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蝌蚪的放养

蝌蚪的食性和习性与鱼苗、鱼种相近,因此其饲养方法可借鉴鱼苗培育方法操作。

1.清池消毒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嫩弱,抵抗病害能力很差,蝌蚪放养前蝌蚪池一定要用药物消毒,以杀灭池中的病菌、寄生虫,以及会吞食蝌蚪的敌害。为蝌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水泥池应在放前7-10天先用清水洗刷干净,并暴晒1-2 天,然后用漂白粉干池消毒。用量为每667米取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5-10千克,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土池应先清除全部底泥,注水10厘米深,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生石灰的用量每667米2,50-75千克;漂白粉消毒方法同水泥池。

新建水泥池必须浸泡20-30天,并经反复清洗多次,方能使用。

2.培肥水质像各类鱼苗培育一样,蝌蚪下池前也应先培好水质,但其培水的方法又略有不同。因棘胸蛙蝌蚪喜清新水质,蝌蚪培育要求以牛粪水为主,且施用量不宜太大。一般每立方米水体用腐熟的牛粪水、马粪水和人粪尿混合液0.1-0.2千克,全池泼洒。这样,水中生长的优势种群将是蝌蚪喜食且易消化的硅藻、隐藻、蓝藻及原生动物种类。如历年来蝌蚪易发生气泡病的池塘,则宜采取清水下塘方法,避免池塘水质骤变,给蝌蚪培育造成极大危害。

如采用水泥池培育蝌蚪,因蝌蚪池体积较小,不宜向水体直接施肥,但为了保证刚下池的蝌蚪能摄取到适口的天然饵料,可采取专池培育浮游生物的方法,每天捞取一定量的鲜活饵料投放到水泥蝌蚪培育池中,既可防止水质污染,又能加速蝌蚪生长。

3.放养密度 蝌蚪下池前,先要检查池水药物毒性是否完 全消失。方法是用大盆取少量池水,放人10一20尾蝌蚪暂养.1 天后蝌蚪活动正常,表明水中药物毒性已经消失。可按计划放养蝌蚪。

蝌蚪的放养密度取决于池塘条件、饵料丰歉和蝌蚪规格大小 等因素。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刚孵出的蝌蚪1 000-2000尾(此 阶段也可以用40目网箱暂养,便于集中摄食和防止敌害);经10-20天饲养后,个体长大,则拉网分稀至每平方米500-1 000尾;再经过30-40天后,再进行分稀培育,此时每平方米 放养100-200尾即可。如果中途不分池,采用一次性培育时, 每平方米放养蝌蚪以不超过300尾为宜。

同池放养的蝌蚪要求日龄大致相同,规格整齐,如蝌蚪大小相差悬殊,极易引起自相残杀不利于小蝌蚪的生长发育。

相关知识

棘胸蛙蝌蚪的饲养管理


棘胸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种蛙产卵后,其卵经过人工孵 化,一般8-15天可以孵出小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全长10 毫米左右,呈鼓褪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 不觅食。根据试验观察,可把蝌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初期、前 期、中期、后期四个阶段。蝌蚪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和摄食能力 有所差异。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相应 的饲养管理措施。

1生长初期(1-10天)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细小,不会游水,依靠吸盘附着在水草和池壁休息,也不会摄食,靠身体内的卵黄囊供给营养。3天以后,卵黄消失,蝌蚪活动量明显增加,鳃盖完全形成,开始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但此时身体仍嫩弱,不宜过多搬动,应继续留在孵化池内喂养,这一阶段可玻嫉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每天定时投喂,同时适当捞取一些天然水体中细小的浮游生物作补充性开口饵料.

2.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扩展饵料范围,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为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 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厘米,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外有明显的黑色+V;字形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水,水的深度以10-20厘米为宜,同时池中应避免太阳直射。

3.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还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如藻类植物、浮萍等。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6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肢。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生长时间将会更长.

4.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 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一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 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厘米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 约1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 此时棘胸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人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 喂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活饵料。在管理上做 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宜3厘米左右的水深)、水 陆各半、光线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 天左右,进人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5.分级饲养 蝌蚪整个生长期间,要按照个体大小不同分 级、分池饲养,合理调整放养密度,以保证蝌蚪正常生长发育, 防止蝌蚪相互残食。通常转池后小蝌蚪到变态成幼蛙需进行2-3次分养,第一次约在30日龄,第二次在50-60日龄,每次分养操作用浓度1%-2%的盐水浸10-20分钟。

6.土池培育蝌蚪的饲养管理要点a.培养和调节土池水质。通过合理注水、施肥等措施,使池水既有丰富的适口天然食物,又保证充足的溶解氧。每天适量投饵,及时清除水中残饵;根据水质状况,适时适量换水、施肥。保证池水肥、活、嫩、爽,透明度在40一60厘米左右,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无污染。b.保持池塘适宜水温。在炎热的夏天,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在池塘上方搭盖凉棚,防止阳光直射,或不断加注新水或冷泉水,以保持池水温度在30度以下。蝌蚪不怕冷,其致死水温为0--1℃,只要池塘中有水,蝌蚪一般都能安全越冬。c.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根据蝌蚪摄食活动和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饲料和做好防病工作。同时要勤检查,防止敌害生物侵入。危害蝌蚪的生;物主要有蚂蝗、肉食性鱼类和其他蛙类、蛇、鼠、水蜈蚣等,一经发现,要注意随时清除.

棘胸蛙蝌蚪的培育池


蝌蚪培育池要尽可能满足下列条件。

1.水源、水质保证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有冷水水源则更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

2.池塘构造可为水泥砖石结构.也可采用土池:

水泥池面积宜小,以数个平方米为宜.池深68-80厘米.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池底形成缓坡,要求水陆比例21 池中布置石头、放养水草.池上遮荫防阳光直射,水面下设置饵料台:采用水泥池培育蝌蚪.不需要培肥水质,在蝌蚪整个发育过程中采取全人工投饲的措施,保持着清流水:水泥培育池的优点是分级、消毒操作方便,放养密度大.成活率较高。

土池面积30-50米2,要求底质为硬土,有缓坡.保持水深 40-60厘米,池内栽植水浮莲:土池的放养密度宜略稀:由于采取培水措施,水中繁殖有丰富适口的饵料生物,蝌蚪生长发育好,体质健壮:根据养殖户反映,土池培育蝌蚪个体普遍较大.变态期缩短.抗病力增强:缺点是洪水期间及人水操作时易造成池水浑浊.影响蝌蚪生长。

不论土池池或水泥池.每个蛙场都应建设有2-3个并排在一起的蝌蚪池,便于蝌蚪的分级饲养。

棘胸蛙蝌蚪的越冬管理


1.控制蝌蚪变态对于早孵蝌蚪,要加强饲养管理,促使其早日变态,以便赶在寒潮来临之前,有足够的时间膘肥身体,增加抗寒能力;对于晚孵蝌蚪,应控制其发育变态,使之以蝌蚪形态进人越冬期。

2.并池越冬当水温降至15t左右,及时拉网起捕蝌蚪,选择保水池塘,按蝌蚪个体大小分级放养,保证同池蝌蚪规格相近。越冬期,放养密度增大一倍。临近冬眠前,多投喂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饲料,增强蝌蚪体质,以能顺利越冬。

3.加强管理寒冬期,加深池水,防止水层结冰,池塘水位提高至0.8--1米。同时,根据水质状况,选择晴天适量施肥和注水,保持池水具有一定肥度和水色。当晴天水温达到16度 以上,适当投饲,补充蝌蚪体能消耗。

4.温棚越冬变态前的蝌蚪,耐寒力较强,一般只要池塘水体不结冰,蝌蚪即能在水中自然越冬。但处于变态阶段,四肢开始伸出的蝌蚪,对寒冷抵抗力差,尤其不适应水温骤变。因此应特别加强护理,需要搭草棚保暖或移人塑料大棚内饲养,使其顺利度过低温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9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蟾蜍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