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肉兼用地方鹅品种——织金白鹅

【产地与分布】织金白鹅属绒肉兼用型鹅种,主产于贵州省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分布在黔西、大方、毕节、纳雍、金沙和毗邻的六枝特区、普定县等地。该鹅种具有生长快、育肥性能好、肉质鲜嫩可口、耐粗饲和抗病性强等特点。

【外貌特征】全身羽毛雪白,体型紧凑,头清秀,颈长呈弓形。喙、额瘤、蹼为橘红色。公鹅体型高大,喙长且宽,额瘤较大,颈粗壮,胸宽大,胫粗长。母鹅体长而深,骨盆稍宽大。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产绒性能。平均体重:初生103克,30日龄820克,90日龄公鹅4250克、母鹅3250克,成年公鹅5000克、母鹅400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0.65%,母鹅79.95%;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69.46%,母鹅68.29%。每只成年鹅年产羽毛280~300克,其中绒毛占85%。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母鹅平均开产日龄255天。平均年产蛋45枚,平均蛋重165克,大者可达180克。平均蛋壳厚度0.65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56。蛋壳白色。公鹅性成熟期200~240天。公母鹅配种比例1∶(5~7)。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5%。母鹅就巢性不强。公鹅利用年限2~3年,母鹅3~4年。(彩图参见81页图9)

(贵州董乾坤)

相关推荐

塞北兔 - 皮肉兼用肉兔品种


来源或产地:塞北兔是由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利用比利时兔、公羊兔等杂交育成的大型肉皮兼用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各地。

外貌特征:

塞北兔的毛色以麻黄褐色(呈比利时兔毛色)为主,其次是纯白色和少量黄色;一耳直立,一耳下垂,或两耳均直立或均下垂;头略粗而方,鼻梁上有黑色山峰线,颈粗短,四肢粗短,体躯匀称,肌肉丰满,发育良好。

头部:中等匀称。眼眶弓突出,眼大微向内陷,眼周围环毛为浅黑色。下颌骨宽大,嘴方正。耳宽大,一耳直立,一耳下垂,称斜耳,兼有直耳和垂耳型。有的兔群个体,鼻梁上有一山峰线。

颈部:特点是公兔颈部粗短,母兔颈下有肉髯。

体躯:肩宽广,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宽广、丰满,肌肉和结缔组织发育良好。

四肢:比较粗短而健壮。

生产性能:

塞北兔体型较大,仔兔初生重60-70克,30日龄断奶体重可达650-1000克,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2-4月龄月均增重达0.75-1.15千克,成年兔体重平均5.0-6.5千克,高者可达7.5-8.0千克。该品种耐粗饲,适应性较强,性情温顺,容易管理。缺点是个体间生产成绩差异较明显,饲料报酬不理想。

塞北兔繁殖力强。仔兔生后4个月~5个月龄性成熟,6个月~8个月龄开始配种繁殖。每胎平均产仔7只~8只,多者可达15只~16只。仔兔出生体重平均60克~70克,30天断奶体重达到650克~1000克,90日龄体重2.1千克,育肥期料肉比为3.29:1。成年体重平均5.0-6.5千克,高者可达7.5-8.0千克。

塞北兔抗病力强。在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比其它品种兔发病率低,成活率高。据用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5-3,对兔群作同株感染观察,塞北兔对该病毒的抵抗能力高于其他品种兔。

产绒鹅品种选择


一般南方品种产肉性能好,北方品种产绒性能好。在产绒优良的鹅品种之间,又以皖西自鹅和浙东白鹅具有生产快、肉质好、羽绒洁白质优等优点,是国内较优秀的羽肉兼用型鹅种,尤其皖西白鹅的羽绒洁白光泽、绒朵大、弹性强,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被称为.羽绒之冠。另外,四川白鹅的产蛋、产肉、产绒性能均衡,也适合于鹅毛绒生产;东北豁鹅是世界上产蛋性能最好的鹅种之一,全身洁白,长期生长在寒冷地区,羽毛绒产量也较高。

我国产绒性能优良的鹅品种虽然资源丰富.但饲养上仍处于小农生产状态,鹅种的自繁自养,制约了我国鹅业生产的商品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就鹅绒生产和开发来说,至今无专门化的产绒鹅品种,即使是产绒性能较好的鹅种,也因长期无序杂交,性能趋于下降。另外,我国鹅业科技力量分散,资金投人甚微,鹅业技术研究注重于鹅营养与生理、饲料配制等方面,对鹅绒生产机理、产里与质量等研究较少,致使鹅毛绒生产的产量高低仍然依附于养鹅数里的增减。故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鹅毛绒的产量与质量,选种与培育仍然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鹅的介绍 介绍十三个优良地方鹅品种


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属于家鹅。家鹅的祖先是雁,大约在三四千年前人类已经驯养。现在世界各地均有饲养。鹅头大,喙扁阔,前额有肉瘤。脖子很长,身体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脚大有蹼。食青草,耐寒,合群性及抗病力强。生长快,寿命较其他家禽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的鹅肉是生活的必需品。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十三个优良地方鹅品种,一起来看看!

1、豁眼鹅
豁眼鹅的原产地在山东省莱阳区域,首要散布规模包含辽宁昌图、吉林通化以及黑龙江延寿县等区域。因其上眼睑的基地部位有个小豁口,因而得名。豁眼鹅在吉林称“疤拉眼鹅”,辽宁称“豁鹅”,山东区域叫“五龙鹅”。豁眼鹅归于中国最高产的一种小型白色鹅种类。
2、狮头鹅
狮头鹅的原产地在广东省饶平县溪楼村,首要散布规模包含广东省澄海县以及汕头郊区,狮头鹅是中国最大型的鹅种,因成年鹅的头部形状很像狮头而得名。
3、雁鹅
雁鹅的原产地在安徽省的寿县、舒城、霍邱、六安、肥西以及河南省的固始等县,首要散布规模包含安徽各地,在江苏省西南部与安徽省接壤的镇宁丘陵区域发展速度比较快。现在,雁鹅的养殖基地坐落安徽省的广德、郎溪一带。雁鹅归于中国灰色鹅种类。
4、溆浦鹅
溆浦鹅的原产地在湖南省沅水支流的溆水两岸,首要散布规模包含溆浦县城以及邻近的水车、马田坪、新坪等地。溆浦鹅是中国当地鹅种中产肥肝功能较好的一个种类。
5、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的原产地在四川省的乐山、达县、宜宾、温江以及永川等区域。首要散布规模包含丘陵水稻和平坝区域。四川白鹅是中国中型的白色鹅种中唯一无就巢性而产蛋量较高的种类。
6、浙东白鹅
浙东白鹅的首要出产规模包含浙江东部的定海、奉化以及象山区域,并因而得名。该种类鹅广泛散布于余姚、慈溪、绍兴、鄞县、上虞、嵊县、新昌等县。浙东白鹅是中国中型鹅中肉用功能较好的一种当地种类。

7、太湖鹅:因原产于我国太湖地区而得名。成年公鹅体重3.5~4.5公斤,母鹅体重3.2~4.2公斤。年产蛋60~70枚,多的达百枚以上。蛋壳乳白色,平均蛋重135克。仔鹅70日龄体重2.5~2.7公斤。
雁鹅:该鹅肉质嫩美,若腌制成腊鹅,则紫里透红,油香四溢,独具风味。成年鹅体重7.5~8.0公斤。60日龄仔鹅体重2.5~3.0公斤,屠宰率达74%。四季均可产蛋、抱窝。耐粗饲,生长速度快,皖、豫、苏等地广为饲养。
8、皖西白鹅:成年公鹅体重6.0~6.5公斤,母鹅5.5~6.0公斤。年产蛋36~48枚,每年可孵化3~4窝。平均蛋重140克。全身羽毛洁白,绒毛的绒朵大,弹性好,可与世界公认的匈牙利白鹅羽绒媲美,曾获得美国优质羽绒奖,出口量占全国的10%,占世界羽绒贸易量的3.3%。肉用仔鹅每只产绒30~40克,产毛200克。皖西白鹅是我国“中原白鹅带”的优良鹅种之一。原产地为安徽省的西部丘陵山区,分布在霍丘、六安、寿县以及河南的固始县等地。
9、东北仔鹅:东北仔鹅是我国产蛋量最多的鹅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山东等省,全身羽毛白色。成年公鹅体重4.0~4.5公斤,母鹅3.0~3.5公斤。年产蛋100~180枚,无就巢性,有的母鹅可边换羽边产蛋。
10、清远鹅:产于广东省清远县,屬我国南方小型鹅种,全身灰色。年产蛋28~32枚,平均蛋重140克。成年公鹅体重3.0~3.5公斤,母鹅2.5~3.0公斤。65~70日龄体重2.0~2.5公斤。清远鹅觅食能力强,骨细,肉质好,味美而鲜嫩,肥育性能好。
11、伊犁鹅:产于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尼勒克、新源等县。伊犁鹅抗寒耐热,适应性强,饲养粗放。羽毛分褐色、褐白色和白色3种。公鹅平均体重4.29公斤,母鹅平均体重3.35公斤。年产蛋15~16枚,平均蛋重128克,蛋壳乳白色。填肥鹅屠宰率72%。性成熟300天左右。
12、昌图豁鹅:原产于辽宁省昌图县,羽毛白色。公鹅体重4.0~4.5公斤,母鹅3.5公斤。在较好饲养条件下,年产蛋130~160枚,在半舍饲半放牧粗放条件下,年产蛋80~100枚,平均蛋重118克。无就巢性。产绒力强,每只一次可拔毛75克,含绒量30.3%。一年可进行两次活体拔毛。
13、诏安灰鹅:原产于福建省诏安县。成年公鹅体重6.49公斤,母鹅6.02公斤。年产蛋30~38枚,平均蛋重180克。60日龄公、母鹅平均体重4.2公斤。是我国南方仅次于狮头鹅的较大型鹅种之一。

哈尔滨白兔 - 皮肉兼用兔子品种


概述:

哈尔滨白兔是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的时间,用6个品种杂交选育而成的大型肉皮兼用品种。全身白色毛,红眼睛,耳直立,体躯匀称,体型大,四肢健壮;成年体重5公斤以上,窝产仔8只左右,70日龄体重达2.49公斤。该兔生长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耐粗饲,已在广泛推广应用。

来源或产地:

哈白兔是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利用比利时兔和日本大耳白兔等杂交育成的一个大型肉兔新品种,1988年获农业部进步二等奖。

外貌特征:

哈尔滨白兔全身被毛洁白,毛密柔软,眼睛红色,耳大而直立,部分母兔肉髯较发达,前后躯发育匀称,身腰细长,四肢强健。

生产性能:

该兔种属大型肉兔新品种。成年兔体重4.5-7.0公斤(品种内含部分中型兔类群),体长约58厘米,胸围39厘米。被毛纯白,紧凑有光泽,毛皮质量较好,肌肉丰满,体质结实。该品种的优点是繁殖率高,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强。屠宰率半净膛为57.5%,全净膛为53.5%。饲料报酬不够理想。全国已推广4万多只种兔,遍布东北、华北各地,四川等地也引种不少。

育种经过:

首先利用多种品种复杂育成杂交的方法,在杂交群中选出白色兔自交。父系品种有比利时兔、德国花巨型兔、母系品种有哈尔滨本地白兔、上海大耳白兔进行杂交,按育种指标进行选育,并做综合分析评定,计算杂交优势率,选出最优杂交组合比利时上白,及比利时哈本白和最优杂交方式-综合复杂育成杂交。该品种已横交固定11代,遗传性能稳定;毛色纯白,肌肉丰满,体型外貌整齐;平均日增重33.2克;70日龄重2490克,成年体重6273.4克;窝产仔数10.05只,活仔数8.83只;料肉比3.35∶1;9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57.6%,全净膛率55%。该品种适应性强,耐粗饲,皮毛质量好,肉质生化指标强于肉兔。

乳肉兼用牛新疆褐牛


新疆褐牛是以新疆当地黄牛为母本,先后引进原苏联阿拉塔乌牛和科斯特罗姆牛,德国和奥地利的瑞士褐牛、土褐牛,经选种育成的适合我国西部山区放牧条件下耐粗饲、耐高寒的牛品种。其种群包括原伊犁地区的“伊犁牛”、塔城地区的“塔城牛”及疆内其它地区的褐牛。曾统称为“新疆草原兼用牛”,后于1979年全疆养牛工作会议上统一名称为“新疆褐牛”。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特征特性:新疆褐牛属乳肉兼用型。体格中等,体质结实,被毛皮肤为褐色,色深浅不一。头顶、角基部为灰白色或黄色,多数有灰白或黄色的口轮和宽窄不一的背线。角尖、眼睑、鼻镜、尾尖、蹄均呈深褐色。各部位发育匀称,头长短适中,额较宽稍凹,角大小适中细致,向侧前上方弯曲呈椭圆形,角尖稍直。颈长短适中稍宽厚,颈垂较明显。髻甲宽圆,背腰平直较宽,胸宽深,腹中等大,尻长宽适中,有部分稍斜尖,十字部稍高,臀部肌肉较丰满。乳房发育中等大,附着良好,乳头长短适中,分布均匀。四肢健壮,蹄圆结实。公牛有雄相,角粗、弯小,颈圆拱。
产奶性能:新疆褐牛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抗寒、耐粗饲、适宜放牧,群居性强。有较好的产奶性能,乳品质好,乳脂肪含量高达4%~5%,干物质13.45%。新疆褐牛在伊犁、塔城牧区草原全年放牧饲养,因此,产奶量受天然草场水草条件的影响,挤奶期大多集中在5—9月。牧区一般挤奶按150天计算产奶量。
在乌鲁木齐和塔城地区的重点种牛场,新疆褐牛个体产奶量305天可达5400公斤,乳脂率在4%以上。
产肉性能:新疆褐牛除具有适应牧区放牧饲养的优良特点外,还具有良好的产肉潜力,全放牧条件下屠宰,中等膘度的阉牛和母牛测定结果:在舍饲育肥条件下,1.5岁阉牛屠宰率为47.55%,净肉率为36.64%,骨肉比1∶3.6;2.5岁阉牛屠宰率为52.46%,净肉率为41.8%,骨肉比1∶3.4。放牧育肥日增重平均为0.65公斤,强度育肥日增重一般为0.85~1.25公斤,高者可达1.85公斤。
新疆褐牛适宜在我国北方各地农区饲养。

品种形成史
新疆褐牛是于1935~1936年以从前苏联引进的数批阿拉托乌牛和少量科斯特罗姆牛为父本,以当地哈萨克牛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新疆褐牛有计划、大量地杂交改良和育种工作则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新疆解放后,于1951~1956年成立了国营种畜场,建立了人工授精配种站,在伊犁、塔城、阿尔泰、石河子、昌吉、乌鲁木齐、阿克苏等褐牛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杂交改良。到1958年,全自治区已广泛开展了新疆褐牛的育种和改良工作,塔城地区、乌鲁木齐等重点地区和种畜场都制定了育种方案。1979~1983年间,又从西德和奥地利引进了三批瑞士褐牛用于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1979年以来,先后制定了新疆褐牛鉴定标准、育种计划、品种归属办法,同时成立了育种协作组,有力推动了品种改良和品种的形成。但由于地域分布不同,曾被称为伊犁牛、塔城牛和其他地区的褐牛。为了统一名称,这些牛曾经也被称为新疆草原兼用牛。1983年国家农业部颁布了新疆褐牛品种标准,批准该新品种通过验收。
外貌特征
新疆褐牛属乳肉兼用型,体格中等大,体质结实,被毛、皮肤为褐色,色深浅不一。头顶、角基部为灰白或黄白色,多数有灰白或黄白色的口轮和宽窄不一的背线。角尖、眼睑、鼻镜、尾尖、蹄均呈深褐色。各部位发育匀称,头长短适中,额较宽,稍凹,头顶枕骨脊凸出,角大小适中,较细致,向侧前上方弯曲呈半椭圆形,角尖稍直。颈长短适中稍宽厚,颈垂较明显。鬐甲宽圆,背腰平直较宽,胸宽深,腹中等大,尻长宽适中,有部分稍斜尖,十字部稍高,臀部肌肉较丰满。乳房发育中等大,乳头长短粗细适中,四肢健壮,肢势端正,蹄固坚实。

产乳性能
新疆褐牛在伊犁、塔城牧区草原全年放牧饲养,产乳量受天然草场水草条件的影响,挤乳期多集中在5~9月青草季节。挤乳期的长短也与产犊月份有关,牧区一般按挤乳150d计算产乳量,城郊奶牛场以305d计算产乳量。牧区育种场在常年补饲的情况下,最高日产乳量有高达30kg的,如母牛第3胎305d产乳5162kg。在城郊育种场全年舍饲情况下,母牛第1胎268d产乳5212kg。
产肉性能
伊犁新源县2010年9月11日~2011年9月20日测定1.5岁阉牛7头,中等肥度经70d舍饲育肥,始重平均205.3kg,末重平均278.3kg,平均每头增重73.0kg,日增重1043g,平均屠宰率52.5%,净肉率41.8%,骨肉比1:3.80。
繁殖性能
新疆褐牛在放牧条件下,6月龄左右有性行为。母牛在2岁、体重达250kg时初配,公牛在1.5~2岁、体重达330kg以上时初配。母牛发情周期21.4d(16~31.5)d,发情持续期1~2.5d。据统计,公犊257头平均妊娠期为286.5d(261~299)d,母犊274头平均妊娠期为285d(273~298d)。配种方法因目前条件不一,冻精、常温人工授精、自然配种并用。一般在5~9月配种旺期多采用人工授精,其他期间多采用自然交配。

象山白鹅(定海白鹅、绍兴白鹅)


浙东白鹅(ZhedongWhitegoose)又称为奉化白鹅、象山白鹅、定海白鹅、绍兴白鹅。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浙东白鹅原产地为浙江省宁波市的象山县、宁海县、奉化市、余姚市、慈溪市、绍兴市等浙东地区,中心产区为象山县,浙江省其他地区亦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象山县位于北纬29o19~29o33、东经121o50~122o10,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境内低山丘陵起伏,海拔300-500m。年平均气温170℃,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6.9℃;无霜期235~250天。年降水量1250~1600mm,年日照时数1670~2048h。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大麦、小麦、玉米、大豆和蚕豆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浙东白鹅产区江河交错、湖塘密布、水草丰盛,自古就是候鸟野雁冬来春去途中歇憩的场地。野雁被当地居民捉住后,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人工驯化形成家鹅。1600多年前,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其居地会稽、剡县等地养鹅,元陈子犟有诗为证:一曲溪从古剡分,溪边朝食晋将军,砚埋尘土鹅群少,六朝空山自白云。晋书《王羲之传》中也提到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当地有关县志也均有养鹅记载,《嘉靖象山县志》记载,唐神龙年间就有白鹅生产,其卷四物产类中记载有马、牛、羊、驴、骡、猪、狗、鸡、猫、鹅、鸭,《嘉靖奉化县志》也载有明永乐年间要上交鹅翎17459根,说明明朝时期浙东地区养鹅数量就较多。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据调查,产区浙东白鹅饲养量1980年为138.5万只,2002年为500万只;2006年象山县饲养量为180万只。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浙东白鹅体型中等偏大,结构紧凑,体态匀称,背平直,尾羽上翘,呈船形。喙呈橘黄色。肉瘤高突,随着年龄增长突起明显,呈橘黄色。全身羽毛呈白色,虹彩呈蓝灰色,皮肤呈白色,胫、蹼呈橘黄色,爪呈白色。

公鹅体大雄伟,颈粗长,肉瘤高突、耸立于头顶,尾羽短而上翘,行走时昂首挺胸。母鹅颈细长,肉瘤较小,腹部大而下垂,尾羽平伸,极少数鹅有反翅现象,部分翼羽朝上反长。雏鹅绒毛呈黄色。

2.体重和体尺浙东白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见表1。

表1浙东白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在放牧补饲条件下,2006年对300只浙东白鹅进行了饲养测定。63日龄平均体重为4360g,初生至14日龄成活率为98%,15~63日龄成活率为99%。浙东白鹅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

2.蛋品质浙东白鹅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4。

3.繁殖性能根据浙东白鹅家系核心群19822006年记载资料,浙东白鹅130~150日龄开产,开产蛋重899;年产蛋3~4窝,每窝产蛋8~12个,年产蛋数28~40个,生产群平均蛋重162g。公、母鹅配比为1:8~10,采用人工辅助交配,受精率达85%左右(自然交配为70%),受精蛋孵化率80%~90%。母鹅就巢性强。采用人工孵化,结合醒抱技术,每只母鹅一年可多产蛋8~13个。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种场保护。象山县种鹅场承担保种任务。浙东白鹅1989年收录于《中国家禽品种志》。

(二)选育利用

1982年建立了象山县农业局种鹅场,组建基础群88只(其中公鹅20只、母鹅68只),开展浙东白鹅的选育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了《浙东白鹅原种选育方案》,指导浙东白鹅的选育和综合技术的研究。

五、品种评价

浙东白鹅属中型鹅种,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等特点;但其繁殖性能较低,今后应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繁殖性能。

加强品种(系)选育,建立肉鹅良种繁育体系


虽然我国鹅种资源丰富,但其生产性能差异很大,现有的鹅种难以适应不同消费市场的需要。因此,要根据我国鹅肉的市场需求特点,充分利用各品种的优点,克服其缺点,重视品种资源保护和本品种选育工作,加强我国优良地方鹅种的保种选育、专门化品系培育和优良鹅种开发的力度,育成我国自己的高产肉鹅配套系,不断提高种群生产性能和整齐度,以避免商品蛋鹅、肉鹅生产种裸几乎由国外育种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家系选育方法和表型选择技术,建立品系策育体系,进行配套系杂交利用。与此同时,国家应加大投入,加快优良鹅种良摘体系的建立,保证我国养鹅业快速发展对种源的需求.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在地方鹅种的遗传特性、品种间的杂交改良,以及利用国外优良鹅种对中国鹅种的杂交改良利用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还开展了一些鹅种的肥肝性能研究及鹅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扬州大学利用太湖鹅和隆昌鹅(四川白鹅)为育种材料,培育出了扬州鹅,年产蛋量达72~75 个,70日龄活重达3.3.-3.5千克。这些培育品种(系)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养鹅生产水平的提高。

地方良种——马岗鹅


马岗鹅,产于广东省开平市马岗镇,能适应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又能耐粗饲,以草食为主,但繁殖性能低下。头长,喙宽,体躯呈长方形,早熟易养,运用现代数量遗传学的育种实用技术,经过9年8个世代系统的选育,建立起的以915品系为核心的马岗鹅逐级繁育体系,该品种是广东优质肉鹅品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地方良种——马岗鹅。

马岗镇位于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当地有一种非常有名的鹅——马岗鹅。马岗鹅的来源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年间。马岗鹅是由高明的三洲黑鬃鹅的公鹅与阳江母鹅杂交而来,具有乌头、乌颈、乌背、乌脚的“四乌”特征。经过长期的选育,马岗鹅具有生长速度快、均匀度好、体型适中、产蛋多的特性,符合市场需求,是南方灰鹅的地方名种。马岗鹅在140~150日龄开产,年产蛋34~37枚,平均单个蛋重148克。种蛋受精率为79%~84%,受精蛋孵化率为86%~92%,母鹅就巢性强。
马岗鹅体型中等,胸宽、腹平,体躯呈长方形。头、背、翼羽呈灰黑色,颈背有一条黑色鬃状羽带,胸羽呈灰棕色,腹羽呈白色。喙、肉瘤、胫、蹼均呈黑色,虹彩呈棕黄色。公鹅颈粗、直而长,羽面宽大而有光泽,尾羽开张平展。母鹅颈细长,前躯较浅窄,后躯深而宽、并向上翘起,臀部宽广。雏鹅背部绒毛呈灰色,腹部绒毛呈黄色。
马岗鹅成年公鹅平均体重5.2公斤,母鹅3.4公斤;平均体斜长公鹅35.2厘米,母鹅28.3厘米;平均胸宽公鹅9.7厘米,母鹅8.2厘米;平均胸深公鹅10.5厘米,母鹅8.9厘米;平均龙骨長公鹅15.6厘米,母鹅14.0厘米;平均骨盆宽公鹅7.0厘米,母鹅6.7厘米;平均胫长公鹅9.5厘米,母鹅8.2厘米;平均半潜水长公鹅67.6厘米,母鹅57.7厘米。
马岗鹅70日龄屠宰性能表现为:宰前活重公鹅4.2公斤,母鹅3.6公斤;屠体重公鹅3.8公斤,母鹅3.3公斤;屠宰率公鹅、母鹅85%;全净膛率公鹅74%,母鹅72%;腿肌率公鹅、母鹅15%;胸肌率公鹅11.9%,母鹅13.6%;腹脂率公鹅7.0%,母鹅8.2%。
2004年马岗镇饲养母鹅3.8万只,2006年马岗镇存栏种鹅10万只,现今马岗镇存栏种鹅近40万只。马岗鹅的适应性极强,可以在广东这样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健壮生长,已被列为地方优良品种,并正在进行进一步的选育研究。

外貌特征
主要特性:头羽、背羽、翼羽和尾羽均为灰黑色,颈背有一条黑色鬃状羽毛,胸羽灰棕色,腹羽白色,喙、肉瘤、胫、蹼黑色。出壳重为113克,成年体重公鹅为5.5千克,母鹅为4.8千克。
品种性能
体重体尺测定
9月龄未经育肥的公鹅半净膛为89.7%,全净膛为76.2%,母鹅半净膛为88.1%,全净膛为77%。一般在140~150日龄开产,年产蛋35~40个,平均蛋重为168克,蛋壳白色,蛋形指数1.5。
公母配种比例
1:5~6,种蛋受精率约82%。
饲养管理
饲养标准
马岗鹅能适应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又能耐粗饲,以草食为主,但繁殖性能低下,繁殖季节在每年6月至次年4月初一。
繁殖障碍
一,就巢性强、产蛋量少,每年的6月下旬开产,10月至次年2月为产蛋高峰期,次年3-4月停产换羽进入休产期。
二,性成熟较体成熟晚和雄性不育现象普遍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马岗鹅性成熟比体成熟晚3到5个月。雄性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且交配器短、细、软性纤毛组织颜色浅白的,配种能力较差,受精率与孵化率都较低,这类公鹅占公鹅总数的1/4。
三,性行为一般在母鹅产蛋前1个月才开始,仅维持7~8个月,且在特定时间段交配,交配行为易受外界干扰。公鹅对长期共养的母鹅出现厌伴反应,一旦接近附近的其他母鹅则很快发生恋伴行为,出现各种各样的求偶动作和迫切的交配期望。

夏季肉鹅饲养要点 肉鹅夏季饲养技术


鹅是草食家禽,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耐粗食和消耗精饲料少等特点。夏季是饲养雏鹅的最佳季节,一般5-6月份进雏育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但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肉鹅呼吸加快,食欲减退,加之蚊蝇骚扰,严重地影响了肉鹅的生长。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夏季肉鹅饲养要点肉鹅夏季饲养技术。

一、防暑降温
夏季气温高,并且肉鹅的饲养密度大,肉鹅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所提高,影响了肉鹅的生长发育,所以在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是肉鹅育肥的关键。一般鹅舍内的温度以不超过26℃为最佳,为了保证舍内的温度适宜,可根据养鹅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加强舍内的换气通风工作,也可在鹅舍内安装风扇,将舍内的热气和有害气体排出,加强舍内空气的流通,但不建议安装吊扇,因为吊扇会将上升的热气和浊气吹到下层,不利于环境的净化;可在鹅舍内离肉鹅2米高处安装具有隔热功能的泡沫塑料板,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在鹅舍的阳面以及活动场地上搭建遮阳棚起到遮阳的作用,在圈舍的周围可以种植绿化带。
二、精心饲养雏鹅
刚出壳的雏鹅喂0.05%的高锰酸钾溶液以对其胃肠道进行消毒,随后在雏鹅的饮水中每100毫升加6毫升维生素B1、5克葡萄糖、3克红糖,每天喂3次,连续喂5天。开饮后进行开食,当雏鹅出生1天后,将鲜嫩的菜叶切细放在手中引雏鹅采食,当多数雏鹅争食时即可开食,将菜叶分次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鹅自由采食,每隔两小时喂1次,1~2天后,让雏鹅自由采食用水泡过的米饭或碎米。雏鹅出生3天后,用料槽饲喂,每天喂4~5次,并且最后一次喂料的时间为晚上10时左右,每次喂到八成饱即可。6日龄后,雏鹅体内的蛋黄逐渐被吸收完,此时要增加饲喂次数,每日喂6~8次,其中晚上喂两次。饲喂的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饲料占70%~80%。11~20日龄,将日粮逐渐改为碎米,每日喂6次,其中晚上两次,在白天要进行适当的放牧。雏鹅21~30日龄时,可饲喂煮裂口的谷物或麦粒,并逐渐过渡到饲喂浸泡过的谷物。在接近30日龄时则可以饲喂干谷物,放牧的时间也可适当延长。值得注意的是,在饲喂雏鹅时不宜过饱,达到八九成饱为最适宜。
三、圈养和放牧相结合
肉鹅30日龄到主羽翼长出之前的这段时期是骨骼、肌肉和羽毛的快速生长阶段,这一阶段采取圈养和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利于肉鹅的生长发育。充分利用夏季早上和傍晚气温低的特点,在室外附近选择草质好、数量足、地势平坦的草地上进行放牧,让其自由采食新鲜的嫩草叶,每天早晚两次,每次20~30分钟。如遇天气恶劣时,可采割新鲜的嫩草、菜叶进行补充。其余的时间进行圈养,适当地补充糠麸、玉米、稻谷等精饲料,每天补饲2~3次,肉鹅八九成饱为宜。特别是在肉鹅的背部、腹部的绒毛开始脱落更换新的羽毛时,更应该饲喂优质的精饲料,避免发生换羽不一致的现象,影响肉鹅的生长发育。

四、适时催肥
肉鹅的主羽翼长出以后,是肉鹅催肥的最佳时间。在整个肉鹅的催肥期都要进行圈养,饲料要保证多样化,营养搭配均衡,以富含碳水化合物并且易于消化的精饲料为主,如稻谷、玉米、糠麸、麦子等,同时适量的搭配粗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一般鹅场所用的配方为:玉米40%、麦麸19%、稻谷15%、菜叶11%、米糠10%、鱼粉3.7%、骨粉1%、食盐0.3%。以上饲料配比好后进行粉碎,加水拌成干湿状进行饲喂,每天喂4~5次,其中晚上1次,不限制饲喂量,让肉鹅吃饱为止,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每天要清扫圈舍、料槽、水槽,隔天让鹅下水半小时以清洁鹅身。催肥15~20天后,用手摸肉鹅,感觉胸肌丰满、背部脂肪增厚即可出栏上市。
五、做好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
由于夏季的气温条件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因此肉鹅在夏季易感染发病,所以在夏季要做好肉鹅的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雏鹅刚出壳后,应及时接种抗血清,每只雏鹅肌肉注射接种0.02毫克,可有效预防鹅瘟。肉鹅30日龄时,每只肌肉注射1.5毫升的禽霍乱菌苗。
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要做好疾病的控制工作,消毒是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鹅舍和活动场地每天用1%的漂白粉和2%的草碱水交替消毒1次。在鹅舍的门口安装消毒池,池内放火碱水,定期更换消毒液,舍内的饲养工具每3~5天用5%生石灰消毒。
做好肉鹅常发病的防治工作,肉鹅常患的疾病主要有:小鹅瘟,可在种鹅产蛋前两个月连用两次疫苗,如已患病可用藿香正气水治疗;驱除寄生虫,在雏鹅1日龄时进行,晚上可给肉鹅投喂硫氯酚可有效驱除绦虫、线虫和吸虫;鹅白痢,当肉鹅患此病时,可将炒好的辣椒粉、生姜与米糠搅拌后炒熟,饲喂即可达到治疗效果;鹅流感,主要发病群体为雏鹅,病程3~5天,治疗不及时会死亡,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副伤寒,7~10日龄的雏鹅是易感群体,治疗此病可用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料连续喂3~8天,即可见效。

肉鹅养殖技术


鹅是食草动物,饲养过程中若对药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加以限制,就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现将肉鹅无公害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无公害鹅场的建设
无公害鹅场选址要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距离村屯、居民点、学校、医院等设施1千米以上,周围没有屠宰厂、肉品加工厂、农药厂,在3千米范围内无工业污染;场外要挖防疫沟,鹅场大门口和鹅舍入口要设消毒池;场内光照适宜,空气要清新,鹅舍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建筑材料要无公害,饲养密度要适中。
二、合理选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要选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饲料原料,防止使用农药、化肥超标的玉米、大豆、小麦加工的饲料,不使用发霉变质、腐败、虫蛀、结块并有异味的饲料。饲料卫生指标应达到《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06)的要求。青绿饲料在感观上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在生产无公害青饲料时,应尽量选用植物性杀虫剂、杀菌剂和增效剂,使用农家肥,禁止使用有害的城市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和含有害物质的工业垃圾。
必须严格遵照《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选用有生产合格证、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千万不要使用人工合成的调味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着色剂、部分黏结剂和非蛋白氮类。
三、无公害雏鹅的饲养技术
1.日粮配制
雏鹅的日粮包括精饲料、青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和添加剂等,可根据雏鹅的日龄和当地的饲料资源配置。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营养全价的颗粒饲料,可提高雏鹅的增重速度和成活率。雏鹅营养参考标准为:代谢能12~13兆焦/千克、蛋白质20%、钙0.65%、有效磷0.3%、维生素A1500国际单位、维生素D200国际单位。
2.开水与开食
一般在雏鹅出壳后12~24小时开水,饮用水要清洁、卫生,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1)的要求,1周龄内使用凉开水,水温保持在25~30℃,开水后中途就不能停水。在缺水严重的情况下,雏鹅常表现为脚蹼失水收缩,俗称干爪,一旦遇到水,就会立即抢水暴饮,容易发生水中毒,通常死亡率很高。雏鹅开水后就可开食,开食的饲料可采用蒸熟的碎米或八分熟的小米,也可用磨碎的颗粒饲料。1~2天后改为配合饲料加青绿饲料,青绿饲料要洗净切细,剔除泥土、黄叶和老根,不能霉烂。
3.饲喂次数与方法
对于雏鹅要少喂勤添,饲槽内要有少许剩料。1周龄内,每天喂料6~8次,每3小时左右喂料1次;第二周雏,鹅体重增加,采食量增大,每天喂料次数可减少到5~6次,其中夜间要喂2次。喂料时可把精料与青绿饲料分开,先喂精料后喂青绿饲料,可防止雏鹅挑食青绿饲料。
四、无公害雏鹅管理技术
1.调控温度和湿度适宜
育雏温度适宜时,雏鹅分布均匀,呼吸平和,虽然互相依靠,但无打斗现象,吃饱后不久即安静睡眠。温度过高时,雏鹅向四周散开,叫声高而短,张口呼吸,两翅开张,绒毛蓬乱,频频饮水;温度过低时,雏鹅叫声细而尖,绒毛直立,躯体蜷缩,相互挤压,严重时发生堆积、压伤甚至死亡。雏鹅1~5日龄的适宜温度为28~29℃,以后每天降低2℃,直至降到室温为止。
雏鹅怕潮湿,低湿高温时,雏鹅体热散发过多而感到寒冷,易患感冒和下痢,出现打堆,导致僵鹅、残次鹅和死亡鹅数量增加;高温高湿时,雏鹅体热散发受到抑制,抵抗力减弱,引起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发病率增加。因此,育雏室的门窗不宜长时间关闭,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饮水外溢,保持舍内干燥,经常打扫卫生。育雏前期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65%,后期以65%~70%为宜。
2.合理进行通风和光照
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过分注重保温而忽视通风的情况,造成育雏舍内空气污浊。育雏期间,舍内氨气的浓度应控制在10毫克/升以下,二氧化碳的浓度应控制在0.2%以下。合理通风应做到:提高舍温1~2℃,在每天气温高的时段(11~13时)通风30~40分钟,注意不能让风直接吹到雏鹅身上,以防受凉而引起感冒。
育雏舍内应昼夜开灯照明,以防兽害,并有利于雏鹅夜间采食。光照强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鹅舍应使用1盏40瓦的灯泡,将灯泡悬挂在鹅舍中间离地面2米高处。1周后,()夜间减少照明时间,每周减少2小时,直至照明停止。
3.控制饲养密度适中
饲养密度大时,强弱采食不均,雏鹅发育出现两极分化;饲养密度过大时,易造成环境恶化,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甚至出现啄癖;饲养密度过小时,虽然有利于雏鹅的成活和发育,但不利于保温,同时育雏舍利用率低。推荐雏鹅饲养密度:1~5日龄25只/米2,21日龄后降为8只/米2。雏鹅的强弱差异较大,因此在育雏期间要分群饲养,以免弱雏鹅、小鹅因吃食、饮水运动迟钝而被挤死、压死、饿死。对弱小雏鹅要精心饲养,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葡萄糖、电解多维溶液等,以促进生长发育。
4.适时扩群和转栏
雏鹅1周龄后就要开始扩群,以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使之生长发育良好。雏鹅在育雏舍饲养21天后,选择天气温暖、阳光充足的日子进行转栏。在转栏前后各3天,可在饮食中添加5%葡萄糖、电解多维、维生素C等药物,以缓解应激。转入地面饲养后,要注意防止环境温度突变引起雏鹅着凉或互相挤压,导致雏鹅致残或死亡。
五、肉仔鹅的饲养管理
1.放牧饲养
肉仔鹅一般指3~14周龄的幼鹅。此期应以放牧为主,晚上进行补饲,以促其快速生长,早日达到上市体重。一般选择草量丰富、草质优良,靠近水源,未被农药、化学物质、工业废水等污染的草地作为牧场。21日龄后每天放牧4~6小时,30日龄后可全天放牧,牧后用微贮饲料补饲,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一般鹅群数量以100~300只为好。

2.合理育肥
①肉仔鹅放牧育肥。放牧育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成本低、适用性广,适合放牧条件较好的地方,主要利用收割后的茬地、残留的麦粒或撒落的谷粒进行育肥。如果谷实类饲料较少,则必须进行补饲,微贮饲料用量为250~300克/只。
②肉仔鹅舍饲育肥。舍饲育肥生产效率高,育肥均匀度好,适合放牧条件差的地区或不能放牧的季节,便于集约化饲养。鹅可用煮熟的玉米加矿物质添加剂和食盐进行饲喂。育肥舍要保持环境安静,光照不能过强,让鹅尽量休息。育肥密度以4~6只/米2为宜。
③人工强制育肥。做法是将配合饲料加水拌湿,用手搓成粗1.0~1.5厘米、长6厘米的条状食团,手工填饲和机器填饲均可,每次填饲3~5个食团,每天填饲3次。填饲时动作要轻,防止将饲料塞入鹅的气管内。填饲后的仔鹅应供给充足的饮用水,有利于提高食欲,促进生长。一般填饲10~15天,鹅体脂肪迅速增多,肉嫩味美,可达到上市标准。
六、免疫接种和疾病防治
雏鹅免疫使用疫苗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要求。雏鹅免疫参考程序如下:1日龄,注射抗小鹅瘟血清,0.3毫升/只;2~5日龄,接种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只;7~10日龄,皮下注射禽流感多价灭活苗,0.5毫升/只;25~27日龄,接种鸭瘟弱毒疫苗,肌内注射,10羽份/只。在疫苗接种前2~3天,也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0.1%维生素C,以预防应激反应。
疾病防治用药要执行下列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饲料药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和《兽药停药规定》。为了预防雏鹅啄癖的发生和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的疾病,可在饲料中按1%的比例添加石膏,不定期地添加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A、维生素D、葡萄糖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七、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清除的粪便要在固定地方进行堆积发酵,作为农作物的肥料。病死雏鹅做深埋或焚烧处理,病弱雏鹅及时淘汰,以防疾病的传播蔓延,对于病死或捕杀的雏鹅应按《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水也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此外,养鹅场要注意杀灭苍蝇、蚊子和老鼠等,以防危害人体和鹅的健康。
(作者联系地址:李鹏飞黑龙江省铁力市畜牧兽医局邮编:152500;许英民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邮编:1525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1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松鼠冬眠吗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