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螃蟹四要点

1、掌握幼蟹密度
放养大眼细幼体自育幼蟹成活率较高,一般每亩大田控制在1000只左右。
2、栽草投螺
暂养池和环沟要移栽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并设置水花生等漂浮植物,覆盖率达2/3左右,大田中每隔21㎡左右,设一滩1㎡左右的水花生群落,并用绳、桩固定,“清明”前后在环沟和暂养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投放量为每亩养殖总面积500公斤左右。
3、饵料投喂
饵量投喂在环沟,暂养池和大田水花生附近,实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一日二次,即上午投喂占总量的30%,傍晚投喂占总量的70%,植物饵料品种有小麦、麸皮、豆饼、南瓜等,动物性饵料品种有小杂鱼、螺、蚬、蚌肉等,一般植物饵料和动物性饵料的比例前期和后期为2:3,中期为3:2,日投喂量为蟹体量7%~10%,主要视蟹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4、水质调控
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前期大田水深保持0.2米,中后期水深保持0.5~0.7米。养殖期间每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高温季节最好每天加水1次,发现水质恶化、蟹有缺氧征兆时要及时加水或换水。

相关知识

投好蟹苗、养好螃蟹



又是一年养殖季,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回升,河蟹苗种的投放已经搬上日程,目前主要有两种放苗模式,一种是年前放苗,即在去年年底放苗,另一种是过完年、清完塘后再放苗,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对苗种的质量及水质有一定的要求。苗种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养殖的成败,此外水体环境、用药、温度等多种因素直接制约着放苗后苗种的成活率,因此如何“投好苗、养好蟹”是广大养殖户目前急需面对的问题,以下提供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24节气养蟹放苗四步走“解、壮、肥、消”
1.解毒
特别是年后清完塘放苗的塘口,建议池塘先过1-2次水,然后使用3倍解毒应激精华液(6亩/瓶)降解药残毒素,以防止蟹苗慢性中毒,特别是减少毒素在肝脏的蓄积,对中后期水瘪子蟹的产生有较好的防控。
2.壮苗
放苗前要先泡苗,进行苗种复壮工作,建议使用金维安泡苗,提供苗种前期营养积累,增强体质和抵抗力,特别是以外地苗为主的塘口,经过长途运输,苗种活力有所下降,必须及时营养强化,减少下塘口的应激反应,同时为第一次蜕壳做好准备。
3.肥水
放苗后,待水温有所回升,要及时进行肥水。肥水的目的一是保证苗种下塘后水体溶氧稳定,二是控制水中有害毒素的蓄积(氨氮、亚硝酸盐,此外较肥的水体有利于减少昼夜温差,缓解苗种下塘后的应激反应。尤其是新塘口,基肥较少,水质较瘦,苗种易受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上岸、吊网等现象,因此建议前期低温环境下使用藻肽(2-3亩/瓶)+藻乐肥(5亩/袋)全池泼洒肥水,放苗前后各用一次,维持水体肥度,减少蟹苗应激性伤亡。
4.消毒
放苗后,建议使用蛭菌110进行全池消毒,安全无刺激,能有效控制有害菌数量,减少细菌在蟹苗间交叉感染,特别在前期苗种免疫力较差的情况下,能有效遏制前期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为河蟹蜕壳营造一个安全的水体环境。注:不可使用刺激性消毒剂(氯制剂、重金属、农药等)对苗种消毒。
仕必得小贴士:放苗前要进行试苗工作,防止应激性伤亡,此外放苗时建议多点均匀投放,防止产生懒蟹及相互蚕食现象。放完苗后尽量减少水中作业,不可大量打水、换水,肥水一定要及时,放苗前后各一次,保证水体肥度是前期蟹苗顺利蜕壳的基础。

螃蟹池中套养鳜鱼技术要点


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两者互不相残,而且具有互补作用:野杂鱼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以低值鱼换来了优质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
一、池塘条件
根据河蟹、鳜鱼均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丰富、透明度高、水位适中的水域中生活的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清塘消毒:池塘清整在冬季进行(1月份),首先抽干池水,暴晒一个月,留淤泥5cm左右,用于种水草,维修池埂,使坡比尽量达到1∶3,使河蟹有足够的浅水区进行摄食活动。放养前两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20kg~150kg/亩。
⑵种植水草:在2月底、3月初种植水草,保持池水深30cm左右。种植量按幼蟹培育池标准进行,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网,用于保护水草萌发。
⑶移植螺蛳:投放方式可采用一次性投入法或分次投入法。一次性投入法为清明节前后每亩池塘一次性投放活螺蛳300kg~400kg;分次投入法为清明节前后每亩池塘先投放100kg~200kg,然后从5月~8月每亩每月投放活螺蛳50kg。
二、苗种选择及放养密度
蟹苗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幼蟹。规格为90只~120只/kg,亩放400只~500只。在1月将蟹苗放于暂养池,暂养到5月中旬,水草占整个塘面的2/3左右时,将暂养的幼蟹散放到大塘饲养,放养前应用3%~4%食盐水溶液浸洗3分钟~5分钟。另外,在6月中旬亩放养5cm~7cm的鳜鱼种20尾~50尾到蟹池中。
三、饲养管理
养殖前期以投喂豆粕和麸皮为主,辅喂水草。将豆粕和麸皮按1∶1的比例泡湿,做成菜团状,投放到池边浅水区,每隔5cm~10cm放1团(每团约重0.25kg),每日傍晚投喂1次。7月~9月是河蟹的生长旺季,以投喂新鲜的小鱼虾为主,辅喂麸皮、水草。秋季至起捕以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辅喂豆粕、麸皮,日投饵量约占河蟹体重的7%~8%,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量要占日投饵量的70%。每半月投喂1次拌有脱壳素的饵料,连喂2天。每月投喂土霉素药饵1次,每次连喂3天~5天,每kg饵料用0.2kg土霉素。
鳜鱼下塘前一次投足饵料鱼,一般是鳜鱼苗尾数4倍~5倍,15天以后,待饵料鱼剩余20%左右,再正常投喂。每天投喂2次,为13时和20时,以20时左右摄食最为凶猛,鳜鱼吞食的饵料鱼规格随着本身规格增长而增长,为其体长50%~60%。同时还应观察池中饵料鱼的聚集量,来判断投放饵料鱼的时间、数量、规格。
四、水质调节
⑴调“新”,即注换新水,5天~7天注水一次,10天半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cm~30cm,3天~5天换水一次,换水时间通常宜选在上午10时~11时,温差不易过大。保持水体溶氧充足,透明度30cm~50cm。
⑵调“优”,即调节PH值,将其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半个月至1个月一次,亩用量(1m水深)10kg,泼浇生石灰时,做到尽量避开水草。
⑶调“活”,即施用生物活菌调节水质。用光合细菌和西菲利等生物活性剂调节水质。为保证使用效果,在生石灰等药物使用10天~15天以后再施用。

养殖大规格螃蟹四建议



一、优化养殖环境
1、选好养殖塘口
养殖塘口一定要远离村庄、工厂等污染源,水源水质清新、水流畅通。
2、科学规划、改造好塘口
池深在1.5米左右,坡比为1:2-1:3。
3、彻底清塘
清除塘内过多淤泥,保证池底淤泥深度在10-20厘米,清淤后将池底充分曝晒,让池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用生石灰消毒,一般亩用生石灰250-300千克,全池泼洒。48小时后,人工耕耙将池底扒翻一遍。老塘口的清淤尤为重要,生石灰的用量可适当加大,彻底清淤消毒后,加注新水。
4、合理密度栽种水草
主要栽种沉水草,可部分栽种挺水植物。水草栽种面积占塘口面积的50%-60%,栽种水草的株行距为30-60厘米。
二、合理放养
1、蟹苗
选购优质、适合本地生长的蟹苗,彻底消毒后放养。
2、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以稀放为原则,规格为200只/千克的扣蟹,每亩放养400-500只。
3、时间
适当的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份为宜,过迟放养,蟹的生长会受影响。
4、套养
套放其他特种水产品,4-5月份套放青虾抱卵虾5-6千克/亩,或体长3厘米左右的幼虾10千克/亩;5-6月份套放鳜鱼苗15-20条/亩。
三、科学投饵
4-5月份以投喂小鱼、小虾、鱼粉等动物性饵料为主,但植物性饵料也不能缺乏,营养要均衡,饵料中脂类含量尽量少些,以防损坏河蟹肝脏。另外,每亩投放螺蛳400-500千克,既净化水体,又可作备用饵料。
6-9月份,以配合饲料为主,不要太精,保证饵料蛋白质量在28%-30%,保证鳜鱼的饵料鱼的颗粒饲料。10月份以精料为主,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保证在36%以上。

螃蟹池塘套养江黄颡鱼技术要点


一、池塘条件
加强池塘改造,培育移植水草,营造适合江黄颡鱼与河蟹栖息、摄食、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主要措施: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特别要求临近没有污染源;2、进行彻底清塘消毒,在冬季整收好池塘,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全池泼洒,杀灭有害病菌与野杂鱼、虾;3、设置隐蔽物,沿池塘四周种植水花,5米左右种植一块,并根据生长情况,适当施肥与修割,保持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0%左右。水草不足时,则要加强施肥,培植水草;水草超过30%的覆盖面时,则要及时进行修割,以保持良好的水体空间和溶解氧。4、以黄颡鱼养殖为主的池塘,每只池塘配套叶轮式增氧机1台,以防黄颡鱼缺氧浮头。
二、合理放养种苗河蟹塘混养江黄颡鱼,规格为40-50尾/公斤江黄颡鱼种,亩放200-250尾左右;3-4厘米左右的江黄颡鱼夏花,亩放500-1000尾。亩放扣蟹800-1200只,规格为150-200只/公斤,同时也可搭养少量鲢鳙鱼种。
三、科学投喂饲料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原则,具体做法:1、定时:每天投饲1—2次,一般上午为8—10时,下午为4—5时进行;
2、定量:投饲量一般占载鱼量的2—5%投喂,具体根据吃食情况而定;
3、定质:饲料可自已配方并加工而成,主要原料有鱼粉、蚕蛹、蚌肉、豆粕、菜饼、四号粉等,做成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35%,绝不投喂变质饲料;
4、定位:沿池塘四周均匀定点投喂。同时还坚持“四看”,即看鱼蟹吃食情况、看鱼蟹活动情况、看季节变化和看天气状况,灵活掌握,及时适当调整投饲量。
四、加强日常管理 
1、定期加注新水。放养时,将池水灌至80厘米左右,以后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5厘米左右,到高温季节来临之前,把池水灌至最满。到养殖生长旺季,则在加注新水的同时,每隔30天使用1次生物制剂——EM原露,以调活、调好水质与水色。
2、定期预防病害。放养时将鱼体用食盐水进行浸洗消毒,防止鱼体擦伤后发生水绵病和赤皮病。平时在预防病害时,一般以生石灰为主进行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10—15公斤。但在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则使用高效低毒的水产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用量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用。
3、加强巡塘管理。每天2—3次巡塘,注要观察养殖品种的活动情况,病害情况,水质变化情况,吃食情况和防逃设施等,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和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 

养螃蟹怎么过冬


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目前人工养殖的数量也比较多。那么,养螃蟹怎么过冬?

一、养螃蟹怎么过冬?

及时清理池塘内淤泥,做好消毒管理工作。检查池塘有无漏洞,做好堵防措施,避免天敌的入侵,更避免有逃跑的情况。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其中动物性饲料占饲料总量的60~70%。每天巡查1~2次,留意其觅食情况。水温低于10℃时,投饵量减少3~5%,直至冬眠停喂。

二、螃蟹的养殖技术

1、建造养殖场

合适的螃蟹养殖地,水质要好、水源充足,而且排水方便。为确保好的透气性,应以沙地或沙壤地为主。池塘内水深度控制在1m左右,最浅的地方不能低于10cm。建好的池塘,内留几个土墩,栽植芦苇、茭白、菖蒲等水生植物。一方面,这些水生植物是很好的养料来源供螃蟹吃食。另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河堤,避免因掘穴造成漏水。

2、品种选择

品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目前,多数以长江绒螯蟹苗为主。同时,保证体格健硕、规格齐整,而且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选择好的蟹苗,最先将其浸泡池中几分钟,反复操作几次,观察螃蟹对水质的适应能力,无不良反应时可将其放进去。目前,以蟹苗与其他鱼种的混养为主,一方面为螃蟹提供食物来源,另一方面能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3、饲料

保证食物新鲜,以投放肉类饲料为主,适量搭配用一些营养素食,尤其多用些植物性饲料,这样能确保池塘好的水质。用料的次数,应根据气候温度的变化而定。炎热的夏季,喂食在1~2次即可。具体的数量,根据河蟹的体重情况而定。如果有未吃完的残渣,应立即打捞干净,避免变质影响水质。

4、防逃防天敌

落实好每天的巡查工作。每天至少巡查1~2次,早晚各一次,留意河蟹的觅食情况。有不正常情况出现时,应立即检查是否有病害存在,能做到积极对症用药,避免传染病流传而影响养殖效益。随养殖数量的增加,水体缺氧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及时做好换水增氧工作,减少缺氧造成的高致死率。此外,还应检查池塘有无漏洞,做好堵防避免天敌的入侵,更避免有逃跑的情况。

5、消毒管理

清除池塘内病菌和细菌,为健康养殖河蟹营造好的养殖环境。在养殖前后,都应做好池塘的消毒管理工作。幼蟹进入池塘之前,应提前做好消毒,及时清理池塘内淤泥。

螃蟹在冬天也是会冬眠,所以做好每天巡查工作很重要。

冬季繁蜂四要点


一要舍得割爱,淘汰老王。养蜂人都知道新王产卵力强,同等条件下,新王比老王产卵要积极1倍以上。暮秋之际,就要着手培育出一批优质新王,换掉所有老王。只有精力旺盛的新王才能在严冬恶劣的环境下积极产卵繁蜂。

二要每群蜂蜂量保持在满4脾以上,抽换老脾,缩小框距,不够4脾的要合并,并一定要做到蜂多于脾。切勿贪脾多、贪群多。紧脾减群是为了明天更快的加脾增群。

三要保持箱内透气,切勿包裹得太严实。从一些明巢来看,蜂不怕空。只要将箱盖盖严实,缩小巢门即可。切勿座南朝北,风灌巢门口。冬季昼夜温差悬殊,白天将可将巢门略开大,夜晚适当缩小。

四要及时饲喂。南方的冬季冷空气一个月难来一次,即便来了,也不持久。因此南方地区多数时间气温宜人,一般来说在12℃以上,蜜蜂采集兴致不减,8度以上有采集行为。要关注气象预报,当冷空气来临前一天,进行适当的饲喂。忌单喂白糖水,要补喂花粉。因为冬季粉源相对缺少。若要繁出优质工蜂,天然花粉必不可缺。为了更好促繁,如条件允许,即便在良好天气情况下,每月至少饲喂2次以上天然花粉。粮足促体健,体健促繁殖。

梅雨来临螃蟹养殖技术管理要点



自6月22日入梅以来,南京高淳区梅雨变成“没雨”,看着蟹塘内水位持续下降,蟹农们愁眉不展。据气象预报,26日起至28日,主雨带南压,高淳区多局部雷阵雨,将出现较强降水,螃蟹养殖生产管理进入关键期。农业部门有关养殖专家提醒,梅雨期间高温高湿阴雨天气多,易对螃蟹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此时管理措施不到位,加上梅雨后可能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将造成螃蟹伤亡率大幅度增长。
一是要控制好水位。蟹塘内水位不能过高或过低,养殖户要依据天气、塘内水草长势调节水位,一般浅水区水位控制在40-50㎝左右,防止梅雨期间雨量过大,水位突然升高,水草浮起,导致蟹塘内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二是要管好水草。梅雨季节阳光少,水草应控制在50-60%左右,过密要梳,过少要栽,并及时清除浮起和死亡的水草。
三是要调节好水质。一旦天气转好,应及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生物肥料,保持池水透明度在40-50㎝。此外,出现高温或阴雨闷热天气时,养殖户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或抛撒增氧剂,用于水体增氧。
四是梅雨季节雷电、大风多发,广大养殖户在投喂饲料、蟹塘管理时应注意避开雷雨天气进行作业,加固防护栏和看护舍,有条件的可增设防雷设施,以减少人身安全隐患。

奶水牛养殖技术四要点


云南省腾冲县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制定了《腾冲县奶水牛产业园区建设规划》,自2013年在全县多个乡镇发展奶水牛产业,在扶持发展好规模养殖场的同时,积极动员发展家庭养殖。根据近两年来的发展情况,笔者认为从事奶水牛养殖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把好品种选择关
目前奶水牛主要有两个品种,即原产于印度的摩拉水牛和原产于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腾冲当地饲养的奶水牛主要是用以上两个品种的冻精改良本地品种后所产的杂交牛。经对比,日产奶量腾冲本地水牛一般为3~5千克,而好的杂交牛可达6~8千克,优者可达10千克以上,其差异显著。因此,在选购奶水牛时应注意以多元杂交牛为主,适宜年龄为3~6岁,年龄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成本的快速回收。较优质的奶水牛性情温驯,角高度弯曲,全身毛黑皮肤黑,胸前无白色秧芭线,皮薄有弹性;外形成前窄后宽的倒三角形,胸深腹大;尾根粗、尾巴长,乳房发达,乳静脉粗而弯曲,乳头呈柱状且大小均匀适中。
2.把好饲草饲料关
饲草饲料是养好奶水牛的物质基础,奶水牛每天要吃的饲料约为自身体重的1/10,如体重500千克的成年奶水牛每天就要吃掉约50千克饲草饲料。饲草饲料主要包括青饲料、粗饲料和精饲料。青饲料以人工种植的一年生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三叶草、全株玉米青贮等牧草为主;粗饲料主要为资源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后能很好地解决奶水牛饲料短缺的问题;精饲料有玉米、蚕豆、大豆和奶牛专用料等。在保证营养全价的前提下,要注意青、粗、精料合理搭配。对于正常膘情的奶水牛,精料喂量与产奶量之比以1∶3为宜;多喂多汁饲料,青绿饲料或青贮饲料要保证常年不断,这也是保证奶水牛高产的必要前提。奶水牛耐粗饲,对粗纤维的利用能力比黄牛高,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多途径解决饲料来源。
3.把好调教关
奶水牛的泌乳机理和黑白花奶牛的泌乳机理不一样,黑白花奶牛90%以上的乳汁都分泌汇集到乳池内,所以只要手法得当就可以挤到牛奶,但奶水牛一般只有5%~10%的乳汁分泌到乳池内,所以必须通过人工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才能正常排乳和挤到牛奶。
奶水激牛调教步骤:一是围产期要注意按摩乳房,使奶水牛适应人的触摸;二是挤奶之前必须用温水清洗乳房,反复搓揉,给予刺激,待其发生排乳反应时再行挤奶,挤奶时动作要轻柔,不能让奶水牛感到不舒服或者疼痛;三是坚持定时挤奶和挤奶时补饲,让其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对个别奶水牛经反复刺激仍不排乳,()可通过母牛嗅闻犊牛、犊牛摩擦母牛及其乳房、犊牛吸吮乳头等方式促进母牛排乳,待母牛排乳后迅速将犊牛拉开再行挤奶。
4.把好科学管理关
奶水牛要专人进行饲养管理和挤奶,以便相互适应,形成人畜亲和,减少应激。相对于黄牛,奶水牛虽能更好地适应南方的高温天气,但由于其皮肤的汗腺很少,所以要经常冲凉降温或设置专用澡池让其泡澡,常泡澡还有利于保持牛体的清洁卫生,减少寄生虫病。此外,要抓好防疫注射,每年注射牛出血性败血病和口蹄疫疫苗2次,注意观察牛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诊治;掌握好母牛发情表现,适时配种。
犊牛是发展奶水牛养殖业的基础,抓好犊牛的培育对提高牛群质量、促进奶水牛养殖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①初乳期。犊牛生后1小时内应吃到初乳,第一次初乳喂量不低于1千克。初乳期为7天,日喂两次,喂量3.5~4千克/天,奶温以37~39℃为宜。②常乳期。犊牛结束初乳期后即转入常乳期,常乳通常采用奶壶进行人工哺乳。母犊哺乳期为3个月,种用公犊哺乳期为4个月,哺乳量可根据犊牛大小、健康状况而定,一般每头犊牛3.5千克/天,分上、下午两次喂给,乳温为37~39℃。喂乳要坚持定量、定时、定温。③早期补料。犊牛应从7日龄开始训练采食犊牛料和优质干草,两种饲料分开放置,任其自由采食。断奶前最好不喂青贮等发酵饲料,避免对瘤胃刺激过大。精料的供给量应逐渐增加,断奶后精料量为每头犊牛1.5~2千克/天。④补充饮用水。犊牛初乳期过后可在运动场和栏内放置清洁饮用水,应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冬季保持水温25℃左右。
(作者联系地址:李世龙云南省腾冲县明光畜牧兽医站邮编:679103;谢金敏段群超腾冲县畜牧兽医局邮编:679103)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