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很难缠,你如何正确看待它?


青苔几乎危害河蟹养殖的全过程,是个难缠的茬儿,限于蟹塘保草护草的需要,更使防除用药的选择范围变窄,基于当前的生产水平、生产条件,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反对捞青苔的做法,捞青苔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青苔断丝随水飘浮扩散,迅即进行无性繁殖,形成事实的事与愿违播种青苔。
二、提倡均衡科学肥水,忌肥三朝又瘦三朝,因为一旦间断肥水,娇生惯养的有益藻类会失去生存优势而转入劣势处境,让对生存条件要求相对不高的青苔(丝状藻)逮住机会迅速疯长蔓延。
三、坚持正常化培育促长硅藻等有益藻类,达到以藻压藻、以藻控藻的良好生态,尽量避免施用药物来遮挡阳光的被动做法,因为这样会同样影响池塘水草、有益藻类的光合作用、正常生命活动,影响营建好的池塘生态。
当然具体操作时,应依据塘口青苔实际发生情况,采取不同针对措施才行。

相关推荐

处理河蟹塘水浑的正确"姿势"



最近雨水天气比较多,气温变化也比较大,许多池塘早早开启了“浑水”模式!高淳这个地方是养大螃蟹出名的,在许多的养殖户的心中有一个标准:清水大闸蟹!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这要从养蟹的历史说起,20xx间,养蟹行业已经在模式上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密度!尤其是最近几年,大闸蟹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这势必是在产量上会有很大的需求。怎么提高产量?多数塘口会采用增加密度的方法。但是密度增加,我们相应的管理手段、水草栽种等没有明显的调整,再加上水源环境变差、塘口老化等原因,又导致了螃蟹的规格在下降!
以前我们密度低(500以内),水源环境又好(水清),所以规格还不错!而现在呢,这种“思维”就不能套用了,虽然现在追求规格也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搞明白“水清”背后的水质内涵,那么一味地追求“水清”,恐怕会把我们带入调水的死胡同!
池塘生态简图
先来看一下上面的这张图,圈里面的东西就好比我们的河蟹池塘,里面有好的东西:鱼虾蟹、螺蛳、水草、有益藻类等,也有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比如青苔、虫子、有害藻类、还有底泥。我们每天都会往池塘里面投喂饲料(鱼、颗粒饲料等),但是我们都知道,假设投入1000斤饲料,不可能全部被吸收利用,转化成1000斤鱼虾蟹。在前几天的“利洋河蟹课堂”中,参与互动的养殖户都表示,河蟹池塘多数投喂在600~800斤饲料,产量大概在300斤左右(包含了鱼、虾、蟹等)。那么剩余的饲料变成了什么呢?答案就是:底泥!底泥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残饵、粪便、腐败的动植物、泥土颗粒等,这些就是我们俗称的“池塘垃圾”!
池塘底层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营养元素(肥料),长出来水草、藻类、青苔、螺蛳等,温度适宜的时候还会长一些虫子,这样我们池塘里整个生态系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水草腐败、青苔爆发、有害藻类过多等,我们以后再分析。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水浑”浑水,到底里面有哪些东西?通过显微镜检查水样,我们发现水浑多数是由一些死亡的藻类、泥土颗粒、不规则的有机碎屑组成,其实就是“脏气”!
那么脏气哪里来的?答案就是我们上图中的“底泥”。浑水里面的“脏气”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全部都是底层泛上来。为什么下了雨就水浑?为什么温差大就水浑?为什么早上浑得厉害?多数都是“水体对流”导致的塘底脏气上浮到水体当中导致!
对啊!就是底下的脏东西上来的过程,很简单明了的道理!我们口头经常挂着“改底、改底”改底就是最重要的处理水浑的方法,看似普普通通,实则最有效果!分解型的改底产品,能够分解底层的有机质,好比打扫卫生,勤快的人家里干干净净,偷懒几天就会布满灰尘!那么,现在多久打扫一次卫生呢?这个频率每个塘口都不一样,一般都是7天改一次底,投喂多、密度大间隔时间还可以缩短至5天。频率其实不算高,只是我们过多的关注了水质的调节,往往忽视了最应该打扫的底层环境。螃蟹和鱼、虾不同,它生活在池塘的底层,所以底下环境的好坏尤为重要!
“改底”--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水浑,下螺蛳行不行?
有的师傅说了,你刚才不是说了螺蛳也是好东西,我多放点螺蛳行不行?可以是可以!
“只是.................贵啊!一车螺蛳恐怕要8000块了吧!”
而且,投放螺蛳也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我们高淳一般塘口投放多少螺蛳?大多数在1000斤/亩,但是螃蟹产量呢?200斤/亩不到!试问一下,您是养螺蛳还是养螃蟹?有的人说了:“你瞎讲!人家赚钱的池塘,螃蟹规格大,都放不少螺蛳!”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顺序:螃蟹规格大,证明水环境好!正是因为水环境好,所以才能“养得活”这么多的螺蛳。如果我们的塘口水环境差,没有水草、缺氧、蓝藻爆发,放了也是白放!想要螺蛳帮您清水,请先把它养活!不是简简单单的投放进去就完事儿了,螺蛳也是有成活率的。活的螺蛳是好东西,滤食底层的垃圾,改善底层环境,还能给螃蟹当做饵料补充!干净清爽的草面上爬着几粒可爱的螺蛳,想想都很美对不对?不过,现实恐怕很残酷,一旦水质不好,死掉的螺蛳立即腐败耗氧,底臭、指标升高,吃料差等等问题都来了!所以,投放螺蛳,一定要克制,建议大家可以适当投放一些螺蛳在坂田上即可!
其实,水浑也是有好处的!我们刚才说了,构成水浑的脏气都是底层返底上来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底层有机质在分解、消耗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大量的垃圾涌到了中上层水体,而中上层的溶氧、透明度都较好,有机质被彻底分解,转变成了营养盐,反而利于水草营养吸收和生长!另外一个方面,在水温不算特别高的5、6月份,通过水浑的过程减少了底层“垃圾”的积累,也能减缓后期坏底、烂根、缺氧的情况。
那么,水浑怎么办?怎么处理?
保草是关键!
我们刚才也说了,水浑多数情况下对鱼虾蟹本身没有多大的影响,反而还有一定的好处,更别考虑对规格的影响了!但是水浑草会脏,水草坏了,我们后期也很难管理下去,这就是水浑的唯一坏处—草脏!水体当中的脏东西多了,粘附在水草上面,影响了水草的活力,久而久之,水草萎缩,腐烂!这个时候怎么办?提高净水能力,泼菌!适当的补充一些微生物“菌制剂”,微生物的作用就是分解有机质的。水体脏,短期内净化不过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人为的加点菌进去,帮助它净化水质!泼菌的时候加一些“碳源”(活力碳),帮助水草生长,恢复活力和净化能力!这样子,通过正确的处理,待到天气稳定(6月左右),水自然就清爽下来!
但是,许多师傅忍受不了水浑带来的不安感,往往会试图通过大量肥水、大量下螺蛳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多数情况却事与愿违,费时、费钱、费精力,肥水重了水浓、草更脏!螺蛳多了耗氧大,加重缺氧和坏底,最后事倍功半。
处理水浑,坚定一个目标——保草!目标太多,顾虑太多,往往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河蟹塘长了蓝藻,你该这样做 !



近些年来,河蟹养殖到了中后期,池塘都会暴发蓝藻,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市场上随之出现一些杀蓝藻的“特效药”受到大部分养殖户青睐,但是用完以后,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这样反反复复的杀蓝藻,最后导致高温期还没过,池塘已经没有了水草,同时诱发其他问题,比如河蟹大量伤亡、缺氧、水变等,严重可导致泛塘,给河蟹养殖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池塘暴发蓝藻不一定要杀,只要处理控制方法得当,就不会对养殖造成危害。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一、蓝藻暴发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不合理施肥
每年7、8月份气温较高,投喂量也较多,残饵、粪便增多,水生生物代谢加快,会造成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当磷肥施用过多的时候,水体中氮、磷都比较多,蓝藻容易暴发。
2、外源水带入
外源水中有大量蓝藻,养殖户通过打水、换水,把蓝藻带入池塘,再加上长期低氧、水草活力差、底部污染严重的环境,导致蓝藻暴发。
3、水位浅
蓝藻在高温,强光下的生长速度会比其他藻类生长速度快,在7-8月份,水位浅的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这时其他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而蓝藻能继续生长。
4、池塘环境差
蓝藻暴发是判断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蓝藻易老化死亡,形成水华,水质恶化,溶氧降低,恶劣的环境造成其他藻类无法正常生存,而蓝藻成为最后的优势种群导致暴发。
5、水体流动性差
蓝藻喜欢高pH值、静水水体,大部分河蟹养殖池塘没有增氧设备,增氧能力不足,水体流动性差,营养素不易扩散,水体容易分层,导致其他藻类难以生长,蓝藻仍能继续繁殖。
二、处理、控制蓝藻的方法
1、加大增氧力度
蓝藻喜欢相对静止的水体,通过安装增氧设备搅动水体,阻止水体分层,达到水体流动、同时增氧的目的,增氧能促进水体有机质分解,缓解藻毒素,使其他藻类繁殖。
2、合理投喂,勤改底
养殖中后期,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随着投饵量增加会导致池塘底部产生大量残饵、粪便,造成池塘底部污染,使池塘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建议使用“底居安”加强型5-7天改底一次,降低池塘底部污染。
3、补菌调水,补碳保草
当蓝藻暴发时,可配合使用“利生多”、“利菌多”等有益菌调节水质,有益菌在水体中与蓝藻形成生物竞争,达到以菌抑藻的目的。
水草在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以吸收水体中残饵、粪便等代谢产物降低池塘污染,同时也能达到遮荫、调节水温、增氧的作用。水草长势良好直接关系到池塘水环境的好坏,“活力碳”可有效为水草提供生长所必需的碳源,促进水草生长和藻类繁殖,和蓝藻形成竞争。
4、定期解毒
蓝藻死亡后,释放大量藻毒素,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引起河蟹慢性中毒,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藻类生长,因此定期使用有机酸“碧水安”解毒,可有效降低藻毒性,缓解河蟹等生物中毒现象。

你河蟹塘的水肥好了吗?



河蟹养殖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肥水的工作。
做好肥水的工作能够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增强河蟹体质促进摄食保证溶氧等方面的好处,做好工作就是为你全年的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之则会在你养殖中埋下隐患。
那如何肥好一池水呢?顾名思义肥水肥的是藻类,那什么样的藻类才是好藻类才是我们塘口现阶段最需要的藻类呢?由于藻类种类巨多就不给大家一一讲解,笔者在这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常见的主要藻类。
主要藻类分为:绿藻、硅藻、蓝藻、裸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等
青苔,也是绿藻门中的一种大型藻类!!!
那我们在养殖需要什么样的藻类呢?笔者在这为大家推荐的藻类是以硅藻为主要藻像的水体!
为什么给大家推荐硅藻呢?
1、硅藻是适宜在低温生长的藻类,
2、硅藻是属于小型藻类能够被养殖动物直接吸收
3、硅藻的营养价值是我们水体常见藻类中较高的一种藻类
那我们如何做好一塘以硅藻为主要藻像的水体呢?推荐大家使用绿爽+纳米黑金,一塘好水不是梦!!!

论河蟹塘里虫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近温度渐渐升高,很多河蟹养殖户反应塘口的虫子越来越多了,严重的水体白混,有些水位高的塘口,阳光无法直射到草上,伊乐草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伊乐草长的缓慢,甚至长不起来。而且很多养殖户也都知道,虫子多的塘口水肥不起来,我遇到一个养殖户,环沟10亩地,水中虫子较多,水体白混,偏瘦。张口就要三桶肥水膏,我对他的想法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肥水要下三倍的量,那个养殖户的意思是一桶肥水膏水肥不起来。多出来的肥水成本大约为20元/亩。对于这多花的20元/亩,我简单的说下自己的看法,枝角类虫子以藻类为食,塘口的虫子过多的话,当塘口藻类不足时,就会显得较为清瘦,如果这个时候采取肥水措施,会导致虫子越肥越多,且水肥不起来,这位养殖户用了三倍的量,水是可以肥的起来,先不谈这个成本的高低,用三倍的量来肥水,不仅会造成虫子越来越多,而且会造成水中氮元素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甚至会造成水中溶氧不足,发生“倒藻”等。
什么是枝角类?
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枝角类的危害:
1、枝角类过多会造成水瘦,藻类生长受到影响。
2、枝角类过多会造成水体白浑,严重的会影响草的生长。
3、枝角类过多会在塘中耗氧,严重影响水中溶氧,导致水体中亚硝酸盐升高。
处理方案:
1、提到杀虫剂,大多数养殖户都会想到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杀虫剂,它们在价格上的确便宜,可是对螃蟹的伤害也的确不小,有些阿维伊维使用后,螃蟹出现上岸情况也屡见不鲜(加量用会造成鲢鱼的死亡),所以对杀虫,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小心。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可以选择一些植物性的杀虫剂来杀虫。可是植物性的杀虫剂杀虫普遍的时间为3-4天,所以在杀虫剂的选择上,要多加考量。
2、对于蜕壳正在高峰期的塘口,此时用药处理虫子肯定是不明智的措施,但也不是束手无策,可先通过灯光诱捕来缓解塘口中枝角类过多的情况,但根据观察表明,收效甚微。同时使用增氧底改来缓解亚硝酸盐高和水中溶氧不足的情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86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