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箱养殖泥鳅方法

在有水源而不宜造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饲养半年即可收获,每箱产鳅15~20公斤。

1.木箱制作规格1米1米1.5米,空间容量为1.5米3。

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在注、排水口,并安装有2毫米的金属网目。箱底填入粪肥、汲土(或一层稻草一层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内水深30~50厘米左右。木箱可放在向阳流水处,使水可从一只孔流进,另一只孔排出。几只箱可联在一起,搞联箱生产。M.yz023.COm

2.放养密度每箱可放长3厘米以上的鳅种1~1.5公斤。

3.饲养管理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木箱流水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饵料有鱼粉、动物内脏、猪血粉、豆饼、麦麸、酱糟、菜籽饼等植物性饵料。配合饵料由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鱼粉或蚕蛹粉、7%血粉、3%酵母粉组成。配合饲料加水捏成团状饵,投饵量为箱内泥鳅体重的1%~2%。泥鳅食欲与水温腾,要根据季节和温度调整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和投喂量,水温在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应占总量的60%~70%。水温在23℃~28℃,植物性饵料应占30%~40%。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7~8时投喂全天饵料量的70%,下午1~2时投喂30%。水温在15℃时开食,随着温度升高投饵量也逐渐增加,一般为7%~8%,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应少投或停食。

4.鳅病防治

为预防鳅病发生,在保证饵料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消毒箱体。一旦发现肠为病,可在10公斤饵料中投入20克痢特灵,每日投喂2次,连喂3~5天。赤鳍病对泥鳅危害极大,泥鳅感染此病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一旦发现此病,应立即用0.1/10000浓度的四环素药液浸洗鳅体1~2小时或用0.2/10000浓度的痢特灵药浴24小时。或者用0.04%(药物占鱼体重的比例)的呋喃奈斯拌入饵料连喂3天。如发现水霉病,可用4%的食盐水浸洗浸洗病鳅5~10分钟,或用410-6的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分钟。如发现寄生虫病,可用0.710-6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二者5∶2)联箱遍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

5.注意事项在下雨时要防箱水外溢,而致泥鳅逃出,还要防止农药、化肥污染水进入箱内。

延伸阅读

泥鳅养殖: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


【常见问题】泥鳅养殖: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

【专家解答】

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当水温下降到6℃以下,泥鳅便钻入泥中15厘米深,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能否安全越冬,关系到养殖效益。下面小编带你一起看看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

一、及时投喂,催肥增膘。泥鳅在水温10℃以上均可摄食。水温在20℃以上时是催肥增膘的关键时期,应充分投喂;水温15℃以上,泥鳅摄食仍较旺盛,饲料投喂仍不可放松;水温10~15℃时,每天至少投喂1次。这一时期应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并拌入少量复合氨基酸及复合维生素,以提高泥鳅对饲料的利用率。水温低于10℃,晴天中午仍有泥鳅上浮觅食时,应坚持少量投喂。

二、搭建温棚,防寒保暖。水温低于10℃时,泥鳅生长逐渐减缓,直至停止生长,人工防寒保暖可相对延长泥鳅生长期。具体做法是,当水温在15℃左右时,在泥鳅养殖池四周插竹竿,做成拱棚架形,上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人工保暖棚,既可保证正常光照又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可延长泥鳅生长期一个多月。适合于水面较小的池塘推广应用。

三、采取措施,安全越冬。自然越冬的露天池塘,每年11月份气温降至10℃以下时,泥鳅开始停止摄食,逐渐进入越冬休眠期。露天池塘泥鳅的自然越冬方式有两种。一是干池越冬,泥鳅停食后,将池水放干,待泥鳅进入池底泥土中后,在泥面覆盖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农作物秸秆,保持底泥湿润、不结冰。覆盖物不要堆积过密,以防泥鳅窒息死亡。泥土较干时可扒开覆盖物喷水润湿,不可在覆盖物上喷水。二是深水越冬,即在泥鳅进入越冬期前,将池塘水位升高至1米左右,让泥鳅钻入水下泥土中进行冬眠越冬。越冬期间注意观察水位,及时补水,防止因水位过浅而导致泥鳅冻死。若池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以防长时间冰封导致泥鳅缺氧窒息。

【小编总结】

泥鳅是南方地区常见的养殖品种,但是南方地区冬天温度也会较低,对于泥鳅这一对温度敏感的生物来说,如何越冬是关键。第一农经小编给您整理了《泥鳅养殖: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泥鳅苗价格及养殖方法


泥鳅是一种特殊的鳅类,为鳅科泥鳅属小型底层鱼类,在我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和其它的鱼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等都不同,营养价值非常高,素有“水中之参”之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苗价格及养殖方法吧!

泥鳅苗参考价格表

.stabs td{text-align:left,text-indent:0.5em}品种名称参考价格品种名称参考价格青鳅0.06元/尾大鳞副泥鳅0.08元/尾中华沙鳅0.08元/尾台湾泥鳅0.05元/尾

注:泥鳅苗的平均价格大约在0.06元左右一尾,但因品种、质量、规格、产地及市场等不同价格差异较大,以上价格仅作为参考,请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以实际情况为准。

泥鳅有哪些品种?

1、青鳅:青鳅在我国除青藏高原除西藏林芝地区外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

2、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青鳅,鳞片大,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

3、中华沙鳅:中华沙鳅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吻长而尖,须3对,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

4、台湾泥鳅:台湾泥鳅为大鳞副鳅的一种,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苗怎么选择?

1、规格:泥鳅苗分水花苗和寸苗,水花苗没有培育经验往往培育成活率不高,所以许多新手选择购买寸苗开展养殖,虽然苗种成本高些,但养殖周期比放水花苗短且成功率相当高。

2、品质:泥鳅苗品质决定养殖产量和养殖成本,一是看泥鳅苗的活跃度、整齐度和健康度,更要看品种是否纯正,品质差会出现病害多、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等情况。

3、价格:泥鳅苗在选购的时候切勿一味追求低价,否则肯定会购到劣质苗,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采购泥鳅苗先找有实力的养殖场多了解、考察,选择有繁育能力的大型种苗场。

泥鳅的养殖方法

1、池塘养殖:泥鳅一般采用天然泥塘比较经济实用,但对一些池硬较窄或是土带沙等情况为防止池塘漏水,则应考虑人造池塘。

①天然泥塘:天然泥塘简单,投资少,食物充足,亦可自繁自育,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经济实用,效益高,无任何风险,适合初次养殖户养殖,注意泥鳅外逃及工业、农业污染即可。

②人造池塘:人造池塘可建成土池或水泥池,面积300~500平方米,池深90~11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50厘米,有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适合大规模养殖。

2、稻田养殖:泥鳅稻田养殖泥鳅是将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稻田浅水环境)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分沟溜式和田塘式两种。

①沟溜式:沟溜式就是在稻田中挖鱼沟、鱼溜作为鱼的栖息场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鱼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宽35厘米,深20~30厘米,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②田塘式:田塘式是在稻田内部或外部低洼处开挖鱼塘,鱼塘与稻田沟沟相通,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鱼塘深1~1.5米,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但是要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泥鳅的毒问题。

3、水缸养殖: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空闲地可用木箱或水缸养殖,用粪肥、泥土、稻草和泥土混合物填入底层,厚30公分,水深30~50厘米,有进出水口,可连成一串或者一片集中养殖。

4、网箱养殖:湖边、河边、大泥塘及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溪里可用网箱养泥鳅,面积40~50平方米,网箱四角用竹杆插入底泥,网底紧贴泥面,放入三朵多孔板或二捆秸杆充做人工鱼礁即可。

5、鱼鳅混养:泥鳅是底栖杂食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鱼池塘中混养泥鳅不用投饵,一般可以和草鱼、链鱼、鳙鱼、鲫鱼等一起混养,但是不宜与青鱼、鲤鱼、黑鱼一起混养。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养殖泥鳅泥鳅胀气病的形成及预防方法


经过越冬期,泥鳅体质较弱,整个越冬期都处于停食阶段,泥鳅的肠壁比较薄,加上较长时间没有蠕动,目前消化能力还很弱。所以即使养殖户没有大量投喂,也易出现胀气的现象。水质因素越冬期后,泥鳅塘内的水质较浓,水体中有机质、杂质偏多,有的池水手感发黏或发涩,这样的水质,水体中的气体含量往往偏高,容易引起泥鳅发生胀气,即泥鳅肠道内充满了小气泡,增加了泥鳅的浮力。所以,较小的泥鳅会出现侧身躺在水体表层的现象。生活在此水体中的泥鳅,摄食时水中的气体伴随着饲料进入肠道内,这就是为什么饲料投喂量小也容易胀气的原因。水体条件过差极易发生气泡病。

泥鳅吃食引起胀气,从外表看,泥鳅的肚子滚圆,肚皮朝上躺在水中,可以看到肚皮黑一块白一块,黑的就是饲料;剖开泥鳅肠道,可以看到饲料排在泥鳅肠道内,稍用力,即从肛门溢出。许多养殖户对此不以为然,但大量胀气现象的发生,又会引起泥鳅肠炎病的暴发,因此要提前预防泥鳅肠炎病的发生。防治方法(1)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质发黏或发涩时及时换水;(2)定期改良底质,控制底泥排放气体,减少水体中气体的含量;(3)前期投食量要少,不要多喂,并逐渐增加饲料投喂量,阴雨天减少饲料投喂量。

泥鳅养殖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泥鳅体内还含有丰富的核苷,,能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同时泥鳅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泥鳅的味道也很鲜美,所以很多养殖户都开始养殖泥鳅,那么泥鳅怎么养殖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小编来说说泥鳅的养殖技术。

鳅池条件

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面积约100平方米为宜。深度80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逃。池沿要设泻水口。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因此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应有面积为4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

培育肥泥肥水

放鳅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质鸡粪30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大量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池内,让其发酵腐化。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放养规格

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如以小泥鳅作种苗,以每100平方米放养25~35公斤为宜。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

投喂饲料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动物性食料可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每天投喂一般为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投喂时间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夏末初秋,应注意高蛋白饲料的配比,促使泥鳅快长速肥。

日常管理

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池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以上就是养殖泥鳅常见的养殖技术了,如果在养殖的时候能够按照科学的方式养殖的话就一定更能够更好的养殖泥鳅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大棚泥鳅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称号,它的药用价值高,口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现在市面可以经常购买到泥鳅,当然泥鳅的养殖方法也有很多。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大棚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殖方法

1、泥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到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盖。

二、注意事项

大棚养殖泥鳅对于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养殖户应该掌握较好的调水技术和防病技术,采用大棚养殖泥鳅,大大棚内的池塘应该及时充氧,并且要定期检测水质,透明度应该保持在25厘米以上。大棚养殖泥鳅可以适当的减少泥鳅放养密度,这样能增加泥鳅出池规格,提高收益,大棚养殖泥鳅因为饲养密度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好泥鳅的疾病防控技术。

养殖泥鳅赤皮病的防治方法


姜堰市梁徐镇曹加凤来电话反映,他家养殖的泥鳅日前出现胸鳍发红继而全身发红的症状,病鳅浮在水面上,不久死亡,每天约死亡250克左右。他问,泥鳅得了什么病,怎么防治。

从曹加凤反映的情况看,泥鳅可能得了赤皮病。赤皮病又叫皮瘟、擦皮瘟。泥鳅发生赤皮病是由于鳅体擦伤,水质恶化,感染荧光假单胞菌引起。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病鳅体表充血发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充血并烂掉;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

治疗泥鳅赤皮病,可采用外用消毒药和内服抗菌药相结合的方法。

外用消毒药:⑴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加水全池泼洒。⑵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五倍子加水全池泼洒。⑶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二氯异氰脲酸钠加水全池泼洒。⑷每立方米水体用0.2-0.5毫升双链季铵盐加水全池泼洒。内服抗菌药;每公斤泥鳅体重用50-100毫克磺胺类药物拌饲料投喂,连用6天。

预防泥鳅赤皮病,在放养、捕捞、运输过程中避免碰伤鳅体,苗种下塘前用5-8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或2-5毫克的土霉素溶液浸洗10分钟左右,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良好。

泥鳅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泥鳅是餐桌上常见美食,但随着大量的捕捉,野生的也是泥鳅越来越少,而人工养殖泥鳅也成为了一种前景广阔的养殖业。近些年市场对于泥鳅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上涨,各地养殖泥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随着养殖面积和规模的扩大,它的疾病也随着多发。那么泥鳅养殖是有哪些疾病?一起来亲农网看看吧。

1、气泡病

气泡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间,是由水体中的氨气、氧气以及其他气体引发,在昼夜温差大情况下,进入泥鳅的血液中,但泥鳅不能吸收,从而出现此病。发病时泥鳅的体表、腮以及鳍部出现很多的小气泡,肠道充满气体,导致泥鳅不能正常的游动,常常浮于水面,还易引发其他疾病,病发严重时导致大批量的幼苗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加水时要进行曝气,分解水体中有机物,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质变差,发病时立即注入新鲜水,再用食盐溶液泼洒全池,在夏季时要注意降温措施,在病发较严重时,可用药物治疗。

2、腐皮、烂身病

此病也是水质较差引发的,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高、塘底有机物多等状况,会导致泥鳅在遭受外伤后受病菌感染此病。发病初期体表发黑,食欲减弱,体表某些位置出现出血性病灶,到了中期时病灶为开始溃烂、坏死,到病情后期,溃烂的深度扩大,导致泥鳅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水质管理,定期使用惠金碘消毒,一旦水质变差要及时更换,发病时可全池泼洒惠金碘,一般每亩泼洒四分之一瓶,再在每公斤饵料中加入安泰素和10%爱福灭各5克拌料投喂,一天两次,连续三天。

3、肠炎

肠炎时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肠炎,在水质差、水体溶氧低、饵料变质等情况下,会导致泥鳅体质变差,从而爆发此病。病发时食欲减弱或不进食,而尾部肛门部位红肿,这时按压其腹部有血水会黄色液体流出。

防治方法:同样加强水质管理,增加水体溶氧,投喂时的饵料一定要保持新鲜性,残饵好及时捞出处理,定期消毒,抑制细菌繁殖。发病时在每公斤饵料中加入10%阿莫西林+惠得力各5克拌料投喂,一天两次,连续三天。

4、水霉病

水霉病是有水霉病菌感染的一种疾病,是水生动物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病菌会在5-30度的水温繁殖,一旦泥鳅出现外伤,就会附着在伤口位置,在外伤位置大量繁殖。病发时感染位置一般有一团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导致泥鳅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动不便,最后病菌扩散全身,导致泥鳅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发病后用惠金碘泼洒全池灭菌,第二天再用硫醚沙星泼洒全池,再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药物投喂。

泥鳅养殖 泥鳅生态养生技术


原始的泥鳅就输生长在田里的,如今养殖业大规模的兴起,所以恩多养殖户都在养殖泥鳅,实际上,在现代的养殖技术当中,养殖泥鳅还是可以回归稻田中养殖的,那么这种生态养殖的泥鳅应该要怎么养殖呢?

1.精整田块

养鳅田块要水源充足。放鳅之前,要将田埂筑好夯实,加宽田埂,田块四周插上木板或塑料板(入泥30cm)以防逃。养殖田沿田埂开一条围沟,在田中心开纵横厢沟,围沟与厢沟相通,沟宽50cm、深25~30cm,使养殖田块分成4小块,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挡,防鳅逃逸。

2.施足基肥

泥鳅在水田中主要捕食水蚤、丝蚯蚓、摇蚊幼虫等。因此在水田中施肥,促使饵料生物的生长,较之人工投饵更为经济有效,但施肥要适度。施肥方法:先将田水放干,让太阳晒3~4天,再按每亩撒米糠130kg。次日,每亩施发酵畜肥200~300kg,再在阳光下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让土壤吸收,然后蓄水。

3.苗种放养

水田插秧后及时放养鳅种。选用3cm左右的泥鳅,一般每亩放鳅种2~2.5万尾。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养一点。

4.强化投喂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下脚料等,和植物性饲料,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要定时、定量、定位投喂。泥鳅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放了泥鳅的水田,放种后第1个月应投喂蚕蛹和炒米糠各半的混合饵料。投饵时间在每天下午1次投入,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早晨不见剩食或略有剩食为度,每次投饵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5%,水温高时,可增至85~100%。放养一个月后,每隔15天追施发酵的有机肥,猪、牛、羊粪等,每次追施量为15kg/100亩。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饵料,后期最好在集鱼坑或溜内施肥投饵,这样有利于集中起捕。

5.日常管理

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发现漏洞及时修补,以免泥鳅逃逸。水田养殖水位应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并兼顾泥鳅的生活习性,从农作物插秧栽植到分蘖发棵,要浅灌水,以促进农作物生根分蘖发棵,生长期应适当加深水位(保持10~15cm),这样既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适应泥鳅生长。露田期间围沟和厢沟中水深约15cm。泥鳅生长旺季要经常更换新水,及时捞除残食剩渣,以免污染水质。同时还要捕捉敌害,如老鼠、水蛇等,严禁鸭子进入水田。

6.疾病预防

生态养鳅要保持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淡。鳅种放养前,须经过检疫或采用鳅种消毒等预防措施,这样泥鳅较少发病。如要施农药,则要首先把泥鳅诱至沟内安全水域,其次加深水位分批施药,并尽量减轻施药浓度,喷药后要及时换水,绝对禁止采用呋喃丹、五氯酚钠、毒杀酚等剧毒农药。由于泥鳅的病害治疗较为困难,应采取以防为主的原则,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10kg进行泼洒,可起着施肥增钙、消毒防病作用。

生态养殖泥鳅的有很多,既可实现泥鳅的养殖,还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如果能够加上科学的方法养殖的话,那么生态养殖泥鳅的系哦啊亿一定不会差的。

泥鳅养殖池的水质管理方法


泥鳅养殖池塘水质调控难度不小,在养殖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池塘水质发黑,水面上有许多的泡沫,各项水质指标严重超标,很容易出现泥鳅大量死亡现象,下面黔农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如何管理泥鳅养殖池的水质吧!

泥鳅养殖池的水质管理方法

1、要注意天气变化,控制池塘水温。由于泥鳅养殖的水位普遍都不深,在盛夏季节应控制水温在30℃以内,可采用搭建阴篷。遮阳网、加注温度较低的水来加以调节。前期可以通过栽种水葫芦或水滑石等水生植物,净化池的水葫芦主要是为了净化水质,养殖池的水葫芦既能遮阳,又能为泥鳅提供天然的栖息场所。不仅如此,水葫芦又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成了泥鳅无土养殖的“功臣”。水葫芦稍微加工一下就是很好的青饲料,可以喂猪、喂鹅,从水中捞起来放一段时间之后,又是很好的农家肥。

2、要加强水质控制,避免水质恶化。泥鳅养殖过程中既要保持水色黄绿,有充足的活饵料,又不能使水质过肥缺氧。前期保持水位约30厘米,每5天交换一部分水量。通过控制施肥、投饵保持水色,不能过量投喂。随着鳅苗生长到后期,逐步加深水位达50厘米。

3、要关注水源变化,防范污染中毒事件发生。泥鳅养殖户要密切注视水源水质的变化,随时注意水源的水色、气味、悬浮物、浑浊度等理化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进水,避免污染中毒事件的发生。

做好鱼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暴雨后易发细菌性出血病、烂腮病、肠炎病、白头白嘴病等病。可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药物泼洒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投喂 ,发现死鱼和病鱼及时捞取,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治鱼类寄生虫类病害

寄生虫主要有中华鳋、锚头鳋、鱼鲺、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在水质恶化的肥水池中车轮虫、斜管虫等原生动物较多;在清瘦的水池中锚头鳋等甲壳动物较多。杀灭原生动物的寄生虫时宜选用伊维菌素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杀灭甲壳动物时,一般选用敌百虫以及菊酯类鱼药。

暴雨后及时调节水质

暴雨过后山区鱼塘的水质一般pH值偏低,应对养殖水体定期施用生石灰,每20天用一次,亩用量20-30千克,并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无土养殖泥鳅


无土养殖泥鳅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养殖技术,因为使用稻田等有土养殖等方式进行养殖的话,泥鳅的成活率无法控制,其品质也不是特别好。并且现在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滥用导致泥鳅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市场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无土养殖泥鳅必定会成为以后最常见的养殖方式,下面小编就带来了的无土养殖泥鳅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建立养殖池

将养殖池建立在水源充足,干净污染的地方,根据泥鳅养殖数量确定泥鳅养殖池的面积与数量,通常一个养殖池的大小比例为长宽深14:11:1.2米左右。设置好正确的进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不能太低,将进水口管放置在池塘上方,最好是离池塘相差10厘米左右,防止泥鳅通过进水管逃跑。出水口设在池塘最底部,出水口要使用小鱼泥鳅体积的纱网封住。然后在池塘中研堆放适量的石头细砂等,为泥鳅提供休息的地方。

2、选择种苗

选择种苗是可以在田间捕捉野生的泥鳅作为种苗,种苗的重量不能过重。因为种苗的重量是跟随生长进程而变化,越重的说明生长时间越长。种苗的生长能力要强,保证身上无伤口,无病害。种苗的好坏与后期的生长质量及成活率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选择好的种苗可以让养殖事半功倍。所以我们不管是外购还是自留甚至是野生品种都要保证种苗有良好的生长能力,为养殖提供一定的保障。

3、种苗放养

选择好种苗后在放养前一周左右要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工作,消毒要注意全面彻底。消毒的时候在池塘中注入25-35厘米左右的水,然后撒入适量的石灰粉,3-4天后再注水肥水,用于培养浮游生物左右泥鳅的食物,为泥鳅提供天然的饵料。然后再将种苗放入食盐水中,挑选出无病无害,身体强壮的种苗放养。淘汰体质弱,受伤的泥鳅,控制好泥鳅的养殖密度,密度是关于能否养殖成功关键因素之一。

4、日常管理

水质是无土养殖的关键,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水质清澈有肥力,不可产生异味异色。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因为温度较高,所以水容易变质,我们要定时更换注入新水,最好是让池塘水保持在微流的状态。在池塘中放置规格相同的多孔塑料块或者是石块,每个之间的距离相同,塑料块要做好固定措施,防止浮出水面。然后在水面上可以放入适量的水草,不仅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场所,防止夏季阳光直射威胁泥鳅的生长,还能有效的调整池水温度,净化水质,为泥鳅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无土养殖容易捕捞,因为泥鳅的主要休息场所为细沙,所以捕捞效率高,肉质比泥土养殖的好。其口感更加柔滑顺口,养殖数量也远比泥土养殖的多,经济效益也由此大量增加。以上就是对小编对无土养殖泥鳅方法的简单介绍了,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捕捉泥鳅有哪些方法?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我国各地分布较广,但是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钻人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捕捉泥鳅有哪些方法吧!

须笼捕捞

除了泥鳅入冬休眠以外的均可采用此法,一般选用须笼或黄鳝笼捕,在水温18~30℃时,捕捞前停食一天。先在笼中放上可口香味的饵料团,如炒米粉糠、麦麸等,将笼放入池底,1小时后,先收扰袋口,拉上笼,后解开袋子的尾部,收获一次。也可将笼布放在进水口处,进水时水流冲击,在笼口周围形成水流,泥鳅即溯水进入笼内而被捕获。

拉网捕捞

在泥鳅摄食旺季,可用捕捞家鱼鱼苗、鱼种的拉网或专门编织的拉网捕捞泥鳅。作业前,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然后将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当饵,等泥鳅进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收网,起捕率高。

鳅袋捕捉

鳅袋捕捉多用在稻田内,选择晴天白天,先将稻田鱼溜、水沟中的水放净,等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在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并放入饵料,泥鳅到袋内觅食,即可捕捉。

干塘捕捉

一般在泥鳅吃食量较小,而未钻泥过冬的秋天进行,或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剩余时采用此法。干塘捕捉若有少量泥鳅残留,则可找到泥鳅钻泥所留的洞,翻泥掘土将泥鳅捕获。泥鳅钻入淤泥中的洞,圆形或椭圆形,一般成鳅洞径1~2厘米,洞深随泥鳅的大小、淤泥的厚度、水温等变化。

稻草聚捕

秋冬季节,泥鳅已钻泥越冬,可以在深秋季时节把稻草、玉米杆或麦草等扎成大捆,再用粗棒捅过几个洞,预埋入稻田的集虫凼、鱼沟的泥中,使其只外露一小部分。随着水温的渐渐降低,大量泥鳅会纷纷钻进其中越冬。捕鱼时,只须将稻草、玉米秆或麦草成捆轻轻提起,再向锣筐中倾倒即可。

泥鳅无土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鱼类品种,目前在我国分布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都是非常好的,很受人们的喜欢。现在很多人都想通过养殖它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不过在养殖之前,需要对它的各种养殖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泥鳅无土养殖技术

1、饵料选择: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水中的小型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其喜欢吃的食物。人工养殖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黄粉虫、蚯蚓、蛆虫、河蚌、螺蛳、鱼粉、野杂鱼肉及畜禽下脚料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2、饵料投喂:泥鳅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阴雨、闷热天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天要坚持巡田一周,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例如田埂有漏洞、漏水、死鱼等都应快速处理,并保持池水嫩绿色。每隔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液消毒一次。藕田的施肥以多基肥为准,少用化肥,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而且对泥鳅无害。定期换水,每次换换水20~30%即可。

3、水质调控: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厘米为宜。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每次亩施有机肥20千克,增加池塘中的桡租类、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于20厘米,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高温季节经常注入新水,更换部分老水,定期开启增氧机。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1、施肥。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

2、投饵。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籽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7-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15%、肉骨粉10%、豆饼25%的配比,日投饵2次,投饵率为10%。9-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4%。早春和秋末2%左右。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3、水位控制。水位控制极为重要。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

泥鳅的放养模式

1、放养准备:在放养鳅苗前20天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消毒。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用铁丝网防逃。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约占全池面积的1/3~1/5,深30~50厘米的鱼溜,在池底铺一层腐质较多粘土。放养前7天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池塘水深10厘米用生石灰75千克化成浆全池泼洒。清塘5天后注水25厘米,每亩施有机肥150~250千克,用于培肥水质。

2、苗种放养:泥鳅苗种选用人工培育苗或野生苗,但都要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敏捷,一次放足。放苗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平均水温15℃以上,每亩放养规格为80尾/千克的苗种1100千克,最好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苗种放养前用8~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进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时间为20~30分钟。

泥鳅常见的疾病及防治

1、水霉病:病菌是通过伤口侵入后发病的,故在捕捞和运鳅时要慎重操作,尽量不要使鳅体损伤。

防治:鳅苗种及卵子可采用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15分钟,成鳅和亲鳅患病,可采用医用碘酒或1%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擦伤口,有一定效果。

2、赤鳍病:主要是由池水恶化、营养不当及鱼体受伤引起。

防治:可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或0.3毫克/公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24小时重复1次即可,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泥鳅无土养殖的技巧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做好水质的调控。稻田养殖的时候需要提前做好施肥的工作,然后控制好水位。喂食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以蚯蚓、昆虫等食物来喂养,喂养的次数也需要把握好。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木箱养殖泥鳅方法》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青蛙泥鳅养殖”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6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