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鹅杂种优势的因素

不同品种间的杂交效果差异很大,必须通过配合力测定才能确定。在进行配合力侧定之前.应有个大致的估计,只有那些估计希望较大的杂交组合,才正式列入配合力测定。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有利于杂种优势利用工作的开展.

(1)品种间差异大,杂种优势一般较大。一般说来,分布地区距离较远,来源差别较大、类型、特长不同的品种间杂交、可以获得较大,因而杂种优势也较大。

(2)长期与外界服绝的品种间杂交,一般可获得较大的杂神优势。隔绝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理交通上的隔绝,另一种是繁育方法上的隔绝.这些血统上与外界长期隔绝的品种,杂交效果较显著。

(3)遗传力较低.在近交时衰退比较严重的性状。杂种优势也较大。因为控制这一类性状的基因,杂交后随着杂合子频率的加大,各项性能也就有较大的提高。

(4)品种的性能整齐度好一般说杂交效果较好。因为群体的整齐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品种的纯合性.除纯系的一代杂种以外.杂交所用品种的变异系数一般是与杂种优势的大小成反比的。

相关阅读

我国养鹅业的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家鹅的起源地之一,养鹅数量最多,据统计,1985年鹅存栏1. 5亿只,1992年养鹅数为1.86亿只, 2001年达到4.56亿只,2002年为5.4亿只,2003年为5.78 亿只。我国的养鹅业发展得如此之快,在于我国的养鹅业有着显若的优势及关好的前景。

1。鹅类品种资源丰富

中国鹅品种资源丰富,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就有12 种之多,而且品质优良,如狮头鹅、溆浦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豁眼鹅和太湖鹅等,都是十分优秀的中国鹅品种。狮头鹅是我国体形最大的肉用鹅种,以生长快、产肉性能好著称;溆浦鹅体形大,生长快,产肥肝性能强,肥肝平均重量 650克左右;东北豁眼鹅是世界上产蛋性能最好的鹅品种,平均年产蛋量为129个;皖西白鹅和浙东白鹅生长快,肉质好,羽绒洁白质优,是国内最优秀的羽、肉兼用型品种,四川白鹅的产蛋、产肉、产羽绒性能均衡,是国内十分优秀的多用途品种。这些优良鹅种为我国养鹅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证。

2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纬度独特.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我国从南到北,沿海滩涂有几千公里长。在农区和南方地区有大量草山、草坡、滩涂、草场,草地和漫地面积约7 200万亩,仅河南省就有270多万亩,很适合养鹅,田边、路旁、房前屋后也有大量零星草地,均可作为养鹅业的青饲料资源。鹅是一种以草食为主的水禽,凡是有草地和水源的地方都可以饲养,鹅的觅食能力很强,可以充分利用盐碱荒地、沟渠河滩、荒山坡地以及收获后的田间进行放牧。我国鹅的饲养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区域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生动植物资茸丰富,为鹅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

3.产品消费市场广

我国不仅是养鹅生产大国,而且也是鹅产品消费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离,对肉类结构的重新认识以及烹调技术的传播,鹅肉产品在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已形成了一批比较著名的产品,如广东烤鹅、南京盐水鹅、江苏糟鹅、宁波冻鹅,还有具有潮州菜式的香芋扣鹅片等。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国外近年来对鹅肉也相当重视,如德国的西式鹅肉香肠在西方国家就备受消费者青睐。

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五种方法提高鹅繁殖性能


鹅的优点是耐精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目前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种鹅的繁殖性能是发展肉鹅养殖的关键,而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品种、营养、光照、饲养管理等.在饲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种鹅的繁殖性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五种方法提高鹅繁殖性能。

1、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品种。不同品种的鹅的繁殖性能不同,并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受鹅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相同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的繁殖性能也存在差异。因此要严格选择鹅的品种,其中种公鹅的品种对于后代的影响较大。

营养水平。营养水平对种鹅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不足或者配比不合理时会导致种公鹅的体况下降,性欲低下,精液的质量不佳,使配种效果不理想。而对种母鹅的影响则表现为产蛋量减少,甚至会停产。而营养水平过高时,种鹅的体况过肥,公鹅精液的品质会变差,体态笨拙,不利于配种,母鹅过肥则会导致脂肪在卵巢和输卵管内大量积存,影响排卵和受精。另外,饲料的质量不佳,如饲料发生霉变,当饲喂种鹅时会引起中毒,影响种鹅的繁殖性能,使配种、产蛋以及孵化等环节出现问题。

环境因素。光照与种鹅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光照的长短可影响种鹅繁殖的开始与停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照可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成,从而影响了卵泡生成激素与黄体生成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种鹅的最适宜温度为10~20℃,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繁殖性能,当温度超过30℃后,种鹅会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停食,从而使营养的摄入不足,而温度过低也会使繁殖性能下降;另外,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如饲养密度不适宜,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导致的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时也会对种鹅的繁殖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应激。各种应激都会对种鹅的繁殖性能造成影响,而鹅对应激的反应又较为敏感,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噪音、通风不良、受冷热刺激、用药不当、免疫、停水和电、断料等都会使种鹅产生应激反应,从而使种鹅的繁殖性能下降,主要表现为产蛋量降低。

健康水平。种鹅的健康状态影响着种鹅的繁殖性能,对于体质较差,健康状态不佳的种鹅,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维持良好的繁殖性能了,当种鹅患病时,尤其是患一些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时会对其繁殖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表现为公鹅的精液质量下降,母鹅的排卵出现异常,受精率低,产蛋量下降、产异常蛋等。

2、种鹅繁殖性能的提高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品种因素对种鹅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要从根本上提高种鹅的繁殖性能就要注意选择优良的品种。在选择时要注意选择那些适合当地的饲养条件、气候条件的品种,目前多利用杂交优势的特点,利用繁殖力较高的品种杂交来改良鹅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在确定好品种后要做好鹅群的留种与淘汰工作,所选择的种鹅要符合该品种的特征,选择种母鹅时要选择第二性征明显、体质强壮、配种能力强、受精率高、产蛋量以及蛋的质量好的后代,种公鹅则要选择体格健壮、性器官发达、精液品质优良的公鹅留为种用。

优化鹅群结构,加强种鹅的选择和后备鹅的培育。要做好种鹅群结构的优化工作,及时将老龄种鹅、繁殖能力较差的种鹅进行淘汰,并及时的更新种鹅,一般公鹅的使用年限为4年,母鹅的使用年限为3年,鹅群最适宜的结构为1岁鹅为45%,2~3岁为50%,4岁为5%。70日龄到开产前的仔鹅为后备鹅,要加强后备鹅的培育工作,为了提高后备鹅的质量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公母鹅要分群饲养,防止出现公鹅过早配种而导致发育不良,配种能力降低。

提供合理的营养。营养对种鹅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要做好营养的供应工作,其中能量是影响种鹅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开产配种前要注意添加产蛋饲料,以保证种鹅获得充足的营养。除此以外,还要注重饲料中其他类营养物质,如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主要是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应激的发生,要保持鹅舍环境的安静,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断水、断电、突然换料等,用药和免疫时要方法得当,可以在种鹅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添加剂,以减少应激的发生。

加强环境的控制。做好光照的管理工作,以可使用人工光照来控制种鹅的繁殖性能,可在保证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增加人工光照,并且要控制适宜的光照强度,一般以3~5W/m?为最佳;加强鹅舍的卫生清洁工作,每天都要打扫圈舍,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可定期对鹅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舍内的工具和饮水喂料装置也要定期的刷洗和消毒。

保证鹅群的健康。加强日常疾病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外,还要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本地区和本场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可以使用药物来对疾病加以预防,以提高鹅群的健康度。

五种方法提高鹅繁殖性能

鹅繁殖性能低主要原因是:鹅性成熟迟;母鹅季节性繁殖、就巢性强、易受环境影响;公鹅不育率高、配种能力差、恋伴情结强;公鹅生殖器官感染且易受伤、母鹅生殖道疾病影响。

提高鹅繁殖性能的方法主要有:
1.遗传改良。鹅繁殖性能的遗传改良需要综合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包括杂种优势的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寻找和应用、抗病育种(降低繁殖期死淘率)等。
2.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授精可减少公鹅的饲养量,大大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受精率,解决公鹅不育率高和恋伴性强的难题。但人工授精存在鹅精液量少,精液体外保存时间短,鹅精液冷冻保存难、运输受限、输精时间难以把握等问题。
3.调控母鹅季节性繁殖规律。调控鹅季节性繁殖规律手段主要是调整光照措施。首先利用长光照(18小时/天)产生光松弛效应,促使鹅休产;其次利用短光照(8小时/天)结束光松弛效应,使对光敏感;再用相对长光照(12小时/天)刺激产蛋,延迟光松弛效应以延长产蛋期。
4.调节生殖内分泌。鹅的繁殖活动(卵泡发育、排卵、就巢、休产)与其生殖内分泌密切相关,其中孕酮(P4)、抑制素、垂体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PRL)的分泌尤为关键。
5.分子生殖技术的运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体外受精和胚胎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能借助这些技术提高鹅繁殖性能。

影响亲鳖产卵的因素



1.外界因素对亲鳖产卵的影响:亲鳖产卵与温度密切相关,一般从交配到产卵结束,共历时100余天。产卵期内,水温28~32℃为亲鳖产卵的最适温度,因此,“芒种”到“大暑”为产卵盛期。当8月气温、水温均升到32℃以上时,产卵量随之下降,气温、水温超过35℃时,则产卵基本停止。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亲鳖产卵的差异也很大。在台湾,亲鳖年产卵次数最多可达9次,每次产卵数枚至数十枚。尤其亲鳖每次产卵的枚数各地差异更大。
另外,亲鳖的产卵还与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雨后晴天或久晴雨后产卵较多,而刮风下雨、阴雨连绵的天气,或天气过于干燥、水分蒸发量大以及温度骤然升降变化,产卵均会停止。其次如产卵场或产卵沙盘的泥沙板结,亲鳖挖穴困难,也会导致产卵停止。
2.个体产卵差异与饲养管理的影响:亲鳖的产卵次数、前后产卵间隔时间、每次产卵的枚数及单枚卵的重量,除与温度及其它气候条件有关外,也与亲鳖的年龄、饵料质量、饵料充足与否及管理情况有直接关系。一般一只亲鳖每年产卵3~5次,每次产卵数枚至数十枚,单卵重2.5~6.58克,龄高、个体肥大健壮的雌鳖,年产卵次数多、每次产卵数量多,卵粒也大。饲养管理好的每年产卵在5次以上,每次产卵数多的可达30枚;饲养管理差的,1年产1次,只产卵2~5枚。同一只雌鳖产卵,前、后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但时间短的为10天,而长的则1个月有余。
3.人工控制亲鳖产卵:为方便鳖卵的收集和集中人工孵化,采用人工催产的方法,使亲鳖的产卵时间相对集中。通常注射鱼用促排卵素2号(LRH-A)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产卵期到来之前或在产卵期中,可每隔10~15天注射1次。每次剂量HCG:雌鳖7500国际单位,雄鳖2500国际单位;LRH-A:雌鳖75~150微克,雄鳖75微克。经人工催产的亲鳖比未经催产的一般要提前4~9天产卵,提前4~8天结束产卵。经催产的亲鳖产卵期为40~60天,而未经催产的鳖产卵期是40~70天。

影响肉绵羊胚胎移植的因素


隋国香

(黑龙江省嫩江县畜牧兽医局畜牧站161499)

1胚胎因素

胚胎采集。采胚方法可选择输卵管采集法和子宫采集法。输卵管采集法一般是在供体母羊受精后前4天使用,尽管具有很高的回收率,但术后非常容易导致卵巢和输卵管伞出现黏连,从而使卵子以后的接收和运行过程受到影响,如果出现双侧同时黏连的现象,甚至可能使其终生无法受孕。目前,通常采用子宫采集法收集胚胎,通常在受精后的第6天进行,虽然这种方式的回收率比输卵管回收略低,但收集胚胎的胚龄稍大,同时经过子宫环境的自然选择,即使有一些胚胎可能发生退化,但移植存活的胚胎后能够使受体母羊具有很高的妊娠率。

胚胎形态。正常胚胎的形态是透明带完整、外观饱满,卵间隙较小,卵裂球界限清晰、大小均匀,同时细胞质也很均匀,没有明显的颗粒状物。如果胚胎发育不正常,其透明带发生变形,外观不圆整,卵间隙较大,卵裂球界限不清楚,细胞质比较浑浊,存在破碎的块状物。通常来说,胚胎具有正常的形态和发育时期,移植后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发育成活。但是并不是指形态稍差的胚胎完全不能够用于移植胚胎,这是由于胚胎早期的调整性较大,一些小的缺陷能够在之后发育过程中进行弥补,然后再继续发育。因此,只要胚胎具有形态基本正常的卵裂球,即使形态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也能够用于移植,常常也能够使受体母羊受孕。

胚胎移植的部位。在胚胎移植过程中,移植的部位要根据胚胎的实际日龄以及采集前所在的部位来确定。通常来说,胚胎移植部位要与采集胚胎的部位相对应。在输卵管内移入胚胎时,在其深部移人具有较高的受胎率。在子宫角移人胚胎时,在子宫角项部也就是输卵管一侧的子宫角接合处附近移人5~6日龄的胚胎的存活率要高于移入到子宫角中部,之后随着胚胎日龄的增长,胚胎的移植部位也要相应的朝子宫角基部移动。一般来说,母羊发情后的第7天卵巢静脉内的孕酮浓度达到最高,并且能够相对恒定地持续到第15天,因此使母羊发情期的后段,受体与供体将有可能存在一段幅度较大的同步时间,这样能够保证移植成功率较大。

2.受体母羊

对受体母羊进行选择时,以选细毛绵羊为最好,这是由于细毛绵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发情。胚胎移植通常选择在9~12月份进行,此时细毛绵羊机体正处于体质健壮、精力旺盛的阶段,能够使移植妊娠率较高。而其他品种母羊具有较差的同期发情性,因此导致黄体形成不一致的成熟度。另外,受体母羊最好选择已经生产一胎以上的经产母羊,年龄是2~4岁。如果受体母羊年龄较大,大部分会由于子宫内膜发生损伤、体质较差等原因而导致移植受胎率受到影响。另外,受体母羊在进行胚胎移植的前后必须加强饲养管理,这是由于受体母羊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与受胎率存在关系,也就是受体母羊胚胎移植前后的营养状况是否适宜会对整个生殖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受体母羊膘情良好,大多数胚胎着床后都能够正常发育成活。但如果营养条件较差,不利于胚胎着床和羔羊产出后的生长,使受体胚胎移植效果明显降低。

3移植操作

移植胚胎时可采取手术法或者非手术法。采取手术法移植胚胎能够损伤供体母羊,导致卵巢、子宫以及周围组织出现黏连,从而使优良种母羊重复使用的次数减少,不过采取腹腔镜技术进行非手术移植能够将这些缺点克服。据报道,当供、受体母羊的非同期发情时间在8h以内,采取腹腔镜移植胚胎的妊娠率基本上与正规手术法移植相同。但是要在生产实践中推广非手术法胚胎移植,还需要对操作技术进一步熟练,使用的仪器设备还要不断改进,如此才能使妊娠率提高效率。供体和受体母羊术后必须进行精心护理,尽可能防止发生应激反应。供体母羊术后发情属于正常现象,但受体母羊正好与之相反,如果术后出现发情,说明没有成功妊娠,也就是移植失败,这可能是由于胚胎在移植过程中丢失或移植后死亡造成。

4应激因素

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受体母羊如果改变饲养管理,或者气候温度发生改变,或者手术前的处于饥饿状态等,这些应激因素都能够导致机体出现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引起其体内的黄体出现退化,进而对胚胎的正常着床和发育产生影响。如果受体母羊处于持续的应激情况下,机体内的胎盘激素、褪黑素会失去活性,进而影响黄体状态,最终使胚胎的生存受到影响。另外,如果温度过高,能够使受体母羊减少分泌孕酮及促乳素,造成胚胎迟缓发育,甚至可能中止妊娠。因此,胚胎移植最好不要在7~9月份温度过高的阶段进行。

影响家禽孵化能力的几个因素


家禽的胚胎发育自然条件下,家禽通常在合适的季节产一定数量的蛋后进行自然孵化,繁衍后代。绝大多数禽类是雌禽完成孵化工作,有些禽类如鸵鸟、鸽子是由公禽或公母共同交替完成孵化工作。在抱窝时雌禽一般停止产蛋家禽的孵化相当于哺乳动物的妊娠,成功的孵化是指产出的蛋必须能正常发育。胚外的基础物质必须能支持其通过整个孵化时期,此时孵化环境条件必须有利于胚胎生长。孵化能力的高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影响家禽孵化能力的几个因素。

1、环境温度

种禽所处的气候环境,特别是临近配种之前或配种时期周围的环境,可以影响受精卵的孵化能力。例如高温可影响母鸡对钙的代谢能力,表现在血钙水平的下降,导致的结果是壳的品质变差。蛋壳除起到单纯的机械保护作用外,还是胎盘中钙的主要来源。

不论孵化前还是孵化期间,环境温度可直接影响胎盘。在胎盘发育阶段和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胎盘发育不利。孵化前若长时间将蛋放置在低温情况下,会降低孵化率。低于零下2℃将使蛋冰冻,当蛋冻结之时,发育过程会终止。

如果在孵化前将蛋置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中,即20-35℃,虽可继续发育,但蛋未来的孵化潜力将急剧下降。这是由于孵化初期的生长温度过高,由于能量消耗,造成胚胎畸形。甚至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前的保存期如果超过7天,种蛋会快速丧失孵化能力。这是因为胚胎中细胞的活动在这个时期继续进行,持续的细胞代谢使内部发生分解代谢,导致胎盘衰老并死亡。如果不考虑孵化期间对温度需要的种间差异,则家禽孵化的合适温度是在37.5-40℃。

2、湿度

禽蛋中的水分约占总重的70%,水分除作为来自蛋黄、蛋白和蛋壳生理上的生命物质,以及胚胎本身新陈代谢所排出废物的溶剂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热调节功能。水的低导热性有助于胚胎抵抗体温变动时的外来伤害。

为了将孵化时水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种蛋保存的环境温度应是13℃,相对湿度为80%-85%,孵化期间相对湿度为60%-65%。鸡蛋在孵化期间正常损耗的水分为8-10g,总含水量的25%。另外,在孵化过程中,脂肪氧化时还可产生2g左右的水。湿度在孵化机的参数设定中是很重要的,因为湿度水平是决定蛋中水分损耗的主要因素。在一般孵化中,这个损失在21天的孵化前后平衡的相当好,湿度在空气和鸡蛋气室之间的大量差异,将造成胚胎周围小气候的湿气不平衡。在孵化期,若蒸发的过快,将导致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变干,这将阻碍胚胎代谢物副产物,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吸入。蒸发速度过慢同样是有害的,因为正在发育的机体内的气体交换会被吸饱水的尿囊绒毛膜和两层壳膜所压抑。

3孵化器中的气流速度

虽然在一般孵化器中,空气的流动速度对孵化率没有影响,但孵化器内外的空气交换在孵化过程中很重要。迅速发育的胚胎需要经常有氧气的供应,而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最好不要超过0.5%。然而,在胚胎的发育中,为了便于从蛋壳的碳酸钙中分离钙,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必要的。到了孵化后期,在胚胎中也需要二氧化碳维持适当的肌肉紧张度,这是雏禽从蛋壳中成功孵化出来的必要条件。

4能量的利用

当胚胎发育时,消耗了蛋中可利用的能量,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热的散失可促进水分从蛋的表面蒸发,对胚胎起到了降温的作用。孵化前期散失的热比产生的多,因此该时期蛋的内部温度略低于孵化机的温度,后半期则正好相反。当一次性在孵化器中放入很多蛋时,应注意及时处理过量的热能十分必要,特别是在孵化后期。

5营养

虽然孵化率是可遗传的特性,但是胚胎孵化的遗传潜力很容易由于母体日粮营养上的不适当而衰退。受精的禽卵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殖单位,其能量来源都是在母体时由母禽机体所提供的。产蛋期饲料的供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蛋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指标也应适量提高,确保营养供应充足,力求延长产蛋高峰期,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含钙原料应选用颗粒较大的贝壳粉和粗石粉,便于挑食。

6蛋的特性

产红棕壳蛋的鸡种,如壳色过浅常孵化不良,这可能与蛋壳的缺陷有关,例如表面粗糙或太多的孔,常伴随蛋壳上钙含量不足。在那些通常产花斑蛋壳的火鸡变种中,所产的蛋若缺少花斑常常有缺陷,孵化率也低。

蛋白和蛋黄的重量比例最好是2:1,过大或过小的比例都会引起孵化率的下降。这是由于在这些蛋中,比例过大或过小会引起胚胎中可利用的能量来源之间不平衡。在禽类,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供给正常胚胎发育所需要能量的91%和4%。事实上脂肪全部来源于蛋黄中。而蛋白中所含的水分大约为卵黄中的3倍。早期胚胎首先利用碳水化合物,而后利用脂肪作为能量。胚胎利用这些物质的效能,以及这些物质的总利用率是决定胚胎以后活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种蛋孵化率的因素主要如下。
(1)种鸡的饲养。种鸡饲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种蛋的品质。如饲料中缺乏钙、磷,易发生软壳蛋,缺乏维生素B,鸡胚不易破壳,死胚增加。饲料中食盐含量过多(饲料中食盐含量不能超过
1%),种蛋孵化到巾期、后期,死胚蛋增加,孵化率下降。
(2)种鸡的公母比例。公母比例必须合理,否则影响种蛋的受精率。
(3)种鸡的健康。种鸡的体质Lj健康好坏,直接影响种蛋的品质及孵化率。有砦鸡病.可通过种蛋垂直感染,代代相传,后患尤穷。因此选留种蛋必须来自健康的鸡群,患过传染病经过紧急治疗而康复的种鸡,一个月内的蛋不能留种,患白痢病种鸡不能留种。
(4)种蛋的保管、选择及孵化条件。有r品质优良的种蛋,还盟有正确的保管、严格的选择和科学的孵化条件,才能使种蛋发挥作用。忽视r哪个环节都会严重影响孵化率。另外孵化机具的质量也很重要,如孵化器,机内各部位温度要求均匀,温差不超过土0.3℃为宜。

一、家禽的孵化期不同的家禽孵化期不同,同种家禽的不同品种孵化期也有差异,体型越大、蛋越大的家禽孵化期越长。孵化期受品种、蛋的大小、种蛋保存期、孵化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禽种类孵化期家禽种类孵化期鸡21火鸡27-28鸭28珍珠鸡26鹅30-33鸽18番鸭33-35鹌鹑16-18
二、蛋形成过程中胚胎的发育蛋在输卵管中停留约24-26小时,体温高,受精蛋发育(细胞分裂),形成内外胚层的原肠胚;受精蛋产出体外后,遇冷,发育暂停。剖视受精蛋,可见圆盘状的胚盘(中央明,周围暗)。未受精的蛋呈一不透明的白色圆点,称为胚珠。
补充内容:蛋的构造与形成过程
1.蛋的构造禽蛋由外向内可分为:胶护膜:蛋壳外一薄层胶质膜,对蛋壳上的气孔有遮蔽作用,对蛋有保护作用。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蛋壳厚度、颜色、气孔蛋壳膜:内外壳膜、气室蛋白:浓蛋白、系带蛋黄及胚盘或胚珠。
2.蛋的形成雌性家禽的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只有左侧的才正常发育且具有繁殖功能,右侧的在孵化期已退化。卵黄在卵巢中形成,蛋的其余部分在输卵管中形成。输卵管可分为5个部分:漏斗部、膨大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阴道部。输卵管各部在蛋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卵在此停留的时间如下:部位功能停留时间漏斗部接纳卵子、精卵受精31min膨大部分泌蛋白3h峡部形成壳膜74min子宫部形成蛋壳及胶护膜18-20h阴道部蛋产出通道0.5h三、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分期
(1)、发育早期(鸡1~4,鸭1~5,鹅1~6):内部器官发育阶段。首先形成中胚层,再由三个胚层形成雏禽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外胚层:形成皮肤、羽毛、喙、趾、眼、耳、神经系统以及口腔和泄殖腔的上皮等。中胚层:形成肌肉、生殖系统、排泄器官、循环系统和结缔组织等。内胚层:形成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上皮及内分泌腺体等。
(2)、发育中期(5~14,6~16、7~18):外部器官发育阶段。脖颈伸长,翼、喙明显,四肢形成,腹部愈合,全身被覆绒羽、胫出现鳞片。
(3)、后期(15~19,17~27,19~29):禽胚生长阶段,胚胎逐渐长大,肺血管形成,卵黄中收入腹腔内,开始利用肺呼吸,在壳内鸣叫、啄壳。
(4)、出壳(20-21,27-28,30~31):雏禽长成,破壳而出。家禽胚胎发育的主要外形特征家禽的胚胎发育
2、胚膜的形成及功能胚胎发育早期形成的四种胚外膜(即卵黄囊、羊膜、浆膜或绒毛膜、尿囊),虽然都不形成鸡体的组织和器官,但是胚胎的营养、排泄、和呼吸主要靠胎膜实现。
(1)、卵黄囊A、发育:孵化第2天开始形成;第4天卵黄囊血管包围1/3蛋黄;第6天,包围1/2;第9天,几乎覆盖整个蛋黄表面。卵黄囊以卵黄囊柄与胎儿相连,卵黄囊上分布着稠密的血管,卵黄囊分泌一种酶可以将蛋黄变成可溶状态,从而使蛋黄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被胚胎吸收利用。孵化第19天,卵黄囊及剩余蛋黄绝大部分进入腹腔;20天,完全进入腹腔;出壳时,约剩余5g蛋黄(作为出生雏禽的营养来源);6~7日龄时被小肠吸收完毕,仅留一卵黄蒂(小突起)。B、作用营养:卵黄囊内胚层细胞内有消化酶,能液化卵黄。造血:卵黄囊内壁在孵化初期形成血管内皮层和原始血球。呼吸:在孵化第6天前给胚胎提供氧气(CHO分解)。
(2)、羊膜A、发育:羊膜在孵化的第2天即覆盖胚胎的头部并逐渐包围胚胎全身;第4天在胚胎背上方合并(称羊膜脊)并包围整个胚胎,而后增大并充满液体(羊水),第5~6天羊水增多,17天开始减少,18~20天大降低至枯萎。羊膜表面无血管,但有平滑肌,第6天开始有规律收缩,波动羊水。B、作用:缓冲震动,平衡压力,保护胚胎免受伤害而致畸;保持早期胚胎的湿度;促进胚胎运动以免粘连。
(3)、绒毛膜(浆膜)绒毛膜与羊膜同时形成,孵化前6天紧贴羊膜和蛋黄囊外面,其后由于尿囊发育而与尿囊外层结合形成尿囊绒毛膜。浆膜透明无血管,不易看到单独的浆膜。
(4)、尿囊A、发育:孵化第2天末~3天初开始生出,由后肠形成一个突起,4~10天迅速生长,6天达壳膜内表面,10~11天包围整个胚胎内容物,并在蛋的小头合拢,以尿囊柄与肠连接。17天尿囊液开

养鹅业的产业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于是健康食品也就成了热门话题。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生活力、抗病力比较强.疾病少,用药少.药残少。而且鹅肉蛋自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所以鹅肉作为21世纪人类的集营养、保健、安全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必将长兴不衰。

鹅以食草为主,耗粮较少,又适于人工饲养管理方式.发展养鹅业.符合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过剩、饲粮不足且农作物秸秆丰富又没有充分利用的国情。符合国家的稳定猪、鸡. 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的产业政策.养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劳动力少。工资高一般不养鹅。所以,我国发展养鹅业在国外没有竟争对手,国内没有进口的压力.是一个真正自由自在。省心的产业。

鹅的生理特点是繁殖率比较低,鹅群发展比较缓慢,不容易出现产品过剩问题市场风险比较小。随着鹅肉市场由南方向北方迅速转移,专家预测。鹅肉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会保持很长时间

蜈蚣蜕皮与影响蜕皮的因素


蜈蚣与其他有外骨骼的动物一样,需经蜕皮才能生长,需蜕几次皮后才是成年蜈蚣。蜈蚣蜕皮的次数和两次蜕皮间隔时间的长短,随外界环境条件和蜈蚣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少棘蜈蚣一生蜕皮10次,石蜈蚣为45次。每次蜕皮后,蜈蚣除增大体积外,各部分器官也相应发生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最后一次蜕皮后。这次蜕皮后,产生完全而结构清楚的性器官。蜈蚣的蜕皮过程,也就是它逐渐长大的过程。蜈蚣的生长期中,大约有70%的时间在进行皮肤变化,其余时间为营养物质的储存。

蜈蚣蜕皮是否顺利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会停止蜕皮。影响蜕皮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蜈蚣在蜕皮时,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强烈惊扰,致使蜕皮时间延长。

(2)在蜕皮期间遭到成群蚂蚁的攻击,使正在蜕皮的蜈蚣无反抗能力,鲜嫩的外皮任其叮咬,有的只蜕出一半而被咬死。

(3)低温的影响。温度低时,蜈蚣身体代谢变慢,个体减少蜕皮活动次数。冬眠期停止蜕皮是低温的作用。

(4)蜈蚣本身生活能力的强弱,食物供应的多少,也会影响蜕皮的次数。

(5)受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例如生殖密度高、疾病、强力的氧化作用均能促使蜈蚣减少蜕皮或停止蜕皮。

蜈蚣不能顺利蜕皮或蜕不成皮,会造成死亡。在饲养中应尽量避免影响蜈蚣蜕皮的因素产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7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