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蟹苗出池与运输

一、蟹苗出池前的淡化
当池内第Ⅴ期溞状幼体80%变态成为大眼幼体时,成为大眼幼体1日龄,等到3~4日龄时,就对育苗池的水体进行淡化,每日降低盐度0.005~0.01,使最终池水盐度降到0.005以下,以使蟹苗适应淡水生活。淡化时,将原池的海水排掉部分,再注入淡水,用海水比重计换算成盐度,依次逐日淡化。随着大眼幼体日龄的增加,对淡水的适应力也增强。一般5~6日龄的大眼幼体,在淡水中能很好地生存。
淡化的目的,在于使蟹苗从海水的环境转向淡水环境的生活,逐渐调节体内渗透压与外界的平衡,使之过渡到淡水中生活。当淡化池水时,同时逐步降低池水温度,室内水泥培育池每日降1~2℃,直至与外界水温一致为止,这样还有利于运输。
人工繁殖的河蟹苗,必须经过淡化后,方能出售与放养。没有经过淡化的蟹苗,如马上放入淡水池,由于环境盐度的突变,体内渗透压与外界失去平衡,很快会造成蟹苗部分或大量死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暂养锻炼
大眼幼体(蟹苗)出池前,在原池还要进行暂养锻炼,目的使出池蟹苗更“老炼”,不仅能游泳,而且还能爬行,提高蟹苗的成活率。蟹苗准备放养到淡水水域去之前,尚须经过暂养锻炼阶段。刚完成蜕皮变态的大眼幼体,由海水环境一下子进入淡水,半小时即麻醉,其后死亡。但随着其日龄的增加,对淡水的适应力明显增强。1~2日龄的大眼幼体从0.028盐度海水环境进入淡水池,24小时后的成活率只有10%~30%。但3~4日龄的大眼幼体进入淡水后,24小时的成活率可达60%~80%以上。5~6日龄的大眼幼体(每千克14万~20万只的个体),进入淡水后成活率达95%以上。
因此,为了提高大眼幼体(蟹苗)的放养成活率,出池蟹苗一定要经过暂养和池水渐渐淡化的过程。
三、蟹苗出池
第Ⅴ期溞状幼体蜕皮1次,即成为大眼幼体(蟹苗),这时着手淡化池水,并逐渐降低水温。当池中80%左右的溞状幼体变为大眼幼体时,即为出池的最好时机,当大眼幼体变为幼蟹时,就不易起捕。
培育池中的蟹苗,采用捞海网或聚乙烯网布制成的目大2毫米大拉网,捕法有以下几种:
①白天用捞海网捞取,利用蟹苗喜集群,喜岸边的习性,在土池选择上风一角,用捞海网不断搅动池水,造成一定方向的水流,可以捕到大量蟹苗。
②晚上灯光诱捕,利用蟹苗喜光的习性,用100~200瓦电灯光(加罩),用捞海网在光区抄捞。
③大拉网捕苗,它与鱼苗发塘中捕捞“夏花”一样进行捞取,起捕率可达90%以上。
④水泥培育池,可在排水孔放水出苗,用集苗箱收集。留下的在晚上用灯光法诱捕干净。
四、蟹苗质量好坏的鉴别
(1)看色泽:好的蟹苗体色呈淡黄色,差的为乳白色,体色发黑表明蟹苗已老化。
(2)看个体大小:好的蟹苗个体大,规格整齐,每千克14万~20万只。差的蟹苗个体较小,一般每千克在24万~28万只。
(3)看活动状况:好的蟹苗活动力强,反应灵敏,用手捏成团,松手后马上散开,垂直放入水中,立即朝旁边游去,离水后迅速爬行,反之则为质差苗。
五、人工繁殖蟹苗的运输
人工繁殖的蟹苗,均来自沿海自然海水的育苗场(厂)和内陆人工配置的海水育苗场。一般在4月下旬5月初至6月上旬(分两批育苗),人工繁殖的蟹苗,是在人为管理的育苗池中育成,并没有经过大自然的考验,因此必须在育苗池经过3天左右的暂养锻炼和淡化处理后才能运输。
人工繁殖蟹苗短距离运输,用蟹苗箱(图43)装运,每箱可装0.5~1千克。长距离运输采用尼龙袋充氧法比较理想,用10千克容量的尼龙袋,袋中装1/5量的淡水,内放1ppm土霉素,再放些水草,盛0.1~0.15千克的蟹苗,充氧后将袋口扎紧,不能漏水、漏气。如中间夹放冰袋降温更好,将尼龙袋放入纸板箱内,用包装带捆扎牢,采用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运输均可。

相关阅读

如何运输螃蟹苗?



螃蟹苗运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带水运输,即采用塑料袋加水充氧密封运输。通常均采用鱼苗袋(70厘米×40厘米),加10~20升水,放100~150克蟹苗,24小时内运输成活率可达95%以上。但带水运输容器大,运苗量少,生产上无法推广。第二种方法是蟹苗箱干法运输蟹苗。其方法简便,成本低,运输量大,成活率24小时可达90%以上。这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方法。干法运输蟹苗应注意以下几点:
(1)蟹苗箱必须在水中浸泡12小时,以保持运输途中潮湿的环境。
(2)蟹苗箱内应放入满江红(绿萍),或仅留少量嫩叶的水葫芦或带须根的水花生或水草(叶呈丝状),蟹苗在此环境中,既保持了一定的湿度,也保证了苗层的通气,又防止苗层在一侧堆积。
(3)装苗时应防止蟹苗四肢粘附过多水分。蟹苗装运时,如水分过多,易造成苗层通透性不良,使蟹苗支撑力减弱而导致底层蟹苗缺氧死亡。因此,装苗时,必须坚持宜干不宜湿的原则。
(4)一般每箱装运的密度控制在1公斤,运输时间为24小时。
(5)运输时,应避免阳光直晒和凉风直吹,以防止蟹苗鳃部水分蒸发而死亡。

(6)如当时气温过低,应在白天运输;如气温过高,则最好在夜间运输。
(7)运输途中,如蟹苗箱过分干燥,可用喷雾器将苗箱喷湿,以保持箱内环境湿润。但一般蟹体不必喷湿(除非天气干燥、运输时间长),否则反而易造成蟹苗四肢粘附过多水滴,增加支撑力而造成死亡。
(8)如用卡车运输,应上有篷,后有盖,以防日晒和风吹。有条件可用空调客车或冷藏车运输,并给予适当的通风,气温控制在20℃左右,最低气温不能低于15℃,其气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不超过5℃。

鲟苗异地运输后下池要点


1、待下苗池的水质处理:在鱼苗起运前的5-7天将鱼池彻底消毒,清洗干净后进水。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无毒性,PH值7-8,溶氧高(6mg/l以上);鱼池要求进、排水方便、过滤设施完善。

2、调温:鱼苗到达后首先要测量运输箱中水温及待下苗池中的水温,二者温差不能超过2℃,若高于2℃一定要调温至无温差。同时取数尾鱼试水。

(1)氧气袋包装箱的处理方式,首先向氧气袋中加入待下苗池中的水3-4公斤,充氧打包装后,将包装袋放入准备下苗的鱼池中浸泡2小时左右,直至袋内外温度相同。

(2)活鱼运输箱的处理方式,首先将待下苗池中水(或与池中水源相同的水)抽到活鱼箱内,同时调整出水口流量换水2-3小时。

3、试水:鱼苗下池,经试水确认鱼能适应池中环境条件后方可下苗,放苗池水深50-60cm,每平方米放苗量为50-60尾。

4、投饵:鱼苗下池活动正常后即开始投饲,投喂时关闭水源、气源。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左右,每4小时投喂一次,根据鱼群的分布情况少量多遍,尽可能使鱼都吃到饵料,每次投喂时间为30-40分钟。2-3天后投喂量调整到鱼体重量的4-5%。投喂开口饵料原则上用出发地饲料,但两地饲料相同时可通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每吨饲料中可加入土霉素1公斤制成药饵投喂4-5天。

5、鱼体消毒:鱼苗摄食结束后,用2-3ppm聚维酮碘全池泼洒,连续使用3天。

6、控温:鲟鱼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9-24℃,若池中温度不在此范围内可每日调整2℃,不能一次性调整,尤其从低温向高温过渡时务必密切关注。

7、日常管理:勤巡池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情况,每天定时投喂饲料,饲料要新鲜、无异味,每日定时注入新鲜水和排污1-2次,尽可能使用微流水。

8、鱼苗尽量避免太阳强光直射,有条件的地方在水面上方设置部分或全部遮阳物。

红鱼捕苗与运输


鱼苗起捕前要停饲1~2天,最好是2天。若是完全捕捞,可将池水排出,将鱼赶到集鱼坑内,然后 收捕;若不完全捕捞,可采取拉网的方式捕捞,但捕捞用网具的网片上应涂网片保护剂,并注意网片不 要太硬。在捕捞时注意不要使鱼的集中量太大,水体中要充分增氧,并在清晨进行拉网作业。红鱼的视 觉反应较敏感,有些生产者在日出前或日落后进行捕捞,但弱光下作业较困难,尚有待于改进。

水质是鱼苗、鱼种运输中至为关键的因素。所使用的水应清新,没有有机物的污染;适宜盐度为10(5~ 25的范围内);硬度为30010-6;酸碱度为7.5~8.5;水温20~21度(不得低于15.6度,也不得高于 26.7度);并充氧达到饱和状态,因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高水平应激反应会增大鱼体耗氧量,待运到新的 养殖地点后,应尽快使水体溶氧恢复到近饱和水平。

在温暖季节起捕红鱼,并马上运输时,应使运输箱中的水温与池塘相近,苗种装运后,应立即通过加冰等方式使水温降到21度左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4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