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的临床表现 鸡痘的病理变化、治疗方法及预防

鸡痘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秋冬季节易流行,尤其潮湿环境下,蚊子较多,会加速该病的传染,因此,多雨的秋季应该注意该病的提前预防。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鸡痘的临床表现鸡痘的病理变化、治疗方法及预防。

1、临床表现

皮肤型患鸡的鸡冠、肉髯及眼睑和腿、趾等暴露在外的皮肤表面可见痘疮生长。此型病症一般持续2~3星期,对雏鸡及育成鸡的健康和发育会造成影响,严重的会表现死亡,成年蛋鸡患病后对其产蛋率有明显的影响。黏膜型患鸡的口腔、咽喉、食道和气管黏膜表面可见痘斑,有的会突出于黏膜表面,严重患鸡会呼吸艰难并且表现吞咽不顺畅,最终会因为窒息而死亡,肉眼可见到溃疡或者是黄白色的病灶。混合型患鸡鸡冠、肉垂和皮肤表面同样可见痘疹生长,并且在其口腔、喉头部可以发现白喉样的伪膜,而混合型病鸡的情况通常会相对的复杂,所以有比较高的死亡率。

2、病理变化

皮肤型患鸡具有特征性的病变是局灶性上皮组织的增生。患病的初期可见白色病灶很小,但是很短时间内体积会增大而且颜色变黄,进而形成结节状的病灶。采取皮内感染以后的第4天仅仅会见到少数的初级病灶,但是到第5、6天会发现有丘疹形成,继而会进入水疱期,会出现厚痂而且面积很大。邻近的受损组织也许会愈合成灰色或者暗棕色的粗糙组织。大概在2星期,病灶的基部会发炎并出血。结痂期大概会持续1~2星期,然后伴随退化的上皮层脱落而最终结束。如果太早就将痂皮去除,能够看见湿润呈浆液脓性的渗出物在颗粒状出血灶的表面覆盖。痂皮自然脱落的部位疤痕组织是比较平滑的,不如温和的病例结痂过程那么明显。

黏膜型也称为白喉型,初期患鸡出现病变的黏膜表面会有微隆起的不透明结节呈白色,随后会很快增大,还有的会呈现出黄色且奶酪样坏死的伪白喉或白喉状。如果把剥去外膜,会发现呈出血性的糜烂病灶。炎症会蔓延到患鸡的窦腔,特别是眶下窦肿胀特别明显,还会导致咽喉或者食管发炎。

混合型患鸡的可见到与皮肤型及黏膜型患鸡相同的病理变化,但是不是所有的患鸡都可见到典型性的病理变化。

感染鸡痘的患鸡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上皮增生、细胞肿大及相关的炎性反应,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特征性的嗜血性A型细胞浆内包涵体。气管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包括粘液分泌细胞增生而且数量很大,随后可见上皮细胞肿胀,后者含有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通常会有乳头状瘤形态的上皮细胞呈堆状。感染以后的不同时间会有包涵体,严重病例的包涵体几乎占据整个胞浆,最终导致细胞坏死。

3、治疗方式

病鸡感染鸡痘的初期或者是呈散发性感染时,要尽快将发病和疑似感染鸡痘的鸡群进行隔离,随后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法。已经感染鸡痘的病鸡群,可用“芪抗”(主要成分是黄芪多糖、紫锥菊多糖、牛磺酸、免疫小肽、蜂胶、维生素E等),同时用1克“病毒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吗啉胍)加1~2千克水大剂量的给病鸡饮用,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痘立消”(主要成分为维生素E、茶树油、人参等)拌料,连用5~7天。用消毒液擦洗发病严重鸡只的患处,同时用消毒液给大群鸡进行带鸡喷雾消毒并且结合饮水消毒。白喉型的病例和眼睛上有影响视力痘痂的病鸡,可以用消毒过的镊子将其痂皮剥去,然后涂上碘酒或者是紫药水,治疗效果较好。

如果规模养殖场流行并传染鸡痘时,通常在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但是却会得到较好的效果,仅可以将继发感染控制住。病毒干扰法通常还称作干扰素诱生剂疗法。具体是在发生鸡痘的鸡群中,立即进行紧急干扰治疗,可以采用鸡新城疫Ⅰ系弱毒苗。可以先用生理盐水将新城疫Ⅰ系苗稀释为10~15倍,然后给每只病鸡肌肉注射0.3~0.5毫升。通过7~10天的治疗后,病鸡症状可逐渐消失。

4、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鸡痘的根本方法。第一,鸡群30日龄时可用鹌鹑化鸡痘弱毒疫苗1.5倍量进行首免,在鸡群90日龄时再用鹌鹑化鸡痘弱毒疫苗2倍量进行二免;第二,鸡痘的流行季节,可以给1日龄的雏鸡采用2倍量进行首免,在鸡群30日龄时采用1.5倍量进行二免;第三,鸡群如果感染鸡痘,可以通过紧急预防接种的方式来控制疾病的扩大蔓延。与此同时,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措施,保持卫生环境良好,按时给鸡舍和用具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在疫苗使用之前应该加以检测,要求质量达标,疫苗浓度至少达到标准浓度,保证有效的保护作用。

鸡痘的治疗
鸡痘的病原是一种比较大的痘病毒,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差,从皮肤病灶脱落下来的干痘痂,它的毒力可以保存几个月之久。常用的消毒药物10分钟可以杀死病毒。

鸡痘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侵入体内;有些情况下,断喙也会成为鸡痘发病的起因。有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传带病毒,是秋季鸡痘流行的一个重要传染媒介;蚊虫体内带毒时间可以维持10~30天。
鸡痘的潜伏期大约4--10天,根据症状和病变的部位,可以分为皮肤型和白喉型两种,一般秋季易发生皮肤型,冬季白喉型较多。
皮肤型鸡痘病变发生在无毛和少毛区,如鸡冠,内垂,脸部,鼻孔和眼围等处,生成一种疣状的痘子。病鸡最初是在皮肤上产生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结节迅速增大并呈黄色,与邻近的结节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棕褐色的大结痂,突出在皮肤表面。如果把结痴剥掉,皮肤上就露出一个出血的病灶。结痂的数量多少不一,多的时候可以满布整个鸡头的无毛部分。结痂可以存在3-4周之久,以后就逐渐脱落,留下一个平滑的灰白色疤痕。皮肤型鸡痘一般无全身性症状,但在严重的病鸡(尤其是幼鸡),可见精神萎靡,食欲消失,甚至引起死亡。若痘长在眼上,则眼流泪,怕光,眼睑粘连甚至失明。
白喉型鸡痘病变发生在口腔,咽喉,气管粘膜上。先是粘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小结节,以后小结节迅速扩大和互相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粘膜表面,所以称做鸡白喉。如果把这层假膜撕去,下面即露出一个红色的出血溃疡病灶。病鸡的呼吸和吞咽运动都有障碍,往往作张口呼吸,由于采食困难,体重迅速减轻,出现全身生长不良,个别鸡会因为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
鸡痘的诊断比较简单,根据病鸡的冠、肉髯和其他无毛部位的结痂病灶,以及口腔和咽喉部分的白喉样假膜,就可以作出确定诊断。
预防:
鸡痘的预防最可*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应用的鸡痘疫苗安全有效,适用于幼雏和不同年龄的鸡,临用时将疫苗稀释50倍,用洁净的钢笔尖或大号缝纫针蘸取疫苗,刺种在鸡的翅膀内侧皮下,每只鸡刺一次。可以在幼雏接种鸡新城疫Ⅱ系或Ⅳ系疫苗时,同时刺种鸡痘疫苗。
通常接种后第4日接种部位出现肿起的痘疹,第9日形成痘斑,否则,免疫失败,须重新接种。一般在25日龄左右和80日龄左右各刺种一次,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利用鸡痘疫苗翼膜刺种。在接种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接种疫苗必须用于健康鸡群;
②同一天免疫所有鸡,若用于紧急接种,应从离发病鸡群最远的鸡群开始,直至发病群;③使用疫苗要充分摇匀,且一次用完;
④在秋季或夏秋之际进的雏鸡免疫应该提前到15日内,其他季节可以推迟到30-40日龄;
⑤免疫应该和断喙错开3天以上,否则容易诱导发病;
⑥工作完成后,要消毒双手并处理(燃烧或煮沸)残液。
治疗:
大群鸡用吗啉胍按照千分之一的量拌料,连用3~5日,为防继发感染,饲料内应加入0.2%土霉素,配以中药鸡痘散疗效更好。配方:龙胆草90克,板兰根60克,升麻50克,野菊花80克,甘草20克,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粉,每日成鸡2克/只,均匀拌料,分上下午集中喂服,一般连用3~5日即愈。
对于病重鸡,皮肤型可用镊子剥离痘痂,伤口涂抹碘酊或紫药水;白喉型可用镊子将粘膜假膜剥离取出,然后再撒上少许“喉症散”或“六神丸”粉,每日1次,连用3日即可。
对于痘斑长在眼睑上,造成眼睑粘连,眼睛流泪的鸡可以采用注射治疗的方法给予个别治疗,用法为:青霉素一支(40万单位),链霉素一支(10万单位),病毒唑一支,地塞米松一支,混匀后肌注,40日龄以下注射10只鸡,40日龄以上注射5-7只鸡。一般连续注射3-5次,即可痊愈。

相关知识

鸭瘟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迅速,常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本病痛原为鸭瘟病毒.剖检病变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鸭瘟主要传染方式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主要传染源是病鸭和带毒鸭.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预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鸭瘟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1、潜伏期

人工感染成年鸭的潜伏期一般为48-96h(最短36h,最长192h),其潜伏期的长短,依不同毒株毒力的强弱而有差异。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4天。根据对2000多只病鸭的观察,人工感染的潜伏期普遍为36-48h,部分有长达3-4天的。自然流行的潜伏期约在2-5天。

2、症状

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呈现稽留热,多数病鸭体温稽留在43-43.8℃,持续达44℃以上。体温升高,并稽留至中后期是该病非常明确的发病特征。在体温升高的前一天,病鸭精神不振但仍然可以戏水,食欲开始减少而多饮水,排泄物稀薄呈黄色或灰白色。体温升高后.渴欲增加,食欲明显下降,继而完全废绝,精神极度萎顿,羽毛松乱,不饮水,不戏水,静卧于地上或躲于一角,不愿走动,强行驱赶时步态不稳,或以翅扑地匍匐向前,严重的病鸭两脚不能站立,或完全麻痹,翅膀下垂,体重迅速减轻。流泪,眼周围羽毛被沾湿,眼睑水肿,甚至外翻,黏膜充血或有小点出血,有些病鸭的上下眼睑黏连,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漏。在体温升高稽留期间,病鸭下痢,排泄物呈草绿色,腥臭,泄殖腔周围被排泄物沾污,泄殖腔黏膜充血、水肿、外翻,黏膜上用绿色假膜,剥离后留下溃疡。

发病后期呼吸次数稍有增加,头颈肿胀的病鸭则有呼吸困难,个别病鸭有咳嗽,病鸭叫声嘶哑。倒提病鸭时,从口腔流出褐色液体。张开口腔,拉出舌头,可见喉头黏膜上有黄色假膜,剥离后留下的出血面。

血液学变化:病鸭的红、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分类中嗜酸性杆核粒细胞。

3、流行特点

一般呈现急性经过,病程一般为2-5天,也有的病程急骤、死亡极快。尸体剖检时可见泄殖腔中有外形完整而未及产出的鸭蛋,少数病例呈亚急性过程,拖延多天。

慢性多由急性和亚急性转变而来,开始表现慢性经过的病例常见于流行后期(不到1%)。这种类型表现消瘦,生长发育不良,最突出的是角膜混浊,严重者出现溃疡,多为一侧性;常因采食困难而引起消瘦或死亡。病程多在2周以上,而剖检变化不够典型。

据报道,有人曾观察了鸭群的完整发病过程:当病传人易感鸭群,经过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例,再过3-5天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大批病例出现,根据鸭群的大小和饲养管理方式不同,每天发病自十多只至百余只,持续发病时间自3-5天至1个月左右不等。整个流行过程为2-6周,该病的发病率平均在9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100%,发病鸭几乎全部死亡,成年鸭死亡比幼鸭还要高些。

4、病理变化

病鸭眼中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下眼睑结膜常有出血斑点,以泪管口的周围最为明显。少数见头部皮下水肿,形成头部肿大,拔去毛后皮肤有出血斑点,严重者变成坏死病灶。鸭瘟病理反应因品种、年龄、性别、易感性、感染阶段、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鸭瘟的特异性病变是血管损伤,胃肠道黏膜面的某些特定部位有疹性损害、淋巴样器官病变和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

组织出血可见于心肌、其他内脏器官及其支持结构,包括肠系膜和浆膜出现出血点、出血斑和较大的血液外渗。在心包膜的脏面上,特别是在心冠沟内,有密集的出血点,使之呈红色油漆状,这在成熟的种鸭较为常见。心内膜壁和瓣部有出血。肝、胰、肠、肺和肾的表面可能被出血点所覆盖。产蛋母鸭的卵泡,因出血而变色和变形,卵巢渗出大量血液,充满腹腔。食道与腺胃之间的括约肌可见环状出血。

据报道,心外膜、冠状沟和心内膜常见有出血点,胰腺有散在出血点。肾间有轻度充血或出血,卵巢卵泡膜充血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黏膜常见有出血带。肠道浆膜及肠系膜偶尔也有小出血点。肠道黏膜有充血或不同程度的出血性卡他,自然病例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出血显著,泄殖腔黏膜及周围皮肤肿胀、出血和溃烂。

有资料表明,部分病例在心冠沟脂肪有小出血点,但心外膜出血较为多见,肝脏有时见到在少数坏死灶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围有环状出血带。口腔和食道有小点出血,腺胃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有时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环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层下充血、出血。整个肠黏膜充血、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及直肠最为严重。泄殖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卵巢出血、充血和卵泡变形、变色、变质。输卵管胰见充血、出血,少数胰腺有针头大的出血点。

鸡痘疫苗的接种方法


夏菲特鸡痘疫苗:此疫苗为冻干苗,需在兽医监督下使用,注射器与针头要在沸水中消毒,疫苗溶解后用刺种针蘸取疫苗悬液刺入鸡的翅膀或大腿皮下。富道鸡痘疫苗:为冻干苗,可用于健康仔鸡的免疫接种,不可用于产蛋鸡,采用翼膜刺种法免疫,接种后会出现肿起的痘疹,证明接种成功。

一、夏菲特鸡痘疫苗

1、该疫苗由传染性鸡痘病毒(FPV)致弱后经经SPF鸡胚繁殖而成,每1头份疫苗内含FPV103EID50以上及稳定剂,该疫苗可用于鸡与火鸡的免疫。

2、该病苗为冻干苗,一般密封于加胶塞的小瓶内,每小瓶内含有500或1000头份,每盒可以装10瓶,该冻干疫苗需要保存在2-8℃的温度下。

3、需要在专业兽医人员的监督下使用,期间将无菌的注射器与针头在沸水中煮15分钟左右,不可使用氯气消毒过的水与甲基化的酒精进行消毒,溶解的时候将5毫升左右的专用稀释液,添加到疫苗内,使其充分混合后,倒入剩下的溶液内,用刺种针蘸取疫苗悬液刺入鸡的翅膀或大腿皮下。

4、注意事项

(1)1次溶解进行稀释的疫苗,需要立刻使用,剩下疫苗应当及时销毁。

(2)免疫只针对健康的鸡群。

(3)疫苗存放要避免高温与直射的阳光。

(4)免疫1个星期后局部会出现小肿块,则表明免疫成功。

(5)详情可咨询当地兽医。

(6)需要消毒鞋与衣服,接触疫苗后要及时洗手。

二、富道鸡痘疫苗

1、小鸡痘疫苗是采用高度致弱鸡痘病毒株经鸡胚培养制成的冻干苗,大鸡痘疫苗是采用温和的鸡痘病毒株经鸡胚培养制成冻干苗,可用于健康仔鸡的免疫接种,以及预防禽痘,禽痘会引发鸡只死亡或者生长不良,产蛋鸡会引起产蛋率下降。

2、可采用翼膜刺种法免疫,小鸡痘疫苗可用于6周龄以内健康鸡群的免疫,大鸡痘疫苗可用于6周龄以上健康鸡只的再次免疫。

3、接种后第4天,一般刺种部位会出现肿起的痘疹,在随后的5天时间内肿胀会逐渐加重,直到后期形成痘痂,如果没有痘疹出现的,需要再行进行接种。

4、注意事项

(1)大鸡痘弱毒疫苗不能用于接种小鸡。

(2)在同1天中可免疫同群所有鸡。

(3)刺种部位需要拔掉羽毛,确保疫苗有刺入皮下组织。

(4)刺种针蘸满疫苗液后,不能碰到瓶壁、羽毛等物体,避免疫苗液流失。

(5)产蛋期的鸡只不可接种鸡痘疫苗。

(6)接种完成后,需要立刻洗净双手并消毒,剩下的疫苗,需要进行燃烧或煮沸破坏。

(7)可贮存在2-8℃的阴暗处,每盒为10瓶,每瓶为1000头份,每瓶配稀释液为1瓶。

三、病鸡对症治疗

1、本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有利于减轻病鸡症状和避免并发症,皮上的痘痂,通常不作治疗,必要的时候可用清洁镊子进行剥离,伤口处可涂红汞、碘酒、紫药水。

2、发生白喉型鸡痘时,口腔粘膜的假膜可用镊子进行剥离,用1%高锰酸钾清洗后,然后用鱼肝油、氯霉素或者碘甘油进行涂擦。

3、病鸡眼部有发生肿胀的,或者眼睛已经出现损坏的,可将眼部蓄积的干状样物排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或者1%的高锰酸钾进行冲洗,再滴入5%的蛋白液,然后剥下的假膜、痘痂或干状物质都需要立即烧掉,严禁乱扔,避免病毒传播。

4、目前应用的鸡痘疫苗主要有3种类型,鸡痘活疫苗可用于35日龄以上的鸡,对雏鸡具有毒性,鸽痘活疫苗的毒性比鸡痘疫苗弱,可用于1日龄雏鸡和产蛋母鸡,二鸡痘鹌鹑化活疫是用鸡痘疫苗病毒通过鹌鹑胚继代致弱后制成的,因此疫苗的毒性很弱,用于雏鸡比较安全有效,目前在国内普遍使用。

鸡痘的症状和冶疗方法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特征是皮肤粘膜出现痘疹。

流行症状:

雏鸡和青年鸡发生鸡痘较多,雏鸡的死亡率较高,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夏秋季可通过蚊、蝇、蝉、虱等吸血昆虫机械传播本病。鸡易感性最高,其次为火鸡、鸽和鹌鹑等禽类。

症状和眼观病变:

(1)皮肤型:在鸡冠、肉琶、哮角、眼皮、面部、腿、爪、翅内侧等无毛部位出现痘疹。痘疹开始为黄白色结节状,隆起于皮肤上,干而硬,结节干燥后形成深棕色痂皮,痂皮一般存留3-4周,脱落后遗留下灰白色的疤痕。一般无全身性症状。

(2)粘膜型:常见于雏鸡和青年鸡。痘疹发生在口腔、咽喉、上胯、食道或气管粘膜上。开始为黄色结节,以后逐渐互相融合大片黄白色干酪样假膜。假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则露出出血的溃疡面。病变常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常导致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

(1)定期预防接种:

无鸡痘流行地区,一般不使用疫苗接种,对发病地区可用鸡痘鹌鹑化弱毒冻干疫苗。预防6-20日龄雏鸡,将痘苗200倍稀释,于翅内皮肤刺种一下;20-30日龄小鸡,疫苗100倍稀释刺种一下;30日龄以上的鸡,100倍稀释刺,小鸡的免疫期为2个月,大鸡为5个月。一般在10-20日龄和蛋鸡开产前各接种一次。

(2)综合防制:

一旦发生本病,对病鸡隔离,轻者治疗,重者逮杀并进行彻底消毒。对健康鸡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可采取对症疗法,剥除痂皮,伤口处涂擦紫药水或碘酊。口腔、咽喉处用镊子除去假膜,涂敷碘甘油。眼部可挤出蓄积的干酪样物,用2%的硼酸液冲洗干净,再滴入5%的蛋白银。

蛋鸡痘的临床症状 蛋鸡痘的防控措施


蛋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的特点,在任何品种、性别以及年龄的鸡群均可发病,并且一年四季发生,以秋季和冬季发病率较高。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要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痘的临床症状蛋鸡痘的防控措施。

1、病原及流行特点

蛋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即使在完全干燥和阳光照射数周后仍可保持较高的活力,在冷冻干燥的条件下可保持活力达几年之久。但是在腐败的环境中会迅速发生死亡。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季和冬季干燥季节多发,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鸡群均可发病,发病的情况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状况、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免疫接种的状态等。该病有两种类型,分别为皮肤型和黏膜型,也有可能两种类型同时发生。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病鸡脱落的痘痂通过皮肤和黏膜的伤口感染,如秋季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不良的饲养管理、鸡群过于拥挤、鸡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鸡群打斗、啄癖、营养不良以及感染寄生虫病都可导致发生该病。虽然该病的死亡率较低,但是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则会引起鸡群大量的死亡。

2、临床症状

该病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及两者混合型,每一类型都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皮肤型和黏膜型通用的临床症状为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羽毛蓬乱无光泽,呆立不喜动,产蛋量明显降低,甚至停产,部分病鸡会出现结膜湖红,鼻流黏液的现象,体温升高至43-43.5℃,个别病鸡会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喘,在鸡冠、口腔、眼睑、肉髯等部位会出现芝麻到黄豆大小不等的表面粗糙、坚硬的结节状的黄灰色痘疹。

皮肤型。主要在头部的皮肤、腿、脚、泄殖腔以及翅膀内侧等皮肤上形成痘疹。最初会在鸡冠、肉髯、啄角以及眼皮和耳球的皮肤表面形成灰色的麸皮状覆盖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迅速长出结节,开始为灰色,然后呈黄灰色,并且会逐渐的增大,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干硬,其中含有黄脂状的糊块。有时结节的数量很多而相互的连接起来产生大块的厚痂,严重时会导致双眼完全闭合,无法睁开。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性症状,蛋鸡的产蛋量会减少。

黏膜型。这一类型又可称为白喉型,在雏鸡和成年鸡中的病死率较高。主要是指在蛋鸡的口腔、咽喉等黏膜部位发生的痘疹。最初表现为黄色的圆形斑点,逐渐扩大然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的不易被剥离的假膜,如果强行剥离会引起出血。在口腔和舌头部位形成白色的溃疮,当痘疹蔓延至喉部后,会堵塞气管,引起病鸡呼吸、吞咽困难。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因假膜增生而完全的阻塞喉头引起病鸡窒息死亡。当鼻黏膜或眼部黏膜发生痘疹后会出现眼睑肿胀,结膜充满浓性或者纤维素性的渗出物,鼻内有黏液流出。

混合型。混合型是以上两者的混合类型,表现为皮肤型和黏膜型共有的临床症状,病情较为严重,一般死亡率较高。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由外观可见头部、鸡冠、肉髯、啄角、眼睑发生肿胀,有豌豆大小的粗糙、干硬的结节;在口腔、舌头、咽喉、气管部位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剖开气管可见喉头气管中有大量的白色豆腐渣样的块状物紧贴在器官和喉头上,并且不易剥离,严重时溃疡灶会深入气管内层,喉头会被硬结节堵塞而导致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鼻腔内有浆液性的分泌物;肠黏膜有出血点。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的异常病变,有的病鸡脾脏、肾脏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

4、诊断方法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可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但是有的呼吸道疾病也有与黏膜型鸡痘相类似的症状,因此在诊断时要注意区别,为了进一步确诊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取病死亡鸡的病料制成悬液,给健康鸡皮下注射,5天后可出现典型的皮肤痘疹,即可确诊为该病。

5、防控措施

对于该病除了要及时诊治外还要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通过接种疫苗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对没有患病的雏鸡以及育成鸡要注射鸡痘疫苗,接种方法为将疫苗稀释100倍后刺种在翅膀内侧无血管的皮下,接种时间为每年7-8月份,免疫期为3-5个月。

对于已发病的鸡群,要做好诊断工作,一旦确诊为该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皮肤型治疗方法是用镊子将痘疹小心剥离,伤口用碘酊消毒。如果口腔和咽喉黏膜部位的假膜影响进食和呼吸,则也可用镊子剥离后再用碘甘油消毒。同时结合使用药物治疗,可用黄芪多糖口服液加水350mL,分上下午让鸡自由饮用,连用3-5天。还可使用中药板蓝根10g、金银花5g、连翘6g、栀子5g、赤芍3g、车前子4g,用水煎2次,拌料喂服,再肌肉注射1%黄连素2mg,连用3天,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可治愈。

鸡痘的诊断与防治

鸡的潜伏期约为4~10天,多表现皮肤型或白喉型,或两者同时发生的混合型。病鸡表现的一般症状常见增重受阻、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衰弱,蛋鸡发病时表现暂时性产蛋下降。病程一般为3~4周,混合感染时则病程较长。
皮肤型表现为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冠、肉髯、喙角、眶周、两翅内侧皮肤、胸腹部和泄殖腔皮肤可见结节,有的为散在性小结节,有的为小结节融合成大块结节,结节起初表现湿润,后变为干燥,外观呈圆形或不规则型,颜色为浅黄褐色到深褐色不等。结节干燥前切开可见切面出血、湿润。结节结痂后易脱落,出现瘢痕。但温和型仅在冠和肉髯上出现局灶性小结节。
白喉型表现在口腔、食道或气管粘膜表面形成微隆起、白色不透明结节,以后迅速增大并常融合而成黄色、奶酪样坏死的伪白喉或白喉样膜,将其剥去可见出血糜烂。炎症蔓延可引起眶下窦肿胀和食管发炎。
若为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均被侵害,病情较为严重,病死率也较高。
一鸡痘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尚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二鸡痘的诊断与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减少环境不良因素的应激,防止发生外伤。发生鸡痘时,要严格隔离病鸡,剥除的鸡痘结痂不能随便乱丢,可用纸包好后再淋上煤油集中烧毁,对鸡舍、用具要用2%的烧碱水进行消毒。
2、免疫接种目前用于本病的疫苗主要有鸡痘病毒鹌鹑化弱毒疫苗和鸽痘病毒疫苗,它们是用鸡胚或细胞培养制备的,以细胞培养制备的弱毒苗效果较好。
接种方法主要是翼翅刺种法和毛囊法两种,翼翅刺种法是用钢笔尖或注射针蘸取疫苗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种;毛囊法是拔去腿部外侧羽毛,用消毒毛笔或小刷蘸取1:10稀释的疫苗涂擦在毛囊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809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黑大蜜蜂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