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乐业县柏国彰:种植牛大力 做致富“牛人”

“因为我依靠种植牛大力走上了致富道路,乡亲们都管我叫‘牛人’。这名字听起来带劲,我喜欢。”4月30日,笔者采访乐业县新化镇林立村村民柏国彰时,他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边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的致富门道。

柏国彰指着他创办的高山牛大力种植基地里的青苗说:“牛大力,土名野木薯、又叫金钟根、山莲藕、倒吊金钟、大力薯。牛大力的根是上乘的补虚润肺,强筋活络药物,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柏国彰由于起步早,又是乐业县范围内种植牛大力最具规模性的一家,仅去年一年,他出售牛大力种子、种苗收入20多万元,家里新添置一台皮卡车,乡邻从起初的怀疑变为羡慕。

说起为什么种植牛大力,柏国彰说,几年前他在广东打工时,在广东市场上看到有鲜牛大力薯出售,50多元/公斤。这不就是家乡漫山遍野都生长的野木薯吗?柏国彰认为,既然有野生的牛大力就证明自己家乡的气候、土壤完全适合种植牛大力,于是他萌生了人工种植牛大力的想法。可其他人都认为,牛大力从来都是野生的,要是那么容易种成,人家早都发财了。

柏国彰说:“我选择种植牛大力有以下理由,一是相对其他中草药品种的规模化种植,牛大力种植在百色市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种植不多,不成规模。二是牛大力对水肥要求低,栽培管理简单,病虫害发生少,宜粗放管理经营,投入较少。三是牛大力是珍稀濒危药材,国内许多中成药厂生产的壮腰健肾丸都采用大量的牛大力作为主要生产原料。四是牛大力有保健养生功能。在广东、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用牛大力作为煲汤原料被大量使用,目前处于有价无货阶段。”

实际上柏国彰打的算盘并不是只想自己一人致富,当他从牛大力身上捞到第一桶金以后,今年便发动乡亲们跟他一起种植,目前该村已种植牛大力300余亩。为满足更多老百姓的种植需求,柏国彰不仅为他们提供幼苗还提供后期技术指导。

据了解,目前,柏国彰除了与广东客商签订订单合作外,还着手开发和深加工牛大力保健养生花茶、叶茶等绿色健康产品。

相关知识

衡阳县农民原生态放养“野”牛致富 产值达百万


大云山位于邵东、衡阳、祁阳三县交界处,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998.4米,俗名又叫大牛山,近日,记者发现如今大云山还真的出产大牛了,当地村民王东生利用大云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建栏舍,原生态放养黄牛,现产值达百万。

大云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4%,面积达5万公顷。生活在大云山角下的村民王东生,早些年就开始考虑能不能利用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农副产业。于是,十多年前,王东生与妻子一商量,拿出全部积蓄买了几头小牛,开始了自己的致富奔小康之路。

王东生与众不同,不建栏舍,不喂饲料,让牛自由自在在山上享受大自然。据王东生介绍大云山养牛很轻松,因为植被繁茂,放养的牛一点也不用担心没有食料,牛群中又有领头的老牛带领,所以只需清明节前把牛群赶上山,后偶尔上山看看牛是否患病、受伤就可以了,又因为山高路陡,牛群都是满山跑,自己花一二天也只能查看到一部分牛,今年110余头的大牛群,也只能到立冬前在老牛的带领下山后才能看到,相当一部分牛几个月都看不到,真成野牛了。野生放养的牛,不但没有任何病害损失,而且头头牛养得膘满肉肥,肉质极佳。

那今年会有多少牛下山?“最小有140头以上!牛的生存能力很强,详细数我现在也不清楚,许多母牛产崽都是在山上完成,无需要我打理,蛮轻松的!”王东生自豪的对我们说道。因为王东生养牛的时间长了,山周边的乡亲都很熟悉,遇到牛群有什么情况都会全力帮助,因此十多年来王东生没有失综过一头牛。

离开大云山前,王东生又告诉我们,现在养殖规模比前大了,山上放不下很多牛,所以自己每年都会出售一部分牛,以保证牛的品质,自己会充分利用好这几万亩绿色生态资源,打造大云山绿色天然野生品质养殖业致富路。

延庆县:小蝎子里的致富经


农民用一万块钱就能创业?占地少、风险小、省力气,资金回笼还快?八达岭镇石佛寺村村民姬文杰就从1万元起家,用20万只亚洲钳蝎证明了这一点。

7月的一天,记者来到姬文杰家。一入院门,只见他家200余平方米的院子全部加顶,四周也加上塑钢,农家院变身封闭的养殖基地。基地里整齐设立了几十个12层叠放的水泥槽墩,这些就是蝎子的家。轻轻揭开最上层用纸皮鸡蛋托做的“屋顶”,里面几十只蝎子立即四散奔逃,一会儿就消失在水泥槽墩的缝隙中。据姬文杰介绍,这些全是亚洲钳蝎,一个“家”里大约有5000只。

姬文杰为什么要养蝎子?蝎子有什么用处?效益好吗?别人能复制他的成功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姬文杰。

姬文杰生于1968年,八达岭镇石佛寺村村民。在那起导致他残疾的事故发生前,他曾是一名测量工,在工地做测量工作。2009年6月,在从工地回家途中,一辆面包车狠狠地撞上了他驾驶的机动车,造成他颈髓受伤,致使左半身至今无法用力,不能干重活。为了生计,姬文杰必须寻找自己力所能及的营生。在家休养期间,姬文杰不断在网上找项目,而省力气、投资少、占地少、资金回笼快成为他创业最迫切的要求。一次,姬文杰无意中看到养蝎子的电视节目,感觉符合心愿,而且蝎子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姬文杰动了心。

2010年春,姬文杰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带着八达岭镇残联提供的一万元创业基金,乘火车到河北、河南、山东等蝎子基地,观摩学习。有了初步认识,姬文杰便购买了300只蝎种。为了找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他把蝎种分成5个对比组,有的放在塑料盆里,有的放在砂石地里,有的放在水泥砖石里……一个月后,蝎种只剩下不到50只,但他也从中有了“新发现”——砂石地最适合蝎子生长。又经过多次试验,姬文杰最终决定用水泥槽墩代替砂石,这样既保证了蝎子的家有像砂石结构那样的藏身缝隙,同时也容易批量制作。为更好地了解蝎子的生活习性,姬文杰在家人的帮助下,多次爬山到野外观察,还订购了相关书籍、上网自学养蝎子的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学习钻研,姬文杰终于掌握了蝎子的生活习性。2010年底,他大量购进种蝎规模养殖。每凑齐十几公斤商品蝎,他就在家冷冻好,然后自驾车到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出售,每公斤蝎子能卖一千元左右。令姬文杰感到欣喜的是,亚洲钳蝎的药用价值极高,市场需求量很大,整个药材市场里,亚洲钳蝎供不应求,这更坚定了他养殖的决心。经过5年的发展,姬文杰的养蝎基地已有近三万只种蝎,每年可盈利近10万元。

如今,姬文杰正在八达岭镇残联的帮助下,积极筹划成立养蝎合作社,不定期地举办养蝎技术讲座,向残疾人赠送种蝎,并上门收购商品蝎,帮助残疾人就业、致富。“养蝎子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决定养多少,一万块钱就能干起来,而且市场需求很大。我愿意把这门技术传授给更多的残疾人,让他们在经济上站起来,每个人都自强自立!”姬文杰说。

白占国:“养狐让我走上致富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内蒙古森工集团金河森工公司金寒北极狐养殖基地,家家户户挂起了火红的灯笼,门上贴着喜庆的春联。年味儿仍浓,2月17日一早,养殖户白占国和胡丽艳夫妇俩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

白占国曾在山场一线做了20余年的采伐工,1997年从金森公司防火办内退,妻子胡丽艳是金森公司大集体职工,当时家中有2个孩子上学,生活压力大、负担重。2001年,金森公司结合“冷”资源优势鼓励职工发展以北极狐为龙头的特色养殖业,于是白占国夫妇开始尝试养狐狸,从8只种狐到几百只种狐和皮狐,养狐14年的辛勤的付出,使他们先后荣获“十佳文明户”、“家庭经济能手”、“再就业带头人”、“全国绿色小康户”等称号。

“养狐让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如今咱林区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给北极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坚定了咱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白占国说道。

白占国的妻子胡丽艳粗略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2年种狐12只,由于起初没经验,基本没挣钱;2003年种狐达25只,存栏165只;2004年种狐达到43只,存栏360只;2005年种狐达到55只,存栏420只……截至目前,销售狐皮2800张,种狐600余只,狐皮最高达到每张2000元,种狐达到每只3200元,现已实现纯利润160余万元。

一家致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几年来,白占国夫妇俩先后扶持3户困难户脱贫致富,不仅在种狐上给予帮助和扶持,饲料、笼具、疫苗上都是以个人名义为他们提供贷款担保,同时在养殖技术上也大力支持。

在白占国家的院内,一条笔直的小路两旁高架起一排排铁艺饲养笼,毛茸茸的狐狸大小、颜色不一,有的发出阵阵的叫声、有的在笼中走动、有的眯着眼享受着暖阳。

走进操作间,墙角处整齐地码着狐狸专用饲料,旁边摆放着白占国自己用大油桶改装的上料推车,炉子上偌大的铁锅内是狐狸们最爱吃的肉和鱼干,里屋挂着待出售的狐狸皮。据胡丽艳介绍,金河镇气温低、饲养的狐狸品种好,该基地的狐皮大、毛针长、皮质厚,是衣服装饰和羽绒服毛领的优质选材,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由于裘皮市场不稳定,今年狐皮价格不佳,近400张狐皮未急于出售。

胡丽艳说:“目前在金河镇从事狐狸养殖的共有200余户,为了缓解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该地部分养殖户们成立了微信群,采取多种方法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薰衣草里养鸡 新疆哈巴河县农民巧致富


新疆哈巴河县农民赵艳玲采取种植和养殖的方式,在薰衣草地里养殖鸡鸭。

薰衣草地里也可以养鸡?6月20日,在新疆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克孜勒喀克村村民赵燕玲家的薰衣草基地,笔者看到了特色种植、养殖的一体化模式,不禁让人耳目一新。

赵燕玲从2012年试种薰衣草,现在已经扩种到15亩地。薰衣草基地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每到薰衣草开花时节,引来许多游客。

为了增加收入,今年3月,赵燕玲家里买了2000只鸡苗、120只小鹅。方便期间,鸡棚子就搭在离家近的地方。

每天早上7点就看到赵燕玲忙碌的身影,给鸡喂食,养的鸡多,圈养的圈子大,每次拎着鸡饲料,好几个来回,有时候胳膊都是酸的。再加上,喂饲料的时候,鸡会一拥而上,对它们的驱赶,也是一种困难。连续好些天都没睡好的她,有了一个大胆有想法,试着把鸡放养到薰衣草地里散养,刚开始有点儿担心,小鸡会吃薰衣草,影响到产量,那就更麻烦了。经过两三天的观察,有了新发现,小鸡不仅不吃薰衣草,还吃地里的杂草,这下她可开心极了。

由于鸡、鹅吃薰衣草中的杂草,还可以剩下人工钱。薰衣草每年至少除草4次,一次长达6天,这样就是24天,现在的人工费,每天人工费平均下来是150元,这样计算下来,可以节省人工费就可想而知了。

“鸡从长成到上市约为4个月,这样放养的鸡能够自由采食草叶、虫子,喝露水,鸡肉味道鲜美、肉也劲道,所以投放市场后将特别受欢迎,鸡的价值约在80元/只至100元/只,鹅可以卖到120元/只。”赵燕玲开心地说道。

薰衣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矮小灌木,一般能利用10年左右,虽称为草,实际是一种紫蓝色小花,花期6-8月,全株略带木头甜味的清淡香气,因花、叶和茎上的绒毛均藏有油腺,轻轻碰触油腺即破裂而释出香味。赵燕玲家的薰衣草今年已是第四年了,保守估计薰衣草收成是400公斤,市场价大约在500元/公斤左右。

这样让种植和养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模式,既节约了饲养成本,又省下了雇人除草的费用,鸡、鹅产生的粪便当作薰衣草天然的肥料。

柏氏薄鳅


中文名称 柏氏薄鳅
拉丁名称 Leptobotia pratti(Gunth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鳅科
拉丁科名 Cobitidae
中文属名 薄鳅属
拉丁属名 Leptobotia Bleeker,187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头部长而尖。口亚下位,口裂呈马蹄形。吻尖而突出,吻皮盖至上颌。唇的皮褶与上、下颌分离。颐下有1对钮状的突起。须3对,吻端2对,口角1对。鼻孔靠近眼,前后鼻孔之间有一分离的皮褶。眼很小,侧上位。眼下缘有一枚光滑的硬刺,末端超过眼后缘。鳃孔很小,鳃膜在胸鳍基部前方与峡部相连。鳃耙内侧细小,排列稀疏,外侧只有4个小的突起。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为远。胸鳍甚长,最长鳍条伸至胸、腹鳍距离的3/5处,基部有一个长形的皮褶。臀鳍短小,无硬刺。尾鳍分叉深,上下叶末端很尖。鳞细小。侧线完全、平直,位于体侧之中部。肛门在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的中点。 体背部为褐色,侧面和腹面为黄褐色或淡黄色。头部、背部具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纹,侧面斑点较少。背鳍基部及靠近上缘处各有一列黑色斑纹。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均为黄褐色,尾鳍、臀鳍具有少数黑色斑点。

甘肃华亭县:林下养鸡圆了致富梦


冬日的一天,从华亭县城出发,驱车向西行15分钟,就能看到“砚峡乡万亩生态农业园”所在的那个山坡了,一片蓝色的板房隐藏在树林之中。砚峡乡村民屈喜平的林下生态养鸡场就坐落在这里。

刚走进养殖场,“咯咯咯……”我们就被一片鸡叫声吸引了,只见一片宽敞的树林内,一只只枣红色的土鸡正在欢快地觅食嬉戏,个个“精神抖擞”。

“别看我养的鸡个头不大,但都是实实在在的土鸡,肉质佳、口感好、味道鲜,除本地外、陕西、宁夏的客商都来买我这的‘溜达鸡’。”屈喜平笑眯眯地对我们说。

以前曾做过煤炭运输生意的屈喜平介绍说,前几年,他看到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便产生了建一个林下生态养鸡场的想法。随后,他将砚峡乡景家湾村一片林地承包下来,在山上盖了几栋鸡舍,发展起林下养鸡。

“和圈养鸡相比,林下空间大、空气好,鸡的活动量大,肉瓷实,肉和蛋的营养也更加丰富,皮毛都会亮一些。”屈喜平说。

经过6年的努力,屈喜平的林下养鸡场已经配套建成了育雏室、鸡舍、库房及办公用房20多间,拥有清洁车、饲料加工设备等大中型设施设备12台(件),资产达到120万元。

“虽然操了不少心,但钱也挣下了。当初承包林地搞养殖这步‘棋’是真走对了。”屈喜平喜滋滋地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寻求致富的门路,如今总算找到了,是林下养鸡圆了我的致富梦。”

“咱老百姓,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下一步,我打算成立一个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林地发展林下养殖业,把周边的散养户集中起来,一起发家致富。”谈到发展前景,屈喜平信心满满地说,“我的预期目标是存栏达到2万只,年出栏量5万只,年销售鸡蛋20万只,年销售收入35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真正形成‘农户+协会+企业’的经营模式,拓宽群众收入渠道,把林下养殖生态鸡产业发展成当地头号致富奔小康产业。”

屈喜平发展林下养殖的成功事例,只是林下经济为华亭群众带来实惠的一个的缩影。近年来,华亭县把林下养殖、核桃栽培、种药种草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力推进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发展林下养殖36户,养殖生态鸡、羊、牛40.7万只(头),林药套种1.445万亩,林下种草9000亩,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14个,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10户,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门路,鼓起了群众“钱袋子”。

新疆呼图壁县“牛司令”巧念“苗木经”


牛站江是新疆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林场村天府苗木基地合作社社长,人送绰号——“牛司令”。从2006年成立至今,他创办的天府苗木合作社社员由几十人发展到200多人,人均年收入突破了4万元。

牛站江的父亲早年就开始发展苗木,种的是榆树、杨树和柳树老三样。初中毕业后,牛站江在全疆各地跑了4年货运车。2006年,发现苗木发展已走出了低谷,城市绿化苗木需求增大,他正式接手老爹的100亩地,筹资引进新品种。根据市场需求缺什么就种什么,什么贵就种什么,老爹不敢种的,他一栽就是两万棵。

第二年,牛站江把苗木面积翻了一番,又引进了一些丁香、连翘等新品种。他每年参加林业局组织的苗木种植户赴各地考察学习,还要去国内育苗大省实地取经。记笔记、拍视频,还四处拜师学艺,一有时间他就钻进林带里做实验,光记录各类树木的生长规律、周期数据的笔记就记了十几本。

2007年,他培育出的沙枣树、红柳、梭梭等苗木,卖了3万多元,成为种植苗木捞取的第一桶金。

随后,牛站江用这笔资金引进了白蜡、海棠、云杉等精品树种。特别是对榆树、海棠等树种引进的嫁接技术,让苗木发展逐步向精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牛站江告诉记者:“王子海棠和红叶海棠,从2009年几亩试验地发展到2010年的30亩地,现在新疆市场价三块五到四块钱一棵,一亩地松松就挣几万块钱。”

牛站江的发展离不开二十里店镇苗木发展的大背景。二十里店镇苗木花卉产业自70年代末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一个林场村辐射到全镇八个村场,面积达到6万亩。通过三届新疆苗博会的推介,逐步向中亚地区辐射,现已成为全疆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交易集散地。

苗木价格一路上扬,到2011年,直径3厘米的白蜡一棵300元,直径8厘米的白蜡一棵1000元,而且市面上很难买到。

牛站江抓住机遇,育苗面积由200亩扩大到现在的1600亩,品种也从老三样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个。

牛站江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春天进了一批6000多棵五角枫和暴马丁香,基本上死得还剩下几百棵。听说小苗子不适应,他秋天又进了一批直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苗,一棵苗子拉回来合3000多元。又是全军覆没,损失了100多万元。

这个教训,让牛站江的经营策略变得更加灵活。

参加呼图壁举办的新疆苗博会,牛站江看到外商参展苗木都是造型苗木,他的苗圃也开始做造型了。苗木大水漫灌成本太高,这两年他的苗圃中有1000亩实现了地埋管道式节水,有350亩实现自动化控制节水,每亩节水500方。

牛站江说:“在新疆第三届苗博会上,吉尔吉斯斯坦客商要购买我们的造型苗木,县政府组织苗木种植户到哈萨克斯坦考察,看看人家需要啥苗木,组建苗木进出口基地,让我们的树苗走进中亚各国。”

牛站江说,苗木花卉交易市场的建设不仅为苗木销售搭建了一个通往世界的大平台,也使苗农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去年7月,合作社还成立了恒森祥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今后,他们还要承揽园林绿化工程,建立采摘园,发展观光农业。

据二十里店镇副镇长薛梅介绍,目前,天府苗木合作社的苗圃示范园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带动了二十里店镇土地集中流转,实现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新突破,全镇现有苗木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3家,转移劳动力3000人,使农民转变为大型苗圃产业工人,年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在天府苗木合作社的苗圃示范园里,还有一块养殖基地,基地里鸡鸭成群。每逢节假日,他的上百亩香妃海棠果吸引了乌昌地区的大量游客。目前,牛站江依托“林下养殖”准备把苗木基地建成休闲度假庄园。

安化县曾建国养猪同乡邻一起致富


湖南省安化县长塘镇界牌村村民曾建国,从购进良种母猪和公猪自繁自育开始,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目前拥有固定资产80多万元,养殖场地6000多平方米,母猪常年存栏量180余头,年出栏生猪1800余头,年获利3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领头人,连续6年被评为安化县先进个体户,2008年被评为益阳市科技示范户,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科技星火致富带头人。

大胆尝试探索开启致富之门

2003年,曾建国筹措3000元资金买来5头良种母猪和1头公猪,办起家庭养猪场。由于不懂养殖技术,他养的猪因病全部死亡。养猪的失败使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于是自费到益阳农校学习兽医,学成回乡后筹资创办建国兽医经营部,当起了个体户。由于他懂兽医及饲养技术,耐心向乡亲传授科学饲养方法,生意越做越红火,经营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他的经营部连锁店已发展到3家,经营兽医药品300多种、家畜饲料8种,年盈利达10多万元。2007年5月,曾建国投资30多万元,购进杜洛克公猪2头,大约克夏公猪2头,纯种瘦肉型母猪65头,二元杂母猪120头,创办了建国养猪场。为了掌握全面的科学养猪技术,他购买了大量的畜牧书籍,边学边干,通过努力,熟练掌握了一套科学养猪技术。当年出栏瘦肉型仔猪2000多头,盈利10多万元。为了使养猪场上规模、上档次,曾建国于2008年8月又追加投资60万元,把原来的猪场扩建为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瘦肉型养猪示范场。养殖规模达到存栏二元杂母猪180头、后备母猪50头、杜洛克公猪6头、大约克夏公猪2头、大长白公猪2头,年均出栏生猪1800余头、三元杂交优良仔猪4500头,盈利30多万元。

举办农家课堂增强致富本领

由于曾建国养猪技术过硬,乐于把养殖技术传授给别人,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2006年9月,他被长塘镇党委发展为养殖技术培训户。每一期培训班开班之初,他都事先摸清学员的基本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手把手给学员传授技术,保证培训质量。在给学员传授技术时,曾建国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深入浅出,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并从实际需要出发亲自编写乡土教材,让学员易于接受,同时还利用彩电、DVD等电教设备播放光碟给学员观看,让学员通过多种方式更直观地掌握养猪技术。2009年3月,曾建国筹措资金16万元,兴建1栋320多平方米可容30人参加培训的培训综合楼,综合楼设置有办公室、教室、宿舍、饭堂、阅览室、娱乐室、活动室,配置了电脑、电视、DVD等设备。通过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进农家课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农家课堂培训水平。自2006年9月至今,农家课堂已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学员达1332人次。

诚心帮扶乡亲共同养殖致富

2008年,看到曾建国养猪致富,村民李满初也想试一试,可又苦于没有钱买仔猪。得知李满初的想法后,曾建国主动把自家的10头仔猪赊给他,并为他提供技术指导,李满初很快脱贫。像李满初一样靠曾建国资金帮扶和传授养猪技术致富的村民在界牌村有很多。石花村村民刘炳良是曾建国培训的第一批学员,参加培训后,他便建起了猪舍,一次性引进5头二元杂交瘦肉型母猪,专心致志地搞起了养猪,后来也成了富裕户。建山村村民张景仁也是曾建国的学员,学成后也办起了养猪场,现有二元杂交瘦肉型母猪8头,年出栏仔猪160多头,毛纯收入3万元。在曾建国的带动下,发展养猪业已经成为长塘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在曾建国的指导和建国养猪场的辐射带动下,长塘镇掀起了养殖二元杂交瘦肉型母猪的高潮,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全镇生猪养殖由2004年的几家发展到2010年的近百家,并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养猪协会,存栏母猪有1500头,年出栏生猪达4万多头,初步实现了生猪规模化养殖。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政协办公室邮编:4130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2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