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曲霉菌病的诊治报告

曲霉菌病是禽类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主要特征是呼吸系统发生炎症,临床上雏鸡发生较多,雏鹅发生较少报道。建宁县某养鹅专业户2012年2月初从浙江省江山市某种鹅场购进雏鹅 1200羽,从15日龄起陆续有少量雏鹅发病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雏鹅曲霉菌病。

1饲养管理及发病情况

该批雏鹅2012年2月10日从浙江省江山市调入, i E{龄注射小鹅瘟高免蛋黄,育雏方式为地面垫料平养,垫料为干稻草;采用保温灯进行保温,饲喂肉雏鸭配合料及青菜丝,i周后天晴时进行近距离放牧饲养。至 12日龄,因饲养密度过大(每m 15羽左右),通风不良,室内温度偏低,室内积存大量刺鼻氨气,致雏鹅抵抗力迅速下降。饮水器数量不足(每100羽才1个),更因给水不当,导致垫料潮湿。可见雏鹅绒毛脏污、粘结,部分雏鹅精神不振、减食。垫料变质后从未更换,只是在湿垫料上再添干稻草,掀开垫料可见垫草已明显霉变。至l7 日龄时,发病鹅40多羽,其中死亡17羽。

2 病原

烟曲霉菌是主要的病原菌。霉菌及其产生的孢子,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广泛存在于稻草、谷物、木屑、发霉的饲料乃至空气中。

3 临床症状

发病鹅精神不振,缩头闭眼,嗜睡,体温略升,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病鹅独立舍内一隅,张口呼吸、喘气,流鼻液,流泪,眼结膜发炎,肿胀明显;症状严重的可在胸腔入口处周围皮下摸到粒状结节。少数病鹅有神经症状,头向后仰,站立不稳。雏鹅发病后迅速消瘦,腹泻,病程i周左右。

4 剖检变化

患鹅呼吸系统和浆膜的病理变化最明显,可见肺充血、出血,肺表面粗糙不平、质地变硬,切面上流出灰红色泡沫液。肺、气囊和胸腹膜上有针头至黄豆大小的坏死肉芽肿结节,严重的可相互融合成大的团块,直径可达3~4mm。结节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柔软有弹性,内容物呈干酪样。在肺、气囊、气管或腹腔常可见到成团的霉菌斑。肝肿大,质脆。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特别是剖检特征性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取病鹅肺或气囊上的结节病灶,涂片后镜检,见到有分隔的曲霉菌丝和孢子,可确诊为雏鹅曲霉菌病。直接涂片看不到霉菌时,应取结节病灶的内容物做霉菌分离培养。

6 防治

改善饲养环境,彻底消毒。彻底清除鹅舍内潮湿发霉的垫草及粪便,冲洗地面,后用百毒杀消毒。对已污染的鹅舍每Tn2用甲醛溶液42 mL和高锰酸钾21 g熏蒸消毒。最后用硫酸铜溶液(1:500)对鹅舍及场地进行喷洒。对鹅群及时分群,降低饲养密度,改善通风,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室内温度时高时低。同时要供给全价配合饲料,提高鹅群抵抗力。及时隔离病鹅。

鹅发病后,可用l:1500硫酸铜饮水,连用3d。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制霉菌素有一定治疗效果。发病后全群灌服制霉菌素,剂量为每100只雏鹅一次用50万IU,每天2次,连用2~3 d。也可用克霉唑,剂量为每100只雏鹅用1 g,混饲。

经采取以上措施,5 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见新发病和死亡病例,鹅群精神、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发病期间共死亡雏鹅83羽,死亡率约为7%。

7 讨论

搞好饲养管理是防止本病的重要措施。本病例发生主要由于育雏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加上育雏温度不稳定,经及时改善育雏条件,采取分群、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较快地控制了病情,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垫料发霉、不使用发霉饲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要注意保持垫料干燥,不使用发霉、不洁、潮湿的垫料。经常检查垫料,发现霉变要及时更换,防止霉菌生长繁殖。经常检查饲料,凡霉变饲料一律不得使用。

相关推荐

一起曲霉菌病引起雏鹅大批死亡的诊断与治疗


曲霉菌病也称霉菌性肺炎,是由曲霉菌(烟曲霉、黑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等)引起的一种以雏禽感染为主的真菌病。临床上以急性暴发、肺脏及气囊发生炎症和小结为特征,会造成严重死亡和发育不良。2013年6月6日,讷河市动物卫生防疫站接诊一起雏鹅曲霉菌病造成大批死亡的病例,现将诊断与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I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3年5月初,讷河市老莱镇农民肖某租用大西江农场一块草原育雏养大鹅。在草原附近按照《生物发酵舍养猪》方式扣塑料大棚,挖地槽将自购生物原料(发酵剂)、锯木屑、稻壳、米糠(未检查是否有霉变)等,按比列掺拌均匀并堆积发酵,并于5月 25日购进鹅雏9 000只,在其制造的塑料温室生物发酵床上平地育雏鹅。

6月1日(购入后第5天)雏鹅陆续出现症状:减食或不食,精神不振,不爱走动,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呆立一隅,闭目、嗜睡,对外界反应淡漠,接着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喘气,头颈直伸,张口呼吸,如将小鹅放于耳旁,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响,有时摇头,甩鼻,打喷嚏,有时发出咯咯声,夜晚可在舍外听到雏鹅打呼声、呜叫声。少数病鹅还从眼睛流出分泌物,严重的雏鹅眼皮下蓄积豆渣样物质,使眼皮鼓起,角膜溃疡,然后形成白翳(看上去是白眼珠半失明),大多发生一只眼。后期还出现下痢病状。最后倒地,头向后弯曲,昏睡死亡。发病严重时每天死亡 400~500只,到6月5日共死亡3 000多只。

2 剖检病变

剖检死鹅50多只,病变主要在肺部与气囊,肺部有数量不等(多者如葡萄串样或菜花样肺)小米至绿豆大小的霉菌结节,黄白色,切面呈熟蛋黄样,结节周围肺脏组织呈紫红、紫黑色,有时许多霉结节聚集成团块或大量霉结节散布于肺脏,使肺脏变硬。气囊壁增厚,气囊表面有黄色小斑点和干酪样渗出物,气管内黏液增加。在肠、气囊及胸膜上,还可见深褐色和烟绿色、大小不等、圆形、稍突起、中心凹陷,呈灰尘状的霉菌斑,严惩时在肝脏表面及肠壁上也可见到霉菌斑。

3 诊断

实验室检查病死鹅的肺脏病料,将其放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生理盐水,再加盖玻片镜检,均观察到霉菌菌丝和孢子。

4 确诊

依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曲霉菌病。禽主采用塑料大棚、生物发酵床地面散养雏鹅,不慎生物发酵却培养了霉菌,使其养育的雏鹅感染了曲霉菌引起发病。致使雏鹅大批死亡,截止6月20 日死亡6 850多只,死亡率达 76.11% 。

5 防治
5.1 预防

立即将雏鹅移出原来建的育雏大棚脱离生物发酵床,另建一个保温大棚。做好棚内环境卫生,搞好棚内通风换气,防止潮湿和积水;经常用消毒剂带雏消毒,2~3 d更换(无霉变)新垫料,并在饲料中加 0.1%硫酸铜溶液。

5.2 治疗措施

1)全群用葡萄糖、黄芪多糖、多种维生素、电解质饮水等,以增强雏鹅营养,提高自身恢复能力。

2)服用制霉菌素,每千克饲料拌50万IU制霉菌素,每天服2次,连服3 d。

3)硫酸铜饮水进行防治。硫酸硐使用剂量为 1:2 000稀释,疗程3~5 d。同时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 、维生素B ,在短时间内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4)对病雏鹅可用碘化钾口服治疗,每升饮水中加和碘化钾5~10 g,连饮2~3 d。

5)在饲料中加入大蒜(带皮粉碎),按雏鹅群正常采食量计算,在饲料中加入大蒜5% ,连服5~7 d;或每只5 g,每天2次,连喂2~3 d(对部分较轻患鹅雏有一定疗效,但对重症病雏鹅无效且造价较高)。

经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到6月20日,先后死亡雏鹅6 850只,死亡率达76.11% ,剩余的2 150只,也有数百只雏鹅发育不良,其余的逐浙恢复健康。

6 讨论

1)曲霉菌(烟曲霉、黑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等)在自然界中分散较广,如稻草、谷草、锯末、发霉饲料等特别是用雨淋过的(有些稻草、麦草、锯末本身就带霉斑)。霉菌繁殖很快,在温暖潮湿的适宜条件下 2430 h即产生数以万计的大量孢子。孢子的抵抗力极强,在常温下能存活数年。雏禽是因吸入霉菌孢子或食入发霉垫料、饲料,经呼吸道、消化道而感染。禽舍内的霉菌只能通过充分打扫、冲洗加以清除,一般消毒剂仅有微弱效力。为此,决不能使用霉变麦秸、稻草、锯末等做垫料。已用的垫料要经常(2 3 d)清扫和晒干,并用噻苯达唑溶液(灭真菌消毒液)喷洒垫料和用具。

2)对污染的禽舍要进行严格处理,彻底清除霉变的垫料,然后用甲醛(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或用 0.4%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3)针对霉菌特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可用 0.5%过氧乙酸带禽雏消毒。保持禽舍环境卫生清洁、干燥,加强通风换气,及时清洁消毒水槽,及时清除料槽中剩余的饲料,垫料经常翻晒,妥善保管。尤其雏鹅饮水多,喜淋浴,在阴雨连绵季节,更要防止霉菌生长繁殖、污染环境,引起霉病的传播。黑龙江省育鹅雏正直五、六月份,天气越来越暖和、气温越来越高,正是曲霉菌繁殖旺季,所以防止曲霉菌病要放在禽病防治重要日程中。

雏鹅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虎林市畜牧业生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鸡西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以奶牛、鹅、鸭为重点的畜牧业这一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各项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推进我市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步伐,使全市畜牧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市畜牧业快进健康发展,尤其以奶牛、大鹅为主畜牧业由我市萧然鹅业带动,我市各乡镇开始大量饲养群鹅,但常发生鹅雏成群死亡。为此,我们先后深入东方红镇、虎林镇、新乐乡、虎头镇、杨岗镇等5个乡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微生物学检验和大群防治试验,确诊为鹅巴氏杆菌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流行情况

本病常发生于炎热的7~8月份。进行防治试验的5个发病鹅群,都有在淋暴雨后第1天少数鹅雏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现象,第2~3天开始死亡,每日死亡5~6只。201 1年8月10日淋暴雨后,11日死亡 25只,l2日死亡26只。东方红镇李某饲养的15日鹅雏1 400只在201 1年7月底开始发病,每日死亡 10多只,8月s日当晚死亡36只,8 10 13每13死亡 32-40只。10日晚我们到达现场时,已经死亡全群总数的40%左右。在5个鹅群中,发病死亡鹅龄在l月龄以内,其中1~3周龄发病的占80%。如虎林镇的8 300只2周龄鹅雏,1天内曾死亡600多只。

2临床症状

最急性生前无明显可见的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倒地挣扎、抽搐,有时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迅速死亡。在流行初期,50%以上的病例为这种类型。急性表现为,精神萎顿,行动缓慢,放牧时掉群,被毛蓬乱,羽毛易被水粘湿,体温升高1~3日,食欲减少或废绝。有的病鹅咳嗽,打喷嚏,呼吸加快,鼻孔流出浆液粘液性液体,并伴有腹泻现象。有少数病鹅张口,伸颈摇头,肛门周围附有绿色或白色稀粪,多1~2天于内死亡。

3病理变化

死鹅雏尸僵全,皮肤上有散在出血斑点。浆膜腔液体增多,呈淡黄色透明,内混纤维素,心冠、心内外膜弥漫性出血。肝脏呈粘土色,质软易碎,表面密布针尖大至针头大的灰黄色坏死灶。胆囊多数肿大1 倍左右,充满绿色油状液体。胰脏个别小点出血,脾脏不见明显变化或稍微肿大,质地较柔软。腺胃少数点状出血,肌胃角下小点了血和浅表溃疡。十二指肠、盲肠、泄殖腔轻度卡他性炎症,有散在出血点。肺脏充血、水肿、少数出血。

4微生物学检验

取病死鹅雏的心血、肝脏涂片,以瑞特氏染色镜检,见两极染色的细小的卵圆形杆菌,为单个排列,无芽孢及荚膜。

将死鹅雏心血接种于鲜血琼脂斜面、血清肉汤、熟肉基中,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见鲜血琼脂斜面有淡灰白色露珠样半透明小菌落,粘稠、湿润、表面光滑闪光、边缘整齐,不溶血。血清肉汤呈轻度均匀混浊,管底形成粘稠沉淀。熟肉基中生长特征如血清肉汤,不产气、肝块无变化。

将上述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细小的球杆菌,卵圆形、无芽胞及荚膜、为单个或成对排列。通过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微生物学检验确诊为鹅巴氏杆菌病。

5防治

改善饲养管理,增加营养,加快出栏。对于异常鹅,尽量少运动或不进行剧烈的运动,让其自由活动时,避免挤压,尽量减少因挤压导致的死亡。畜禽饲养户初次接种要注意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要加强前期的技术培训,或由有经验的饲养户现场指导。经药物防治试验,发现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呋喃西林、磺胺噻唑钠注射液及粉剂对本病均有较以的疗效。对于大群防治可用维生素c,每10只鹅雏5毫升饮水,2小时后用电解多维每300只鹅雏 25克加水2 000毫升水饮用,再加氟苯尼考粉剂,每千克体重0.3克拌料。选用磺胺噻唑粉剂按每千克 0.5克,拌入饲料饲喂,疗效显著。

雏鹅霉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等


春末至夏季正值雨季,鹅舍使用的锯末垫料,会因堆放过久,且又不经常翻晒时,容易潮湿致使霉菌生长,从而使雏鹅患上曲霉菌病。雏鹅发病后,因体质衰弱,抗病力下降,大肠杆菌又会乘机侵入体内大量生长繁殖而造成并发感染大肠杆菌病。
1发病症状:病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缩头呆立,闭眼似睡,呼吸困难,拉白色或黄色稀粪。后期病鹅食欲废绝、消瘦,且步态不稳、瘫痪,至昏睡而死。
2防治措施:①努力创造一个适于雏鹅生长发育的良好饲养环境,切实做好环境消毒,选择新鲜干燥、无污染的垫料,不使用发霉变质的垫料,并注意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干燥,可有效杜绝以上两种病的发生。②在发病初期,全群应投服抗菌药物,可有效防治大肠杆菌,减少经济损失。③全群鹅用恩诺沙星饮水,每天2次,连用5天,同时用制霉菌素口服,100万国际单位/千克饲料拌服,连用5天。
271500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高级兽医师郑延平
初夏管理蛋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立夏到杨梅红是霉蒸季节,气温有时30℃左右,有时20℃左右,鸭棚内很潮湿。由于气温低,鸭舍内气味很重。此时鸭棚内密封的设备要拆除,前后要开窗。()最好饲养员在鸭棚中住,可以按照人的感觉搞好管理,冷了做好保温,热了要做好通风。鸭棚内要干燥。
霉蒸天天气潮湿,除了做好饲喂中的卫生外,还要做好饲料和垫草的保管,一般的养鸭户都把饲料和垫草放在鸭棚中,饲料一次又买得很多,这样越加容易出问题。这时鸭棚内的湿度最适宜霉菌生长,饲料购进放上五六天就要生霉结饼,一结饼,鸭子吃下去就要产生霉菌中毒。
防止方法是:用20%的石灰水消毒鸭棚,定期用0.01%硫酸铜溶液饮水,进料可少一些,可以几户人家合起来进料,既省运输费,饲料又新鲜。有条件的饲料间要单独造。另外,这时鸭还容易发生禽出血性败血病(即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鸡、鸭、鹅和火鸡都易得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要经常注意观察鸭群。
此外,高产鸭子还容易啃食鸭棚内的烂污泥草。鸭子出现这种情况,多属于钙质等矿物质缺乏所致。所以对产蛋鸭钙的补充非常重要。用量要占到日粮总量的4%~6%。另外,在补钙的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素D。产蛋鸭所补的钙以细颗粒状为最经济,因为鸭的肌胃有消化颗粒钙的能力。螺蛳壳含有蛋白质1.74%,钙37.1%,盐分4.22%,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很好的补充饲料。但是加工中要彻底消毒,否则易传染疾病。另外,沸石粉(商品名也叫单飞粉)效果也很好。沸石粉平时占到日粮中的2%~4%。要由饲养员自己看鸭、看蛋壳而定,缺了放多些,不缺放少点。但也不要添加过多,钙过多又要影响鸭的机能代谢,要消耗能量。
354200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汪志铮
电话:0599-562071

鹅曲霉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


窦磊磊

(黑龙江省依安县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500)

鹅喜群居,对环境的要求是耐寒不耐热。夏季高温会给鹅养殖饲养管理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其中鹅曲霉菌病是夏季需主要预防的疾病之一。此病主要侵害禽类的呼吸道,导致呼吸道发生炎症。该病发病率较高,会造成鹅大量死亡,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传染病,会给鹅的养殖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生及特点

该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是受到污染的垫草、垫料以及发生霉变的饲料,其中含有的大量曲霉菌孢子被雏鹅采食后,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传染。夏季温暖潮湿的季节为霉菌的快速增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饲料、垫料、垫草受潮后就成了霉菌滋长、繁殖的天然培养基,因此这一季节该病较为多发。如果在鹅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垫草及垫料不及时的更换,饲料贮存不够妥善而发生霉变,继续给鹅饲喂变质饲料,当吸入霉菌孢子后,就会导致此病发生。此病的特点是发病快,且死亡率高,在孵化过程中受到污染,雏鹅在1日龄即可患病,并表现出一些呼吸道的症状。

2.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114日龄的雏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对于急性发病的雏鹅通常会在23天内死亡。该病主要感染鹅的呼吸道,因此病雏会表现为频繁呼吸,并且会发出摩擦音,张大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有明显的胀大,气囊破裂时,呼吸会发出尖锐的声音。病雏有时会张口喘气,闭眼伸颈,同时伴有体温升高、渴欲增强的现象。病雏的精神萎顿,眼睛半闭,没有精神,头颈回缩,双翅下垂,羽毛松乱没有光泽,呼吸急促,鼻腔和眼部有浆液状的分泌物流出,有甩鼻涕的现象。病鹅的食欲减退,严重者食欲废绝,迅速消瘦,体质变弱,在该病的后期病鹅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现象,常出现腹泻下痢,如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导致死亡。并且死亡率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该病的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喘息,食欲不振,腹泻,逐渐的消瘦、体质衰竭而死亡,病程约1周左右。随着病情的加剧,有的还会感染到脑部,引起霉菌性脑炎,出现神经症状。成年鹅也有患此病者,表现为张口呼吸,食欲下降,发生间歇性下痢,病程较长,可达10天以上。该病会随着鹅的日龄的增加而导致发病率较低,病程越长,死亡率越低。

3病理变化

对病鹅进行剖检会发现在肺部、气囊以及胸膜上有针尖到小米大小的灰白或浅黄色的结节,在肺脏表面的结节一般较大,有的整合成为较大的团块,呈球状,大小不一,柔软有弹性,切开后内容物为干酪样,有的在呼吸系统或者在腹腔内可看见霉菌斑。肝脏肿大,质地柔软,颜色较淡、苍白,有的淤血,呈脂肪肝,个别发病鹅的肝上有黄白色结节,还有的会出现腹膜炎。慢性者有肝硬化,颜色黄,质地坚硬而脆,肾脏肿大而苍白。

4实验室检查

可通过实验室对该病进一步确诊。分别为病料压片镜检法和分离培养法,其中病料压片镜检法是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鹅肺上的淡黄色结节,剪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2滴20%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匀后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透明后进行镜检,可见短的分枝状分隔菌丝和分化孢子,即可确诊为此病。另外,还可在无菌操作下取肺中的淡黄色结节接种在培养基上,在37℃下培养36h后可在中心部位长出带有烟绿色的凸起的,周边呈散射纤毛样的无色结构菌落,镜检可见典型霉菌样结构。

5防治措施

对于鹅霉菌病要防重于治,首要工作就是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在育雏时要注意通风,并解决好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关系、干燥与湿度的关系。保持舍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及新鲜的空气。要勤换舍内的垫草、垫料,保持干燥,在鹅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饲料的保存工作,不可以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也不可饮用受污染的水,鹅患此病大多就是因为在养殖过程中忽视了空气和地面上超标的霉菌所致的,因此,在育雏前要做好鹅舍的清理和消毒工作,选用新鲜干燥的垫草,并勤换。饲料也要选择新鲜、优质、配比合理的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缓解霉菌毒素对鹅侵害。注意保持舍内干燥,以防止曲霉菌生长繁殖,如发现舍内长霉,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对于发病的鹅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用5%的石炭酸来消毒地面,地面干后再铺上干净的垫草。对于此病的预防可以使用制霉菌素,使用方法为每千克饲料中拌人150万IU的制霉菌素,连用1周;还可连续饮用5天的0.5%的硫酸铜溶液。治疗方法则是给病鹅每只喂服2万IU的制霉菌素,每天服用2次,连用5天,同时提供50kg水中加入lOg强力霉素让病鹅饮用,连用5天,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曲霉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真菌病。病的特征是在呼吸器官中(尤其是肺、气囊及支气管)发生炎症和小结节,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雏鹅的发病率很高,多呈急性爆发。成鹅常为个别散发。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病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7天,人工感染为24小时。

幼鹅发生本病常呈急性经过,出壳后8天内的雏鹅尤易受感染,一个月内雏鹅,大多数在发病后2~3天内死亡,也有拖延到5天后才告终。雏鹅流行本病时,死亡高峰是在5~15天,3周龄以后逐渐下降。日龄较大的幼鹅及成年鹅呈个别散发,死亡率低,病程拖得长。

患鹅食欲显著减少,或完全废绝,精神沉郁,呆在一边,不爱活动,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嗜眠,对外界反应冷漠。

随着病的发展,出现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当张口吸气时,常见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一起一伏,呼吸时如打呵欠和打喷嚏样,一般不发出明显的咯咯声。由于呼吸困难,颈向上前方伸得很快,一伸一缩,口黏膜和面部青紫,呼吸次数增加。由于腹式呼吸牵动,全身像航行的小木舟上下升动。或两翼扇动,尾巴上下摇动。当把雏鹅放到耳旁,细听可听到沙垭的水泡声。当气囊破裂,呼气时发出尖锐的嘎嘎声。有时患鹅流出浆液性鼻液。病的后期下痢,排出黄色或绿色的稀粪。

患鹅还会出现麻痹状态,或发生痉挛或阵发性抽搐。出现摇头,头向后弯,甚至不能保持平衡而跌倒。有的病例(7~20日龄)发生曲霉菌性眼炎,其特征是眼睑粘合而失明。当眼炎分泌物积蓄多时,便会使眼睑鼓凸。当幼鹅缺乏维生素A时,眼的疾患更为严重。有些慢性病例症状不太明显,病程可延至数周,逐步消瘦,死亡率甚高。

二、病理变化本病的病理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曲霉菌传染的途径和侵入机体的部位,其发生的病变或呈局限性,或呈全身性。病变的主要特征是肺及气囊发生炎症,有时也发生于鼻腔、喉头、气管及支气管。典型病变则在肺部可见有针头大至粟粒大甚至更大的结节,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这些小结节大量存在时,可融合为较大的结节。其特点是,结节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或如软骨状,或橡皮样,切面见有层次结构,其中心呈均质干酪样的坏死组织,内含的菌丝体呈丝绒状,边缘不整齐,周围有充血区。有些病例肺部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肺炎,很少形成结节,在这种情况下,肺组织有肝变,发炎过程使部分肺泡发生水肿。在接近支气管的下部、气囊或腹腔浆膜上用肉眼可见蓝灰色或蓝绿色的干酪样块状物,或可见菌丝斑,呈圆形突起,中心稍凹陷,形似碟状,呈绿色或深褐色,用小棍子拨动时,可见到粉状物(实际上是真菌的孢子)飞扬。有些病例见肝脏肿大,同时还可见灰白色的小结节。

三、流行病学资料健壮的鹅只,较能抵抗在自然情况下存在的曲霉菌孢子感染。当周围环境、孵化器、垫草、谷物、木屑、饲料、禽舍、地面和空气中被曲霉菌严重污染时,禽只吸入相当数量的孢子之后,才有可能引起发病。幼禽对烟色曲霉菌最易感染,常呈急性爆发。

当饲养管理不善,饲料粗劣,缺乏维生素A和B1;育雏室潮湿,通风不良;禽只过密集以及禽只健康不良时,更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死亡率可达50%以上。但也有以下例子,即鹅群中只见个别或少数鹅只感染曲霉菌病,而同群其余鹅只仍然健康,这是由于个别或少数鹅只抵抗力较低或严重感染所致。

在被曲霉菌污染的环境里,禽只带菌率很高,当鹅群迁出被污染的环境之后,带菌率下降,至40日龄左右,霉菌在体内逐步减少以至消失。

在自然条件下,曲霉菌病主要是经呼吸道感染,禽只吸入曲霉菌孢.子而得病。本菌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很难引起鹅只发病。

根据实际调查,家禽可在下列情况下感染曲霉菌而发病。

(1)当禽蛋外壳污染烟曲霉菌时,在孵化过程中,于八天之内霉菌能穿透蛋壳而使胚胎感染,孵出的雏鹅即出现症状。

(2)孵房不清洁,卫生较差,孵化器或用具(如棉胎、床、被单、草蔗等)没有经常清洗消毒,被曲霉菌严重污染时,刚出壳的雏鹅即可受到感染,几天后就出现症状。出壳后的雏鹅在这样的孵房或孵化器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受感染的机会就越多,禽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3)在雨季,空气潮湿,垫草、孵巢、保温器和饲槽发霉,没有及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鹅只也容易感染本病。

(4)饲料贮藏不良,引起曲霉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当禽只吃了这些受污染的饲料时,就可能吸入霉菌孢子而感染。

(5)运输种蛋所用的包装材料,贮藏室及用具等均可传递病原体。

在一般情况下,雏鹅出壳后感染曲霉菌后经48~72小时就开始发病和死亡,5~10日龄是本病的高峰期,以后逐渐减少,至2~3周龄基本停止死亡。

四、病原诊断(一)病原特性

本病主要的病原体是烟色曲霉菌,是病原性霉菌中常见的一种。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烟色曲霉菌可产生毒素,具有对血液、神经和组织的毒害作用。此外,黑曲霉、黄曲霉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病原性。有时也可从病灶分离出青霉菌、白霉菌等。鹅只感染瑚霉菌造成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形成呼吸道机械阻塞,引起禽只窒息而死;另一方面则由于吸收了霉菌毒素而引起中毒死亡。

烟曲霉菌的形态特点是其繁殖菌丝的分生孢子柄顶端为膨太的顶囊,呈特征性的烧瓶状,顶囊上的小梗产生球形或类球形分生孢子,成串球状,在顶囊上,呈放射状排列。孢子呈灰绿色或蓝绿色。

曲霉菌对物理及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极强。120℃干热1小时或煮沸5分钟才可将其杀死。2%苛性钠、0.05%~0.5%的硫酸铜、2%~3%的石炭酸、0.01%~0.5%的过锰酸钾处理,短时间内不能使其死亡。而5%甲醛、0.3%的过氧乙酸及含氯的消毒剂,需要1~3小时方能杀死本菌。

将孢子接人幼鹅的气囊,是测定病原性霉菌致病力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二)实验室诊断

采取病鹅的肺或气囊壁上结节病灶(尤以结节中心的菌丝体为佳)少许,置载玻片上,加上1~2滴生理盐水,或10%的苛性钠(或苛性钾)少许,用针头划拉碎或用两块载玻片夹碎病料,盖上盖玻片后,镜检,在肺部结节中可见到曲霉菌的菌丝。在气囊、支气管病变等接触空气的病料,可见到分隔菌丝特征的分生孢子柄及孢子,即可作出诊断。有必要时可采取结节病灶,接种在沙保弱氏或马铃薯培养基上,做霉菌分离培养,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及结构,进行检查鉴定,才能确诊。

曲霉菌病的诊断,首先观察患鹅呼吸困难所表现的各种症状,尤其在张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一起一伏,一般不发出咯咯声。其次是怀疑发生本病时,立即调查垫草、孵化器等工具、饲料是否发霉。第三是尽可能多剖检几只病例,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通过镜检找霉菌,对本病不难确诊。

防治策略

一、预防(1)防止本病的发生最根本的办法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措施。搞好孵房及育雏室的清洁卫生工作,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2)孵房的孵化器、胚床、棉被等用具要保持清洁,经常消毒或翻晒。尤其在阴雨季节,为防止霉菌生长繁殖,可用福尔马林熏蒸。

(3)育雏室应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清洁,注意卫生,经常消毒。垫草(料)经常在烈日下翻晒。长期被烟曲霉污染的育雏室,在其土壤中、空气尘埃中含有大量的孢子,雏鹅进入之前,应彻底清扫,消毒,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0.4%的过醋酸,或用5%石炭酸消毒,然后再垫上清洁的垫料。

(4)饲料的贮藏要合理,防止饲料受潮而长霉菌。

(5)当发生本病时,应及时将病鹅及可疑病鹅立即隔离。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特别快,必须在疾病发生期间,鹅舍、孵房、卵等应隔1~2天消毒1次。孵出的雏鹅应安置在与病鹅隔开的房舍内。

(6)对雏鹅应注意改善饲养管理,注意添加维生素及矿物质,提高鹅只的抵抗力。

二、治疗对患病鹅只的治疗,一般难获得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鹅只的呼吸道长出大量菌丝,肺部及气囊长出大量结节时,更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一些症状较轻微的病鹅,可试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一旦发现鹅群发生本病、立即开展调查发病的原因,尽快更换垫料,或换去发霉的饲料,清理及消毒育雏室。挑出病鹅,及时隔离。有些养户买回雏鹅之后不久就发现雏鹅发病,应尽快请有关人员协助确诊,然后了解来自同一孵房的其他养户购买的雏鹅是否也发生本病,以确定本病是否来自孵房,找到源头之后,敦促孵房采取措施,杜绝本病的继续发生。

(2)对已发病的雏鹅进行治疗,尽量挽救(严重病例无治疗价值)。

制霉菌素:每千克体重1万~2万国际单位,拌料喂服,每天两次,连用3天。也可采取灌服。或每只雏鹅每日用3~5毫克拌料。喂3天,停2天,连续使用2~3个疗程。

卡那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拌料按15~30毫克/千克,饮水按30~120毫克/千克,每天2~3次。其目的是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

硫酸铜饮水:1:3000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5天。

碘制剂饮水:将碘1克、碘化钾1.5克加蒸馏水1300毫升,溶解后采用气管内或咽喉内注入,成年鹅4~5毫升/只,当日配制,当日使用,用时加热至25℃,一次注射。

金霉素:2%溶液肌肉注射,每天注射3次,每次2毫升,连用3天。这只是对少数病鹅进行治疗的方法,病鹅数量多时,操作不便。

克霉唑(抗真菌1号):每千克体重用50~100毫克。

两性霉素B:混饮,雏鹅每只用0.12毫克,1~2天1次,连用3~5天。

氟康唑:每千克料加20毫克,连用1~2周。

伊曲康唑:每千克料用20--40毫克,内服一次量按每千克饲料用5~10毫克,连用5~7天。

禽曲霉菌病的症状、诊断与中药防治方法


1、禽曲霉菌病的流行特点

该病的致病因素是曲霉菌,曲霉菌家族成员很多,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烟曲霉,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病能力。据报道,禽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烟曲霉。该病一般在20日龄以内幼禽中易呈急性暴发,并且是群体发病,成年禽则多见散发。初生雏感染立刻发病,2~4天内死亡。高温、湿度大的天气是黄曲霉、烟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条件,这时很易感染饲料、舍内用具和垫料,一旦被禽由空气吸入,由口食入便引起发病。

2、禽曲霉菌病的病因病机

细菌随禽呼吸经鼻直入气管,侵入肺与气囊繁殖(尤其是幼禽体温高于成禽,更适宜细菌繁殖),致肺与气囊集生结节,致使呼吸的主要器官生理功能逐渐损伤。细菌入血侵肝,致肝调畅气血失职、失控神志,不得常态。肺主肃降,肝主生发,两者共谋气机调畅,肺、肝两脏失去功能,致气机升降不能畅通,必产生病症。

3、主症

急性多为雏禽所患。雏鸡因肺受病菌侵袭,肺宣发无能,肃降受阻,液必上溢,因此鼻流涕不止,气道呼吸不畅,并出现炎症,雏鸡便先咳而后喘,为清理呼吸之道浓痰,出现摇头甩痰和以口代鼻而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之声,严重时鼻、眼角流出脓性分泌物。病后期肝、肾受侵,胃、肠受损,便出现白痢,这时血损血败,神志昏迷而亡。一般发病率达70%以上,死亡率约50%。鸭、鹅幼雏3~6天死亡率约80%。慢性多见青年和成年禽。成年鸡呈隐性感染,外观只见羽毛松乱,青年鸡生长迟缓,神志不清,常出现健康禽抢食,而患病鸡无动于衷的情况。最后病鸡因贫血而消瘦,冠色发白,耷尾,收腹呈圆形。如治疗不及时,最终因呼吸障碍而死。成年鸡以产小蛋、不产蛋为主。鸭慢性症状除与鸡慢性症状相同外,还见眼眶长瘤状硬物,甚至眼闭失明;因蹼上长瘤而行走时跛行,临死前出现下痢,呼吸困难,病程一般10日左右。

4、中药预防方剂

雏鸡20日龄开始预防用药,中兽医常使用以下2种方剂进行预防。①鱼腥草100g、蒲公英50g,100只1日用量。用法:将上两味药煎汤去渣取汁,盛入饮水器中代替饮水,连喂2周。同时,肌肉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每次0.3mL,每天1次,连用7天。②桔梗250g、蒲公英500g、鱼腥草500g、苏叶500g,1000羽鸡用量。用法:诸药煎汤取汁后拌料喂服,每天2次。另外,在饮水中加入0.1%高锰酸钾。

5、中药治疗方剂

对于病鸡的防治常用以下几种中药方剂。①鱼腥草、蒲公英各60g,筋骨草15g,山海螺30g,桔梗15g,加水煎汁,供作饮水,有一定防治效果,此方为100只5~10日龄雏鸡1天的用量。②鱼腥草300g,蒲公英180g,葶苈子90g,黄芩90g,苦参90g,200只雏鸡用量,粉碎混匀,每只每次0.1g拌料饲喂,每天3次,连服3天。③金银花30g,连翘30g,炒莱菔子30g,丹皮15g,黄芩15g,柴胡18g,知母18g,桑白皮12g,枇杷叶12g,生甘草12g。将诸药煎汤取汁1000mL,每日4次拌料喂服,重者滴管灌服,每羽鸡0.5mL。每天1剂,连用4剂。④鱼腥草360g,蒲公英180g,黄芩90g,葶苈子90g,桔梗90g,苦参90g,此为200只雏鸡用量。用法:将诸药为末,均匀拌入饲料中,每只病鸡每次0.1g,每天3次,连服3天。⑤鱼腥草360g,蒲公英180g,黄芩90g,桔梗90g,葶苈子90g,苦参90g。混合粉碎,按每只0.5~1.0g拌料喂服,每日3次,连用5天。⑥金银花30g,连翘30g,莱菔子(炒)30g,丹皮15g,黄芩15g,柴胡18g,桑白皮12g,枇杷叶12g,甘草12g。加水煎至1000mL,500只鸡1日量,分4次拌料喂服,每日1剂,连用4天。重症者用滴管喂服,每只鸡0.5mL,每天1剂,连用4剂。

6、禽曲霉菌病的预防方法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但用霉菌素防治有一定效果。对于种蛋要进行严格消毒,每次检蛋完毕后立即在种蛋库或送到孵化厂进行彻底消毒,每立方米42mL福尔马林,21g高锰酸钾,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密闭熏蒸20min。

作者简介:常洪宇(1974-),男,吉林洮南人,本科,高级兽医师。

常洪宇1,汪茹2,汪翠2,史景东3

(1.吉林省洮南市草原工作站,吉林洮南137100;2.吉林省洮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洮南137100;

3.吉林省洮南市畜牧总站,吉林洮南137100)

参考文献:

楚牧.禽曲霉病的诊断.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2):87.

张洪涛,刘建设,张洪伟.禽曲霉菌病的防治.畜牧兽医杂志,2013(4):90.

夏季鸭霉菌病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1霉菌素毒对鸭的危害

霉菌在饲料中大量的繁殖,使得饲料的味道、性质都发生了变化,破坏了饲料中蛋白质和糖类的营养,使蛋白质变性、腐败。不同生长阶段以及生理阶段的鸭采食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后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如果给雏鸭饲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导致雏鸭的生长发育受阻或出现停止发育的现象。雏鸭的免疫机制受到抑制,易患多种疾病,如口腔炎、食道炎、胃肠炎、气管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雏鸭呼吸困难、急促、无法吞咽、食欲废绝、体质虚弱、腹泻,最终死亡;霉菌毒素对产蛋鸭最明显的危害就是产蛋期的母鸭在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停产,身体瘦弱,精神不振,严重者会出现大批死亡;种鸭在饲喂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造成免疫抑制,使抗病能力下降,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生殖周期发生紊乱,繁殖性能下降。霉菌毒素会影响公鸭精子的形成以及品质,使精子数量减少,配种能力下降,对母鸭的影响则表现为卵泡的质量下降,从而使种蛋的质量以及胚胎的发育受到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及成活率都降低,即使成功孵化出雏鸭,雏鸭的生命力也较弱,表现为长期腹泻、绒毛脱落,易患皮肤病和大肠杆菌病,不易成活。可见霉菌病对会给鸭的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临床症状

鸭患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患病初期鸭的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畏寒,双眼无神呈半闭状,羽毛松乱没有光泽,食欲减退或食欲废绝,渴欲增强,饮水量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不断的加剧,病鸭出现张口呼吸、伸颈、气喘,胸膜部有明显的煽动等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还伴有咳嗽。患病鸭常呆立或者伏卧在地上,嗜睡,眼睛和鼻部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行走困难,跛行,有的不能站立,还有的头部肿大,角膜浑浊,个别鸭有失明的现象发生。有时出现甩头的症状。病鸭腹泻,粪便呈白色或绿色,有的排饲料便,病鸭会急剧的消瘦,最后死亡。

3病理变化

死亡的病鸭身体僵硬,血液乌黑,不易凝固。剖检后发可见主要病变发生在肺气囊和胸膜腔内。气囊上有许多黄白色、米粒大小的结节,有的在肺表上、心包、肠系膜上也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稍小一些的结节被暗红色浸润带包围,呈黄色或灰黄色。肺部的病变特点是肺组织变硬,失去弹性,纤维化坏死,几乎整个肺脏发生病变。结节内有豆腐渣样或者黄白色的液体。将肺切开后,会发现内部的结构呈干酪样的同心圆轮层状。病情较为严重的鸭肺脏以及气囊内会布满大小不一的结节。对死亡鸭进行剖检后发现在其胸膜、气囊上有大小不一、黑绿色、圆形的斑块。在气管、支气管内有淡灰色黏液,肠黏膜充血。肝脏的病变是发生细胞萎缩,肝细胞坏死,肝质脆弱,呈古铜色,胆管增生,胆囊肿大;脾脏和胰脏细胞的功能突变,肾脏功能减退,易发生营养性肾炎和不明原因的肾肿瘤。

4诊断

通过对病鸭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后的病理分析可初步判定鸭患有霉菌病,为了更进一步的确诊,可以通过实验室来检察,其方法是可以取气囊或肺组织上的黄色结节内容物在载玻片上,滴上20%的氢氧化钾浸泡后,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或者在无菌的条件下取病料接种在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取培养物进行镜检,如可见大量球形分生孢子,即可确诊。

5防治措施

鸭患病的主要原因是采食了受霉菌毒素侵蚀的饲料所致,所以预防此病的首要工作就是加强饲料的管理工作。养殖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霉菌毒素的危害,在饲料的购买、贮存以及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品质,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关键。在选购好饲料后还要做好饲料的贮存工作,饲料贮存不当极易发生霉变,因此,在饲料的贮存过程中要提供适宜的贮存环境,保持干燥,控制好料库的温度、湿度以及进行合理的通风。对于玉米和饼粕类饲料要定期的晾晒,以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杀菌。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具有吸附能力的饲料添加剂,起到降解和吸附霉菌毒素的作用,还可在饲料和饮水中给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药剂,增强鸭的体质,提高抗病力,清除体内的霉菌毒素。在饲喂时要注意保持卫生,每天都要清理好鸭舍,并及时的更换垫料,保证饲用工具卫生,及时清理干净饲槽内的饲料,防止污染新料。

对于已经发病的鸭要及时进行隔离,并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也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在治疗时可使用中草药治疗,药方为260g生桔梗、500g蒲公英、500g苏叶、15g枇杷叶、20g知母、30g金银花,每天服用3次,还可以在饮水中加O.l%的高锰酸钾溶液。

雏鹅小鹅瘟的流行病学 雏鹅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鹅瘟是雏鹅容易发生的一种亚急性或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小鹅瘟病毒而导致,主要是4~20日龄的雏鹅感染发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能够达到90%~100%,且可快速传播。随着日龄增大,发病率逐渐降低。成年鹅感染病毒通常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能够通过排泄物和卵来传播该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雏鹅小鹅瘟的流行病学和雏鹅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鹅和带毒鹅群。该病毒主要是对雏鹅产生危害,青年鹅、成年鹅感染病毒后往往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但病毒能够在体内大量繁殖,并持续排毒。一般来说,鹅感染强毒性的小鹅瘟病毒后,经过24h就能够在十二指肠以及肠内容物检测到病毒,即说明此时就已经开始排毒;经过48h就能够在十二指肠以及肠内容物、脾脏、肝脏中都能够检测到病毒;经过15天就能够在肠内容物中检测到病毒。青年、成年鹅群内只要侵入强毒性的小鹅瘟病毒,就会有少数被感染鹅经由消化道将病毒排到体外,导致其他易感鹅发生感染,并如此持续传递,延长整个鹅群的带毒期,还能够从一个鹅群传递到另一个鹅群。鹅群带毒时间的长短,主要与鹅群饲养环境条件、饲养数量以及易感程度等紧密相关。特别是临产蛋期或者产蛋期的鹅群只要感染该病,就会产出带毒蛋。带毒蛋进行孵化时,不管是在孵化中形成的死胚,还是孵出外观正常的带毒雏鹅,都能够传播病毒,导致周围环境发生污染,从而导致雏鹅出壳后在3-5天内发生大批死亡。另外,带毒鹅群使用过的放牧场所、饲养地以及各种用具等都可成为该病的传染源。患病雏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都含有大量病毒,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

2、临床症状

小于10日龄的雏鹅感染病毒后,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要发病就会严重衰弱而倒地死亡。大于20日龄的雏鹅患病后,表现出精神萎靡,缩颈呆立不动,背部绒毛蓬乱、潮湿,且相互黏连,眼睑污秽,眼球发生塌陷,鼻塞,呼吸比较困难,有时会发出鼾声,出现甩头,并会流出黏液。口角周围以及鼻孔存在大量的棕色污物,将其倒提起时就会有大量的混浊黏液从口腔、鼻腔流出。排出灰白色、黄白色及高梁米样红色的粥样或者水样稀便,且粘污肛门周围。缺乏营养,体况明显消瘦,病程通常能够持续3-5天,部分头歪向一侧或者颈后仰,不停抽搐,接着卧地不起,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在严重流行该病的地区,可给母鹅免疫接种弱毒苗甚至强毒苗,或者油佐剂灭活苗,能够有效预防该病。也可接种活毒苗进行基础免疫,再接种油佐剂灭活苗进行加强免疫。母鹅选择在留种蛋前1个月进行第1次接种,经过15天进行第2次接种,再经过10天产出的鹅蛋才能够作为种蛋。这种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非常强的免疫力,且免疫效果能够持续整个产蛋期。如果雏鹅缺乏母源抗体,可在出壳的24h内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在7日龄再接种小鹅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抗体检测。预防该病的基础措施是定期进行小鹅瘟免疫监测,这是由于种鹅免疫的水平会对雏鹅的保护率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种鹅场的免疫抗体水平,就能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来说,在大规模孵化厂和养鹅场,要适时进行母源抗体监测。如果雏鹅体内母源抗体水平高低不同或者没有母源抗体时,要及时注射卵黄抗体或者抗血清,用于保护雏鹅。对于无法确定雏鹅是否进行小鹅瘟免疫,更要采取抗体监测。

加强饲养管理。育雏阶段,要根据雏鹅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采取合理饲养管理。要求饲喂品质优良且新鲜的全价饲料,确保满足雏鹅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控制育雏舍温度、湿度适宜,适当通风换气,饲养密度合理,确保舍内空气清新。经常更换垫料,及时清除粪便,确保育雏舍内外环境卫生良好,促使机体健康生长。

疫情处理。只要雏鹅群发生小鹅瘟,要先进行确诊。同时对全场进行紧急消毒,尤其是对病鹅可能接触过的鹅舍、道路、设备、用具以及其他建筑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尽量消灭苍蝇,且停止使用2-3个月,对于病死鹅要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如果确诊鹅场发生小鹅瘟,要立即将没有表现出症状的雏鹅从饲养场地隔离出来,转移到没有被污染的清洁场地饲养,同时每只皮下注射o.5-0.8mL高效价抗血清,最好在血清中添加适量的广谱抗菌素。对于患病雏鹅,可每只皮下注射1.omL高效价抗血清。对于患病仔鹅,可按体重每500g注射1.omL抗血清。一般来说,病鹅注射高效价抗血清1次就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尤其是发病初期使用大部分能够被治愈。对于患病雏鹅,还要配合采取辅助治疗,即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0mg维生素B、100mg肝泰乐、7-10粒鱼肝油丸,以及适量的矿物质和葡萄糖等,增强治疗效果。另外,全群鹅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即取甘草、绿豆各50g,紫花地丁、地榆、白芨、大青叶各40g,黄芪、当归各60g,80g板蓝根,以上药量适宜420羽雏鹅每天使用1次,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用于自由饮用,剩余的药渣拌料混饲,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少数病鹅可采取人工滴服药液。

雏鹅小鹅瘟的基本介绍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以精神委顿,离群独偶,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患鹅频频摇头,拉灰黄色或黄绿色稀粪,神经紊乱,小肠中后段黏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形如腊肠状为特征。常呈败血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鹅业生产危害极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兽医临床实践经验,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主要病变、临床诊疗方法作一总结,为养鹅业主防治本病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希望本文对养鹅业主有所帮助。
发病情况
1.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末春初,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
2.鹅群发病呈暴发流行,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
3.饲养管理水平低,育雏温度低,鹅舍地面潮湿,卫生环境差,鹅只日龄小,其发病率较高。
4.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缺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发病的存在等均能诱发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死亡。
5.患病的鹅群,若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本病的单一感染。
6若发现有个别鹅场的患病鹅群发病日龄最迟的持续至33天龄,但死亡率极低。40日龄以上的鹅只,未见发生本病。
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其临诊类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随采随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浊且带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变暗(发绀);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据临床所见,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2-3天,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20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拉稀,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病程一般4-7天,间或有更长,有极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病例,剖检时仅见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在其上面覆盖有大量的淡黄色黏液;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易碎;胆囊胀大、充满胆汁,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急性型病例,解剖时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稍为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2-5厘米)的栓子,体积增大,形如腊肠状,手触腊肠状处质地坚实,剪开肠道后可见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以上俗称为腊肠粪的变化,是小鹅瘟的一个特征性病理变化)。也有部分病鹅小肠中后段未见明显膨大,但可见到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形成坚实栓子。
临床症状
发病鹅普遍出现下痢、口吐粘液、采食量减少等症状,个别鹅出现转脖、抽搐的情况。日龄较大一般没有出现神经症状,发病鹅表现为下痢、采食量减少。
病理剖检
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粘液增多,粘膜呈现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剥离的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时,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
区别诊断
区别鹅副粘病毒病、与小鹅瘟,本病1-3周龄的雏鹅易发,前者所有龄期的鹅都可发生。
防治措施
预防
1、加强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
2、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防治
孵出的雏鹅自身就有免疫力。如母鹅没有进行防疫,雏鹅要在1日龄内皮下注射疫苗,或皮下注射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时用鹅瘟康肽皮下注射可治愈
加强管理,增强鹅体的抗病力,注意鹅舍通风干燥,定期消毒,冬天防寒保暖,平时可用土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饮水,注意每种药使用后必须换另一种药。

雏鹅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鹅沙门氏菌病又称鹅副伤寒,是雏鹅常见传染病之一。

1 病原
沙门氏菌病病原是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约1~3mm0.4~0.6mm,大多数菌形状为杆状或卵圆形,没有荚膜和芽孢。该菌对热和消毒药非常敏感,在60℃,5 min即可死亡,
但在-20℃可生存一年以上;石炭酸和甲醛溶液等消毒剂对该菌具有很好的消杀效果。该菌在环境中的土壤、粪便和水中的适宜条件下可保持较长的生物活性。有实验证明家禽蛋内的沙门氏菌,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2个月以上。鹅沙门氏菌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

2流行病学
鹅沙门氏菌病除易感鹅发病外,也可感染其他家禽、野禽。在自然条件下,雏鹅最易感,15日龄的雏鹅呈流行性,死亡率比较高,严重可达80%;4个月以上的鹅则很少发病。饲养雏鹅要及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可降低鹅沙门氏菌病感染率和病死率。雏鹅代谢异常或者营养不良时也易发本病。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鹅和病愈排菌鹅。这些鹅由于长期带菌,在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下,排出大量沙门氏菌。患病鹅所产的蛋,因被沙门氏菌污染,孵化时大多是死亡的,个别也可能孵化出壳,但其携带大量致病菌,进而污染环境,感染其他健康雏鹅,造成疾病的传播扩散。本病的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在空气中的游离病菌经呼吸道黏膜而感染家禽和野禽,也可垂直传播。

本病的病原菌也可感染人,其产生的毒素对人的危害大,是食品安全重点关注的问题。当人食用感染了沙门氏菌的鹅肉或感染的鹅蛋时,会引起沙门氏菌中毒,严重可发生死亡。

3症状与病变
垂直感染的雏鹅,一般在胚胎期就会死亡,极个别会出壳,但很快死亡,无明显临床症状。生长期感染的雏鹅,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嗜睡呆立,食欲不佳,经常性饮水,水样或稀粥样排泄物,并混有气泡,颜色为黄绿色,由于腹泻使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严重,严重时稀便干涸后会堵塞肛门,引起雏鹅排便困难。雏鹅在呼吸时表现为张口呼吸,呼吸困难。羽毛蓬松,无光泽,翅膀下垂。结膜发炎,潮红,水肿,有时可见眼睑湿润流泪。大多数雏鹅在发病2~5 d会出现死亡,个别雏鹅病程也可长至1周以上。成年鹅群一般表现慢性感染或者隐性感染,慢性症状表现为消瘦,腹泻,粪便中带血。隐性感染的病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虽然不会引起本身发病死亡,但由于携带病菌,对其他健康鹅群危害极大。

剖检病死雏鹅,主要病变表现为肝脏浮肿,充血,表面不光滑,有黄白色斑点,肝实质内出现坏死灶;胆囊肿大,肠黏膜充血,伴有出血点,在肠粘膜表面有淋巴滤泡肿胀的突起物,剪开盲肠发现,内部有白色豆腐样物。

4实验室诊断
4.1 镜检
剖检病死雏鹅,用肝脏或者脾脏涂片,自然干燥,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的细长杆菌,即可初步判断为感染沙门氏菌。
4.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肝脏和脾脏,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平皿等培养基,于37℃培养24 h,可发现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圆形、光滑的菌落。之后挑选菌落接种于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和尿素培养基中进行沙门氏菌鉴定,也可用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进行快速鉴别。
4.3 血清学反应
在玻片上放上少许生理盐水,挑选疑似沙门氏菌菌落玻片中盐水均匀涂抹,再加入沙门氏菌多价血清,轻轻摇晃,在l min内发生凝集,也可判定为感染沙门氏菌。

5 治疗
对有急性发病的雏鹅群可进行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

5.1 由于现在西药抗菌药的滥用,沙门氏菌已经对个别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疗效,投药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性最高的药物。
5.2 因中药副作用小、无药残的特点,越来越多用于传染病的预防。可用黄连3 000 g、秦皮3 000 g、黄柏3 000 g、白头翁3 000g,研磨成粉末,混入100kg饲料中,连用3 d,即可预防治疗。

6预防措施

6.1 防止种蛋被污染
在生产、流通、孵化环节一定要规范化储运种蛋,保持种蛋的卫生,筛选去除不合格和被污染的种蛋。孵化前,要及时给孵化器消毒,入胚前要给种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保证孵化过程全进全出模式进行,经常保持孵化室通风,消毒。

6.2 防止雏鹅感染
在运输雏鹅过程中,装载雏鹅纸箱、托盘,使用前后要有针对性的消毒,防止在此过程感染。雏鹅落地后待状态稳定后,按照饲养的数量,在饮水中适量投放抗菌药物进行预防,还要及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也可增加在饲料中。预防性投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雏鹅该病的爆发感染。

6.3 防止媒介传播
由于饲养场的环境,非常适宜老鼠的生存,应及时灭鼠,防止老鼠大量繁殖携带和传播沙门氏菌,使该病扩散流行。因此,在鹅育雏阶段,一定要严控发生鼠患,消灭传播媒介。

6.4 环境控制
沙门氏菌可通过消化呼吸道传播,在育雏时有条件的尽量用网上育雏,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及时清理粪便,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1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