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扣蟹培育池管理的四个技术要点


秋季既是幼蟹生长旺季,也是病源生物和有害物质容易形成危害的时候。秋季扣蟹培育管理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者一年的养殖效益。因此要做好幼蟹培育工作,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生产管理。
一、强化投饲管理,培育规格扣蟹。从九月开始适当提高饲料蛋白含量,以小颗粒或粗破碎饲料为最佳,这有利于个体小、体质相对较弱的幼蟹正常觅食。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和护肝类药物可有效提高幼蟹体质及抗应激能力。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视天气、水质及幼蟹实际觅食量而灵活掌握。一般日投喂1~2次,日投喂量以投喂后3小时左右饲料无剩余为佳。
二、改良水质,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水质要求鲜、活、嫩、爽,透明度40厘米以上,采用生石灰调节PH值,每隔15天1次,每亩施用10公斤-20公斤。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调节水位。
三、加强疾病预防,提高幼蟹成活率。进入秋季以后,由于投喂量较大导致残饵、排泄物增多,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使蟹池底质恶化,幼蟹易被纤毛虫寄生或附着藻类,这对幼蟹的生长和健康都是不利的。在晴好天气杀虫1—2次,并做好杀菌消毒工作,杀虫、消毒应避开幼蟹蜕壳期。
四、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损失。一要防止幼蟹自相残杀。在饲料不足或饲料品质较差的情况下,幼蟹相互残杀异常惨烈。特别是已经性成熟的幼蟹对软壳幼蟹更具攻击性。因而秋季投足优质饲料,捕捉性早熟幼蟹,对提高幼蟹产量,减少残肢幼蟹和维护幼蟹体质均有很好的作用。二要防止敌害。进入秋季应及时清除池埂杂草,加强巡塘的次数,及时驱赶飞鸟,一旦发现鼠、蛇应立即采取药饵诱杀或器械捕杀。三要防止逃逸。严密关注进出水口和防逃设施,一旦发现幼蟹逃逸,应立即采取措施,特别是雨天夜里,要防止幼蟹集群掘洞而逃。

相关知识

扣蟹培育的四点建议



一、选好适宜的塘口:培育扣蟹的塘口面积不易过大,以不超过5亩为宜,塘口面积过大,扣蟹较为分散,在获得饲料时会造成不均,结果饲料充足的会形成早熟蟹,而饲料不足的会形成懒蟹。
二、放养密度应控好:根据实际养殖情况看来,在培育扣蟹时,每亩的大眼放养量应控制在3斤左右为宜,过低不利于扣蟹产量的提高;过高,会形成较多的懒蟹,也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扣蟹培育池的水位管理应到位:扣蟹培育池的水位,从大眼下塘后,应尽量保持稳中有升,池中水位应尽量不要频繁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因为如果池中水位频繁出现大幅上升或下降,会造成大量的幼蟹沿着原水位线打洞穴居,形成懒蟹,影响产量。
四、扣蟹培育池的饲料投喂应尽量做到均匀:在培育扣蟹时,饲料投喂应尽量做到均匀、全池投喂,如投饲不均,由于幼蟹的活动力不是太强,其活动区域有限,就会造成部分区域的幼蟹由于饲料过足而形成早熟蟹,而有的区域的幼蟹则由于饲料不足,便打洞穴居,形成懒蟹。

网围培育扣蟹要点


一、水域条件
水域要求湖底平坦,有微水流,沉水植物茂盛,底栖动物丰富,水质清新,环境安定,正常水位在80-150厘米之间。
二、网围设施建设与规模
网围设置分二种类型:
(1)如设置在成蟹网围内的,为单层网结构;
(2)单独设置的,双层网结构。
换行网片采用网目为0.3厘米的无结网。网围外侧用竹桩固定,底部用石笼埋入泥中,上端架设以防设施,高度2.5米左右。如单独设置,外围再设一层保护网。扣蟹网围规模要与成蟹养殖相配套,一般比从事贸易掌握在1:20左右。
三、放养前的准备

1、清害除野
在幼蟹放养前采用地笼、丝网等多种方法彻底清除网围内的野杂鱼类,以少敌豁对河蟹的侵袭,提高河蟹成活率。
 
2、改造及天然饲料生物的培育
在春季着重做好水草的移植、种植及保护工作,确保良好的海洋污染体环境。同时在4月份之前每亩投放抱卵螺蛳不低于200千克。
四、幼蟹放养

1、放养时间
应根据不同水域的水文放松抽刀断水水更流民,一般应6-8月间放养。

2、幼蟹质量要求
幼蟹要求为长江水系苗种,且规格整齐,活动能力强,无伤无病,附肢齐全。小规格幼蟹的游泳能力相我强,在汛期极易发生逃逸,因此合适的放养规格为1500只/千克。

3、放养量
放养量应根据水域天然饵料资源状况确定,一般掌握在1.5万只/亩。
五、饲料投喂
在蟹种培育过程中,以补充新鲜水草为主,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40%-60%。9月底10月初可适当补充人工饵料,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3%-5%,以增加蟹种体内的营养积累,增强蟹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
六、日常管理
1、坚持早晚巡逻
白天主要观察水温、水质变化情况,傍晚和夜间主要观察河蟹活动、吃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2、网围护养
定期检查、维修、加固网围设施。特别是在汛期和台风季节,更要加强巡逻检查,及时做好设施的加高加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河蟹逃跑。
 
3、加强对软壳蟹的护理
在蟹种脱壳高峰期,要给予适口的饵料,提供良好的隐蔽环境,以减少自相残食。
 
4、保持环境整洁
及时将网围内的水草残渣及杂物清除干净,保持环境良好。
七、防病1、每20天左右用10毫克/升生石灰泼洒一次,以改善水体环境,调节pH值。2、保证饲料质量,合理科学投饵,防止因水划、饵料腐烂变质而对河蟹及环境产生影响。

母羊秋季配种四个要点 母羊秋季配种五项技术


母羊在每年的8-10月份是发情配种的旺季,抓好这一阶段的配种工作对于提高肉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非常重要。因此,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做好母羊的配种工作,进行精心饲喂,科学管理,促进母羊发情排卵,并掌握时机,适时配种,提高母羊的配种受胎率。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羊秋季配种四个要点母羊秋季配种五项技术。

1、精心饲养

秋季是母羊配种的旺季,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羊是否能够正常的排卵发情配种,从而影响到全年的生产成绩。因此到了秋季母羊配种的旺季,各养殖场或者养殖户要对母羊进行精心的饲养,无论采取何种饲养方法,都要注意保持母羊适宜的膘情,提供充足的营养,才可保证母羊能够正常的排卵、发情与配种。通常在配种前母羊的饲养应保持在中等以上膘情为好,如果母羊的体况饲喂过肥,则会导致体内沉积大量的脂肪,尤其是生殖系统内大量的脂肪沉积,会导致母羊发情排卵异常,使配种受胎率升高,即使成功配种的母羊也易出现死胎,或者流产,还会导致母羊在分娩时发生难产,所产的羔羊初生重也较轻,活力差;如果母羊的体况过瘦,会造成母羊的体质较为虚弱,不能正常的发情,即使发情也难以配种成功,有些配种成功的母羊因其过于瘦弱,还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使初生羔羊的活力较差,成活率低,抗病能力较差,易患疾病。因此,在饲喂时要注意保持母羊适宜的膘情,根据母羊实际的体况来合理的调整饲喂方法和饲喂量。对于过于肥胖的母羊,在饲喂上要注意少喂精料,多喂一些青饲料,同时增加母羊的运动量,以促进母羊正常的发情排卵。而对体质较为瘦弱的母羊则要在配种之前加强饲喂,提高日粮中的营养浓度,从而提高母羊的膘情,对于母羊的发情排卵都十分重要。保证母羊摄入的营养全面、充足且配比合理,在各种牧草生长旺盛的季节,可以采取放牧的饲养方式,可尽量延长放牧的时间,让母羊多采食青草,但是注意在归牧后必须要补饲,这对于体质较为瘦弱的母羊更为重要。如果是采用完全舍饲养殖方式,则要注意所提供的粗饲料要尽量的多样,并且质量要有所提高,精饲料的营养也要全面且配种合理。

2、科学管理

对母羊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放牧条件下可以保证母羊有充足的运动量和光照,对于提高母羊的体质,促进发情排卵,防止发生难产都很有帮助。如果是舍饲养殖方式下也不可忽略放牧的重要性,每天都要保证母羊有一定的室外运动时间,对于维持母羊适宜的体况,增强体质等都十分的重要。给母羊提供优质的饲料,不可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要做好饲料的贮存工作。因羊易患体内外寄生虫病,会危害到母羊的健康,影响母羊在秋季配种期壮膘,因此要定期给母羊进行预防性的驱虫工作。在发生寄生虫病后,追查母羊的病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以促进母羊早日的恢复健康。一般在母羊的配种期到来之前使用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并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再一次对羊进行体内寄生虫的驱除工作。另外,还要在配种前对母羊进行药浴,以驱除体外寄生虫。除此之外,还要给母羊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因羊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因此要做好羊舍的环境控制工作,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避免过于潮湿,勤换垫草垫料。合理的通风换气,及时的清理粪便,将舍内的有害气体及时的排出,保持羊舍的空气质量,为母羊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的环境,可促进母羊的发情排卵。

3、适时配种

要掌握好母羊的发情症状,做好适时配种,有效的提高母羊的配种受胎率。母情在膘情正常、体质健康的情况下,发情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一般性周期为16~17天,发情的时间可持续24~26h。母羊在发情时有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异常兴奋,呜叫,喜欢接近公羊,有相互爬跨的现象,同时还常作出排尿的姿势。发情母羊的阴户潮红、肿胀,有白色半透明的黏液流出,有的还会有少量的血液流出。此后母羊的食欲恢复,性欲减退,阴户肿胀逐渐的消退,阴道流出的黏液变得少而稠,此时是配种的最佳时机。因母羊的排卵一般在发情末期到发情结束后的8~12h,因此,可在母羊有发情症状后的10~15h进行配种。为了不错过最佳的配种时机,还可以对母羊进行复配,即在第一次配种后的10~12h再配一次,以提高母羊的配种受胎率。

4、及时催情

在母羊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常有一些母羊会发生发情推迟或者不发情的异常现象,对于这些母羊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人工催情。可选择使用异性诱导催情法,即在母羊群内放人性欲旺盛的公羊,利用公羊的爬跨与接触来刺刺激母羊发情排卵;利用药物催情法,可以给不发情的母羊注射激素药物,以增强母羊的繁殖机能,打破卵巢的静止状态,使母羊发情排卵;还可以使用孕马血清注射母羊的颈部皮下,一般使用后的2~10天母羊即可发情排卵;也可以使用中药催情法,建议的药方为益母草12g、红花10g、南瓜叶8g,煎水给母羊服用。如果不发情的母羊在进行人工催情后仍然不发情,则要考虑进行淘汰。

母羊秋季配种五项技术

母羊发情配种的黄金季节是秋季,适龄母羊适时进行科学配种,是提高母羊准胎率和多羔率的最有效措施。
1、选留种羊
选用一胎多羔的公母羊作种,保持羊一胎多羔的品种特征。
2、配种前催膘
适龄母羊在配种前1个月,应进行短期优饲,每只每天补饲精料0.2-0.25千克。适龄母羊只有膘情好,发情才能正常,排卵数量才会增多,从而能提高母羊的准胎率和多羔率。
3、提高适龄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
一般二产以上的母羊双羔率高,因此要控制好适龄高产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以4-6岁龄的母羊占羊群总数量的50%-60%为宜。
4、抢抓秋膘
羊的配种适期正是抢抓秋膘的好时期,抓好秋膘,可使母羊的排卵数量显著增加,公羊性欲旺盛,精液多品质好,准胎率和多胎率增加,母羊发情集中,排卵多。
5、适时配种
羊每次的发情持续时间为24-40小时,而排卵时间多在发情开始后的30-34小时,所以适时配种时间应选在发情后的12-25小时。老龄母羊发情持续时间较短,应在发情后及早配种,青年母羊发情时间较长,配种时间应稍后些。
6、实行复配
一般在一个发情期内,配种一次即可受精怀孕。但为了提高准胎率和多羔率,可在母羊发情中期和末期两次配种,或在一个发情期内的不同时期,用2-3只种公羊各配一次。如果是人工输精,效果则更好,可显著提高准胎率和多羔率。

扣蟹中期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当前,扣蟹养殖进入中期养殖阶段,扣蟹生长速度快,但又处在夏季高温季节,晴雨天气交替,水体自净能力差,水体缺氧、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因此,作为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提醒广大养殖户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防池底富营养,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
随着扣蟹个体快速生长,投饵量增加,池底排泄物、残饵及水草、青苔死亡在水底腐烂,池底富营养,水体溶氧不足,酸碱度下降,产生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可致扣蟹慢性中毒,影响摄食和生长。建议平时注意养护底质,及时清除残饵、粪便、老化藻类及死亡的水草,同时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
二、防天气晴雨交替,水色变化的影响
由于天气晴雨交替,池内容易出现倒藻,导致水质恶化、缺氧,有害藻类过快繁殖。水色呈现黑色水、酱油水、暗红水、蓝藻水等危害水色。因此,建议(1)平时应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量在5~250px,同时提高池塘水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和抗应激能力;(2)通过换水,施用培藻膏,繁殖有益藻类;(3)稳定透明度,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750px;(4)施用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改良水质。
三、防有害细菌和病毒影响
由于高温季节底质腐败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建议一方面使用微生态制剂,保持水质、底质良好;另一方面确保水体溶氧5mg/L以上,抑制厌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培育好池内水草,不仅要使水草覆盖面达60%以上,还要保持水草正常生长,水草既能遮光降温,又能净化水质,还是天然饵料。
2、如有增氧设备的池塘,每天都要正常开机,确保充足的溶氧,溶氧含量高后,可有效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稻田扣蟹生态培育技术



稻田养蟹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稻又养蟹,达到稻谷和河蟹双增收的目的。近年来,全国南北各地,利用稻田养蟹种、成蟹,都初步取得成功并显示出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994年农业部下达给辽宁省的“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证实了稻田养蟹不仅稻谷产量没有减产,而且增加了河蟹产量,大大提高了稻产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这项技术目前正作为“丰收计划”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稻田养蟹的生态作用稻田养蟹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种养殖方式,它发扬了湖泊养蟹和池塘养蟹的优点,克服其两种方式的不足。具有稻蟹互利的生态意义。
(1)河蟹为稻田除去杂草,减少种稻中的除草工序:稻田养蟹后,不但可减免人工除草的劳动,而且还有人工除草无法相比的除草经常性和除草剂不可比拟的彻底性,尤其能节省费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稻田的杂草一般都是河蟹喜食的饲料,如满江红、金鱼藻、苦草、水车前等。
(2)河蟹为稻田除去害虫,减少种稻的除虫费用:有试验表明,河蟹可以消灭水稻茎、叶、穗上的害虫。这可能是由于叶茎上的害虫惊落水中而成为蟹的美餐。
因此,稻田养蟹具有生物防治作用,可有效减轻虫害对稻谷的危害,大大减少施药的投资和用工。
(3)河蟹的爬行运动和摄取底栖动物的行为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可减少农田中耕的用工:稻田中有些水生生物生活的浅泥中,也有些生活在泥表面。河蟹摄食时的行为客观上可使泥土松软通气,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土壤的透气,从而会促进稻禾分蘖和根系发育。
(4)河蟹为稻谷生长起到保肥和施肥的作用:河蟹摄食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而这些生物的生长都不同程度的消耗水田的肥料养分,因而在减少耗肥因子的同时,起到保肥的作用。施肥作用是指河蟹的排泄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钙等营养成分,是稻田优质的肥料。
(5)种稻稻田能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稻田土质松软,溶氧充足,水温适宜,营养盐类充足,松软的土质给河蟹的活动提供了方便。
(6)种稻稻田能为河蟹生长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据研究,绝大部分水生生物是河蟹喜食的饲料,并且这些饲料中动植物都有,能较好地满足河蟹对动植物饵料的不同需要。

河蟹亲蟹池管理技术要点



1.越冬池的选择。亲蟹一般在室外土池中越冬,越冬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方,东西走向,长方形或正方形土池,水深1.5米以上,土质以泥沙土或粘土为好。
2.水质调控。抱卵亲蟹越冬期间,水体封冻时,要插入适量草把,并在每天早晨太阳升起以前要破冰,及时清扫冰上积雪。重点保持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其主要水质指标每隔半个月监测一次,盐度25‰左右,溶解氧每升5毫克以上,pH值7.8~8.7为好。
渗漏的土池每隔5天~7天添水1次,每次换水量应不超过总水体的30%,以保持水位在1.5米以上。当达到5℃以上时,要定时添加和更换新鲜海水。
3.饲料投喂。选择营养丰富的鲜活饵料,如沙蚕、鲜杂鱼、麦芽等。亲蟹抱卵后,随着水温的不断变化,视摄食情况,日投喂量一般控制为亲蟹总体重的2%~10%。不论表层水温如何变化,只要发现有亲蟹活动,就要适当投喂。每天在日落前投喂1次,沿土池四周将饲料投入水位以下,第二天巡池检查摄食情况,清除残饵,同时调整投喂量。多种饵料种类要交替投喂。水温8℃以上要投喂新鲜饵料和配合饵料。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亲蟹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及水色变化等;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破损;每隔半个月要定期镜检抱卵亲蟹的受精卵发育情况,及时采取和调整管理措施,以保证抱卵亲蟹顺利越冬。

高温季节扣蟹养殖技术管理要点



进入7月正是气温、水温最高,雷雨、低压闷热天气最多,养殖池塘生物量处于过饱和,水质极易变坏,病害大规模爆发和流行的季节,大闸蟹养殖户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同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池塘水位,对有些池塘因外河水源较差的可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应选择在睛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进行。
2、扣蟹此阶段正进入快速生长期,摄食量大,但一定要严格控制投饲量,防止剩饵过多引起水质污染,投喂的饲料要保证质量,营养全面的,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饲料投喂量在1.5小时内吃完为宜。
3、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扣蟹健康生长,定期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定期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剂(芽孢杆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定期在饲料中可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生物添加剂,增强河蟹的抗病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90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