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畜牧业已经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猪旋毛虫作为猪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猪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寄生有旋毛虫而导致,幼虫通常在横纹肌内寄生,成虫在肠管内寄生。猪、野猪、鼠类、猫、犬、狼、狐狸以及人类等都能够感染该病。如果人们食入生的或者没有彻底煮熟的寄生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就会发病而死亡,因此在猪肉检疫时要加强防御。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旋毛虫病的危害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1、危害

对猪的危害。猪对旋毛虫的耐受力较大,感染虫体后往往会导致肌肉出现病变,但临床上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如果症状严重,可能使病猪呼吸和吞咽困难,发出嘶哑叫声,往往卧地,拒绝走动,还会导致贫血和局部发生水肿。

对养殖业的危害。该病会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这是由于人们食入寄生有旋毛虫的猪肉后很大程度上可能发生感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强制将感染该病的猪销毁,发病死亡猪基本上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其积极性。

2、病原

形态特征。旋毛虫是毛形科、毛形属,多种动物和人都能够感染。成虫为白色,虫体细小,呈线形,肉眼往往很难发现。虫体前部较稀,食道部位于该处。虫体后部相对较粗,生殖器官和肠管位于该处,后部长度基本上占虫体的一多半。虫体前部(食道部)的中央即为阴门。虫体繁殖为胎生。肌肉内寄生的旋毛虫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在零下12℃的低温环境下能够生存57天左右。

发育过程。幼虫与成虫一般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宿主先是作为终末宿主,之后作为中间宿主。宿主由于食入的动物肌肉内存在包囊幼虫而发生感染。包囊进入宿主的胃内会释放出幼虫,并在空肠和十二指肠内逐渐性成熟变成旋毛虫成虫。雌雄虫体交配后,雄虫会很快死亡。雌虫产出的幼虫通过肠系淋巴结侵入到胸导管,再进入到右心室,经由肺脏进入体循环,随着血液循环移动到全身各处,但只有进入横纹肌纤维内才能够继续发育。幼虫通常寄生在活动量较大的肌肉内,如嚼肌、膈肌、肋间肌。随着幼虫的不断发育,肌纤维感染虫体的第21天开始逐渐出现包囊,并将幼虫盘绕于其中。经过6个月左右,包囊壁明显增厚,囊内发生钙化。对于不同个体,包囊内幼虫的存活时间有所不同。

3、宰前症状

自然感染该病的猪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只有感染严重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感染初期,病猪表现出食欲不振,发生腹泻,经过3-7天体温开始逐渐升高,并出现呕吐、下痢,机体进行性消瘦,之后肌肉出现疼痛、僵硬的现象,呼吸困难,发出嘶哑叫声,有时会导致面部发生浮肿。

4、宰后检疫

采样。猪开膛后先将内脏取出,分别在左右两侧膈肌各剪下一块膈肌,注意与肉尸编号保持一致,并对样品进行编号,确保每块肉样至少取20个,送到检验台检测,其中临近肝脏的横膈膜肌最容易很有虫体,近肋部的膈膜肌次之。

肉眼观察。先肉眼观察送来的肉样,按编号取下肉样,将肌膜撕去,并拉平肌肉,置于良好的光线下进行仔细观察,判断是否存在尘埃样的白色小点,观察过程中要多改变方向,可将肉样拉紧后斜看,也可左右摆动肉样,使其成斜方向再进行观察等。如果发现在可疑病灶的肌纤维间存在细针尖大小白点,且包囊没有发生钙化而呈半透明的露滴状,且颜色要比肌肉浅,随着病程的进展,会逐渐变成黄白色、灰白或者乳白色,接着对可疑肉粒在送样板上的编号进行核对,详细记录后上报总检,隔离疑似肉尸,经过镜检后才能够进行妥善判定,然后采取相应处理。

压片镜检。在检验台上放置1块清洁载玻片,经过肉眼观察的肉样,如果存在可疑小点,要沿着肌纤维方向用剪刀将其剪开,并挑取疑似病灶进行检验。如果没有发现疑似病灶,则要沿着肌纤维用剪刀均匀地在不同部位剪取12个肉粒,每个如同麦粒大小,即2块肉样一共剪取小肉粒24个,依次均匀地黏附在载玻片上呈两行排列,每行各有6块,接着取另一块清洁的载玻片盖在肉粒上,将玻片两端捏住后稍微加压,确保肉粒被压成薄肉片,以将肉片标本放在报纸上能够看清的字迹为准。对于另一块膈肌也按照以上方法制作,将两片压片标本作为一组,将压片标本置于50-70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检查时,要从压片一端的第一块肉片外缘开始,沿着肌纤维依次进行检查,并左右上下各移动一个视野,直到另外一端的最后一块肉片。检查肉片中是否存在包囊或者还没有形成包囊的幼虫,如果看到橄榄形或者卵圆形的包囊就能够确诊。

5、无害化处理

严格遵守肉品检疫制度,对24个肉片标本检查后,发现含有5个以内的包囊或者钙化的旋毛虫,肉品经过高温处理后依旧能够食用;含有多于5个时,其肉体、心脏、喉头以及食道等只能够用于工业或者直接销毁。以上两种情况的脂肪以及肌肉间脂肪可用于炼油,肠可继续制成肠衣,其他内脏和体腔内脂肪能够继续出厂。

1、猪旋毛虫的来源
旋毛虫分布广泛,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的粪便及其本身都会成为旋毛虫新的感染源,这是因为这些动物之间相互的捕食或排出的粪便污染食物造成猪旋毛虫越来越严重。研究表明,猪旋毛虫的幼虫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旋毛虫耐寒不耐热,在-12℃可存活57d,但当温度达到80℃,短时间内可以致死。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受热并不完全均匀,肉内中心的温度可能无法达到80℃,因此旋毛虫的幼虫依然会存活。旋毛虫对盐腌、腌制、腐败的抵抗力也很强。由此可见,各种感染了旋毛虫的猪肉制作的腌肉及传统方法烹制的肉食,以及其他哺乳动物肉产品都可能成为本病的感染来源。
2、猪旋毛虫病的危害
2.1对养殖猪只的危害
猪对旋毛虫有较大的耐受力,感染后肌肉发生病变,主要是生长发育停滞,临床症状不明显,表现为营养不良,妨碍猪的生长发育。如果发病严重,可能导致呼吸和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不愿走动、喜卧,以及引起局部水肿和贫血。
2.2对人体的危害
旋毛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在感病后症状明显,表现为初期恶心、呕吐、体温升高、下痢、腹痛,严重的会引起死亡。感染旋毛虫病的原因,主要是食用了带旋毛虫猪肉或者其他动物肉,而且烹饪时没有彻底杀灭。人体感染后约15d,导致疼痛和肌肉炎症,呼吸肌、咽肌、咬肌尤其明显,患者呼吸、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还表现为厌食和消瘦,甚至带血性腹泻,引起脑膜炎、肺炎、心肌炎等,导致死亡。
2.3对养殖业的危害
该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极大,这是因为人食用感染旋毛虫的猪肉后很可能也被感染,危害极大,因此政府对感染该病的猪都实行强制销毁,基本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其积极性。
3、猪旋毛虫病的检验检疫
由于猪感染旋毛虫后症状不明显,无明显病理变化,加上旋毛虫幼虫为胎生,随血液侵入骨骼肌感染动物,在粪便中也很难发现幼虫。因此,在屠宰前要想对猪旋毛虫作出准确判断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都是在屠宰后进行肉眼检查及压片镜检。
3.1肉眼检查
由于屠宰前检查困难,屠宰后对胴体的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如观察到肠黏膜增厚水肿、黏液性卡他、出血斑等症状则应定位可疑病例,进行进一步检查。通常的做法是取左右膈肌角约30g,然后在良好的光线下将肌肉拉平、拉紧或将肉样左右摆动观察肌纤维表面有无凸出的灰白色或淡黄色、卵圆形、针头大小的白点,若有应进入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诊以作适当处理。
3.2压片镜检
对肉眼检查可疑病例都应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诊,为作出合理妥当的处理提供依据。首先用弓形剪刀在可疑病例的病灶上顺肌纤维方向取样;若无可疑病灶则在顺肌纤维方向上挑取12个麦粒大小的肉粒,然后将样品贴入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再用力压扁,制片即完成。制片完成后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在50~70倍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卵圆形或橄榄形包裹即可确诊;若镜检时发现比正常包囊大很多,但轮廓模糊,形体不定,这时应在肉粒上滴加50%甘油,几分钟后再盖上盖玻片观察;若在包囊内发现黑色钙化点,应在标本上加10%的盐酸进行脱钙,静置2~3h后再进行观察。一般处理后可见残缺不全的旋毛虫虫体。镜检时若包囊不清晰,不便观察,则可用美蓝溶液染色,染色后虫体不着色,肉和包囊呈淡蓝色。镜检时应仔细,上下左右移动,确保不漏检。
3.3其他方法
随着新的技术运用于疾病检疫,猪旋毛虫的检验也有了新的方法。消化法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方法,该法每次可检测50~100g样品。通过消化肌肉离心收集虫体,能明显提高猪旋毛虫的检出率;另外,我国研究人员在1993年成功研制出mcab快速诊断猪旋毛虫病的试剂盒,该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好等优点。
4、防治措施
4.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对猪旋毛虫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充分认识该病的危害严重,促使养殖户加强对该病的防范,消费者不买检疫不合格的猪肉,改变吃生肉或半熟肉的饮食习惯。形成人人防病、注重细节的社会风气,必然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4.2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卫生监督检查
实行定点、集中屠宰并进行检疫,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严禁个人进行屠宰以免造成该病蔓延。对屠宰后的猪肉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该病后方能进入市场;消灭传染源,无害化处理屠宰场的血液、废水、碎肉屑等;动物防疫执法部门搞好监督检查工作,配合协同有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进人流通环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
4.3调整饲养方式
传统的散养、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容易造成猪误食虫卵,从而增大感染旋毛虫的机会。因此,应废弃原有饲养方式,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在饲料选择上,做到不使用碎肉、内脏、泔水等可能含有旋毛虫的物质;做好圈舍周围的消毒,每月用2%火碱溶液或生石灰消毒1次。4.4药物防治
为减少猪旋毛虫感染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进行防治。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达唑、氟苯达唑、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等。一般对确诊发病的猪群进行丙硫苯咪唑拌料,浓度为300mg/kg,连喂10d能彻底杀死旋毛虫。
4.5做好病猪肉处理根据照镜检结果,如在24个肉片标本内发现旋毛虫,应立即查找相对应的猪肉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24粒肉片标本内,旋毛虫不超5个者,肌肉和内脏经高温处理后可出场;若超过5个,则只能用于工业用途或销毁,但皮下肌间脂肪可以炼油食用,体腔内脂肪、其他内脏均不受限制出厂。

精选阅读

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


囊虫病属于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感染能够在人体内寄生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也就是说猪囊虫病是猪囊尾蚴存在于猪体内的一种形式。主要中间宿主是猪。人感染绦虫病,不仅可能导致自身发生囊虫病,还能够经由粪便以及病猪肉而导致他人或者其他猪只发生传染,导致反复发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囊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囊虫病的防治及检疫措施。

1、流行特点

猪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猪,主要是由于食入污染有人类排出的绦虫虫卵或者孕节的饮水或者饲料,进入肠道后,存在于卵内的六钩蚴就会逸出,经由血液循环转移到全身各处。虫体主要是在猪的肌肉内寄生,比较常见的是舌肌、肩腰部肌肉、股内侧肌以及心肌,病情严重时会寄生在全身肌肉以及脑、眼部、肝脏,甚至能够寄生在脂肪内。虫卵在8~10周之后发育成一个囊包体,里面含有大量的液体,接着在囊上形成凹陷,并在该处形成头节,相继长出顶突和吸盘,发育成为成熟的囊尾蚴。

猪绦虫成虫的终末宿主是人,而其又能够作为幼虫的中间宿主。如果人类食人生的或者没有煮熟的寄生有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就会在小肠内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成虫,此时人即为终末宿主。猪绦虫具有2~3个月的潜伏期,并能够在人体内生存3~10年,少数甚至能够数十年,并在此阶段内持续排出孕节,成为该病的主要感染源。如果人食人污染有绦虫卵的饮水和食物,或者具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就会导致存在于小肠内的孕卵节片随着肠道的逆蠕动侵入到胃,里面的六钩蚴就会逸出而侵入肠壁,通过血液循环移行到肌肉等组织内,继续发育成为囊尾蚴,此时人即为中间宿主。

2、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病猪在临床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症状。如果感染严重,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水肿和贫血等症状。如果囊尾蚴侵入到某些器官,就会表现出与该器官相应的临床症状。例如,虫体在与呼吸有关的肌群、喉头以及肺内寄生,病猪就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发出嘶哑声音,且吞食困难等;如果虫体在脑内寄生,病猪就会表现出急性脑炎、癫痫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发生死亡.

3、实验室诊断

间接凝集试验。该方法是指利用某些不会影响免疫反应的均一小颗粒,将可溶性抗原(或者抗体)吸附到其表面,与相关抗体(或者抗原)发生反应时,就会在存在电解质的适宜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包括间接血凝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卡红凝集试验以及碳凝集反应等。

酶免疫技术。该方法是现在最可靠的检测猪囊虫的一种技术,且早期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经在诊断猪囊虫病时广泛使用,且在此基础上又建立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4、防治及检疫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为彻底净化和有效控制猪囊虫病,要先加强饲养管理,并保持环境卫生良好。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最好采取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尤其是采取圈养的猪场,必须将猪圈和厕所严格分隔。猪群要饲喂合理搭配的全价饲料,从而使饲养周期缩短。建立良好的卫生制度,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宣传猪囊虫病对人体具有的危害,促使人们了解改变的危害、感染方式以及感染途径,并自觉加强防治该病,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半生或者生的猪肉,必须完全熟透,避免食人绦虫卵,从而防止发生该病。使用人畜粪便作为肥料时,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才能够被利用。定期进行驱虫,对于患病人畜要及时采取治疗,确保将传染源完全消灭。

严格检疫。生猪出栏时,检疫人员要在接到报检后及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临栏临场的产地检疫。对于年龄较大或者在疫区内的病猪,由于体内寄生虫体数量较多,分布密度较大,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不会被漏检;对于年龄较小的病猪,由于体内寄生虫体数量较少,且分布密度较小,进行产地检疫时要更加仔细认真。为确保市场上销售的猪肉健康、安全,必须加强宰后检疫,这是重要环节,略有疏忽就会使病猪肉流人市场,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检疫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检疫规程进行检疫。对于猪只必检的部位必须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对于无法用肉眼鉴定的特征,可进一步采取实验室检查。对于检出患有囊虫病的猪肉,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采取无害化处理,禁止销售。

药物治疗。近几年,该病通常选择使用丙硫咪唑、复方吡喹酮和吡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如病猪每天可按体重使用30~60mg/kg吡喹酮,分成3次服用;也可使用30mg/kg丙硫咪唑,分成3次服用;还可肌肉注射80mg/kg复方吡喹酮注射液,用药3个月后能够促使囊尾蚴被完全吸收,且不会对鲜肉质量产生影响。病猪治疗时,要求用药疗程短,治疗后不能够残留有囊尾蚴痕迹,如钙化点等,并要确保鲜肉质优良。

猪囊虫病的病原

猪囊虫的成虫体长2~7mm,头节呈圆球形,上有4个吸盘和1个顶突,顶突周围有两排小钩,共计25~51个。颈节短而窄,后接未成熟节片,最后依序为正方形的成熟节片和长形的孕卵节片。从粪便中排出的孕卵节片常常是几个节片连在一起的,孕卵节片内的子宫有7~12对侧支。

幼虫称猪囊尾蚴(Cysticercuscellulosae)或猪囊虫,呈白色半透明的小囊泡,长6~10mm,宽约5mm,囊内含有囊液,囊壁上有一乳白色的小结,其中嵌藏着一个头节。囊虫包埋在肌纤维间,外观似散在的豆粒或米粒,故群众常称有囊虫的猪肉为“豆肉”或“米肉”。

有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其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到外界,猪吞食了孕卵节片或节片破裂后散落出的虫卵而遭感染。虫卵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卵壳破碎,六钩蚴外出,钻入肠壁,随血液被带到周身各部,而以咬肌、心肌、膈肌、舌肌、前肢上部肌肉、股部和颈部肌肉中,约经2个月发育为囊虫。当人吃了未煮熟的带有囊虫的猪肉时,即遭感染。此时囊虫翻出头节,吸着在人的小肠黏膜上,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在人体内可寄生数年或十年之久,并不断地向外界排出孕卵节片,成为猪囊虫的感染来源。

人的感染主要是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吃人了虫卵,或因患者肠逆蠕动(呕吐)时,而使孕卵节片返入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六钩蚴逸出,进入血液循环,再到各组织器官发育为囊虫。当囊虫寄生在人的脑、眼等部位时,常对人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流行病学

猪囊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但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的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虽有26个省、市、自治区报道过本病,但主要发生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及云南、广西与西藏的部分地区;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已极少发生;东北地区感染率仍较高。由于国家加强了肉食品的安全检查和人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本病的发生率已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猪囊虫病主要是猪与人之间循环感染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有钩绦虫病的感染源为猪囊虫,猪囊虫病的感染源是人体内寄生的有钩绦虫排出的孕卵节片和虫卵。感染猪有钩绦虫的患者每天向外界排出孕卵节片和虫卵,且可持续排出数年甚至20余年,这样,猪就长期处于感染的威胁之中。

猪囊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和猪的饲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本病发生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往往是人无厕所猪无圈,甚至还有连茅圈(厕所与猪圈相连)的现象,猪接触人粪的机会增多,造成流行。此外,有些地区有吃生猪肉的习惯,或烹调时间过短,蒸煮时间不够等,也能造成人感染猪有钩绦虫。

临床症状

1、患猪多呈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一般症状,常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被毛长而粗乱,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且呈现轻度水肿。

2、患猪腮部肌肉发达,前膀宽,胸部肌肉发达,而后躯相应的较狭窄,即呈现雄狮状,前后观察患猪表现明显的不对称。

3、患猪睡觉时,外观其咬肌和肩胛肌皮肤常表现有节奏性的颤动,患猪熟睡后常打呼噜,且以深夜或清晨表现得最为明显。

4、外观患猪的舌底、舌的边缘和舌的系带部有突出的白色囊泡,手摸猪的舌底和舌的系带部可感觉到游离性的米粒大小的硬结。

5、患猪眼球外凸、饱满,用手指挤压猪的眼眶窝皮肤可感觉到眼结膜深处有似米粒大小的游离的硬结;翻开猪的眼睑可见眼结膜充血,并有分布不均的米粒状白色透明的隆起物。

生前辨认猪囊虫病,应根据猪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屠宰后在猪的肌肉(如咬肌、舌肌、膈肌、肋间肌、心肌以及颈、肩、腹部肌肉)中观察到白色半透明,如黄豆大小的透明状囊泡,囊泡中有小米粒大小的白点,即可确诊,切不可以片面观察猪的其中一点或几点临床症状而确诊,避免误诊。

诊断鉴别

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可以检查眼睑和舌部,查看有无因猪囊虫引起的豆状肿胀。触摸到舌根和舌的腹面有稍硬的豆状疙瘩时,可作为生前诊断的依据。

宰后检验咬肌、腰肌等骨骼肌及心肌,检查是否有乳白色的、米粒样的椭圆形或圆形的猪囊虫。钙化后的囊虫,包囊中呈现有大小不一的黄色颗粒。现行的肉眼检查法,其检出率仅有50%~60%,轻度感染时常发生漏检。

人脑囊虫病的诊断,除根据患者的临诊症状外,可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皮内反应试验等免疫诊断法进行确诊。近年来上述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也已被应用于猪囊虫病的诊断上。

防制措施

(1)讲究卫生,移风易俗,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彻底消灭连茅圈,防止猪吃人粪而感染猪囊虫病。

(2)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大力推广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根据国家规定,在平均每40cm2的肌肉断面上,有猪囊虫3个以上者,不准食用,3个以下者,煮熟或做成腌肉、肉松等出售。

(3)人患绦虫病时,可用槟榔、南瓜子或氯硝柳胺(灭绦灵)等药物驱虫。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必须严格处理,彻底消灭感染源。

(4)可用丙硫咪唑或吡喹酮杀灭猪囊尾蚴。丙硫咪唑,每日剂量30mg/kg体重,共服3次。吡喹酮,每日剂量为30~60mg/kg体重,共服3次。


猪疝气病的病因 猪疝气病的症状及手术治疗方法


猪疝气,包括阴囊疝、脐疝、腹壁疝,为先天性和后天外伤性原因引起。以肠管突入皮下为特征。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的天然孔或病理性裂口脱出称之为疝。猪的疝气是腹部的肠管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它腔孔的一种常见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疝气病的病因猪疝气病的症状及手术治疗方法。

1、病因分析

疝气病的发生与腹内压力过高、腹壁强度减弱相关。其中多种凶素会导致腹腔压力升高,如慢性咳嗽、妊娠、饱食后挣扎嘶叫、排尿困难、便秘、腹水、腹部被踩踏、挤压等,都能够导致腹压升高。腹壁强度减弱又可分成两种类型,即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先天不足主要包括有腹膜鞘状突没有闭合、脐环闭锁不全、宽大的腹股沟三角或者腹壁白线缺损等,后天性主要包括手术形成的切口、外伤、感染以及炎症等。

2、临床表现

如果猪的脐部、腹股沟或者阴茎部明显膨大下垂,就可认为发生疝气。疝气小时体积接近乒乓球,大时体积接近篮球,且会导致食欲、走动以及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来说,病猪体温、脉搏、呼吸基本正常,但体型较为消瘦的往往发生便秘,大部分会随着小肠内气体流动和天气变化,导致疝气大小发生改变,同时伴随猪的生长发育,会导致疝气包不断增大,有时甚至能够拖地,导致疝气表皮被磨破而发生感染,并引起死亡;部分在增生组织压迫肠道或者透肠孔过于狭窄将肠道卡紧时,导致食物无法通过,从而使病猪表现出腹痛、烦躁不安,严重时会减少采食或者停止,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手术,经过几天就会发生死亡。

3、手术治疗

脐疝。如果病猪脐疝较小,可在患处包裹压迫绷带,且必须持续一段时间,由此通过仔猪的发育以及脐轮缩小闭合而康复。对于可复性脐疝要采取手术治疗,即病猪呈仰卧状保定,剪去术部被毛并进行消毒,接着沿疝轮及疝囊的皮下注入20mL2%盐酸普鲁卡凶注射液进行浸润麻醉,然后与躯干保持平行将靠近脐孔的疝囊基部皮肤切开,略微将其分离,注意不要将疝囊切开,之后剥离开疝囊,同时将疝囊与疝内容物还入到腹腔,冉根据疝轮大小选择袋口缝合或者钮扣状缝合,是疝轮(脐孔)完全闭锁。如果操作时已经切开或者划破疝囊,要先将内容物还纳,在靠近脐孔处对疝囊进行结扎,并剪断其余部分,最后闭锁疝轮。疝轮闭锁后要对创缘进行整理,将皮肤多余部分切除,皮肤采取结节缝合,涂抹适量碘酊,包裹保护绷带。对于哺乳仔猪可选择不将皮肤切开,采取皮外疝轮缝合法使疝轮闭锁,也就是将皮肤一起还纳到腹腔,之后采取结节缝合或者钮扣状缝合来闭锁脐孔。如果脐疝较大,且疝轮光滑、肥厚,在闭锁疝轮时可先用刀将脐轮边缘的肌膜轻轻划破,确保出血形成新创面,然后冉采取缝合。对于黏连性或者嵌闭性脐疝,手术时可先在皮肤切开一小口,接着伸人手指进行探查,之后将切口切到所需长度,冉使用手术刀将疝轮切开。如果存在黏连要缓慢进行剥离,接着对疝内容物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发生坏死,如果发生坏死就要切除该部分,然后对肠管断端采取肠管吻合手术,之后才可还纳到腹腔,接着采取钮扣状缝合或者袋口缝合闭锁疝轮,向腹腔内注入适量的青霉素,最后皮肤采取结节缝合,并包裹固定绷带。

腹股沟阴囊疝。病猪在梯子上呈倒挂姿势固定,将患处黏附的粪便等污物用清水洗净,刮去被毛后冉使用0.1%新洁尔灭进行清洗,注意清洗部位至少要比手术部位大一半,避免疝口在手术时污染病原微生物,并确保疝气处表皮的皱折缝隙都清洗到,冉对手术部位从内到外依次使用5%碘酊和酒精进行消毒,然后术者用一手将疝气中间部位的表皮提起,另一手持刀向下切一长度大约为4cm的切口,不允许过大,之后在腹膜与腹肌发生黏连处使用手术刀柄进行钝性分离,注意分离过程中力度适宜,防止过大而导致腹肌发生破裂。另外,病猪努责时要暂时停止进行分离,分离结束后通过疝孔将分离出的腹膜以及包含物一起还纳到腹腔,接着用止血钳和手术刀沿疝孔切一新创面,疝孔采取2次扣孔状缝合两针,进针部位之间具有2cm的间隔,进针后向腹腔内伸人食指进行一次环绕触摸,检查进针时缝线是否穿入腹腔内器官,接着从上到下进行缝合,疝孔缝合后撒布青霉素粉剂80万IU,对接平整多余的表皮,最后表皮采取结节缝合,并涂抹适量的鱼石脂。

术后护理。病猪要采取单独饲养,避免其他猪损伤手术部位。患有脐疝的猪可静脉注射500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mL10%维生素C、640万IU青霉素粉针进行1次补液,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适量的抗菌消炎药,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患有腹股沟阴囊疝的猪,术后可肌肉注射80万IU青霉素,每天2次。注意避免术口出现继发感染,并加强观察,如果出现化脓感染要立即采取相应处理。

4、预防措施

如果仔猪患有疝气病,则不可作为种用。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只要一窝仔猪中出现一头病猪,则其他仔猪最好也不作为种用。加强选种、选配,避免由于近亲交配而发生疝气病。

猪疝气有几种?各自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1)脐疝:

多发生在仔猪。主要是脐孔闭锁不全或完全没有闭锁,在有较剧烈的活动时腹腔内压增高,而使部分肠管掉进脐部皮下而形成脐疝。病猪脐部出现核桃大或鸡蛋大甚至拳头大的半圆形肿胀,柔软,热痛不明显,在肿胀处可听到肠蠕动音。肠管没有嵌闭在脐孔中时,病猪几乎无任何反应;当肠管嵌闭在脐孔中时,肿胀硬固,有热痛,病猪腹痛不安,有时呕吐。
治疗脐疝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如果幼龄猪脐孔较小,脱出的肠管也较少时,只要把肠管还纳腹腔后。局部用绷带扎紧,不使肠管外掉,脐孔可能闭锁而治愈。如果脐孔较大或是发生肠嵌闭时,就需要实行手术闭锁脐孔。手术前要停食1天,手术时病猪仰卧保定,做好术前准备后,手术部剪毛洗净,徐碘酊消毒,脱碘后,用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疝囊,一定注意不要损伤疝囊内的肠管。将肠管还纳入腹腔。如果肠管与囊壁有粘连,要仔细进行剥离。连续缝合腹膜,对脐孔肌肉破口用较粗丝线作结节缝合或水平褥式缝合。最后撒布磺胺粉或青霉素粉,皮肤做结节缝合。对于用绷带局部压迫法不能闭合的较小济孔,也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
(2)腹壁疝:

主要是由于外界的钝性暴力如冲撞、踢打等作用于软腹壁,使皮下的肌肉、健膜等破裂,造成肠管脱入皮下。形成腹壁疝。发病后可看到在受伤后的腹壁上出现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柔软肿胀,小的如拳,大的如小儿头。肿胀界限情楚,热痛较轻,用力按压时随着其内容物还纳入腹腔而使肿胀变小,触诊可发现腹壁肌肉的破裂口。治疗腹壁疝主要是手术。手术前要给病猪停食l天,手术方法同脐疝的手术。
(3)腹股沟阴囊底:

主要是公猪腹股沟管过大,肠管特别是小肠从腹股沟管掉进阴囊内而发病。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才发生的。病猪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阴囊增大,腹压增大时症状加重,触诊时硬度不一。可摸到疝内容物,也可以摸出睾丸。将两后肢提举时,可使增大的阴囊缩小而达到自然整复的目的。少数病猪可变为嵌闭性疝,这种病猪多数肠管已与囊壁发生粘连。
治疗猪的阴囊疝,特别是嵌闭性阴囊疝,应采用手术疗法,效果比较确实。一般手术和睾丸去势同时进行。手术的方法是,将病猪倒吊保定,将阴囊及其周围洗净、消毒,局部麻醉。在阴囊前下方,腹股沟外环上作一与纵轴平行的切口,切口的长度应按照猪的大小约为5~10厘米,暴露鞘膜后,通过切口分离总鞘膜。若为可腹性阴囊疝,将总鞘膜连同睾丸及其鞘膜腔内肠段一起与阴囊分离并拉出切口之外,用手指将鞘膜腔内的肠管还纳腹腔内。如为鞘膜内粘连,可将鞘膜切开,用手指剥离后再还纳腹腔内;若为嵌闭性疝,则须扩大狭窄的内环,根据肠管的情况,对嵌闭性肠管适当的处理后再送还腹腔。在确认还纳全部内容物后,将鞘膜和精索一起扭转数周后,至腹股沟管外环处结扎精索,在结扎线下方1~1.5厘米切断精索。将断端缝合到腹股沟环上。若腹股沟环仍很大,则必须再作几针结节缝合。皮肤和筋膜分别作结节缝合,切口碘酊消毒。手术后的猪不要喂的过早、过饱,减少运动。很快便可愈合。

猪的尸体处理


疾病流行迅速,危害大,搞好死猪处理是防止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对死猪处理的原则是:①因烈性传染病(如炭疽、气肿疽)而死的病猪尸体,必须进行焚烧火化处理;②因猪瘟等虽然传染性强,但用常规消毒方法容易杀灭病原体的病猪和其他伤、病死亡的尸体,可用深埋法和高温分解法处理。

下面介绍几种死猪处理方法及有关设备。

1.焚化炉焚化法由油(或沼气)燃烧器焚化,这种设备处理死猪迅速卫生,臭味和残渣少,适合少量死猪的处理。

2.高温分解法

(1)湿化机湿化机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高温高压蒸汽分解消毒机,高温高压的蒸汽使猪尸中的脂肪溶化,蛋白质凝固,同时杀灭病菌、分离出的脂肪可作工业原料,其他可作肥料。湿化机设备复杂,投资大,适用于规模化猪场较集中的地区或大、中城市的卫生处理厂。

(2)干化机寸几化机是利用蒸汽(间接)或其他热风、红外线等热源使猪尸于热分解,分离出的脂肪可作工业原料,其他可作肥料,也可作饲料。干化机的优点是处理迅速产品含水少、易于保存和运输,缺点是不能化制大块原料,尸体要先解体切碎,这不仅麻烦,而且增加了病原体散布的机会,且消耗能源较多,干化机实际使用不多。

猪姜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姜片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姜片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由于小肠内寄生有片形科、姜片属的姜片吸虫而导致。该病严重损害人畜的健康,能够导致出现腹泻、腹痛以及贫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死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姜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姜片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1、流行病学

姜片吸虫呈肉红色,虫体比较肥厚,前端钝圆,背腹扁平,雌雄同体,压制标本类似姜片。口吸盘和腹吸盘距离非常近,但后者呈漏斗状,且比前者大4-5倍。虫卵呈淡黄色或者棕黄色的卵圆形,两端钝圆,具有小且不明显的卵盖,卵壳薄,里面只有一个卵细胞,且其往往靠近卵盖的一端或者略微偏在一边。成虫主要在猪或者人的小肠内寄生,且大量产卵,虫卵会通过粪便排到体外,落到水中,适宜温度下会在2-4周之后孵出毛蚴,毛蚴能够在水中自由游动,并在遇到扁卷螺时侵入到其体内,在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共经历胞蚴、雷蚴和尾蚴三个阶段,最终尾蚴从螺体钻出,附着在水生植物茎叶上,并发育形成囊蚴。病猪以及带虫猪、人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常是幼猪发生该病,其中5-8月龄最容易感染,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渐降低,且纯种猪相比于本地种和杂种猪更容易感染。

在我国,共有四种扁卷螺能够作为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即尖口圆扁螺、大脐圆扁螺、凸旋螺和半球多脉扁螺,其中分布较广的是尖口圆扁螺和半球多脉扁螺,最容易感染姜片吸虫。扁卷螺主要在静水塘中栖息,基本不会在深水和流水中栖息。该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广泛分布,一般存在于水生植物茂密且阳光隐蔽的池塘内。姜片吸虫的毛蚴除每年2、3月份外,其他各个月份都能够感染,其中6-8月份达到感染高峰。也就是说,该病一般在每年5-7月份开始流行,在6-9月份达到最高峰。猪比较容易在秋季发病,部分能够延至冬季,且由于冬季气候寒冷,缺少青绿饲料,饲养水平差,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病情,同时死亡率也有所升高。部分农村、农场一般会在猪场周围筑塘用于种植水生植物,供猪自由采食或者人为捞取水草后饲喂,非常容易使猪食入囊蚴,从而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通常是幼猪感染姜片吸虫,感染后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发生贫血,精神萎靡,对外界环境刺激不敏感,机体消瘦,眼结膜苍白,低头流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但有时会呈现饥饿感,腹泻,被毛干燥无光泽,伴有腹痛、腹水以及水肿(比较明显的部位是眼睑和腹部)。如果病猪小肠内寄生过多虫体,会导致小肠出现弥漫性出血、溃疡甚至坏死,有时会由于堵塞肠道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诊断

粪便检查。取病猪排出的5-10g新鲜粪便放在烧杯中,添加10倍清水搅拌均匀,接着经过纱布将其过滤到另一个烧杯中,静置30min后将上层清液倒去,然后再次添加清水与沉淀物混合均匀后静置。经过以上操作3-5次,倾去上层清液,用吸管吸取沉淀物并滴加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结果可见大量的椭圆形黄色虫卵,大小为130-140;um×80-85;um,卵内存在胚和卵黄颗粒,卵盖为位于虫卵一端,卵壳较薄,由此可初步判定为姜片吸虫卵。

剖检。病猪尸体消瘦,肝脏、脾脏发生肿大,小肠黏膜发生水肿,存在点状出血以及溃疡,肠壁存在大量肉红色的椭圆形片状物,扁平肥厚类似姜片,大小为5-7mm×3-4mm,用手术钳夹持会发出轻微的脆响声,由此可确诊为姜片吸虫。

4、防治措施

治疗措施。病猪可口服或者肌肉注射2-3剂氟苯尼考或者复方长效磺胺等新型抗生素,防止肠道继发感染,促进自身修复。例如,病猪可按体重使用60-100mgjkg硫双二氯酚,添加在饲料中混饲;也可按体重使用10-20mgjkg吡喹酮,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还可按体重使用200mgjkg和六氯对二甲苯,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如有病猪存在排血便现象,要投喂适量的维生素K,抑制内部微循环出血,加快修复肠道黏膜,促使体内代谢保持平衡,提高治愈率。另外,在饮水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任其自由饮用,并补喂适量的维生素C。

定期进行驱虫。猪每年可进行2次预行性驱虫,且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必须统一处理,确保灭卵、灭虫。一般来说,可选用纯度为95%的敌百虫,按体重使用100-200mgjkg,在每天清晨空腹时添加在少量精料中混饲,注意每头用药要控制在8g以内,间隔1天1次,1个疗程为2次。每次服药后,要对猪进行th的观察,少数会存在流涎、肌肉震颤等现象,通常经过几小时就会消除。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呕吐、卧地不起等现象,可及时皮下注射适量的硫酸阿托品进行解救。也可选用硫双二氯酚,按体重使用100-200mgjkg,添加在少量精料中混饲。该药没有异味,比敌百虫使用方便。猪服用后通常会发生腹泻,但经过1-2天就能够自行康复。还可选用吡喹酮,按体重使用3-6mgjk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1次。

流行特点
1、带虫和患病的猪和人的粪便管理不当,进入水中,或是用猪和人粪便直接给水生植物施肥,从而使虫卵也进入水中。
2、水中有中间宿主扁卷螺,给毛蚴发育为尾蚴提供了条件我国能作为姜片吸虫中间宿主的扁卷螺有4种,即半球多脉扁螺,尖口圆扁螺,大脐圆扁螺和凸旋螺。在我国南方以半球多脉扁螺和尖口圆扁螺的感染率最高。扁卷螺多孳生在树叶茂盛,阳光荫蔽和肥料充足的塘内,水生植物生长茂密的池塘为扁卷螺生长最好的环境。姜片吸虫的毛蚴每年除2月份、3月份外,其他各月份均有感染,其中以6月份、7月份、8月份3个月感染扁卷螺为最高峰。尾蚴逸出与季节有很大关系,春季大量逸出,夏季数目减少,秋季更少,初冬停止逸出。因此在南方姜片吸虫的感染多在春夏两季,动物开始发病,冬季青料缺少,饲养条件差,天气寒冷,病情更为严重,死亡率也高。
3、水中有供给猪食用的水生植物我国南方以水浮莲和假水仙等水草为养猪的主要饲料,猪喜欢生吃新鲜水草,因此有的农村、农场常在猪场附近筑塘种植水生植物,让猪自由采食或捞取水草生喂猪只,这样就给猪吃到囊蚴创造了机会,促使猪姜片虫病的感染和流行。
临床症状
姜片吸虫病对幼猪危害严重,5-8月龄猪感染率最高。主要表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当多量寄生时,由于肠黏膜出血,溃疡和坏死,病猪可表现腹痛、下痢和浮肿等。病后期体温稍升高,最后可由于虚脱、肠阻塞、肠套叠或肠破裂而死亡。
解剖症状
姜片吸虫以强大有力的口吸盘和腹吸盘,紧紧吸在肠黏膜上,并以前端埋人肠壁,可引起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溃疡和坏死。由于虫体大,大量感染时,可阻塞肠道,影响消化和吸收机能,严重的可引起肠破裂或肠套叠。其结果致使病猪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而虫体的代谢产物被机体吸收后,可使病猪发生贫血、水肿、嗜伊红白细胞增多,嗜中性白细胞减少,抵抗力大大降低,常常引起虚脱或并发其他疾病。

猪姜片吸虫病怎么治
确诊方法
除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分析外,取粪便用直接涂片法和沉淀法检查虫卵,或结合尸体剖检做出确诊。
治疗方案
1.敌百虫:0.1g/kg体重,内服或拌料喂给,大猪不超过8g,隔日1次,2次为一疗程,如出现中毒有呕吐或卧地不起时,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解毒。
2.硫双二氯酚(别丁):50-100kg以下猪100mg/kg体重;100-150kg以上猪50-60mg/kg体重,混饲喂给。
3.辛硫磷:1.2mg/kg体重,混饲喂给。
预防措施
1.管理好猪和人的粪便:猪要圈养,避免猪、人粪便进入有中间宿主的池塘中,禁用猪、人粪便给水生植物施肥。
2.消灭中间宿主扁卷螺:具体作法,在秋末冬初比较干燥的季节挖塘泥晒干积肥,以杀死螺蛳,或化学药物灭螺,如可用10-50mg/kg浓度的硫酸酮,0.1%生石灰等。
3.禁止猪自由采食水中植物:应加热杀死囊蚴和螺,或青贮发酵后喂猪。
4.对病猪及时治疗:流行地区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预防性驱虫。
5.隔离检查从外地进入猪应隔离检查,检验无虫或经治疗后再合群饲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9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