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种孢菇致富铺新路

3月16日,在河南省平舆县东皇街道张庙居委会张国治家的双孢菇大棚里,张国治着急地向前来进行技术指导的县农业专家咨询。“专家帮我看看,这些菌还能长出来吗?”

“看你这情况,应该是温度和湿度没有把握好,通风少缺氧引发菌丝退化。菌丝生长的温度在5℃~33℃之间,最适合的温度是23℃~25℃,低于5℃生长缓慢,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过于瘦弱而且寿命不长。双孢菇菌丝生长阶段的湿度也要把握好,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此外,双孢菇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在合适的天气状况下,要及时通风换气。”县农业科技110的农技专家查看之后对张国治说。

今年69岁的张国治可是当地有名的养殖达人。几年前,他靠养殖肉牛致了富,但肉牛的粪便总是无法处理,这让他很是头疼。尤其是到了夏季,堆积在养殖场里的牛粪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气味。这让周围的邻居都怨声载道,邻里关系很是紧张。

去年7月,河南省农科院专家的一堂科技课帮张国治解决了难题,也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专家告诉张国治,牛粪可是种植双孢菇的好原料,如果种养结合,用废弃的牛粪种植双孢菇,这样一来,不仅牛粪的问题解决了,还废物利用提高了孢菇的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专家的一番话让张国治茅塞顿开。秋收后,他便开始着手建大棚。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前期建了两个大棚,每个棚300平方米,全部种上了双孢菇。

去年12月,双孢菇陆续进入盛产期,张国治忙得不亦乐乎。他每天往返于种植大棚和平舆县城农贸市场,把刚采摘的新鲜双孢菇运送到客户手中。“卖得特别快,一去就抢光了,价格也不错,每斤5元钱左右,年前那段我赚了4000多元呢!”张国治说,“没想到年前一次降温,大棚保温没做好,影响了菌的生长。看来这种植跟养殖一样,都离不开科技指导啊!”

虽然挫折与收获并存,张国治还是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前景。“以前只知道养牛能挣钱,谁晓得这牛粪也能‘生’钱?还不是托了科技的福?我养牛每年能挣个10~20万元,双孢菇养好了经济效益会更好。你看我这堆积的牛粪,这都是钱呀!我马上要改进这两个大棚,另外还要再扩建1000平方米的棚,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张国治信心满满地说。

相关阅读

牛粪种蘑菇王守红种出1000万 - 致富经


牛粪里淘出1000万

原来农民养黄牛是为了耕地,现在牛少了,市场上牛肉价格也涨了。1996年,王守红孤注一掷,当年他就养了7头黄牛。到年底的时候,7头牛就赚了1万多元钱。首战告捷,这大大鼓舞了夫妻俩养牛的信心。到1998年,他们已经饲养了40多头黄牛。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饲料的压力也大了起来。

为了节约粮食,王守红经过试验,摸索出了酒糟秸秆养牛法,将酒糟与秸秆掺在一起后发酵,牛不仅爱吃,而且降低了成本。

整整一个夏天,夫妻俩晒了50吨牛粪。2000年7月,那位客户真的来了,而且以2万元的价格收走了这些牛粪。牛粪原来真的可以卖钱。一时间,村里的养牛户纷纷晒起了牛粪。没到一年,村里还形成了牛粪交易市场。

王守红:他们买牛粪都是种蘑菇外面的人买牛粪,到那里都是3角钱一斤了。我们这里只要1角钱,是成本最低的。

既然别人能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王守红觉得自己也行。2002年,他尝试着种了七分地的双孢菇,没想到这7分地的牛粪长出的双孢菇卖出了4000多元钱。

用牛粪种植蘑菇,就是将干牛粪与秸秆混合发酵、消毒后,再到大棚里进行管理。经过一年摸索,王守红掌握了双孢菇的种植技术。2003年,他租用了一家皮鞋厂闲置的厂房,投入30多万元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双孢菇种植基地。

■致富经视频同步解说词:

在安徽省临泉县铁佛寺乡,这里的人提到一个嫁过来的姑娘,经常会说那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了。这个常常被大家提起的人就是周继红,其实她出嫁前的小名就叫鲜花。

周继红:我们俩是自愿的,我的娘家有钱,我是自愿的,娘家的钱我一点都不要,我们要自己闯。

过去人们说这句话多少有点道理,周继红嫁过来的时候,办完婚事她的丈夫只有一元四角钱了。但是现在人们再说这句话的时候,多少有了些羡慕的味道,有人说鲜花插在牛粪上是插对了。

农民:牛粪值钱了,河南的,福建的,南方的都在这里来买牛粪,鲜花插在牛粪上,是不是现在牛粪值钱了。

让牛粪变得值钱的就是周继红的丈夫王守红。从2001年开始,临泉的牛粪便成为了抢手的东西。

王守红:2003年时供不应求了,卖缺了,啥也没有牛粪好卖。每天有人托着问,有没有牛粪。2004年,长官黄牛协会牛粪卖了1000万元,一点也不含糊,经我的手有1000多车。

从2003年开始,王守红每年的牛粪都卖出了4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长官全镇的牛粪每年能卖出近千万元。

然而在10多年前,王守红也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寻找着致富的路子。为了挣钱,王守红养过羊,喂过鸡,放过蜜蜂,但是富裕都像是夫妻俩的一场梦。1996年,王守红终于找到了圆梦的办法。

王守红:农村都实行机械化了之后,农民的牛是越养越少了。我觉得市场上人们要吃牛肉。

原来农民养黄牛是为了耕地,现在牛少了,市场上牛肉价格也涨了。1996年,王守红孤注一掷,当年他就养了7头黄牛。到年底的时候,7头牛就赚了1万多元钱。首战告捷,这大大鼓舞了夫妻俩养牛的信心。到1998年,他们已经饲养了40多头黄牛。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饲料的压力也大了起来。

为了节约粮食,王守红经过试验,摸索出了酒糟秸秆养牛法,将酒糟与秸秆掺在一起后发酵,牛不仅爱吃,而且降低了成本。

一头牛一年可以赚到1500多元,这树立了夫妻俩致富的希望,周继红决定给家里的养牛场改个名字。

王守红:我叫王守红,她叫周继红。她希望发就大发,红就大红。怎么还在拍,不说这事情了,这是个笑话。

1999年,王守红养殖的黄牛可以赚到5万多元钱。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两口子真的要大宏发了。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件改变王守红命运的事情。

王守红:马来西亚的客户来了,一看,说王守红的牛养的好,牛全部要了,价格比一般的高4、5角钱,但是一年要4000头牛。你一个人养的牛再好,40头牛是不够的。

一年四千头的黄牛出口量,对于王守红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4000头牛当时的利润可以达到600多万,国外客商要的是王守红养的肥牛,由于农民散养的牛质量不一,合作最后失败了。

这次合作的流产,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1999年,长官镇成立了黄牛协会,王守红当上了会长。有了上一次的教训,王守红积极向村民传授酒糟养牛的技术,使当地的养牛业迅速发展起来。长官黄牛协会的会员发展到1100多人,全镇每年黄牛出栏都在4万头左右。

王守红:现在别说4000头,40000头都不在话下。

牛养多了,王守红也成了黄牛买卖中举足轻重的人物。2000年,一位从河南来的客人找上门来了。他要买的是王守红送人都没人要的牛粪。

王守红:郑州一个老板来我的养牛场,要收牛粪。我当时想这下好了,解决污染的事情了。1角钱一斤,牛粪可以卖钱了。一头牛一天可以有十多斤干牛粪。一天一头牛可以挣一元钱,一年可以挣三四百元钱。

牛有买肉的,有买皮的,买牛粪王守红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这牛粪卖的价钱还不低。在将信将疑中,黄守红准备按客户要求把牛粪晒干了。黄牛会长要晒牛粪,这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村民:大家看到他两口子晒牛粪,养牛得晒牛粪干什么?有人不信,他把牛粪搁在路边晒着。

村民:把牛粪晒干了可能是喂鱼。

看到丈夫放着牛不养,要去晒什么牛粪,周继红对这事开始有些抵触了。

周继红:当时我不想晒,嫌脏嫌累,晒干以后害怕卖不掉。

妻子对晒牛粪想不通,王守红决定做做她的工作。

王守红:一头牛每天牛屁股里生3个鸡蛋,一个鸡蛋3角钱,不就是三个鸡蛋吗?

一头牛一天可以生三个鸡蛋的比方打动了妻子的心。整整一个夏天,夫妻俩晒了50吨牛粪。2000年7月,那位客户真的来了,而且以2万元的价格收走了这些牛粪。牛粪原来真的可以卖钱。一时间,村里的养牛户纷纷晒起了牛粪。没到一年,村里还形成了牛粪交易市场。

村民:外面来了很多车,每天很多车,都来我们这里来买。

村民:我这里的牛粪在旺季的时候每天可以装一车,两车,2004年我一个人卖牛粪就卖了10多万。

从前人们觉得有点儿臭、有些脏的牛粪现在值钱了,也变香了。

村民魏二喜:牛粪真的不臭,闻起来和馍的味道一样。

长官不仅黄牛出了名,牛粪也卖出了好价钱。收购牛粪的人越来越多,牛粪也从1角钱一斤涨到了一角五、两角,但还是供不应求。看到外面的人为牛粪抢得打架,王守红越来越好奇,他们把这些牛粪收购了是去干什么?

为了找到答案,王守红想着办法套外地客商的口风。终于一个福建客户说漏了嘴,原来别人卖牛粪是用来种植双孢菇的。市场上一公斤双孢菇可以卖到4元钱,而且供不应求。

牛粪的谜底揭开了,这让王守红觉得黄牛协会每年1000万元的牛粪生意做得太小家子气了。如果当地也能种这种蘑菇,那一年能赚到几千万甚至是上亿的钱。王守红为自己的又一次算账激动不已。

王守红:他们买牛粪都是种蘑菇外面的人买牛粪,到那里都是3角钱一斤了。我们这里只要1角钱,是成本最低的。

既然别人能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王守红觉得自己也行。2002年,他尝试着种了七分地的双孢菇,没想到这7分地的牛粪长出的双孢菇卖出了4000多元钱。

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就是将干牛粪与秸秆混合发酵、消毒后,再到大棚里进行管理。经过一年摸索,王守红掌握了双孢菇的种植技术。2003年,他租用了一家皮鞋厂闲置的厂房,投入30多万元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双孢菇种植基地。

现在正是双孢菇上架备料的关键时期,王守红一点也不敢马虎,每天他都在基地里指导工人上料。上料将直接影响双孢菇六个月的收成。

王守红:再过一个月,就出来了,白花花的一片,像鸡蛋,像银子。揪一个就是一角钱,揪一个就是一角钱,跟捡钱似的。

卖牛粪一天像捡三个鸡蛋,种植双孢菇却像捡钱一样,牛粪带给王守红更多的惊喜。但是一开始他对牛粪里长出来的蘑菇是敢卖不敢吃。

王守红:不敢吃,看到是牛粪上长的,有点厌恶。

牛粪上长出来的蘑菇到底是种什么味道?看到自己种出来的双孢菇卖的红红火火,王守红决定让妻子也做了吃吃。

王守红:像老母鸡汤,像味精,像反正好吃的很,说不出来

用牛粪种双孢菇,听起来有些脏,实际上经过高温发酵后的牛粪,不仅杀灭了病毒,牛粪还成了双孢菇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样种出来的双孢菇深受国外客商的喜爱。2004年,王守红销售了16万公斤双孢菇,利润达到30多万元。这些双孢菇被当地的企业收购加工后,全部销到了国外。

在临泉,以前也有种植双孢菇的专业户,那时他们是用稻草、麦秆等种植双孢菇,施的都是化肥,种出来的蘑菇不仅产量低,销路也一直不好。现在他们也全部用上了牛粪。

临泉县蘑菇种植协会会长张世林:现在不仅利用了牛粪,其他动物的粪便也经过沼气发酵后利用起来了。一个大棚需要3万多斤料,产菇2万斤,一斤料一角钱,可以收五角钱。

临泉县县委副书记高奎:我们临泉全县每年出栏黄牛17万头,如果将这些牛粪都利用起来了,每年产生的效益将达到12个亿。

在我们采访时,王守红正在修建他的科技园区,这个项目投入了80多万元。王守红想要的是全镇的牛粪,他要把这些牛粪包装了当作商品卖。那时候,一头牛的屁股里每天下的就不止三个鸡蛋了。看样子小名叫做鲜花的妻子还要和牛粪继续打交道。

胡传庆:养殖豪猪闯出致富新路


近年来,崇左市江州区农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特色养殖,闯出一条致富新路。靠养殖豪猪发财的胡传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形似刺猬,声如猪叫,全身呈棕褐色,背部披着利箭般黑白相间的棘刺10月23日,笔者来到江州区石景林街道卜利村卜利屯胡传庆的养殖场,看到了这些可爱的豪猪。

胡传庆告诉我们,豪猪又名箭猪,是一种濒临灭绝动物,食用、药用价值高。国家林业部门已将豪猪列入禁捕的保护物种,人工养殖豪猪,在我国还刚刚起步。

我发展豪猪养殖,也是一次机缘巧合。胡传庆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中央七套播出的节目中,看到了养殖豪猪发家致富的报道,电视里养殖豪猪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他心动。

后来,他多方打听,不远千里到湖南考察学习,并于2012年引进了几只豪猪试养。

刚开始是6只,后来看见它们比较好养,一个月以后,马上发展到40只。胡传庆告诉我们,豪猪养殖比较简单,它吃得少,品种却很广泛,除了辣椒和苦瓜之外,玉米、南瓜等五谷杂粮都可以拿来喂,所以饲养成本比较低,每只豪猪每个月只需10块钱左右,可以增长两斤多重。

一般的家猪刚刚卖得七八块钱一斤,我这个豪猪投资少效益却很高。胡传庆高兴地说,豪猪的刺、胃、肝、胆都是宝。其中,刺可作为药用,也可加工成工艺品,每根可卖到0.8至1.2元;胃经提炼后,可制成治疗胃病的良药,目前市场上的豪猪胃价格为每个100元。豪猪目前的市场价约为每公斤160元,每只豪猪可长至15到25公斤,保守估计,一只豪猪价格也在2500元左右,但是养殖成本却很低,仅400元左右。

经过两年的发展,胡传庆的豪猪养殖场已经可以自己繁育猪苗,并且卖出了104只小豪猪,获得利润13万多元。目前,胡传庆还存栏豪猪100多只。

胡传庆介绍说,豪猪的性情非常凶猛,瞧它背上的刺,足足有40厘米长,当它背上的刺张开时,就说明它心情很不好,而一只成年豪猪,最多也只能长到20公斤。别看豪猪貌不惊人,但在餐桌上,却是一道美食,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钙磷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份,素有动物人参之美称,无论蒸、煮、炸、炖、炒都美味。

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豪猪养殖,形成养殖规模后,我们就可以成立一个合作社了。谈起未来的打算,胡传庆心中充满期待。

黑龙江:森林野猪“跑出”林区致富新路


“哎…哎…哎……”“梆!梆!梆!”,在伊春市南岔林业局柳树经营所的一片林地里,董振友一边呼喊着号子、一边使劲敲打着饲料桶,两种声音在茫茫森林里还未散尽,毛色黝黑的山野猪就已经三五成群地奔向董振友,它们知道这是喂食的信号。董振友看着眼前的山野猪打心眼里高兴,因为这些牲口让自己的账本越来越厚、钱包越来越鼓。

51岁的董振友曾经是柳树经营所的一名林业职工,2007年他承包了一片林地开始养殖山野猪,最开始的时候养了30头,经过几年的发展,董振友的山野猪数量已经达到760头,自己不仅成立了公司,还为猪肉注册了品牌。北京、石家庄、秦皇岛和哈尔滨都有董振友的猪肉专营店,近三年他靠销售山野猪获得了平均100万元的纯年利润,现在董振友以企业法人的身份雇了9名林业职工帮忙经营公司,自己则忙着在全国各地开拓市场。

董振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山野猪喂养成本非常低,除了每天喂两顿用盐泡过的苞米粒子,其他的时间均在野外采食,猪产仔也都是在野外,山野猪体质好于家猪,一般给它们打一次猪瘟疫苗就不用管了。”

经营所为了培植养殖业,让董振友无偿使用2.2万亩林地,刨除必需的养殖成本,一头猪最少能赚2000元纯利。董振友养的山野猪为野猪与民猪的杂交品种,与家猪相比,胆固醇低一些,口感也好一些。

提到养山野猪的初衷,董振友告诉记者,自己完全是“被逼出来的”。2004年开始小兴安岭林区因过度采伐逐年减产,那时候董振友与同是林业职工的爱人一年赚不上1万元的工资,随着20世纪90年代大批林业工人下岗失业,董振友与爱人在两年内相继选择买断工龄,抽身闯市场。

“刚下岗的时候我跟媳妇很迷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啥,我尝试养过鸡鸭、养过牛羊,都不赚钱。最后才确定养山野猪,最开始的时候一年赚10万,一直到现在的100万。现在看来扔掉斧头锯不是坏事,关键要转变思想观念。”董振友说。

除了董振友,柳树经营所其他职工群众也没闲着,有搞食用菌种植的,有养蜂的,有种植反季蔬菜、西瓜、香瓜等高附加值的作物的,有种植北药“返魂草”的……柳树经营所所长陈敬宇说:“自伊春市从2000年开始逐步停伐以来,经营所开始调整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根据我们的林地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经营所已经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柳树经营所只是伊春市转型的一个缩影。伊春市停伐后扎实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2014年新增蓝莓等小浆果种植面积1万亩、红松坚果林7200亩,改培药材32万亩,食用菌5.8亿袋,“森林猪”存栏达到6.2万头。

新疆哈巴河县:杨福肉牛育肥闯新路带动村民共致富


“这次出栏30头育肥牛,除去所有开支,每只牛平均可净赚1000元左右,这一批差不多可挣3万元,一年最少可以育肥三批牛,每批最少30多头,一年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杨福喜滋滋地对笔者说。

杨福是哈巴河县齐巴尔乡克孜勒喀英村土生土长的农民。近年来,凭着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自身努力,他已成为乡里小有名气的育肥养殖大户和科技致富能手。

回忆起刚开始搞牲畜育肥时,杨福感慨万千。他是克孜勒喀英村第一批开始搞牲畜育肥的人,当时家人亲戚都非常不理解,希望他不要冒风险,但他没有犹豫,下定决心要把牲畜育肥搞成功。起初,由于缺乏养殖育肥牛的经验,杨福养的牛增重速度非常慢。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一有闲暇的时间,他就拿起有关养殖育肥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还抽出时间观看养牛电教科技示范片和远程教育相关栏目,积极参加“科技之冬”活动,并与自己养殖管理方法进行对比,以提高饲养技术和管理技巧。在养殖育肥的过程中,他不断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取长补短,当遇到不懂的或拿不准的问题,他就虚心请教兽医站技术员。这样一边养殖一边学习,他的育肥道路越走越顺,还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育肥致富方法,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效益。

经过八年的发展,杨福从起初10头牛30平米的暖圈发展到现在100余头牛200平米的暖圈,一步一步依靠肉牛育肥实现了致富奔小康的梦想,成为齐巴尔乡数得着的富裕户。富裕后的杨福并没有忘记乡亲,对于家庭比较困难但又有育肥意愿的村民,杨福主动做担保帮助他们协调养殖贷款。2012年,他又成立了金良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2户村民共同发展肉牛育肥。利用多年积累的肉牛育肥经验和技术,杨福无偿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技术帮助,切实解决了社员育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杨福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行动,逐渐赢得了村民的认可,2012年他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

如今,在杨福的影响和带领下,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6户20人,实现育肥牛年出栏400头以上,社员户人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肉牛育肥逐渐成为克孜勒喀英村村民增收途径之一。

鹅顶辐孢霉病


疾病名称鹅顶辐孢霉病

疾病类型 病毒性传染病
动物种类 鹅
疾病概述 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一种家禽霉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禽。病变特征是引起脑炎和脑坏死,病禽出现明显的神经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流行病学特点 主要发生于幼禽,以雏鸡、雏火鸡发病最多。雏鹅也会感染发病,在一次雏鹅流行中发现,1周龄开始即见发病死亡,第2周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3周后即自行止息,死亡率高达44.3%。在自然情况下,本病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脑中引起脑炎和坏死。人工感染试验,雏禽易感较高,霉菌孢子是最有效的接种材料。人工接种的方法,可以通过脑内接种复制本病;将培养物或病料注入气管、后胸气囊或颚窦也能引起发病。由此认为本霉菌具有嗜神经性的特点。一般认为,禽舍的垫料,由于微生物生长的自身产热,为这种嗜热性霉菌提供发良好的生长条件,同时抑制了其他不耐热微生物的生长,使本霉菌生长更好。禽体的体温也恰恰适合于这种霉菌的生长。这些是造成发病与流行的重要因素。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的雏鹅主要表现生长不良,衰弱无力,食欲消失,口鼻有粘液,粪便呈灰绿色或排白色稀粪。病鹅都有特征性的神经症状:有的头向后屈曲,表现角弓反张;有的运动失调,容易跌倒,有的两肢瘫痪,不能站立,有的头颈歪斜,向一侧倾斜。个别病鹅能自然痊愈,但仍有运动失调等后遗症状。病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在脑部,多数为大脑两半球的额叶和顶叶发生坏死,范围大的可占大脑的l/4。少数在小脑部位有坏死病灶。也有的大脑,小脑均有坏死病灶。肉眼看上去,病变处脑组织软化,呈淡黄或浅棕色,与正常区域容易分。显微镜下,脑组织显现典型的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变化。实质内小血管充血,许多小血管内有透明血栓,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变性。脑膜及实质内小血管周围间隙扩张,有多量淋巴细胞包围浸润,形成很厚的管套。脑病灶中可见到单个散在分布的霉菌菌丝片段,长短不一。有些血管腔内也含有菌丝片断。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胶质细胞弥漫增生,常见有散在的多核巨细胞形成。坏死区内许多小血管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成为一团红染的纤维样物质,其中混有多量淋巴细胞。在脑坏死灶表面部分,霉菌生长较多,可见幼稚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肝脏常见肿大,色棕黄,表面有散在灰白色坏死小点。少数病鹅有局部性肺炎病变,外观呈小结节状。

诊断方法
鹅顶辐孢霉病在发病季节,病鹅年龄和临床症状上与曲霉菌病很相似,应注意鉴别,必须进行病理学检查或霉菌分离。通常根据脑部的炎症和坏死病变,特别是脑病灶中出现的特征性霉菌菌丝即可确诊。雏鹅的曲霉菌病主要引起肺炎和浆膜病变,外观形态上为形成黄白色的坏死小结节,引起脑部病变的比例不高。而本病主要引起脑炎和脑坏死,只有少数出现肺炎病变。曲霉菌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形成坏死肉芽肿,坏死灶中央往往可看到聚集的透明无色菌丝,苏木紫伊红不着色,菌丝较粗且有分叉。而本病脑部病变范围较大,有多核巨细胞反应,但分布不规则,也不形成肉芽结节,脑组织中可以看到特征性的菌丝,菌丝体细长,十分枝,苏木紫伊红染色着淡紫色,呈散在性随机分布。

预防 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平时要搞好育雏室内的清洁卫生,不用发霉的垫料和饲料,保持舍内干燥,经常翻晒垫料,以减少霉菌污染。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将病鹅烧毁
或深埋,并对其所居房舍进行彻底消扫、换土、消毒,消毒方法同曲霉菌病。还要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增强雏鹅抵抗力。

怎么养金针菇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怎么养金针菇呢?

一、养护方法

1、基质选择

可选用锯木屑、米糠或麸皮按照8:2的比例加水充分搅拌均匀作为培养基,PH值最好调节到6左右。锯木屑最好选择阔叶树木的木屑,不要选择松杉木,注意木屑过多容易导致培养基干燥,木屑过细则透气性不佳。

2、光线管理

它的菌丝和子实体均可在无光环境下生长,但无光条件下子实体的菌盖生长缓慢且较小,极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的光照则容易导致菌柄生长不良,以微弱的散射光环境为宜。

3、水分管理

在其菌丝生长的阶段,培养基含水量应保持在65%-70%,若水分低于60%,容易导致其生长不良,若高于70%,则培养基中氧气减少,同样会影响菌丝生长。在子实体形成阶段,环境湿度应保持在85%,子实体生长阶段则以90%左右为宜。

4、温度管理

它的温度管控较严格,需分阶段调节,在其发菌期,最好保持22℃-25℃的温度条件,催蕾期则应控制温度在10℃-15℃,均育期要求温度约8℃,生育阶段温度以8℃-15℃为宜。

长根菇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长根菇大棚种植管理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蘑菇、香菇、杏鲍菇等等比较普遍,价格也不是太高,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范围,但是长根菇这种菌中的上品我们对它了解的就比较少,那么它是怎么种植的呢?在种植的时候需要哪些方式方法呢?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长根菇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1、长根菇的病害主要有细菌、粘菌和真菌中的木霉。

袋内积水和土壤一定一定要处理好,要经常保持通风控干,不然会产生细菌;长期在高湿度环境下,则会产生粘菌;如果不小心感染了细菌和粘菌,需要用草木灰溶液喷于感染处;在长根菇菌丝生活力较弱的情况下覆土时和菌丝生活力弱时,容易产生木霉,所以要注意长根菇接种后培养期间的温度,并确保在菌丝未老化前开袋。

2、长根菇的虫害主要有螨虫和菇蝇。

虫害主要靠综合防治。首先要注意棚内周围的环境卫生,排袋前先在地面上喷洒杀虫剂,还可以在地面上撒上生石灰,栽培过程注意隔断四周的虫源,发现有烂菇就要及时清理掉,以免引来蚊虫菇蝇,如果因前期没防治到位,产生了螨虫和菇蝇的话,需要分别喷施1的哒螨灵和杀灭菊酯等残留量较低的农药。

长根菇大棚种植管理技术

1、栽培时间和温度

一般在秋末冬初开始接种栽培,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5%,菌丝生长适宜温度在1230℃间,最佳温度2025℃间,菌丝长满袋一般需要3045天,再经3045天达到生理成熟。

子实体分化和生长要求空气新鲜、适度散射光,最佳温度在25℃左右,根据每个地区温度的差异性安排不一样的栽培时间,室内菌丝生长温度适合,大大降低污染率,提高产量。

2、培养基配方

制作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都可以选用木屑培养基或麦粒培养基培养,选用PDA斜面培养基培养的母种,它的菌丝洁白,气生菌丝旺盛,完全可以满足它的生长要求。

木屑培养基配方所需材料为:麦皮23%,阔叶树木屑68%糖、碳酸钙各1%,棉子壳7%,含水量60%。

夏季栽培配方为:棉子壳35%,麸皮15%,木屑48%,糖、碳酸钙各1%,含水量68%;

秋季栽培配方为:麸皮25%,木屑48%,棉子壳25%,糖、碳酸钙各1%,含水量68%。

3、制栽培袋

将棉子壳提前1天浸湿摊开,把栽培配方和棉子壳混合拌匀,调含水量65%。用17cm33c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装料量以压紧至18cm为宜,加上颈圈并塞上棉塞,进行常规灭菌,先冷却后再进行无菌操作接种。

4、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栽培袋置培养架上,气温达到25℃温度时培养,3040天菌丝可长满袋,再经过3045天能达到生理成熟。此间一定要记得经常检查菌袋,如果发现菌丝未生长或者受到了污染的要及时剔除处理。当菌丝长满袋,培养基的表面出现黑褐色菌皮或组织时,这就表明标志菌丝已达生理成熟,就可以搬到较明亮菇房排列好,并开袋喷水保湿,只要静等等候气温回升出菇了。

5、出菇管理

当气温回升,菇蕾开始出现时,对整个出菇环境增大喷水量,提高湿度。只要养分、水分需充足,第一批菇能在无需覆土的条件下就能达到出菇齐、好的状态;接着可将含部分养分、水分的菇筒移至较肥沃菜园中,剥去塑料袋后排放畦面上进行覆土出菇管理。要注意的是排菌筒时横着放,筒紧挨着筒无间隙,促使菌筒之间串菌,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后期产量和质量。

6、采收

不要等到长根菇菇菌完全长开再采收,当长根菇菌盖达七分开平,菇柄未充分伸长时即可采收。采收的时候,应该注意及时剪去带泥的柄基部,采收后要清理料面。

长根菇的市场售价

长根菇产量比较低,目前主要在福建、湖南、上海、浙江、云南、等地有少量栽培,市场上还没有大批量栽培;该菌能在夏季左右出一次菇,这个季节正是其他食用菌较少的淡季,所以显得更珍贵,备受欢迎,因为生产量较少,主要以鲜菇供应市场,新鲜的长根菇的价格在40-100元/斤,长根菇也可以晒干,干的长根菇售价在可达200-350元/斤不等。

通过上文小编带大家了解到了长根菇的管理种植技术和病害的防治办法,也对长根菇的市场价格做了一定的了解,长根菇这种菌类稀少、产量低、售价高、市场大,长根菇的种植户们可以通过上文提到的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来提高产量。

养泥鳅喂牛粪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泥鳅已经成了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养殖,而且养泥鳅的门槛比较低,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就可以养殖规模大一些,经济条件差一点的话可以养殖的规模小一点。

养泥鳅喂牛粪

只需要把粪便发酵成饲料,然后在喂,

1、调节动物肠胃平衡,促进营养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

2、提高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量,改善畜产品品质。

3、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及整齐度。

4、提高机体抗应能力,降低因转群、疫苗接种、气温剧变等造成的生产损失。

5、发酵粗饲料及饼粕和糟渣类原料,降低毒素含量,降低成本,改善适应性。

6、提高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提高生产性能,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活菌,建立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动物对其中的饲料营养成份完全吸收利用,可使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的利用率达95%,极大提高粗饲料吸收利用率,因此可降低饲料成本,长期使用能节省10-15%饲料。

泥鳅池的选址

1、交通:交通对于泥鳅的养殖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苗、购买饲料、出售泥鳅等都很便利,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

2、用电:泥鳅池一般要选在电压较为稳定的地方,这对养殖过程中换水的快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地农村大多已经进行农网改造,但也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化等原因,在用电髙峰无法启动水泵抽水,这很容易给泥鳅养殖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初次养鳅的朋友在选择养殖场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3、水源:水源是否充足决定着泥鳅养殖密度的髙低,因此泥鳅池一般都建造在离江河、湖泊较近的地方,但是水源一定不能受到较重的污染(能够适合鱼类生存)。如果你当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也可以用井水养殖,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4、土质:土质以黑土、黄土等较黏的土质为好,沙土保水性能差,最好不要选用。

5、地势:地势要稍高,排水方便,而且在夏季洪水季节要不被淹没。

泥鳅塘的建造

1、时间:北方地区建造泥鳅塘一般在冬季建造比较合适,冬季建造的泥鳅塘经过下个冬天的冰冻,土质慢慢疏松,对于第二年养殖过程中的保水有较大的作用,当然其他季节也可以,只是要注意渗水的问题。

2、开挖:对于原来田埂较为矮小的稻田或者是在平地新建养鳅池塘,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小型的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开挖池塘。在开挖之前,最好能用旋耕机把地耙一遍,然后再开挖,这样,泥土松软,对保水同样有利。对于稻田田埂已经比较牢实的,也可以采用人工将田埂适当加高加宽即可。

3、池的深度:建成后的泥鳅池深度一般保持在1米左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深,太深了,开挖的费用也较高。

4、埂(坝)宽度及防渗漏处理:一般保持在1-2米即可(具体根据当地土质确定,只要能够蓄水在70厘米左右且渗水较慢即可。部分稻田有野生龙虾打洞,容易导致田埂漏水。有的地区土壤含沙较多,防渗效果不佳。对于这样的稻田,可以在度边覆盖土工膜,以防止出现塘水渗漏。一般每平方米130克规格的土工膜价格大约为3元,处理1条100米长的田埂大约需要花费600元,但一般可以使用3年。如果有条件,能将田埂用砖或混凝土进行防渗漏处理当然更好,只是这样一次性的投入就要大一些。-

5、池塘的大小:养鳅池塘一般以长70~120米,宽8~15米,面积1~3亩为宜。如果宽度过宽,投料等管理不是很方便;如果长度过长,换水很难达到比较彻底。池塘当然也不要太小,那样管理起来也有些麻烦。

养殖泥鳅的市场风险

虽然目前泥鳅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一直攀升,但对于农民个人来讲,同样存在市场风险。特别是初次养殖,养殖规模又小的,市场风险相对要大一些。建议积极向大户和养殖基地靠拢,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合适的时机,方便时搭车销售。

泥鳅养殖,主要风险在技术,如果喂养、防病治病等技术不过关,会导致养殖失败。因此,在实施养殖之前,最好能学习相关技术,然后少量试养,待充分掌握技术之后,再大规模工厂化养殖。

在我国任何的养殖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养殖者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规模。而且养殖泥鳅要建造一个好的泥鳅场,这样才能更高的提高养殖的效率。

如何牛粪加工饲料


经分析,新鲜牛粪中含干物质22.56%,粗蛋白3.1%,粗脂肪0.37%,粗纤维9.84%,无氮浸出物5.18%,钙0.32%,磷0.08%,风干样中含粗蛋白13.74%,粗脂肪1.65%,粗纤维43.6%,无氮浸出物22.94%,钙1.40%,磷0.36%。分析表明,牛粪的粗蛋白含量与麦麸的粗蛋白含量相当,代谢能水平接近胡麻饼,钙和磷的含量高于苜蓿干草,但粗纤维含量过高。

牛粪经一定处理,在日粮中加入占日粮干物质10%和15%的牛粪再生料,对3组共计30头生长育肥猪的饲喂试验表明,30天育肥期内,对照组每头猪平均增重12.33公斤,10%组增重11.29公斤,15%组增重10.96公斤,结合人工和饲料开支等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表明,3组猪的实际个体增值分别为37.59元、40.64元和30.83元,其中以10%组效益最好,因此可以肯定,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加入10%的牛粪,既不影响猪的正常采食,又不影响增重,饲养者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牛类加工工艺比较简单,下面介绍3种适用于农户的加工方法:

在鲜牛粪中按干物质量加入0.5%的甲醛溶液(含甲醛38%~40%),充分混匀,放置4~6小时备用。如鲜牛粪干物含量按23%计,每百千克鲜牛粪需加入甲醛溶液115克。

备一口发酵缸,将鲜牛粪装缸并加鲜牛粪量10%~20%的能量饲料,如麦麸、玉米粉和糖蜜等,加水稀释至粘稠状,密封发酵2~5天即可开缸饲用。

按第二种加工法加工成粘稠状后,按早泡晚饲、晚泡早饲的方式处理,可当日用于饲喂家畜,只是每隔10~15天用驱虫药定期驱虫,具有前两法同等的处理效果。

牛粪再生料不仅可用作生长育肥猪的部分替代饲料,而且也可作为空怀及妊娠前繁殖母猪的饲料,添加量可达到10%~15%,对提高繁殖母猪的性能有良好的作用。同时牛粪再生饲料还可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日粮中替代部分的粗饲料,具有比单胃动物更好的生物效价,应用前景广阔。

养殖鳜鱼尾孢虫病的发病症状 养殖鳜鱼尾孢虫病的预防


鳜鱼尾孢虫病是由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尾孢虫寄生于鱼,鳃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危害鱼苗、鱼种。鳜鱼尾孢虫寄生在鱼鳃上,胞囊成圆形或瘤状,白色,由多个椭圆形小囊聚集而成,胞囊寄生部位引起鳃组织局部充血或溃烂,有时整个外侧鳃瓣布满胞囊,使鳃盖闭合不全。病鱼鱼体瘦弱、发黑,继而大批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鳜鱼尾孢虫病的发病症状养殖鳜鱼尾孢虫病的预防。

1、池塘轮流放养不同种类的鱼,在放养鳜鱼之前用漂白粉、石灰混合后彻底清塘。
2、购买鳜鱼苗之前,要了解供苗鱼场的发病情况,不能从发病的鱼场购买鳜鱼苗。
3、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0克和硫酸铜8克,分别溶化,混合后放入水中,水温10-20℃时,浸洗鱼种20-30分钟进行消毒。
4、鳜鱼池应有适量的水生植物,保持水质清爽。4-9月份每月定期用0.7×10-6浓度的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夏季要在晴天下午用药,第二天要及时适量换水、注水。

鳜鱼尾孢虫病的发病症状
尾孢虫胞囊主要寄生于鱼的鳃瓣和鳃弓上,胞囊呈扁圆形,似瘤状,白色,由10多个小胞囊聚集在一起、周围包有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形成。胞囊寄生部位引起鳃组织局部充血或溃烂,有时整个鳃瓣上布满胞囊,使鳃盖闭合不全,鳜鱼鱼体瘦弱,发黑,继而因呼吸困难缺氧而致死。
诊断
取出鳜鱼鳃上胞囊内含物放在载玻片上,加少量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大量充满视野的尾孢虫的孢体,形态呈纺锤形,前端尖狭,后端由壳片延伸成两根等长的针状尾部,即可确诊。
综合防治
目前,鳜鱼尾孢虫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只能采取以下方法加以综合预防:
1.池塘放养前要排尽水,清理过多的淤泥,有条件的塘口进行冬季晒塘。在鳜鱼放养前10-12天,每亩用6.5千克漂白粉和100千克生石灰加水全池泼洒,这样可杀灭淤泥中的孢子,以减少此病的发生。
2.池塘进行轮流放养。发病的池塘改养其它种类的鱼,在流行地区可在其它鱼类亲鱼池或成鱼池中套养,每亩50-100尾。在购买鳜鱼苗种时,要了解提供苗种的鱼场发病情况,不能从发病的鱼场购买鱼种。这样可减少发病机会,降低发病率。
3.购进的鱼种要进行消毒,即每立方米水中用500克高锰酸钾溶解,在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具体浸洗时间根据鱼的活动状况而定,这样可杀灭60%-70%的孢子。
4.鳜鱼池应有适量的水草,水质保持清爽,6-9月份,每周排注水1-2次,每次20厘米左右,如能保持微流水则养殖效果更好。如排注水不大方便,增加饵料鱼白鲢的放养量,以控制池水的肥度,同时适当降低鳜鱼放养密度。每月定期用0.7克/米3的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夏天要在睛天下午用药,第二天要及时适时量地换水注水,这样也可降低感染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41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