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蝌蚪的饲养技术

牛蛙蝌蚪的成长过程,不仅是体重的增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变态发育过程,其生活习性随着改变从以鳃呼吸、以尾运动的水生动物逐渐转变为以肺和皮肤呼吸以四肢运动的水陆两栖动物。蝌蚪培育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成活率和获得大规格幼蛙。

1.饲养环境要为蝌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饲养池可用土池、衬垫塑料纸的土坑、水泥池等应分建几个面积大小不一的蝌蚪池,小的几平方米,大的几十平方米,小池深45- 80 cm,大池深1-1.2 m,大池中设多个饵料台,饵料台浸于水下10 cm,并便于取出洗刷。池中应有水葫芦、浮萍、金鱼藻之类的水草,占水面的1/2左右,池_上方设置凉棚,占总面积的 10%-20%。蝌蚪人池前5-7d,用200 mg/L生石灰或20 mg/l 的漂白粉带水清塘消毒。当蝌蚪刚刚开始脱膜时,就应着手培肥孵化池的水质,可向池中逐次少量投人晒干的或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既不破坏水质,又能繁殖浮游生物,尤其是硅藻、绿球藻、黄藻、金藻等藻类,也可将无毒叶草类压人塘泥中,使池水成为黄绿色的肥水,总之,既培肥水质,又使水中含氧量增高在闷热的夏季要有增氧装置.

2.蝌蚪的分级培育刚孵化出的蝌蚪,游泳能力较弱,适应能力很差.环境的轻微变化常会造成死亡,因而应留在原孵翻池孵化。蝌蚪在孵化后3d开食,可按每10000尾一个蛋黄量投喂研碎的熟蛋黄,第,天可稍有增加,连喂几天后,可改喂豆浆,15日龄后喂豆渣、米糠、玉米粉、鱼粉等调成糊状物。

分稀后的蝌蚪以大池培育为佳,要培肥水质呈黄绿色,加深水体至0.8-1m.饵料可选择豆渣、玉米、麦麸、瓜菜皮、酒糟、蚕蛹粉、鱼粉等三四种调成糊状,每天投喂2次,即上午9 -10时,下午4-5时,投喂量占体重的10%-15%。但应根据水质肥瘦、气温、气候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投饵量与水温、水的肥瘦度、蝌蚪日龄、体重等成正比关系。但水温太高 (35 度以上)时或达蝌蚪变态的高峰期(前肢长出,尾正处于萎缩期)时应少喂或停喂。蝌蚪初期以自行培养繁殖浮游生物为好;中、后期可投喂配合饵料、活蚤类、蝇蛆等。投饵量应渐渐增加,不可幅度忽大忽小、以至使蝌蚪饥后暴食,引起消化不良而患肠胃病,可根据上次投饵后的吃食情况决定下次的投饵量,如上次有剩余,下次则要减量,如能很快吃光,则应酌量增加。yZ023.Com

蝌蚪的变态受水温及饲养管理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在水温为25-28℃的条件下,一般3个月完成变态;在精心培育情况下,70~75 d就可完成变态;20度以下不变态;在35T以上的高温情况下停止变态或变态成畸形。

3.蝌蚪变态的人工控制蝌蚪的生长速度、变态时期和成活率受水温、季节、气候、饵料、水质及放养密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长江流域,6月中旬以前孵化的蝌蚪在3个月内,即9 月中旬以前完成变态,到越冬时可长至100-150 g,可安全越冬,第2年年底可长至350 - 400 g,但7月份以后孵出的蝌蚪,由于气温下降、环境条件不利于生长、死亡率高、变态后的幼蛙个体较小、体质瘦弱,在第2年的2月中旬便提早苏醒,比大规格幼蛙及成蛙提早约15 d。早春寒潮冷暖变化较多,对提早苏醒的幼蛙生长不利,常会造成死亡,因而目前科学的养殖方法是人工控制变态,对早期与晚期孵化的蝌蚪施行2种饲养方法。

(1)快速变态饲养方法。对6月中旬以前出膜的蝌蚪可采用快速变态饲养方法,以促使蝌蚪提前变态,最迟在9月中旬以前完成变态,以利于变态后的蝌蚪在越冬前贮足营养,安全越冬。

具体方法是:①提高饲养密度。对孵化后7-10日龄的蝌蚪,每平方米放养800- 1000尾,30日龄的放养300-500尾, 50日龄的放养150-250尾。而一般饲养蝌蚪的放养密度为:7- 10日龄的每平方米800尾,30日龄的300尾,50日龄的150尾。提高放养密度可促使蝌蚪提早变态。②提高水温、一般蝌蚪在 20-25℃的水温中3个多月可以变态为幼蛙,如果将水温控制在 25-28℃,则蝌蚪2个多月即可完成变态提高水温的办法可采用降低水位或加注30℃左右的口晒水等提高动物性饵料的比例。动物性饵料有利于促进蝌蚪变态,将动物性饵料增高至投饵量的60%-80%,并增加投饵量,可以促使蝌蚪提早变态。另外投喂甲状腺素片,每600尾蝌蚪用3/4片个池泼洒,可使蝌蚪提早变态。

(2)延迟变态饲养方法。对于7月份以后出的斜蚌,可采用延迟变态的饲养方法。使蝌蚪推迟至第2年春季变态,隔年蝌蚪由于推迟了变态而个体较大。变态后的幼蛙个体强壮,生长迅速,到年底也能长至350-400g。

为了便于幼蛙的驯食,幼蛙池内不设任何隐蔽物或可供休息的场地,只放一个饵料台,饵料台以木条做成框架,中间用窗纱绷紧即可。若饵料台的浮力不够,可在木框的四角各加一块泡沫塑料。这个饵料台既是幼蛙的摄食场,又是休息的场所。

2.幼蛙的收集待蝌蚪长出后腿之后,就可以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前腿长出和尾巴消失之前,用尼龙布做成的捞子将幼蛙捞出,放人幼蛙池或驯化池。此时收集幼蛙最为有利:第一,刚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不再像蝌蚪那样在水中摄食,也还不能像成蛙那样来捕食活的动物,而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因此,可以密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中暂养而不需投饵;第二,由于这时还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活动不很灵活,容易用捞子捞起。

收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的幼蛙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100-500 只,池中水深10-15cm,幼蛙后腿不能着底,迫使幼蛙集中在饵料台上休息,为以后的驯化做准备。

相关推荐

牛蛙蝌蚪的营养及饵料


蝌蚪杂食且贪食,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食物数量和种类有不同的要求。刚孵化出膜的蝌蚪有卵黄作为营养,不必投喂饵料,在出膜后4-5d,可供给少许蛋黄、豆浆及浮游生物等,但数量不宜过多,以防水质恶化和造成浪费。刚下池的蝌蚪个体小,活动能力弱,多群集在一起,2-3d后分散于池边摄食天然饵料,如蓝藻类、绿藻、硅藻、轮虫类、枝角类及腐殖质等。6-7d 后,蝌蚪可在水中缓慢游动时,应辅以少量人工饵料。凡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上的各种动、植物性原料都可作为蝌蚪的饵料,如豆浆、米糠、花生饼、豆饼、鱼粉、动物内脏及蔬菜等。随蝌蚪的长大,它们的食性逐步转为动物性,尤其喜欢吃生鱼肉、肝脏、蛆和死蝌蚪。在人工饲喂时蚕蛹、麸皮、豆饼均可投喂,而以投喂蚕蛹的生长最快。另外.整条死鱼、西瓜皮、南瓜虫、煮熟的马铃薯、豆腐渣、水果皮等也可作为蝌蚪的饵料同时,为了在蝌蚪池培育一定浮游生物,可适量施用猪粪、牛粪以繁殖水中浮游生物。

每天投饵的数量应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而定,天气凉爽而水质较瘦,可适当多投;天气炎热而水质又肥则适当少投,原则上每天投喂1次,以满足蝌蚪生长发育需要即可。一般在前肢长出前,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10%左右,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萎缩,投饵量可减少一半。如果所投饵料是属于干粉类物质,则先要将其充分浸湿,搅碎后再投喂,否则蝌蚪会因饱食干饵料后,在消化道内发酵而发生气泡病。所投喂饵料的种类应因地制宜,尽量采用价格低廉而又基本能满足蝌蚪快速生长需要的饵料。如用猪、牛粪、水草或化肥等培育浮游生物活饵料的同时,辅以人工饵料,特别是动物性和植物性的混合饵料,能使蝌蚪快速长,提早变态。总之,养殖者在选择蝌蚪饵料时,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来源充足,又要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营养丰富。多种饵料混合投喂能提高其营养价值。

牛蛙蝌蚪的病害与防治


蝌蚪的敌害与害藻蝌蚪期的主要敌害是黄鳝、蛇类某些水生昆虫和各种野杂鱼类,它们均能吞食,防治的有效法是,蝌蚪人池前进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杀死水体中的敌害生物。人池后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及时清除敌害。

另外,夏季水温高时,蝌蚪池中易出现铜绿色水花,这是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等蓝藻在水中过量繁殖的结果。这种藻类因有胶质膜,蝌蚪吃后不能消化,同时这类藻类死亡后,沉在水底,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会使蝌蚪死亡。防治方法是用0.01% 的硫酸铜溶液倾人池甲,藻类即会自灭,此溶液对蝌蚪的发育无害。

(1)肤霉病。其病原体是水霉菌,主要寄生在蝌蚪体表皮肤损伤的部位。霉菌从皮肤伤口侵人时,吸取皮肤中的养料。菌丝体向内深人肌肉,向外长成分枝繁茂的菌丝,肉眼可以见到菌落为棉絮状,逐渐从伤口向四周扩大,致使蝌蚪游动迟缓,觅食困难,其它病菌沿伤口侵入,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10%(-紫药水涂之,效果良好。②可用20 mg/L的高锰酸钾消毒30min,经72 h可治愈。

(2)车轮虫病。其病原体是车轮虫。此虫外表像碟状或草帽形,虫体周围有均匀分布的纤毛,并有由许多小齿逐个衔接而成 的圆形齿环,虫体运动时,以齿环磨损蝌蚪的表皮组织。蝌蚪被大量车轮虫寄生后,食欲即减退,呼吸困难,单独游动,动作迟缓,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此病多发生在密度大的池中。减少养殖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即可避免此病发生。②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 0.5 g和硫酸亚铁0.2 g.③每667m用切碎的韭菜0.25 kg与黄豆混合磨浆,均匀泼洒到池内,连续1-2d,可控制病蝌蚪的死亡。

(3)舌杯虫病。此病多发生在水质条件差、饲养密度高的池中,以七八月份为发生高峰,且感染传播快,2-3d即可由个别蝌蚪遍及全池。此虫多寄生蝌蚪尾部,肉眼观察很像水霉。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0.7 g硫酸铜或硫酸亚铁合剂溶于水中全池遍洒,能有效治疗。

(4)气泡病。此病多发生在水温高、池底有机物多的池中。 患病蝌蚪肚子膨胀,失去平衡能力,仰浮于水面。预防方法:高 温期间每隔2一3d冲新水1次。池底有机物不可过多,施肥应 量少、次多。药物治疗:将患病的蝌蚪置于清凉水中,用20% 硫酸镁溶液浇洒,2d后再放人蝌蚪池,治疗效果较好.

(5)出血病。多发生于即将长出后肢的蝌蚪。患病蝌蚪在腹 部或尾部有出血斑块,蝌蚪在水面打圈,数分钟后下沉死亡。发现病情后,要及时将蝌蚪池水放出,用网把蝌蚪高度集中,按每 2万只蝌蚪用120万Iu青霉素和100万IU链霉素浸泡0.5h,治疗效果很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82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