给乳房按摩,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乳脂从而提高产奶量,在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卫生和注意奶牛本身的卫生以及饮食卫生,尤其要注意乳房的卫生预防乳房发炎等问题,冬季的话还要注意温度问题,采用人工手段给奶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冬季饮用的水用温水更好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奶,最后还要适当的牧牛让它有足够的运动量,可以增强奶牛的体质还可以增强它的抗寒能力。

3、正确的挤奶方法

很多奶牛产奶量不高的原因也在于挤奶的方法不对,在挤奶时要先给乳房按摩然后上下拨动,它可以增强乳液的排射提高乳脂和产奶量,每次挤奶时要注意将乳腺中乳液尽可能的挤干净,掌握挤奶的速度也有利于提高奶产量还可以提高乳脂。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和如何提高产奶量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的措施。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他食品加工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原料奶的奶量和质量,对整个奶业的健康发展,对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1、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品种不好,再高的饲养水平,也不能实现高产奶量。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量、乳脂率也有不同,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关系呈反比,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一定程度上,品种决定着奶牛产奶量的高低。个体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产奶量的高低,相同品种的奶牛,即便处在相同的生理阶段,且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品种改良方面,由于是技术人员人为方面的原因,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存在着使用劣质冻精,或同一种牛的冻精反复使用,漏配、误配等情况,这些都会造成奶牛后代产奶量不高。

饲养因素。日粮配制不合理对奶牛生长发育及产奶水平影响较大,营养物质含量过低会影响奶牛生长发育的速度,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又会造成乳腺分泌组织受损。特别是处于泌乳期的奶牛,由于其产奶量不断增加,身体能量不断消耗,如果此时日粮的营养水平较低,就会使其能量处于负平衡状态,还会诱发各种产后疾病的发生。日粮中干物质含量和粗饲料的种类也会对产奶量有影响,粗饲料中粗纤维量要占日粮干物质总量的17%最好,不能低于13%,而粗饲料中的干草和青贮的干物质比例最好是1:1,不宜相差太多,因为青贮摄入不足影响干物质的摄入量,而干草不足会使粗纤维摄入量不达标,都会导致产奶量降低。另外,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充不足,也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管理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卫生状况、日常管理等都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奶牛处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奶牛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出现虚脱、缺氧,脑部精神系统紊乱等症状。饲养环境卫生较差,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进而大量繁殖,导致奶牛感染发病,引发乳房炎、结核病等疾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奶牛身体代谢机能紊乱,引发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都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在进行挤奶或乳房按摩时,要采用正确的操作手法,操作手法不娴熟或错误的手势都会引发奶牛的乳房炎,造成产奶量下降损失。另外,奶牛产量还受季节影响,由于奶牛不耐热,故夏季高温季节奶牛产奶量相对较低。

2、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及个体。要选择产奶性能优越的优良奶牛品种进行养殖,荷斯坦奶牛是奶牛各品种中产奶量最高,单产可达到6.5-7.5吨,最高可达10吨,是公认的高产奶牛品种。也可使用优质冻精进行品种改良,通过对奶牛品种进一步优化,加快低产牛的改良,来实现产奶量的提高。个体选择上,最好选用黑白花片分明,体型标准,体格健壮,身材高大,棱角分明,颜面清秀,中躯长,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繁殖率高,遗传性能好,乳房发达,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的优质奶牛,这样的奶牛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的特点。

加强日常管理。为奶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舍内的粪便及废弃物。定期对圈舍、牛栏、地面、器具等进行冲冼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适当增加奶牛的户外活动,可对奶牛增进食欲、提高产奶和繁殖率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经常刷拭牛体,不但可使牛体保持清洁卫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根据本地区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同时要确保奶牛饲料营养全面、品质优良,还要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温水。每天挤奶前按摩奶牛乳房,通过按摩乳房来刺激奶牛神经中枢,进而加速奶的形成,挤奶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挤奶时管理规范化,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确保奶牛产乳性能优良。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不同季节、生长阶段、奶牛身体状况等变化,及时调整日粮成分。给奶牛提供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干净、无污染的优质日粮。奶牛日粮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青绿多汁饲料占50%,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20%。产奶期的奶牛,可通过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满足其产奶的营养需求。长期给奶牛饲喂青贮料,可确保日粮营养物质平衡,促进奶牛产奶量持续稳定。使用青贮料的同时要注意搭配一定量的干草。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囱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
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千克,乳脂率为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选择优质饲料
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
1.粗纤维
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
2.脂肪
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人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月旨肪酸钙300克/天・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
3.能量及蛋白质
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
4.无机盐
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纳能提高乳脂率。
三、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
1.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
在奶牛日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人大量精料。Poewll(1939)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2.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日粮纤维有关,并推断日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而青粗饲料不易太碎,一般以8厘米左右为好,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3.补充脂肪
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而有关资料表明,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因此,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可有效提高乳脂率,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掌握在日粮中脂肪含量大体在5%-6%即可。
4.加强干乳期的管理
产奶牛干乳期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营养的阶段,改善母牛营养状况也对下一泌乳期有利,为延长生产年限准备必要的条件;同时干乳期间乳腺分泌活动停止,是分泌上皮细胞更新动下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母牛干乳期供给充分的营养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如加强干乳中后期乳房的按摩等),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5.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能增强排乳反射,提高奶产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增幅为10%-20%),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0.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尽可能在5分钟内挤完。
6.适当的运动
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如果给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质,加强代谢,增强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据报道,对奶牛每天驱赶3公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运动不宜剧烈,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能量负平衡,引起酮病。

四、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乳房炎症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乳汁会呈水样,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房炎,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药浴工作,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有0.3%-0.5%洗必太溶液。
五、冬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在冬季只喂给奶牛粗饲料,远远不能满足奶牛的生理及维持需要,因此必须适当地添加一定比例的精饲料。精料补充料的主要原料应保证在3种以上,以保持营养来源的全面性,一般在产奶初期,精粗料比一般为3:7,随着产奶高峰期的临近,奶牛对营养的需求量加大,精料比可适当加大。精粗比例随精粗料营养浓度水平可适当调整,如粗饲料质量差,可适当提高精料的补充量,但绝不能过多,因为食人过多的精饲料,会使一部分精料来不及被奶牛消化,就在胃中被微生物分解发酵,从而引起奶牛消化不良,甚至酸中毒。进入冬季的奶牛,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必定导致奶牛体能的消耗。用来补充其能量的主要饲料是玉米,在蛋白饲料不变的前提下,要增加玉米20%-50%。每日给高产奶牛(日产奶35千克以上)供给的精料应达到6-8千克,给一般产奶奶牛供给精料量每日不少于3.2千克。冬季应该给奶牛多喂青贮、微贮或啤酒糟等一些多汁饲料,从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类多汁绿色饲料。实践表明,冬季饲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产奶量比不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多近一倍,可见如果冬季给奶牛饲喂足够的多汁饲料可以增加其产奶量。要对病牛实行隔采取保暖御寒措施。牛舍内最适宜温度是16-20℃,奶牛若长期处于低温情况下,牛体大量散失热量,抵抗力降低,容易患病。因此到了冬天要及早动手堵塞好牛舍墙四周的漏洞,防止寒风侵入,牛舍内的门窗要装好玻璃或糊好纸,挂上草或布的门帘、窗帘,防止穿堂风。圈内铺厚褥草,没有条件可铺干土,防止冻坏乳房。要做到牛舍、饲料、饮水“三暖”。成年牛的温度要保持在6℃以上,育成舍的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不喂带冻霜、发霉的饲料。许多饲养户在冬季只有雪天才将牛赶进房舍内,平时都将奶牛散放在露天场院内,随着气温的下降造成奶牛体能消耗,严重地影响产奶量。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零下15℃时,应将奶牛赶人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体能消耗过多,从而影响其产奶量。在冬季一般牛舍内温度保持在10-25℃为宜,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负作用。由于冬季奶牛饲草料成分的单一,每日在其饲料中必须配人5-15克的钙和磷。为防治奶牛盐中毒或由于食盐过多而带采其它不良病症,在给奶牛补盐时尽量不要按比例加入饲料中,应让奶牛自由舔食为宜,尽量购置盐砖和盐槽。
1.增加光照
冬季饲养奶牛,采用人工光照手段模拟夏季自然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加产奶量。美国研究人员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的方法,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8小时的比例循环,增加光照,在照射2-6周内,奶牛产奶量即可提高。春、秋、冬三季,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可提高10%。
2.供足温水
冬季奶牛多采食干草,若不能充分饮水,奶牛食欲就会下降。奶牛每食1千克干饲料需水5千克。因此奶牛冬季饮水次数不能低于夏季。要求每天早、午、晚间各饮水一次。饮水温度应接近奶牛体温(38℃-40℃),严禁让奶牛饮用冰碴水。
3.坚持舍外的适当运动
由放牧转入舍饲后的奶牛,运动量大为降低,尤其在饲喂全价日粮后,奶牛总吃不够,容易过肥,这对奶牛体质和产奶都是不利的,很容易招致酮尿病等。牧区可结合放牧进行,农区在中午天暖时,可把牛群赶人运动场自由活动,也可做驱赶运动1小时。既能增强牛的抗病力,又能加强牛的御寒能力。但要注意安全,防止滑跌,更要防止感冒,别把牛冻坏,为防止乳头受冻,可制做棉乳罩,用绳绕牛体一周固定好,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经常刷拭牛体乙冬季寒冷,牛表皮血管收缩。经常刷拭牛体,可促进血液循环,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有明显效果。

各种营养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具体影响


奶牛繁殖性能的高低与生产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奶牛养殖过程中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包括品种、年龄、疾病、饲养管理、环境和营养等。其中营养因素是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保持奶牛高产、稳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各种营养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具体影响。

奶牛繁殖性能的好坏与奶牛生产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实际生产中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种,并且相互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主要包括品种、年龄、遗传因素、疾病、饲养管理、环境以及营养等。

1、能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能量在奶牛生长发育以及正常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奶牛第一需要的营养物质,适宜的能量水平可以保证奶牛正常的生理机能,是获得最佳养殖效益的基础。日粮中能量不适宜,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奶牛的繁殖性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奶牛能量过剩,尤其是在干奶前的2~3个月,如果给奶牛提供的能量水平过高,过多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而使得奶牛的膘情过好,体况过肥易导致奶牛的采食量下降,脂肪还会在乳房、生殖器官、肝脏等器官内蓄积,影响奶牛的健康,易导致奶牛出现难产、胎衣不下、乳腺炎等问题。这对于产奶量较低、遗传性能不佳的奶牛来说更为严重,会引起奶牛产后过于肥胖,而使卵细胞的质量下降,排卵发情异常。

奶牛能量不足时,如果发生在产前,则会使奶牛的膘情较差,使得卵泡的发育迟缓、发育不良,而影响排卵,使配种受胎率下降,另外,还会造成奶牛在分娩后易出现胎衣不下、恶露排不尽等疾病。在奶牛分娩后,奶牛的采食量开始下降,而此时奶牛正处于泌乳高峰期,奶牛必然会动用自身的体能来满足高泌乳量的需求,极易使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而能量水平影响着奶牛生殖激素的水平,从而影响着奶牛的繁殖性能,使奶牛出现发情延迟、卵泡发育迟缓、发情异常等。而能量负平衡在高产奶牛中表现较为明显,在产前体况过肥的奶牛中较为严重,因此,要注意奶牛日粮中营养水平,在奶牛采食量下降时可适当的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以免出现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繁殖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2、蛋白质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养殖者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常会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却会导致奶牛的繁殖性能下降。奶牛饲料中的蛋白质包括瘤胃可降解蛋白和过瘤胃蛋白,当饲喂奶牛过多的蛋白质后,瘤胃中氨的含量增多,增加了血液中尿素的含量,从而使子宫内的液体组成发生改变,这就对卵子、受精卵以及胚胎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还会使前列腺素的合成量减少,降低孕酮的深度,使得发情排卵的时间延迟。另外,在日粮中高水平蛋白质的情况下,奶牛为了代谢过量的氮,需要消耗过多的能量,加了能量负平衡,进而使得繁殖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当蛋白质的供应量不足时,会影响卵泡的发育,奶牛出现排卵发情异常,产后易出现胎衣不下等疾病。

3、矿物质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奶牛产后钙会随乳汁大量的流出,尤其是对于高产奶牛来说,极易发生产乳热,血液中的钙含量很低,当血钙浓度降低时,奶牛的消化机能减退,干物质的采食量也就随着减少,从而导致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与此同时脂类的分解代谢增加,还易引发脂肪肝和酮病,子宫肌肉的蠕动减少会发生难产,还可导致产后胎衣不下。日粮中磷的水平对钙的吸收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满足奶牛的正常生长、泌乳以及繁殖,日粮中要提高适宜的钙磷水平。

4、维生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日粮中维生素的量虽然很少,但是对奶牛的繁殖性能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维生素E又称为生育酚,可以增加机体黄体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受精过程顺利完成,还可以减少胚胎发生早期死亡和流产的几率。另外,奶牛的日粮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还可减少胎衣不下和乳腺炎的发病几率;维生素A是一种与奶牛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一类维生素,当奶牛缺乏维生素A时会出现胚胎发育不良、流产、胎衣不下、子宫炎等问题。

5、微量元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锌和铜参与了动物体内多种酶和蛋白的组成,也参与奶牛的生殖繁育,并且还可保护细胞。免受氧化代谢的危害,缺锌会影响精子的形成,削弱黄体的功能,而缺铜会抑制母牛发情,使奶牛不发情或者发情异常;硒主要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可保护生物体的膜结构,维持机体正常的生育机能,如果奶牛机体缺硒会出现胎衣不下、子宫炎、卵巢囊肿等疾病,另外,硒还是产生精子所必需的,如果缺乏会影响精子形成;碘是合成调节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促进维生素A的合成,如果缺碘会造成胎儿的生长发育受阻,还会使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几率上升,使繁殖性能下降;锰参与了维生素的合成,对于维持奶牛正常的繁殖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易引起奶牛隐性发情,使配种受胎率下降,还易导致奶牛流产,新生犊儿的畸形率提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129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