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套种养鹅

苏州市相城区兽氏站杨建国等进行过此模式的试验:麦种选择以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扬麦系统为主,播种方式主要是稻套麦,饲养方式是散养轮放。一般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与11月初的常规播种相同,12月中旬和1月中旬各追肥1次,每亩每次用尿素 7.5吨。因鹅采食麦叶,可影响其生长发育,故在2月下旬小麦拔节时停止放牧,保留3张完整的功能叶,可确保小麦能获得一定的产量水平。饲养方式散养轮放,精料配方(%)采用:玉米40、稻谷15、扶皮20、米糠10、豆饼10、食盐0.3、浓缩料4.7。

一般1亩麦田养50只肉鹅,由于鹅粪改善了土壤肥力,使小麦受影响不大。种麦养鹅与种黑麦草养鹅相比,经济效益与饲养量不如后者明显,但考虑每亩可收获小麦250 kg,则与种植黑麦草相比经济效益相差不大。

相关知识

潜江“富硒”稻虾种养产业新升级


湖北省硒资源丰富,2013年在江汉平原发现万余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后,2015年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潜江市正是作为规划中发展富硒农产品的重点区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潜江“富硒”稻虾种养产业新升级。

自2016年起,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富硒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潜江双湖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具体实施富硒稻虾项目示范。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員郑威介绍说,潜江生产出来的富硒虾、富硒稻营养价值高,除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提高了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且虾肉紧实有弹性。
“富硒小龙虾确实好,不但富含硒,而且个体重、外观好、耐储运,卖价每斤比同等规格的普通虾高5元。”近日,湖北潜江双湖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本常向记者介绍,5月正是合作社稻田养虾的上市旺季,合作社依托湖北省农科院的富硒虾养殖技术,已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等地建成了1000亩富硒稻虾综合种养和500亩精养虾示范基地。
湖北省硒资源丰富,2013年在江汉平原发现万余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后,2015年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潜江市正是作为规划中发展富硒农产品的重点区域。
“潜江市委、市政府重视富硒虾稻的发展,将富硒虾稻作为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计划建设5个万亩以上的富硒产业基地。”潜江市委书记黄剑雄表示,经过16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小龙虾产业已形成集良种育繁、稻田养虾、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产业链条十分完整。今年6月9日至12日,中国渔业协会等单位将与潜江市共同举办首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暨第八届湖北(潜江)龙虾节,龙虾之乡成为潜江在全球的城市名片。若在此基础上打响富硒品牌,则虾稻产业价值还会增强。
2016年起,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富硒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潜江双湖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具体实施富硒稻虾项目示范。今年3月初,“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个一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基地”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潜江市人民政府博士后工作站”在双湖合作社挂牌。生产出来的潜江富硒稻米经国家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有机硒含量达0.473毫克/千克,占总硒比例达92%。富硒虾经实验室检测,有机硒达0.35毫克/千克,占总硒的比例达85%。
“富硒稻虾要在优质的前提下谈富硒,提倡精饲料和青饲料的配合饲喂。”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郑威介绍说,潜江生产出来的富硒虾、稻营养价值高,除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提高了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且虾肉紧实有弹性。但是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低,动植物很难直接利用。下一步,要加强研究,用科技支撑产业,加快硒产业的认证、监管、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在充分利用土壤硒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外源有机硒进行动植物干预。

“今年小龙虾上市的时候,普通虾卖到42元/斤就很不错了,而我的富硒虾最高卖到了58元/斤。”言语间,郑向华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眉眼、嘴角尽是丰收的喜悦。

郑向华说,他养的小龙虾因为品质特别好,都是直供给虾皇、8号店、龙虾职业学校等。“现在我这片富硒虾稻基地,年收益在230万以上完全没问题!”

富硒虾稻,潜江走在前列

“去年,湖南卫视‘虾王争霸赛’上,‘虾皇’就是带着我们这里的富硒虾一举摘得‘虾王’桂冠!”说到富硒虾的好品质,潜江市双湖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本常骄傲不已。

目前,该合作社已成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持有农业部国家级检测报告,并成功注册“鸳鸯湖”富硒虾稻“R”商标,签订了“全国富硒产品防伪溯源系统”协议。

依托富硒虾健美的外形、饱满的肉质、清甜的口感、健壮的体质,眼下,富硒虾稻已在潜江市悄然拓展开:后湖管理区有2500多亩、运粮湖管理区1800多亩、高场办事处200多亩……

“今后,我们将把潜江‘富硒虾稻’打造成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样板,让‘富硒虾稻’这种高效种养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郑威说。

鱼-瓜-稻高优种养模式的管理技术


榜头镇是一个人多地少、具有14万人口的大镇,人均耕地不足200 m2,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推广鱼一瓜一稻高优种养模式,1年3收,既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又增强了地力,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冬闲III养鱼技术要点
1.1稻田的选择和稻草的处理

选择排灌方便,上游和周围无工业污染,避风向阳,保水保肥又相对连片的平洋田或山垄田。水稻收割后将稻草撒开,不能成堆。

1.2开沟、筑埂、埋管

视田地大小挖好十字或井字沟。沟深约50 cm,沟宽约80 cm,沟土可用于加筑田埂,做成宽50 em、高80 em的田埂。埋设长l m、直径8 cm的竹管各l根于进出水口处,高出田面4050 cm,保持沟深1 m左右。

1.3放养鱼种

在国庆节后到江西省或本省的莆田、福清等地批发市场购买小规格鲤鱼、草鱼成品鱼种。一般每公斤45元,每667 m2放鲤鱼200~250尾(每公斤68尾)、草鱼40尾(每公斤3~4尾)。

1.4科学田管

一是利用田埂种植黑麦草;二是采用流动活水,田面保持水深40 cm左右,适放生活用水,严禁一切工业废水;三是投入一些杉松树枝梢在田中,防止偷电鱼和鸟危害,也可养狗防止偷电鱼者;四是于翌年24月分3次每667 m2投放菜籽饼25 kg,割草喂鱼应保持新鲜,必须把前1日余草捞除;五是在运送和放鱼期间应小心轻放,防止鱼鳞受到损伤,一般不会发生鱼病,若有发生,可用敌百虫等药物及时防治。

2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2.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精细整地,整成畦宽110 cm(畦面95 cm左右)、沟宽40 cm、畦高25 cm的畦。每667 m2施猪牛粪或沼渣2500~3000 kg、草木灰120 kg。

2.2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选用明研3号台湾大吊瓜,每667 m2产量均在 4000 kg左右。应在惊蛰前播种,用地膜覆盖,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中耕除草,只要将疏通沟的土培在根部即可。

2.3插架、绑蔓

插架盘蔓,蔓长达40 em绑1道,以后每隔4节再绑1道。

2.4病虫防治

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等,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进行防治,虫害有黄守瓜、蚜虫,可用敌杀死和乐果防治。

2.5适时采收

从播种前到收获5560 d、谢花后810 d采收为宜。一般每667 m2产量4000 kg左右,高产的可达4500 kg。

3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1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选用生育期适中或较短的,产量高且秧龄弹性比较大的特优组合或汕优46、汕优63、冈优669 等,在6月中旬前播种(秧田另选),稀播种且秧龄控制在35 d以内,可使用多效唑培育三叉壮秧。

3.2合理密植

一般每667 m2插2万丛,丛插2粒谷秧,插足基本苗6万~7万苗。

3.3合理施肥

施肥应掌握攻头、保尾、控中间的原则。每667 m2施N 10~12 kg、P2 05 lO一12 kg、K2 O 8~lO kg。基、蘖、穗肥比4:4:2,基肥N 5 kg、 P205 5 kg;插后5~7 d施分蘖肥,施N 5 kg、P2056 kg、K:0 4 kg,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穗肥看苗情而定,一般施N 1 kg、K:0 4 kg,促进穗大粒多。

3.4科学管水

水管应掌握活水降温,浅水分蘖,够苗排水控苗,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干湿交替到成熟的原则。

3.5及时防治病虫害

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重点防治稻瘟病、细条病、纹枯病,螟虫和稻飞虱。根据虫情和病害测报及时喷药防治。稻瘟病每667 m2(下同)用三环唑 150 g对水100 kg或克瘟散100 g对水100 kg,纹枯病用井冈霉素20 g对水100 kg,细条病用叶青双 100 g对水50 kg,螟虫用20%辛硫磷三唑磷乳油150 g对水75 kg喷雾防治。破口抽穗时用杀虫双 250 g+好劳力乳油150 g对水100 kg喷雾防白穗,后期用蚜虱克星50 g+好劳力乳油150 g对水10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和螟虫。

4效益分析

据测算,采用这一模式,每667 m2产鲤鱼90 kg,单价16元kg,产值1440元;产草鱼30 kg,单价14元kg,产值420元,仅一季鱼产值1860 元。黄瓜产量4000 kg,单价1.6元kg,产值6400 元。稻谷产量500 kg,单价1.8元kg,产值900 元。三季总产值9160元,扣除成本后经济效益在 5000元左右。但这一技术只限第1年,第2年应改为1年2熟(养鱼、种瓜),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麦氏犀鳕


中文名称 麦氏犀鳕
拉丁名称 Bregmaceros macclellandii Thompson
英文名称 unicorn cod, spotted codlets, unicorn cod, spotted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犀鳕科
拉丁科名 Bregmacerotidae
中文属名 犀鳕属
拉丁属名 Bregmacero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57;臀鳍58;胸鳍19;腹鳍6。纵列鳞74。
体延长,侧扁,背缘平直,腹部圆形;体长为体高5.4倍,为头长5.7倍。头小,头长为眼径3.2倍,为吻长4倍。吻短,圆形,小于眼径。眼侧位,大而圆形,上半部被透明半圆形脂眼睑;眼间隔宽而圆突,大于眼径。鼻孔2个,位于眼前方,前鼻孔椭圆形,后鼻孔裂缝状。口大,端位,口裂稍斜,两颌约等长,颌骨后延至眼的中部下方。牙细小,尖形,上下颌牙2~3行;上颌外行及下颌内行牙较大;犁骨牙小而尖形,排列稀疏;腭骨及舌上无牙。

 舌大,圆形,游离,前端几伸达口腔前方。鳃孔宽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无假鳃。鳃耙短小,针状。

体被小圆鳞,头部无鳞。

背鳍2个;第一背鳍为一丝状延长鳍条,位于头顶部,鳍端未伸达第二背鳍起点,平放时纳入于背沟中。第二背鳍延长,具57鳍条,前部鳍条高大,中部鳍条低弱,分离,棘状,后部鳍条低于前部鳍条,边缘圆形。臀鳍与背鳍相似,具58鳍条,中部鳍条较背鳍中部鳍条为长。腹鳍喉位,由6平扁鳍条组成,基部互相交迭,外侧3鳍条延长,几伸达臀鳍中部,里侧3鳍条短小,平放时鳍条前部纳入于腹沟中。胸鳍宽短,约等于吻后头长,基部上方具一皮膜。尾鳍圆形。

体腔中大,腹膜浅色。胃肠均为长管状;肝大,分左右二叶;幽门盲囊2个,位于胃的末端两侧,后端向前;无鳔。

背侧面浅灰色,腹面浅色,第二背鳍前部及后部前上方,尾鳍和胸鳍上中部均黑色:腹鳍及臀鳍浅色。

麦氏偏顶蛤


中文名称麦氏偏顶蛤

拉丁名称Modiolus metcalfei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贻贝目

拉丁目名Mytiloida

中文科名贻贝科

拉丁科名Mytilidae

中文属名偏顶蛤属

拉丁属名Modio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为暖水性广分布种。北自日本本州以南,南至菲律宾;西自印度洋,东至印度尼西亚分布普遍。自低潮线至潮线下百米内的浅海底均有发现。

形态特征
壳中等大小,或稍大,一般壳长71.4毫米,高34.0毫米,宽28.2毫米。最大的壳长可达90多毫米。壳质薄、韧,略呈等腰三角形。壳前后端皆较细圆。壳顶极高,突出壳背缘;腹缘略直或稍凹,背缘有一高起的背角。壳面隆肋高大;生长纹细密、不明显。壳呈黄褐色,隆肋上的颜色较浅,有的个体有紫色放射带。壳面被有许多细黄毛;黄毛直,不分叉。贝壳内面呈浅灰白色,有的背侧呈灰蓝紫色或紫褐色;一般肌痕不明显。铰合部无齿;韧带细长,其下方也有一条长形脊突。两闭壳肌不等,前小后大。足丝孔不明显;足丝细软,较发达。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麦氏拟腹吸鳅


中文名称麦氏拟腹吸鳅

拉丁名称Pseudogastromyzon myersi Herr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拟腹吸鳅属

拉丁属名Pseudogastromyzon Nichols,192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和香港。

形态特征
背鳍Ⅲ-6-7;臀鳍Ⅱ-5;胸鳍Ⅰ-17-18;腹鳍Ⅰ-9。侧线鳞65[(21-22)/(9-11-V)]75。

体长为体高的5.3-6.3(平均5.8)倍,为体宽的4.5-5.3(4.8)倍,为头长的4.1-4.8(4.4)倍。头长为头高的1.6-1.8(1.8)倍,为头宽的0.9-1.1(1.0)倍,为吻长的1.7-1.8(1.7)倍,为眼径的5.0-5.5(5.2)倍,为眼间距的1.8-2.2(2.0)倍,为尾柄长的1.8-2.2(2.0)倍,为尾柄高的2.4-2.7(2.5)。头宽为口裂宽的2.3-2.6(2.5)倍。

体长,圆筒形,体高小于体宽。尾柄稍侧扁,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吻背侧具刺状疣突。口下位,弧形,口宽略大于头宽的1/3。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宽厚,有3条线状皮脊从口角平行延伸向中部,其中第2条皮脊向前,在下唇中部前缘相连,将前缘皮脊左右分开,后缘皮脊稍向后弯,不相连,在第2条皮脊和后缘皮脊之间的唇中部还有几条相互交错的短皮脊,由此组成不呈品字形的皮质吸着器。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稍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褶分3叶,边缘乳突不明显,或排列为3-3-3或4-3-4。吻褶叶间有2对小吻须。口角须叉对。眼侧上位,较小,腹面不可见。眼间较宽。鼻孔具鼻瓣。鳃孔小;仅限于头背侧,下缘不达胸鳍基部。鳞小,埋于皮膜之下。头背及胸鳍基部上方的体背侧无鳞,腹部裸露可达腹鳍腋部之后,但不及肛门。侧线完全。但在胸鳍基部上方无鳞片,仅有侧线孔,此后,侧线正常,平直延伸至尾鳍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较腹鳍起点稍后,距吻端较离尾柄基部较远或相等。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接近或超过尾鳍基。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起点约在眼后缘下方,末端超过腹鳍起点。胸鳍起点到腹鳍起点的距离约等于腹鳍起点至肛门的距离。腹鳍基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鳍端接近肛门。肛门约位于腹鳍腋部至臀鳍起点间的1/3处。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麦瑞加拉鲮鱼(印鲮)


中文名称 麦瑞加拉鲮鱼(印鲮)
拉丁名称 Cirrhina mrigala(Hamilton)
英文名称 mrigal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鲮属
拉丁属名 Cirrhina(Cuvier) Oken,181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其体呈梭形,略侧扁。头部较小。口裂呈弧状。吻圆钝,上下唇的边缘薄。须二对。鳞片中等大小。体上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的末端均呈赤红色。背鳍数为 I 12~13,臀鳍数为 I 5~5,咽齿式为2.4.6~6.4.2,脊椎骨数为35~36,鳃耙数为54~58,侧线鳞为 42*(6*(1/2)/6)*44,体长/头长为 4.60.11,体长/体高为4.70.23,体长/尾柄长为3.40.11,体长/尾柄高为9.00.11。

稻蟹综合种养你了解多少,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辽宁省盘锦市地处东辽河和辽河两大河流入海口,域内水域面积广阔,是我国北方地区河蟹主要的自然繁育和育肥区域。在20xx代,盘锦水产科技人员在全国率先突破河蟹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和稻田养殖技术后,河蟹养殖在盘锦得到了大规模推广,20xx河蟹养殖面积达到养殖河蟹稻田一般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田埂坚实不漏水、相对低洼,在干旱季节能保住水,同时在连雨季节排水方便不受洪水冲击和淹没的稻田。需要对田埂加固加宽,架设防逃膜。养殖扣蟹稻田一般不进行特殊稻田工程,成蟹养殖稻田需要挖环沟或者配置暂养池。田间管理方面,养蟹稻田田面水深最好保持在20xx的6月初购入蟹苗(大眼幼体)放入稻田,放苗量在150~20xx春季销售。
盘锦地区成蟹稻田养殖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盘山模式”,养殖稻田田埂内侧一米远处挖环沟,环沟开口0.6米、沟深0.4米,进排水口对角设置。水稻栽插方法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栽插模式,即改常规模式30厘米行距为20厘米-40厘米-20厘米行距,利用环沟边的边行优势密插和插双穴,弥补工程占地减少的穴数。在保证与常规插秧“一垄不少、一穴不缺”的前提下,靠边际优势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减少水病害发生,同时满足河蟹中后期正常生长对光照的需求。这是当前主推模式,但是随着机械插秧和收割,环沟对机械操作影响较大,养殖户逐渐在减少该模式应用,转而采用扣蟹暂养后直接放入常规稻田进行养殖方式。盘锦地区河蟹一般在5月初蜕第一次壳,在此之前需要选购优质扣蟹放入暂养池进行暂养,亩暂养扣蟹量不超过6000只。至6月中下旬大田水稻秧苗恢复,此时暂养池河蟹蜕壳1~2次后,即可采用地笼网等方式起捕移入大田进行养殖。养殖前期一般以投喂粗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全价配合饲料为主,搭配投喂玉米、黄豆、豆粕等植物性饵料;养殖中期以玉米、黄豆、豆粕、水草等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全价颗粒饲料;养殖后期投喂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搭配投喂一些高粱、玉米等谷物。养殖密度方面,部分养殖户采取亩放养扣蟹8000~1000只,单产可达30~40千克/亩,雌蟹规格平均60克/只;亩放养扣蟹500只,单产在10~20千克/亩,雌蟹规格平均70~85克/只。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刘谞)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8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虎纹蛙繁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