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场废弃物的无公害处理

1.禽粪处理方法:禽粪直接作为肥料.其中的病原体会对人、奋及环境造成危害。无公害化处理方法有:粪便堆沤发酵.使其产生的高热杀灭病原体;高温烘干,作复合肥料或鱼饲料.

2.禽尸、死胚和垫科处理方法:病死的家禽必须深埋处理或与垫料一起送进焚化炉焚烧.死胎可与禽粪一起堆沤做肥料.

3.污水处理方法:首先在建场时必须把雨水、污水收集系统分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污水排放量。禽场污水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1)化学处理法:将禽场污水用酸碱中和法进行处理后再加入胶体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等相互凝结而沉淀.或直接向污水中加入氯化消毒剂生成次氯酸而进行消毒。

(2)物理处理:利用污水的物理特性,用沉淀法、过滤法、固液分离法将污水中的有机物等固体物分离出来,经两级沉淀后的水可用于浇灌果园或养鱼。

(3)生物处理:利用污水生产沼气或用微生物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以达到净化的目的.这是一种既环保又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粪便与污水处理方.

相关阅读

无公害蛋鸭场的环境控制


蛋鸭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
雏鸭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差,育雏期间要注意保持温度相对恒定,参考温度:1周龄内30~32℃,2周龄至4周龄每周降低2~3C。若雏鸭有规律地吃食、饮水、排便和休息,说明温度正常。育雏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65%,光照时间1周龄内保持为23~24小时,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至减到14小时为止。蛋鸭为水禽,喜欢游泳,但圈舍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雏鸭出壳3天后,可陆续下水游泳,但时间不能过长。
场区环境控制
空气质量主要受空气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空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或动物活动过程以及自然现象产生,排入大气而对人类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按其特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飞灰,以及附在其上的病原微生物:()按其颗粒大小分为飘尘(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
蛋鸭场的空气环境分3个区域:缓冲区(指场区周边向外延伸500米范围内的区域)、场区(指运动场和水场区域)和舍区(内)。空气污染物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恶臭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等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它们的指标都要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要求。
鸭舍的空气环境控制主要指控制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一方面受鸭舍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养鸭过程自身产生的污染。在控制和消除污染的同时,必须保证鸭舍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
控制和消除鸭舍的有害气体。基本思路是杜绝或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有害气体一旦产生则应设法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具体方法如下:①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中的硫化氢、氨气在鸭舍内的溢出量。②加强通风换气,把鸭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舍外。③在鸭的饲料中加入益生素类活菌制剂,减少粪便中有害气体的产生量。
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基本思路是减少颗粒物的产生,颗粒物一旦产生则要尽量消除。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加工饲料、取暖和清理卫生等各项活动时要尽量减少灰尘、烟尘等颗粒物的产生.因为病原微生物一般附着在空气颗粒物的表面,有些颗粒物还能引起部分蛋鸭过敏。②进行鸭舍除尘,方法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式除尘和静电除尘等。③在鸭场周围及其运动场进行绿化造林。树木不仅吸附尘土,而且能够降低鸭场整个区域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氧气量。

无公害养鸭蛋鸭场的环境控制


蛋鸭场的产地环境是影响鸭蛋产品质量的基础因素,是实现蛋鸭无公害生产的必备条件。产地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水源、土质、建筑材料和生产用具等,实现无公害生产所要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本文将对如何控制无公害蛋鸭场环境控制进行阐述。
一、鸭场外部环境的基本要求
要使蛋鸭达到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必须正确选址,认真考察周边环境,所处位置应该达到以下条件:周围3千米范围内没有大型化工厂、矿场、畜牧场和屠宰场等;距离公路干线、村镇居民点1千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力方便。此外,最好选择通风透气良好、排水方便的地块,土壤最好为自净能力强的砂壤土。
二、鸭场内部环境的基本要求
鸭场内部布局合理,利于防止疫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1.饲料生产区(库房)、办公(生活)区、养殖区、粪污堆积处理区分开,中间设隔离墙或绿化带,粪污堆积处理区与养殖区的距离应不少于150米。
2.污道和净道分开,即运送饲料和清理粪便的道路分开,不能交叉。
3.养殖区内,种鸭舍、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成鸭舍之间应分开,并保持适当距离,彼此相距15米以上。
4.鸭舍的布局一般为:消毒更衣室成鸭舍育成鸭舍育雏鸭舍,育雏鸭舍在主风向的上风头。
5.鸭舍、运动场、水场组成一个完整的鸭生活单元(或称养殖单元),面积的大致比例是1∶3∶2,运动场要有15~30的坡度。
三、蛋鸭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
雏鸭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差,育雏期间要注意保持温度相对恒定,参考温度为:1周龄内30~32℃,2~4周龄每周降低2~3℃。若雏鸭有规律地吃食、饮水、排便和休息,说明温度正常。育雏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65%,光照时间1周龄内保持为23~24小时,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至减到14小时为止。蛋鸭为水禽,喜欢游泳,但圈舍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雏鸭出壳3天后,可陆续下水游泳,但时间不能过长。
四、场区环境控制
空气质量主要受空气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空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或动物活动过程以及自然现象产生,排入大气而对人类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按其特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飞灰,以及附在其上的病原微生物,按其颗粒大小分为飘尘(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
蛋鸭场的空气环境分3个区域:缓冲区(指场区周边向外延伸500米范围内的区域)、场区(指运动场和水场区域)和舍区(内)。空气污染物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恶臭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等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等的指标,都要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的要求。
鸭舍的空气环境控制主要指控制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一方面受鸭舍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养鸭过程自身产生的污染。在控制和消除污染的同时,必须保证鸭舍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
1.控制和消除鸭舍的有害气体。基本思路是杜绝或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有害气体一旦产生则应设法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具体方法如下:①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中的硫化氢、氨气在鸭舍内的溢出量。②加强通风换气,把鸭舍内的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舍外。③在鸭的饲料中加入益生素类活菌制剂,减少粪便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量。
2.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基本思路是减少颗粒物的产生,颗粒物一旦产生则尽量消除。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工饲料、取暖和清理卫生等各项活动尽量减少灰尘、烟尘等颗粒物的产生,因为病原微生物一般附着在空气颗粒物的表面,有些颗粒物还能引起部分蛋鸭过敏。②进行鸭舍除尘,方法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式除尘和静电除尘等。③在鸭场周围及其运动场进行绿化造林。树木不仅吸附尘土,而且能够降低鸭场整个区域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氧气量。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局邮编:276400)

无公害肉牛养殖应注意的地方 无公害肉牛养殖要点


要达到牛肉中没有抗生素、兽药、激素、化肥、农药及其它化学合成物质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残留,肉牛养殖必须按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必须按以下要求喂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无公害肉牛养殖应注意的地方无公害肉牛养殖要点。

1、牛舍的修建

牛舍应选址在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在修建时应对土壤进行翻新和消毒处理。牛舍应为平干舍,有牛床、运动场,每个牛舍面积不低于15m2,在牛舍前方设有专用饲料槽,运动场设有水槽。牛舍地面应用水泥清光处理。在牛舍后墙外修建排污沟,牛粪便经排污沟直接进入农村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

2、育肥牛的引进

在基地范围内实行自繁自养的原则。不得从疫区购进,购进的牛应隔离观察,经临床健康检查无病,并附有检疫合格证。无检疫证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补检。基础母牛可为本地母牛,育肥用牛应为杂交肉牛。肉牛饲养规模为50头以上;牛舍温度控制在5~21℃,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饮用水采用人用自来水。

3、饲料的使用

粗饲料包括牧草、野草、青贮料、农副产品和非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的使用,应是在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中生产的、农药残留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无污染、无异常发霉、变质、异味的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购买和使用,必须由畜牧管理部门批准的经销供应,在畜牧技术员的指导下使用。饲料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在保质期内使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严禁使用违禁的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肉骨粉、骨粉、血浆粉、蹄粉、角粉、羽毛粉、鱼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合理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尽量降低粪尿、甲烷的排出量,减少氮、磷、锌、铜的排出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疾病防治

饲养肉牛应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预防,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防止肉牛发病和死亡,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确定使用治疗药物的,需在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兽药供应商处凭兽医处方购买,在畜牧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养殖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对重大疫情应先封锁、隔离,取样确诊,并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动物防疫法》采取控制、扑灭措施。由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布鲁菌病、结核病的检疫。使用驱虫药定期对牛驱虫。对牛舍、水槽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可用0.2%~0.5%过氧乙酸消毒,还可以使用石炭酸、煤酚、次氯酸盐。

5、肉牛的饲养管理

饲料的配制应根据肉牛不同生长发育时营养需要和标准进行合理、安全的配制,以满足肉牛发育的需要。饲喂肉牛时应按制度饲喂,不堆槽、不空槽、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饮用水。做好配种、产仔的繁育记录和兽医记录,对肉牛的生长发育、饲料消耗等进行生产记录。记录资料保存2年以上。肉牛上市前,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产地检疫,获得《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进入家畜交易市场或屠宰场屠宰。运输车辆在装运前和卸货后都要进行彻底消毒。运输途中,不得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需要淘汰、捕杀的可疑病牛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取措施处理,传染病牛尸体按国家规定处理。

6、主要推广措施

建立生产小区,积极推广小区建设模式,在远离工业污染的地方规划、建设养牛小区,实行工厂化养殖,切断污染途径。制定严格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开展无公害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增强科学饲养意识,使广大养殖户严格按照肉牛无公害饲养操作规程,从事肉牛生产。加大牛的繁育改良力度,为无公害肉牛技术推广提供前提保证。大力开展青贮饲料、优质牧草种植。实施综合防治技术,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特点,制定综合免疫程序,并做到定期消毒,封闭隔离,以保证牛群的健康和安全。

一、肉牛场建设地址的选择

1.地形平坦、背风、向阳、干燥,牛场地势应高出当地历史最高洪水线,地下水位要在2米以下。

2.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量充足,最好用深层地下水。

3.牛舍场地要开阔整齐,交通便利,并与主要公路干线保持500米以上的间距,以保证肉牛场的安静环境和疫病的防控。

4.牛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及新鲜清洁的空气,禁用毒性杀虫、灭菌、防腐药物。

5.牛场污水及排污物处理达标。

二、肉牛选育与选配

现在我州饲养的肉牛主要是本地黄牛和引进品种(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牛等)与国内黄牛的杂交后代。最好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西本二元杂交、短西本和安西本三元杂交肉牛进行饲养,州广大养殖场、户要根据省、州、县肉牛遗传改良和育种规划使用畜牧部门提供的优秀公牛冷冻精液进行配种改良,目前,我州除推广使用以上所说的三个主要肉牛品种冻精外,还大力推广使用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冻精。对于外购的肉牛要经过严格隔离、检疫、免疫、消毒。

三、肉牛的饲养管理

1、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1~1.5小时要使其及时喂给初乳,7日内一定要吃足。因为初乳有助于抗菌、泻胎粪、营养极为丰富。同时,补充一些维生素、维生素D和维生素E。犊牛的提早补饲至关重要,1周龄时开始训练饮用温水。为促进犊牛瘤胃的发育和补充犊牛所需的养分,提早喂给一些青、粗饲料的精料:一般在10~20日龄开始训料,开始训料时将精料制成粥状,并加入少许牛奶,初日喂10~20克,逐渐增加喂量;20日龄开始每日给10~20克胡萝卜碎块,以后逐渐增加喂量;30日龄时,用优质青干草诱其采食;60日龄开始加喂青贮饲料,首次喂量为100~150克。犊牛与母牛要分栏饲养,定时放出哺乳。犊牛要有适度的运动,犊牛达135-150日龄断奶。

2、育肥牛的饲养管理:犊牛转入育肥舍前,对育肥舍地面、墙壁用2%烧碱溶液喷洒,器具用1%的新洁尔灭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舍温要保持在6℃~25℃范围内,确保冬暖夏凉。保持通风良好,当气温30℃以上时,按牛体由大到小的顺序拴系、定槽、定位,栓系铁链或缰绳以40~60厘米为宜。犊牛转入育肥舍后训饲10~14日,使其适应环境和饲料并逐渐过渡到育肥日粮。育肥牛的日粮配方参考如下:配方一:玉米面35%,豆饼6%、酒糟30%、干草28%、食盐(0.3%)及微量元素等添加剂1%;配方二:精料19.6%~22.4%、酒糟26.4%~27.1%、干草8.4%~9.1%、青贮秸秆42.2%~44.2%,另加复合添加剂1%。育肥犊牛日饲喂3次,先喂草料,再喂配料,最后饮水。一般在喂后1小时饮水。育肥牛10~12月龄用“虫克星”或“左旋咪唑”驱虫1次。“虫克星”每头需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克;“左旋咪唑”每头牛口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8毫克。12月龄时,用“人工盐”健胃1次,口服剂量为每头牛60~80克。日常每日擦拭牛体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保持牛体卫生,饲养用具也要经常洗刷消毒。育肥牛要按时搞好疫病防治,经常观察牛采食、饮水和反刍情况,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3、适时出栏。当育肥牛18~22月龄,体重达350千克以上,且全身肌肉丰满,皮下脂肪附着良好时,即可出栏。


禽场布局


禽场布局是养禽成败的关键之一并且禽场的集约化程度越高,禽场的布局对其影响越大.一个完整的规模化养禽场包括: ①生活区。②行政区.③辅助生产区:④生产区;⑤粪便污水处理区.生活区应自成一体,与行政区和生产区相距有100米以上,并有围墙间隔的绿化带.行政区和辅助生产区相邻,有围墙隔开.生产区内的排污区应在主风向的下方.井与生活区保持较大的距离.各区排列顺序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依次如图 2-1所示,如地势与风向不一致时,则以风向为主:风向与水流向不一致时.则以风向为主。

1.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医务室和俱乐部等.

2.行政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财务、供销、车库、门卫等。

3辅助生产区:库房,包括物料库、商品库、饲料库、其他材料库;水、电、吸供应小区.包括供水、配电、锅护及维修车间等。

4.生产区:设洗澡、消毒、更衣间.场内会议室.兽医室。各舍临时午餐或午休室,蛋库、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肉禽舍或蛋(种)禽舍、厕所等。排污区包括类便污水排放、处理以及病、死禽处理设施与场地(粪场应在生产区外〕.生产区内安排顺序是:育雏舍安置在上风.然后顺风向安排后备禽舍和成年禽舍。成年禽舍中以种禽为主.商品禽舍在种禽舍的后(北)面。种禽舍区包括孵化小区。种禽舍距其他禽舍300米以上。兽医室安排在禽场的下风位置 死禽处理设备〔如焚尸炉)和粪污处理池设在最下风处.

5.禽场道路:规模化禽场运输非常繁忙,主要用于运输饲料.家禽产品及生产生活用品等。为防止交又感染,规划禽场道路时应分工明确.禽场道路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用于运输饲料、禽产品、生活用品等清洁品的清洁道,一般情况下物品只进不出.另一种是用于运.禽粪、病禽等污物的脏道.物品只出不进.在总体布局时两种道路相互分开,不能有交叉,各设在一侧呈梳状布置,末端设回车场以满足车辆调头的要求.一般要求主干道宽5.5- 6.0米,一般道路宽3.0-4.5米.

无公害种草养鱼技术


无公害种草养殖草食性鱼,具有鱼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产品无公害和产品售价高等特点。667平方米池塘配套种植相同面积的一茬黑麦草、一茬狼尾草或苏丹草,一般可产出草食鱼400~500千克、滤食性和杂食性鱼150千克,可获纯利3000~4000元。

1.养鱼饲草的高产栽培技术种草地应选离污染源1公里以上,土壤水源没有被污染并符合无公害养鱼的要求。饲草生产要尽量用无污染的腐熟农家肥,少用或不用化肥。饲草一般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不得已防治时,也要用无污染的高效生物或植物农药。只要不受旱害和涝害,各种土壤都能种植黑麦草和杂交狼尾草,但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易获高产。

(1)黑麦草的种植。可供选用的优良品种有:赣选1号黑麦草、赣饲3号黑麦草、上农四倍体黑麦草等。黑麦草可在9~11月播种。耕地前,667平方米应施腐熟厩肥1500~2000千克,也可泼施腐熟猪、牛、人粪水2000~2500千克,接着翻耕耙碎2次并整成长任意、宽1~1.2米的畦。播种前,种子应用35~40℃温水浸泡5~8小时,捞起沥干后与适量磷肥或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待播。黑麦草以条播为最好,撒播亦可;播后在种子上覆一层薄细土,667平方米一般播种2~3千克。当黑麦草发芽后长到10厘米左右时,应除草和追肥1次;此时667平方米施尿素8~10千克,或泼施腐熟对水猪、牛粪200~300千克。当黑麦草长到50~60厘米时可进行第一次收割(第1次收割留桩高5~6厘米,以后每收割1次留桩高4~5厘米),以后每隔20~30天收割1次,每次收割后都应按如上追肥1次,如此黑麦草可收割到下年的5月中旬至下旬。如管理中等,667平方米可收割黑麦草4000~6000千克,喂鱼时用多少收割多少。

(2)杂交狼尾草的种植。该草高产、优质、抗旱、耐肥、抗逆性强,多用育苗移栽。育苗在3月中旬至下旬播种。育苗地播种前667平方米要施腐熟猪、牛粪1500~2000千克,后翻耕耙碎2次并整成宽1米、长适当的畦。播种量667平方米2.5~3千克。播前先用55℃温水浸种1~2小时,捞起沥干后用草木灰拌种并均匀撒播于畦面,最后在畦面覆一薄层细土。幼苗长到2叶1心时移栽大田,667平方米栽植2500~3000株。大田栽苗前,667平方米要施腐熟猪、牛粪1500~2000千克或腐熟猪、牛粪水2500~3000千克,接着翻耙2次并整成宽1~1.2米,长任意的畦。幼苗移栽后的10~15天要拔(除)草1次,然后667平方米追施1次对水腐熟猪、牛粪200~300千克或尿素8~10千克。当植株长至70~80厘米可行第1次收割,以后每隔20~30天收割1次,全年可以割7~8次(霜降前停止收割)。收割时要留桩高6~7厘米,否则将减产。每次割草后,667平方米都应追施1次对水腐熟猪、牛粪200~300千克或尿素8~10千克。本草667平方米一般产量6000~7000千克,高产的可超10000千克。

2.无公害养鱼技术

池塘(水库、湖泊)的池泥、池水、水源必须没有被污染并符合无公害养鱼的要求,灌排便利且远离污染源1公里以上。

(1)养殖水域要求和环境消毒。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以3334平方米以上为好;要求池深2.5~3米,池底於泥厚10~15厘米,池底不漏水,水质好。水库、湖泊和河道以中、小型面积为宜。水库面积应控制在67公顷以内,湖泊控制在133公顷以内。鱼种放养前的10~15天,池塘堤埂应修整并清除污染物,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30~150千克遍洒清塘、消毒。

(2)鱼种放养。鱼种多在12月至下年2月底放养,以11月至下年1月放养最好。以放养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鱼为主,搭配放养一部分鲢、鱅、鲤、鲫鱼等。为获高产,要选用大规格鱼种,要求草鱼250~300克/尾、鳊鱼和团头鲂100克/尾、鲫鱼50克/尾、鲢和鱅鱼500克/尾。池塘667平方米放养总量为400~450尾,其中草鱼占70%、鳊鱼5%、鲢和鱅鱼占15%、鲤和鲫鱼占10%;水库、湖泊等的放养量据情而定。鱼种放养前要用3%~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8~10分钟。

(3)抓好饲养管理。鱼种放养后每天投喂3次青草,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每天饲草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4%~5%,以2小时吃完为度。平时每天巡塘2~3次,据情调控水质,保持水透明度30厘米;遇天气闷热、气压低、下雷阵雨和连日阴雨,要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投饲场每天要将吃剩的残渣捞起,同时每隔10~15天用250克漂白粉对水12~15千克均匀泼洒食场消毒1次。为预防发病,每隔15~20天667平方米要全池泼洒1次15千克生石灰水等广谱、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药剂,严禁使用强氯精、孔雀石绿、红霉素等有毒、有残留的药物防治鱼病。■

禽场消毒的方法


1.喷雾消毒 将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百毒杀等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对需要消毒的地方进行喷洒消毒。此法方便易行,大部分化学消毒荆都可采用此法。消毒剂使用浓度,可参考产品说明书。

2.熏蒸消毒 常用的是福尔马林配合高锰酸钾进行的消毒。优点是药物能分布到禽舍等消毒对象的各个角落,消毒全面,省工、省力。但要求禽舍必须密闭,消毒后因有强烈的刺激味,不能立即使用。

(1)环境要求 熏蒸消毒时,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7度,舍内用具、箱厨及工作服等都应启开,便于气体流通。盛福尔马林的容器不能使用铁器,并应悬吊在空中,不得放在地面上。
(2)药物使用剂量 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常水12.5毫升,高锰酸钾25克(可以用生石灰代替)。使用时将水与福尔马林混合后侧入容器内,关闭门窗,然后将高锰酸钾倒入,用木棒搅拌,几秒钟后即有浅蓝色刺激气体蒸出,人员应立即撤离。经12~24小时后方可将门、窗打开通风。

3.火焰喷射法 用火焰喷射消毒器进行。由于喷出的火焰有很高的温度,可使用于金属笼具、水泥地面、砖墙的消毒。此法优点是方便、快速、高效。

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要点 生猪无公害饲养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上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对肉类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就意味着,更加健康无公害的肉畜养殖成为十分热门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种猪无论什么品种,都基本具备肉质鲜美,繁殖力强等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长缓慢、肉质偏肥。笔者认为,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养殖户缺乏无公害管理的观念,没有在养殖过程中进行无公害商品化养殖,从而导致生猪养殖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迷时期。所以,笔者在此主要针对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建立标准化养殖场所

对生猪无公害管理饲养的首要建议,就是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养殖基地。相对于传统的养殖环境来讲,无公害猪舍要求更高,一切都要按照建设规范严格落实。第一,要保汪排污设备正常运行,这是保证猪舍清洁卫生,避免疾病流行的根本条件。基本的饮水设施以及运动场所,适当的运动对生猪的无公害养殖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一项要求之一。对于粪便的处理,养殖户要自行准备化粪池以及排水沟。饮水设施配备自动饮水嘴,便于生猪能够自行饮水。运动范围一般不少于7m2为佳。

2、科学采购优质仔猪

进行生猪无公害养殖,除了养殖场所需要提前建立好之外,仔猪的选购也是十分重要的。养殖户在选择仔猪的品种时,一般优先选择杂交猪。因为杂交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融合亲代的基因优势,在抗病、生长周期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优势。杂交猪对饲料的要求也不会高,这就在生产成本上减少了养殖户在无公害养殖上面的投入。在仔猪的选购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候选仔猪的体态特征、精神状况,以免出现选购病猪的情况,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般选择仔猪的标准,主要是体态平衡、精神状况良好、食欲旺盛的仔猪。对于仔猪的来源,作为养殖户应该熟悉,可以选择经常合作的、可靠的农户,或者选择有正规执照的猪场进行仔猪的选择。

3、按无公害养殖标准进行饲养

进行生猪无公害养殖的关键点,就是让猪能够快速增长,提早出栏,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养殖效益。笔者先从仔猪入圈的第一天开始分析。人圈第一天,应该投喂青饲料,不能过多,加以纯净的自来水作为饲喂原料。这样在让仔猪适应2d新环境后,确定仔猪没有出现其他病症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营养型饲喂。当然,新的饲喂方式对于仔猪来讲,是很难马上适应的。所以,在7d之内,养殖户对仔猪进行饲料投喂的方式要选择少食多餐的方式,来帮助仔猪尽快完成饮食方面新习惯的养成,逐步进入正常的饲喂进程。

在饲料的配比方面,也需要科学的依据。一般来讲,对于生猪不同的生长阶段,应该有专门的饲料配比,来满足生猪生长的一般要求。另外,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在饲料配比中,要保持精青饲料的科学搭配,这样才有利于养殖户利益的最大化。

在水源的供给方面。水是生命之源,水关系着生猪体内稳态平衡,对生猪的营养吸收以及正常的生命活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水的质量关系到生猪无公害养殖的成败。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严把水质关,确保生猪能够饮用清洁的水源。

在添加剂以及药品使用方面。作为无公害种猪的养殖来讲,在饲喂过程中使用违禁的添加剂、违禁药品,都是违反我国相关规定的。所以,养殖户要保证养殖目标的坚定,对于要求瘦肉率较高的养殖户来讲,可以选择限量饲喂的方式,而让生猪自由采食能够让生猪保持很快的生长速度,而相对来说瘦肉率比较低。

4、做好防疫工作

生猪无公害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防疫免疫工作,尽量减少猪瘟等常见病的发生。比如,在仔猪入圈时,就要相应注射猪肺疫、猪瘟等相关疾病的免疫疫苗。对于免疫环节,养殖户必须按照流程定期开展。另外,为了保证猪的快速健康生长.进行定期的驱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进场十五天和第九十天进行一次驱虫工作,一般选用体表驱虫及体内驱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生猪的无公害养殖的关键,就是要求养殖户严格按照无公害养殖程序进行,不能盲目追求生长速度而忽视了最终的产品质量,只有严格按照流程免疫才能够保证最终的生产效益。

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猪场环境与工艺

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猪场周围3公里无大型化工厂、矿场、皮革及肉品加工、屠宰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公里以上,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猪场生产区布置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向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即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

饲养条件

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032)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猪的饲养标准》(GB8471)要求,不应给育肥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标准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不应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其他畜禽副产品。

猪的免疫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1)的要求,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的使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尽量不要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停药期,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无公害生猪上市。发生疾病的种公猪、种母猪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

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以备查询。资料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

无公害肉牛生产的饲养管理 无公害肉牛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无公害肉牛生产是指在肉牛饲养、屠宰和加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障肉牛及其产品不带有任何对人类健康有害的药物、毒物残留,同时,还应对人类生存环境不产生不良影响。近几年来,肉牛市场价格一路走高、效益可观,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生产无公害绿色肉牛产品,是稳占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的必然趋势。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无公害肉牛生产的饲养管理无公害肉牛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1、牛场设计

建设肉牛场之前,首先必须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了解,秉承科学合理和经济适用的原则,根据牛的品种、数量以及今后的发展规模进行确定。牛场要选择地势高燥,地质均匀,透气透水性好,抗压性强,导热性和稀释性小,以砂壤土质为好。地面有一定的坡度,以1%~3%比较理想,切忌超过25%。地下水位在2m以下,要求有充足的水源,且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要选择适宜种植优质牧草且土地广阔的场地,确保饲料和饲草充足。牛场要建设在公路、铁路附近等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便于牛和大量饲料的运人,粪肥和育肥牛的运出,但要注意与交通主干道的距离在300m以上,与居民点、村庄的距离在500m以上,并处于主风向的下风向。确保牛场附近lkm内没有大型化工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饲料厂、畜牧场、采矿场和皮革厂等污染源,还要远离居民点污水排出口。牛场周围建有高于1.Sm的围墙或宽度大于2m的防疫沟,周围建立绿化隔离带。肉牛场的建筑物主要有育肥牛舍、病牛舍、兽医室、饲料加工间、饲料库、青贮窖、氨化池、水塔、车库、职工生活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2、选种

目前,国内饲养的肉牛多为引进品种,如夏洛莱、西门塔尔等为主要品种,还可以选择引进品种与本地肉牛品种进行杂交的后代。要选择生长速度快,体质健壮,抗病力强,前躯高宽,四肢与体躯较长,后肢飞节高,身体各部位发育良好,能够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肉牛品种进行饲养。此外,要科学结合育种,引进优秀公牛的冷冻精液进行选配。引入的肉牛必须来自非疫区,无任何普通病症和传染病,具有当地兽医部门开具的检疫证明。对于从场外选购的肉牛要经过严格消毒和检疫,在隔离区观察15天后,经检查确保健康合格够才能够转入生产群。

3、饲养

肉牛无公害饲养要根据其不同发育阶段期所需的营养,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一般是根据肉牛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进行配合,并进行加工制得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根据其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全价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昆料、浓缩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等。全价配合饲料中含有肉牛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且比例适当,能够充分满足肉牛发挥生产潜力的需要。复合添加剂预混料主要由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和一些促生长剂、抗氧化剂、保健剂等组成,添加量一般为1%,虽然使用量少,但作用较大。浓缩料主要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组成,通常在全价料中占5%~50%,这类饲料可根据厂家提供的推荐配方,只需添加少量原料即可配成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则是为补充肉牛饲喂青绿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造成的营养不足,其是按一定比例将多种饲料原料混合而制成的饲料,其与青绿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构成肉牛营养全面的日粮。购买的各种饲料原料要储存在干燥、干净、无污染的仓库内,并保证产品标志清楚,还要定期对各种饲料和饲料原料进行采样和化验,确保饲料无污染、无霉变、无有害物质。所用的浓缩精料、肉牛增重剂、添加剂、兽药等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饲料中禁止加入抗菌素或生产抗生素的药渣。

4、卫生管理

每天应刷拭1次牛体,除去牛体表的污物和灰尘。牛舍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饲草(料)要保持新鲜,不霉变,饮水要清洁卫生。每天清理1次舍内粪便,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堆贮,定期喷洒消毒药制剂,积造有机肥,还田增收,防止环境污染。肉牛集中饲养区设有专用的污水处理池,对所排污水进行统一处理。在指定地点扑杀需要处死的病牛,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处理患传染病牛的尸体。

要保持卫生、按时防疫、定期检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春季每头肉牛皮下注射ImL牛炭疽疫苗;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每头犊牛注射3mL,每头成牛注射4mL。对于新购进牛只和春季防疫中老弱、病牛在夏季进行补针防疫。秋季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每头犊牛注射3mL,每头成牛注射4mL。每年2月和10月各驱虫1次,驱虫药可选用伊力佳(每35kg.w用2片)或虫克星、硝氯酚(每20kg.w用量为ImL)。

无公害肉牛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1、肉牛养殖的环境条件
1.1养牛场场址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通风良好、地下水位低、易于组织防疫的地点。应建在居民点的下风向,距离居民点至少500m,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公共场所1000m,距离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源3000m。放牧牛场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壤、环境空气、灌溉用水、农药使用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
1.2养牛场的规划布局.规划应符合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有关要求。生产区要规划在管理区、生活区的下风或侧风向,保持200~300m的防疫间距;隔离牛舍、污水处理池、粪便处理池和病死牛处理区应设置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并与生产区保持300m的卫生间距;青贮窖、氨化池、堆草棚、饲料房应设置在管理区。生产区的门口应设置地面消毒池,通道顶部悬挂紫外线消毒灯;配备机械喷雾消毒机,以保证出入车辆和人员的消毒。场区内必须设有更衣室、淋浴室、休息室及厕所。养牛场周围有围墙(围墙高1.5m)或防废沟(沟宽2.Om),周围建立绿化隔离带。
2、引进牛种的要求
2.1种牛与犊牛和架子牛的引进
种牛的引进应从具有《种牛经营许可证》的种牛场引进,于起运前15—30d内在原种场或隔离场进行检疫,并查看健康档案、预防接种记录及免疫标识;犊牛和架子牛应从达到无公害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的牛场引进;所有牛检疫合格并取得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
2.2其他要求
运输车辆在装运前必须清洗、消毒,取得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发放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后方可装牛起运;运输车辆在使用后也要彻底消毒。运输途中,不准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运抵养牛场后,隔离观察15~30d,经检查健康合格后,转人繁殖、育肥舍。严禁从疫区及高风险疫病的国家和地区引种和购牛。
3、中兽药使用要求
3.1兽药质量要求
预防、诊断和治疗肉牛疾病所用兽药,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相关规定;所用兽药必须是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且具有兽药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许可证》;必须是从具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3.2兽药使用要求
应遵循以下原则:(1)使用疫苗预防肉牛疾病;(2)使用对人和肉牛及环境安全的消毒药;(3)使用我国国家兽药典和兽药规范收载的用于肉牛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4)使用国家兽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微生物制剂;(5)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钙、磷、硒、钾等补充药、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营养药、维生素类药、局部止血药、吸附药、导泻药和助消化药;(6)抗寄生虫药和抗菌药的使用规定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肉牛允许使用的抗寄虫药、抗菌药及使用规定》的要求;(7)使用规定要求的药物饲料添加剂。
4、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要求
4.1粗饲料、青饲料主要有玉米秸、麦秸、稻草、牧草、野草及秕壳类、藤蔓类、缨菜类副产品。这类饲料的来源其生产地应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其产地土壤、环境空气、灌溉用水、农药使用应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相关标准。
4.2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的原料主要有全株玉米、甜菜叶、鲜牧草、青刈大麦、野青草等,这类饲料其产地应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相关标准。
4.3糟渣类饲料
主要有白酒糟、啤酒糟、玉米淀粉渣、甘薯渣、甜菜渣、醋糟、酱油渣、豆腐渣、洋芋粉渣等酿造业、制糖业、加工业的副产品。这类饲料其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4.4能量饲料
主要有玉米、大麦和高粱。这类饲料一般取其籽实经粉碎、膨化、压扁等不同加工饲喂肉牛。其生产产地生态条件和感官要求、卫生要求应符合无公害生产的相关规定。
4.5蛋白质饲料
常用的有棉籽饼、葵花籽饼、菜籽饼和胡麻饼。其中棉籽饼、菜籽饼中分别含有棉酚、芥子苷等毒素,一般采用浸泡法喂牛。此类饲料其生产产地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其产地环境条件、感官要求和卫生要求均应符合无公害生产的相关规定。
4.6矿物质、维生素类饲料
常制作成饲料添加剂利用。常用的矿物质添加剂有:乳酸钙、碳酸钙、磷酸氢钙、硫酸镁、硫酸钠、碘化钾、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氯化钴、亚硒酸钠等;常用的维生素添加剂有:VA、VI)3和VE三种。这类添加剂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其产品应是具有农业部颁发的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或者具有《产品登记证》的进口产品。
4.7其它相关要求
不使用除蛋、乳制品外的动物源性饲料;不使用抗生素滤渣作肉牛的饲料原料;不使用激素、类激素产品。
5、防疫要求
5.1免疫
主要预防的传染病有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牛肺疫、牛出败、牛结核、牛布病等。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5.2寄生虫控制
选择高效、安全、广谱抗寄生虫药定期驱除牛体内外寄生虫,并搞好灭鼠、灭蚊蝇和吸血昆虫等工作。常用的寄生虫控制药物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阿苯哒唑、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等。
5.3疫病监测、控制和扑灭
肉牛养殖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下列措施控制。
5.3.1驻场兽医应及时诊断尽快向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根据疫病种类做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防疫、治疗和淘汰等工作。
5.3.2其它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牛的尸体按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健康牛群和受威胁牛群用相应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当发生人畜共患病时,须同时报告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共同采取措施。

6、养殖场的卫生消毒
6.1消毒剂选择和消毒方法
应选择对人、牛和环境都安全、无残留毒性、对设施、设备元破坏的消毒剂。如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烧碱、生石灰、新洁尔灭、甲醛等。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对象,可分别采取紫外线、浸泡、喷雾、喷洒、熏蒸和火焰等方式消毒。
6.2消毒制度
6.2.1环境消毒在牛场、牛舍门口设消毒池,消毒室池内以2%-5%的火碱水浸湿并保持液面1-2cm,室内应设紫外线杀菌灯;牛舍周围环境(含运动场)每2-3周用2%火碱或生石灰消毒1次;牛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次氯酸盐消毒1次。
6.2.2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更衣换鞋并经紫外线消毒,禁止将工作服、工作鞋穿出场外,每15d用新洁尔灭水溶液清洗消毒1次。谢绝外来参观人员进入生产区,非要参观须遵守牛场内的防疫制度,更换工作服和鞋,按指定线路参观。
6.2.3牛舍消毒坚持每天清除粪便及废弃物,打扫舍内卫生,每月定期带牛消毒1~2次;每批牛出栏后,彻底清除粪便,打扫干净后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并空圈5—7d。喷雾消毒的消毒药物可用0。1%新洁尔灭、O.3%过氧乙酸、O.1%次氯酸钠等。
6.2.4用具消毒定期对饲料槽、饮水槽、饲料车、运牛车及饲喂工具消毒。可选用2%火碱、O.1%新洁尔灭、O.5%过氧乙酸等消毒药。
7、养殖场的管理
7.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遵循无公害肉牛生产饲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原则,本着确保各项管理落实到位的前提,制定人员管理制度、饲养制度、兽药饲料采购保管使用制度、肉牛防检疫制度、卫生消毒制度、病牛报告制度等。
7.2人员管理
从事肉牛饲养和管理的人员应健康无病。凡上岗的人员应先取得健康合格证,并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每半年体检1次。患痢疾、伤寒、弯杆菌病、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含病原携带者)和布鲁氏菌病、肺结核、等人畜共患病的人员不得进人无公害肉牛场工作。兽医不应对外出诊,配种人员不应对外开展配种工作。
7.3饲喂管理
按生产用途、体重、性别、年龄、强弱大小分群(栏)饲养;饲草、饲料和饮水应按饲养规范操作进行,其质量和安全应符合无公害生产的相关要求;饲养人员要留心观察肉牛的食欲、精神状态和粪便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兽医人员;对成年种公牛、种母牛应定期浴蹄和修蹄;所有牛用打耳标等方法编号;肉牛育肥期合并栏(圈)时要做到: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先混群后调整并栏,先拴系在一起然后再合并。
7.4资料档案管理
资料记录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保留2年。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种牛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饲草料来源、日粮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出栏肉牛的销售去向记录等。
7.5废弃物处理
污水应经消毒、发酵、沉淀后作为液体肥料使用;垫草、污物和粪便集中在贮粪场堆放,经高温堆肥法、沼气发酵法和其他有效消毒措施处理后用作农业肥料。

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较稻田养鱼更有前途的养殖方法,值得推广。

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黏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田块不宜过大,一般667~2000平方米即可。

2.稻田改造: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埂高50厘米,宽30厘米。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30厘米,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最好用木板或水泥板挡住,木板或水泥板要埋入地下20~30厘米。进、出水口也要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高出埂面20~30厘米,起防逃作用。

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一般宽2~3米,深50厘米,田间沟宽1~1.5米,深30厘米,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另外,田角留出2米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拖拉机进田耕耘。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求整齐平直、坚实,高出埂面50~60厘米。

开挖鱼沟、鱼窝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沟与鱼窝相连,可开挖成十字沟、田字沟等。当水稻浅灌、追肥、治虫时,泥鳅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入沟窝避暑;秋冬季,便于捕鱼操作。一般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

3.苗种放养:放养前2~3周,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0厘米新水。同时,每亩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放养规格要求全长在3厘米以上,最好是5厘米以上,这样可当年养成商品鳅。

放养时间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放养为宜,此时水温已达到20℃以上,泥鳅放养后可正常摄食。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稻田条件及苗种规格确定。一般3~5厘米的鳅种,每亩放养3~5万尾。鳅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或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张雷)

无公害黄鳝疾病预防技术



引发黄鳝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与消毒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任何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必定有病原体的存在。因此,预防疾病应从控制或消灭病原体着手。有些疾病在传播过程中有一系列环节,如能打断其一个环节,就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病原的目的。



1.生态预防

鳝病预防宜以生态预防为主。生态预防措施有:
①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养鳝场建造合理,满足黄鳝喜暗、喜静和喜温暖的生态习性要求。
②加强水质、水温管理:日常管理中做好环境的改善工作,为黄鳝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鳝粪、残饵以及肥料渣等,在饲养过程中日积月累,使池水水质过肥,黄鳝容易生病。反之,过瘦也会导致黄鳝患病。因而,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和换水等有效措施。
水温高于30℃,应采取加注新水、搭建遮阳棚、提高凤眼莲的覆盖面积或减小黄鳝密度等防暑措施;水温低于5℃时,应采取提高水位,搭建塑料棚或放干池水后也在泥土上铺盖稻草等防寒措施。
③在鳝池中种植挺水性植物或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漂浮性植物,在池边种植一些攀援性植物。水草不仅能起到防暑御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为黄鳝提供隐蔽场所,有明显的净化改良水质的作用,可有效降低黄鳝的发病率。
④在池中搭配放养少量泥鳅以活跃水体。同时,每池放入数只蟾蜍,以其分泌物预防鳝病。


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措施有
①鳝种消毒:放养前鳝种应进行消毒,一般可选用以下消毒剂:食盐,浓度为2.5%~3%,浸浴5~8分钟;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浓度为20~30毫克/升,浸浴10~20分钟;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季铵盐含量50%),浓度为0.1~0.2毫克/升,浸浴30~60分钟。
②环境消毒:周边环境用漂白粉喷洒;土池和有土水泥池在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150~200克/立方米消毒,再注入新水;无土水泥池在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75~100克/立方米消毒,或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8%)10~1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网箱在放养前15天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15~20分钟。
③定期消毒:饲养期间每10天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8%)1~2毫克/升全池遍洒,或生石灰30~40毫克/升化浆全池遍洒,两者交替使用。
④饲料消毒:动物性饲料在投饲前应洗净后在沸水中放置3~5分钟,或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浸泡15~20分钟,或5%食盐浸泡5~10分钟,再用淡水漂洗后投饲。
⑤食台、工具消毒:养鳝生产中所用的食台、工具应定期消毒,每周2~3次。用于消毒的药物有高锰酸钾100毫克/升,浸洗30分钟;5%食盐,浸洗30分钟;5%漂白粉,浸洗20分钟。发病池的用具应单独使用,或经严格消毒后再使用。



3.病鳝隔离

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巡池检查,一旦发现病鳝,应及时隔离饲养,并用药物处理,当连片鳝池的某一个池子发生传染病时,一定要做好“封池”隔离工作,即在该池用过的网具等,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再在其他池中使用。死鳝要挖坑埋好,切勿乱丢,同时应避免该池水流入其他鳝池,以防传播蔓延。
药物处理方法按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1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