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池套养鳜鱼技术


河蟹是沿岸性生物,养蟹池大部分水体处于空置状态。在蟹池套养适量的鳜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鳜鱼捕食蟹塘的小杂鱼虾,因而套养鳜鱼不需另投饵料鱼,还可避免小杂鱼过量繁殖,与河蟹竞争饵料、溶氧,还可以防止小杂鱼病害导致河蟹再感染,有利于河蟹的生长。一般亩产河蟹40千克,鳜鱼10-15千克。亩利润1200-1500元。主要技术如下。
一、放养准备
池塘面积5-20亩。池深2.0-2.5米,淤泥15厘米,PH值7.5-8.5。水源充足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备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
干塘消毒干池去淤,在放养前20天用20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
移植水草 放养前15天浅水种植伊乐藻,种植水深5厘米,丛距2.5米。种植后施有机肥150千克,以利于水草生长。
加注新水 水草返青后逐步加高水位,放种前达到50厘米。
放养螺蛳和杂鱼 种草后每亩投放螺蛳500千克,每池投放部分专池培育的野杂鱼。
二、苗种放养
幼蟹、鲢、银鲫在2月前放养结束,幼蟹放养规格160-240只/kg,放养密度在500-600只左右。为调节水质,每亩放养鲢鱼种90尾/亩(规格50g/尾)。另外每亩放养30尾2冬龄银鲫(雌雄比为2:1),这些银鲫在4月气温回升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饵料,同时摄食池底的残饵,防止水质恶化。幼蟹放养结束后逐步加高水位,至5月中旬保持水位1.5米。5月中旬收集抱卵虾,按每亩1千克放养。6月放养鳜鱼种,规格在5-8厘米,密度每亩20-30尾。放养时先坐盆,待与池水水温一致时放入池塘。所有苗种均经过4%食盐溶液浸洗消毒。
三、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养殖前期(3-5月)施复合肥10千克/亩,以促进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人工投喂以河蟹饵料为主,采用“前后精,中间青”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饵方法进行投饵管理。在幼蟹放养初期,主要投动物性饵料和河蟹全价配合饲料,以轧碎的新鲜螺蛳肉、蚌肉为主。高温季节则投喂水草、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饵料。养殖后期,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全价配合饲料为主,搭配部分青饲料,以提高河蟹个体规格。严禁投喂腐烂变质饵料。养殖过程中定期检验饵料鱼的数量。
2、水质调控 鳜鱼河蟹都喜清新的水环境,鳜鱼耐低溶氧能力差,对水体溶氧要求高,生产上采用以下措施来调控水质:①每20天每亩用生石灰20-30千克全池泼洒。②每周换水1次,每次1/5,高温季节,每3天换水1次,每次换1/3。③5-9月泼洒EM菌每月1次,每亩用量250克。
3、定期巡塘观察水质、饵料鱼状况、鱼蟹吃食、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4、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防治、药物防治为辅,积极采取清塘消毒、种植水草、自育苗种、科学投饵、调节水质等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四口蟹池的病害的发生。养殖期内除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外,每月还用漂白粉1mg/L防病,7、8两月施用纤虫净来杀灭河蟹寄生的纤毛虫。只要防病到位,可以避免病害发生。

相关推荐

河蟹池套养鳜鱼技术要点 效益显著



近年来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已经成为河蟹养殖户增加养殖效益所采取的一个常规方法,根据部分渔业科技示范户的养殖实绩,简单总结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分开,一般情况下,只要适合河蟹养殖的池塘都可以套养鳜鱼,但是池塘在放养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以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另外要在池内四周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积一般为池塘水面的30%~50%左右,这一方面有利于为河蟹提供脱壳隐蔽的场所和滋生河蟹爱吃的水生底栖生物,同时也有利于鳜鱼藏身其中捕食野杂鱼虾。
二、鳜鱼的套养规格及密度
鳜鱼主要以捕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为食,其饵料系数为6左右,因此鳜鱼的放养数量要结合池塘中往年的野杂鱼虾数量而定,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6月上旬放养5厘米~7厘米的鳜鱼种10尾/亩~15尾/亩,若规格太小,其捕食野杂鱼虾的能力弱,则成活率低。如果往年池塘中的野杂鱼虾数量很少,可以在池塘中放养部分2冬龄的鲫鱼,让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的饵料鱼,一般每亩池塘放养5组~6组鲫鱼,雌雄比为2∶1。
三、日常管理
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在管理上仍以河蟹为主,鳜鱼则以池中的野杂鱼虾为食,起到池塘清野的作用,只要套养密度控制合理,则在养殖过程中无需另外单独投喂饵料。但鳜鱼对溶氧要求较高,而许多养殖户的塘口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池底淤泥偏多、水质恶化等情况,经常造成溶氧不足而导致鳜鱼缺氧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经常冲注新水,保持水中溶氧丰富,一般每7天~10天注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15厘米,另外还要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以改良水质,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池中安装微孔增氧等设备以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四、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因鳜鱼属特种水产,河蟹为甲壳类动物,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一般的鱼类要高,因此,在用药时要小心谨慎的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要计算准确。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每隔15天~20天左右使用生石灰或生物制剂进行改良水环境以降低鳜鱼和河蟹的发病率。

成蟹池套育扣蟹技术要点



扣蟹质量是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在成蟹池中围网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保证来年成蟹养殖的蟹种需求,能够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其具体技术要点为:
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
1、池塘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能高排低灌、面积15—20xx养殖,蟹种由外地购进或全部购苗培育扣蟹外,从第二年开始,蟹种则自行供给。蟹种为上年存池,一般规格为100—200只/公斤,平均亩放15—20斤,多余扣蟹可销售。
2、蟹苗放养
于5月下旬至6月15日进行,最好是最后一批人工繁殖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苗。在蟹池的西北角用聚乙烯网片进行圈围,网高1米并设有倒檐,向里10厘米,向外20厘米,面积视放苗多少而定,一般每20—30平方米放苗1斤,面积15—20亩的池塘放2斤蟹苗,圈围60—80平方米为宜,面积不宜过大,以控制扣蟹规格。
三、饲养管理
1、投饵
河蟹的整个生长阶段,除摄食池塘中的水花生外,主要靠人工投喂。大眼幼体培育至Ⅰ、Ⅱ期幼蟹,主要泼洒豆浆,Ⅲ期以后逐步投喂玉米粉、粗黄豆粉、麸皮等。7月底以前,主要投喂煮熟的小麦、玉米,8月份以后,除投喂小麦、玉米外,每2—3天投喂一次低值的鱼虾。饵料投喂一般在傍晚进行,高温季节则应推迟投喂时间,且投在深水区。
2、撒网
7月份以后,水温逐渐升高,此时应撤去围网,并入大塘饲养。以免浅水区的幼蟹耐不住高温。
3、水质调节
水位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春季1米以内,夏季1—1.5米,秋冬季1.5米。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水一次,先放后进,每次20厘米,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一次,亩用量10—15公斤。
四、收获
于11月上旬陆续捕蟹上市,一般每亩可收获商品蟹100斤、蟹种1500只。
五、体会
在成蟹池中围网培育扣蟹大大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其原因在于:自行培育蟹种,减少了因外购蟹种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且蟹种在原来水体中养成成蟹,没有适应阶段,保证了成蟹养殖的顺利进行。利用成蟹养殖池套育蟹种进行河蟹养殖,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条降本增效的好途径。

藕池套养革胡子鲶技术


1.养鲶藕池条件。藕池要求池底平坦,黏质土壤,水源近,水质良好,排注方便,池埂坚实,无渗漏,保水性好,单池面积不宜过大,1~5亩为好。3月下旬,翻池松土35厘米深,加高加固池埂,使埂高出水面40厘米,夯打结实。为防高温季节,鲶鱼有避暑场所及藕池浅灌、追肥、治虫时有藏身之处,池内按田、目等字形开挖鱼沟,沟宽5060厘米,沟深30~40厘米,并在池角视藕池面积大小按总面积5%~8%挖24个鱼坑,坑深0.8~1米,且坑、沟相通。在进排水口安装防逃护栏。
2.施肥浑池。藕池整好后,亩施粪肥18002000千克作养藕基肥。注水15厘米进行浑池,用铁耙边扒池底,边搅动池水,把池水搅成泥浆水,鱼坑、鱼沟应着重处理,如此反复几次,确保藕池不渗水。
3.藕种栽植。4月中旬造择生长快、抗病害、产量高的优质藕种,且藕种无损伤,后把节较粗,皮质光滑,充分老熟,藕芽宅整,按株行距1.52米均匀植入10~15厘米泥土中(鱼沟、鱼坑内除外),亩栽植优质藕种160180千克。
4,清池放鲶种。藕种栽植后,向池中注水20厘米。5月上旬,水温保持18℃以上且池中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投放鲶种,鲶种放养前7~10天藕池用20毫克/千克生石灰泼洒全池消毒。放养时先用1.5%~2%食盐水或30毫克/千克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020分钟,放养密度则视藕池条件,以及鲶种规格和饲料供给情况而定,一般藕池放养体长5~10厘米鲶种15002000尾/亩为宜。
5.投饵。选择水坑处作投饵点,可用竹篮、条框等制成食台,放入饵料,沉入水中。在前阶段应主要投喂碎蚯蚓、小杂鱼虾、动物内脏、动物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促进鱼种快速生长,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5%~10%。成鱼阶段可投喂各种动物内脏、动物尸体、屠宰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占鱼体重2%一8%。在动物饲料资源不足时,可主要投喂豆饼、花生饼,玉米粉、青萍、瓜果菜等植物性饲料和少量添加剂。()干饲料投喂占鱼体重5%~7%。养殖后期应以动物饲料为主或增加动物性饲料投喂量,用于催肥。
6.追肥调节水质。在藕池中适当追肥,即可促进藕生长良好,又可培育革胡子鲶天然生物饵料。一般追肥视水质变化而定,一次亩追粪肥300400千克。养殖中后期,由于藕池中积累大量鲶鱼粪便和残饵。因此经常观察和调节水质,在向大池注水使大池水位保持40~50厘米,同时应定期排除部分污水,换注新水。换水量为20%~30%。
7.日常管理。①藕鱼兼顾,合理调节水位,平时大池水位保持3050厘米。过深水位不利于藕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②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藕病虫害,粉剂宜在有露水的早晨施用。水刺尽量洒在藕茎叶面上,避免直接落入水中,施药时最好把鱼赶入鱼沟、鱼坑内。
③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郑和润

河蟹青虾鳜鱼同池共养技术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的地方。塘口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为10亩左右,埂宽3米以上,池坡土质较硬,坡比为1:2.5~3.0,池底基本平坦,底质为偏碱性的壤土。在池塘四周开挖环沟,保持水深为1.2~1.5米,沟底稍向排水口倾斜,沟面积占蟹池总面积30%~40%。将池塘中部推整成平滩,保持水深为0.5~0.8米。在池埂外侧用石棉瓦或钙塑板等材料建成防逃墙(四角做成圆弧形)、进排水口用双层不锈钢网封好扎牢,以防河蟹逃逸。池中按1.5千瓦/亩的标准安装条式微孔增氧,并配备5.5千瓦的进、排水泵各1台。
二、清塘植草
入冬后排干池水,清除杂草杂物,挖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有机物的风华。放养前10~15天加水5~10厘米,使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80~100公斤/亩,以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待清塘药性消失后,在池中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黄草等水草,使水草覆盖率达50%~60%。水草不仅是河蟹的植物性饵料,而且还是河蟹和青虾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
三、施肥投螺
水草成活后,投施发酵过的蓄、禽粪,用量为200~300公斤/亩。以后每隔10~15天追施1次生物有机肥,用量为3~5公斤/亩,以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量,为河蟹提供生物饵料。清明前后投放螺蛳,用量为300公斤/亩,可于8月份再补投1米,以改良水质和底质
七、病害防治
每月投喂1次用1%的食盐和0.1%的鲜大蒜汁配制成的药饵,每日1次,连喂3~5天,防止肠炎病。5月和9月各泼洒1次纤虫速净(主要成份:复合二硝基;规格:10%),用量为40~50毫升/亩·米,每日1次,连用2次,预防寄生虫病。一旦发生病害,因及时诊断病因,对症选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环保的药品进行治疗,将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在病害防治中,严禁使用敌百虫、敌杀死和菊酯类杀虫药物。

大闸蟹池塘套养鳜鱼成活率低的原因



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放鳜鱼以增加池塘养殖的效益,这是在几年前就大力推广的项目,然后到今天有些养殖户还反映其所套放的鳜鱼成活率比较低。根据对多个养殖户的具体情况调查,现将鳜鱼成活率低的原因总结如下。
1、套放的鳜鱼规格太小
有些养殖户购买的鳜鱼夏花规格偏小,体长3~5厘米,这样的鳜鱼小苗适应性和摄食力都很弱,成活率也比较低。建议套养的鳜鱼苗种体长应在5厘米以上,体长10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成活率更高,另外根据池塘中野杂鱼、虾的数量合理确定鳜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0~15尾/亩。
2、鳜鱼适口饲料不足
鳜鱼是凶猛鱼类,终身以活鱼、活虾为食,如果池塘中适合鳜鱼捕食的鱼、虾数量太少,很可能会引起鳜鱼自相残杀,这也势必影响其成活率。建议在放养鳜鱼苗种前,可在蟹池中放养一定数量的家鱼夏花等,或者放养部分鲫鱼和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的饲料。
3、蟹池溶氧不足
鳜鱼对溶氧要求较高,而许多养殖户的塘口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池底淤泥偏多、水质恶化等情况,常造成溶氧不足导致鳜鱼缺氧死亡。套养鳜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在养殖过程中,除采取加水、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外,还要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另外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通过在池塘中安装微孔增氧等设备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4、病害和用药不当
鳜鱼发生病害也是导致成活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再加上鳜鱼对许多药物都比较敏感,池塘用药不当也会导致鳜鱼大量死亡。建议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苗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改良水质达到降低鳜鱼发病率的目的。

河蟹塘套养鳜鱼死亡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镇渔业科技示范户赵耀主反映,他去年河蟹塘套养鳜鱼苗成活率很低,我调查走访了我镇其他河蟹养殖户,发现有不少河蟹养殖户存在类似情况,当然,也有不少河蟹养殖户鳜鱼苗成活率很高。成活率最低的,40亩河蟹塘套养了400尾鳜鱼苗,年终只起捕1尾。最高的,16.2亩塘,放165尾,年终起捕149尾,成活率达90%,差别如此大。经过对全镇河蟹养殖户套养鳜鱼苗前准备工作和套养后管理工作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鳜鱼苗成活率偏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药物清塘不彻底,塘中遗留的野杂鱼,如乌鳢、鲶鱼等凶猛性鱼吞食了鳜鱼苗。
2.进水时,进水管没用密眼网袋过滤,乌鳢等野杂鱼随水入塘。
3.放养的鳜鱼苗种规格偏小或不齐。规格偏小,下塘后,适应环境能力差;规格不齐,存在大吃小。
4.放苗地点水位太浅、离河岸太近或在下风处。放养的苗种在苗种场起苗时,经过多次拉网,已受伤生病。放养后,苗种遂渐消瘦,最终死亡。
5.个别养蟹户放养鳜鱼苗时,装鳜鱼苗的氧气袋没经过温度缓冲,直接放入池塘,氧气袋水体和池塘水体温差大于3℃,导致鳜鱼苗死亡。
6.池塘中鳜鱼苗的饵料鱼严重不足或不适口。池塘中饵料鱼严重不足,部分鳜鱼苗因长时间不能进食,逐渐消瘦,最后饿死;池塘中鳜鱼苗的饵料鱼不适口,如:饵料鱼规格偏大,鳜鱼苗进食后,不能完全吞食,被饵料鱼卡死,饵料鱼规格过于偏大的,鳜鱼苗则无法进食。
7.放苗后,塘中水体严重缺氧,鳜鱼苗因缺氧死亡。
8.塘中水草密度太大或塘中生大量青苔,鳜鱼没有活动空间,有的被青苔缠绕而困死。
9.养殖到中后期,没有进行有效病害防治,部分鳜鱼病死。
10.为了给塘中鱼蟹治病,用了鳜鱼敏感的药物,鳜鱼被药死。
针对以上因素,提高鳜鱼苗成活率,应当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1.首先要认真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彻底杀死野杂鱼等有害物。要挖出塘底部分淤泥,只保留10~15厘米深度。清塘药物可选用生石灰,亩用120千克,先打干池水,只留5~8厘米深水,生石灰化水后,要趁热泼洒,泼洒后,要用耙子在淤泥中来回拖拉,从而有效杀灭野杂鱼。这样做,是因为部分乌鳢、鲶鱼和鲤鱼会潜伏在淤泥中,尤其会潜伏在下水裤走过的脚塘里。还因为池塘水抽干后,附近池塘水位还较高,在池塘四周底部周围出现微弱渗水流,部分乌鳢等凶猛鱼类得以苟活。如果是种藕塘改养河蟹的,还要先彻底清除藕杆,再用药物清塘。对于底质偏碱性塘口或急于准备放苗塘口,可选用漂白粉清塘,亩用15千克左右,化水全池泼洒。清塘前要检查生产日期及包装有无破损,最好检查有效氯。对于新开挖的塘口,也要清塘。尤其是农田开挖的塘口。因为农田中有水渠,或多或少会有野杂鱼留存。药物彻底清塘后,老塘口还要充分晒塘。
2.塘口每一次进水,都有要用密眼网袋过滤。进排水口用塑料网围住,塑料网下端连滑石笼,且和防逃网连成一体,石笼埋入泥下30厘米,并且要夯实。
3.放养的鳜鱼苗种,要求规格在6厘米以上,且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在苗种场起苗时,鳜鱼苗规格不齐的,一定要用网筛筛一下。放养的鳜鱼苗,必须是同一批次的苗,而且要一次性放足。
4.放鳜鱼苗地点应在塘口上风处,离岸1米以上且水位较深,附近没有大量水草。
5.鳜鱼苗放养时,如果氧气袋水体和塘口水体温差大于3℃的,应把氧气袋放在塘里缓冲10~15分钟,等两水体温度相近,再打开氧气袋缓缓放苗。
6.根据各个塘口情况,在清塘后,每亩可放养麦穗鱼0.5~1千克或抱仔青虾0.5~1千克,让其自然产苗,供鳜鱼苗摄食。放鳜鱼苗前,在蟹塘边浅水处观察,发现有适量小鱼苗或小虾苗时,再放养鳜鱼苗。
7.鳜鱼对低溶氧相当敏感,塘中应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在天气不好,塘中水体溶氧不足时增氧。随着水温不断升高,逐步加深池水,5~7天加新水一次。高温季节,2~3天加新水一次,最好保持微流水。养殖中后期,视池水水质状况,每周或每10天换水1/4~1/3。换水时,不可先抽水,然后再加水,这样做,水草暴露在阳光下,易脱水死亡,使水质变坏。从5月份开始,交替用EM菌和光合细菌调节水质,每15~20天一次,使用前和使用后7天不得使用杀菌剂。确保塘口水质清新、溶氧适中。
8.塘中水草覆盖面要小于55%,多出的要及时清除。在高温来临前,要逐步加深池水,并对伊乐藻进行割刈,保留水草底部10~20厘米。水草之间要留2~3米无草区,这样可避免水草过多,造成蟹池缺氧。对于易生青苔的塘口,药物清塘前,可选用硫酸铜,每亩0.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5天后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进水后,放蟹种前7~10天,每亩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15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10~15千克。使水适当变肥,从而抑制青苔生长。对于已经生青苔塘口,青苔覆盖面较大的,可用杀青苔剂和泥土混合,在有青苔的地方撒,用药面积较大的,用药后视水质情况,注意换水增氧,然后再用腐质酸钠。
9.鳜鱼病害主要是爆发性出血病,其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重点放在水质调控上。中后期,10~15天用全效底改一次(用量5~8亩/袋),15天左右用生物制剂调水一次,10~15天用碘制剂对水体杀菌消毒一次。鳜鱼病害防治可以和河蟹病害防治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10.在给塘中鱼蟹治病时,要避免用鳜鱼敏感的药物。全池泼洒硫酸铜溶液,要避开高温天气,用药后要注意增氧,视水质情况,可适当换水。

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



黄鳝、泥鳅都是名贵淡水鱼中的佳品。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一般20平方米~10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池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深0.7米~1米,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栏鱼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天~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公斤50个~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公斤~1.5公斤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最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饲料。

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面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黄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蚯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喜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粘合剂3%。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黄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4、饲养管理。

生长季节为4月~11月,其中旺季为5月~9月,要勤巡池,勤管理。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值为6.5~7.5之间,水位适宜。

5、预防疾病。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要经常用1ppm~2ppm(百万分之)漂白粉全池泼洒。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63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