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当上“牛羊司令官”

营山县高码乡阳关村地处偏远。这里的年轻人纷纷离乡外出打工,但一对“80后”夫妻,却借助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潜心养殖牛羊,使沉寂山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8月5日,笔者见到了放牧牛羊的阳涅夫妇。

2006年,26岁的阳涅回到家乡,看到成片的荒山盖上了“绿被子”,便萌发了饲养肉牛的想法。他拿出打工的3万元积蓄,加上借来的3万元,开始了创业生涯。由于没有经验,缺乏防疫等技术,牛生长速度太慢。加之缺少流动资金,肉牛养殖规模难以扩大。2008年11月,阳涅卖掉家中所有的牛,付清了技术工人的工资后,所剩无几。

2009年3月,阳涅与胡琼辉结婚。“这是我创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妻子成为我创业路上最忠实的伙伴。”阳涅说,婚后在妻子的建议下,他来到成都一家大型肉牛养殖场当起“牛倌”,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肉牛的防疫、养殖与管理技术,为后期创业打下基础。

2011年3月,学有所成的阳涅再次回乡,在信用社贷款3万元,加上借来的一些钱,租赁下5000亩荒山,建起养牛圈舍,买回25头牛犊,和妻子一起搞起了肉牛养殖业。第二年,他又买回13头小母牛、20只羊羔进行喂养,走自繁自养的滚动发展路子。

第二次创业,阳涅更加用心。一有空,他就向专业人士学习取经,了解如何防控牛羊的各种疾病,阳涅逐渐成为了养殖牛羊的行家里手。夫唱妇随,胡琼辉也主动加入饲养牛羊的行列,成为丈夫的好帮手。

为了给牛羊冬天提供充足的草料,阳涅夫妇就去农户家收稻草、玉米秆、红苕藤,经常忙碌到深夜。不仅如此,他们还种植了近10亩黑麦草。经过近些年的繁育,除去去年卖掉30头牛、30只羊,如今他家牛、羊分别存栏70多头、50多只,价值达60万元以上,阳涅成为当地有名的“牛羊司令官”。

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阳涅牵头成立了营山县兴梦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5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相关推荐

刘云山当上“鹅司令”奔向致富路


日前,莫旗蒙鹅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塔温敖宝镇养殖户刘云山的养殖场,按照春天签订的价格收购他养殖的大鹅。刘云山今年养殖的两万只大鹅已全部售完,40万元收入囊中。

刘云山带着记者参观了他家的养殖场,透过围挡的栅栏,只见一只只雪白的大鹅有的吃食、有的戏水。这时,饲养员将装有饲料的车开了过来。大门打开后,拖拉机开进了大鹅的“领地”,大鹅们看到了“美食”,高兴地上前享用。正在记者们赞叹大鹅数量多时,刘云山告诉记者,这只是一部分,现在看到的也就是六七千只。在刘云山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鹅舍,两三千只鹅与外边的鹅一样,个个都很有精神。刘云山介绍,今年他家共养殖了两万只大鹅,买鹅雏时就和蒙鹅公司签了订单,他们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收购成品鹅,很省心。

参观完鹅舍,刘云山又带着记者参观了他家的鸡舍。刘云山告诉记者,2014年,他家共养了两万只鸡,在销售时留下5000只母鸡产蛋,每枚笨鸡蛋售价1.5—2元,主要销往哈尔滨市,每只鸡仅靠卖鸡蛋就能挣100元左右。

刘云山还组织成立了鸿润肉鸡养殖合作社,2013年,他仅靠养殖笨鸡当年收入就达15万元。在长期的摸爬滚打中,刘云山发现养鸡周期长,公鸡要养殖4个月能销售,母鸡要5个月才能产蛋,而养大鹅从抓鹅雏到出栏最多100天,周期短、见效快。今年,他尝试着饲养了两万只大鹅。大鹅投入70万元,销售收入110万元,稳赚了40万元,再加上养鸡的收入,这一年收入颇丰。

如今,在塔温敖宝镇提起刘云山,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都称赞他是一个敢干、能干、会干的人。

90后小伙弃高薪回乡养鸡


放弃城里的优越工作待遇,毅然回到偏僻的家乡,当起了深山里的“鸡司令”,他是茶陵县八团乡大垅村90后小伙子彭凌宏。

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时,这年底,他却作出了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掉工作,回到老家养鸡。

父母闻讯后,骂他“头脑发烧”,熟人说他“有病”,他只当没听见。经过紧张筹备,不久,他的养鸡场就建起来了。

“咻咻……”从此,每天中午,在八团乡大垅村的深山中,会准时地响起紧急集合哨声。漫山遍野的杏花鸡听到哨声后返回“驻地”。

因对杏花鸡的习性不太了解,不久,他栽了跟头。“养第一批鸡时,不知道下雨要将鸡关进鸡棚,导致第一批杏花鸡只成活了一半。”他说。

面对挫折,他不退缩,跑到广东“取经”,邀请农学专业的同学来鸡场“坐诊”,去衡阳、长沙等地学习。加强养殖知识学习的同时,他对饲养的鸡更加呵护:小鸡出生前7天,他24小时守护。下雨前他上山寻鸡,为此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在他的呵护下,杏花鸡越长越好。

“大垅村群山环绕,林深叶茂,最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彭凌宏说高山上养鸡,有草有树,树可遮阴,虫、草可为食,鸡粪可肥树;远离村庄,空气清新,疾病少,省饲料,鸡也生长快。

他将自己的杏花鸡定位于高端市场,在广东使用饲料只需3个多月就能出栏的鸡,在他这里需要8个多月才能出栏。“因为我采取的是散养方式,给鸡喂的也都是南瓜、玉米等天然食物。”去年,他出笼杏花鸡7000多羽。

他的坚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每批杏花鸡出栏前就被客户以高价订购一空。

80后“猪倌”的致富经


“你家的猪啥时出栏?先说好了,至少得给我留10头。”得知生猪即将出栏,山河农场80后“猪倌”狄奇凯的手机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打电话订购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28岁的狄奇凯,5年前从父母手中接过了养猪接力棒。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对养猪驾轻就熟的他,还是遭受到了养猪以来最大的危机。

2012年4月,大庆一家屠宰场前来收猪,由于一时疏忽,运输车辆没经过消毒直接进入了猪舍,3天后,猪瘟和猪蓝耳病毒在狄奇凯的猪舍里混合暴发并迅速蔓延。几天之内,猪舍里的60多头育肥猪和10多头种猪就先后染病死亡,就连之后陆续出生的180多头仔猪也没能幸免。这场疫病使狄奇凯共损失500多头猪,经济损失高达25万元。

认真总结惨痛教训的狄奇凯把防疫灭病作为养殖的重中之重,改扩建猪舍,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免疫注射,定期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严格出入猪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防疫。经过近半年的休养生息,狄奇凯的猪场重新焕发了生机。

为了保证生猪品质,狄奇凯特意引进并精心繁育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吃得少、出栏快、瘦肉率高的新品种,并加强了母猪的饲养管理,为仔猪、妊娠猪、瘦弱母猪补给适量的精料用于恢复体质。由于猪肉品质好,肉质鲜美,狄奇凯养的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去年春节,赶上我家的母猪难产,偏偏兽医又了去外地,病急乱投医的我,试着给狄奇凯打了个电话,他二话没说,立马赶了过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助产,母猪顺利地生下了12头小猪,忙活完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走的时候还一再嘱咐我,有事给他打电话,看他把过年刚上身的新衣服都弄脏了,我这心里真过意不去。”养殖户杨小波说。虽然不是兽医,可养殖户哪家的猪有毛病了,都习惯找狄奇凯,他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经验,帮助养猪户排忧解难。

狄奇凯还牵头成立了养殖协会,对入会的养殖户实行“五统一”管理,还指导养殖户对饲料、水质、污粪处理等环节都实行标准化管理。针对生猪市场低迷的实际,狄奇凯另辟蹊径,把养殖重心放在改良野猪养殖和市场营销上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他改良的野猪仔猪成活率达到90%以上。二代野猪瘦肉较多,口感好,吃的也不像家猪精草细料,出栏时间短,成本底,价格贵,使野猪养殖成了优势产业。

山河农场工会、团委按照“带动青年共同创业”的工作思路,为狄奇凯的养殖场和所在的管理区联建了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由他担任站点管理教员。九三管理局工会还邀请养猪小有名气的狄奇凯登上了管理局职工养殖培训班的讲台,传授介绍养殖经验。如今,狄奇凯的猪场已经发展到猪舍面积2500平方米、年出栏1700多头的千头猪场规模。80后“猪倌”狄奇凯正朝着“养猪大王”的目标阔步前行。

80后“豪猪倌”的别样年华


琼海阳江镇红色村三乐塘村小组的谢善阳和妻子王东梅,打过工,摆过地摊,卖过烧腊,开过文具店,后来在海南率先规模养殖豪猪成功,并且向村民及全省多地农民输送豪猪苗和养殖技术,带领越来越多的人致富。

从卖豪猪刺到养豪猪

80后的谢善阳2006年在海口读完技校毕业,进入海口金盘的一家工厂打工,当时每月工资包吃住600元。当时工厂师傅告诉谢善阳,要想致富还是要创业。谢善阳摆起了地摊,“那段时间推着一辆小推车,卖过很多东西,报纸、汽车用品等,但是,都是只能勉强糊口。”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电视上的健康栏目,获悉豪猪刺用途广泛。谢善阳做了调查发现市场很少有卖豪猪刺的,于是他出售的产品便变成了豪猪刺。

“在海口东门市场等地摆摊,生意还不错。”谢善阳卖着豪猪刺,却打起了豪猪的“主意”:如果养豪猪,岂不是又可以卖刺又能卖肉,肯定能赚更多。

说干就干!谢善阳回到老家盖起猪舍,又跑去安徽引进了12头豪猪苗,每头3500元。

然而,回到老家后问题接踵而至。其中5头刚回来就患病死了,三个月后,就只剩下4只母豪猪无法配种,卖给餐馆却因品质不佳卖不上价钱。

“数万元就这么打水漂了。”谢善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起初家人就一再反对,尽管早年琼海山里有豪猪,说明气候环境适合豪猪生长,但要想成规模养殖,就没有听说周边有人干过。

多方创业仍心系豪猪

首次大笔投资养殖遭遇滑铁卢,谢善阳情绪低落、茶饭不思。在海口一家公司当会计的女朋友王东梅,还专门请假来到谢善阳家关心和安慰他。

先成家后立业!父亲顺水推舟。“有了家庭,希望他凡事不再冲动,有了家庭责任感,能让他做事更加稳重。”父母的良苦用心、女朋友的关怀,让谢善阳打起了精神,在老家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

2011年,谢善阳和妻子带着父亲东拼西凑的十万元,到海口桂林洋大学城开了一家文具店,但生意并不景气,随后两人又前往广州其妻子的亲戚酒店打工,还一度在广州街头开小档口卖过烧腊。

“但无论做什么,我心里总是惦记着豪猪。”谢善阳告诉记者,在广州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更加深入钻研豪猪养殖,做生意期间一有时间,便跑去安徽学习养殖技术。

王东梅看到丈夫对豪猪的执着,在2012年底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娘家借了20万元,支持丈夫再次养殖豪猪。

养殖成功圆了致富梦

带着20万元,夫妻两人又回到了那片红土地。“我发现他这一次跟上次不一样,他盖猪舍特别讲究,又是注意通风又是要隔热,做事很有条理。”父亲从不闻不问到主动支持。

这次又从安徽引种15头豪猪苗回到猪舍,但豪猪没有生病,因为在当地喂了盐水,回来又喂盐水又控制食量,让豪猪逐渐适应水土;豪猪生长过程,坚决不喂含激素的饲料,而是以当地玉米等为主料;防疫则主要使用中药不使用抗生素……这一次,谢善阳成功了!2013年底,10头母豪猪生出了15头小豪猪。

利用掌握的技术和经验,谢善阳开始大胆引进豪猪苗培育。如今他的豪猪圈里有47头公豪猪、94头母豪猪、50多头豪猪苗、100多头商品豪猪。1头商品豪猪20至25斤,市场价每斤95元左右。

谢善阳还成立三乐豪猪合作社,带领周边乡亲们养豪猪,购买其种苗,负责传授养殖技术,商品豪猪保证回收。三亚、儋州、白沙等地农民纷纷慕名而来购买豪猪苗和学习养殖技术。在琼海市团委、科技局等单位支持下,谢善阳正在增建二幢二层楼的豪猪场,扩大种猪和商品豪猪规模。

“岛内市场需求大,我不想做独家生意,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并向岛外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豪猪。”谢善阳说。

90后小伙儿靠野猪翻身


十七岁时,亲眼所见的一件事,让他备受刺激,决定辍学。毛头小伙儿初出茅庐,靠着借来的3万元,三年后竟然赚了200多万。

张佳:这会先开始给各位小朋友分你们喜欢的(野)猪仔。

话音还没落,小朋友们就兴奋地跑过去,挑选自己中意的野猪仔。

小朋友:我选这个,我选这个。

张佳:两个手,抱好。

小朋友:重死了。

张佳组织家长们也上前,和小朋友一起为野猪仔系上彩旗标识。突然人群中爆发出了笑声。

小朋友:怎么这么恶心。

张佳:小宝,你中奖了。

原来紧张的小野猪把便便弄到了小朋友的身上。不过看到小野猪一脸的无辜萌宠,小朋友把刚才的不爽早到抛脑后,用玉米逗起野猪仔。看大伙儿准备完毕,张佳宣布了比赛规则。

张佳:不能用手,不能用脚,只能用其他方法,只要能把小猪赶到终点,谁先赶到终点,谁就是冠军。各就各位,预备,跑。

比赛刚开始,场面就乱了套。无论小朋友们用小木棒赶,还是用玉米引诱,活泼好动的小野猪根本不吃这一套,四处乱窜,小朋友满场追着小野猪跑,这位小朋友在追赶小猪时还不小心撞到了头。结果原先排名最后的小朋友竟然逆袭,获得第一名。

张佳:一边也可以锻炼小孩,增进父母之间的感情,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宣传,双赢吧。

不仅如此,张佳还早有准备,在附近支起了土灶大锅,现场蒸煮野猪肉,给大伙儿品尝。两项活动下来,大家玩儿得很开心。

游客:我想野猪应该在山里面,没想到在这沙漠边缘也能养野猪。我给老板点上十个赞。

张佳是个90后,今年25岁,别看他年纪轻轻,却已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小有名气的创业明星。张佳从2008年开始养殖野猪,如今销售范围扩展到西北各省,年销售额达到700万元。可不被人知的是,张佳走上养殖野猪这条路,竟然是因为17岁时看到母亲所做的一件事。

2007年寒冬,张佳到村里寻找母亲。结果眼前看到的一幕,让他很受刺激。

张佳:亲戚朋友帮忙洗个衣服也很正常,但是你要知道内衣内裤都让我妈洗了,上边挂一长串。我心里就很那个啥,我就觉得这是很打脸的事情。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我抱着我妈就哭。

母亲之所以要在寒冬腊月帮别人洗衣服,是为了给张佳哥俩借800元的学费钱。为了他们哥俩,母亲受什么苦都不在乎。但张佳内心却充满愧疚,他知道以他们的家庭条件,最多只能供一个人读书,张佳决定辍学。哥哥张楠知道后很痛心,留着泪三番五次劝张佳。

哥哥张楠:为什么要选择出去是你?我说我出去。你去上。我去打工,毕竟我的年纪大一点,出去找工作也比较容易一些。

张佳:一直哥俩关系特别好。因为从小都是我哥让着我,我觉得上学这个机会我觉得应该给我哥。

父母也不同意张佳退学,但家庭现状也没办法。退学后不久,张佳和在县畜牧局工作的亲戚聊天,得知当时西北搞野猪养殖的人很少,张佳觉得这是个商机,他让父母问亲戚借了3万元钱,给他做启动资金。谁能想到,张佳就用这3万元钱开始养殖野猪,三年内竟然一下子赚到200多万元。他这种财富激增不仅在当地成为了新闻,还让很多人看不明白。张佳是如何做到的呢?

2008年5月,张佳从山东买回了12头野猪,当时他们村里人还从没见过野猪,野猪拉回村那天,大伙儿都来看热闹。

村民折永红:我说养的猪跟人一样,人也是干干瘦瘦的娃,养的猪也瘦瘦的。

村民王永军:市场上对这个东西也没有个啥需求,娃还年轻,小呢,胡乱投资。

母亲王海燕:村子里面听见都笑掉大牙,说我们老两口没主见,不把儿子拦住点,让他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张佳从没养过猪,野猪又凶猛,他心里也没底能否养好。他把在山东学习了三个月的经验全都用上,悉心饲养,幸好野猪比较皮实好养。2008年底,张佳的第一茬母猪下了35头小野猪,当时西北地区少有人养野猪,很多人觉得这个品种新鲜,直接上门把野猪仔全部买走,张佳一次就赚了3万元钱,相当于父母三年的收入,全家人高兴的不得了。

张佳父亲张学金:我挣钱是一张一张挣的,他是一沓一沓往回挣的。

2009年这一年张佳喜事不断。先是受到当地媒体的关注,接着在全县创业大赛上一举夺魁,获得了10万元的无息贷款。靠着这笔资金,张佳逐渐把野猪养殖规模扩大。同年9月,哥哥张楠没有辜负全家人的希望,如愿考上青岛科技大学。填报志愿时,张楠看到张佳正为野猪销路发愁,决定填报市场营销专业。

哥哥张楠:本来就上学,我弟一直在帮助我,完了以后,我再学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我再回来再帮助他,也算是对他一种回报。

2010年,张佳野猪规模扩大到了400多头。这时张佳感觉到了压力,因为要把这些集中出栏的野猪,短时间内卖出去并不容易。

张佳:猪到了出栏的时候卖不掉,那是很危险的,每天都要继续朝里面投本,到能出栏的时候,那个猪就开始吃利润。那就把这个猪本身能挣的钱,慢慢一口一口地就吃了。

眼看野猪卖不掉,张佳觉得自己家的好日子刚开始,就要到头了。更让他担心的是,哥哥的学费怎么办。可就在手头很紧的时候,张佳却突然变得大手大脚了,经常请人去大酒店吃饭。没钱还硬撑场面,那种紧张的感觉让他历历在目。

张佳:特别有些大的店装修很豪华,门头做的很大的那些店,我都不敢进。就在店门口周边就溜着看。进去之后呢,还紧张,心扑通扑通跳,害怕,说不出来话。

那么,张佳为什么要到大酒店消费呢?原来,张佳之前也曾到过很多酒店推销野猪肉,可他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到处碰壁。不久张佳慢慢地摸到了一个诀窍。他要把自己的野猪肉打入一家大酒店。

张佳:把这个最火爆的这个攻克之后,其他的这些店都会跟风。但是往往这种行业中标杆的这种店,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张佳选中了这家生意既火爆,顾客消费能力又强的酒店,作为突破口。可张佳也不能进去后直愣愣的开口就推销,如何和老板建立起感情和信任呢,张佳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张佳:反正那会我也有买种猪的客户,我为了谈他的店,就把平时请客吃饭什么的,隔三差五你就去,和老板厚着个脸去捧场,你照顾他生意,他好意思不照顾你生意吗?

他叫姜健,是这家酒店负责人,看张佳这毛头小伙儿,经常来吃饭,还总喜欢跟他们聊天,很快注意到了他。张佳趁机不时向姜健讨教野猪肉的做法。彼此相熟后,老板就主动提出用他的野猪肉试试。

银川某餐厅负责人姜健:三番五次来,我感觉确实挺憨厚的。确实也看到了他的诚意,再加上我也觉得因为咱们这个餐厅,也是要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东西,顾客还是比较接受的。

这家酒店根据银川当地的饮食习惯和野猪肉特点,开发出了红烧野猪肉等几道菜品,像这样一盘野猪肉的卖价在88元,虽然比家猪肉价格要高,但独特的口味还是赢得了顾客的青睐。之后,张佳再去其他酒店推销,就容易多了,不到半年时间,张佳就发展了10多家酒店合作。

三年时间,张佳赚到了200多万元,不仅为正在读大学的哥哥提供学费,还在镇里买了新房,娶了媳妇有了小孩,一家人生活很幸福。张佳20岁刚出头,创业就小有成绩,荣誉奖励纷至沓来,这时的张佳信心爆棚。

张佳:突然觉得有了钱了,感觉什么都是机会,而且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样的。那时候就想着自己25岁之前挣够一千多万。

成为千万富翁的梦想,让张佳热血澎湃。他期待能找到一个更赚钱的生意来做。接着,机会真的来了。2012年初,有朋友找到张佳投资土方工程生意,张佳盘算这行的利润比养野猪高,一听就来了劲儿,把野猪生意交给父母,自己带着150万元存款到了陕西,做起了土方工程生意。但不久,张佳就意识到这个生意需要不断垫资,时间一长,张佳觉得力不从心。

张佳:这些生意自己不是特别懂行的生意的时候,觉得这些钱就不是钱了。钱那时候感觉就跟水一样,哗哗地往出流。我朝前走也不是,朝后退也不是。

在坚持了1年后,张佳狠下心停掉了工程生意,回到养殖场。这次回来,他感觉身心疲惫,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张佳:我觉得我就是一个骄傲的大公鸡,现在被拔了毛了,我现在就是一个没用的人。因为一下把信心就拉到谷底了。

张佳赔光了所有积蓄不说,还欠款100多万元。被逼无奈,张佳做出了一个痛心疾首的决定,卖掉当时还在赚钱的野猪生意。张佳知道这么做无异于杀鸡取卵,会丧失未来翻盘的机会,所以心里很纠结。

张佳:前面付出了那么多,也有市场,而且知名度也有,人家好多人也奔着你过来买猪,你现在一下闹的前功尽弃。真是很可惜,内心又很痛苦。

尽管张佳万般舍不得,但是他一时也找不到别的出路。之后,张佳四处为自己的野猪寻找买家,但当对方了解到张佳着急出手时,出价一个比一个低。

张佳:按正常地来说,我当时那些猪的话可以卖到300多万,但是好多报价下来也就是50万,50万没法接受的,我连成本都不够。

正在这时,张佳的竞争对手出现了。他叫黄杰,是这时张佳最害怕的人,黄杰有足够的收购实力,所以最可能压价收购。但张佳想不到,就是这个竞争对手,却让他的事业日后上了一个新台阶。

合作伙伴黄杰:我说要不这样,我给你一个方案,我们俩合作,你多少债务我借给你,你给它还了,还了以后把猪拉过来,拉中卫来,拉中卫来我们俩去合作。

黄杰没有趁人之危,还打算帮张佳一把,让张佳很感激。但张佳也有疑惑,他和黄杰是实力相当的对手,如果张佳退出,黄杰很容易一家独大。黄杰为什么在这时主动提出跟张佳合作呢?

合作伙伴黄杰:能把这个赌注押在他身上,是我相信他。一个20来岁小伙子自己创业,做两三年做到这种成就,我绝对相信他是有能力的。

合作的事,两人越谈越兴奋。第二天,张佳把自己的野猪全部拉到黄杰的厂子里。两人分工,黄杰负责养殖,张佳负责销售,各有专攻,优势互补。合作之后,张佳不仅化解了燃眉之急,更有意义的是,野猪还在,他的梦想还能继续。

张佳: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太浮躁,好高骛远。我也反思我自己,我说你不管做生意还是创业,到哪一步,你必须要脚踏实地。既然黄总那么相信我,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去把这个东西去做好。

就在张佳信心十足,打算和黄杰大干一场时,却碰到了销售野猪以来最大的困难。2013年5月,陆续有合作酒店找到张佳,抱怨他的野猪肉肉质不行,要求退货。

酒店老板李发祥:就是有点怀疑,他这个是不是正宗的野猪,是哪的,可能是假冒的什么的。

酒店老板姜健:(野)猪的膘特别厚,和家猪没什么区别,所以我就给他退货,货退掉,我也就想着这个价钱这么高,我就没打算再用他的。

张佳心理很委屈,辛苦了一年养出来的野猪,却被别人抱怨与家猪没差别。在和酒店老板沟通后,张佳发现酒店对野猪肉的品质有特殊的要求。

张佳:他(餐厅)那个火很大,爆炒的话,纯度低的野猪肉基本上一炒就熟,炒熟的话,炒烂的话,就没有野猪肉那种特色。野猪肉火一大,他必须要用这种纯度高的,皮厚一点的,吃起来像牛筋那种感觉。

原来,张佳销售量扩大后,自己的野猪不够卖,只能从其他养殖户那进猪,品质和养殖时间不一样,肥瘦就不同,野猪做出的味道也有差异。2013年10月,张佳和黄杰成立了野猪养殖协会,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质量统一后,野猪肉的销售逐渐回升了。

养殖户张鹏宽:等的时间太长,而且你的猪出栏的话,就是你没有销售渠道,这样你的压力会很大的。

养殖户刘啓斐:提早跑(销路)的话,因为我手里面没猪,如果跑成的话,这个单比较大的话,你给人家供不上。

张佳了解到养殖户的困境后,给出了一个让大伙儿意外的方案。他把自己的野猪低价卖给养殖户,一头猪就让利800元左右。这一招让张佳的销售额提高了10%。那么,张佳为什么这么做呢?

张佳:当地一个村子里面有一个人养野猪失败了,整个村子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养野猪的人。咱们要带动一块,做成一种产业,你要这么做的话,慢慢不是做死了吗,我卖给一家一家倒闭,卖给一家一家倒闭,最后倒闭的就轮到我了。

张佳低价卖猪给养殖户,让养殖户开拓市场时,能赚到可观的利润,提高了养殖户养野猪的积极性。而张佳这么做也有自己的打算。

养殖户张鹏宽:我就先跑市场,挣到这笔钱,我再投资到猪厂里面,就是我比较轻松一点。而且我还能一边销售,有我的销售渠道,一边还能养猪,这样两不误。

张佳:别人说同行是冤家,我觉得同行是朋友,你转变一种思想之后,转变一种合作方式,也许从敌人就会转变成很好的合作伙伴。

张佳还把野猪肉打入了银川的4家超市,连番的试吃活动,吸引了顾客眼球,均价40多元一斤的野猪肉销售很不错。经过张佳和黄杰的共同努力,两人的野猪生意销售额达到700万元。

如今,随着张佳事业的做大,他把大学毕业的哥哥也叫回来做帮手。过年后哥哥张楠毕业辞去了大型国企的销售工作,带着妻儿一起回了老家。张佳还拿出了一个部分股份给哥哥,让哥哥张楠负责外地市场的开拓。

哥哥张楠:兄弟齐心、齐力断金,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去解决,这样总比他一个人扛着好。

弟弟:现在回来跟我一起做事业,跟着我咱们俩一块,以后两个人能把事业做大。

未来张佳还打算做野猪的深加工,把野猪事业做深做强。采访快结束时,哥哥张楠告诉记者,他的内心还一直有个心结。

哥哥张楠:我弟弟为我牺牲太多,心里挺难受。时间能够重来的话,我愿意出来,让我弟去上学。

张佳:其实,我觉得我哥没必要心生愧疚,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让我们这个家庭过得舒心一些,轻松一些,我觉得也算是一种成就感。

80后猪倌摸爬滚打的养殖路


“你家的猪啥时出栏?先说好了,至少得给我留10头。”得知生猪即将出栏,黑龙江山河农场80后猪倌狄奇凯的手机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打电话订购的人络绎不绝。别看狄奇凯现在的养猪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他的养殖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012年4月,在狄奇凯接手猪场不久,一家屠宰场前来收猪,由于一时疏忽,运输车辆没经过消毒直接进入了猪舍,3天后,猪瘟和猪蓝耳病毒在他的猪舍里混合暴发并迅速蔓延。几天之内,猪舍里的60多头育肥猪和10多头种猪就先后染病死亡,就连之后陆续出生的180多头仔猪也没能幸免。这场疫病使狄奇凯共损失500多头猪,经济损失高达25万元。

认真总结惨痛教训的狄奇凯把防疫灭病作为养殖的重中之重,改扩建猪舍,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免疫注射,定期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严格出入猪场车辆和人员的消毒防疫。经过近半年的休养生息,狄奇凯的猪场重新焕发了生机。

为了保证生猪品质,狄奇凯特意引进并精心繁育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吃得少、出栏快、瘦肉率高的新品种,并加强了母猪的饲养管理,为仔猪、妊娠猪、瘦弱母猪补给适量的精料用于恢复体质。由于猪肉品质好,肉质鲜美,狄奇凯养的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为了把自己的养猪经验更好地传递给养殖户,狄奇凯牵头成立了养殖协会,对入会的养殖户实行“五统一”管理,指导养殖户对饲料、水质、污粪处理等环节都实行标准化管理。“去年春节,赶上我家的母猪难产,偏偏兽医又去了外地,病急乱投医的我,试着给狄奇凯打了个电话,他二话没说,立马赶了过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助产,母猪顺利地生下了12头小猪,忙活完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走的时候还一再嘱咐我,有事给他打电话,看他把过年刚上身的新衣服都弄脏了,我这心里真过意不去。”社员养殖户杨小波说。虽然不是兽医,可养殖户哪家的猪有毛病了,都习惯找狄奇凯,他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经验,帮助养猪户排忧解难。

针对生猪市场低迷的实际,狄奇凯另辟蹊径,把养殖重心放在改良野猪养殖和市场营销上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他改良的野猪仔猪成活率达到90%以上。二代野猪瘦肉较多,口感好,吃的也不像家猪精草细料,出栏时间短,成本底,价格贵,使野猪养殖成了优势产业。

如今,狄奇凯的猪场已经发展到猪舍面积2500平方米、年出栏1700多头的千头猪场规模。80后猪倌狄奇凯正朝着“养猪大王”的目标阔步前行。

放弃银行高薪当村官 80后女生带村民养鸡致富


毕业后,若给你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在城里一家银行上班,一个是到村里当村官,你会选择哪一个?80后女生张雪选择了后者,并且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带着村民修路、养鸡致富。于2012年当选市人大代表后,她又着眼于整个农村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等建议,帮助更多农户谋福利。

2009年,自重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张雪进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荣昌支行实习,并得到转正机会。然而,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却放弃了这个让大家都羡慕的工作,选择去应聘大学生村官。同年,张雪进入荣昌县仁义镇鹿子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并于次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刚到村里时,她发现全村有7千人,却只通了一条公路。为帮助村民出行,张雪带领工作人员踩点商议,决定修建鹿江、幸福、檀木湾三条公路主干道,呈Z字形辐射全村。

路修好了,这个小山村与外界的联系也更多了。张雪又有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村民搞产业,让大家的荷包鼓起来。考虑到城里人如今都很注重食品安全,喜欢绿色食品,张雪通过自己投资先“试水”,带领村民们发展林下养鸡,还建起了标准化养猪场,借助“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上了产业化道路。

2011年,两年村官服务期结束,张雪没有离开,选择继续留在农村。凭着良好的群众口碑,2012年,她成了一名市人大代表。这次,她的目光跳出了鹿子村,投向了更加广阔的农村地区。

在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经济的互助性组织。根据市农委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86万家,实有成员数295.7万户。其中,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1845家,联合社39家。

“合作社数量不断增长,但是部分合作社只是‘空壳社’,只有一块牌子,并没发挥作用。”张雪分析称,过去,想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很简单,只要前往工商部门注册就行,这让少数人钻了空子,打着合作社的名头,骗取项目资金、贷款支持等优惠政策。

同时,一些合作社设立登记不规范,只有营业执照,没有生产、办公场所,不具备开业资格;有的管理不到位,在现金、财务开支审批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

于是,在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张雪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的建议》,她表示,我市应改进合作社的登记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指导。

为此,市工商局等部门表示,将把好市场准入关,完善登记注册程序,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巡查力度,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制度,促使其规范运行。

履职期间,张雪提交了八九条建议,每条都和农村农民相关。此外,为了让农户们了解政府出台的惠民惠农政策,将建议落到实处,在去年当选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后,她花两三个月查阅、整理资料,将20多条惠民惠农政策收集在一起,制作为一套25页的PPT,还取了个温馨的名字———《做个幸福的中国人》,并到各村社播放。

王洪福:80后养黔江黑猪 年收入15万


人们都说80后的年轻人叛逆、张扬,干事不踏实。然而在黔江区水田乡大塘村,有位1988年出生的小伙王洪福,改变了大家对80后的偏见,在村民心中他是榜样、能人,那只因成功养殖黔江黑猪,在当地颇负盛名。

父母养黑猪耳濡目染

说起黑猪养殖,以前在黔江山川大地,家家户户都在饲养,有时,一些农户还养上四五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黑猪生长慢、产量低、瘦肉率不高等特点受到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等良种猪的严重冲击。该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乡里的农户都爱养殖黑猪,不过,规模不大。以前下村,我们总能吃上又香又糯的黑猪肉,我常常要狠吃上几大块,水田乡王志敏回忆,可是,后来养黑猪的越来越少,只有几户还在继续饲养。

自从王洪福懂事后,他便看到家中猪栏里睡着的全是黑色的猪儿,常常见到母亲要煮几锅猪食。

我记得,家里圈上尽是黑猪,有时,父母亲忙不过来,我还会帮忙到地里割苕藤,烧火煮猪食,王洪福称,没事时就观察圈里的黑东东,左看又看它们的鼻子,还拿木棍在远处撞那难看的猪鼻。

正是由于从小看见父母养殖黑猪,在王洪福的心里留下了对黑猪的独特感情。他说,每当过年要宰杀猪儿时,他总是躲在母亲身后,总想一直把它们养起。

返乡养黑猪延续梦想

2004年,王洪福中专毕业后,也加入了打工队伍,先后在建筑工地、铁路工地从事工程车驾驶。每当工地开饭时,他看到面前的回锅肉总是不感冒。原来,他有很喜欢吃回锅肉的爱好,可是,工地和餐馆里的猪肉,吃起总是不舒服,没有家中母亲用渣海椒炒的黑猪回锅肉,那么香,那么糯。

我常常把家里吃到的黑猪肉感受在工友面前显摆,他们馋死了,认为我有口福,希望我有时间给他们带点尝尝,也好享受一下,王洪福很得意。

2009年,在外度过5个打工年头的王洪福回到了水田老家,吃上了香糯的黔江黑猪肉。他回到家的第一件要求,就是喊母亲煮猪肉,说自己馋得很。

我看到父母亲还在小敲小打养殖黑猪,而外面想吃黑猪肉的人太多了,王洪福将情况介绍给父母听,现在,很难找到这样优质、原味的猪肉。

他找到区科协相关科室,了解黔江黑猪的相关情况和科学养殖技术。

该区科协介绍,黔江黑猪是黔江的一张猪名片主要产于武陵山区。历史上,由于山岭阻隔,交通闭塞,猪种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自然繁殖,形成了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在1976年猪种资源普查时,有关部门认定为盆周山地黔江黑猪,是当时的四川省优良地方品种。

得知这一情况后,王洪福看到了希望,立志不出去打工了,把从父母那学到的养猪方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将规模适当扩大,延续着父母的黔江黑猪梦。

自繁自养年收入15万元

2010年6月,时年22岁的王洪福接管了家中养猪产业,父母变为替他帮忙,但他给父母立下军令状:每年黑猪养殖收入不低于10万元。

我负责后,立即着手的就是提高养殖数量,王洪福说,由于黑猪长得极慢,一般要一年才长得到200多斤。为此,他在繁育上做文章,增加了母猪数量,由原来的2头,增加到3头、5头,到目前的10头。

王洪福当上了名副其实的黑猪倌。这年轻人有头脑、懂技术,晓得养黑猪挣大钱。大塘村张大爷十分夸奖。

王洪福大规模自繁自养黔江黑猪的消息,一个传一个,遍布区内外。他说,他养的黑猪,由于品种优良,加之粮食慢慢喂养,价格比良种猪高出3元多,腊月时段登门整猪购买者,也照样络绎不绝。

他去年养殖的60多头黑猪,还没有够卖。王洪福母亲补充道,不过,他立下军令状兑现了,远远超出10万元目标,挣到了15万元以上。

90后小伙王明松农村创业 养殖蜈蚣专供药用


王明松向记者展示着养殖大棚里他的虾兵蟹将们

在曾都区洛阳镇珠宝山村,90后小伙王明松不向往城市的繁华,一心扑向偏僻的农村。

自2007年在农村扎根后,王明松一头扎进了泥土堆中,7年来他带领土元、蜈蚣等一群虾兵蟹将,走上了一条养殖特种药用动物之路,成功当上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元帅。

初次创业

2000多条蜈蚣误食农药死亡

2007年,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王明松并没有像其他90后同龄人一样,渴望走出山沟走向城市,因为他坚信深山里面也能长出金子。

既然蜗居在农村,就要想办法从土里刨出金子。抱定从今往后一心一意扑向偏僻农村的想法,从事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就成了摆在王明松面前的两条路。我们90后的这一代人接受的新鲜事物比较多,知道创新才能发展。我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到特种药用动物养殖的发展前景,就决定实践一下这种新型养殖思路。王明松称。

2007年那一年初次创业就让王明松摔了一跤。王明松告诉记者,第一次创业失败让他闭关反思整整五天五夜。

他回忆,创业的第一桶金10万元是在亲戚朋友的联名担保下借贷的,之后便投入两万多元引入第一批蜈蚣,就在蜈蚣慢慢长大的时候,同村一个农户在给自家萝卜喷洒农药治虫害时,误将农药喷洒在蜈蚣池内,造成了2000余条种蜈蚣死亡,此后蜈蚣所剩无已。这个农户属村里的特困户,他也没有能力赔偿,就这样损失了两万多元。王明松痛诉着他的初次创业梦想几近破灭的故事。

二次创业

抱团发展带动一方人致富

第一次作为单个农户单打独斗在创业的路上摔了一跤后,王明松痛定思痛,经过连续5天的闭关反思,他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单打独斗不行,何不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

怀揣着当初苦心起草的一份颇具含金量的神龙蜈蚣养殖创业计划书,已然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内行的王明松就开始谋划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模式来发展蜈蚣、土元等这一特种药用动物养殖产业。在外国,农村都是农场,农民都是农场主,成片集群的发展才是成功之路。我想咱们农村农户也都是散户,单个农户单打独斗不容易成大气候,同村和邻村一起抱团发展,优良品种、专业技术、销售渠道等共享,也能实现创业共赢。90后的王明松再次大胆创新,表达着寻求合作谋发展的成长路径。随着野生药用物种的减少,养殖特种药用动物将是一个不错的产业,这个产业颇具发展前景,药用动物养殖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和滋补保健的药用产品,而且对于拥有大量土地资源的农民而言,既便于操作,又可以致富。王明松表达着愿和农民朋友一起发展致富的愿景。

2010年8月,3年来一头扎进了泥土堆中的王明松登记注册了洛阳镇第一家蜈蚣、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神龙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之路,专门从事蜈蚣土元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自己尝到甜头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方人的致富。

三次创业

养殖规模遍布整个鄂西北

90后的年轻人一直紧紧追随着时代的步伐,作为90后的一名代表,王明松也用时代的眼光丈量着自己的创业前景。要想在自己的创业之路上闯出一片天地,就得对自己的创业产业进行长期和科学的规划,如今的社会特别注重生态环保,如果将生态环保的和谐理念贯穿到自己的特种药物生物养殖产业上来,那将是一片新的创业大地。瞅准绿色生态的发展前景,王明松明白了产业科学规划的必要性。

在2011年合作社运作初期,他就十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合作运作模式,合作社成员可以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销售服务,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社搭建的远程教育平台和聘请的专家进行授课,合作社还对成员产品签订收购协议,让成员吃下定心丸并为合作社成员的蜈蚣、土元免费义诊百余次,多次为困难成员赠送专业工具。

为了长远发展,我也把技术带到周边省、市,扩大了养殖规模,合作社已在襄阳、宜昌建有分厂,辐射面已遍布整个鄂西北。在王明松看来,合作社发展之路在于科学规划。

有了好的产品,就必须拓展良性的市场。目前,已与王明松的合作社直接或间接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制药企业、药材批发商等已达到数十家,其中包括同仁堂、和顺堂、宝芝林、哈药集团、京万红药业等知名药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3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