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上岸”应对大全


河蟹放苗后“上岸”的情况比较普遍,经常有客户到店咨询这个问题。其实,影响河蟹苗上岸的因素比较多,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塘头技术服务经验,对容易引起河蟹上岸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1、清塘药残
药物泡塘后,处理不彻底,残留量高,会导致河蟹上岸。特别是菊酯类药物,分解慢,残留时间长,在土壤中逐渐释放;且河蟹对此类药物极敏感,会引起河蟹中毒上岸,影响河蟹体质和前期成活率。
处理措施:(1)清塘时尽量减少使用高毒性、高残留性药物。放苗前先使用“碧水安”解毒,降低残留。(2)出现中毒上岸时,连续使用“碧水安”解毒,“底加氧”环沟干撒。
2、氨氮、亚硝酸盐高
若环沟长期不清淤,清塘不彻底,氨氮、亚硝酸盐等毒素从底泥中释放,会导致河蟹上岸。
处理措施:使用“碧水安”外泼,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的毒性,配合“底加氧”改底,解底毒、增底氧,降低毒素影响。
3、放苗应激大
(1)蟹苗经过长途运输,放苗后会出现上岸。(2)天气温度温差大,急剧降温和升温,河蟹应激大,会出现上岸。
处理措施:放苗前使用“激活”+“LY-生命素”泡苗;剧烈变温天气,外泼“激活”,降低蟹苗应激反应。
4、细菌感染(烂鳃、黑鳃)
蟹苗在苗塘养殖时,由于密度大、底部环境差、越冬期间管理松懈,易出现烂鳃、黑鳃、磨爪等细菌感染的情况,被感染的河蟹在放苗后容易上岸。
处理措施:加强管理,使用“底居安”改底,“优肽”外泼,减少细菌感染。
5、缺氧
(1)前期环沟水位浅,水体小,河蟹苗集中在环沟,部分区域密度高,天气变化时,容易局部缺氧,河蟹会上岸。(2)部分池塘投放大量螺蛳,晚上会增加耗氧,导致上岸严重。
处理措施:1、保持合理水位;2、合理投放螺蛳;3、使用“肥水肽”肥水,补充营养,促进藻类、水草产氧;4、螺蛳靠边的池塘,晚上在环沟干撒“底加氧”。
6、缺料
河蟹摄食增加,但投喂量不足,水质变浑,河蟹活动量增加,出现上岸。
处理措施:(1)增加投喂量;(2)吃料不好的池塘,使用“冰鲜宝”拌冰鲜鱼投喂诱食。
7、加水刺激
加水时,水流刺激,引起河蟹聚集,在进水口附近会有河蟹上岸。
处理措施:“碧水安”+“激活”外泼,稳定水质抗应激。
8、“老头蟹”
河蟹苗没有严格挑选,有部分“老头蟹”,出现“老头蟹”上岸。
处理措施:拣出“老头蟹”即可。

相关知识

开春后河蟹游塘上岸如何解决?



各位朋友早上好,今天是3月5日,农历正月二十九,离中秋节还有192天。今天天气小雨转多云,明天天气多云转晴,后天天气晴转多云
今年开春时间比往年早,河蟹下塘也比往年早,今年河蟹下塘表现活动量大,河蟹上岸的现象较多,部分塘口出现水混的现象
1.今年放苗比较早,昼夜温差大,放苗三天以内,河蟹活动量比较大,出现水混,上班现象的属于应激反应。各位养殖朋友可以用葡萄糖和维生素外泼,减少应激,增强河蟹抗应激能力。
2.遇到晴天情况,河蟹池塘底部清塘药物挥发到池塘中,上岸的河蟹表现部分肝胰脏发白,河蟹有撑爪现象。这种情况下各位养殖朋友可以用有机酸等专门解毒产品解毒。
3.部分塘口河蟹活动量,晚上河蟹游塘严重,导致水体混浊,下风口泥皮较多。各位养殖朋友可以适当增加投喂量,或者投喂冰鲜鱼,配合氧化型底改,促进底部有机物分解。
4.前期河蟹游塘或者上岸的现象严重的池塘,表现水混,或者水质清澈见底的情况。各位养殖朋友可以用肥水产品,促进藻类生长。
河蟹池塘中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各位朋友要重视起来。

你的河蟹苗上岸了么?



好不容易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好天气,不少养殖户选择了在2月23号开始放苗,其中很多新开的塘口苗也放的差不多了。在大家一切都井然有序努力搞好塘口工作的时候,塘里却悄然无息的发生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细心的养殖朋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也有很多新养殖朋友没有注意到这类情况,只是打电话过来说塘里苗放下去水混了,没放苗之前水还是清的,肥水控青苔工作都搞得不错,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水突然不清爽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蟹苗有应激反应,晚上转塘上岸。那么什么原因导致苗上岸引起应水混呢?
1、苗池距离成蟹池距离较远,水质、土质环境不一样,苗反应比较大,晚上苗转塘游边部分蟹苗上岸。
2、新开的塘口,土质比较松软,塘里的水长期浸泡,泥土里的农药残留都释放出来,苗有中毒反应。
3、老塘口去年年底菊酯清塘,解毒不彻底的塘口,苗有中毒撑爪反应,有大量苗上岸。
4、体质较差花肝磨爪,半成熟的或者成熟的老头蟹有上岸现象。
5、打水口打水,蟹苗有顶水的生物习性,打水引起水混,正好苗大量聚集,部分苗会上岸。
6、水温突然升高,沟里水质指标发生变化,以及温度高蟹苗活动量增强,摄食量增加可能部分苗会离开水面。
图为放苗两天后蟹苗应激打洞水混现象
图为解毒不彻底,苗中毒撑爪现象
图为菊酯清塘药物残留中毒现象
图为挑苗时漏挑的半成熟蟹上岸现象
图为打水口苗大量聚集顶水上岸现象
那么如果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可以对比放同一家苗的塘口,其他人家有没有上岸现象,如果人家拿的同一家的苗没有上岸那就是自己塘口的问题了,是不是自己解毒不彻底,或者是自己放苗时操作不当引起苗应激反应。如果出现第1种情况,可以外泼抗激灵加黄金多糖来提高苗的体质,增强抗应激能力。
遇到第2、3两种情况的可以使用解毒灵加抗激灵来解决问题,解毒灵中主要成活性炭专解农药残留。如果上岸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先大量套水再加大解毒灵和抗激灵的使用量。
如果是第4、5种情况就比较好解决了,晚上寻塘时带个小桶把挑漏的半成熟或者老头蟹捡起来即可,苗顶水只要量不是特别大也比较正常,如果量确实比较大可以到各个水世纪门店里化验一下外河水质或者使用抗击灵加黄金多糖外泼。
如果您确实拿捏不准塘里苗上岸水混的问题所在的话,可以咨询各地水世纪专业技术人员解决问题。最后预祝大家养蟹顺顺利利,年底大丰收!

阴雨低温天气河蟹上岸的处理方法



自3月份以来,气温变化极大,尤其是最近几天,连续的阴雨和低气温,让池塘环境一直处于相对恶劣的情况之中。自5月11日开始,大部分地区开始升温,且温差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早晚温差超过8°以上,最高温差甚至超过12°,这会给养殖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影响如下:
1、很多地区的河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岸状况,同时带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根据各地区反应的情况来看,不同地区均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
2、河蟹还出现了厌食、不吃料等状况,投喂的饵料有很多剩余。
3、氨氮、亚硝等水体指标忽高忽低,极其不稳定,初步预测可能是温度造成的水体垂直流动给池塘带来的影响。
4、肥水效果受到影响,池塘环境不稳定很难建立稳定的平衡模式,从而也对水体指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解决方案:
1、螃蟹上岸都会伴随很严重的应激状况,可以在下午的时候泼洒金维安(3亩/包)+离子钙II型(2亩/瓶);
2、当天夜里使用卫底(2亩/包)进行改底;
3、同时要注意内服,确保肝脏没问题,不影响到下次蜕壳,建议内服肝舒康(80斤料/包)+金维安(100斤料/包);
4、如果能有新鲜水,最好适当换一些新鲜水。

高温期河蟹频繁上岸到底为哪般?



时至大暑,与上半月持续低温阴雨相比,目前水温不断升高,这也导致池塘环境易变,水质恶化、水草腐烂现象严重。近期很多养殖户反映河蟹上岸、上草、吊网现象较多,吃食不理想,同时伴有一些伤亡,特别是晚上,大量螃蟹上岸,体质差的上岸后不下水,反应迟钝。长时间上岸的螃蟹体内水分流失较快,抵抗力降低,食欲差,剧烈活动导致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大,造成营养性肝坏死,下一次蜕壳出现蜕壳不遂和软壳现象。
河蟹偶尔出现上岸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晚上大量持续性上岸就要引起重视,证明水质、底质已经恶化严重,水环境变化较大。白天水温较高,加上螃蟹畏强光,一般不会上岸,但偶尔也看到少量螃蟹上草,长时间伏在草上不动,这类螃蟹体质较差,或者已经发病,基本很难存活。晚上上半夜螃蟹活动量较大,但主要在边上浅滩处和水草上,一般不会大量长时间上岸,偶有部分螃蟹上岸活动一会就下去了,长时间在岸上不下水的预示着水环境出了问题(水质、底质、溶氧等等),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
河蟹大量上岸原因分析:
1、池塘缺氧
特别是底部溶氧不足,水质较浓的(藻类丰富)、水草好的塘口白天还行,一到了晚上呼吸作用大量耗氧,导致河蟹上岸,尤其是水草腐烂及没草的塘口,有时候看不到螃蟹上岸上草并不代表不缺氧,许多螃蟹在底部处于缺氧昏迷状态,没力气上岸上草,时间一长导致部分河蟹底部伤亡,蓝藻爆发的塘口也要注意晚上及时增氧。
水草衰败、水质过浓导致晚上缺氧
水质恶化、油膜过多导致溶氧不足
2、底热、水温较高。
近期反应河蟹上岸严重的塘口大部分都是受上半月水灾影响的客户,受大水影响池塘水位较高,塘外面的泥沙、脏污、垃圾都一拥而入,待水位下降后大量沉积池底,同时水草脱底上浮,气温一高腐烂下沉,最终导致底部有机污染物过量蓄积,持续厌氧发酵产生底热,池底泛酸,导致河蟹待不住大量上岸,这类塘口建议重点改底,同时移栽水花生,采取措施固定住还未发黑腐烂的上浮水草,水质浓稠的勤换水。同时高温季节许多养殖户喜欢在白天尤其是中午开增氧机或者打水,导致上层温度高的水对流到下层,加重底热导致下层水温过高,河蟹大量上岸。
3、高温应激综合症。
高温期水位过浅导致水温过高,同时高温水质恶化使得水草大量上浮、衰败腐烂,缺少水草的遮阴作用中下层水温过高,引起河蟹应激反应。河蟹长时间生活在高温水环境中其抵抗力和食欲会大大下降,这时候要注意控制投饵量,防止残饵加重水质恶化,及时加注新鲜水,晚上打水,同时水体中泼洒金维安等抗应激产品,增强体质和食欲。同时高温期水质不是越清越好,部分养殖户反映自己塘口水质很清,一眼见底,但河蟹晚上大量上岸、白天还上草,而其他水浓的草不好的甚至有蓝藻的塘口反而没有河蟹上岸,就是因为透明度过高,光照过强,一方面使得中下层水温升高,另一个方面在长时间光照环境下河蟹处于紧张亢奋状态,待晚上温度稍降后就开始大量活动上岸、爬草,表面上活力很强,但实际上这类螃蟹不怎么吃食,大量消耗自身能量,时间一长体质就会变差,诱发各种病害,导致伤亡。
4、毒素过多,慢性中毒。
高温期底部有机污染不断蓄积,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毒素超标,同时很多塘口处理完蓝藻后没及时解毒,藻毒素中毒。处于慢性中毒的螃蟹不会立刻死亡,但活力和体质变差,最重要的是造成生理性缺氧,可能水体中的溶氧充足,但河蟹中毒后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同时呼吸器官受损,影响水中溶氧的吸收及体内运输。处于生理性缺氧的河蟹晚上会慢慢爬上岸,行动较迟缓,受惊吓后不下水,不吃食,时间一长导致伤亡。
毒素超标导致慢性中毒
高温期河蟹频繁上岸的针对性措施:
1、水位不可过浅,尤其是没有草或草已经开始腐烂的塘口,及时补充新鲜水源,深沟里水深维持在1.2-1.5米左右。
2、底热、发酸、蓝藻过多的塘口建议定期使用卫底(2亩/袋)处理过多有机污染物,改善河蟹底部生存环境。
3、经常出现大量上岸的塘口晚上及时开增氧机,有条件的可换水,增加溶氧的同时缓解水质恶化。
4、定期泼洒金维安(3亩/袋),缓解高温应激综合症,水质过清、透明度过高的塘口可适当肥水,培养水中藻类,以此来增加溶氧,减少水下光照刺激,但要注意用量,不可用有机肥及化肥,以免蓝藻滋生。
5、没草的塘口及时移栽水花生或从其他塘口拉点水草过来,一定要保持塘口的水草覆盖量,维持溶氧,降低下层水温。
6、出现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活力差的河蟹上岸的话,要警惕中毒和水瘪子蟹,可检查其肝脏,若发现病变(颜色变浅、发白、花肝等),第一时间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解毒,然后使用卫底(2亩/袋)改底,立体降解水中毒素。
7、水草存塘量大并且大量上浮的塘口易缺氧上岸,可在早晨捞掉部分上浮水草(尤其是挂脏严重及根发黑的),同时泼洒健草露(2亩/瓶)增强水草活力和抗逆性,保住还未发黑腐烂的水草。

气温下降河蟹怎么还上岸了呢?



3月26日-28日气温下降。部分河蟹养殖户反应塘口下午或晚上有河蟹上岸,怎么回事?问题出在哪里?温度这么低还会缺氧吗?为什么同样降温有的塘河蟹不上岸?相信有同样疑惑的人不只少数养殖户。我今天就给大家一起分享这方面的内容。
下面先看几张照片:
这是1号塘3月28日早上6:10分的养殖户塘口数据。可以看出溶氧2.68mg/L。溶氧已经很低了,河蟹塘处于缺氧状态。
大家可以看到:左边2号塘照片是在28日早上6:10分时溶氧为3.75mg/L。右边3号塘照片是28日早上6:10分溶氧为7.61mg/L。大家应该能看出差异了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原因在哪里?我们接着往下看。
先来分析降温对我们河蟹养殖水体的影响。降温会导致水体应激反应,对藻类而言会出现倒藻死亡,增加水中有机质好氧。水体的应激反应导致河蟹的活动增加,消耗更多溶氧。微生物也会因为藻类的死亡,使微生物量增加,水呼吸增加,溶氧消耗大。
3号塘2天前全塘泼洒了水世纪的卵囊藻。卵囊藻的作用:在水中存活时间——长稳定,富含虾青素——提升免疫力。直接提升溶氧——起效快。卵囊藻能维持水体稳定,减少水体的应激反应,增加池塘溶氧。所以早期肥水很重要,肥水肥的好的塘口溶氧检测结果都高,溶氧丰富,选对肥水产品更重要。只有这样河蟹塘水体稳定,河蟹应激反应少,溶氧充足一壳蜕壳翻倍大。建议7-10天定期使用一次卵囊藻(首次使用剂量加倍),能增加水体的稳定性,让养殖变得更轻松。同时建议大家加强对水质溶氧,温度的检测,有条件的可以考虑装中易物联的Y23在线溶氧检测设备。这样我们能更好的了解池塘情况,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使河蟹养殖更轻松。
北京水世纪:游龙

河蟹纤毛虫该如何应对?



秋风送爽,正是稻熟蟹肥之时。古语有云,“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所以有美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然而在这个收获的时期,随着卖螃蟹的热潮,纤毛虫也伴着秋风增多,给养殖后期带来了困扰。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纤毛虫的危害,引起纤毛虫病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防治纤毛虫。
一、纤毛虫对河蟹有哪些危害?
1、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易趴塘死亡纤毛虫寄生在河蟹身上,不断吸收蟹体营养,导致蟹体质下降;水体环境差,加重蟹体负担,螃蟹越来越瘦弱,严重的会趴边死亡。
2、蟹体脏,卖相差,影响销售感染纤毛虫病的螃蟹腹部有较多黏液,体表会有棕色或黄绿色绒毛,卖相差,难销售。
3、掉膘,有体格但没重量纤毛虫不停吸收蟹体营养,导致螃蟹越来越清瘦。在打规格的时候,明明体格大,却没有重量。
二、引起纤毛虫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底层环境差,易滋生纤毛虫等虫害。有些池塘后期饲料、冰鱼投喂量大,河蟹吃不完便会在塘中腐烂,变成有机质,导致水体浑浊;外加平时改底频率低,导致底质差,利于纤毛虫生长繁殖。
2、天气变化大,阴雨天多,导致池塘浮游藻类、水草(伊乐藻、水韭菜)活力下降,净化水体的能力下降;变天后,易出现藻类大量死亡,水体发浑等现象,导致纤毛虫暴发。
三、如何防治纤毛虫?
1、定期(3-5天)使用“底居安”改底抑虫,改善底质,避免底质恶化耗氧,减轻后期池塘管理负担;同时底层环境好,溶氧高,可防止纤毛虫生长繁殖。
2、雨后和蜕壳期及时用蛭弧菌“消毒”,安全无刺激,防止细菌滋生和纤毛虫繁殖。
3、九月中旬开始使用改底驱虫类产品“底虫净”2-3次,能有效消灭底层中的虫、卵,抑制纤毛虫繁殖,避免后期大量使用重金属药物杀纤毛虫造成药物残留。另外,“底虫净”可以高效分解底层有害物质,减轻污染,预防亚硝酸盐升高;坚持使用,能有效防止河蟹黑、黄底板。
总之,纤毛虫病是河蟹养殖后期的重大隐患之一,为提高河蟹品质,增加产量,在最后收获的关键时期,养殖朋友们切勿掉以轻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227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