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螨病的临床症状 牛、马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牛螨虫病分布遍及我国各地,在冬、春季节,凡牛舍阴暗、拥挤、饲养管理差的牧场,不论水牛、黄牛均可发病,尤以犊牛受害最为严重。螨病是由螨虫所引起的寄生虫性皮肤病,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以剧痒和湿疹样皮类为特征。螨病可分为疥螨病和痒螨病,马、牛和其他家畜均可发生。螨虫寄生于家畜皮肤内,靠吸食血液营养为食物,产生毒素,使得患畜瘙痒难忍,影响采食和休息,对生产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马螨病的临床症状牛、马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1、病原体生活史和流行病学

疥螨:虫体在畜体表皮挖凿隧道,并在其中发育繁殖,雌虫在隧道内产卵(一生产40—50枚),孵化的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毛间皮肤挖凿小穴,并在里面蜕化为若虫,若虫钻入皮肤浅穴,在里面蜕化为成虫。疥螨发育过程平均15天。

痒螨:马痒螨多寄生在颈、背、尾根处,牛和水牛寄生在颈、肩和尾根,寄生皮肤表面,不挖隧道。畜体瘦弱,抵抗力差时易感染。该病属接触传染,如饮水、食槽等均能传染。

2、临床症状

疥螨:马由头、颈、体侧开始,随后延及肩背以及全身。牛多发生于头、颈,严重感染时也发生于其他部位。最初出现小结节,继为水疱,病变部瘙痒,夜间温度高时瘙痒增剧。因经常啃咬和摩擦,使皮肤损伤破裂,流出淋巴液,表面角质脱落形成痂皮,痂皮下湿润,有脓性分泌物时有臭味。患部皮肤渐光秃并起皱褶,尤其是颈部。患畜日渐消瘦,严重时引起死亡。足螨:又称为吮吸疥螨病。马多发生于四肢下端,尤其是飞节以下(幼畜也可全身感染发病),瘙痒、脱毛、结痂,皮肤增厚,形成龟裂。冬季发生,夏季康复。牛多发生于尾根下面,球节、系部也可发病,并延及四肢、乳房、会阴等部,皮肤湿疹样病变,瘙痒。

痒螨:马在夏秋毛稀时病轻些,冬春绒毛未退病重些。常在鬃部、鬣部、尾根、颌间、股内侧及鼠蹊部的皮肤上发生。乘、挽马放鞍部位,患部毛易脱落,出现不整形秃毛斑,患部盖有浅黄色脂肪样柔软痂皮。容易剥脱,邻近皮肤也迅速脱毛。以后的经过与患疥螨时相似。牛的病变开始于颈部、角基、尾根,渐延至垂皮及肩侧,严重时蔓延全身。皮肤损伤,渗出液形成痂皮,皮肤增厚,失去弹性,天暖时减轻,入冬又重。病畜严重时,精神萎靡,食欲大减,卧地不起,以致死亡。水牛的寄生部位、症状与牛痒螨相似,但寄生部位的皮肤呈现一种起泡样的病变,表皮角质层细胞成片脱落。

3、诊断要点

疥螨:马、牛从头颈开始,再向其他部位发展,初为小结节,继为水疱,瘙痒,夜间加重,咬啃摩擦破皮,表皮脱落结痂,痂下湿润。足螨:马多发于四肢下端,瘙痒、脱毛、结痂、龟裂。冬季发生,夏季康复。牛多发于尾根下面,球节、系部也可发生、瘙痒。

痒螨:马在鬃鬣、尾根、内股,牛在颈、角基、尾根。马擦痒后结软痂脱毛,牛皮肤增厚,天暖减轻、入冬加重。水牛与牛相似,皮肤呈起泡样病变,成片脱落。

用凸刃刀在酒精灯上消毒后,刀刃垂直刮取皮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将刮下的干燥皮屑放在培养皿内或黑纸上,在日光暴晒或在皿底、黑纸上,以热水或炉火(40~50℃)加温30~40min,可见白色虫体在黑纸上移动。

4、类症鉴别

湿疹(慢性)。类似处:瘙痒、皮肤增厚,长毛处积皮屑,结节、水疱,易复发。不同处:病变部结痂即痊愈,病情春季加重,不表现消瘦、镜检无螨虫。

毛癣菌病。类似处:局部脱毛、水疱、结痂、皮肤增厚,有瘙痒(牛)。不同处:多呈局限性脱毛斑,毛多折断,马无痒感,牛有痂块,厚度可达2~7mm,痂皮脱落成秃斑,逐渐长新毛。能很快扩大传染,刮取皮屑镜检不见螨虫。

牛羊虱病。类似处:瘙痒、摩擦,不安。不同处:多寄生于额、耳根、颈肩、尾根,逆向拨毛可见有芝麻大小的黑色或色淡的虱在爬动。

5、防治措施

畜舍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如发现有啃咬、摩擦、脱毛的家畜,应立即检查有无螨虫。对从螨区引进的家畜,应先隔离饲养,检查无螨后再合群。发现病畜,隔离治疗,以免扩大传染范围。

病畜的用具及畜舍应消毒灭螨。方法l:用2%敌百虫液于患处涂擦(浓度不要超过2%,以免皮肤硬结坏死)。方法2:用硫磺粉10g、凡土林或猪油100g调成软膏,在局部洗净擦干后涂布。方法3:用石灰硫磺合剂(硫黄5份、生石灰6份、加水300份),先将硫黄、石灰分别研成粉末再混合在一起,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放在锅里煮沸,边煮边加完所需的水量,边煮边搅拌,约经2h药液成橙红色即可。每天清洗患部。方法4:用松焦油1份、硫黄(硫蒸汽冷凝形成的结晶)l份、软肥皂2份、酒精2份,按顺序混合后涂擦患部。方法5:如病部面积过大,注意每次涂药不可超过体表面积的1/4。方法6:杀螨药能杀死螨,不能杀死虫卵,根据螨的发育规律,隔5~7天再使用1次(最低限度)。方法7:接触患畜的人员,须彻底消毒,更换衣物后才能接触其他的畜禽。

1、牛螨虫病的病原
1.1疥螨疥螨寄生于皮肤角化层下,并不断在皮内挖凿隧道,虫体即在隧道内不断发育和繁殖。疥螨的成虫形态特征为:虫体小,长0.2~0.5毫米,肉眼不易看见;体呈圆形,浅黄色,体表生有大量小刺;前端口器呈蹄铁形;虫体腹面前部和后部各有两对粗短的足,后两对足不突出于体后缘之外。每对足上均有角质化的支条,第一对足的后支条在虫体中央并成一条长杆,第三、四对足上的后支条,在雄虫是互相连接的。雌虫第一、二对足及雄虫第一、二、四对足的末端具有与不分节柄连接的钟形吸盘,无吸盘足的末端则生有长刚毛。
1.2痒螨寄生在皮肤表面。虫体呈长圆形,较大,长0.5~0.9毫米,肉眼可见。口器长,呈圆锥形。4对足细长,尤其前两对更为发达。雌虫第一、二、四对足和雄虫前足有细长的柄和吸盘,柄分3节。雌虫第三对足上有两根长刚毛;雄虫第四对足短且无吸盘和刚毛,尾端有两个尾突,在尾突前方腹面上有两个性吸盘。
2、牛螨虫病的流行特点
疥螨寄生于牛的表皮深层,吸食组织和淋巴液。痒螨寄生于牛的皮肤表面,以口器刺吸淋巴液。这两种螨的全部发育过程均在牛体上进行。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各种牛对螨均易感,但犊牛比成牛最易感。感染牛是主要传染源。健康牛接触病牛,或螨虫污染牛舍及运动场中的栏杆、用具、圈舍等而感染;本病在秋、冬季节多发。如果牛舍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极差,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3、牛螨虫病的牛病临床症状
临床上牛的疥螨和痒螨大多呈混合感染。初期多在头、颈部发生不规则丘疹样病变,病牛剧痒,使劲磨蹭患部,使患部落屑、脱毛、光滑,甚至出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鳞屑、污物、被毛和渗出物粘在一起,形成痂垢。病变部逐渐扩大,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由于剧痒,病牛长期烦躁不安,影响正常采食和休息,从而使消化吸收功能及营养状况日渐下降而急骤消瘦。如继发感染,则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有的病牛因消瘦和恶病质而死亡。
4、牛螨虫病的诊断方法
在患部刮取痂皮检查虫体。方法是选患部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的新鲜病灶,用消毒凸刃小刀先刮去干燥皮屑,然后轻轻用力刮取湿润皮肤数处,深部以见有血印为止,刮过的局部用碘酊消毒,病料放在试管或平皿中备用。检查方法可用直接检虫法、活虫检查法、沉淀法。
5、牛螨虫病的类症鉴别
5.1湿疹类似处是瘙痒,皮肤变得粗厚,长毛处积皮屑,结节、水疱,易复发。不同处是湿疹主要发生于夏季,发生部位茬前额、尾根、背腰、后肢等凹部,病初红斑,然后形成水疱、脓疱。局部热、痛。
5.2虱病类似处是瘙痒,使劲磨蹭患部,使局部皮肤出现脱毛。不同处是多寄生于皮肤较薄、较隐蔽的地方,如耳根、腹股沟、尾根下、耳壳内侧、腹下肘窝。
5.3毛癣菌病类似处是瘙痒、脱毛、脱屑、结痂、皮肤增厚。不同处是多数为疣毛癣菌、须毛癣菌、马毛癣菌等侵害。常见于眼眶、口角、面部、肛门等处。病牛皮肤有痂块,多呈局限性脱毛斑,上残留短毛,严重时全身融合成大片。
6、防治
6.1预防牛舍要宽敞,干燥,透光,通风良好,经常清扫,定期消毒。对患病牛及时隔离治疗。治愈牛应继续观察20天,如未再发,再一次用杀虫药处理后方可合群。引入牛时,要隔离观察,确认无螨病后再并入牛群中。
6.2牛螨虫病的治疗
(1)西药疗法局部涂擦和药浴疗法。用药前剪去患部被毛,用温肥皂水或温碱水洗掉患部的污物、痂皮和皮屑,晾干后涂药。若患部面积较大,必须分片治疗,以防中毒。
①涂药疗法局部剪毛清洗后反复涂药。敌百虫溶液(来苏儿5份,溶于温水100份中,加入敌百虫5份)涂擦患部,或用敌百虫0.5%~1%的水溶液喷洒,或螨净0.5%溶液喷洒。
②药浴疗法可采用水泥药浴池或机械化药浴池,常用0.05%辛硫磷等。药浴后要防止牛舔食药液。
③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200微克皮下注射,严重病例,间隔7~10天重复用药1次。
(2)牛螨虫病的中药疗法
①灭疥灵百部、大枫子、马钱子、苦参;白芷各10克,狼毒、苦楝根、紫草、当归各15克,黄蜡30~60克,植物油500毫升。除黄蜡外,各药入油内炸至药赤色,滤去药渣,趁热加入黄蜡,冷却后呈膏状。用时将药膏抹于患部。隔5~7天重复使用1次。如果受损面积较大,应分片涂抹。一般用药7~14天,即可见新毛长出,皮肤光润而痊愈。
②单方硫磺粉500克与棉籽油1千克共熬成软膏,涂擦患部。乳香15克,枯矾、硫磺各60克,海螵蛸90克,研细末过80目筛。根据患部大小,按植物油2份、药1份的比例,先将油加热,入药稍熬即可。用时涂擦患部,1周1次。

相关阅读

牛、马恶性水肿和皮肤炭疽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恶性水肿是由梭茵引起多种家畜感染的一种创伤性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局部发生急剧炎症、气性水肿,并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有的在皮肤发生炎性水肿,进而发生坏死形成溃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马恶性水肿和皮肤炭疽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1、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病原菌为腐败梭菌,其他水肿梭菌、魏氏梭菌及溶组织梭菌也可致病。该病以马、羊多发,羊较易发生。动物的年龄、性别、品种与发病无关。在手术时感染本菌即发病,一般为散发。

2、临床症状。

潜伏期约12~72h。马、牛病初减食,体温达40~41℃,高热稽留,在伤口周围发生炎性水肿,迅速弥散扩大,尤其在皮下组织疏松处更为明显。病变部初坚实、灼热、疼痛,后变无热、无痛,手压柔软,肌间结缔组织内有多量黄色或红褐色浸润和流出。呼吸困难,心跳增速,眼结膜发绀,偶有腹泻,多在1~3天死亡。如分娩时感染,在产后3~5天内阴道流出不洁的红色恶臭液体。阴道黏膜红肿、增温,会阴水肿,并迅速蔓延至腹下、股部。如去势时感染,多在手术后2~5天内发病,阴囊、腹下发生弥漫性炎性水肿,疼痛,腹壁过敏,也伴有全身症状。

病理变化。病畜局部弥漫性水肿,皮下有污黄色液体浸润,含有腐败酸臭味的气泡,肌肉呈灰白色或红褐色,多含有气泡。脾脏和淋巴结肿大,偶有气泡。肝脏、肾脏浑浊、肿胀,有灰黄色病灶。腹腔和心包积有多量液体。

诊断要点。在创口周围发生坚实肿胀,无热无痛,按压有轻度捻发音。病畜体温可达40~41℃,呈稽留热。分娩感染,阴道红肿,流不洁红色恶臭液体,会阴水肿并延及腹下。去势感染,阴囊、腹下弥漫气性水肿,疼痛,也伴有全身症状。用病变组织触片染色,镜检可见长链的腐败梭菌。

类症鉴别。①牛气肿疽:类似处:有传染性。局部肿胀,初热痛,后冷软无痛,按压有捻发音,体温高(41~42℃),绝食,呼吸困难。不同处:仅黄牛多发,马、骡不感染,多发生在四肢上部多肌肉部,叩之鼓音,捻发音明显,切口流出酸臭液,有跛行。胸腔液培养后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极为细小的多形性菌体。②巴氏杆菌病(浮肿型):类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42℃),肿胀初热痛,后变冷,痛减轻,呼吸困难。不同处:肿胀部无捻发音,肿胀多在咽喉、胸前。血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防治措施。平时如发现外伤应立即消毒。针灸、注射、分娩助产、去势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发生该病。发病后,因病程短,必须早治疗,以免延误。局部及全身同时用药。①早期用青霉素、链霉素各200万IU,在病灶周围注射,每天1次。②同时用四环素1~1.5g、含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000mL、25%维生素C8~10mL、樟脑磺酸钠20mL静注,12小时1次。③剪毛消毒后,切开肿胀部,取出异物和坏死组织,再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撒布碘仿。

3、皮肤炭疽

临床症状。牛多发生在咽喉、颈、胸、腰、外阴部;马在颈部、胸前、腹下、外阴等处多发。患畜皮肤肿胀,初硬固有热痛,后变冷无痛觉,进而坏死形成溃疡,体温为40~41℃,眼结膜充血或发绀,废食,心跳、呼吸增数,精神沉郁。炭疽痈也可发生于牛直肠和马肠道(发生疝痛)。

诊断要点。病畜体温高(40~41℃),在胸前、肩、颈、咽喉、腹下发生肿胀,初期硬固热痛,然后变冷无痛,眼结膜发生充血或发绀,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心跳增数。血检可见炭疽杆菌。

类症鉴别。①蜂窝织炎:类似处:体温高(39~40℃),肿胀有热痛。不同处:无传染性。体温比炭疽低,肿胀扩大迅速,全身症状不如炭疽重。②胸前浮肿:类似处:胸前肿胀。不同处:肿胀无热无痛,按压呈捏粉样留凹痕。体温不高,并有各自不同的原发症状。③胸前肿瘤:类似处:胸前肿胀,较硬,无热无痛。不同处:体温不高,肿块可随皮肤滑动。④巴氏杆菌病(浮肿型):类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以上),牛在颈、胸前、咽喉部肿胀(马头、颈、肩前),初有热痛,后变冷痛。不同处:牛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流泪、流涎,常窒息死亡。马头部肿胀如河马头,体温均比炭疽低。血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防治措施。皮肤炭疽比急性败血性炭疽的病程较长,如能及时治疗,治愈率较高。但因是一种危害大的人畜共患病,所以在治疗时不仅要将病畜隔离,还应把与病畜接触的物品严密消毒,以免扩大传染。①用青霉素200万IU肌注,12小时1次,连用3天。②因绝食,用25%葡萄糖500mL、25%维生素C6~8mL、樟脑磺酸钠20mL静注。为加强制菌作用,也可在静注时加10%磺胺嘧啶钠100~120mL(12小时1次)。

流行病学/炭疽
(一)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1.经皮肤粘膜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2.经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
3.经消化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四)流行特征在动物和人群间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为1~5日,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
皮肤炭疽
约占98%,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第3~4日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四周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有等,其周围皮肤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由于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疼痛不著,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这是炭疽的特点。以后随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逐渐愈合成疤。起病时出现发热(38~39℃)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状水肿(即恶性水肿),其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多见于眼睑、颈、大腿及手等组织疏松处。全身症状严重,若贻误治疗,预后不良。
肺炭疽
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可急性起病,轻者有胸闷、胸痛、全身不适、发热、咳嗽、咯粘液痰带血。重者以寒战、高热起病,由于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并压迫支气管造成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血样痰等。肺部仅可闻及散在的细小湿罗音或有胸膜炎体征。肺部体征与病情常不相符。X线见纵膈增宽、胸水及肺部炎症。
肠炭疽
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潜伏期12~18小时。同食者相继发病,似食物中毒。症状轻重不一,发病时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脑膜炭疽
多为继发性。起病急骤,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明显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多呈血性,少数为黄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病情发展迅猛,常因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一般在1万~2万/mm3,少数可高达6万~8万/mm3,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高。
涂片检查
取水疱内容物、病灶渗出物、分泌物、痰液、呕吐物、粪便、血液及脑脊液等作涂片,先加1∶1000升汞固定,以破坏芽胞,染色后可发现有荚膜的典型竹节状大杆菌。
培养
检材应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碳酸氢钠平板。血标本应事先增菌培养。检材明显污染者可先加热65℃30分钟以消灭杂菌,并于肉汤内增菌4小时后接种于平板。如见可疑菌落,则根据生物学特征及动物试验进行鉴定。
动物接种
取患者的分泌物、组织液或所获得的纯培养物接种于小白鼠或豚鼠等动物的皮下组织,如注射局部处于24h出现典型水肿、出血者为阳性反应,动物大多于36~48小时内死亡,在动物内脏和血液中有大量具有荚膜的炭疽杆菌存在。分离出的可疑炭疽杆菌应用鉴定试验。
鉴定试验
用以区别炭疽杆菌与各种类炭疽杆菌(枯草杆菌、蜡样杆菌、蕈状杆菌、嗜热杆菌等),主要有串珠湿片法、特异性荧光抗体(抗菌体、抗荚膜、抗芽胞、抗噬菌体等)染色法,W噬菌体裂解试验、碳酸氢钠琼脂平板CO2培养法、青霉素G抑制试验、动物致病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动力试验、溶血试验、水杨酸苷发酵试验等。
上述各种检查宜在有专门防护的实验室内进行。
免疫学试验
有间接血凝法,ELISA法、酶标-SPA法、荧光免疫法等,用以检测血清中的各种抗体,特别是荚膜抗体及血清抗毒性抗体,一般供追溯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之用。Ascoli沉淀试验主要用以检验动物脏器、皮、毛等是否染菌,但本法常出现假阳性,对其结果判断应慎重。

诊断依据
一、流行病学
病人生活在已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日内到达过该类地区;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均应作为流行病学线索。

二、临床表现
(1)体表感染型(皮肤)炭疽: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引流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2)经口感染型(肠)炭疽: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
(3)吸入感染型(肺)炭疽: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常见胸腔积液。
(4)脑膜炎型炭疽:可继发于“临床表现”中(1)~(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剧烈头痛,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
(5)炭疽败血症:可继发于“临床表现”中(1)~(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感染性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皮肤出现出血点或大片淤斑,腔道中出现活动性出血,迅速出现呼吸与循环衰竭。在循环血液中可检出大量炭疽芽孢杆菌。

三、实验室检查结果
(1)皮肤损害的分泌物,痰、呕吐物、排泄物,或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显微镜检查发现炭疽芽孢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获炭疽芽孢杆菌。
(3)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倍或4倍以上升高。
诊断
一、疑似诊断
具有典型皮肤损害,或具有流行病学线索,并具有“临床表现”中(2)~(5)的临床表现之一者。
二、临床诊断
具有皮肤损害的分泌物,痰、呕吐物、排泄物,或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显微镜检查发现炭疽芽孢杆菌及“临床表现”中(1)~(5)的临床表现之一者。
三、确定诊断
获得“实验定检查结果”中或(2)~(5)任何一项实验结果。

预防方法
管理传染源
病人应隔离和治疗。对病人的用具、被服、分泌物、排泄物及病人用过的敷料等均应严格消毒或烧毁,尸体火化。对可疑病畜、死畜必须应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禁止食用或剥皮。病人应隔离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相隔5日)为止。
切断传播途径
对可疑污染的皮毛原料应消毒后再加工。牧畜收购、调运、屠宰加工要有兽医检疫。防止水源污染,加强饮食、饮水监督。必要时封锁疫区。对病人的衣服、用具、废敷料、分泌物、排泄物等分别采取煮沸、漂白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高压蒸气等消毒灭菌措施。用Ascoli沉淀试验检验皮毛、骨粉等样品,对染菌及可疑染菌者应予严格消毒。畜产品加工厂须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设施,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保护易感者
1、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受伤,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3%~5%碘酒,以免感染。
2、健畜和病畜宜分开放牧,对接触病畜的畜群进行减毒活疫苗接种。
3、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每年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1次。目前采用皮上划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于上臂外侧皮肤,划一“井”字即可。四联菌苗(炭疽杆菌、土拉杆菌、鼠疫杆菌和布氏杆菌)也已证明有效。
国外采用保护性抗原作预防接种,第一年肌注3次,各相隔3周,6个月后接种第4次,继每年加强注射1次,每次均为0.5ml。
密切接触者应留验8日,必要时早期应用青霉素、四环素等,对疑似患者可采取同一措施。

蛋鸭皮刺螨病的临床症状 蛋鸭皮刺螨病的诊断与防治


皮刺螨病是由皮刺螨寄生于蛋鸭体表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吸食禽血,严重侵袭时,可使鸭日渐消瘦,贫血,产蛋量下降,还可传播禽霍乱和螺旋体病。所以要及时防治以免病情加重。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鸭皮刺螨病的临床症状蛋鸭皮刺螨病的诊断与防治。

1、发病情况

2、临床症状

病鸭采食量下降,消瘦,贫血,鸭冠发白,皮肤时而出现小的红疹,有痒感。产蛋量逐渐下降,蛋壳颜色变浅,蛋重变轻。发病鸭夜间偶有惊叫,个别鸭死亡。死亡鸭消瘦,局部皮肤破溃、出血。

3、病理剖检变化

共剖检3只病死鸭,内脏器官苍白,血管的充盈度降低。

4、实验室检验

采集虫体样本,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发现红色小虫体,长椭圆形,后部略宽,有一对螯肢,呈细长针状,腹面偏前方有四对长足,肢端有吸盘。身体棕灰色,吸血后呈深红色。

5、诊断

可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作综合诊断,确诊该病为蛋鸭皮刺螨病。

6、防治

定期用阿维菌素驱除鸭体内的皮刺螨,或用拟除虫菊酯驱杀。用50毫克/公斤溴氢菊酯喷洒鸭体、鸭舍、鸭笼及其附属设施。同时加强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鸭舍内保持干燥、通风,及时清除粪便,防止鸭群过分拥挤和带虫体的粪便污染饮水和饲料。

牛、马胃肠卡他症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胃肠卡他是动物胃肠黏膜表层发生炎症,有以胃卡他为主,有以肠卡他为主,也有急性、慢性之分。病因有多种,饲草品质不良或突然改变饲料或饲喂变质饲料,均能引发该病;牙齿咬合不正、骨软症或寄生虫常发该病。马多患以胃机能紊乱为主的胃肠卡他。以肠机能紊乱为主的肠卡他牛、马均可发生。该病需与急性胃肠炎、痉挛疝、孕畜毒血症等相鉴别。临床上多采用中药、西药疗法来进行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牛、马胃肠卡他症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

马多发生以胃机能紊乱为主的胃肠卡他。急性:体温稍升高1℃左右,心跳增多,呼吸无变化。眼结膜充血或黄染,上口唇肿胀、稍干,有白色舌苔,精神不振,常打呵欠。左侧听诊肠音减弱并有气性音,粪球干小、表面附有褐色黏液,掰开粪球内有未消化饲料。病畜不吃或少吃精料,食欲大减或废绝,尿稍黄。慢性:体温、心跳、呼吸无变化,有时心跳30~40次/min,眼结膜苍白、树枝状充血,略有黄染。病畜上口唇肿胀,有时可高过上切齿1cm,有舌苔,口臭,常打呵欠吃草减少或时多时少,不吃精料,即使精料与草混在一起仍将精料留在槽底,左侧听诊肠音减弱或为气性音,右侧仍为流水音,粪球少而干,表面有褐色黏液,有的小到如玻璃珠,一次排便可达100个。病畜有时排有臭气的稀水,有时出现点头,翘唇,上下唇抽搐,体质消瘦,被毛粗乱。

以肠机能紊乱为主的肠卡他,牛、马均可发生。急性:体温升高0.5~1℃。心跳、呼吸稍增数;眼结膜充血,口稍干或干臭,吃草减少或废绝;肠蠕动音亢进,有时距畜1m也能听到蠕动音,呈气性流水音。有时排稀便如喷射状,如臀距墙30~40cm,喷于墙上的粪水与臀等高。连续几次后有相当间距不排粪,肠音减弱,以后又排干粪球、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眼结膜充血,喝水时多时少。病畜的心跳如果超过100次/min,血沉过慢,则危险。慢性:体温不高,心跳缓慢达30~40次/min,常出现心音间歇或分裂,呼吸稍增数;眼结膜苍白、有时呈树枝状充血,口无变化、严重时发臭,食欲正常,被毛粗乱,肠蠕动呈气性流水音,便秘与腹泻交替,每次使役即使未累也出大汗,甚至不使役天冷也出汗。中、后期常出现自体中毒(嘴唇颤抖、点头、口角抽搐,重时狂暴、盲目奔跑。牛肠卡他:吃草、反刍稍减少,重时减半,瘤胃蠕动减弱,眼结膜苍白或呈树枝状充血;排粪有时稀软甚至水样,有较长草沫;有时较干甚至成球,反复出现。病畜运动中易出汗(毛尖端发现水珠),逐渐消瘦;也能继发自体中毒,如表现为咬牙、嘴唇颤抖等。

2、诊断要点

动物发生胃卡他时食入少,不吃精料。左侧肠音呈气性,粪球干小。肠卡他时,排干小粪球或稀粪水。右侧肠音为气性流水音,眼结膜苍白或呈树校状光充血。易出汗,牛肠卡他也与此相同。

3、类症鉴别

急性胃肠炎。类似处:体温稍高,减食或绝食,排稀水。不同处:因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精料而发病。体温较高(40~41℃),精神沉郁,不排尿,眼结膜发绀,若不治疗24h即可发生死亡。

痉挛疝。类似处:肠音亢进,减食或废食,排粪稀。不同处:因饮冷水或吃冰碴而发病,有间歇疝痛,肠蠕动流水音带有金属音。

孕畜毒血症。类似处: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充血或黄染,便秘与泻痢交替发生,肠有气性流水音。不同处:多发生在妊娠后期,病驴血清乳白色、浑浊,表面有蓝色荧光(正常为透明淡灰黄色),病马暗黄色、奶油状(正常为淡黄色)。

4、防治措施

草要铡短,如豆荚皮或粗硬草等用石灰水浸泡使之变软,并做到少给勤添、定时定量,防止过劳。发现该病要及早治疗,方能取得预期疗效。

方案1:胃卡他时,用五倍子、大黄、龙胆各30g水煎服。方案2:如不吃精料,用食醋500mL导服。方案3:可在玉堂穴(上颚第三棱处距中线1cm左右各1穴)入针0.5cm左右放血。方案4:也可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各30g,三仙9g,干姜15g,炙甘草15g,研末冲服。方案5:肠卡他,先用硫酸钠(或硫酸镁)250g、酒精100mL、鱼石脂30g、水3000mL一次导服,可以以显著改善病畜肠内环境。方案6:用磺胺脒40~80g、活性炭100g一次服用,12小时1次,连服3~5天。如排出稀水不能控制,可加服硫酸亚铁30片(规格:每片0.3g)。方案7:也可用益智仁、砂仁、鸡内金、白术、厚朴、青皮、陈皮、枳实各15g,柴胡、莲子、猪苓、泽泻、神曲、麦芽、白扁豆(碎)各30g,水煎服,日服1次,连用3~5天。方案8:胃、肠卡他或不吃食,用25%葡萄糖500mL、10%安钠咖30mL、25%维生素C8~10mL静脉注射,如脱水加含糖盐水3000mL。方案9:如病畜有软骨症,并补钙剂。方案10:若发生自体中毒,用10%溴化钠120~150mL、10%安钠咖10mL静脉注射。

猪胃肠卡他
是猪的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胃肠粘膜表层性炎症,症状表现有的以胃卡他为主,有的以肠卡他为主。按病程的长短分急性和慢性。特征为消化不良。

饲料煮熟后未降到适当温度即喂,或经常喂温食突改凉食,或气温已下降未再加温,导致喂饲过热热过冷,或不定食定量,过饥或过饱,或饮水不洁,久渴失饮。喂给粗糠或含有稻壳的酒糟,刺激胃肠粘膜引起表层炎症。用水合氯醛镇静剂,或服用吐酒石、酊剂较多。寄生虫寄生。
症状

以胃机能紊乱为主
体温无变化,食欲减退,咀嚼缓慢,有时吃自己的粪便,病猪食欲减少,精神不振,常喜卧于暗处,怕骚扰。常呕吐和逆呕,呕吐初为食物,后为泡沫、粘液,有时混有肝汁或少量血液。有时腹痛,烦渴贪饮,眼结膜充血黄染。舌苔增厚,口腔有特殊气味,发臭口渴,喜欢啃咬烂草污泥。粪少干燥,附有粘液。如继发肠卡他时,突出的是下痢,肠鸣音亢进,严重病猪排粪次数增多,混有消化不全饲料,粪为水样。肛门尾根全被粪水沾污,可出现脱水与虚脱。有程度不一的舌苔,有恶心或呕吐,尿少色黄。
以肠机能紊乱为主
肠音增强,腹部紧缩。重病猪拉水样稀粪,肛门四周及尾沾粪污。有的里急后重,排粘液絮状便。严重时食欲废绝,体质衰弱,甚至直肠脱出,眼结膜充血。
诊断依据
若以胃机能紊乱为主,则体温无变化,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吃食咀嚼慢,常有呕吐或逆呕,烦渴贪饮,饮后又吐,粪干,眼结膜黄染,口臭。
以肠机能紊乱为主,表现肠音增强,排水样粪,股后有粪污,里急后重,严重时直肠脱出。
胃肠炎:与之相似处:眼结膜充血黄染,呕吐、排水样粪、精神不振等。不同处:体温高(40度以上),腹部有压痛反应,排粪频繁,甚至失禁,虚弱,瘫痪,易发生自体中毒。
鉴别诊断
猪毛首线虫病(猪鞭虫病)
相似处:间歇性腹泻,有时粪有血丝,粘液有恶臭等。
不同处:眼结膜苍白贫血,体温稍高,体质极度衰弱。粪检有虫卵,剖检可见盲肠充血、出血、肿胀、间有绿豆大小的坏死病灶,结肠病变与之相似,粘膜呈暗红色,上面布满乳白色细针样虫体(前部外入粘膜内),钻入处形成结节。
猪食道口线虫病(结节虫病)
相似处:体温不高,食欲不振,便秘,有时下痢,发育障碍等。
不同处:高度消瘦,粪检有虫卵,如有泻药可见有虫体排出。剖检可见大结肠有结节,结节破裂成溃疡。

猪姜片吸虫
相似处:体温不高,食欲减退,腹泻,发育不良等。
不同处:流涎、低头拱背,肚大股瘦,眼睑、腹下水肿,粪检有虫卵。剖检可见小肠有虫体,虫体前端钻入肠壁。
球虫病
相似处:体温不高,排粪下痢与便秘交替发作,食欲不佳等。
不同处:直肠采粪,通过培养可见有孢子的囊泡。
治疗
①初期炒银花、鸭跖草各25克至150克水煎服。
硫酸镁
硫酸镁
②(后期)大蒜、艾叶、牛筋草、六月霜各25克至150克,水煎服。
③粪便干、量少,可用硫酸镁30-80克,或蓖麻油50-100毫升,一次内服,如已呈现腹泻,可用磺胺脒合剂(磺胺脒1份,酵母粉1份,鞣酸蛋白2份)12-15克,1日3次内服,水泻严重,应及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50-500毫升。如胃肠内容物异常发酵(腹部膨胀),可用硫酸钠或硫酸镁25-50克、酒精10毫升、鱼石脂3克,加水500毫升一次灌服。如以胃的机能紊乱为主,用五倍子、大黄、龙胆各5-10克水煎服,1天1次,连服3-5天。如食欲不佳,可加食母生10-30片;如不吃精料,加食醋10-30毫升。以肠的机能紊乱为主,拉稀时,用磺胺胍每千克体重5-10毫克,矽炭银2-8克1次内服,12小时1次连用5-7天。
防治措施
(一)治疗治疗原则为除去病因,调整胃肠功能,制止发酵和腐败。
首先找出病因,采取措施除去致病因素,治疗原发病。缓泻可用液体石蜡50~l00mL内服;粪便干、量少时,可用硫酸钠或硫酸镁20~50g(每千克体重1g)和水制成6%的溶液灌服;如腹泻,可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磺胺脒合剂(磺胺脒1份、酵母粉1份、鞣酸蛋白2份)12~15g,每日3次,内服;腹泻严重者应及时静脉注射5%的糖盐水250~500mL。
(二)预防科学饲养管理,保证饲料和饮水清洁,不喂霉败饲料;饲喂要定时定量,合理调制饲料。

羊螨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羊螨虫病的防治


羊螨虫病是一种皮肤寄生虫病,且属于慢性疾病,往往不会造成大规模流行,也不会导致病羊出现急性死亡,通常在临床中容易被忽视。病羊主要特征是奇痒、皮炎和脱毛。羔羊发病后,往往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机体逐渐消瘦,少数可能死亡;成年羊发病后,会导致繁殖性能降低、增加饲养成本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羊螨病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羊螨虫病的防治。

1、病原特性及流行特点

病羊特性。痒螨虫体长度为o.5-0.9mm,呈椭圆形,肉眼可见,生有刺吸式口器,四对足都在体缘突出,主要在羊只体表被毛浓密且较长的部位寄生,通过吸取皮肤的淋巴液和组织液获取营养。疥癣虫体长度在o.2-0.5mm,呈微黄色的圆形或者龟形,肉眼较难看见,生有咀嚼式口器,共有四对粗且短的足,其中第三、四对没有在体缘突出,主要在羊只皮肤角质层之下寄生,不断在皮肤中挖掘隧道,并通过皮屑获取营养,同时在隧道内生长繁殖。

流行特点。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虫动物。健康羊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而被感染,或者在被污染的圈舍中经由携带虫体的垫草、各种用具、饲槽、墙壁以及饲养员的双手和衣服等发生感染。一般来说,绵羊非常容易感染该病,尤其是改良后的细毛和半细毛杂交羊由于被毛密长,更容易发生该病。该病通常在秋末至春初这一阶段发生,这是由于秋末羊被毛较密,可促使皮肤温度保持恒定,且湿度较高,利于螨虫的生长繁殖。尤其是冬季温度较低,羊群由于相互拥挤而容易发生该病,但夏季基本不会发生。螨虫的繁殖力以及虫卵对外部环境都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在皮肤卫生状况较差、过于潮湿、饲养密度过大时,容易诱使发病。痒螨通常先在羊被毛稠密以及温度、湿度相对恒定的部位寄生,如背部、尾根部以及臀部等,接着逐渐蔓延至体侧乃至全身;疥螨通常先在羊只被毛较少、皮肤柔软的部位寄生,如耳根颜面、口角、眼圈等,接着逐渐扩散到周围。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皮肤形成红斑,接着形成小丘疹,在皮薄且被毛较少处会形成水泡,甚至脓疱。皮肤非常粗糙,存在白色麸皮样皮屑或者引起结痂性湿疹,促使皮肤明显肥厚,被毛开始脱落,露出橡皮样坚硬的白色痂皮,将痂皮剥去就会出现鲜红色且湿润创伤,同时一般伴有出血,严重时甚至在颈部、面部皮肤形成非常厚的白色皱褶。如果病变蔓延至眼睑,就会导致眼睛发生水肿、大量流泪、羞明,严重时会完全失明。发病过程中,病羊最明显的症状是严重瘙痒,烦躁不安,不停摩擦、啃咬皮肤,对机体正常的休息和采食造成影响,体质逐渐消瘦,严重时由于过度衰竭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检查

在病羊的健康、病变皮肤相交处采集病料,即垂直于皮肤使用经过火焰灭菌的手术刀刮取适量痂皮,直到略微出血,结束后使用碘酒对刮取部位进行消毒。刮取的病料放在培养皿中,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达到37-40℃后取下,然后放到黑色衬景(如黑纸、黑布等)上,使用低倍显微镜或者放大镜进行检查,能够看到在黑色背景上有白色虫体不断移动。将以上病料放在试管中,添加适量的10%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溶液,加热煮沸,经过数分钟当大多数皮痂等固体物完全溶解后,以转速为2000r/min进行5min沉淀,弃去上清液,吸取少量管底沉渣置于载玻片上,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虫体就能够确诊。

4、治疗措施

药浴疗法。羊主要选择在夏季剪毛,经过5-7天采取药浴,一般适宜进行2次,每次间隔7天,具有较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可在圈舍附近,土质硬的地方挖1个适当大小的土坑,铺垫1层塑料。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搭建1个水泥槽,长度为Im,宽度、深度都为o.5m,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设,只要便于操作即可。根据药池大小配制药液量,通常选择使用o.5%敌百虫、o.05%的溴氰菊脂乳剂或者o.05%的双甲脒水溶液,也可取15kg烟草末添加在50kg水中,持续煮沸95min,然后将烟叶捞出,再添加250kg水待温度适宜后进行药浴,还可使用苦生根皮、桃树根等煎水进行药浴,药液温度适宜控制在15-20℃。药浴时,药池的两边各站一人,共同举起羊身体浸入药池,而对头部使用药液清洗即可,但要避免药液流入眼、鼻、口等器官内,且药浴后的当天禁止过河。药浴时,要确保做好充足准备,提前统一安排好,而药液必须当天现用现配,尤其是大批量进行药浴时,要先对小群进行试验,一切正常后才能够扩大使用。

涂药疗法。如果羊群中只有少数羊发病或者是气候寒冷不便于进行药浴的冬季,适宜采取该法进行治疗。治疗前,要将病羊患处及其周围健康处的被毛剪去,接着将存在于患处表面的泥垢、鳞屑以及痂皮用3%-5%的温肥皂水清洗干净,然后在患处涂擦药物,如果发生广泛感染则要采取分区、分次进行涂药。一般来说,常选择使用双甲脒水溶液、5%敌百虫水溶液等。

注射疗法。病羊可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治疗,一般按体重每50kg皮下注射1mL,症状较轻的1次即可康复,之后每6个月皮下注射1次,防止再次发生;症状严重的可间隔1星期再进行1次注射,基本都能够治愈。

羊螨虫病的防治

羊螨虫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羊皮肤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影响羊正常的生长发育,危害甚严,给养羊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治本病,提高养羊户的经济效益,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将羊螨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症状:羊患螨虫病后,被毛粗乱、逆立、无光泽,患部被毛大片脱落,表现烦躁不安,不断摩擦、啃咬身体,摩擦部位出现丘疹、结节、水疱、甚至脓疱,皮肤增厚,逐渐形成白色的痂皮和龟裂,影响正常的采食和休息,病羊日渐消瘦,最终极度衰竭而死亡。
二、治疗:羊螨虫病治疗方法很多,寒冷季节或个别发病的,采取局部涂药疗法;温暖季节或大群发病的,采取药浴疗法;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采用注射疗法和给药疗法。
1、局部涂药疗法,先除去患部的痂皮,刮至轻微出血为止,用温肥皂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然后用0.2—0.3%杀螨灵溶液或1—2%的敌百虫溶液涂擦患部,注意不要涂到羊嘴和眼睛里。
2、药浴疗法,温暖季节或大群发病釆用此疗法,用0.01—0.02%的杀螨灵和敌百虫混合药液,药液温度为25-30度,浸泡至全身被毛湿透为止,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药浴。药浴应选择在睛日放牧前,让羊饮足水,以防误饮药液,三个月以內的羔早应禁止药浴,母羊药浴后应用清水将乳房周围药液洗净,才能让羔羊接触母羊吃奶,以防羔羊中毒。
3、注射疗法,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按0.2毫克/公斤体重,一次皮下注射。7-8天后再重复注射-次,治愈率可达95%以上。注射时提起颈部皮肤,将针头在提起部位垂直皮肤刺入,感觉针头可以左右摆动时,即可将药液注入,效果最佳。
4、给药疗法,口服阿维菌素,即经济又省力,剂量和浓度容易掌握,不会引起羊中毒,使用方便,容易掌握。一般早上放牧前空腹投药,根据羊的大小确定剂量后,将药用蔬菜叶包好,由一人固定羊只,另-人用一只手伸入羊囗固定舌根,将包好的药深塞到羊的咽部,直到羊把药咽下后再放开。7-10天后还要重复给药一次,最好在20天后再给药一次,这样可以彻底治愈此病。
三、预防:坚持以预防为主,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1、平时要注意羊舍和羊体的清洁卫生。羊舍应保持干燥、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密度适宜,并定期清扫和消毒。
2、及时发现病羊,进行隔离治疗,并给以卫生管理和合理饲养。
3、新购羊要隔离观察,确定无螨寄生后再混群饲养。
4、定期对羊群进行药浴,可取得预防和治疗的双重效果。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蛋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1、流行特点

该病多发生在幼龄鸡群。且1-7日龄的雏鸡是最易感群体,在性别上,母鸡比公鸡易感染。感染该病毒的鸡易在12-30周龄间发病,通常发病率为5%-30%,鸡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100%。鸡群间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或者间接接触都会传播此病,病鸡和带毒鸡是传染源,不管是病鸡还是带毒鸡,都会持续不断的从体内排出毒素,病毒可以通过身上脱落的羽毛、排泄的粪便、身上的皮屑、口鼻内的黏液等排出。另外,带毒鸡在采食饲料和饮水时会污染料槽和水槽,排泄物会污染养殖环境,当健康鸡群与受到污染的环境及用具接触后就可能被感染,另外,健康鸡群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啄食了带有病毒的羽毛或者垫料后也会发生感染。鸡在感染此病后不立即发病,随着病毒在体内大量的蓄积,从而侵害了鸡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最终形成肿瘤。

2、临床症状

该病根据发病位置与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其中神经型主要侵害的是坐骨神经,临床症状表现为身体一侧较轻,另一侧较重,从而导致病鸡的步态不稳,在发病初期为不完全麻痹,后期则会完全麻痹,表现为不能站立、蹲伏,或者呈现一腿向前,另一条腿伸向后方的特殊姿势。该病毒还会侵害臂神经,表现为受侵害那侧的翅膀下垂,当侵害颈部肌肉的神经时,病鸡则表现为头下垂,或者歪斜,当迷走神经受侵害时,则会导致失声、呼吸困难、嗉囊扩张,当腹神经受侵害时则会表现为腹泻的症状。病鸡还会出现采食困难,导致饥饿、脱水,逐渐的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内脏型多呈现急性暴发,发病快,病鸡多表现为出现精神萎顿,随着病程的发展,表现为共济失调,随后出现肢体麻痹。有的病鸡在死亡前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有的病鸡则会表现为脱水,逐渐的消瘦,最后昏迷死亡。

眼型侵害的位置为单眼或者双眼,病鸡的视力会下降,严重时会消失。虹膜失去正常的颜色,呈同心环状或者斑点状,最后出现弥漫的灰白色。瞳孔的边缘不整齐,严重时瞳孔变小仅剩下针尖大小。

皮肤型表现为体表的皮肤上会有黄豆大的肿瘤,用手触有坚实感,外观会不断的增大,不会自行脱落,也不会消失,该类型的病程通常较长。该种类型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在屠宰时才可发现鸡患有该病。

3、病理变化

神经型的病理变化为受损害的神经横纹消失,神经变粗变大,颜色变为灰色或者黄色,内脏型的病变位置发生在卵巢、肝、心脏、肾脏、脾脏、肺脏、腺胃、肌胃以及胰脏等,会在内脏器官上发现肿瘤。肿瘤为圆形或近圆形结节,突出脏器表面,为灰白色。眼型病理变化为虹膜正常色素消失,呈同心环境或者斑点状,瞳孔变小。皮肝型表现为毛囊肿大,会在皮肤上表现为淡白色的结节或肿瘤,严重时会全身都有。

4、诊断方法

对该病进行确认除了要结合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外,还要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为取病鸡含有羽髓的羽毛数根,将羽髓挤出与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备用。制备琼脂平板,在制好的琼脂平板上打梅花形的孔,然后将鸡马克立氏病病毒抗血清加入到琼脂平板中间孔内,周边的孔则将加入制好的羽髓液,将其在37℃下培养24h后观察,如果在周边孔与中间孔之间有一条白色的沉淀线,则说明为阳性,表现该鸡患有马立克氏病。

5、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该病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做好消毒的工作。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使用不同的消毒药剂,如可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墙壁、地面等进行消毒。对蛋鸡进行合理的饲喂,可在饲料中增加矿物质元素,尤其是硒的添加,可以增强鸡群的抵抗力,提高抗肿瘤的能力。养殖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如果需要从外购买雏鸡,要从正规厂家购买,做好选购工作以及检疫工作,并做好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在免疫时要对鸡群进行封闭饲养,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避免鸡群出现应激反应,定期进行检测,以筛选出阳性鸡群,对于发病后治疗效果不佳的病鸡和阳性鸡要及时的淘汰。当鸡场发生马立克氏病后要及时的隔离,立即注射马立克氏病苗,将病死鸡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毒传播。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优质的饲料,给鸡群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提高鸡群舒适度。注意在免疫接种时要保证疫苗足量,不漏免和重复免疫。

1、病因分析
疱疹病毒毒力逐渐增强:近几年,由于蛋鸡养殖过程中频繁使用疱疹病毒疫苗,导致其毒力随之增强,但依旧使用早期研制出的火鸡疱疹病毒冻结活疫苗HVT以及Ⅰ型苗CV1988,而没有及时研制出适宜现在使用的新型疫苗。正是由于病毒的毒力不断增强,但机体没有得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感染超强毒株或者强毒株,也比较容易引起发病。
母源抗体的干扰:同源母源抗体能够干扰非细胞结合性和细胞结合性疫苗,尤其是严重影响HVT苗,抑制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即使按照标准计量接种疫苗而效果较差。
接种疫苗质量:蛋鸡养殖过程中疫苗接种的任何环节,如毒株类型、疫苗的真伪、运输、保管条件、储存环境以及接种方法、注射时间、使用剂量不合理等,都能够导致免疫失败,使疫苗不具有保护力,从而导致发生率明显提高。
生产管理:蛋鸡接种疫苗后的3~4星期内处于免疫空白期,如果在该阶段的饲养管理不当,如果温度、湿度不适宜或者消毒不严格、彻底等,都非常容易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另外,当蛋鸡暴发某些疾病,都能诱发马立克氏病。
2、流行特点
完整的疱疹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如存在于垫料和粪便中的病毒,在室温条件下能够生存达4~6个月;细胞结合病毒能够在4℃存活2星期,37℃可存活18h,在50℃存活30min,在60℃存活大约1min。病鸡大多数是终生带毒,且具有传染性的马立克病毒能够持续通过脱落的羽毛囊皮屑排到体外,是导致很难有效抑制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鸡对该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且日龄越小越容易感染,一般2~5月龄的鸡群容易发病,且母鸡比公鸡易感。品种不同对该病具有不同的抵抗力,且感染病毒后的发病率也存在一定差异,通常蛋鸡的易感性要低于肉鸡,引进蛋鸡的易感性比本地鸡高。当蛋鸡饲养管理不当、受到某些应激刺激、缺乏维生素A、感染球虫等,都能够引起该病。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且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造成传播。病毒能够经由病鸡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空气造成传播,尤其是皮肤的羽囊上皮中含毒量最高,导致从病鸡体表脱落的羽毛屑中也含有大量的病毒,只要其他蛋鸡吸入或者食入都能够发病。另外,吸血昆虫在病鸡体表吸取血液也可传播该病,即可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且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理化因素的能力,能够对环境造成污染,且能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数月,有时甚至长达数年。因此,病毒污染环境也与引发该病密切相关。
3、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鸡体质呈进行性消瘦,肉髯、鸡冠颜色变淡、略有萎缩,羽毛比较脏乱;发病后期,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双目紧闭,呆立不动,体质严重消瘦,发病经过2~4天往往由于衰竭而发生死亡。发病高峰期,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缩颈低头,羽毛蓬乱,双翅下垂。个别病鸡运动障碍,早期行走不稳,一肢或者两肢出现不完全的麻痹,严重时甚至出现完全麻痹,使其无法行走,往往在地上蹲伏,有时还出现头颈扭曲的现象。蛋鸡在产蛋期患病,会表现出精神不振,羽毛粗乱,嗉囊内没有食物,停止产蛋,发生腹泻,排灰绿色或者黄色粪便,体质渐进性消瘦。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蛋鸡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确保其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并保持体况良好。同时,蛋鸡最好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禁止同一鸡舍混养不同日龄的蛋鸡。每批蛋鸡出舍后必须全面进行清洗和消毒,且要空舍一段时间后,然后才能够进入下一批鸡饲养。舍内粪便、垃圾要及时清除干净,确保清洁、干燥。车辆进入鸡场前要使用消毒液进行清洗、喷洒,彻底消毒;饲养管理工作人员进出育雏舍也要进行消毒,一般采取淋浴等方式;同时,雏鸡舍每星期使用百毒杀进行1次带鸡消毒。另外,育雏温度、湿度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调控,为其创造舒适的饲养环境,避免应激,促使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增强,能够有效预防该病。
免疫接种:该病预防的重点是及时进行免疫接种。一般首免是在1日龄进行,但据报道,胚胎18日龄进行接种免疫产生的免疫应答效果要优于雏鸡1日龄进行首免,且能够促使免疫器官更早免疫成熟。鸡胚18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既能够避免发生早期感染,还能够有效地延缓羽囊排毒的时间或者阻碍羽囊排毒,从而控制环境被病毒污染,也能够预防该病的发生,且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鸡场引进雏鸡后,通常在雏鸡出壳24h以内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之后在12~16日龄再进行1次接种。
及时扑杀病鸡:对已经表现明显症状的病鸡全部采取扑杀、深埋处理,这样不仅能够节省饲料,减少饲料成本,还能够避免病鸡排泄物污染环境,有利于切断传播途径。


兔痒螨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名称】兔痒螨病(Psoropticmange)

兔痒螨病是由兔痒螨(Psoruptescommuniscuniculi)寄生于兔的外耳遭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本病对家兔的危害很大.

病原体

虫体呈长椭圆形,体长0.50.9mm,肉眼可见。口器长,呈圆锥形I螯肢细长,两趾上有三角形齿;须肢亦细长。躯体背面表皮有细皱纹。肛门位于躯体末端。足较长,特别是前两对。雌虫的第1、2、4对足和雄虫的前3对足都有吸盘,吸盘长在一个分三节的柄上。雌虫的第3对足上各有两根长刚毛。雄虫的第4对足特别短,没有吸盘和刚毛。雄虫躯体束端有两个结节,上各有长毛数根;腹面后部有两个性吸盘;生殖器居于第4基节之间。雌虫躯体腹面前部有一个宽阔的生殖孔,后端有纵裂的阴道,阴道背侧为肛门。

流行病学

痒螨寄生于皮肤表面,不在表皮内挖凿隧道,终身寄生于动物体上。宿主体表的温度与湿度对痒螨的发育速度有很大的影响。身体瘦弱、皮肤抵抗力低的家兔容易感染痒螨病。反之,身体强壮,营养状况好者则抵抗力强,不易患本病。

痒螨具有坚韧的角质表皮,对不利条件的抵抗力超过疥螨,离开宿主以后的耐受力显得更强。倒如,在68℃的温度和85%100%空气湿度的条件下,痒螨在畜舍内能生存两个月,在牧场上能生存35d。在-2-12℃时经4d死亡,在25℃时经6h死亡。痒螨在兔体外的生活期限,因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有显著差异。

本病为接触传染,如将病兔和键康兔混在同一兔舍内饲养便可造成相互感染。也能通过用具、工作人员的衣物和手而传播。冬季,特别是在潮湿而拥挤的兔舍中,传染和发病更为严重。

致病作用

痒螨以其口器穿刺兔的皮肤采食时,除机械地蒯激皮肤外,还可分泌有毒物质,刺激表皮神经末梢,使皮肤发痒,并引起炎症。炎症过程局限于上皮基底层,并伴有细胞浸润,故在皮肤上出现浅红色或淡黄色粟粒大小的结节和小水泡。患兔搔擦发痒部位,造成水泡破裂,流出渗出液。渗出液干涸形成痴皮,毛囊遭到破坏,发生脱毛。

症状

兔患病的部位主要在外耳道内,可引起严重的外耳道炎;耵聍过盛分泌,干涸成痂,厚厚地嵌于耳道内如纸卷样,甚至完全堵塞耳道;耳变重下垂;病变部发痒,病兔摇头,搔耳解痒,病变可延至筛骨及脑部,引起癫痫发作。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及从病兔患部检查到痒螨即可确诊,检查痒螨的方法与疥螨相同。

治疗

1.碘甘油(5%碘酊3份,甘油7份)或硫磺油(硫黄、松节油和植物油等量混合):除去兔外耳道内的厚痂皮后,将碘甘油或硫黄油直接滴于外耳道皮肤之上,每日一次,连用2d。

2.雄黄油(豆油100ml煮沸,加入雄黄20g,搅匀,待凉):除去兔外耳道内的痂皮后,将雄黄油少量滴于外耳道皮肤上,每日一次,连用3d。

3.5%敌百虫来苏儿溶液。取来苏儿5份,溶予温水100份中,再加入敌百虫5份即成。患部涂擦,每日一次,连用3d。

4.伊维菌素(Ivermectin)。以200g/kg体重的剂量行皮下注射,杀虫效果好。

预防

与兔疥螨病相同.

牛、马臂骨骨折的诊断、鉴别和防治方法


1临床症状

动物突然摔倒,臂部肿胀。兽医检查时,一手按肿胀部,一手握肘部左右活动(卧倒时作上下活动),可感知有明显的骨质摩擦音,患畜有疼痛反应。患畜站立时病肢不负重,蹄尖着地,强制驱赶行进则呈三脚跳状态行进。严重时肿胀更大,反而听不到摩擦音,肢下垂变长,病畜起立困难。

2.诊断要点

动物摔倒后臂部肿胀,他动时可感有骨质摩擦音,患肢不能负重,蹄尖着地。强制行进三脚跳,病畜起立时很困难。

3类症鉴别

与肩胛骨骨折的鉴别诊断。类似处:患畜患肢悬垂,不能负重。驻立时蹄尖着地,强制行走呈三脚踩。不同处:患畜肩胛骨横颈折断,病肢缩短,肩关节外形歪扭,关节屈曲,伸展时有剧痛.手按肩关节活动时可感到骨质摩擦音。

与牛气肿疽的鉴别诊断。类似处:患畜臂部突发肿胀,按压有痛感,有“吱吱”音,跛行。不同处:有传染性,患畜体温高达40~41℃,绝食,不需他动仅按压即有捻发音,一般发病24h死亡。

与臂二头肌转位的鉴别诊断。类似处:患畜臂部肿胀、疼痛,出现悬跛。不同处:患畜肩关节角度变小,臂骨上端有肿胀和轻度疼痛。

与肘关节脱位的鉴别诊断。类似处:患畜蹄尖着地,患肢不能负重,强制行走不能向前迈进。不同处:患畜患肢显短,肩下沉,鹰嘴突起明显,握住肘关节可左右移动。肱骨部位无肿胀。

与臂三头肌断裂的鉴别诊断。类似处:患畜患肢不负重,蹄尖着地,不愿行进。不同处:常发生在肘突附近,该处先凹陷后肿痛,运动时患肢屈曲,拖曳前进。

4防治措施

为动物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要防止家畜脱缰狂奔,有转弯处不能大声呵斥病畜致摔倒的风险增加。臂骨骨折因臂部有丰厚的肌肉群,能使已骨折的肱骨固定于原位而不致有较大的错位,这与其他部位的骨折相比有较好的条件,只要能使患肢得到稳定的休息,减少其活动,即能在1月左右基本痊愈。

①做一个三栏保定装置(前两柱,后一柱),将麻袋用绳拴四角兜着腹部,吊于柱栏横梁上,使患肢减轻负重,减少活动。②用12mm的钢筋依据病畜体高、肢长和肩部大小焊1个适合于前肢至髫甲、肩部形态的钢架。钢架的内侧钢柱内地面至胸下,下方与蹄板焊接(蹄板稍大于蹄,前方圆弧形,板面焊一截圆弧形钢筋,以阻止蹄滑出蹄板,蹄板后端去掉棱角,以免碰伤对侧肢体)。上方焊一宽5cm、长10N12cm、厚3mm的钢托板。钢托板的前后各焊1个圆铁环(环孔4~5cm)。托板上面用纱布包裹1块海绵垫,以免摩伤胸下皮肤。外侧钢柱下焊于蹄板的外侧,上端于臂部接焊1个不正菱形钢框(钢筋直径6v8mm),前上方的钢筋自髻甲至肩端,前下方的钢筋自肩端至外侧钢柱上端,后上方钢筋自髫甲至肘,后下方钢筋自肘至外侧钢柱上端。再在钢框由前至后横焊四根稍作穹度的横杆,以适应肩部的形态。再在钢框的髫甲、肩端、肘部各焊1个铁圆环(孔径3~4cm)。在肋后下方用1个半圆形连接杆焊于内外侧钢柱上。③可用0.5kg的棉花自肘至蹄包裹患肢,再用纱布包裹并用线缝好,并在肩部铺垫棉花和覆盖纱布,以免钢架在固定后摩擦皮肤。④将钢架(为免钢框对身体的摩擦,用绷带缠绕)套在患肢上,先由蹄部开始用3~4cm宽的棉布绷带端拴于外侧钢柱的最下端,平绕至内侧钢柱绕一下再将绷带放平缠绕外侧钢柱,反复逐步向上至肘部,肢体前方和后方的绷带均平放,不能扭成绳,这样对患肢皮肤压力小,不使皮肤因压迫发生坏死。⑤再用绷带自髫甲铁环固定,经对侧肩部至肩端铁环反复绕3~4次,再从肩前铁环至内侧钢柱上端钢柱托板前的铁环用绷带来回缠绕3N4次。再从髫甲铁环至内侧钢柱托板后的铁环用绷带来回缠绕3~4次,再从托板后铁环至肘部铁环反复缠绕绷带3~4次。这样固定前躯和患肢,可使肩臂的活动范围减少到最小限度,有利于骨痂的形成。

除了上述方式,还可用乳酸钙50g,鱼肝油丸10~15丸,每天1次,连续使用10~15天。应用中药方剂:当归、花粉各15~20g,穿山甲、红花、桃仁、陈皮、防风、甘草各lOg,柴胡、赤芍、乳香、没药、白芷各15g,共研为末,以黄酒为引一次服。如肿胀严重再加麻黄lOg以活血祛淤,每天1剂,用3—4剂,有良好疗效。

蜈蚣脱壳病和蜈蚣虱螨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1)蜈蚣脱壳病的病因由于蜈蚣栖息环境过于潮湿,空气湿度亦大,加之蜈蚣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矿物质饲料缺乏,造成蜈蚣体质弱,使脱壳时间延长,真菌在体内寄生,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蜈蚣脱壳病的症状蜈蚣患病初期表现极度不安,来回爬动,或几条蜈蚣交集在一起。后期活动无力,表现呆滞,不食不饮,死在饲养池四周。

(3)蜈蚣脱壳病的防治方法

1)隔离清除病死的尸体,隔离有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转移健康个体,对原来的饲养池进行消毒。

2)药物治疗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拌在400克的饲料中,连喂10天病可治愈。

5.蜈蚣虱螨病虱是小螨虫,螨就是大螨虫。

(1)蜈蚣虱螨病的病因主要是饲养室、饲养池空气不流通,闷湿臭味难除,地面和墙壁不卫生所致。有的螨虫是随蜈蚣的食物带入,即主要是虱螨寄生在蜈蚣饲料虫身上,随饲料虫带入饲养池。

(2)症状患虱螨病的蜈蚣,节与节之间的缝隙中寄生着大量虱螨,当条件适宜时,这些虱螨大量生长、繁殖,消耗吸收蜈蚣身体的营养,使蜈蚣体质消耗较大,逐渐消瘦,体质衰弱、食量减少,活动量逐渐减小。节与节之间的缝隙里有黄色粉状物存在。引起蜈蚣身体不舒适,逐渐衰弱而死亡。

(3)蜈蚣虱螨病的防治方法

1)预防饲养房要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干燥(相对)。一旦发现有虱螨发生,首先要把患病的个体拣出,使患体和健康的个体分开饲养,并对患体用消毒液清洗消毒,如用50毫克/千克水

的戊酸氰菊酯(速灭菊酯、速灭杀丁),向患体身上喷洒效果很明显。

2)药物治疗虱螨发生后,把患病蜈蚣挑出,用小型喷雾器盛装杀虫脒溶液,喷洒患体表面。每3天喷1次。药液配制为25%的杀虫脒3毫升,用酒精1毫升,再加水196毫升。对大群的治疗,首先应换房换土。对原来的饲养池应进行消毒,消除留在地面的寄生虫虫体。对大群用25毫克/千克的杀虫脒喷洒。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众所周知,牛绦虫病主要是以裸头科为主的多种绦虫,会寄生在牛的小肠中进而引起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称之为寄生虫病。在所有寄生的绦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同时也是最常见的。此种虫主要呈现的是大型带状的一种绦虫,颜色为黄色或者是乳白色,虫的长度大概是在1~6m,宽仅为2mm左右,该虫的头部形状近似球形,可以吸附在牛的肠壁上。而绦虫病不但会对牛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牛的大批量的死亡。由于有很多的农村养殖户并不是很重视牛的寄生虫病.因此造成很多地区每年到秋季都会有大量的牛因为感染而死亡。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1、流行情况

牛绦虫病通常是在夏季和秋季发生的较多,而且任何年龄阶段的牛都很容易被感染。其中以6个月以下的牛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是最高的,与此同时,9月份前后因为感染寄生虫病而死亡的牛最多。根据研究可知,主要原因是因为5、6、7月份气温比较高,也是地螨最猖獗的时候。因此当牛吞了地螨之后,便会在2个月之后开始慢慢的发病最终死亡。

2、临床症状

在牛发病的初期,牛的食欲会大大的下降,进而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就会在牛的粪便中发现一些乳白色的似孕卵的节片。再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下痢的出现。此时如果选用一些消炎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牛的下泄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但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2天之后会继续出现下痢。这个时候就进入比较严重的时期。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贫血,也会看见眼结膜、乳房或者是口腔中有明显的苍白。进行放牧时,也会发现这些牛是跟不上队伍。接下来会发现牛的腹围会渐渐的增大,食欲也会严重的减退,有一部分牛甚至会出现绝食的现象。后期这些牛遇到一些障碍就会倒地,但是将其扶起之后牛还可以继续进行采食。除此之外,会有部分牛会出现痉挛或者是回旋,最后这些牛都会昏迷而死。死亡之后,对其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这些牛的心、肝、肺等器官的颜色都呈现的是淡红色,血液也会稀薄好像水一样。在牛的小肠中能发现大量的虫体。

3、防治

地螨是牛身上绦虫的中间宿主。在温暖与多雨的季节中,地螨通常是在早晨会爬到一些牧草吸收雨露。一旦这些草被牛吞噬之后,就会感染到牛的小肠。所以,进行放牧时,要尽量的避免,可以再露珠渐渐消散之后,再进行放牧。但是由于冬季地螨都会钻人到土壤中的腐败层,所以可以选择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量的元素和多种的维生素,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牛因为缺乏这些微量的元素而啃泥。在每年的6~lO月份,给牛头喂一些较好的驱虫药物,能够很好的预防绦虫病。

对于牛绦虫病的治疗,一般采用的主要是药物治疗,比较常见的药物很多。例如:吡喹酮,每次饲喂的量为8~12mg/kg,也可以饲喂丙硫咪唑,每次饲喂的量为15~20mg/kg,而硫双二氯酚,每次饲喂的量为80~100mg/kg,氯硝柳胺,每次饲喂的量为75~80mg/kg。每周要进行重复用药,每周用药1次。如果严重的,可以将几种药配合使用。

4、体会

养牛户一般都是在农村进行饲养。农村通常都是拥有肥沃的水土,丰盛的牧草。因此,很多养殖户喜欢通过放牧的方式进行喂养。放牧的喂养方式也能很好的促进牛的生长速度,提升牛的产仔率等等。一般情况下,农村养殖大多数为小规模养殖,数量一般都是在15头左右。而养殖户也通常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因此,对于牛的科学养殖的意识都比较差,而对于疫病的防治更是不重视。很多养殖户为了省钱,当牛感染绦虫病之后,也会用药很随意。最终造成牛绦虫病后期伴有严重的腹泻与贫血的症状等。此时,养殖户就会通过注射或者是灌服一些止泻药或者是抗贫血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是都不能从根本上除去绦虫病。有部分养殖户虽然也进行驱虫,但是驱虫的药物对绦虫没有任何的效果,又浪费财力。因此,建议养殖户能够多学习一些关于科学养牛的知识,多与兽医的技术人员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养牛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牛绦虫病的常见疾病
由牛带绦虫(牛肉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头节上仅有四个吸盘,成虫较猪带绦虫为长,孕卵节片也较之为长。人是其唯一终宿主,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后,为中间宿主黄牛、水牛等吞食后,在其体内形成囊尾蚴,人们进食不熟的带囊尾蚴的牛肉后受感染。牛带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带绦虫病相似,仅在鉴定患者粪便中节片后才能区分。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加南瓜子驱虫有效。
如何防治
防治牛带绦虫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改良饮食和卫生习惯,肉类必须煮熟煮透,切生菜和熟菜的刀、砧板要分开,用后应洗刷干净,防止污染。
(2)加强肉类的检验及加工工作。如果食用的肉中没有活的囊尾蚴,人类便不可能感染牛带绦虫。因此,应加强肉类检验及加工工作。
(3)加强屠宰场的工作,严禁出售有牛带绦虫幼虫的牛肉。
(4)加强对牛的饲养管理,为防止牛感染,应将厕所与牛舍分开,以防牛吃人的大便。
(5)及时治疗病人。常用的中药有槟榔、南瓜子、龙芽草,西药有氨硝柳胺(灭绦灵)、毗喹酮等。具体用法如下:
1)槟榔、南瓜子:晨间空腹服60~80克南瓜子(先碾碎),2小时后再服60~80克;槟榔煎剂200毫升(槟榔要先浸泡后煎);半小时后服硫酸镁,全药服完后约3~4小时排出虫体,本药治愈率达90%以上,且副作用小。(以上为成人用量,小儿酌减)
2)龙芽草:叶芽全粉0.7~0.8克/千克体重或叶芽浸膏40毫克/千克体重,空腹一次顿服,1.5小时后再服硫酸镁,48小时内可排出虫体。
3)氯硝柳胺:成人药量为2~3克,分2次服用,间隔l小时,小儿药量酌减。
4)吡喹酮:10毫克/千克体重,总量不超过0.5克,清晨空腹1次顿服,l~2小时后服泻药,服药当天或次日排出零碎虫体与节片,服药后可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麻疹等,个别可出现心电图改变,所以服药时应遵医嘱或住院治疗。
症状体征
潜伏期为从吞食牛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或虫卵,约需3个月。症状轻重程度与体内寄生虫数有关。
轻者可毫无症状,重者症状明显甚至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粪便中发现白色节片为最常见的症状并常成为患者就诊时主诉。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伴同粪便排出体外,而且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患者感到肛门瘙痒不适。几乎100%患者有此症状。
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约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此外还可有恶心(15.7%~46%)、呕吐(11%)、腹泻(10%~50%)等。食欲减退或亢进都较常见。头昏、神经过敏、失眠、癫痫样发作与晕厥等神经症状以及过敏性瘙痒症、荨麻疹、结节性痒症也在少数病人中出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73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