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场场址的选择

禽场是家禽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场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也影响饲养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同时.禽场在生产过程中又产生大量禽类与污水,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围环境.危害人民健康因此.选场址的时候决不可以片面强调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匆匆上马.而应该在建场之前对拟建场的地方进行全面的调查,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二就如何建立一个达到无公害要求的禽场问题,最好依靠当地有关部门,聘请专家到现场论证在寻找合适的地点建场时.需认真考虑以下几力面的因素。

1.交通方硬,位置合适:禽场应与公路、水路相通,以便于运送饲料、用具和产品,降低运输成本但又决不可以在车站、码头、交通要道旁建场,否则,不符合防疫卫生要求。更不可设在直接受工业二废、城市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区域选址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避开水源防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地区.新建场不可位于传统的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内.一般种禽场应离城市30千米以上:肉、蛋禽场离城市 10-20千米。为防疫卫生需要,与其他禽场距离应不少2千米。离居民点1-2千米.距主要公路不少于2千米:距次要公路不少于 0.5~1.0千米。

2.水质民好,水源充沛:电力充足选择水源应注愈附近不能有屠宰场,上游不应有排放污水的厂矿,并离居民点远一些。以流动性水或无污染源所在地的深水井为好.水质要求每升水含大肠杆菌数不超过10个,溶于水的总固体每升不超过2000毫克。同时,要求水源充足.即便早季也不能断水。不管大、中、小型禽场,都要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大、中型禽场除依靠外电源外,还必须有自己备用的发电设备.

3.地形开阔,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禽场地形要开阔整齐,场地不要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否则.会增加禽场防护设施的投资,也不利于规划与布局。禽场应建在透水透气性好和排水方便、导热性小、自净能力强的沙质土壤上.理想的地势是平坦或稍有坡度、背风向阳、温度变化不大.比较高燥.如果地势是小山坡,更要求坐北向南或坐西北向东南.这样的坐向,禽场阳光充足.有利于家禽的健康.不应把场址选在北坡或西北坡。在山区建场.不宜建在昼夜温差太大的山顶,也不宜建在通风不良和潮湿低洼的山谷,更不宜选在洪水容易侵害的地方.应该选择坡度不大的南或东南面山腰处建场.水禽场水岸不宜陡峭一般要求30度以下的缓坡。

4.气候系件较稳定:必须了解场址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夏季气温超过40度的地方,台风登陆的海边和冬季积雪太深的地方都不宜选作场址.

5.便于排污:禽场的污水、粪便的处理.应当结合当地的农田灌溉、耕作和养殖业的综合利用进行生物循环.以免造成公害.

6.综合发展:场地要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利用,也要考虑将来禽场发展扩大的可能性。

相关推荐

蜈蚣饲养场场址选择与室内、室外规划


蜈蚣饲养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室外饲养或采取室内饲养。室内饲养可以根据自己的房屋情况,采取缸养、箱养或池养等方法,这里首先介绍室外规模饲养的场地建设。

室外饲养场的建设蜈蚣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5-38℃,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最快。在中原大部分地区,4-10月地表温度均能达到这一温度范围。室外饲养正规的方法是分群隔离饲养。即将蜈蚣按一定用途、一定大小分群隔离饲养,同一规格的蜈蚣群便于投食、便于管理,可以提高成活率。

蜈蚣饲养场场址选择与规划

室外饲养蜈蚣,建场前首先要选好场址,以便安排饲养池的建设。在场址选择上,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背风向阳,在山地、丘陵区一定要在山的南坡向阳面上建场,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处建场;平原地区建场一定要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比较干燥的地方建场。

其次,要考虑建场的环境条件,山区要选择梯田或相对平坦的山场,周围林木要离开饲养场围墙10米以外.避免遮荫或树根扎入场区影响修造饲养池。平原地区除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形外,还要考虑周围有无产生有害气体的工厂。

蜈蚣饲养场选场时还要特别注意从空间上要避开蜈蚣的天敌,如蚂蚁、老鼠、蛇等,以免敌害猖獗影响饲养蜈蚣的经济效益。

场地的土质应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好,以满足蜈蚣对温、湿度的要求。土壤的pH值以微酸性至微碱性为好,中性最好,即pH值6.5-7.5为宜。平原地区场地不能低洼且排水性能良好,场地周围不能有积水,以免暴雨骤降时淹没饲养池,造成严重损失。

蜈蚣饲养场场地的形状与大小可以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如果场地小,以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场地选得大,则有一定发展余地,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饲养池的建设,达到比较理想的规划状态。

蜈蚣饲养场场址选择好以后,要进行场地的平整与划区布置,使其能达到建场标准。

平原地区建蜈蚣饲养场时,只要将场地垫平,清除小树和杂草,建起围墙就可以规划饲养池。而山区建场时最主要是把场地精耕细作。即将山地翻耕30厘米左右,将30厘米土层中的石头拣出,并将土层整细,将杂草及树根清理干净,以免缠结耕层,影响建池;或者来年杂草、树根复发,影响地表接收太阳的光和热,影响地表的温度。

蜈蚣饲养场场地平整好、围墙建好后,即可进行场地划区。场地划区的目的是将大场地划成小场地,便于按小区营建排灌渠道,以利排水及管理,同时还便于在小区内进行规范化的修建饲养池。

小区的划分应以场地的大小、形状来定,尽量布置得对称、形状规范。小区划分大的场地可按10米5米,小的场地则可按10米3米或6米5米、5米5米的规格安排。对不规则的可以切割取齐,在切去的部分上建造配套设施,也可以再划分成特别小区,以节约用地,尽量保持最大限度的规模饲养。

对方形的蜈蚣饲养场,布局简单、容易,且整齐美观,可以规划出矩形小区依次排列;场地面积大,可以分几排排列,排与排之间留有道路,路旁都要安排排水沟,道路宽度1米左右,而排内小区町以直接相连。

场地若为三角形或是梯形,则设计相对复杂,可采用品字形方式设计小区,即每排小区各占一角,呈现对称鼎立之式。这种规划形式,便于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利饲养管理。

蜈蚣饲养场场地若为不规则形状,小区规划就显得更复杂,更难于规范化,很可能给道路修建、排水渠道的开挖等带来混乱,也可能给以后的饲养臂理带来不便。遇到这样的场地,如果以地形而设计小区,尽量做到整齐、简明、集中、合理,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牛蛙饲养的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与场内布局

选择场址根据下列原则进行选址:①环境僻静,植物丛生。牛蛙胆小怕惊,尤其在生殖季节最怕干扰,因而蛙场应建在人少、僻静,远离噪声的地方。②土质保水,水源充足。蛙场的土质应属于蓄水的黏土周围排水、灌水容易,水源要清洁充足,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③饵料丰富,来源广泛。蛙场附近应有丰富的饵料种类,能诱集到大量的昆虫,或在水塘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或有螺类、虾、小杂鱼等天然饵料存在,或在该地区有丰富、廉价的生产饵料的原料及环境。④电力充沛,交通方便。蛙场需要一些电气设备,如水泵、打浆机:粉碎机、颗粒饵料机、膨化饵料机、干燥器及诱虫黑光灯等照明设备,所以要保障蛙场的电力供应。大型牛蛙养殖场的种源、产品、饵料的运输量较大,因而蛙场应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⑤有阳光照射,冬暖夏凉。蛙场必须常有太阳光照射,以提高水温,蛙池最好稍向东南方向倾斜,以便阳光直射面大,冬季光照强,地温、水温上升较快,以利于蝌蚪及其饵料的生长繁殖;夏季可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屯波动水面,增加水中含氧量,对蝌蚪及幼蛙的生长有利。熬斗场内布局根据牛蛙的生育期建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种蛙池和孵化池。自繁自养的蛙场,各池比例大致为l: 10:20:5:0.050池形一般为长方形,长一与宽的比例为2:1-3:1。 各类蛙池不宜过大或过小。蛙场除应建有养蛙池外,还应有职工 的工作与生活用房及配套设施。

鳗鲡养殖的场址选择


选择场址需结合发展远景,进行实地勘探和调查,重点注意水源、水质、水量等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土质、地形、交通等条件,不宜选在排放大量工业污水的下游。

1.水源

最理想的水源是水质良好的电厂余热水和深300 m左右的 深井水。我国福建省有不少鳗场采用泉水,江浙一带习惯于使用湖泊、水库和外荡的地面水.

2.水质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养鳗生产的业绩,根据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泉水、水库水较好,其水质清晰池塘、湖泊水中浮游动物和细菌量一般偏多。

3.水量

养鳗场要求水量充足,但也因养殖方式不同而有差异。水量是以鳗鲡的年总产量为依据估算的。在一年中,用水量最大的是7-8月份,占全年用水量的35%左右。

实际上,为了生产管理的方便,养鳗池不是每天24 h供水,有时需要停止用水。每天注水的时间只有l0 h左右,则每小时供水量为:

每小时供水量(t)一每天供水量(t)/10

鳗场对水量的要求以及供水设施均需按这个标准设计,才能保证养鳗的足够需要。

成鳅饲养的场址选择


泥鳅的养殖周期为2年,第1年为苗种培育,第2年为成鳅饲养。成鳅饲养是将体长5-6 cm的鳅种饲养1年,养成重10 以上的商品鳅,投放市场。成鳅饲养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不受场地限制,既可在池塘饲养,又可在稻田饲养,还可在水缸,木箱中饲养。

场址选择若建造养鳅专用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没有工业污染。水源常有地下井水和水库、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两种。地下井水温度低.溶氧低,需建有蓄水池,使水源水经过晾晒后再流入鳅池;地表水要清澈,透明度高,有鱼虾自然生存,入池前要经纱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随水人池危害泥鳅。

(2)排水方便。有条件的可借助地形,实现自流自排,否则要建专门的排水沟。

(3)土质适宜。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

(4)光照充分。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树木和建筑物,以利提高池水温度和促进池水中有机物质的矿化分解。

(5)饵料资源丰富。最好有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如水蚤、摇蚊幼虫等。人工饵料的来源也应很方便。

(6)电力通畅、交通方便。

禽场消毒剂的选择及使用


1.理想消毒剂应具备的特点和条件

(1)易溶于水或与水混合,水的硬度及酸碱度不会对消毒效果产生影响。
(2)无腐蚀性,无强烈刺激气味,无色。
(3)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包括细曲、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及虫卵。
(4)作用迅速并保持长久杀菌力。
(5)消毒力不受物体影响而减弱或失效。
(6)安全可靠,对人及禽体无害。
(7)价钱便宜,运翰和使用方便。

十分遗撼的是,完全符合以上条件的消毒剂是不存在的。以下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几类有效消毒剂,可供鸡、鸭、鹅养殖场(户)选择。

2.消毒剂的种类

(1)溶解蛋白类的化学消毒剂 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
(2)凝固蛋白类的化学消毒剂 如酚(石炭酸).、甲酚及其衍生物(来苏儿、克辽林)、醇(酒精)、酸(醋酸)等。
(3)氧化蛋白类的化学消毒剂 如漂白粉、氯胺、除菌净、优氯净、过氧乙酸等。
(4) 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 如新沽尔灭、百毒杀、洗必泰等季胺盐类。
(5)醛类及其他消毒剂 如甲醛、戊二醛、环权乙烷等。 以上各类消毒剂各有特点.养禽场可选择使用。

鸭场场区的合理规划及布局


1. 鸭场的场地规划

(1) 鸭场的场地规划原则鸭场的规划以不增加基建投资,便于组织生产,利于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且不影响场区小气候状况和兽医卫生水平为基本原则。因此,在所选定的场地上进行分区与确定各区建筑的合理布局,是建立良好的鸭场环境、组织高效率生产的基础工作。鸭场的分区规划应做到:一是应节约用地;二是应全面考虑鸭粪的处理和利用;三是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物;四是应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在进行鸭场规划时,同场址选择一样,首先应从人、禽健康的角度出发,以建立最佳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来合理安排各区位置。职工生活区应占据全场上风和地势较高的地段,然后依次为管理区、鸭生产区(含粪便及病鸭处理区)。(2) 鸭场的功能区的划分规模化鸭场通常分3个功能区,即生活管理区(含职工宿舍及职工生活福利建筑物与设施,以及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生产区(包括鸭舍;饲料贮存、加工、调制间;饲养员更衣、洗澡、休息室等)、病禽隔离区(包括病鸭隔离观察室、疾病诊断和治疗室、病死鸭处理室及粪便污染处理设施等)。病禽隔离区与其他各功能区之间应有围墙,并有绿化带隔开。其中地势又以生活管理区最高,病鸭隔离区最低,风向亦是病鸭隔离区为下风向。鸭场功能区的划分见图3 -1。(3) 鸭场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建筑物布局合理与否,对场区环境状况、卫生防疫条件、生产组织、劳动生产率等有直接影响。布局原则是:一应根据生产环境节的作业流程顺序来确定建筑物之间的联系;二是应遵守兽医卫生和消防安全的规定;三是应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创造条件;四是应合理利用地形、地势、主风向和光照。① 鸭舍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气候相差悬殊。北方鸭舍设计主要是防寒,长江以南则以防暑为主。鸭舍朝向,标准化规模蛋鸭舍朝向选择应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地理位置、鸭舍采光和通风排污等情况,在我国大部地区蛋鸭舍均采用东西走向或南偏东或西15℃左右是较为适宜的,这样的朝向,在冬季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的温热效应和射入舍内的阳光防寒保温;夏季辐射面积较少,阳光不易直射舍内,有利于鸭舍防暑降温。舍间距,一般开放舍间距为20~30米,密闭舍间距15~20米较为适宜。目前,我国许多鸭场和专业户的鸭舍间距过小(3~10米),已直接影响到鸭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修建标准化规模蛋鸭养殖场、建造多栋鸭舍栋时,可以两行配置,前后对应,应采取长轴平行配置,当鸭舍超过4栋时,可以两两配置,前后对齐,两幢鸭舍前后的间距应为屋顶高度的4倍以上,即5米高的鸭舍屋顶,前后间距应留20米以上绿化隔离带;左右鸭舍切不可为了一时美观而采用平行配置,尤其是南方地区,这样的配置影响夏季的通风效果,所以应该采用左右交叉配置,使夏季的主风能吹向每幢鸭舍。② 消毒池和消毒室鸭场大门设置消毒室(或淋浴消毒室)和车辆消毒池,供进人人员、设备和用具的消毒。生产区中每栋建筑物门前要有消毒池。可以在与生产区围墙同一平行线上建蛋盘、蛋箱和鸭笼消毒池。③ 办公室和职工住舍设在鸭场生产区之外地势较高的与生产区风向平行稍上的风头,以防鸭舍产生的空气污染。④ 饲料库应选在离每栋鸭舍的位置都较适中,一般位于生产区和管理区之间,既有利于向料库贮料,又利于成品料向各鸭舍运输,而且位置稍高,干燥通风。⑤ 兽医室、病鸭隔离舍应设在场区相对偏僻的一角,地势较低,便于隔离,减少对空气和水的污染传播。⑥ 道路标准化规模蛋鸭场应设置清洁道和污染道,清洁道供饲养管理人员、清洁的设备用具、饲料和新母鸭等使用,污染道供清粪、污浊的设备用具、病死和淘汰鸭使用。清洁道和污染道不交叉。⑦ 贮粪场标准化蛋鸭场应设置储粪场、粪尿处理区。粪场可设置在多列鸭舍的中间,靠近道路,有利于粪便的清理和运输。贮粪场(池)设置设在生产区和鸭舍的下风处,与住宅、鸭舍之间保持有一定的卫生间距(距鸭舍30~50米),并应便于运往农田或其他处理。贮粪池的深度以不受地下水浸渍为宜,底部应较结实储粪场和污水池要进行防渗处理,以防粪液渗漏流失污染水源和土壤;贮粪场底部应有坡度,使粪水可流向一侧或集液井,以便取用。贮粪池的大小应根据每天牧场家禽排粪量多少及贮藏时间长短而定。

蛋鸡禽霍乱的临床症状 蛋鸡禽霍乱的防治措施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和野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常为散发性,传染途径一般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以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症状;慢性型以鸡冠、肉髯水肿和关节炎为特征。该病自然潜伏期一般2~9d,常呈现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现慢性或良性经过。对养鸡业危害甚大。鸭、鹅、火鸡等同样发生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蛋鸡禽霍乱的临床症状蛋鸡禽霍乱的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禽霍乱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一些家禽和野禽对巴氏杆菌易感,其中在鸡群中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并且多发生在成年鸡的阶段,鸡群中生产性能好、生长发育良好的鸡更易发病,而且公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高于母鸡。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较多,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者伤口进行传播。该病可以经由排泄物、分泌物、饲料、饮水、场地、用具、动物、人、寄生虫等媒介传播,因此传播速度非常快,发病率较高。该病的诱发和传播与饲养管理及饲养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当饲养管理不当,鸡舍环境卫生较差、舍内温度不适宜、过于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候突变、长途运输以及患寄生虫病等都会促使该病发生和流行。虽然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夏末、秋季和冬季是该病大肆流行的季节。

2、临床症状

该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潜伏期为2~9天,其中最急性型发生于该病流行的初期,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较快或者生产性能较高的蛋鸡身上,一般在发病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常发生蛋鸡死于产蛋箱内,或者是采食和饮水时突然发生强直性抽搐而死亡。

急性型常见于发病的中后期,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较差,食欲减退,甚至不采食,呼吸急促,张嘴喘气,口鼻处有黏液,站立不稳,体温升高,可达到43~44℃。羽毛蓬乱,发生剧烈腹泻,所排泄的粪便为黄色或者绿色水样便,其中混有黏液,有的甚至会混有血液。蛋鸡在产蛋期会停止产蛋,产蛋量急剧的下降。有一些蛋鸡所产蛋壳的颜色异常,产褐壳蛋的颜色变为桔白色,并且蛋壳质量变差,表面粗糙,有碳酸钙沉积渣。

慢性型多见于该病的流行后期,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主要症状为精神沉郁,不愿走动,缩颈闭眼,鼻窦肿大,鼻孔内有黏性分泌物流出,呼吸不畅。常有腹泻发生,食欲下降。病鸡贫血、消瘦,关节肿大,跛行。有些病鸡的肉髯有肿胀、坏死、脱落的现象。病程较长的病鸡生长发育受阻,产蛋量下降,并且长期无法恢复正常。

3、病理变化

最急性病例无明显的病理变化。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剖检可见气管轮层出血,黏膜充血;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可见明显的出血点,心包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心肌和心内膜有出血点;肺充血或出血;肝肿大,质地脆弱,上面散布许多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或者有黄色的斑点;脾脏大;肾脏肿大,输尿管内有白色的尿酸;肌胃黏膜有出血斑;肠黏膜充血,肠壁有瘀血斑或出血点;输卵管黏膜充血,卵巢内有坏死且已干瘪的卵子,有的卵泡爆裂;肠道出血,其中以十二指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盲肠淋巴出血。

4、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以及剖检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的诊断,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主要方法是无菌采集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较多的革兰氏阴性、两极为椭圆形的球杆菌。用接种环取病料接种在血液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h后可见无色透明的圆形、边缘整齐的灰色菌落,并在菌落的周围有溶血环。

另外,还要对该病进行药敏实验,不但可以进行诊断,还可以选择适宜的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纸片法,实验结果可见对头孢、卡那霉素等高敏,对红霉素、恩诺沙星轻度敏感,对链霉素不敏感。

5、防治措施

对该病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以消除降低机体抵抗力的不良因素,首先要保持鸡场以及鸡舍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污,定期进行消毒,保持鸡群内适宜的饲养密度,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保持舍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加强日常的营养供给,可以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一些保健类药物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引种时要注意从无病的种鸡场引种,并做好隔观察工作,注意在养殖时不可与其他禽类混养。另外,可以选择霍乱疫苗定期进行科学合理免疫接种使鸡群获得该病的免疫力,可以有效的预防该病发生。

如果发现该病要及时的隔离饲养,将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消灭病原。并及时使用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一般磺胺类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也可以使用实验室筛选的高敏药物。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包括场地、鸡舍、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禽场消毒的方法


1.喷雾消毒 将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百毒杀等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对需要消毒的地方进行喷洒消毒。此法方便易行,大部分化学消毒荆都可采用此法。消毒剂使用浓度,可参考产品说明书。

2.熏蒸消毒 常用的是福尔马林配合高锰酸钾进行的消毒。优点是药物能分布到禽舍等消毒对象的各个角落,消毒全面,省工、省力。但要求禽舍必须密闭,消毒后因有强烈的刺激味,不能立即使用。

(1)环境要求 熏蒸消毒时,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7度,舍内用具、箱厨及工作服等都应启开,便于气体流通。盛福尔马林的容器不能使用铁器,并应悬吊在空中,不得放在地面上。
(2)药物使用剂量 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常水12.5毫升,高锰酸钾25克(可以用生石灰代替)。使用时将水与福尔马林混合后侧入容器内,关闭门窗,然后将高锰酸钾倒入,用木棒搅拌,几秒钟后即有浅蓝色刺激气体蒸出,人员应立即撤离。经12~24小时后方可将门、窗打开通风。

3.火焰喷射法 用火焰喷射消毒器进行。由于喷出的火焰有很高的温度,可使用于金属笼具、水泥地面、砖墙的消毒。此法优点是方便、快速、高效。

禽场布局


禽场布局是养禽成败的关键之一并且禽场的集约化程度越高,禽场的布局对其影响越大.一个完整的规模化养禽场包括: ①生活区。②行政区.③辅助生产区:④生产区;⑤粪便污水处理区.生活区应自成一体,与行政区和生产区相距有100米以上,并有围墙间隔的绿化带.行政区和辅助生产区相邻,有围墙隔开.生产区内的排污区应在主风向的下方.井与生活区保持较大的距离.各区排列顺序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依次如图 2-1所示,如地势与风向不一致时,则以风向为主:风向与水流向不一致时.则以风向为主。

1.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医务室和俱乐部等.

2.行政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财务、供销、车库、门卫等。

3辅助生产区:库房,包括物料库、商品库、饲料库、其他材料库;水、电、吸供应小区.包括供水、配电、锅护及维修车间等。

4.生产区:设洗澡、消毒、更衣间.场内会议室.兽医室。各舍临时午餐或午休室,蛋库、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肉禽舍或蛋(种)禽舍、厕所等。排污区包括类便污水排放、处理以及病、死禽处理设施与场地(粪场应在生产区外〕.生产区内安排顺序是:育雏舍安置在上风.然后顺风向安排后备禽舍和成年禽舍。成年禽舍中以种禽为主.商品禽舍在种禽舍的后(北)面。种禽舍区包括孵化小区。种禽舍距其他禽舍300米以上。兽医室安排在禽场的下风位置 死禽处理设备〔如焚尸炉)和粪污处理池设在最下风处.

5.禽场道路:规模化禽场运输非常繁忙,主要用于运输饲料.家禽产品及生产生活用品等。为防止交又感染,规划禽场道路时应分工明确.禽场道路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用于运输饲料、禽产品、生活用品等清洁品的清洁道,一般情况下物品只进不出.另一种是用于运.禽粪、病禽等污物的脏道.物品只出不进.在总体布局时两种道路相互分开,不能有交叉,各设在一侧呈梳状布置,末端设回车场以满足车辆调头的要求.一般要求主干道宽5.5- 6.0米,一般道路宽3.0-4.5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21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鹦鹉鱼吃什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