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如何算准甲鱼养殖日均投饲量


在甲鱼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投饵量的预计与控制是日常工作的重点。过量投饵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是浪费饲料,直接增加生产成本;二是污染水体,恶化养殖环境,导致甲鱼慢性中毒、免疫力下降、致病机率增加、成活率及生长性能下降、饲料转化率也随之下降;三是增加换水成本,污染环境,增加应激,影响摄食,进而延长养殖周期。而投饵不足同样不可取:一是甲鱼群体生长受抑制,生产周期被迫延长;二是因食物竞争激烈导致僵鳖比例增加,争抢食物相互撕咬而使残次甲鱼比例上升;三是因饲料不足导致甲鱼所摄饲料用于生长的比例下降,从而导致饲料效率下降。因此,在甲鱼养殖生产中,适量投饵非常关键。
日为单位,如:10000只平均规格为100克的甲鱼,每天正常投饲20公斤,即日均投饲量为2克/只日。笔者认为,计算甲鱼的日均投饲量,稚鳖阶段应精确到0.01克,幼、成鳖阶段应精确到0.1克,以便准确指导养殖生产:那么如何在生产中正确计算甲鱼的日均投饲量呢?笔者认为应用倒算法估算:甲鱼养殖生产简单来说,就是投多少饵料,生产出多少甲鱼;反之,生产出多少甲鱼,就只能投喂多少饲料:所以,养殖者如能掌握两个基本参数,就很容易计算出正常的日均投饲量:一是甲鱼正常月生长速度,二是所用饲料的正常饲料系数。例如:所养的甲鱼目前平均规格为50克左右,那么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这批甲鱼养一个月平均净增重约为40克/只,如果选用的饲料饵料系数可达1.0,那么这个月平均每只甲鱼投喂40克饲料即可满足生长需要,即日均投饲量为1.3克/只日,一月分三旬,甲鱼不断生长,投饵量也应不断上升。这样,上旬平均每天投料1.2克/只日,中旬1.3克/只日,下旬1.4克/只日:这三个数字即可作为本月日投饲量的基本参数,当天个体投饵量参考近期甲鱼摄食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水温、水质、换水、应激、气候等情况来确定。
日均投饲量、饲料系数、甲鱼正常生长速度三项指标是相互影响、动态平衡的,其中任何一项指标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其他指标。因此,在养殖生产中,正确把握日均投饲量有其深远的意义:
1、适量喂料,即不浪费,也不少喂,以充分保证饲料效率。如果日均投饲量不在正常范围内,就可能意味着过量投饲或投饲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可以及时检验所用饲料的质量。如生产条件正常,按正常投饲量饲养,而养殖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就意味着所选用饲料效率达不到预期标准。反之,如养殖效果比预期目标好,则意味着饲料效率比预期好。
3、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正常生产。如果日均投饲量长期偏离正常范围。养殖者就要注意甲鱼存池量是否误差太大,所有饲料是否粘性不足,容易失散;饲料二次加工方法是否正确,软颗粒机是否有故障,饲料台是否正确设置,水质是否变化太快等问题。如果日均投饲量发生突变,养殖者就应检查水温是否正常、甲鱼有无病害、水质是否恶化、有无其他干扰因素等。
4、及时把握甲鱼生长情况,为分批销售提供依据。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选用一定饲料,按正常的日均投饲量投喂,甲鱼的生长速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定时间内,吃下去多少饲料,根据饲料系数及成活率就大致可估算出池中有多少产量。按一定时间甲鱼所摄食的总饲料量,就可较准确测算出池中甲鱼的平均规格,这对于指导分批销售、减少因频繁捉甲鱼而带来应激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关阅读

养殖户如何适量投喂甲鱼的饲料


甲鱼饲料投喂是甲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整个投喂管理过程是决定养殖是否成功的条件之一。根据调查,仍有许多养殖户存在着投喂不合理的现象,有时上午所投喂的饲料到下午投喂时还有许多没有被摄食。养殖户必须要知道,甲鱼饲料投喂的量直接影响甲鱼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如果投喂不足,甲鱼生长速度就会缓慢,耽误生长期;如果投喂过量,则容易引起甲鱼肠胃炎并引发其它疾病。
那么,应如何做到适量投喂甲鱼饲料呢?按季节和规格确定投喂量:稚甲鱼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在50%左右,幼、成甲鱼为45%左右。春季和秋末投喂量少,夏季至秋初投喂量多,一般夏季至秋初占全年投喂量的70%~80%。每天投饲时间在上午8时和下午6时比较适宜。投喂量要合理,一般3-50克的稚甲,投饲率在5%左右,50-150克投饲率在3.5%-4%左右,150-300克的甲鱼投饲率在2.5%左右,300克以上的甲鱼投饲率在2%以下。
在上述基础上还应控制甲鱼的摄食时间,一般以1-1.5小时报摄食完为最好。因为,第一,如果时间过长,饲料流失会加大,不仅浪费饲料而且污染水质,影响甲鱼的生长环境。第二,如果饲料投放时间过长,饲料容易酸败变质,甲鱼摄食后容易发生病害。第三,如果投料时间过长,会影响甲鱼往后的摄食速度,有病害发生的前兆也不容易觉察,不便于管理。
除此之外,甲鱼摄食环境要安静。因为投喂饲料后,大量的甲鱼会到食台上摄食,若此时遇惊扰,甲鱼则会立即潜入水中,造成饲料大量浪费。因此,为确保甲鱼能够吃饱吃好,减少饲料浪费,投喂饲料后一定要保持甲鱼池周围环境安静。
如果摄食不完,应回收剩料,并且分析一下是由于天气、水质亦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再根据具体情况作进一步处理。建议养殖户应根据天气变化而灵活确定当天的投喂量,从而避免多投饲料的现象。

甲鱼养殖户如何迅速调查诊断病害



甲鱼病害发生后,在鳖体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灶,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有时候许多病的病症一同表现出来,为了有效地治疗,必须准确地诊断,确诊后才能对症下药。鳖病诊断分为调查、检查、分析、确诊几个步骤。以下介绍调查步骤。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鳖的活动情况,水中症状以及大体了解诱发疾病的外部因素。所以,调查必须深入现场,首先是观察鳖在池中的活动情况。凡是病鳖总会表现出行为异常,如行动迟缓、反应迟钝、不摄食、静卧不动或者钻入岸边的沙中、头颈伸缩无力等,这些都要一一记录在案。
其次,要考察养鳖场的建设布局,温室结构,鳖池大小和深浅、鳖池环境和设施等,看是否符合鳖的生态要求。
第三,要根据渔业水质标准,测量水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水温、pH值、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和硫化氢含量、重金属离子(铜离子、锌离子、铬离子等)含量等,观察水色变化,有条件的最好做一下水中浮游生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然后检查是否有污染源,有没有被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污染的可能,特别要注意是否会被人直接投毒。
第四,要详细调查饲养管理技术。一面翻看饲养管理日志,一面询问管理人员,从放养密度、分养操作、饲料原料、营养配方、投喂方法、日增重率和日常防治措施等几方面入手,还要重点询问什么时间发现第一个病例,在这前后鳖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有无换水、倒池或投喂其它饲料的情况,发现第一个病例后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等等。
这些调查都有助于我们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疾病,掌握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有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根据体表表现出的典型症状,初步诊断该病,然后进行治疗。但只要时间充裕,最好是从憋体检查与剖检、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调查,再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内因和外因,来确诊疾病。还可以进行初步性治疗,根据疗效帮助确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1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