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饲养的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与场内布局

选择场址根据下列原则进行选址:①环境僻静,植物丛生。牛蛙胆小怕惊,尤其在生殖季节最怕干扰,因而蛙场应建在人少、僻静,远离噪声的地方。②土质保水,水源充足。蛙场的土质应属于蓄水的黏土周围排水、灌水容易,水源要清洁充足,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③饵料丰富,来源广泛。蛙场附近应有丰富的饵料种类,能诱集到大量的昆虫,或在水塘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或有螺类、虾、小杂鱼等天然饵料存在,或在该地区有丰富、廉价的生产饵料的原料及环境。④电力充沛,交通方便。蛙场需要一些电气设备,如水泵、打浆机:粉碎机、颗粒饵料机、膨化饵料机、干燥器及诱虫黑光灯等照明设备,所以要保障蛙场的电力供应。大型牛蛙养殖场的种源、产品、饵料的运输量较大,因而蛙场应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⑤有阳光照射,冬暖夏凉。蛙场必须常有太阳光照射,以提高水温,蛙池最好稍向东南方向倾斜,以便阳光直射面大,冬季光照强,地温、水温上升较快,以利于蝌蚪及其饵料的生长繁殖;夏季可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屯波动水面,增加水中含氧量,对蝌蚪及幼蛙的生长有利。熬斗场内布局根据牛蛙的生育期建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种蛙池和孵化池。自繁自养的蛙场,各池比例大致为l: 10:20:5:0.050池形一般为长方形,长一与宽的比例为2:1-3:1。 各类蛙池不宜过大或过小。蛙场除应建有养蛙池外,还应有职工 的工作与生活用房及配套设施。

相关阅读

禽场场址的选择


禽场是家禽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场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也影响饲养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同时.禽场在生产过程中又产生大量禽类与污水,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围环境.危害人民健康因此.选场址的时候决不可以片面强调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匆匆上马.而应该在建场之前对拟建场的地方进行全面的调查,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二就如何建立一个达到无公害要求的禽场问题,最好依靠当地有关部门,聘请专家到现场论证在寻找合适的地点建场时.需认真考虑以下几力面的因素。

1.交通方硬,位置合适:禽场应与公路、水路相通,以便于运送饲料、用具和产品,降低运输成本但又决不可以在车站、码头、交通要道旁建场,否则,不符合防疫卫生要求。更不可设在直接受工业二废、城市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区域选址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避开水源防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地区.新建场不可位于传统的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内.一般种禽场应离城市30千米以上:肉、蛋禽场离城市 10-20千米。为防疫卫生需要,与其他禽场距离应不少2千米。离居民点1-2千米.距主要公路不少于2千米:距次要公路不少于 0.5~1.0千米。

2.水质民好,水源充沛:电力充足选择水源应注愈附近不能有屠宰场,上游不应有排放污水的厂矿,并离居民点远一些。以流动性水或无污染源所在地的深水井为好.水质要求每升水含大肠杆菌数不超过10个,溶于水的总固体每升不超过2000毫克。同时,要求水源充足.即便早季也不能断水。不管大、中、小型禽场,都要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大、中型禽场除依靠外电源外,还必须有自己备用的发电设备.

3.地形开阔,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禽场地形要开阔整齐,场地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否则.会增加禽场防护设施的投资,也不利于规划与布局。禽场应建在透水透气性好和排水方便、导热性小、自净能力强的沙质土壤上.理想的地势是平坦或稍有坡度、背风向阳、温度变化不大.比较高燥.如果地势是小山坡,更要求坐北向南或坐西北向东南.这样的坐向,禽场阳光充足.有利于家禽的健康.不应把场址选在北坡或西北坡。在山区建场.不宜建在昼夜温差太大的山顶,也不宜建在通风不良和潮湿低洼的山谷,更不宜选在洪水容易侵害的地方.应该选择坡度不大的南或东南面山腰处建场.水禽场水岸不宜陡峭一般要求30度以下的缓坡。

4.气候系件较稳定:必须了解场址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夏季气温超过40度的地方,台风登陆的海边和冬季积雪太深的地方都不宜选作场址.

5.便于排污:禽场的污水、粪便的处理.应当结合当地的农田灌溉、耕作和养殖业的综合利用进行生物循环.以免造成公害.

6.综合发展:场地要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利用,也要考虑将来禽场发展扩大的可能性。

鳗鲡养殖的场址选择


选择场址需结合发展远景,进行实地勘探和调查,重点注意水源、水质、水量等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土质、地形、交通等条件,不宜选在排放大量工业污水的下游。

1.水源

最理想的水源是水质良好的电厂余热水和深300 m左右的 深井水。我国福建省有不少鳗场采用泉水,江浙一带习惯于使用湖泊、水库和外荡的地面水.

2.水质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养鳗生产的业绩,根据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泉水、水库水较好,其水质清晰池塘、湖泊水中浮游动物和细菌量一般偏多。

3.水量

养鳗场要求水量充足,但也因养殖方式不同而有差异。水量是以鳗鲡的年总产量为依据估算的。在一年中,用水量最大的是7-8月份,占全年用水量的35%左右。

实际上,为了生产管理的方便,养鳗池不是每天24 h供水,有时需要停止用水。每天注水的时间只有l0 h左右,则每小时供水量为:

每小时供水量(t)一每天供水量(t)/10

鳗场对水量的要求以及供水设施均需按这个标准设计,才能保证养鳗的足够需要。

蜈蚣饲养场场址选择与室内、室外规划


蜈蚣饲养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室外饲养或采取室内饲养。室内饲养可以根据自己的房屋情况,采取缸养、箱养或池养等方法,这里首先介绍室外规模饲养的场地建设。

室外饲养场的建设蜈蚣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5-38℃,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最快。在中原大部分地区,4-10月地表温度均能达到这一温度范围。室外饲养正规的方法是分群隔离饲养。即将蜈蚣按一定用途、一定大小分群隔离饲养,同一规格的蜈蚣群便于投食、便于管理,可以提高成活率。

蜈蚣饲养场场址选择与规划

室外饲养蜈蚣,建场前首先要选好场址,以便安排饲养池的建设。在场址选择上,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背风向阳,在山地、丘陵区一定要在山的南坡向阳面上建场,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处建场;平原地区建场一定要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比较干燥的地方建场。

其次,要考虑建场的环境条件,山区要选择梯田或相对平坦的山场,周围林木要离开饲养场围墙10米以外.避免遮荫或树根扎入场区影响修造饲养池。平原地区除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形外,还要考虑周围有无产生有害气体的工厂。

蜈蚣饲养场选场时还要特别注意从空间上要避开蜈蚣的天敌,如蚂蚁、老鼠、蛇等,以免敌害猖獗影响饲养蜈蚣的经济效益。

场地的土质应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好,以满足蜈蚣对温、湿度的要求。土壤的pH值以微酸性至微碱性为好,中性最好,即pH值6.5-7.5为宜。平原地区场地不能低洼且排水性能良好,场地周围不能有积水,以免暴雨骤降时淹没饲养池,造成严重损失。

蜈蚣饲养场场地的形状与大小可以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如果场地小,以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场地选得大,则有一定发展余地,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饲养池的建设,达到比较理想的规划状态。

蜈蚣饲养场场址选择好以后,要进行场地的平整与划区布置,使其能达到建场标准。

平原地区建蜈蚣饲养场时,只要将场地垫平,清除小树和杂草,建起围墙就可以规划饲养池。而山区建场时最主要是把场地精耕细作。即将山地翻耕30厘米左右,将30厘米土层中的石头拣出,并将土层整细,将杂草及树根清理干净,以免缠结耕层,影响建池;或者来年杂草、树根复发,影响地表接收太阳的光和热,影响地表的温度。

蜈蚣饲养场场地平整好、围墙建好后,即可进行场地划区。场地划区的目的是将大场地划成小场地,便于按小区营建排灌渠道,以利排水及管理,同时还便于在小区内进行规范化的修建饲养池。

小区的划分应以场地的大小、形状来定,尽量布置得对称、形状规范。小区划分大的场地可按10米5米,小的场地则可按10米3米或6米5米、5米5米的规格安排。对不规则的可以切割取齐,在切去的部分上建造配套设施,也可以再划分成特别小区,以节约用地,尽量保持最大限度的规模饲养。

对方形的蜈蚣饲养场,布局简单、容易,且整齐美观,可以规划出矩形小区依次排列;场地面积大,可以分几排排列,排与排之间留有道路,路旁都要安排排水沟,道路宽度1米左右,而排内小区町以直接相连。

场地若为三角形或是梯形,则设计相对复杂,可采用品字形方式设计小区,即每排小区各占一角,呈现对称鼎立之式。这种规划形式,便于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利饲养管理。

蜈蚣饲养场场地若为不规则形状,小区规划就显得更复杂,更难于规范化,很可能给道路修建、排水渠道的开挖等带来混乱,也可能给以后的饲养臂理带来不便。遇到这样的场地,如果以地形而设计小区,尽量做到整齐、简明、集中、合理,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狐狸养殖场场址选择和建设方法


狐狸养殖场场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饲养场的效益和今后生产的发展。狐狸养殖场布局及规模与成本直接有关。因此建场前要充分论证,认真考察,全面考虑其布局,做到合理建场,提高狐狸养殖效益。

第一节狐狸养殖场场址的选择

(一)要有充足的饲料来源

饲料来源如何,是建场定点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狐的饲料主要是动物性饲料,每饲养100只种狐一年约需20~25吨动物性饲料,因此,狐场最好建在屠宰场或养鱼场附近,若自带屠宰场或养鱼场更好。其次要考虑植物性饲料的来源。

(二)适宜的地形地势

我国最适宜狐生活、繁殖、毛皮成熟的地区是三北地区,养狐地区的地理纬度不低于北纬30。地址应选在地势较高、地面通风干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

(三)良好的水源、电源

狐场内用水量很大,因此场址应选在具有充足的水质、好的地面水源或地下水源的地方。同时,场内还应具有充足的电源。

(四)便于防疫:

养狐场不宜与畜禽饲养场靠近,距居民区至少有500米,以避免同源疾病相互传染。凡流行过传染病的地区,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建场。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不应建场。

(五)便利的交通条件

场址应具有便利的交通,距离公路不远于300米,以保证调运饲料及各种物质器材。

此外,建场应尽量不占耕地,最好利用贫瘠土地或非耕地。用地面积应与狐群数量及今后发展需要相适应,土质以沙土、沙壤土为宜。

第二节狐狸养殖场的基本设施及建设

狐狸养殖场的基本设备从生产角度考虑,必须有狐棚、笼舍、小室、饲料加工室、毛皮加工室、围墙等。以上这些设备的建筑布局在加工前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尽量做到布局合理,建筑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养狐场的规模而定。下面重点介绍狐棚、笼舍、小室的建设。

(一)狐棚

狐棚是安放狐笼舍的简易设施,其作用是遮阳防雨,结构简单。主要包括棚柱、棚梁和棚顶三部分,不需建造四壁,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可用砖木结构,也可用砖瓦、竹席、钢筋水泥、石棉瓦等材料。

狐棚的方向以东北到西南走向为好,这样夏天能遮挡阳光的直射,冬天可获得充足的光照。棚长一般50~100米,宽为4~8米,也有8~10米的。根据摆放笼舍的排数确定,棚脊高为2.2~2.5米,前檐高1.3~1.5米,留有1.2米的作业道,便于操作。

(二)笼舍:

笼舍是狐活动、采食、排便和繁殖的场所。笼舍的大小可大可小,但长应不小于1米,宽不应小于70厘米,高80~90厘米即可。用14#镀锌电焊网或铁丝编制,网眼1.5厘米1.5厘米,笼正面一侧留有2530厘米的活动门,笼舍安装在牢固的支架上(支架可用三角铁、木制或砖砌的底座均可),笼底距地面50~60厘米。笼网前可挂水盒,使狐饮用方便。笼舍要利于清扫、消毒,利于狐的运动,带有较好的防暑降温设备。

(三)小室

对种狐和较为珍贵的皮用狐均应有小室,这样可提高狐狸养殖经济效益。小室以木制为好,直接与笼舍连在一起,一侧留有直径25厘米的活动门,可为方形或圆形,便于狐出入小室。小室规格为长65~70厘米、宽50~55厘米、高45~50厘米,顶为斜坡形。木制小室的特点是占地少,单位面积载狐量大,管理方便。也可采用比较经济的砖砌狐狸养殖场小室,砖砌小室可为地上式,也可为半地下室,要求干燥、通风,便于清扫,小室地面不能用水泥或铁板制作。

牛蛙蝌蚪的饲养技术


牛蛙蝌蚪的成长过程,不仅是体重的增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变态发育过程,其生活习性随着改变从以鳃呼吸、以尾运动的水生动物逐渐转变为以肺和皮肤呼吸以四肢运动的水陆两栖动物。蝌蚪培育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成活率和获得大规格幼蛙。

1.饲养环境要为蝌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饲养池可用土池、衬垫塑料纸的土坑、水泥池等应分建几个面积大小不一的蝌蚪池,小的几平方米,大的几十平方米,小池深45- 80 cm,大池深1-1.2 m,大池中设多个饵料台,饵料台浸于水下10 cm,并便于取出洗刷。池中应有水葫芦、浮萍、金鱼藻之类的水草,占水面的1/2左右,池_上方设置凉棚,占总面积的 10%-20%。蝌蚪人池前5-7d,用200 mg/L生石灰或20 mg/l 的漂白粉带水清塘消毒。当蝌蚪刚刚开始脱膜时,就应着手培肥孵化池的水质,可向池中逐次少量投人晒干的或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既不破坏水质,又能繁殖浮游生物,尤其是硅藻、绿球藻、黄藻、金藻等藻类,也可将无毒叶草类压人塘泥中,使池水成为黄绿色的肥水,总之,既培肥水质,又使水中含氧量增高在闷热的夏季要有增氧装置.

2.蝌蚪的分级培育刚孵化出的蝌蚪,游泳能力较弱,适应能力很差.环境的轻微变化常会造成死亡,因而应留在原孵翻池孵化。蝌蚪在孵化后3d开食,可按每10000尾一个蛋黄量投喂研碎的熟蛋黄,第,天可稍有增加,连喂几天后,可改喂豆浆,15日龄后喂豆渣、米糠、玉米粉、鱼粉等调成糊状物。

分稀后的蝌蚪以大池培育为佳,要培肥水质呈黄绿色,加深水体至0.8-1m.饵料可选择豆渣、玉米、麦麸、瓜菜皮、酒糟、蚕蛹粉、鱼粉等三四种调成糊状,每天投喂2次,即上午9 -10时,下午4-5时,投喂量占体重的10%-15%。但应根据水质肥瘦、气温、气候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投饵量与水温、水的肥瘦度、蝌蚪日龄、体重等成正比关系。但水温太高 (35 度以上)时或达蝌蚪变态的高峰期(前肢长出,尾正处于萎缩期)时应少喂或停喂。蝌蚪初期以自行培养繁殖浮游生物为好;中、后期可投喂配合饵料、活蚤类、蝇蛆等。投饵量应渐渐增加,不可幅度忽大忽小、以至使蝌蚪饥后暴食,引起消化不良而患肠胃病,可根据上次投饵后的吃食情况决定下次的投饵量,如上次有剩余,下次则要减量,如能很快吃光,则应酌量增加。

蝌蚪的变态受水温及饲养管理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在水温为25-28℃的条件下,一般3个月完成变态;在精心培育情况下,70~75 d就可完成变态;20度以下不变态;在35T以上的高温情况下停止变态或变态成畸形。

3.蝌蚪变态的人工控制蝌蚪的生长速度、变态时期和成活率受水温、季节、气候、饵料、水质及放养密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长江流域,6月中旬以前孵化的蝌蚪在3个月内,即9 月中旬以前完成变态,到越冬时可长至100-150 g,可安全越冬,第2年年底可长至350 - 400 g,但7月份以后孵出的蝌蚪,由于气温下降、环境条件不利于生长、死亡率高、变态后的幼蛙个体较小、体质瘦弱,在第2年的2月中旬便提早苏醒,比大规格幼蛙及成蛙提早约15 d。早春寒潮冷暖变化较多,对提早苏醒的幼蛙生长不利,常会造成死亡,因而目前科学的养殖方法是人工控制变态,对早期与晚期孵化的蝌蚪施行2种饲养方法。

(1)快速变态饲养方法。对6月中旬以前出膜的蝌蚪可采用快速变态饲养方法,以促使蝌蚪提前变态,最迟在9月中旬以前完成变态,以利于变态后的蝌蚪在越冬前贮足营养,安全越冬。

具体方法是:①提高饲养密度。对孵化后7-10日龄的蝌蚪,每平方米放养800- 1000尾,30日龄的放养300-500尾, 50日龄的放养150-250尾。而一般饲养蝌蚪的放养密度为:7- 10日龄的每平方米800尾,30日龄的300尾,50日龄的150尾。提高放养密度可促使蝌蚪提早变态。②提高水温、一般蝌蚪在 20-25℃的水温中3个多月可以变态为幼蛙,如果将水温控制在 25-28℃,则蝌蚪2个多月即可完成变态提高水温的办法可采用降低水位或加注30℃左右的口晒水等提高动物性饵料的比例。动物性饵料有利于促进蝌蚪变态,将动物性饵料增高至投饵量的60%-80%,并增加投饵量,可以促使蝌蚪提早变态。另外投喂甲状腺素片,每600尾蝌蚪用3/4片个池泼洒,可使蝌蚪提早变态。

(2)延迟变态饲养方法。对于7月份以后出的斜蚌,可采用延迟变态的饲养方法。使蝌蚪推迟至第2年春季变态,隔年蝌蚪由于推迟了变态而个体较大。变态后的幼蛙个体强壮,生长迅速,到年底也能长至350-400g。

为了便于幼蛙的驯食,幼蛙池内不设任何隐蔽物或可供休息的场地,只放一个饵料台,饵料台以木条做成框架,中间用窗纱绷紧即可。若饵料台的浮力不够,可在木框的四角各加一块泡沫塑料。这个饵料台既是幼蛙的摄食场,又是休息的场所。

2.幼蛙的收集待蝌蚪长出后腿之后,就可以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前腿长出和尾巴消失之前,用尼龙布做成的捞子将幼蛙捞出,放人幼蛙池或驯化池。此时收集幼蛙最为有利:第一,刚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不再像蝌蚪那样在水中摄食,也还不能像成蛙那样来捕食活的动物,而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因此,可以密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中暂养而不需投饵;第二,由于这时还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活动不很灵活,容易用捞子捞起。

收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的幼蛙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100-500 只,池中水深10-15cm,幼蛙后腿不能着底,迫使幼蛙集中在饵料台上休息,为以后的驯化做准备。

牛蛙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 养殖场地的整修

(1)稻田养殖 要求稻田丘块较小,水源方便,容易围栏,便于管理。设围栏设施防逃,且在稻田一角挖坑设食台、荫棚既可。 (2)山溪养殖 养蛙场地宜选择在丘陵山区较为平坦的溪流边。山坡坡度不大于15度,整个场地具有牛蛙两栖生活的天然条件。 (3)池塘养殖 要求大小适宜、深浅适中、池水排灌方便,四周有围栏,也要设有食台、荫棚等。 (4)其他 如沟渠养殖、湖汊养殖、庭院养殖、阳台养殖等只要条件适宜都可以用来养殖牛蛙。 当气温降低时,池塘养殖可加盖塑料薄膜大棚保温,利用太阳照射散发的热能,使得温棚内的气温升高,可以提高养蛙的产量。温室温棚的加温方法多种多样。 2. 清池消毒 在转移蛙群时,或多或少都会对牛蛙造成影响,出现对新的环境不适应等现象,这个阶段牛蛙的抵抗力也有所下降,若不做好放养前池子的消毒工作,牛蛙很容易就会被病毒、细菌的感染而生病。 3. 野外粗养 牛蛙成蛙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蛙价格的高低和种蛙质量的优劣。野外粗养是投饲养殖成蛙的一种方法。条件适宜的稻田、山溪、湖汉、沟渠均可养殖。 (1)稻田养殖 凡水源充足、灌排方便、田土为黏壤土、遇渍不涝、干旱不涸、保水力强、肥力偏低的稻田均可用于养殖牛蛙。先要挖好蛙沟,蛙沟每条宽1~2米、深0.5米,长依稻田长度而定。蛙沟每隔40~50米,一般按井字形开挖。为减少牛蛙的逃逸,田埂边沟尽量不挖。蛙沟可于水稻插秧前事先挖好,也可在栽种的秧苗返青后开挖。种稻前挖好的蛙沟,沟内不再种稻;栽种秧苗返青后开挖的蛙沟,只需将沟内已栽的秧苗连土挖起移栽到蛙沟两边的稻丛间隙处即可。纵向蛙沟和横向蛙沟的交汇处可适当挖大一点,一般挖成面积4~5平方米的小坑,并在坑的上面搭设遮荫棚,以便今后在此设饲料台辅助投饲和安装黑光灯诱虫喂蛙及水稻晒田或收割时牛蛙能在坑、沟中栖息;稻田的四周田埂上还应建立防逃用的围栏设施,用玻璃纤维瓦、聚乙烯网布、尼龙网围栏防逃均可(与池塘养成蛙相同)。下端埋入土中,用竹、木架加固,以防被强风吹倒和暴雨冲垮。进水口和出水口要建拦网,以防牛蛙逃逸。 幼蛙放养一般于稻田插秧半个月左右秧苗返青后进行。每公顷稻田放养体重50克左右的牛蛙幼蛙15000~22500只。同一田块放养的幼蛙规格尽量整齐,大小一致,以免发生大蛙残食小蛙的现象。 为增加牛蛙的活饲料和消灭稻田害虫,养蛙稻田要点灯诱虫。诱虫灯一般点在稻田纵、横蛙沟的交汇处小水坑的上方,离水面30~40厘米。每个小水坑上方安装1~2盏诱虫灯。若前一天夜晚所诱昆虫较少,则应在诱虫灯下的饲料盒中补充部分蚕蛹等饲料供蛙吃食。养蛙期间,稻田的水深应保持8~10厘米。当水稻田需要搁田、烤田时,应慢慢放水,以便牛蛙进入蛙沟,继续生活和生长。因为部分化肥如碳酸氢氨等对牛蛙产生药害。养蛙稻田应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若一定要追施化肥时,应改原来的撒施为用水溶解后再均匀洒施,或制作成颗粒肥料塞在水稻基部施放。这样,既能提高肥效,又能减少对蛙的药害。牛蛙喜食水稻害虫,是水稻害虫的天敌,素有稻田卫士的美称。目前常用的农药大多会毒杀牛蛙,因此养蛙稻田最好不使用农药。一定要施农药时,应先放干田水,将蛙赶至蛙沟后再施;或者将养蛙稻田一分为二,一半今天施,另一半明天或后天施。施药时,尽量改水剂为粉剂喷洒,以减少药剂落入稻田中,减轻药害。为防止盛夏养蛙稻田水温过高,稻田最好种单季晚稻。双季稻田养蛙,早稻收获后,即应在稻田纵横蛙沟内交界处的水坑上方搭一个面积较大的遮荫棚,避免强日光暴晒,防止稻田水温过度升高。养蛙稻田的越冬工作是挖深蛙沟,使蛙沟蓄水深度达1米以上。蛙沟上方覆盖草帘或塑料膜,确保沟水不结冰。稻田中危害牛蛙的天敌较多,如蛇、鳝、鼠等,应想方设法防除。 (2)山溪养殖 养蛙场地宜选择在丘陵山区较为平坦的溪流边。山坡坡度不大于15度,整个场地具有牛蛙两栖生活的天然条件。 山溪养蛙属野外粗养。要将牛蛙圈养在选定的山溪蛙场内。蛙场四周必须建立牢固的围栏设施。山溪蛙场一般由溪流和溪边陆地组成,溪中有水部分用聚乙烯网片围栏,溪边陆地部分用玻璃纤维板围栏。拦网网目大小一般根据放养的牛蛙幼蛙的大小而确定。幼蛙个体重约50克,拦网网目不大于1.5厘米,幼蛙个体重超过50克,拦网网目以2厘米为宜。为增加牛蛙在山溪场地内的栖息场所,还应在溪边陆地上挖建一定数量的蛙池。每只蛙池面积为300~400平方米,池深40~50厘米,一般每1000平方米溪边陆地挖一个。蛙池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使之成为沼泽地,便于牛蛙栖息,每公顷山溪蛙场放养体50克左右的牛蛙幼蛙7500~12000只。 山溪养蛙,主要以山区天然昆虫为食。在场内每个人工挖建的蛙池上方点灯诱虫,以便牛蛙获得较多的食物。山溪养蛙,常有洪水危害。防洪措施一是围栏设施要牢固,二是围栏要高出洪水位50厘米,万一洪水淹没,不致全场牛蛙外逃。为了保蛙安全,最好在养蛙场山溪上游300~400米处修建一座简易的导洪围堰坝,将洪水导向场外,以免洪水直冲蛙场。还要注意消灭鼠蛇危害。 (3)湖汊养殖 湖汉水陆相济,芦苇丛生,水草繁茂,是养殖牛蛙的天然场所。凡无毒无害无污染侵袭,水深1~2米,湖底平坦,水生植物茂盛,岸边有一定陆地面积的湖汊均可建场养牛蛙。一般水与陆地各占一半。蛙场面积因地制宜,以0.3~0.6公顷为佳,四周建立围栏设施。湖汉蛙场的围栏一般用聚乙烯网片制作。水中围拦网片的下纲用重物压底,上纲高出水面0.5米左右,并与毛竹围墙紧紧缚牢。岸上部分的围栏先打好竹桩,架好围架,然后将网片下纲埋入土中10厘米以上后再将网片上纲拉起与竹桩围架缚牢,勿使留下空洞。此外,湖汊蛙场水中的围栏也可用竹箔,造价虽高些,但围栏效果更佳,湖汊蛙场条件较为优越,养殖密度可相对提高。一般每公顷蛙场放养体重50克左右的牛蛙幼蛙15000只左右。 湖汊水陆相济,昆虫繁多。可以通过灯光诱集大量的天然昆虫给牛蛙摄食。湖汊蛙场内外麦穗鱼、青虾、白虾等小鱼虾资源丰富,可利用空闲时间捕捞小鱼小虾喂牛蛙,效果较好。湖汉养蛙,水中围栏的网片较易破损,要经常检查围栏的网片,一旦发现破损即应及时修补,杜绝圈养的牛蛙外逃。湖汊蛙场内的芦苇、水草既为牛蛙遮荫,又为牛蛙提供较为丰富的饲料,是牛蛙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应加以保护,严禁刈割。 (4)沟渠养殖 我国农村灌溉渠、排水沟,尤其是山区半山区大小水库的灌溉水渠常年流水,只要加以适当改造和修整,均可用来养殖牛蛙。凡常年有水,水流不急,无毒无害无污染水侵袭的沟、渠及其周边陆地均可用来建场养殖牛蛙。沟渠蛙场因地制宜建造,面积可大可小。野外粗养,主要是建好围栏,杜绝牛蛙外逃和天敌的侵入。围栏的建造可参照山溪和湖汉养蛙,关键是沟渠有水部分的围栏,既不妨碍沟渠流水,又要有效拦住所养的牛蛙。每公顷蛙场放养体重50克左右的牛蛙12000~15000只。幼蛙的放养规格要求规格匀称,大小一致。 点灯诱集昆虫是野外粗养牛蛙的主要方法。蛙场内的沟渠边应多种一些黄豆、绿豆等豆科植物或种植丝瓜、葡萄等瓜果植物,既为牛蛙遮荫、降温,改善生态条件,又能收获豆瓜果。还要注意消灭蛇、鼠等牛蛙的天敌。 4. 人工养殖 (1)池塘养殖 为了减少人工精养期间的病害,在幼蛙放养前的7~10天必须对成蛙池进行彻底的消毒。幼蛙放养密度需根据幼蛙个体大小、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灵括确定,一般每平方米精养蛙池放养体重50克左右的幼蛙20~40只。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拣大留小,调整养殖密度。经过驯食的幼蛙转养成蛙时,大多能吃蚕蛹、猪肺、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静态饲料。因此,人工精养牛蛙成蛙的饲料主要是静态饲料。有条件的蛙场,辅助投喂一些蚯蚓、泥鳅、小鱼、小虾、昆虫等活饲料,效果更佳。由于成蛙个体较大,食台的数量应适当增加。一般按70~80只成蛙搭设一只食台为宜。食台搭于饲养管理较方便、环境较安静的池边。精养池牛蛙的喂食必须严格实行定质、定时、定位、定量的喂食方法。牛蛙每日摄食量的多少与温度的高低有紧密关系。一般温度20~30℃时,日投喂量以占蛙体总量的10%为佳。温度低于20℃或高于30℃,日投饲量应适当减少,约为蛙体重的5%~7%。天气闷热,下大雨时,牛蛙饲料要少喂或暂停。冬季牛蛙冬眠和夏季温度超过30℃以上时,停止喂食。 牛蛙成蛙的管理与幼蛙管理基本相同。应在蛙池内建立蛙巢,蛙巢一般建在池边水陆交界处,用石棉瓦构筑。构筑时,先用砖头或泥土堆砌成高30~40厘米的矮墩,两个矮墩的间距稍短于石棉瓦长度,然后将每张石棉瓦搁在两个矮礅上即成。人工精养蛙池的蛙巢数量一般按每50~60只成蛙搭配建一个。人工精养蛙池边要种遮阳植物,如葡萄、丝瓜等,长大后搭棚遮阴,避暑降温,还可坐收瓜果。人工精养蛙池中要切实做好控温工作。夏秋两季要遮蔽降温,冬春两季则要保温防冻。夏秋季降温主要通过遮阴、换水和洒水实现。蛙池水最好1~2天换一次,每次换水量约为全池的1/2。换进的新水宜比原池水温低2~3℃。冬初温度下降到10℃时,则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在牛蛙没有移入越冬池前,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在蛙巢上面,能使巢内温度提高2~3℃,以利其越冬。在下雨天或雨后的晚上,牛蛙十分活跃,最易逃跑,养蛙者要经常巡池,做好防逃工作。食台上的残饵要每天清除,食台本身要2~3天洗刷一次,并放在石灰水中浸泡消毒后再用。池内发现病蛙和死蛙及时捞除埋掉。一旦发现池水变黑发臭要立即换水。同时每隔7~10天,用0.5~1.0克/立方米浓度的石灰水进行全池泼洒消毒,以防池水污染。还要做好除灭蛇、鼠敌害和蛙病防治工作。 (2)庭院养殖 庭院养殖牛蛙面积虽小,但养殖密度高,饲养管理方便。庭院蛙池因地制宜,面积不限,土地、水泥池均可。土池建造同精养的成蛙池。水泥池用砖头水泥浆砌成,内外壁用水泥抹平。池壁高1米,蓄水10厘米。池底中心安排水管,管口罩铁筛网防逃,打开排水管阀门能排干池水和污物。蛙池上端要装进水管。无污染的河水、井水和自来水均可作为水源供水。池口罩聚乙烯网片防逃。池内一头放置1/3左右的砖头或石棉瓦,供牛蛙登陆休息。池中间放置饲料台,供牛蛙定位取食。庭院养蛙一般都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每平方米放养体重50~60克的幼蛙30~40只。投喂的饲料要鲜活、适口,营养全面。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投喂蚯蚓、黄粉虫、泥鳅、小鱼、小虾等饲料。若活饲料不足,也可掺杂拌喂蚕蛹、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要投喂在食台上,投饲的时间要固定,一般日喂两次,早晨和傍晚各一次。饲料量要充足,一般日投喂量约为蛙体总量的15%左右。庭院养蛙,面积少,水浅,再加上养蛙密度高,粪便排泄物多,池水极易恶化。因此,必须天天换水清池,确保蛙池的清洁,减少蛙病发生。换水清洗的时间一般在傍晚所投饲料吃完后进行。开启排水管阀门放掉当天的旧水后还应将蛙池内的残饵扫除,将饲料台冲洗干净,然后关闭排水管阀门,注入新水,保持10厘米水深。 (3)阳台养殖 阳台养殖牛蛙这是近几年发展进来的一种人工精养的新方法。阳台蛙池依阳台的形状、大小灵活建造,一般建成长方形,面积大多为0.5~1.0平方米,池高70~80厘米,池底装有控制阀门的排水管,打开阀门能排干池水。池口安装自来水龙头,需水时打开龙头即可注入自来水。蛙池靠墙和靠栏栅的三面用砖头水泥浆砌成,白瓷砖贴面、贴底。剩余一面用厚为8~10毫米的平板镶嵌,并用玻璃胶揩缝,杜绝漏水。蛙池蓄水8~10厘米深。池内散放7~10张瓦背朝上的瓦片,瓦背作牛蛙出水登陆的陆地,瓦下空穴作牛蛙隐藏休息的蛙巢,池口覆盖一片防跳逃的网片。阳台养蛙,各种条件全人工控制,幼蛙放养密度可相对高一些。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重50~60克的幼蛙50~60只。 阳台养蛙采用全人工投喂饲料的方法。饲料主要是家庭的杂菜,如鸡鸭内脏、小鱼、小虾、猪、牛肉碎末、蔬菜帮叶等。喂食前,先将这些饲料冲洗干净,发软,再用刀切成长宽厚各为0.5厘米的细块,掺拌均匀后即可投喂。这样制作的蛙饲料,营养丰富,十分有利牛蛙生长。也可采用直接填饲法。阳台养蛙,一般每日投喂饲料一次,大多傍晚进行,日喂新鲜饲料约为蛙体总重的20%左右。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牛蛙幼蛙期的饲养管理


1. 幼蛙的收集和放养

(1)幼蛙的收集 待蝌蚪长出后腿之后,用尼龙布做成捞子将幼蛙捞出,放入幼蛙池或驯化池,此时收集幼蛙最为有利。 第一,刚刚完成变态的幼蛙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可以密集放在幼蛙池或驯化池中暂养而不需投饵。 第二,由于这时幼蛙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活动不很灵活,容易捞起收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的幼蛙密度,每平方米可放养100~500只,池中水深10~15厘米,幼蛙后腿不能着底,迫使幼蛙集中在饵料台上休息,为以后的驯化作准备。 (2)幼蛙放养在幼蛙放养之前,要对幼蛙池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新建的水泥池应进行脱碱处理,已使用过的塘池应进行清塘处理,清塘消毒后要待毒性消失后方能注水放蛙。 幼蛙放入幼蛙池之前要经过试水,试水正常时才可进行大批放养。在进行幼蛙放养时应注意按幼蛙的个体大小分池放养并注意适宜的放养密度。其放养密度的大小应根据幼蛙的大小而确定,一般刚变态的幼蛙以每平方米放养100~150只为宜;30日龄后的幼蛙,体重达25~50克,每平方米放养80~100只;体重60~100克,每平方米放养60~80只;体重100~150克,每平方米放养40~50只;体重150~250克,每平方米放养30~40只。在确定放养密度时还应考虑气候、饵料、水质等情况。如炎热季节可适当降低放养密度,较为凉爽的季节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饵料来源不足可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充足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水质不佳应降低放养密度,水质良好可增加放养密度。 将牛蛙按大小级别分养,合理调节放养密度,给以充足的饵料,可以快速育成商品蛙。反之,同一池内幼蛙个体大小悬殊,密度太大,饵料缺乏,必然造成牛蛙相互残杀和影响其生长。在幼蛙放养时应注意幼蛙的前期培育。 2. 幼蛙的饵料 (1)饵料种类 刚变态的幼蛀投饵以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小鱼苗、小虾类等活的小动物为宜,注意投喂蝇蛆时以用动物内脏所培养的蝇蛆为好。当幼蛙长到15~20克时,便可投喂小杂鱼、虾和个体较大的其他活动物。从幼蛙的摄食习性而言,只能捕食活动着的食物,而对死食不进行摄取,但经过人为训练后的幼蛙可采食处于静止状态的死食。 昆虫是幼蛙的理想饵料,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利用昆虫的某些习性将其诱集到幼蛙生活的场所,供幼蛙捕食。如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晚上在牛蛙池内牛蛙的栖息地附近设置灯光以诱集昆虫;也可利用昆虫对鱼腥味、糖和酒味等特殊气味的趋向性,在饵料台等处设置盛方糖、酒、杂鱼和水混合液的小盆诱集昆虫以供牛蛙食用。在利用灯光诱集昆虫时,为了取得良好的诱虫效果,可设置上、下双层黑光灯(黑光灯的诱虫效果优于白炽灯和煤油灯等)进行诱集,上层灯挂在2米左右的高度,下层灯挂在距水面30厘米的高度。这样通过上层灯能诱集到远处昆虫,再由下层灯将昆虫诱集到饵料台供牛蛙捕食。下层灯必须设防护罩以免牛蛙在捕食时碰到灯。如不用双层灯而仅用单层灯诱集昆虫时,应注意诱虫灯悬挂的高度。挂低了,远处的昆虫因见不到灯光而不能被吸引;挂高了,虽能吸引远处昆虫,但牛蛙捕食不到。若条件许可最好采用双层灯光诱虫。对于少量或半野生方式养殖牛蛙,诱集昆虫可作为牛蛙的主要饵料来源。而在进行大量养殖时,诱虫则仅作为牛蛙饵料来源的一个补充途径,主要途径必须依靠人工投饵。 (2)投饵 人工投饵的饵料来源有两种途径和方式。 一是人工养殖牛蛙喜食的各种活饵料。二是训练牛蛙采食静态死食,改变其采食活食的习性(在前面的章节也详细说明了此种方法)。 幼蛙的饵料投喂一般使用饵料台。饵料台的框架用木板,底部用窗纱制成。每个饵料台大小多为1平方米,每个幼蛙池中饵料台的多少可根据幼蛙池的大小及所养幼蛙的多少来确定,一般来说,饵料台所占的面积为幼蛙池面积的10%~20%。投放一些活动物饵料如蚯蚓等,也可以投放于池边,最好在池边上铺设一块塑料布以供投放,防止蚯蚓等所投放的动物钻入土内。 不论是鲜活的小动物饵料或是人工配合饵料,在给幼蛙进行投喂时,都要坚持四定的原则,即定位、定时、定量、定质。 ①定时 幼蛙的投饵一般每天l~2次,投饵的时间应相对固定。每日1次投饵多为下午4点时投放,每日2次投饵多为上午9点、下午4点时各投喂1次。一般认为分2次投喂比每天1次投喂的效果好,这样可避免采食不均现象,更利于牛蛙的生长发育。投饵时还应注意不要使饵料成堆,要均匀撒开。以便于牛蛙摄食。 ②定位 饵料的投喂多是投放在定位的饵料台上,以使幼蛙养成定点摄食的习性。同时,用饵料台投料可节省饵料,并便于清除剩余的残饵,防止饵料对水质的污染和掌握食饵量。这一点对于夏季投喂死饵时更为重要。饵料台应固定安放在蛙池中,使饵料台底部浸入水中3~6厘米。浸水太深,不便于幼蛙摄食,太浅则小鱼虾等小动物易死。饵料台也可固定安放在蛙池的岸边陆地上,以供投喂怕水的小动物时使用。 ③定质 给牛蛙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适口,大小适中,其大小以一口吞下为宜。腐败变质的饵料不能投喂,饵料种类的变化应逐渐进行,避免突然改变。 ④定量 投喂饵料时应按一定的采食量投喂,水可忽多忽少。其具体投饵量的多少应依幼蛙的大小、温度的高低、饵料的种类等而定,整体原则为所投的饵料能吃完为宜。一般来说,每日的投饵量(以鲜活饵料计)为牛蛙体重的10%左右,不宜超过15%。通常气温在20~26℃时牛蛙摄食最多,18℃以下及28℃以上摄食量会减少。在实际养殖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酌情增减。 3. 幼蛙的饲养管理 (1)及时分类、分池管理 每养殖一段时间就要用分蛙器,依个体大小对幼蛙进行分类、分池管理,养殖密度要适宜,一般40日龄以内,每平方米100~150只,40日龄以后的幼蛙每平方米20~100只。 (2)幼蛙池的水温和水质调节 ①水温 幼蛙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水温为23~30℃。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春、秋两季是其生长发育的良好季节。夏季应注意给牛蛙池水降温,如在蛙池周围栽种植物,给蛙池遮阴,或在幼蛙池上方加盖凉棚,防止水温过高,也可以采取换水的方法降温。在天气寒冷的冬季,为利于幼蛙顺利安全越冬,对水温过低时应及时处理,具体方法将在越冬管理中详述。 ②水质 幼蛙对水质的要求与蝌蚪的基本相同,可参照蝌蚪期的水质管理进行对幼蛙池水质的控制。但对幼蛙池的水质管理要比蝌蚪的池容易得多,因为不需培肥幼蛙池的水体来增加饵料来源,同时幼蛙主要用肺呼吸,对水中的溶氧量要求远不如蝌蚪期严格。但是对幼蛙池的水质管理仍不容忽视,要经常清除剩余饲料,捞出死蛙以及腐烂的动、植物等异物,同时要做到经常换水,以确保水质良好,为幼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防止疾病的发生。如发现水质已变坏或污染,要及时处理、换水,并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消毒。 (3)幼蛙池的换水及水位控制 在幼蛙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季节、水质变化等具体情况而进行换水以及水位控制。换水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水质和水温,保持水的清洁,换水时应选择晴朗天气。换水时间一般在上午太阳刚出来时,即7~8点进行,或在下午3~4点,太阳偏西时进行。上午换水水的温差小,换水后幼蛙受日照的时间长,易适应新的水体。换水量一般为池水总量的1/5~1/3。换水后,幼蛙食量可能减少,投食也要相应减少些。换水的水温,春、夏、秋三季新水宜比原池水温低0.5~1℃,冬季应高0.5~1℃。春、秋每周换水1次,夏季4~5天1次,高温季节每2天1次,冬季水温低,水质不易变坏,可15~30天换水1次。这些水位的控制可由30~40厘米逐渐加深到50~80厘米。 (4)控制湿度 幼蛙池中有1/3~1/2的陆地面积。这些地方是幼蛙登陆栖息的环境。该环境应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陆地的湿润状态,如栽种植物或建棚遮荫等,以利于幼蛙的生长发育。 (5)幼蛙养殖期的巡池和日常管理要经常检查四周围墙和门有无缝隙和漏洞,发现后立即修补,以防止幼蛙逃跑和敌害侵入。一旦发现蛇、鼠等敌害,要及时驱除。建立定时巡查制度和做好日常记录。每天应在早晨、中午、傍晚各巡池1次。巡池时应检查围墙、门的封闭情况;注意观察幼蛙的摄食状态,有无患病迹象,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在每天投饵时,要注意观察蛙的摄食和活动情况,若发现有蛙离群独居,或腹部鼓起浮于水面,或垂头伏于池底,都表示已经患病,要及时捞起,诊断病情,对症下药。巡池时应认真、细致。同时,要对放蛙、投食、采食、发病、治病、水温、气温等情况逐一详细记录,以便积累养殖资料,完善养殖技术。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牛蛙孵化期的饲养管理


氧要求就不高了,可不必调节水质。孵化用水的pH值以6~7之间为宜,以偏酸性为好。

第四,夏季要防高温和日光暴晒,孵化池上加遮荫棚。蛙卵通常浮在水面,孵化时阳光直射,表面水温高,影响卵子发育,因此最好设置遮荫棚。牛蛙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3℃,最适温度为28~31℃,上限是35℃,下限12℃致死。并防暴雨冲击受精卵。 第五,防止水质变坏。采卵时带入的水草腐烂或蛙卵死亡,都会使水质变坏,应尽量少带入水草,发现较多死卵应立即清除。也可通过注入新水或微流水,及时排除或降低水中有害物质。 受精卵经2~3天孵化成蝌蚪,刚孵出的蝌蚪游泳力很弱,待2~3天,卵黄囊消失后才能转到培育阶段。牛蛙卵及刚孵出的小蝌蚪最怕剧烈振荡,要尽量保持孵化环境的安静。 第六,避免防止水中着生的虱、剑水蚤等食卵水生动物,防止水禽等动物啄食蛙卵,发现有卵被水霉菌感染,可用漂白粉(每立方米用漂白粉1~3克)泼洒杀菌。 影响受精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雌、雄比例不当;二是亲蛙过于衰老,尤其是精子活力不足;三是水温过低或水质不净,水中杂质影响受精;四是水面宽或产卵场所不当,精、卵不能在有效时间内相遇,或相遇的机会较小等。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84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