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鱼—蛙养殖技术

1. 鱼类放养技术

池塘鱼类的放养与管理依照常规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进行,根据池塘条件确定养殖鱼类品种,实行多品种(主要有鲤鱼、鲢鱼、鲫鱼、草鱼、鲻鱼等)合理密养,轮捕轮放,科学投喂,定期注换新水和进行药物消毒。塘内适当栽植水草如水花牛、水浮莲、轮叶黑藻等,水草面积约占池塘面积20%~30%。池塘周围宜种些绿色蔓藤作物如南瓜、丝瓜、扁豆等,以起到遮阳降温作用。2. 蛙类养殖技术(1) 网箱结构与设置养蛙网箱为敞开式,用无节聚乙烯网片加工而成。育苗网箱规格为6米3米1.4米和12米4米1.4米,成蛙网箱规格为8米3米1.4米、6米3米1.4米及12米4米1.4米。选择交通方便、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水体透明度在30~50厘米的水域设置网箱,网箱为固定式,用木条或竹竿扎成长方形框架。箱体入水深度60~70厘米,露出水面70~80厘米(孵化网箱入水深度为50厘米片右)。一般每8~10个网箱用粗尼龙绳连成一排,两端用石块或铁锚固定。箱距5~10米,排距20~30米。网箱长边垂直于水流方向,这样有利于水体交换。育苗箱在蝌蚪变态期间以及成蛙网箱内应设置栖息台(兼作饲料台),在网箱上方距水面1.5米处应搭设遮阳网。(2) 网箱培育蝌蚪网箱放养蝌蚪前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并仔细检查是否破损。池塘网箱养蛙的牛态条件明显优于土池养蛙,溶解氧和浮游牛物较为丰富,放养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一般每平方米放养蝌蚪150~200只,且一次放足,并要求蝌蚪规格整齐、健康无外伤。蝌蚪入箱后第二天丌始投喂,饲料品种与水池养殖的相同,每日投喂2次,并根据池塘水质、气候、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蝌蚪牛长的前期、中期采用全箱泼洒的方式投喂,蝌蚪变态期逐渐改为定点投喂和饲料台上投喂的方式。蝌蚪变态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葡萄糖、免疫多糖等,以预防营养缺乏性烂皮病的发生。(3) 网箱成蛙养殖以养殖草鱼为主的池塘,设置网箱的面积应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5%左右;以养殖罗非鱼、胡子鲶的池塘,设置网箱的面积为池塘总面积的10%左右。当幼蛙体重达到3克以上便可转入成蛙网箱养殖,并用0.05%食盐溶液对幼蛙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60~80只/米2。投喂坚持四定原则,重点掌握合理的投饵量,日投喂量为蛙体重的30%左右,一般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每天投喂2次。3. 日常管理养殖期间要加强管理,勤巡视,观察天气和牛蛙摄食的变化情况;勤清洗网箱,由于杂藻附牛、有机物附着易造成网目的堵塞,影响水体交换,不利于箱内污物排除和天然饵料的补给。也可在网箱中混养鲤、鲫、鲻等杂食鱼类,以起到清污作用(育苗网箱不能放鱼)。同时,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牢固、有无破损等,避免逃蛙事故发生。大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应对网箱进行检查,确保牢固。水位变动剧烈时要随时调整网箱抛锚绳索,以免发牛拔桩、逃箱事故。鱼塘进排水用40~80目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牛物入塘。平时要清除水蛇、泥鳅、黄鳝、水老鼠等敌害,对大型鸟类也要严加防范,以免鱼蛙遭殃。4. 成蛙捕捞池塘网箱养殖牛蛙,一般经3~4个月的养殖,个体重达300克以上时,即可捕捞上市,个体较小的可继续留箱养殖。

相关推荐

池塘鱼鳖混养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



一、投饵管理
鱼鳖混养池塘,鱼的投饵管理与常规鱼相同。鳖有专门的食台,用芦席编制,每3—5亩设置1个,每个1—2㎡,鳖的饲料一般选用新鲜的野杂鱼,剁碎后投喂,投喂量为鳖体重的3%—10%,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投喂量,具体投喂量视吃食情况而定,以2小时吃完为度,每天下午投喂一次。
二、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不宜太肥,鳖也不宜水色过浓。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基本不施肥,只在冬天鱼种放养前施适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养殖过程中一般不追肥,经常换水,7—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30㎝。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
三、病害防治
鱼鳖混养池塘的防病措施和单纯养鱼池塘相似,每年干塘后用生石灰清塘,鱼、鳖种下塘前进行消毒,3—11月份每月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消毒1次,杀虫药根据需要使用。鱼鳖混养鳖易患腐皮病和穿孔病,生石灰和二氧化氯对该病都有疗效,只要做到正确预防,一般发病不高。
四、巡塘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鳖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是否发生病害,及时进行防治。检查进排水口,防逃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产卵场所,是否有鳖产卵等。

棘胸蛙池塘养殖


(一)建设养蛙场

1.选择适宜场址

在自然条件下,野生棘胸蛙通常生活于海拔150~1000米高度的深山老林之中。故人工饲养最好选择具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半山区,在有冷泉水、山溪水或地下水流经过的地方建造养蛙场。但实践证明,海拔高度并非棘胸蛙生长的必要条件,在平原地区,如能提供类似的生态条件,选择阴湿凉爽,环境无污染,而具有冷性水源(如具备冬暖夏凉、水温稳定等特点的地下河水、深井水和水库底层水等)的地方,也可开展棘胸蛙人工养殖。

2.池塘面积和深度

一般集约化养殖,采用水泥池,面积宜小,十几平方米即可,便于管理和人工投饲。家庭养殖时,可因地制宜选用土池,这样可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减少人工投饲量。土池面积可相应大些,以增加天然饲料的来源,但也不宜太大,过大则不便于管理,以300平方米左右为最佳。饲养池的水深,要求冬天能保持1米左右,故池深应略高于1米。饲养池以陆地杂草丛生、水中莲藕繁茂、注排水方便、池壁光滑较为理想。

3.建筑防逃墙
为防止棘胸蛙外逃和敌害侵人,池塘周围要建筑好围墙。棘胸蛙后肢发达有力,不仅善于跳跃,且会掘土打洞。因此,围墙不仅要有一定的高度,尚需埋人泥土中一定深度。一般标准是围墙高地面高度1.2米,人士深度20厘米。墙的上缘,最好还要设置墙檐,呈1状,向内折人宽度约10-20厘米,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棘胸蛙的跳逃,也能防止其爬逸。围墙的形式多样,但较经济而又实用的是采用混合围墙:即下半部用砖砌(或夯土墙),上半部用铁丝网或塑料网之类围栏。围墙还可用其他材料,如竹片、木板、聚乙烯网片等建成,其高度要求相同,同样要埋人土中Z0厘米,高出地面1.2米。此外,池塘进出水口也需用铁丝网或其他网片、纱布包扎。

4.设置模拟生态环境
蛙池建好后,还要设置模拟野生棘胸蛙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利于棘胸蛙的生长,同时也可增加活生物饵料的来源。

(1)营造洞穴
棘胸蛙是一种穴居性动物,大部分时间在洞穴中度过。因此,模拟这一习性,可在池中,用砖头或石块垒成假山、岛屿,假山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洞穴和石缝,供蛙栖息,也可直接用石板堆成活动洞穴,洞穴大小、形状各异,并且可随时拆除、更改,便于清理卫生和观察蛙的活动情况,还可以采取在池内放置塑料管、瓦片等方法,提供蛙的栖息隐蔽的地方。如土池饲养,可在池的中央建小岛,在小岛和池四周靠近水面位置挖一些人工洞穴,洞穴深度约15~25厘米,宽度约5-10厘米,供蛙白天进洞栖息。

(2)种花、育草
棘胸蛙喜欢荫凉,尤喜在潮湿荫凉的山坡草丛中游憩、觅食,因此蛙池中央小岛和池塘四周(建池时留几米坡度平缓的陆地),需要广种杂草、花卉或其他高秆作物(如高粱、玉米及丝瓜、苦瓜、大豆等),以招引饵料生物。在池边则种植瓜果、葡萄等藤蔓植物,并牵引其枝叶在池顶搭棚遮荫。

此外,池边也可种植垂柳,池中则种植一些莲藕、睡莲、菰等多叶、阔叶植物,水面培植一些常见水草,如水浮莲、水葫芦等,既美化环境供蛙栖息,又增加天然饵料来源。

(二)放养

蛙池消毒和幼蛙消毒方法同前。如土池淤泥较厚,要清除部分底泥,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具体投放时还应考虑池塘条件、饵料来源及水质情况因素确定。如池塘条件好,饵料来源丰富,放养密度可大些,反之则少些。

(三)饲养管理

1.广辟饲料来源

棘胸蛙的野生性强,喜长时间潜入水中,胆小怕人,虽经人工驯化,可养成定点、定时吃食习惯,但要完全驯食死饵难度则较大,饲养效果也不及投喂活饵理想。因此,饲养棘胸蛙应广辟饲料来源,采取多种途径补充饵料。

(1)诱聚昆虫

利用昆虫的某一习性,如趋光性或对某些特殊气味(如甜食、酒味、鱼腥味等)的趋向性,将其诱集到棘胸蛙的活动场所,供蛙捕食。

灯光诱虫,成本低,效益大,方法简单,是人工养殖获取活生物饵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种灯光中以30瓦的紫外线诱虫效果最为理想,其次是40瓦的黑光灯。在实际养殖中,应视养殖规模大小,也可选用8瓦、15瓦的荧光灯。普通的白炽灯和煤油灯效果则较差。灯光的安装高度以5060厘米适宜,如灯光挂得太低,辐射的范围不广,无法诱集远处昆虫,使昆虫来源有限;如灯光挂得太高,虽能吸引远处昆虫,但蛙又难以捕食到。所以,有时为了加强诱虫效果,有的养殖者便采取设置上、下双层灯光的方法诱虫,用悬挂在上层的灯光(2米左右高度)吸引远范围的昆虫,再通过下层灯光(挂在距水面约30厘米处),将昆虫聚集到合适位置供蛙捕食。但要注意,安装下层灯时,要设防护网罩,以免蛙进行捕食时碰破灯管。

灯光诱虫的开灯原则是,定时开关。一般上半夜诱虫效果比下半夜好,故常采取天黑时开灯,下半夜即关灯的作法。但如果蛙饲料供给不足时,就需要通宵开灯,以尽量供给蛙的饵料。此外,由于大风。下雨的晚上,昆虫活动较少,可不开灯,以避兔漏电,发生事故。

灯光诱虫主要诱集的饵料生物有蛾蝶、蚊蝇、油葫芦、甲虫、步行虫、蚱蜢等种类。5~10月期间,是昆虫活动与繁衍最为活跃时期,也是棘胸蛙食欲最旺盛的生长季节,所以实施灯光诱虫,最有成效的也是该时期。

同样地,诱饵诱虫即利用昆虫嗅觉敏感性,在饵料台等位置盛有糖水、酒等混合物或小杂鱼的小盆(盆口盖细铁丝网罩)聚集昆虫,以供蛙取食。

(2)放养鱼虾供饵

一是在蛙池边挖浅水坑函,投放小鱼虾,供蛙吞食;二是在蛙池中设置饵料盘,人工投放小鱼虾,让蛙取食;三是采取在蛙池内饲养一些小鱼虾的措施,利用小鱼虾边繁殖边捕捞供蛙饵料。放养的鱼虾品种应选择具有体形小、繁殖快、易饲养等特点,如常见的小杂鱼。麦穗鱼、土虾子。罗非鱼等均为适宜。

(3)人工捕虫投喂
蚯蚓、蝇蛆、螺、小鱼虾、蜗牛及各种昆虫,均为棘胸蛙喜食的鲜活饵料,可采取从野外捕捉。收集后投喂。投喂方法视饵料种类区别对待,如蚯蚓、黄粉虫、蝇蛆、蜗牛等逃逸力不强的品种,可投放于固定饵料台上;而昆虫中蝗虫、缕蛄,螟蛾、螳螂等活力较强的种类,则放人蛙池草丛中,让蛙自行捕食。

(4)人工培育活饵
包括蚯蚓、蝇蛆、黄粉虫、小鱼虾、螺类、水蚤等,可进行人工专门养殖,以供蛙吃食。

2.日常管理

(1)保持长流清水

棘胸蛙生活要求环境荫凉、潮湿,水源以清、凉、流水为宜,饲养棘胸蛙平均需水量不是很大,但一定要有常年不枯的冷性水源为好。保持池塘清水长流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及时清除地中残饵、粪渣,使池水清洁,减少病害发生;另一方面,长流的冷泉水,可大大降低池塘水温,从而在高温季节能提供棘胸蛙一个良好而凉爽的环境,有利于其生活生长。

(2)防逃驱害

防逃驱害是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要经常巡视蛙池,查看围墙脚有无挖掘的小洞穴和正在翻墙外逃的棘胸蛙,及时填补墙边洞穴和修补围墙。发现敌害进人,要及时捕杀清除,特别是在雨天或雨后的晚上,棘胸蛙最易外逃,更要注意加强管理。此外,还要采取科学投饵、积极预防疾病和安全度夏与越冬等措施,以保证棘胸蛙快速而健康地生长。

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小结



1、池塘准备:养殖鱼种或商品鱼的池塘面积5亩。幼鳖池、商品鳖池要有晒背场。每年池塘都消毒,消毒一般采用漂白粉,消毒时池塘留水30cm,亩用25kg漂白粉化水后全池泼撒。平时池塘防病要避免使用对鳖有伤害的药物。
2、亲鳖放养及产卵孵化:一亩放雌亲鳖60~80只,雄亲鳖10~15只(雄鳖不能多,否则会造成亲鳖大量伤亡),每3年需重新清点一下雌雄亲鳖的数量。日常投喂杂鱼或肉皮。产卵季节前,要清理好产卵场。产卵季节,每天早上收卵一次。并及时放入孵化池或孵化箱内孵化。稚鳖先要在网箱中培育20~30天,网箱面积一般在4~10平方左右为宜,网箱内要布有水花生,并置几块木板,用于稚鳖晒背和摄食,每天投喂切碎的杂鱼。
3、幼鳖培育:一亩放规格5~10g/只幼鳖400~600只,每天投喂切碎的杂鱼或肉皮。第二年底可达200~250g/只。此后,需雌雄分开养殖,否则会造成鳖大量伤亡。分开可以采取年底干池捕捞或用地笼捕捞的方式。
4、商品鳖养殖:一亩放规格200~250g/只鳖种100~150只,雌雄单养,每天投喂切碎的杂鱼或肉皮。年底商品鳖可达750g左右。出售可以采取年底集中干池捕捞,平时也可以根据顾客需要用地笼或丝网捕捞出售(注意避免商品鳖窒息死亡)。

美蛙养殖技术


美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是由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引入我国。美蛙的体重是本地青蛙的5-7倍,具有性情温顺、投资少、生长快(当年养殖,当年见效益)、繁殖多、食性广、易饲养、病害少等特点。

1 养殖场地 最好不占用农田。应充分利用荒滩、沼泽地带或房前、屋后、院内等地方。养殖场必须进水排水方便,四周应用尼龙网做墙,以防关蛙逃跑及其敌害,围墙高1米,下端埋入土中20厘米。

2、建池 一般建4个蛙池为宜,分为亲蛙池、孵化池、峪鲜池、成蛙池。各蛙池的面积分别为:10-25平方米,30-60平方米,30-70平方米,130-180平方米。水深分别为:30-50厘米,40-60厘米,50-70厘米,印厘米。养蛙池的大小,根据养殖可用面积自行而定。各他均应具备排灌条件,进出水口应用纱网封好,亲蛙雌、雄放养按1:1的比例,每平方米2-3对,孵化池每平方米放养2个卵团。

3、蝌蚪的管理 美蛙在长江以北3-4月份产卵,每年春秋两季均产卵。产卯时间一般在清晨的4-6点,养殖户应在美蛙产卵时节注意巡场。美蛙产卵后40分钟内,应将所产卵团用搪瓷盆或塑料盆等容器捕捞至孵化池,进行孵化,一般3-4天即可孵化成姗斜。妞料不能放养,必须待卵黄囊消失后能主动摄食时,才可将州鲜从孵化池中捕起过数,放养在用料池,并投喂饵料。饵料以黄豆粉、豆饼粉、米糠、豆渣、花生饼、鱼粉和蚕蛹粉为主,配合多种微量元素,以增加营养。随着娜料的逐渐生长,应逐步降低饲养密度。蟋抖生长成幼蛙,约需75天左右。

4、饲养与管理 变态后的幼蛙,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只左右,投喂饵料,以小虹绷、黄粉虫、家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宜,每天早晚各投一次,做到定时、定量、定点,每百只幼蛙投放饵料100-120 克。幼蛙长到50克以后,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只,饵料可全部改为投放全价膨化颗粒饲料。全价倒料可通过活化法进行驯喂,如用木板制成饲料台,台内水深加厘米,水内放入水量活动性强的泥鳅、活鱼等,当泥鳅、活鱼游动时,带动台内死饵,蛙误以为活饵跃为吞食,一般一个月左右即可驯化。当美蛙体重达I见克以上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40只,饵料应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在全价饲料中加入饭姗鱼粉、动物内脏、田螺肉、鱼、虾、蚕蛹、豆饼、糠熬、青菜等〕投喂量减少至一次,以每天下午4-5点投喂为宜。同时每天晚上6-11 点,采用黑光灯诱捕昆虫,以补充动物性蛋白伺料。美国蛙长至义300-500克。即可捕起出售。

5、越冬管理 美蛙大致在秋后水温降到10度时停止摄食,水温降到5-6℃时进入冬眠。在美蛙进入冬眠前半个月,养殖池应降低水位,使原来栖息在水面附近堤岸斜坡洞穴中的美蛙跳出洞穴,潜入水底淤泥层冬眠,这样可以避免留在地堤岸洞穴中的美蛙因冰冻而死。越冬水位北方省为2米,如果使用大棚越冬,效果更佳。

夏季鱼塘鱼病防治技术


大水面鱼塘山于水体面积较大,防治鱼病有一定难度。大水面鱼塘施药,既不经济,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采用以下七种方法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

一、鱼种消毒法

大水面伍塘养鱼必须在投放鱼种季节选择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经过药物消毒后方可投放。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鱼用敌百虫、食盐、亚甲基蓝等,这些药物对鱼类体表和鳃部的细菌、寄生虫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二、饵料消毒法

病原体往往随饵料被带入鱼体,所以投喂的饵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能经过消毒处理。动物性饵料如螺、蚬等要用清水洗净,选取鲜活的个体投喂;植物性饵料如水草、陆草,则应放在6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后再投喂;施用有机肥料,应在1000千克粪肥中加漂白粉200克,搅拌均匀后再投入水中。

三、药物挂袋法

药物挂袋必须先设置好固定食台,使鱼养成定位吃食的习惯。如饲养的是草食性鱼类可用竹竿做成三角形或多边形框架,搭成漂浮性的水面食台。要定期用药物挂袋(一般每隔20~30天1个疗程),漂白粉挂袋每袋100克,每天换1次,连续3天;硫酸铜、硫酸亚铁挂袋,每袋硫酸铜100克、硫酸亚铁40克,每天换1次,连续3天。药袋应挂在食台周围,每个食台可挂3~6个袋。

四、投喂药饵法

大水面鱼塘生长的草鱼、青鱼容易患肠炎病,在发病季节(每年5~10月)用二氟杀星进行预防,第1天第1次按吃食鱼体重每10千克用二氟杀星药粉1克计算,以后每天投量减半,用次面粉等做成黏合剂制成药饵投喂鱼类。另外,用大蒜拌草或食盐浸草喂草鱼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效果较好。

五、中草药防治法

中草药可就地采集,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如马尾松叶可防治草鱼的肠炎病和烂鳃病;乌桕叶、大黄根茎可防治鱼类的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地锦草、铁苋菜可防治草鱼、青鱼的肠炎病和烂鳃病;楝树根茎叶可防治鱼类寄生虫病;土荆芥、贯众可防治鱼类的毛细线虫病,另外中草药的根、茎、叶腐烂后又可肥水。

六、控制施肥法

大水面鱼塘养鱼必须控制人工施肥的数量,为了保证水域生态平衡,一般不提倡过量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过量施用人畜粪,鱼类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过量施用化肥,浮游生物会突然大量繁殖,高温期间容易导致暴发性鱼病的发生。

七、分类防冶法

细菌性鱼病草鱼、青鱼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这些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治疗这三病,可在发病初期按每50公斤鱼用灭菌灵鱼用药1小包,鱼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鲢鱼、鳙鱼的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对细菌性烂鳃病,可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夏花鱼种和鱼苗,可按每50公斤鱼用呋喃唑酮5~10克投喂,效果理想。

病毒性鱼病由病毒引起的鱼病,对草鱼危害最严重,主要采用接种疫苗法进行防治。

水质性鱼病水质性鱼病是因不良水质引起的鱼病,其主要症状为鱼泛塘。治疗方法:及时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泼洒化学增氧剂鱼浮灵或过氧化钙。

防治注意事项:

在正确诊断出鱼病之后,确定用药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便取得最佳疗效。一、药物在混合使用时要谨慎。如漂白粉、硫酸铜、敌百虫均不能与生石灰同时施用。二、对症下药。不要胡乱用药。三、药物要充分溶解之后才能施用,并选用合适的容器贮藏和溶解药物。四、轮换用药,综合预防,避免单一用药。五、注意药物质量,变质失效药物不能施用。用药时,注意药物的安全浓度。

总之,鱼生活在水中,各种活动不便及时发现,所以,对鱼病的防治应做到以防为主。在放养前清塘、清淤、鱼种消毒,养成期间要搞好食场消毒,注意水质变化和鱼的生长发育情况,科学投饵等,使鱼能安全度夏,健康速长。

石蛙的养殖技术


石蛙,是一种两栖动物,主要生长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的自然环境中。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香爽口,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佳品。石蛙素有百蛙之王 的美称,是湘西民间历代相传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滋补强身珍贵野味;是皮用、食用、药用为一体的特色新品种,其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前景十分广阔。在湘西,石蛙的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近年长期毁灭性捕捉,致使资源濒临灭绝。由于石蛙肉质细嫩、味道鲜香、爽口,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日益昂贵。同时石蛙是一种生长快、省饲料、价值高、便于管理的优良品种。发展石蛙养殖的效益比牛蛙、青蛙高几十倍。因此发展石蛙养殖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在全国各地已有不少的石蛙养殖专业户。近几年来,我们在石蛙池驯化养殖,人工孵化育苗技术得以突破,为了积极推广石蛙养殖,进一步促进石蛙养殖业的发展,现将吉首市恒辉养殖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养殖石蛙的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蛙池的修建

蛙池既是石蛙需要的生活环境,又能保证它不受外界各种天敌的侵害。修建蛙池一般以10 ~ 20 m2 为宜,即蛙池长6 m ,宽3 m ,高80 cm ,池内实用面积为18 m2 。蛙池的2/3为石蛙住宿场所,1/3 为石蛙采食的食台,在住宿场所和采食台交界处为污水沟,住宿场所和采食台的两端稍微离于水沟,约形成15的坡度,在石蛙住宿场所内修1 个小池,约为2 m2 ,池内水深7 ~ 15 cm ,小池的下方与水沟交界处安装一软水管,用于调节水位高低(7 ~ 15 cm) ,池内用水泥浆抹平,使墙面光滑,为石蛙洗澡、栖息、产卵场所。池内石蛙居住地墙上安装自来水管和水龙头,水龙头用来控制水的流量,水泥瓦与地面的高度为15 ~ 30 cm 。蛙池的上方,用塑料网整体严密封盖,完全做到老鼠和蛇类无法进入池内。小池周围种植常绿的木本植物,可起到遮阳避暑、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并能招引昆虫,使石蛙获得新鲜的活食。由于石蛙是穴居动物,因此要参照石蛙天然穴居的生活习性,在池内的水泥瓦下面铺设鹅卵石或石块等。

2  养殖用水

石蛙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是关键。蛙池用水必须细水长流,循环不断,并且要保持水质清新。水源以山沟水、井水、山泉水最好,不能用混浊和有污染的水,也不能用城市含氯的自来水。养殖池应根据不同要求和水深,在每个池的排水口内安装限水管,用来调整水位的水流量。

3  蛙池消毒处理

幼蛙放养前10 ~ 15 天,把池内污物清洗干净,然后放进50 cm 左右的水,按100 g/m2 生石灰或10 g/m2 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5 天后,等药性消失,排除旧水,放入新水,即可放养幼蛙。

4  幼蛙放养

幼蛙放养量取决于养殖条件,饲料供应情况和蛙体大小等因素。如为长流水养殖,活动场所大、遮阴条件好,放养密度可大一些,相反则少一些。一般来说,通常蛙体重为50 ~75 g 的石蛙每平方米放养10 只,100 g 以上的每平方米放养20 只。由于石蛙生长速度不一,要根据蛙体的大小分类饲养,凡是达到商品蛙重量(即150 g 以上)的就可以出池投放市场。

5  饲料投喂

将饲料均匀地撒放于食台上,让其自行采食。饲料要多样化,鲜活,主要以蚯蚓、黄粉虫、蝇蛆为主,投喂量以水温情况和采食量调整。水温在16 ~ 26 ℃ 时,每天投喂量为石蛙体重的5% ~ 10% ;水温低于16 ℃ 时或高于26 ℃ 时,每天投喂量为石蛙体重的1% ~ 3% ;水温高于30 ℃ 或低于8 ℃ ,石蛙停止进食。尤其要注意水温度高于30 ℃ 时,可导致石蛙死亡,要采取降温措施,搭遮阳网,换水,加电吹风等;水温低于8 ℃ ,石蛙进入冬眠,属正常现象。投喂饲料时间以每天黄昏天刚黑时为宜。我们在实际饲养中的经验总结认为,在成蛙养殖期间,要控制适宜的水温,合理的密度和清新的水质;而幼蛙体重增长较快,尤其是饲养2 个月的幼蛙,月增重可达25 g 。这个阶段是幼蛙快速生长期,只要科学投喂,灵活掌握,营养全面,其生长速度每天可达到1 g ,但放养密度要及时调整为每平方米20 ~ 30 只,每月调整1 次,分类饲养,达到生长平衡。投料要做到四定 :定点、定时、定量、定质。饲料不能乱投,以免污染水质。食台上未吃完的饲料要及时清扫,防腐烂变质,污染水质,传染病虫害。蛙池不需要换水,每7 天左右用水管清洗1 次换水即可。

6  疫病防治

 (1)红腿病。石蛙病害以红腿病最为严重,该病危害大、传染快,可造成大批死亡,常在养殖密度大,水质条件差的池中发生。石蛙发病主要表现为幼蛙的腹部肌肉出现点状充血,常低头伏池,精神差,活动缓慢,不进食,一般3 ~ 5 天内死亡。治疗方法:一般用2% 的食盐水浸泡10 min ,每天1 次直至病愈。防治方法:改良水质,调整密度,用土霉素水溶液治疗,疗效肯定。(2)肠胃病。出现胃肠病的幼成蛙症状表现为病蛙开始栖息不定,东爬西窜,游动缓慢,喜欢钻泥;后期平躺在池边和浅滩,不怕惊扰,瘫软无力,全身浮肿,捕捉时缩头弓背,伸腿闭眼,胃肠鼓气、腹胀,此病多发生在4 ~ 9月份,传染性强 。预防方法:坚持每天清除食台上的残饵,洗刷食台,定期消毒;发病季节定期用庆大霉素全池泼洒,或采用10 g/m3 漂白粉或30 g/m3 生石灰消毒水体,也可用消炎药制成药饵投喂。如在饵料中拌加青霉素、链霉素、酵母粉、磺胺类药,或在饵料中加拌一些FK 微生物制剂、大蒜、生姜、黄连等。另外,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胃肠炎,因此饵料投喂要定时、定量、定点。治疗方法:病蛙一般用0畅1% ~0畅15% 盐水浸泡15 ~ 30 min ,有一定疗效;人工填喂胃散片2次,每次半片,3 ~ 4 天可治愈;或用10 ~ 15 ppm 氯霉素药浴或内服酵母片,也可在饲料中加2% 的氯霉素或其它胃肠抗菌素药物。

美蛙稻田养殖技术


稻田很适合养殖美蛙。因稻田水温适宜, 含氧量高、p H 值适中, 水稻遮荫, 饲料丰富。一般每亩放养美蛙1500 只左右, 收入在1000元以上, 且有助于稻田丰产, 真是稻田养蛙蛙养稻, 水稻增产蛙丰收。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稻田选择 养殖美蛙的稻田要求地势平缓, 水源充足, 水质较好, 灌水容易、排水方便一般适合养鱼的稻田均可养殖美蛙。

(二)设施建设 首先须加固田埂, 为防大水冲垮田埂, 要在田埂靠水的一面铺上石板或水泥板。田埂要加宽至1 米左右。铺上石板的田埂面需挖深、宽各60厘米的保护沟, 其它埂面需挖深、宽各40 厘米的保护沟, 并使四周相通。其次, 建防逃围栏, 一般可用塑料网布, 这样透水通风好, 刮风下雨时不易冲倒或吹垮, 故防逃效果好。

(三)种苗投入一般在插秧后10 天 , 每亩放养幼蛙1500 只左右, 每只幼蛙重40 -50 克。为避免大蛙吃小蛙, 放养时个体差别不宜悬殊太大。切忌放养美蛙蟒抖, 因为稻田中敌害多, 如黄鳝、泥鳅等都会残蝌蚪。

(四)饲养管理 插秧10 天后投放美蛙, 可使幼蛙对稻田环境及早适应, 减少幼蛙死亡。但这时稻田中昆虫少, 食物缺乏, 需要人工投喂鲜鱼虾、鲜猪肺, 或可供美蛙食用的颗粒饲料。投放猪肺时, 应将猪肺切细, 定时定量定位, 撒在保护沟的水面上。亦可用竹制.易, 上铺一块网牌作投饵台。还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时, 可在保护沟内适当放养些浮萍, 供蛙食用。

每天早晚要坚持巡逻, 并注意检查围栏是否严密, 若有缝隙须及时修补。还要注意美蛙的防病治病工作, 发现疾病, 及时诊治。

家庭养殖美蛙技术


美国青蛙是一种大型的食用蛙,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饲养一年可长300- 400g,适子农村养殖.其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蛙池建造 蛙池应选择在安静、阴湿、水源方便的村边废地或房前屋后,面积一般在5~200m2,池深1m以上.池子可自选,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土他、水泥池,池底用兰合土碾压,池坡用塑料膜铺压或砖彻抹平,池边留少量空地种植果树、花草、瓜类等植物,以便诱引更多的昆虫和保持蛙池荫凉。水池四周用砖或尼龙窗纱筑成1.5m高的围墙,以免蛙逃.美蛙放养前,每hm2用375kg生石灰消毒.

2蛙种放养 要求蛙体健壮、规格大小一致。放养数量,以每m2投放体重120g的幼蛙30~50只。 150g以上的放养20~30只为宜,蛙种下池前,用 3%食盐水漫抱10-20min.

3饵料及投喂 变态后的幼蛙饵料以鲜活的动物性饵料为主,在人工简养条件下,可培育蚯蚓、虫类;养殖泥鳅,捕捞小鱼虾,捕捉豆虫、幼虫等投喂. 投饵时要设立饵台,用木框、纱窗制成0.5-1m2的饵盘放在池水中,把饵料置于盘内,每天定时投喂两次,日投量为蛙重的8~15%,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夜间用灯光诱虫。在蛙池附近安装2-3个高低不等的黑光诱虫灯,每晚21:00开灯,若家类较少.可通夜歼灯。引诱各种飞虫供蛙捕食,或者诱蝇育蛆,在蛛池距水面挽25~30cm处吊挂竹筛,衬垫塑料布,内放鱼肠及动物尸体内脏等腥臭物诱蝇育蛆。当蛆虫爬到筛边时,便会落入水中被蚌食掉。还叮以在蛙池边挖砌1-3m2水泥池,内放粪便、烂执.笑肠及豆渣等物,使之发酵,引蝇下姐.捕出后,供蛙食用。

4日常管理 由于美蛙的食量大、排泄包多,应勤换新水,并及时打捞残饵,在炎热的夏季,要加探水位.在池埂上用砖互搭戍涅穴,供蛙栖息,还可在池水中种植如水花生、水葫芦、水草等水生植物,以便净化水质和证胡;越冬前,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淤泥,池上用玉米秸秆或芦形极盖.这样,即可保温,又可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定期用药物预防蛙病,每 30d可用生石灰泼洒池水或食场一次。发现蛙体后肢或局部红肿以致溃烂.可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 24h。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蛙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93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