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呼图壁县“牛司令”巧念“苗木经”

牛站江是新疆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林场村天府苗木基地合作社社长,人送绰号——“牛司令”。从2006年成立至今,他创办的天府苗木合作社社员由几十人发展到200多人,人均年收入突破了4万元。

牛站江的父亲早年就开始发展苗木,种的是榆树、杨树和柳树老三样。初中毕业后,牛站江在全疆各地跑了4年货运车。2006年,发现苗木发展已走出了低谷,城市绿化苗木需求增大,他正式接手老爹的100亩地,筹资引进新品种。根据市场需求缺什么就种什么,什么贵就种什么,老爹不敢种的,他一栽就是两万棵。

第二年,牛站江把苗木面积翻了一番,又引进了一些丁香、连翘等新品种。他每年参加林业局组织的苗木种植户赴各地考察学习,还要去国内育苗大省实地取经。记笔记、拍视频,还四处拜师学艺,一有时间他就钻进林带里做实验,光记录各类树木的生长规律、周期数据的笔记就记了十几本。

2007年,他培育出的沙枣树、红柳、梭梭等苗木,卖了3万多元,成为种植苗木捞取的第一桶金。

随后,牛站江用这笔资金引进了白蜡、海棠、云杉等精品树种。特别是对榆树、海棠等树种引进的嫁接技术,让苗木发展逐步向精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牛站江告诉记者:“王子海棠和红叶海棠,从2009年几亩试验地发展到2010年的30亩地,现在新疆市场价三块五到四块钱一棵,一亩地松松就挣几万块钱。”

牛站江的发展离不开二十里店镇苗木发展的大背景。二十里店镇苗木花卉产业自70年代末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一个林场村辐射到全镇八个村场,面积达到6万亩。通过三届新疆苗博会的推介,逐步向中亚地区辐射,现已成为全疆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交易集散地。

苗木价格一路上扬,到2011年,直径3厘米的白蜡一棵300元,直径8厘米的白蜡一棵1000元,而且市面上很难买到。

牛站江抓住机遇,育苗面积由200亩扩大到现在的1600亩,品种也从老三样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个。

牛站江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春天进了一批6000多棵五角枫和暴马丁香,基本上死得还剩下几百棵。听说小苗子不适应,他秋天又进了一批直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苗,一棵苗子拉回来合3000多元。又是全军覆没,损失了100多万元。

这个教训,让牛站江的经营策略变得更加灵活。

参加呼图壁举办的新疆苗博会,牛站江看到外商参展苗木都是造型苗木,他的苗圃也开始做造型了。苗木大水漫灌成本太高,这两年他的苗圃中有1000亩实现了地埋管道式节水,有350亩实现自动化控制节水,每亩节水500方。

牛站江说:“在新疆第三届苗博会上,吉尔吉斯斯坦客商要购买我们的造型苗木,县政府组织苗木种植户到哈萨克斯坦考察,看看人家需要啥苗木,组建苗木进出口基地,让我们的树苗走进中亚各国。”

牛站江说,苗木花卉交易市场的建设不仅为苗木销售搭建了一个通往世界的大平台,也使苗农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去年7月,合作社还成立了恒森祥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今后,他们还要承揽园林绿化工程,建立采摘园,发展观光农业。

据二十里店镇副镇长薛梅介绍,目前,天府苗木合作社的苗圃示范园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带动了二十里店镇土地集中流转,实现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新突破,全镇现有苗木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3家,转移劳动力3000人,使农民转变为大型苗圃产业工人,年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在天府苗木合作社的苗圃示范园里,还有一块养殖基地,基地里鸡鸭成群。每逢节假日,他的上百亩香妃海棠果吸引了乌昌地区的大量游客。目前,牛站江依托“林下养殖”准备把苗木基地建成休闲度假庄园。

相关阅读

薰衣草里养鸡 新疆哈巴河县农民巧致富


新疆哈巴河县农民赵艳玲采取种植和养殖的方式,在薰衣草地里养殖鸡鸭。

薰衣草地里也可以养鸡?6月20日,在新疆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克孜勒喀克村村民赵燕玲家的薰衣草基地,笔者看到了特色种植、养殖的一体化模式,不禁让人耳目一新。

赵燕玲从2012年试种薰衣草,现在已经扩种到15亩地。薰衣草基地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每到薰衣草开花时节,引来许多游客。

为了增加收入,今年3月,赵燕玲家里买了2000只鸡苗、120只小鹅。方便期间,鸡棚子就搭在离家近的地方。

每天早上7点就看到赵燕玲忙碌的身影,给鸡喂食,养的鸡多,圈养的圈子大,每次拎着鸡饲料,好几个来回,有时候胳膊都是酸的。再加上,喂饲料的时候,鸡会一拥而上,对它们的驱赶,也是一种困难。连续好些天都没睡好的她,有了一个大胆有想法,试着把鸡放养到薰衣草地里散养,刚开始有点儿担心,小鸡会吃薰衣草,影响到产量,那就更麻烦了。经过两三天的观察,有了新发现,小鸡不仅不吃薰衣草,还吃地里的杂草,这下她可开心极了。

由于鸡、鹅吃薰衣草中的杂草,还可以剩下人工钱。薰衣草每年至少除草4次,一次长达6天,这样就是24天,现在的人工费,每天人工费平均下来是150元,这样计算下来,可以节省人工费就可想而知了。

“鸡从长成到上市约为4个月,这样放养的鸡能够自由采食草叶、虫子,喝露水,鸡肉味道鲜美、肉也劲道,所以投放市场后将特别受欢迎,鸡的价值约在80元/只至100元/只,鹅可以卖到120元/只。”赵燕玲开心地说道。

薰衣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矮小灌木,一般能利用10年左右,虽称为草,实际是一种紫蓝色小花,花期6-8月,全株略带木头甜味的清淡香气,因花、叶和茎上的绒毛均藏有油腺,轻轻碰触油腺即破裂而释出香味。赵燕玲家的薰衣草今年已是第四年了,保守估计薰衣草收成是400公斤,市场价大约在500元/公斤左右。

这样让种植和养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模式,既节约了饲养成本,又省下了雇人除草的费用,鸡、鹅产生的粪便当作薰衣草天然的肥料。

杨新华养猪念“循环经”成状元


淮南市焦岗湖新华种猪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华,因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猪女状元。

11月5日,刚走进杨新华位于焦岗湖畔的养殖基地的大门,她就指着空地上晒着的稻谷说:这些刚收的稻子,施肥用的全是养殖场的沼渣、沼液,不打农药也不生虫。了解到,杨新华自2009年扩大养殖规模后,开始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拉开了生态循环、无公害养殖的序幕。当时建了一个50立方米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烧水做饭、冬天给猪圈加温。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净化了环境。杨新华尝到甜头后,开始在扩大沼气利用范围上做文章。

2012年,她申请了国家大型沼气利用项目,新建了600立方米的沼气发酵罐,每天产生沼气300多立方米、发电200多千瓦时,一年仅电费就节约15万多元。在杨新华的养猪场里,猪粪通过雨污分离沟流进沼气池,经过酸化变成液态,再用高压泵抽进发酵罐发酵,只要10天就变成了沼气。而沼渣、沼液则被用作农作物的肥料。沼气的开发利用,一年可节约各类成本30多万元。杨新华在基地内还建了一个饲料加工场,将自己出产的绿色作物加工成饲料。杨新华告诉记者,她的养猪场出栏的商品猪,吃的都是天然饲料;公司培育的种猪,因体型健硕优美,曾经在省里的种猪评比中,获得过专家的好评。

如今,养猪场的存栏母猪已发展到1800多头,年出栏2万多头。今年,她还想通过土地流转,大规模生产生态稻米。焦岗湖是一个生态宝地。我想让我的循环生态农业理念,在这块土地上结出更多的果实!杨新华说。

三联群众念獭兔致富经


钟军和他的獭兔

3月10日,位于海晏县三角城镇三联村的一处獭兔养殖场,负责人钟军正清扫着兔棚。钟军说:“只要肯干,就不愁没钱花,獭兔不光肉能卖钱,这兔皮更值钱啊!”

在钟军的养殖场里,一排排兔舍依次搭建在暖棚里,兔笼整齐地排列着,皮毛雪白的獭兔憨态可掬,一边吃着饲料,一边机警地看着来人。

提起当初为何选择发展獭兔产业,钟军滔滔不绝。以前他一直在新疆一家獭兔养殖场打工,时间久了,对养殖獭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打工期间学到了许多养殖方面的经验,也积累了一些资金,回到家乡自己搞起了养殖。

对钟军来说,养殖獭兔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当时,他拿出所有的家底,加上从朋友那里借的钱,一开始就投入了30多万元从河北引进了100多只獭兔种兔,开始了獭兔养殖事业。第一次见“回头钱”,是在去年年底,他欢喜地说:“辛苦了一年多,春节前卖了第一批商品兔,毛收入6万多元。”

说话间,钟军从兔舍里抓出一只獭兔乐呵呵地说:“养獭兔不仅仅是卖肉,更在于能形成产业链,其实光卖兔肉值不了几个钱,主要是兔皮,这东西贵着呢!一只成年獭兔能长到4公斤左右,我都是整只往外卖,市场价100元左右。”

为了养好兔子,钟军动了很多脑筋。獭兔是一种既可以食用又能用于毛皮加工的动物,利用率非常高,与养鸡养猪相比,污染少,兔粪还是很好的有机肥,利润空间很大。獭兔属于食草动物,脂肪少、肉鲜嫩滋美,市场销路好。最重要的是,獭兔的繁殖能力很强,两个月生一窝,一年能生五六窝,一窝最少能生6只,4个月就能长成,钟军对于獭兔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这两年,獭兔毛皮行情非常好,养殖成本不高,獭兔皮加工制成的衣帽裙等皮制品,轻柔漂亮,需求旺盛,价位走高,潜力很大。”

两年的獭兔养殖,钟军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养殖经验。打疫苗、配种、消毒不用再请专家,獭兔的成活率达到了95%。如今,钟军的养殖场里獭兔存栏量已经从刚开始的1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2000只,预计到年底将达到5000只的规模。

周边不少群众慕名而来,有的来学艺引种,有的找他咨询取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采访中笔者还得知,钟军准备发动村民一起养殖獭兔,集群发展。

“一人富了不算富,让周围的乡亲们都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动员村民们一起养獭兔,将自己知道的养兔经传授给大家,给他们免费提供兔种、发放饲料,指导防疫、管理,等出栏时统一回收,这样一来,规模搞上去的同时大伙还能增收。”钟军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谈起生意经,钟军说得头头是道:“做什么生意都会有风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地干,就没有干不成的活。獭兔投资周期短、见效快,而且养獭兔也比较轻松,只要每天按时加饲料和水,及时打扫兔舍,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干净就行,不需要多大的劳动强度,一般妇女就能干,一个人养几百上千只都没问题!”

三角城镇党委书记杨生杰说,獭兔养殖投资小、见效快、易管理,对于农牧民增收来说是个新门路,如果发展好了,将在全镇推广。

殷红伟:念活养猪种菜“循环经”


站在自己的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里,望着一座座猪舍和蔬菜大棚,格尔木红伟集团总经理殷红伟充满自豪。钻进其中一个半亩标准棚里,他弯腰掂掂里面种的辣椒,满意地笑了:“长得不错,一个能有四两。”

基地占地6000亩,饲养了猪、羊、牛、鸡、鸭等畜禽,种植了多种蔬菜和果树,还在进一步壮大。

六年前,殷红伟不会想到,自己做农业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多的项目。一开始,基地里只有生猪养殖场。200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殷红伟一脚踏进了陌生的农业领域,养起了生猪。2010年,猪场引进种猪2500头,在农牧部门的帮助下,他渐渐摸索出了不少养猪的门道,什么猪喂什么样的饲料,饲料成分比例是多少,一清二楚。生猪养得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猪场也走上了正轨,上料、清洁都实现了自动化。

2012年,农业部门找到了殷红伟,鼓励他种蔬菜。由于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限制,加之蔬菜产业起步晚,格尔木地区蔬菜自给率较低,特别是冬春蔬菜供给严重缺乏。多建一个蔬菜基地,就能多满足一点群众的需求,平抑菜价。

上不上蔬菜种植项目?殷红伟有点犹豫。毕竟种植蔬菜意味着又一次新的开始,企业总要赢利,亏损了怎么办?但政策给了殷红伟信心。没有农业税,每年补贴数百万元……这么好的政策,殷红伟打消了后顾之忧。

此外,提供技术支持的农牧部门提示殷红伟,他可以搞循环农业。种蔬菜和养猪可以结合起来,猪粪便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菜叶也可以用来喂猪。这让殷红伟眼前一亮。在不断的尝试中,他体会到了循环农业的好处,基地种植、养殖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牛、羊粪便可以给葡萄施肥,鸡粪可以给韭菜施肥,菜秆可以喂鸡鸭,这样一来,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形成了“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

“现在想想,当初养猪的时候没有循环农业的概念,粪便都白白扔掉了,真可惜啊。”殷红伟说。

在生态循环农业基地的发展中,殷红伟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最大的难处还是不懂技术。“以前哪懂农业啊,完全是门外汉。幸亏有政府的帮助,大棚修成什么样,种菜的温度和湿度,哪种粪便给哪种菜施肥,都是农牧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还帮我们培训技术员。”

如今,殷红伟觉得,自己的路走对了,也对做循环农业越来越有信心。“虽然近年猪肉价格下降,猪场赢利较少,但是和蔬菜种植一结合,整个基地的总成本降低很多,还是可以的。这就是循环农业的好处。现在销量根本不是问题,产量有多大销量就有多大。”

每天,基地的畜产品和果蔬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本地市场,使更多格尔木市民吃上了新鲜、绿色的健康肉、菜,菜价也下降了不少。别的不说,仅辣椒的价格就下降了一半,从去年的7元多下降到3元多。

格尔木地区的自然条件在殷红伟眼里也从劣势成了优势:“沙土具有通气性好、不板结等特点,种蔬菜正好。温差大、光照强,病虫害也少。”

“我们最终要把基地发展到3000到4000座大棚的规模,让更多的人吃到高原上种的绿色蔬菜。政府这么支持我们,我们一定能发展起来。”殷红伟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4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