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后期技术管理主要以内服保健为主


进入养殖后河蟹池塘水质问题逐渐减少,后期管理上主要以内服保健为主。详述如下:
1、加强底改(底居安),分解池塘底部控制烂草和青苔。
2、草烂发黑的池塘应及时清理烂草,之后调节浑水(碧水安),改底防止底层上翻(底居安)。
3、适当肥水(藻安生+三环-肥),减少季节造成的水浑,提高溶解氧。
4、此时正值最后一壳前期。平时的营养积累很关键,直接影响到脱壳的膨胀率(发头率)。营养好河蟹发头率就高,建议内服:生命素+利多精+低聚糖或鱼大四号。
5、在河蟹的脱壳期间(此时吃料明显下降)以提高体质和壳子的厚度为主,应补充钙质和能量。一般选择:激活+活力钙效果较好。
6、在脱壳后河蟹的大小基本已经固定,关键是提高河蟹的厚度(饱满度),同样大小的河蟹厚度大体重明显重。提高厚度关键是促进河蟹的肝脏和性腺的生长(母的为蟹黄,公的为蟹膏)。建议内服:生命素+低聚糖+诱食酵母+维肝乐。

相关推荐

当前河蟹养殖技术管理关键措施



进入6月,气温逐渐上升,临近盛夏高温季节,河蟹已达快速生长阶段,6月份的河蟹养殖管理具有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现就有关重点工作介绍如下:
一、青虾捕捞及生态环境的营造
继5月份青虾捕捞上市以来,6月份要继续做好蟹池套养青虾捕捞上市工作,在用地笼起捕青虾过程中,同时要检查河蟹生长及病害情况,若发现地笼中有活力差及病蟹应及时诊断与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控制、防治结合。
6月份应对池塘水体进行1-2次解毒,对池塘底质进行2-3次改良,利用底质改良剂对池塘四周及投饵处进行改良,创造良好的底部环境.要做好水草的养护工作,板田上水草长势不好的池塘应在水草区域适度施肥,水草不足区域要及时补种或移植,争取做到池塘中水草蔬密相间,合理布置,池塘生态环境良好。围网种植轮叶黑藻的池塘应视其水草生长情况决定围网撤除,环沟深处的伊乐藻应进行部分清除与移栽,防止高温季节因水草腐烂而败坏水质从而引发疾病,在清除伊乐藻过程中,应做到少量多次,边改底边清除,防止池塘底层有毒有害物质泛池败水。6月份应全塘投放批量优质活螺蛳,可改善水质与保护水草的生长,营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
二、饵料投喂与水质管理
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河蟹有一次蜕壳过程,六月份河蟹摄食量已较大,第三次蜕壳结束后应及时调整投饵量,日投喂量一般应控制在其存塘量的8%—12%左右,饵料的投喂重点以小鱼为主,日投喂量应根据河蟹放养密度等情况确定,小鱼每亩可达2.5斤以上,并搭配适量的颗粒饲料、小麦、豆粕、玉米、黄豆、蚕豆等,动物性饵料所占比例应不低于60%。部分进水不便的塘口应降低小鱼投喂量,增加颗粒饲料等饵料量。河蟹养殖池水质应保持鲜、活、嫩、爽,河蟹池水位应视池塘水草生长情况逐步加深,2-3天可加水一次,6月中旬蟹池平均水位应达50cm以上,至6月底,一般要求蟹池达较高水位,在6月份一般可泼洒生石灰一次进行水质调节,要求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0斤左右,适度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由于河蟹活动量增加,如果投喂不足或者水体水质调节不好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池水浑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如调整饵料数量、品种,调节水质,增加水位,适量施肥、使用微生物制剂等相应措施,保持池塘水质清爽,水质清瘦的池塘应考虑适度肥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有利于河蟹的健康生长。
三、河蟹的病害防治
6月份是河蟹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应结合养殖过程中饵料投喂、水质调控、水体生态环境营造等开展防治工作,在利用药物防治中,河蟹第三次蜕壳结束后要求对蟹池全塘采取杀虫、内服外消全面清消一次。梅雨季节对池塘可进行1-2次消毒,减少水体病菌的产生。进入6月以后是微生物制剂在蟹池中广泛应用阶段,也是微生物制剂应用效果较好的时期,可定期对蟹池应用,一般7-10天左右应用一次,既可调节水质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夏季高温河蟹养殖技术管理措施



夏季水温偏高,水生动物体质下降;有机质分解腐败加快,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超平时;病菌大量繁殖,鱼病蟹病集中高发;天气多变,环境因素复杂,是水产养殖非常时期,也是养殖管理的关键阶段,决定着全年养殖的成败。河蟹养殖近期的具体管理建议如下:
1、根据池塘条件,调整饲料投喂:水草生长正常,且有较多河蟹喜食的地方性水草,覆盖率接近60%的,可以按照6月份的饲料品种正常投喂;水草上浮,品种单一,水质较肥塘口,投饲量控制在正常量的70%,饲料种类多投植物性饲料,少投动物性饲料,品种主要以28~30%蛋白的颗粒饲料及黄豆、豆粕、小麦、玉米、蚕豆等,冰冻海鱼不超过饲料量的1/3,或3~5天使用一次;扩大投饲范围,尽可能做到全池泼洒,确保河蟹都能摄食到足量的饲料。养殖面积大的养殖户,可在投饲船上配置移动的投饲机,提高投饲均匀、减少劳动强度;增加饲料吃食检查点,准确确定当天投饲量。遇有连续阴雨、暴雨、闷热天气,可隔天投喂;8月上中旬恢复到高蛋白质含量颗粒饲料或冰冻海鱼;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多维和有益菌,提高水生动物的体质。
2、密切注意水质变化,随时调节水质状态:高温阶段水位维持0.8~1.2米,深水处1.5米左右;外河水源较好的,每月换水一次,换水量控在10%左右,每隔1~2天加注适量新水。有条件的先把外河水注入蓄水塘,消毒后用少量团头鲂或青虾试养安全后,再注入养殖塘口;连续下雨后,亩施5公斤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或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水体较肥塘口,需采用水质综合调节措施:平时用好光合细菌和EM菌,7~8月在有风晴天每月使用一次芽孢杆菌或硝化细菌,要重视具有吸附聚凝沉淀作用的水质改良剂使用,降低水体中有机质;在下风处出现少量蓝藻时,要及早局部使用氯制剂或硫酸铜进行杀灭。在水质优劣无把握时,可送有关单位检测(渔药厂、饲料厂和检测机构)。
3、严格控制水草总量和疏密程度,发挥水草最佳作用:切实解决水草过多净化作用大但易腐烂恶化水质和水草过多白天增氧多夜间耗氧多两对矛盾。塘口水草覆盖超60%,及时用拖刀间隔疏除部分水草,捞出池塘,开通“井”通道,使水草疏密合理,生长有力。超过水面的水草,割除上部没入水面30厘米,有利池水流动和方便投饲;水草过少塘口,及时投放水花生、青萍,水花生用绳固定,青萍覆盖率不超过水面的5%;仅有伊乐藻的蟹池,投放地方性水草和青萍,满足河蟹的摄食需要;上浮断根水草,用竹木桩固定,防止风吹浪打成堆,及时泼洒保草养草药物,促进水草生根。
4、防病治病:河蟹属比较低等的动物,一旦生病治疗较困难,需从内外两方面做好防病工作:高温期间使用碘制剂或氯制剂消毒,投喂5~7天药物饲料,以中草药为主,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大蒜素、护肝素等。药物使用避开闷热、阴雨和无风天气。提供喜食的轮叶黑藻和黄草等,也是减少河蟹病害,促进生长非常有效措施。
5、用足用好增氧设施:叶轮式、水车式、水泵白天中午13:00~15:00开机2~3小时,增氧量大,能改善白天底层缺氧状况。晚上23时前后开机4~6小时,闷热天气、阴雨、雷雨天要提前和延长开机。切记前半夜没有明显缺氧现象,此类增氧设施傍晚至午夜不得开机。蟹池管道曝气增氧设备应充分开机,包括阴雨天、夜间,特别是闷热天气,有条件的要增加配置功率,达到0.3~0.5千瓦/亩。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措施



目前河蟹即将进入生长后期,蜕最后一壳,加强这一阶段的池塘饲养管理,对增大河蟹规格、改善河蟹品相和提高养殖效益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调水。水质调节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有增氧、搅水、曝气等方面的作用;二是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每10~1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每米水深用量10kg;三是合理换水。每隔7~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约占池水的10%~20%;四是向养殖水体泼洒有益菌来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2、改底。河蟹长期生活在池塘底部,容易受池塘底质的影响,如果池塘底质重金属超标,容易导致河蟹形成铁锈板,因此,河蟹上市前要全池使用一次底改,分解底部有机物,改善底部发黑发臭现象,以防河蟹黑底板的产生,提高河蟹的品质卖相。
3、增投精饲料。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此时,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为满足河蟹后期的生长需求,本阶段应及时调整饲料品种、提高营养水平,饲料由粗变精,要求以高蛋白全价饲料为主,适量投喂一些冰鲜鱼,搭配少量南瓜、红薯等植物性饲料,为河蟹增重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4、做好防病和防逃工作。养殖后期要使用1次杀虫药,这样不仅消灭了寄生虫,还保证了河蟹甲壳亮洁;此时河蟹还容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逸的痕迹,检查池塘是否有洞与外河相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8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