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大闸蟹养殖效益的几点看法


近年来,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已经从九十年代亩利润为5000-8000元,逐步回落到20xx的养蟹生产,蟹池中淤泥较深,滋生大量的病原体、细菌等有害物质,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蟹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养蟹效益不佳。真对这种情况可采用换茬轮作的方法,每2-3年轮作一次,利用生物间相互作用及更换生态环境来抑制病毒、细菌,从而达到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防病的目的。
2、改革养殖制度
随着养蟹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单一的河蟹养殖风险大,养殖效益不稳定。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蟹池生产潜力,提高养蟹抗风险能力,必须改革养蟹制度,采取蟹池混养青虾、鳜鱼,花白鲢及蟹、虾、鱼混养,发挥蟹池最大生产力。
3、仿生态营造蟹池环境
蟹池四季有草有螺,且水草均为复合型的,采取现代科学管理方式,年底均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回捕率高,规格大,质量优等特点。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清塘消毒后,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伊乐藻、轮叶黑藻、小茨藻、金鱼藻等水生植物进行移栽,覆盖池塘面积的20xx来养殖经验、技术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坚持“四定”、“四看”的投喂原则,确保河蟹吃饱、吃好、吃匀,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观察水质变化情况
蟹池水质的好与坏,是体现管理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及时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是决定投饵、注水、换水,增氧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应定期采集水样送到技术部门进行水质检测,及时地掌握蟹池水质变化状况。
(3)、巡塘
高产蟹池的管理人员应住在池边,坚持每天早、中、晚多次巡塘,观察河蟹活动、吃食,水质变化等情况,检查是否有缺氧和蟹病现象。在天气突然变化时,如闷热天气,下午有雷阵雨及阴雨天、气压低,夜间及清晨要特别注意巡塘检查。
(4)、预测缺氧与处理
缺氧是河蟹对水体一种生理反应。蟹池发生缺氧:一是蟹池水质过肥,河蟹存塘量大;二是蟹池内有大量水草已枯萎、发黄、腐烂而引起水质变坏;三是投饵多,剩饵腐烂引起水质败坏引起缺氧。如有缺氧现象,要减少投饵量,及时开动增氧机或泼洒增氧剂增氧。
(5)、检查蟹病及预防
检查蟹病是养蟹高质高效一项重要技术管理措施。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池塘消毒工作,观察河蟹发病及死蟹情况,及时检查,制定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对捞出的病蟹、死蟹不要乱丢、将病蟹和死蟹深埋和作无害化处理,这样避免暴雨天气,将病原体又冲进蟹塘中,造成病害的重复和交叉感染。在蟹病流行季节应做好池塘消毒、科学投喂、水质调控和药物防治工作,发现蟹病,及时治疗。
(6)、常做记录
塘口档案记载就是对养殖塘口的清塘、苗种放养、天气变化、水质状况、饲料及渔药使用、捕捞和销售等作详细记录并保存。建档的好处:一是不断总结生态养殖经验,提升养殖生产管理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二是根据所记载的数据,能及时地调整饲养管理方法;三是增加水产品可追根溯源,为市场提供放心、绿色水产品。

相关阅读

提高池塘养殖大闸蟹效益的关键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
池塘应在冬季进行清整,抽干池水进行暴晒,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放养前,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然后进行消毒杀菌,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120-150公斤。
2、投放优质蟹苗
投放自已培育的扣蟹,要求扣蟹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伤无病,规格一致,无性早熟。蟹种放养前,选择硬壳体健、活动好的蟹种,不投放腹肢僵直、中空、软壳、活力差的带病蟹种,下塘时逐个检查,剔除病蟹,对购进的蟹种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放养。
3、采取“种草投螺”
种植水草既可提供河蟹栖息、避敌的场所,起到进化水质作用,提高河蟹的品质,种的水草以伊乐藻为主,并与水花生相结合,种植水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左右,移植螺蛳,在清明前一次放足,每亩放螺蛳350公斤,在养殖中后期还经常检查螺蛳的存塘量,发现不足时及时补充。
4、科学投喂饵
坚持“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早晚各1次,4-5月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是小鱼、螺蚌肉等,6-7月份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是小麦、玉米、麸皮等,8-9月份高温季节投喂颗粒饲料,可搭配山芋、南瓜、水草等,养殖后期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确保河蟹吃饱吃好。
5、加强水质调节
春季保持水深0.8-1米,高位季节1-1.2米水深,每10-15天换水1次,高温每天加水10-20厘米,用生石灰7-10天全池泼洒1次,每亩1米水深10-15千克调节PH值,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6、加强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彻底消毒,每10-15天用生石灰泼洒1次,进行调水,药物预防每20天左右进行杀虫后灭菌,主要用纤虫净杀纤毛虫,黑鳃、烂鳃、水肿、肝坏死等用碘制剂。

怎样提高水蛭的养殖效益


把水蛭养活不难,要养出好效益不易。水蛭原本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人工养殖时,若小环境小气候不予配合,生长必将受阻。缸养、小池水水体养殖,绝对形不了效益。水蛭有自己的固有习性,在目前,驯化工作刚开始,其野生习性还无法改变。化肥农药、盐碱酸、水温、容氧及天气的聚变等,对于水蛭都很敏感,都会引起其不适和逃逸,逃不掉时,也只能免强生存,直至死亡。所以新建的水蛭养殖池就不能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砖结构水泥池,刚建好时,不能立即就投种放苗。新建水泥池,其池体的碱性物质(硅酸盐水泥、氢氧化钙等)需经过长时间(20天左右)的淡化。

新建的养殖池,不能一次性就投足种苗,只有待养殖池总体环境条件逐步趋向食物链综合平衡以后,才能逐步加大投种量,更不能机械性地认为每平方米、每立方米可投放多少多少公斤或条数。投放的总理需根据养殖池的具体条件与水蛭生长状况之间的良性平衡而定。

要会选种。对一些残伤、形态不正、杂种、病态等水蛭种苗,均应剔除。不仅如此,有时对受内外伤的水蛭一时还识别不出来,还需暂养2~3天后再鉴别。要想在投种一年之后就有好收成,还需选二龄以上的健壮水蛭作种苗。种蛭的个体越大越健壮,产卵量、孵化率和成活率越高,除非是五龄以上的老蛭,但这样的老蛭已不多见到。健壮的水蛭,个体结这有弹性有活力,用手指一触即会收缩成团,放入水中,很快就游动自如。

水蛭的食性很广,促进水蛭生长繁殖的主体是养殖池中的水生物及其食物链,如螺蚌贝及其幼体等栖软体动物、鱼虫水蚤等生物、水生菌丝体藻类以及营养丰富的腐殖质。水蛭与各水生物之间都互依共存,只要做好前期工作,再经常投以经人工充分发酵的动物粪便,加上取之不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就能获得食物链的良性循环,这样即成本低,效果好,又能优化生态环境,这比机械地规定每隔多少天换多少水等要主动、方便、科学得多。

食物链匹配得越合理,水质也越清鲜,溶氧也越充足,浮游及底栖动物等的生长也越快,水蛭的放养密度就能提高。根据我们的经验,亩水面投种苗50~100公斤,食物链完全能保持良性循环平衡。

作为对主体食物链的补充,可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建议可因地制宜,凡畜禽鱼用饲料,均可选用,可根据成本、季节和养殖池的理化性状与养殖密度之间的动态量比关系来确定投喂量。例如水温在22℃~27℃的水蛭旺食期,若水质清新,就可多投饲,时间可在水蛭晚间出动觅食之前。

养殖池投放石块、树枝等不是好办法,更不能乱投,副作用多。养殖池中的形态物质的布局要有序化布局,要兼顾各种作业的方便合理、省工、省时、省力和高效。

养殖池中的布局,除设置岸坡、岛滩和种草植树之外,还应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其优点很多,能在生态法养蛭中起到积极作用。单纯设定水深度有很多局限性。

水蛭的栖息,会因时间、日期、地区、季节及环境的不同而有别。长江中下游,4月份起,会有部分水蛭择近水边浅土层中造穴产卵,5~6月是孵化期,在这段时间,需在滩坡处给予安静的和可减轻外部对其冲击的环境条件。饱食后的水蛭,白天多以穴居为主。摄食不足时,会暂栖于水生植物间,或吸附于池壁等处,凭借其灵敏的嗅觉和听觉,会随时快速地出击猎食。

在目前,人工养水蛭应以生态养殖法为主,有条件的可用大棚温室作养殖试验和驯化试验。总体养殖池中,至少要有1/2以上的区域面积植物化。

作为一项副业,在茭白田、茨菇地、藕池甚至稻田与之间作,也是一种可取的增值方法。

水蛭的耐饥性很强,一次饱食,半月余不进食,能依靠体内储存的能量维持代谢,不会饿死。同时水蛭的体细胞中的特殊基因链组织,能同时分裂出具有极强抗菌力的抗体物质和水蛭素,能有效抑制病菌的侵入,使之不受感染,因而生命力较强。很多特征显示,水蛭的生长繁殖性状,其可塑性是很有潜力的。若能精心驯养,提纯复壮,培育出优良品种的概率很高。

相关知识:

水蛭的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这种物质有极强的抗凝血作用。水蛭在吸血时会分泌出唾液,唾液中的水蛭素进入血液可促进血液流通。研究发现,水蛭的唾液中含有近20种具有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目前科学家尚无法人工合成。水蛭在吸血时能将水蛭素等活性物质注入人体,从而达到理疗和减轻病痛的效果。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舞演员就采用水蛭消除腿脚部位的肿胀。活体水蛭和利用水蛭加工成的药品可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妇科疾病、阳痿等,利用水蛭提取物制成的美容化妆品具有消炎、抗过敏和增加皮肤营养等功效。

水蛭的医疗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莫斯科国际医用水蛭研究中心每年饲养水蛭150万条,其中一部分出口到美国、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和其他中东国家。在美国,一条水蛭可卖到7美元。尼科诺夫对记者说,并非所有水蛭都具有医疗作用,研究中心养殖的医用水蛭是从自然界400多种水蛭中筛选出的,它们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饲养水蛭是极为细致的工作。

本人对解决大闸蟹塘青苔的一些看法



邓晨
螃蟹池塘中大量滋生青苔一直是螃蟹养殖中的老大难问题,有时关乎一年的养殖成败。青苔会大量吸收水体中的肥料使水质清瘦,且死后会污染水质。有些青苔会缠绕在水草上面,水草便会慢慢萎缩,所以青苔不得不防。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杀青苔的药物,不过有些药品安全性太低,容易伤草伤蟹。还有些药物在使用后一两天会看到效果,但几天后青苔又会死灰复燃。面对青苔广大养殖户应该采取预防的态度,不能有等青苔暴发后再采用药物去处理的心理。
据笔者观察,在螃蟹池塘使用过磷肥或者水体含磷过高时易暴发青苔。所以已经有少量青苔的池塘切忌使用过磷酸钙或者其它磷肥肥水,在以后的肥水过程中也避免单施磷肥的情况发生。
防止青苔的暴发要把平时的工作做细,在7月份之前,要少量多次的使用生物肥肥水,维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cm,这种环境下不适宜青苔的生长,能够有效控制青苔。做到这一点虽不容易,但各个养殖区域不乏有成功的案例。
1水草脏螃蟹养殖中期,水草由于活力不够会附着一些污泥或者一些纤毛类。草脏若是由污泥引起则使用氨基酸+芽孢杆菌来处理。若是一些纤毛类,附着在草上,则建议先使用一些含有硫酸锌的药物,之后再解毒肥水。如果水草活力不够,几天之后还要按以上办法重复处理。最根本的还是通过使用氨基酸等肥料增强水草活力。
2水混随着养殖密度越来越高,螃蟹在晚上的活动量加大,水体水草的净化能力有时已经不足,在5月份昼夜温差偏大的时候,水体混浊经常出现。水体如果长期混浊则会影响水草的生长,所以水混是一个养殖户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笔者通过与养殖户交流得出一些建议处理方法:第一天过磷酸钙5kg/亩,第2天上午使用生物肥肥水(足量),并酌情增加投饵量。
3螃蟹夹草螃蟹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或其它应激情况发生之后会大量夹草,尤其是苦草。在一些种植苦草的养殖区域,少量夹草养殖户还可以接受。但苦草大量被夹断后会污染水质,破坏养殖环境。大家都知道“蟹大小看水草”这句话。没有水草的池塘,水质不能达到优良状态,螃蟹翻倍率会明显降低。所以每当这个时候,养殖户都会想尽各种办法阻止螃蟹夹草。
防止螃蟹夹草的常用方法:在苦草生长区域投放仔螺丝,然后使用解毒抗应激产品减少螃蟹应激反应,同时投喂一些优质饲料。
4蓝藻蓝藻问题在学术上一直有争论,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螃蟹养殖中也分两种情况。在高淳养殖模式中(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都有种植),只要池塘中水草丰盛占到总面积的40%以上,蓝藻一般很难暴发;但其他养殖模式中(伊乐藻占大多数或者只种植伊乐藻)就算水草覆盖率很高,蓝藻也还是会暴发。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技术人员。个人建议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尽量多引种一些水草种类或许对抑制蓝藻暴发会有意想不到效果。
蓝藻的处理成功率不是很高,但是也有一些成功案例:在蓝藻发生早期使用“过磷酸钙(3kg/亩)+芽孢杆菌”;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就是足量使用光合细菌,连用两次但要注意防缺氧。

养鸭怎样提高养殖效益


养鸭要想提高养殖效益,需要注意做过以下五点: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

在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加强早饲:鸭群在黎明时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子增膘长肉特别快。要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采食高峰时进行。

2.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

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以前这段时间,通常不会在白天产蛋。为了提高产蛋率应做到以下两点:

(1)晚上10点准时关灯,停止照明,以保证蛋鸭在次日凌晨1~4点的安静环境中产蛋。如发现鸭产蛋普遍晚于早晨5点,并且蛋个较小,说明其日粮中精料不足,要及时按标准增加精料。

(2)如果鸭子在白天产蛋,则多是因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早上放牧过早或鸭舍内温度高、湿度大等恶劣环境所致。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其饲养管理条件,并暂时推迟鸭子每天早上的放牧时间(8点)。

3.种鸭交配的昼夜变化规律

种鸭交配一般在早晨或傍晚,在广阔的水面进行。因此,要充分利用种鸭早上和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将其赶到较深的水域,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4.酉时病的昼夜变化规律

酉时病是因鸭子每天下午酉时(5~7点)发病而得名。该病发作时鸭子剧烈骚动、快速聚堆,导致部分弱鸭被踩踏致死,死亡率为17%~24%。此病是由于运输应激所致,所以应尽量减少鸭子远距离运输前后的各种应激/。鸭子运输后数日内,于每天酉时前1~2小时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便及时制止酉时病发生。

5.免疫应答的昼夜变化规律

家禽对免疫制剂(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强弱呈昼夜周期性变化,白天敏感性差,免疫应答迟钝;夜间接近凌晨时,肾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应答最敏感。所以家禽(包括鸭、鹅、鸡)的免疫工作在凌晨进行效果好。(河南许琴)

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措施


发展养鹅,首先要发展种鹅养殖。但由于种鹅饲养期长、产蛋期短、受精率不高等原因,导致种鹅养殖效益得不到提高,难以形成规模化养殖。故提高种鹅养殖经济效益一直是养殖专业人员思考的一个间题。

(1)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种鹅集中饲养,种鹅场的劳动压力大、饲草来源受到限制、水源不充足,水质得不到及时更新,这是种鹅场经济效益搞不上去的主要原因。故笔者认为可以由公司充当龙头,建立生产基地,由基地负责养殖生产技术,而将种鹅按公母比例分群后。分散到农户家中饲养。农户可利用田边地角、荒山坡地等种草养鹅,也可利用闲田、闲地放牧养鹅。在产蛋季节,再由基地每星期集中收蛋1-2次,集中消毒、孵化。这种模式既减少了种鹅场的劳动压力,又降低了饲养生产成本,提高了种蛋的受精率,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2)加强分散种鹅的饲养管理 种鹅分群分散到农户家中饲养后。应派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在育成期和休产期负责指导活拔鹅绒;在产蛋期负责加强配种管理。补充人工光照,以提高种鹅的产蛋盆和种蛋的受精率;在疫病流行季节负贵疫病防治,定期进行检疫。

(3)进行活拔鹅绒提升经济效益 种鹅的育成期和休产期均较长,且在育成期一方面要防止过肥,另一方面还要注惫控制生产;而在休产期耗料多而不生产,同时也要防止种鹅过肥,所以养鹅户可利用这两个时期进行活拔鹅绒。一般在4-9月可进行活拔鹅绒2-3次,这样既可控制鹅长得过肥,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4)及时更新种公鹅 公鹅体质好,能够提高受精率,同时省工、省料又缩短了饲养期。有的养鹅户年年养公鹅,但不知道更换公鹅,造成鹅群严重退化,较明显的是在每年孵鹅季节里,就可看到崎形怪状的雏鹅,如瘫痪、腐腿、歪脖、瞎眼,有的还死在蛋壳里。这就是因为养老公鹅而导致鹅的血缘近亲造成的。从遗传上说,血缘近亲的害处是退化、不孕、崎形、难产、死胚和抗病能力低等。种公鹅如果一养就是数年。就会导致血缘近亲,除了雏鹅可出现上述病症外,还可使成母鹅产蛋个小、量少。因此建议种公鹅每年都要选留,最好到外地串换,千万不要在同窝里有血缘关系的雏鹅中选留,更不要再养老公鹅。

(5)利用淘汰种鹅生产鹅肥肝 鹅肥肝中含脂量高达50%- 60%,其脂肪酸主要由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是老年人的保健动物食品,也是欧美人士的美味佳肴,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价格不菲!气有试验证明:利用淘汰种鹅,通过3-4周填肥后,杀鹅取肝,填得好的肥肝可达600-900g最大的重达1.8kg。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6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