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顽固性腹泻的病因分析 仔猪顽固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仔猪顽固性腹泻通常在断奶阶段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此时容易发生应激,导致消化系统紊乱,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使机体抵抗力减弱,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出现发病,如果没有采取合理治疗,长期腹泻就会导致机体发生脱水、酸中毒,胃肠黏膜发生损伤,无法正常消化吸收,从而出现顽固性腹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仔猪顽固性腹泻的病因分析仔猪顽固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1、病因分析

仔猪顽固性腹泻通常是由于仔猪在产出后没有吮食足够的初乳或者哺乳期持续时间过短;饲喂品质较差或者缺乏营养的饲料;患有某些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而出现后遗症。另外,如果气候突然发生明显变化,大部分地区就容易发生以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黄白痢、轮状病毒病、流行性腹泻、仔猪副伤寒等为主的顽固性腹泻。在临床上,基本上不会出现单一发病的情况,通常会出现继发或者混合感染,促使死亡率升高,特别是混合感染温和型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等疾病,造成巨大的损失。

2、临床症状

仔猪患病后主要表现出排出稀软或者水样粪便,且排粪次数增加,症状较轻时每天腹泻5~7次,症状严重时每天能够腹泻10次以上。粪便呈灰白色、黄色、淡绿色或者黑色,其中混杂没有消化的乳凝块、饲料渣以及黏膜等。排出的粪便污染臀部及两后肢,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脱肛,肛门处明显红肿,有时流出稀粪,眼眶下陷,被毛粗乱失去光泽,皮肤弹性减弱,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拱背,行走无力,怕冷,卧地相互挤成一堆,或者卧在草垫上不起,眼结膜呈苍白,耳鼻、四肢冰凉,有时肌肉发生寒颤,体温降低,舌色淡白,分泌较少的津液,心跳较弱。

3、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对于顽固性腹泻,通常由于致病菌群已经对常用药物形成抗药性,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立即采集病料送至实验室分离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尽快选择使用高敏性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促使病程缩短。病猪可采取后海穴(即尾根下凹陷处,也叫做交巢穴)注射药物,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1mL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或者阿托品,注意药物采取针头平刺注射。如果患病仔猪日龄较小,用药时可将其两后腿提起呈倒立状保定,然后使用小儿头皮针进行注射。病猪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8万~1万IU丁胺卡那霉素针剂,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猪出现比较严重的脱水,可采取静注补液,即由40mL50%葡萄糖、100mL小苏打、500mL5%葡萄糖盐水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4次,同时配合肌肉注射6mL复合维生素B、10mL维生素C注射液,每3天1次。

中药治疗。取5g炙甘草,肉桂、炒白芍、煨诃子各8g,煨肉蔻、黄芪、山药、炒白术、党参、地榆各10g,木香、泽泻、茯苓各6g,以上药量适合体重为15~20kg患病仔猪1天使用,每天1剂,加水煎煮后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分3次灌服,根据症状轻重连续使用2~4剂。方剂中煨诃子用于涩肠止泻,泽泻、山药、白术、茯苓用于健脾燥湿利水,白芍用于缓急止痛、养血和营,肉蔻、肉桂用于温肾暖脾涩肠,木香用于调气止痛,黄芪、党参用于益气补中,炙甘草用于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混合后具有暖肾利水止泻、益气健脾的作用。也可取20g乌梅肉,18g干姜,18g茯苓,18g苍术,18g白术,12g厚朴,18g泽泻,18g陈皮,18g猪苓,8g附子,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开水烫泡,待温度适宜后分成2次灌服,每天2次,同时配合口服适量的人工补液盐。方剂中附子配合干姜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且干姜能够解除附子的毒性,加之二者都属于温热药物,能够促使体温升高,并调节生理机能;茯苓、厚朴、苍术、陈皮和白术具有健胃化湿的作用,对胃肠道机能进行改善;泽泻、猪苓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作用,从而促使体内水液合理分布,减轻泄泻。如果病猪持续较长时间腹泻,可在药方中添加乌梅肉,用于涩肠止泻。

4、预防措施

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管理。母猪分娩前,使其保持7分膘情,即躯体呈水桶状,后躯整齐。控制产房温度稳定在18~22℃,确保干燥、清洁,没有贼风侵入。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温水和洗涤灵对各种饲具进行刷洗、消毒。母猪分娩时,要确保产房安静,防止受到异常刺激而引起应激。如果母猪分娩间隔在20min以上,则要立即注射催产素,用于缩短产程。为避免发生乳房炎,可使用100mL0.1%普鲁卡因、0.25g欧噻得进行乳房基底封闭;也可在局部乳房涂抹1%碘甘油或者鱼石脂。

加强仔猪管理。仔猪断奶当天可在饲料中添加0.02%多种维生素以及抗生素,如0.01%恩诺沙星或者0.01%硫酸新霉素或者0.06%土霉素粉,连续使用3~5天,用于缓解应激反应,同时抗菌消炎。饲喂品质优良的乳猪料或者仔猪专用料,但要注意对于新购入的仔猪要避免前2~3天饲喂过饱,适宜控制在7~8成饱。猪场自繁仔猪要在出生后及时口服庆大霉素1mL,并分别在5日龄和40日龄注射1mL和2mL0.1%亚硒酸钠注射液,能够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圈舍及其周围环境保持卫生良好,每天进行清扫和消毒。

哺乳仔猪顽固性腹泻的防治
近几年,哺乳仔猪腹泻病已成为猪场尤其是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仔猪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常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分析
1、母猪带毒哺乳仔猪腹泻主要来源于母猪,母猪带毒是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母猪感染流行性腹泻、圆环病毒Ⅱ型、蓝耳病、猪瘟、伪狂犬、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体通过奶水传播给仔猪,带毒母猪成为仔猪的传染源。
2、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饲料营养水平低,母猪霉菌毒素中毒,免疫力下降,处于亚健康状态,霉菌毒素直接通过奶水毒害仔猪,导致仔猪肝脏、脾脏损伤、胃肠道损伤,导致顽固性腹泻的发生。
3、饲喂环境差产房通风条件差、环境卫生差及保温设备不合理等也成为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
4、饲养管理不科学母猪从妊娠舍转到产房没有经过消毒,产房不能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哺乳母猪饲料营养标准低,奶水质量差。
5、用药程序不合理母猪用药混乱、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没有用药程序或者用药程序不合理,母猪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低。
6、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程序混乱、不科学,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的干扰严重,母猪免疫抗体水平不整齐,对仔猪的保护率低。
二、临床症状
发生腹泻的猪为3-10日龄,开始的1-2天内排出黄色稀便,逐渐发展为灰色水样稀便,有的呕吐、有的有神经症状,腹泻仔猪迅速出现脱水、消瘦,死亡率高达70%以上。个别母猪出现乳房炎、子宫炎,体温升高到41℃-42℃,采食量下降,大部分母猪采食正常,没有临床症状。猪场断奶母猪配种率低(70%左右),返情率高,有的15-30天才发情。母猪有泪斑、体表有铁锈斑。
三、防治方案
1、母猪采用排毒净化方案预防仔猪拉稀金贝母2kg+六联抗2kg+肝肾和素1kg拌料/吨,连用20天。
2、治疗(母仔同治)母猪:饲喂以上方案时同时添加排毒肽2kg哺乳仔猪菌毒性、奶源性、营养性、毒素性、应激性腹泻、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黄、白痢。

相关推荐

花白鲢顽固性出血病处理一例



湖北黄石市阳新县宝塔湖石老板

基本情况:养鱼养殖池塘面积21亩,平均水深1.7亩,以36亩水体计算。

8月17号,晚上突然降温,晚上鱼游塘一直到18号早上7点多还不下去。

18号上午去鱼塘,下风口全是死亡的藻类,池边还有鱼在游,不停的有死亡或快死亡的鱼类被打捞起来,各种鱼都在死。水色呈黄色。测量水质,氨氮,亚硝酸盐,PH值都正常。

检查死鱼,明显的出血病症状,外表没有锚头蚤。显微镜检查,没有寄生虫感染。

经了解,前几天就一直陆续有花白鲢死亡,一天在20-40条左右。持续有2星期,治疗过1次出血病,但是没有断根。昨天晚上降温倒藻,造成鱼体死亡加重。

具体方案如下:
18日早上小雨:泱盛解毒宁12瓶,全池泼洒。增氧机不停。
19日下雨,停食,下午使用红片12包。
20日,晴,泱盛雪停1壶+18瓶辛硫磷,一起全池泼。
20日下午开始内服:池塘一共有吃食性鱼类1万斤左右,老板出于成本考虑,每餐内服3套泱盛恩诺沙星+肽酶激安,平时晚上投料1包。给药时,先投料1包,1小时后,半包饲料拌3套药的方式给药。
21-23号,继续20号方式内服。一共内服4天。
24号,死鱼基本消失。


断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仔猪腹泻,导致生长缓慢,严重者甚至死亡。断乳仔猪腹泻率一般在20%~30%,死亡率2%~4%。几年来,我们通过现场观察与查阅相关资料,对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使仔猪腹泻率大大降低,一起来了解一下:断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轮状病毒感染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以2~5周龄的仔猪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和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很高。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

仔猪早期断奶时,其胃底腺区的壁细胞和主细胞发育还不成熟,分泌盐酸的量还很少,而且又失去了由母乳乳糖产生的乳酸,因此,使断奶仔猪胃内容物pH值升高,致使小肠黏膜抵抗能力减弱,易被各种外源性蛋白质抗原损伤,如豆饼、豆粕中的球蛋白可造成肠绒毛的萎缩,引起仔猪过敏性腹泻。断奶对仔猪消化酶的活性有较大影响。据资料介绍,仔猪断奶后的1周内,其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经2周后才能重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尤其是蛋白酶的活性在6~8周龄前很低,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之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即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

哺乳仔猪消化道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其可减轻胃肠中营养物质的破坏,减少毒素产生,增强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有效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乱与腹泻。乳酸菌最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断奶后,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逐渐减少,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群大量繁殖,大量水分被重新吸入肠道内排出,导致腹泻发生。仔猪免疫状况的变化很快,仔猪从初乳中获得免疫抗体,其免疫水平在3日龄达到高峰,但在随后的3星期内下降很快,而主动免疫在4~5周才起作用。在3~4星期,仔猪抗体水平处于一个相对低谷。此时断奶又会影响自身抗体的产生,使免疫水平更低,仔猪更容易发病。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哺乳仔猪以传染性腹泻较为常见,而保育仔猪以日粮抗原过敏、断奶、寒冷、环境应激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这两类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

仔猪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糨糊状稀粪。应激因素包括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仔猪断乳后从哺乳间转入平台式断乳圈喂养,还会将不同窝的仔猪混群,最严重的应激是仔猪日粮从液态母乳变为固体饲料。

2、防治措施

选留体质健壮的青壮年母猪,适时淘汰体弱多病的老龄母猪,供给母猪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保证母猪的健康和适度体况,从而保证仔猪从初乳中获得某种特定的抗体。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免疫和护理工作,母猪进产房前对猪舍、床栏、猪体彻底消毒、灭菌、清洁,产房要提前升温。猪产后2~3天要连续给猪注射强效阿莫西林,预防产后感染。

仔猪出生后5~7日龄就要为其补料,提早补料仔猪在7日龄时开始补充颗粒饲料,颗粒料中一定要加入诱食剂,奶味越浓诱食效果越好。仔猪断乳前采食量大,胃肠机能就会得到充分锻炼和适应,断乳后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大大降低,这是早期断乳成败的关键。

对仔猪适时断奶,在断乳前1~5天减少哺乳次数,最后2天夜间将母猪移舍,同时时把弱小的仔猪挑出来单独饲养。也可采用赶母留仔的方式,即断奶时先把母猪赶走,而把仔猪留在原舍中,由于原环境没有改变,减少了断奶时的应激。从繁殖周期看,断奶越早越好。但在生产中,断奶越早往往发生腹泻较多。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和经验,早期断奶以28日龄为宜。另外,仔猪断奶时的抗病力与其体重成正比,体重越大抗病力越强。

使用优质蛋白原料,大豆蛋白中抗原性蛋白的大量存在可使断奶仔猪产生过敏性反应。因此,在饲料原料方面,要选择粉碎粒度适宜、水分含量达标且不发霉的玉米。豆粕在乳仔猪饲料中的限制量小于25%,并且适当提高仔猪料的能量浓度,其中椰子油最好,豆油与玉米油次之。另外,还要合理使用酸化剂、酶制剂和甜味剂等饲料添加剂。

1、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断乳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断乳后l~2周,第7d达到高峰。急性感染表现为营养状况良好的猪突然死亡,死前没有任何症状或有短暂病史,耳及腹部常呈蓝紫色;慢性时常表现为采食量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直肠检查体温正常,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后期患猪脱水、精神萎顿,如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快就会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猪尸体发绀,小肠臌气、水肿和充血。

2、病因分析

2.1机体原因仔猪消化功能尚未健全,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仔猪断乳后常不能适应饲料由易消化的母乳向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难消化的断乳饲料的转变。同时,由于断乳因素的影响,仔猪在断乳后1~2d内拒食、少食,2~3d后当仔猪饥饿时,又大量进食,短时进食大量的营养物质,仔猪胃肠难以消化,造成消化迟滞,从而引起腹泻。

2.2日粮中的抗原过敏反应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是仔猪断乳后腹泻的主要原因。

2.3应激因素包括心理应激(母子分离)、环境应激(猪舍内温度、湿度变化,咬斗等)和营养应激(由母乳转化为饲料)。仔猪断乳后从哺乳间转入平台式断乳圈喂养,有时还会将不同窝的仔猪混群,最严重的应激是仔猪日粮从液态的母乳变为固体饲料。由于断乳应激造成内分泌紊乱而引起肠道损伤,使胃肠酶的水平和吸收力下降,食物以腹泻形式排出。天气骤变会引起气温突然变化,贼风会给仔猪造成冷应激,都会造成仔猪腹泻。

2.4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猪腹泻的常见病毒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等;细菌有大肠杆菌、C型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

2.5霉菌毒素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往往是引起断乳后仔猪发生腹泻的原因之一,如呕吐霉素、T一2毒素等。

3、治疗措施

3.1补铁、补硒当发生仔猪腹泻后首先应考虑补铁、补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同时注射维生素B12,解除腹泻一贫血一腹泻的恶性循环。

3.2合理配伍抗茵药物治疗猪腹泻的抗菌药物较多,有恩诺沙星、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同窝中有1头猪发病必须全群用药,治疗时最好能联合用药,这样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3补液仔猪腹泻常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而导致死亡,因此,对腹泻仔猪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可选用l0%葡萄糖补液盐口服或腹腔注射。推广口服补液盐,因其使用方便、效果明显,具有补充水分、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和供给营养的作用。

3.4调节肠道内环境提高仔猪腹泻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改善和调节肠道内环境。应先用清瘟止痢的中草药配合敏感抗生素清理肠道内的有害菌及其毒素,再添加益生素等,以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建立良好的内环境。

3.5使用阿托品阿托品是M-胆碱受体阻断药,它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强烈痉挛,从而减少下痢次数、延长常规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而提高其治疗作用。因此,用阿托品配合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并同时采取肠道收敛保护措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6治疗体弱病危仔猪对机体较弱的仔猪可配伍使用一些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中药制剂,效果比较明显。对病情严重的瘫痪病例,可注射维生素B16~10mL,2次/d,直至四肢站立为止。

4、预防措施

4.1减少断乳应激

4.1.1提早补料仔猪在7日龄时开始补充颗粒饲料,颗粒料中一定要加入诱食剂,如香味素、奶精等,奶味越浓诱食效果越好。仔猪断乳前采食量大,胃肠机能就会得到充分锻炼和适应,断乳后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大大降低,这是早期断乳成败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仔猪7日龄开始补饲,可使仔猪断乳前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可减少营养性应激的影响。

4.1.2逐渐断乳在断乳前l~5d减少哺乳次数,最后2d夜间将母猪移舍,以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

4.1.3适时、适当体重断乳从繁殖周期看,断乳越早越好。但在生产中,断乳越早往往发生腹泻较多。掌握适当的断乳日龄和体重,提高生理机能。不论何时断乳,仔猪到一定的体重,方能表现出生长发育良好,否则应推迟断乳时间,一般掌握在4~5周龄、体重6.5~7kg断乳,以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耐受力。

4.1.4断乳措施断乳时采取移母留仔的方法,让仔猪留在原圈内饲养3~5d再转栏,以减少环境应激的影响。

4.1.5断乳后的饲喂断乳后,少量勤添,适当控制饲喂量、逐步换料。断乳后l~3d应限食,第1d为正常采食量的l/2,第2d为2/3,第3d为3/4,少量勤添,3d后自由采食。此阶段,猪胃容积较小,可以少量多餐。饲料选择为逐步换料。仔猪断乳后第1周仍喂乳猪料,第2周喂2/3乳猪料、l/3断乳仔猪料,第3周喂l/3乳猪料、2/3断乳仔猪料,最后全喂断乳仔猪料。

4.1.6断乳后的饲养管理提高舍温并保持稳定,断乳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体重3.6~5.5kg为28℃,5.5~7.7kg为27℃,7.7~12.3kg为25℃,l2.3~18.2kg为21℃。断乳时按日龄、体重比断乳或比规定温度提高2~3℃,尤其在秋后、冬季和早春更有必要。试验证明温度连续波动对仔猪断乳后第1周比随后几周的影响大,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多。

此外,做好保暖保温工作,保持舍内温暖和一定湿度(50%~60%)、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干燥;饲养密度适当;避免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

4.2减少营养成分的影响

4.2.1降低蛋白质水平仔猪断乳后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因为蛋白质是日粮发生超酸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降低蛋白水平可减轻肠道的免疫反应。但是单纯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势必影响增重。实践证明,提高赖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既可减轻仔猪的消化负担,有利于增重,又可预防和减轻仔猪腹泻。

4.2.2精心调配日粮在断乳前3d的仔猪料中加入一些抗生素或益生素类物质;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l.5%柠檬酸(RE酸和食醋也可);添加高锌(国外资料认为添加量以每千克饲料含锌量达3000mg为宜,饲喂高锌饲料以2周为限)。

4.2.3喂饲有机酸仔猪胃腺不发达,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断乳前胃的酸性环境主要靠母乳发酵产生乳酸来维持。断乳后形成乳酸的乳糖来源中止,胃酸的分泌量又很少,胃内的pH值达到5或5以上。一般的玉米一豆饼型的仔猪料pH值在6.1左右,大肠杆菌需要的最佳pH值为6~8,过高的胃肠pH值为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pH值低于4时,大肠杆菌生长速度降低,甚至死亡。

4.2.4添加消化酶饲料中添加消化酶可以弥补断乳后体内酶的分泌不足和活性降低,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腹泻,促进仔猪生长。

4.2.5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中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机理是在肠道内占位繁殖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腹泻的发生,有利于断乳仔猪的生长发育。

5、结论

通过对断乳仔猪腹泻的各种原因分析,并针对各种病因采取合理配伍抗菌药物、调节肠道内环境、口服补液盐、提早补料等防治措施,使断乳仔猪的腹泻率从20%~30%降低到l0%~20%,因腹泻引起的死亡率也从2%~4%降到1%~2%,变成僵猪的数量也明显减少。断乳仔猪腹泻是猪场的一大难题,但只要通过对症治疗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仔猪腹泻的类型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仔猪腹泻是养猪大户常见的一种典型的多病因疾病,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率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即所谓的僵猪)。由于引起该病发生的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呈交叉混合感染,导致临床诊断与防治困难。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腹泻的类型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一、病原性腹泻
1.细菌性腹泻
常见有大肠杆菌引发的仔猪黄白痢、魏式梭菌引发的仔猪红痢、沙门氏菌引发的仔猪副伤寒等造成的腹泻。但它们各有特点:黄痢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死亡率低和拉黄色稀便为主要特征;白痢常发生于14~21日龄会吃料的仔猪,以拉乳白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味的稀便、病程长、死亡率低为主要特征;红痢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拉红色稀便、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副伤寒造成的腹泻常发生于30日龄以上的断奶仔猪,以剧烈腹泻、高热、皮肤出现紫斑、脓性结膜炎、败血症死亡为主要症状。上述致病菌同样会感染母猪,但母猪不会出现症状,而成为病原携带者,常传染给仔猪,使仔猪发生腹泻。
2.密螺旋体性腹泻
由密螺旋体引发的腹泻,大猪、小猪都易发,但50~80日龄的小猪多发,以出现黏液性出血性下痢、病变局限于大肠为主要特征。
3.病毒性腹泻
常见的有猪轮状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伪狂犬病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厌食、水样腹泻、脱水、体重锐减、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它们的不同点是:轮状病毒以56日龄内的小猪多发,大猪常为病毒携带者,不表现症状;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冬季多发,且发病快,病程5天左右,病愈后产生免疫力,10日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很低,成年猪若没有继发感染则几乎没有死亡;仔猪伪狂犬病,多发于30日龄以下的猪,以高热、呕吐、腹泻、出现神经性症状、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妊娠母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则发生流产或产死胎。
4.寄生虫性腹泻
常见有仔猪球虫病、蛔虫病。球虫病常发生于7~21日龄的仔猪,温暖潮湿季节多发。母猪为带虫者,是传染源;仔猪感染后表现为腹泻,粪便呈黄白色,偶尔可见便血,镜检可找到球虫卵。蛔虫性腹泻多见于30日龄以上的猪,表现为被毛粗乱、腹泻、消瘦、磨牙、异嗜、腹痛。
二、非病原性腹泻
1.消化不良性腹泻
常见于刚断奶仔猪,由于饲养方法不当、饲喂次数过少、一次性投料过多、仔猪饥饿暴食造成的。主要症状为仔猪精神正常,但拉稀,粪便中有没消化好的饲料。
2.营养不良性腹泻
常由于母猪营养不良、奶水少而稀薄,导致仔猪营养不良所致。主要症状为瘦弱无力、苍白、被毛干枯、腹围收缩、拉水样或黏稠稀便。
3.过敏性腹泻
常见于突然更换饲料的断奶仔猪。新换的饲料中植物蛋白质含量过高,仔猪胃肠道一时难以适应而引发免疫反应,发生过敏性肠炎性腹泻。

三、预防措施
1.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分娩母猪进栏前,产房應彻底清洗后再用3%的烧碱水溶液泼洒消毒,将栏内的微生物、虫卵消灭掉;母猪进入分娩栏前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母猪腹部、乳房、后躯、四肢,把母猪身上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除掉。栏舍还要定期消毒。
2.加强免疫接种和驱虫工作
母猪分娩前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K88-K99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魏式梭菌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轮状病毒病疫苗、伪狂犬病疫苗,使母猪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防止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断奶仔猪还要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母猪进分娩栏前要驱虫,防止虫卵污染栏舍感染仔猪,可用氯苯胍或球痢灵驱除球虫,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驱除线虫。
3.科学饲养
母猪泌乳量多少与哺乳仔猪育成率及断奶仔猪体重关系密切。因此对泌乳母猪应实行高水平饲养,不限量饲喂或自由采食。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促进仔猪生长发育,而且能减少母猪泌乳期失重,有利于母猪断奶后正常发情配种。
4.加强环境控制
仔猪怕冷,受凉易腹泻,因此寒冷天气要保暖防冻,可将250瓦的红外线保暖灯挂在保暖箱上,勤换垫草,保持栏舍清洁、干燥。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治氨气中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5.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首先让仔猪及时吃到初乳,提早对母猪补料,确保饲料没有发霉变质,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增强抗寒抗病能力。仔猪断奶初期饲喂不宜过饱,应采取少喂勤添的方法,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四、治疗措施
治疗仔猪腹泻的原则是:导泄、消炎、收敛、补液、健胃。常用的抗菌药为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土霉素、氟甲风霉素等抗生素;抗病毒制剂为干扰素、聚能和肽、免疫球蛋白聚肌胞、白细胞介导素、转移因子、高免血清等。常用中药为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板蓝根、甘草、野菊花、穿心莲等,助消化药有1%柠檬酸、酵母、复合酶、山楂等。口服补盐液为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钠3.5克、葡萄糖20克、水1000毫升。
针对病因,要对症治疗,平时做好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

断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的猪饲养规模呈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在这种饲养模式下,腹泻是非常典型的疾病,主要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属于仔猪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理现象。生产中因为仔猪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旦感染通常会呈现交叉的混合感染模式,会对猪群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直接威胁养猪生产,制约养猪业的顺利发展。这就要求饲养者在平时的生产中应该掌握仔猪腹泻的原因与症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以控制。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断乳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1.1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主要指的就是传染性病原,生产中常见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是流行性腹泻病毒,各种年龄的猪都容易感染发病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流行性,冬春寒冷的季节是该病的高发阶段。轮状病毒也可导致各年龄段的猪主要在寒冷的季节发生感染,其中2~5周龄的仔猪是主要的发病群体。寄生虫性腹泻大多是由球虫、蛔虫而引发20日龄以上的猪发病,病猪感染后多呈慢性感染,如果仔猪小于10日龄感染发病,则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2仔猪自身原因

仔猪实行早期断奶的时候,自身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小肠的抵抗能力会减弱,非常容易被各种外源性蛋白质抗原所损伤,从而引发仔猪过敏性腹泻的情况出现。断奶会对于仔猪消化酶的活性有比较大的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会降低,大概要经过2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够恢复至原有水平。断奶仔猪的胃肠道菌群会相应的出现变化,仔猪肠道原有的乳酸菌逐渐减少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群会进行大量繁殖,水被大量的重新吸收再排出,从而导致腹泻的情况出现。通常仔猪都是从初乳中获得免疫抗体从而维持其免疫能力,仔猪在断奶后会对其自身抗体的产生造成影响,导致免疫水平更低从而容易发生腹泻,影响经济效益。

2、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措施

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母猪饲养管理的情况会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状况,所以强化母猪的管理措施并提高其身体素质对于仔猪的生长非常重要。生产中应该挑选体质强壮的适龄母猪,而对于体弱多病的老龄母猪不应该继续保留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淘汰处理,母猪日常采食的饲料应该保证营养平衡且全价,通过确保母猪的机体健康从而保证仔猪能够在初乳中获得特定的抗体而维持应有的免疫力。还要注重母猪分娩前后的免疫与护理程序,生产中应该注意消毒措施落实到位,猪的产房应该在进猪前提前进行升温处理。猪生产之后应该连续采取注射给药的方式以预防产后感染的情况出现。

2..2加强断奶仔猪的管理

仔猪在哺乳期间应该遵循早开食早补料的原则,食物会相应的对消化道产生刺激作用,在仔猪出生后的5~7天就可以进行补料措施,7日龄即可给其补充加入诱食剂的颗粒饲料。在断奶之前仔猪的采食量通常比较大,给胃肠机能提供充分的锻炼和适应机会,这样在仔猪断乳后发生腹泻的概率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这是主要影响早期断奶的重点。生产中应该强调锻炼仔猪的消化道,使其保持比较强的消化能力从而降低腹泻的情况出现。适时给仔猪进行断奶,可以先把母猪带走而将仔猪留下,这样可以减少仔猪因为断奶而产生的应激反应。依照以往的繁殖周期推断,断奶时间越早对于仔猪越有利,但是发生腹泻的情况就会相应的增加。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可以知道仔猪在28日龄进行早期断奶是比较合适的时间,而在仔猪体重达8kg时给其断奶也比较合适,均有利于仔猪生长。

2..3合理配制断奶仔猪的饲料

断奶仔猪的饲料配制非常重要,生产中应该采用优质的蛋白原料,饲料原料要粉碎粒度适宜、水分含量达标且不能够发霉。此外还要适当提高乳猪料的能量浓度,最好选择椰子油添加。

2..4加强防疫措施

实际的养猪生产中,饲养者应该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重视猪群的检疫工作,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经济损失。尽量不从外场购入仔猪,避免外来病原的流入而造成原有仔猪群感染发病,甚至形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每个猪场都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场的防疫制度,落实好预防消毒措施到位。严格禁止外场人员进入生产区,避免带入病原,即使是本场的工作人员和饲养员也必须经过消毒、更衣才能进入生产区。猪舍内外的卫生和消毒工作都应该尽量落实到位。兽医或饲养管理人员应做好预防注射工作,对于猪的预防注射,各地区、猪场应根据本地、本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计划,并且按照免疫程序严格的执行。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模式的发展,断奶仔猪的腹泻控制逐渐成为养猪人重点关心的问题。造成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有断奶应激、环境变化、饲料营养等。

1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原因
1.1消化生理缺陷。仔猪在断奶阶段,消化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器官容积和重量都较小,断乳仔猪的消化酶和胆汁酸严重分泌不足。有研究报道,与50天断奶的仔猪相比较,早期断乳仔猪的胰酶分泌不足,且胃肠道消化酶活性较低,胰腺的发育速度缓慢。21日龄断乳仔猪在断乳后1周内,胰腺组织脂肪酶活性下降,胃蛋白酶不受断乳应激影响,且随日龄及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
1.2免疫力低下。早期断奶仔猪受到断奶应激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免疫和抗病能力低下,仔猪3周龄时才开始正式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并且速度较慢,到4~5周龄时抗体才能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断奶应激又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
1.3稳定的肠道微生物区系未建立。断乳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中菌群种类和数量易变化,此时,微生物区系很脆弱,易发生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失调。断乳后,由于饲料中带入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同时,胃肠道较高的pH共同导致了稳定的微生物区系的破坏,有害细菌开始增多,最终导致腹泻。
1.4饲料因素。断乳仔猪饲料的配方是影响仔猪营养性腹泻的最主要因素。为了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配方师在设计断奶仔猪的饲料通常是高能高蛋白,但是过高的能量和蛋白以及仔猪不完善的消化系统的综合作用下,仔猪很容易出现腹泻。
2预防断乳仔猪营养性腹泻的措施
2.1合理配制日粮。断奶仔猪的饲粮的配制应符合断乳仔猪的生理特点,除营养要满足其需求外,适口性和消化性也要高。蛋白质可选品质好的动物蛋白如鱼粉、血清粉和血浆蛋白粉等,而少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同时,日粮中合理的粗纤维,对仔猪胃肠道及其他消化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高反而会导致腹泻的发生。
2.2添加益生菌。益生菌的添加,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使得有益菌在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益生菌在肠道中的产物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降低断乳仔猪的腹泻发生率。
3猪场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就要降低断乳仔猪的腹泻率。这其中采取的措施除了加强预防和治疗外,断乳仔猪的营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充分掌握断乳仔猪的生理机能,并提供健康合理的日粮才是降低营养性仔猪腹泻的有效途径。

仔猪腹泻的原因 仔猪腹泻的有效防治方法


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该病是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仔猪腹泻一直以来是养猪业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仔猪腹泻在养猪业危害中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率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即所谓的僵猪),甚至死亡,从而给现代养猪也带来巨大的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腹泻的原因仔猪腹泻的有效防治方法。

1、仔猪腹泻的原因

传染性疾病因素:仔猪发生传染性疾病都是由于传染性病原所引起的,其中常见的病毒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类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而常见的能引起仔猪腹泻的细菌主要有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和仔猪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此外还比较容易发生的是寄生虫性腹泻,其中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

仔猪自身的原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刚断奶的仔猪胃内容物的pH值通常都是呈现升高的趋势,这样就会削弱小肠黏膜的抵抗能力,从而容易受到不同的外源性蛋白质抗原的损怀,最后导致仔猪呈现出过敏性腹泻的状态;仔猪体内的消化酶活性降低,同样会造成小肠的损伤。临床生产中通常可见仔猪在断奶的1~2周内,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很低,最终仔猪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出现腹泻的情况;仔猪在断奶初期胃肠道内的菌群会有变化,胃内pH值升高导致乳酸菌逐渐减少,从而引起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群进行大量的繁殖,仔猪肠道内会相应的排出大量的重吸收的水分,最终引起仔猪腹泻;猪机体免疫力不强,在初乳中获得的免疫抗体,其免疫水平在仔猪3日龄时达到高峰,但是随后的3周内迅速下降,但是机体的主动免疫要在4~5周才具有作用。因此可知,在3~4周内仔猪体内的抗体水平是比较低的。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仔猪采取断奶措施,直接会影响其自身抗体的产生,更明显的降低免疫水平,仔猪腹泻的可能性加大,生产中应该多加留意。

其他原因:仔猪摄人体内的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不足,导致其抵抗力降低,从而表现下痢;生产中仔猪会受到许多应激源的刺激,包括心理应激(母子分离)、环境应激(猪舍内温度、湿度变化,咬斗等)和营养应激(由母乳转化为饲料)。通常给仔猪采取断乳措施之后,都会将其从哺乳间转入平台式断乳圈舍进行饲养,有时还会将不同窝的仔猪采取混群饲养的方式,而生产中将仔猪采食的日粮由液态的母乳变为固体饲料是对仔猪最严重的应激刺激,临床中必须加以防备。

2、仔猪腹泻的合理防治

强化母猪的饲养管理措施:猪场想要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要将母猪饲养管理放在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因为母猪的饲养状态会直接对仔猪机体的强壮造成影响。生产中应当挑选体质健壮的青壮年母猪留用,而那些体弱多病的老龄母猪应该适时的采取淘汰方式进行处理,同时提供给母猪的全价饲料要求营养平衡,以确保其健康并且有适度的机体状况,这样能够保证仔猪在初乳中获得相应的特定的抗体。母猪分娩前后要落实好免疫和护理方面的工作,产后的2~3天应该注意对产后感染的情况加以预防。

仔猪管理措施的强化:仔猪哺乳期尽早开食、尽早补料,对于消化道的发育与食物的刺激关系很密切,根据相关报道可知,仔猪在7日龄开始补饲,那么在其生长至21日龄的时候,其胃内盐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量都会比没有采取补饲措施的仔猪要高,通过采取补饲操作还能够将肠绒毛和隐窝加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给仔猪补充的颗粒饲料中必须有诱食剂的成分,因为奶味越浓对于仔猪产生的诱食效果越好。仔猪在断乳之前就有了很大的采食量,能够充分锻炼胃肠机能,并且逐渐的进行适应,仔猪断乳之后的腹泻率和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合理配制断奶仔猪料:使用优质蛋白原料,大豆蛋白中抗原性蛋白的大量存在可使断奶仔猪产生过敏性反应。因此,在饲料原料方面,要选择粉碎粒度适宜、水分含量达标且不发霉的玉米。另外,还要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切实落实防疫消毒制度:猪场一般采取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并且对猪群进行相对比较严格的检疫制度。如果必须从外场引入仔猪,一定要做好控制疾病传人的预防措施,保证场内原有的猪健康而不被传染,避免外来疾病在场内进行流行和传播。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而创建合理的防疫制度,并且要落实到位预防消毒措施。猪场的相关人员必须在消毒之后才能进入生产区。按时对舍内外进行卫生消毒。猪的预防注射工作必须重视,但是不能所有猪场都采取一套免疫制度,不同猪场要根据各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这样才能保证猪获得比较好的免疫效果。

腹泻主要分为病原性腹泻和非病原性腹泻,而非病原性腹泻主要有营养性腹泻。本文主要论述营养性腹泻的产生、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仔猪的主要生理特点为:母源抗体水平已降的很低而仔猪的主动免疫功能尚不完善,仔猪抗病力较低,肠道发育不健全,胆汁分泌不足,断奶时由母乳改为固体饲料,消化和吸收能力降低。

断奶后发生腹泻的生理原理为:1、食物在胃内消化不良,2、造成小肠内消化吸收不良,3、大量未充分消化食糜涌入大肠,4、大肠微生物发酵增加,5、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上升,6、大肠内渗透压上升,水进入大肠,7、腹泻开始。
仔猪腹泻带来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
1、死亡率增高。腹泻是造成出生仔猪死亡的主要因素,在死亡总数中占较高比例。
2、降低饲料报酬。饲料不能很好的被吸收,不能有效的转化,促进仔猪生长。
3、降低抵抗力,引起继发感染。
4、延长上市日龄。
5、增加劳动量。
6、增加饲养成本。
预防仔猪腹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在实际生产中,粪便要及时清扫,保持猪舍内干燥卫生。要做好仔猪保温工作,最好的方法是在产栏内设立仔猪保温箱,箱底的木板上铺上草袋或麻袋片。仔猪吃完奶后进去休息,吃奶时再出来。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经常成为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如致病性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等等。产房的消毒应选择对猪体无毒无刺激性、杀灭效果好的药物对猪体及地面等进行喷雾消毒,每周1-2次,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对猪体及环境的污染。
初生仔猪消化系统不发达,机能不完善,因此提早开食能刺激仔猪胃肠的发育和分泌机能的完善,对于预防仔猪腹泻的发生很有必要。仔猪诱食开始时间不应晚于7日龄。此外,脂肪的吸收率是随着日龄而增长的,仔猪对脂肪的吸收有生理性限制。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维护肠道健康,促进肠道发育,避免由于脂肪无法吸收引起的拉稀。胆汁酸可有效解决乳仔猪断奶应激引起的自身内源性乳化剂分泌不足的问题,刺激内脏器官的发育成熟;动态协助其肝胆和肠道功能的提高,增加机体健康。

断奶仔猪应激的原因 断奶仔猪应激的预防措施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是指仔猪断奶以后受到诸多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仔猪断奶后2-7d内发生腹泻、水肿、内毒素休克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危害性非常严重,不仅可导致仔猪发病、生长速度放缓、延迟出栏时间,增加养殖成本,甚至还能引起死亡。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给养猪企业及养猪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断奶仔猪应激的原因断奶仔猪应激的预防措施。

1、断奶仔猪应激的原因

生理因素。目前各养殖场多采取早期断奶的方式,仔猪在断奶时各项机能还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尤其是消化系统,胃酸的分泌量不足,消化能力较差。仔猪在断奶后,乳酸的来源终止,此时胃酸的分泌量仍然较少,仔猪会因为胃内的酸度不足而使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抑制,胃蛋白酶量较少,会影响到蛋白质的消化。未消化的饲料在断奶仔猪的小肠内会为大肠杆菌等其他致病因子提供良好的繁殖条件,同时乳酸菌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仔猪出现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而出现腹泻,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另外,仔猪在断奶后消化酶的分泌量不足,活性降低,断奶仔猪以吃母乳为主转为以采食植物性饲料为主后,两种不同来源的营养会使仔猪无法适应,而发生应激反应,从而表现消化不良,发生腹泻。

饲料因素。仔猪在断奶后完全以采食饲料为主,而此时仔猪的肠胃功能还不健全,仔猪精液的分泌量较少、消化酶的种类较少,活性较低,消化能力较差,再加上胃酸不足,因此在断奶后易发生换料应激。如果断奶后提供的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过高,则仔猪无法完全消化而引起腹泻。另外,当饲料中的脂肪含量过高时,尤其是动物性的脂肪含量过高时也易引起仔猪发生腹泻。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植物性的饲料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会降低仔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仔猪出现断奶应激,表现为腹泻。

环境因素。仔猪在断奶后与母猪分离,养殖环境发生改变,此时断奶仔猪会由于不适应新的养殖环境而出现应激。如果此时养殖环境较差,如温度不适宜,昼夜的温差较大,相对湿度过大,空气质量不佳等会加剧仔猪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病原性因素。仔猪在断奶时母源抗体发生中断,并且自身的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全,肠道内的消化酶的种类和活性下降,因此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多种疾病。

2、断奶仔猪应激的预防措施

预防换料应激的发生。仔猪在断奶后营养的来源由液态的乳汁变为固态的饲料,会经历较为严重的换料应激,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换料应激的发生要做好哺乳仔猪的补饲工作。一般在仔猪7日龄时就要及时的补饲,以锻炼仔猪的采食饲料的能力,促进胃肠功能的发育,同时还可促进相关酶的分泌,使仔猪在断奶后可以完全的适应植物性的饲料,使胃肠的消化机能得到加强,以减少换料应激的发生。另外,在断奶时更换饲料要逐渐的进行,在断奶前的1-5天要逐渐减少每天的哺乳次数,同时增加喂料的次数和饲喂量,直到完全的饲喂饲料。所提供的饲料要求优质且易于消化,在断奶后要注意控制好饲喂量,不可喂料过多,要少喂勤添,仔猪在断奶后也不能立即将饲料换为仔猪料,要给仔猪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步将包料更换为仔猪料。

加强管理。仔猪断奶后为了减轻心理应激,可在完全断奶后将母猪移出产房,将仔猪在原栏舍继续饲喂3-5天,待完全适应后再进行分群或并栏。避免突然改变养殖环境而引起断奶仔猪发生环境应激。仔猪在分群并栏时要尽量将同一窝仔猪并为一群,可缓解断奶应激。在断奶时要根据哺乳仔猪实际的养殖情况选择适宜的断奶方法,以减轻心理应激。

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不良的养殖环境会加剧应激反应,因此仔猪在断奶后要注意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猪舍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避免舍温忽高忽低。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将舍温控制在30℃以下,冬季则要注意保温,舍温不能低于18℃,相对湿度要控制在60%-80%。有研究表明,在仔猪断奶前后适当的提高舍温,同时保持猪舍干燥,可以显著减少仔猪发生应激反应。另外,还要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及时的清理粪污,定期对猪舍、工具等进行消毒,预防仔猪发生腹泻。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仔猪在断奶后易发生应激反应而影响到仔猪的健康,最常发生的就是腹泻。因此要做好仔猪胃肠道的调理工作,改善内环境,保持平衡。预防腹泻的发生,可以在仔猪的日粮和饮水中添加一些预防性的药物。因断奶仔猪的消化酶、胃蛋白酶的数量和活性较差,因此还可以在仔猪的饲料中添加一些酶制剂,以促进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可有效的预防断奶仔猪发生应激反应。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是增加仔猪免疫力的有效措施,要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来接种相关的疫苗。需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分别的接种1次,使仔猪通过母猪乳汁获得母源抗体,形成被动免疫。另外,还要根据仔猪的抗体水平实行科学的免疫。

1、发病原因
1.1营养应激
研究表明,仔猪在断奶前,其能量主要来源于乳糖和乳脂,断奶后,能量主要由谷物淀粉所取代,由于饲料中含有仔猪几乎无法消化的不溶性淀粉和纤维素,因此,容易引起仔猪不适应。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并引起腹泻等疾病。另外.由于豆粕的抗原性对断奶仔猪的小肠黏膜容易造成损伤,可引起消化道的pH值升高,从而造成仔猪消化不良,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多。
1.2免疫力下降
仔猪出生3周以后。由于母源抗体逐渐消耗,而仔猪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这其间正处于免疫空白期,因此,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腹泻、水肿、圆环病毒病等疾病的发生。
1.3环境应激
当仔猪断奶后,转到一个陌生的栏舍,与其他仔猪合并饲养,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易引起环境应激反应,尤其是仔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和保温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若保温措施不得当,仔猪断奶后就容易发生应激反应。
1.4心理应激
当仔猪断奶后,由于离开了母猪,突然失去母猪的爱抚和保护,在一个新的群体中,仔猪间难免会因抢食而发生打斗,这样会对仔猪产生心理上的压力。造成心理应激;另外,诸多的应激因素可引起仔猪胃酸减少、增加小肠运动,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
2、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1生长停滞
当仔猪断奶后,发生应激反应时,其采食量下降15%~20%,生长速度放缓,甚至个别仔猪呈现负增长,需要7d才能恢复。当仔猪断奶后,第1周的生长发育状况尤其重要,对仔猪一生的生长性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断奶仔猪的体重每增长1kg,则会提前3~5d出栏,当仔猪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6~l0kg的仔猪停止生长1d,出栏时间则会推迟3d以上,而断奶后呈负增长的仔猪,其饲养周期则会至少延长5d以上。
2.2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多发生在断奶后5—8d,该病发病率较低,约5%一20%,但是死亡率较高,可高达90%~1OO%。特别是那些生长速度快、膘情较好的仔猪最易发生,急性病例多数在1~2d内死亡,一般病例3~5d内死亡。
2.3腹泻病
仔猪断奶后,由于不食母乳,改投乳猪料,因此,断奶后仔猪的饮水量明显增加,食欲下降,排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根据调查表明,仔猪断奶后,腹泻病的发生率高达30%~100%,平均约5O%以上,严重时死亡率达到15%以上,即使是耐过腹泻的仔猪,生长发育也会受阻,容易形成僵猪。

3、综合防治措施
3.1预防措施
3.1.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加强妊娠母猪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特别是产前30d,妊娠母猪不宜太肥或太瘦,母猪在怀孕80d后.要喂足哺乳母猪饲料,每头母猪每天2.5~3.5kg,在饲料中添加1-2%的“牲命1号”,以确保仔猪在母猪体内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仔猪出生重,增强仔猪体质,同时,还能确保母猪产后有充足的乳汁哺乳仔猪。
3.1.2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在仔猪的饲养管理中,要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特别是严寒酷暑,初生仔猪栏舍内的温度在26-28℃为宜,并且可用红外线灯,l周后温度可适当降低1~2℃,然后,逐渐降低至常温。要及时清扫栏舍内粪便及其他异物,保持栏舍干燥卫生。断奶后。将母猪赶走,仔猪留在原栏舍继续饲喂1周左右,使仔猪继续在熟悉的环境过渡一段时间,仔猪断奶后,工作人员和饲料等因素不宜更换,都应保持相对不变。饲料应逐渐慢慢更换,同时要注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仔猪断奶的头3d可饲喂哺乳期颗粒饲料,然后每3—4d更换30%的保育仔猪料,10d以后,即可饲喂保育仔猪料,饲喂方式上少喂勤添,每餐以6分饱为宜。同时,要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降低圈舍内的氨气浓度,控制好饲养密度,认真执行消毒制度,严禁将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这样可有效防止圆环病毒病Ⅱ型的接触感染机会,给仔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1.3调整好日粮:由于仔猪断奶后,其消化道及酶系统的发育仍尚未健全,若饲喂植物性高蛋白饲料,极容易使仔猪肠道蛋白质过敏,引起腹泻病的发生,因此,要及时调整好断奶仔猪的日粮,其植物蛋白质的用量不宜超过20%,断奶初期还要适当降低使用量,并且日粮要以膨化大豆或鱼粉等蛋白为主,并在仔猪保育后期适当增加豆饼类成分,另外,在断奶后的仔猪日粮中添加2%的“护仔康2号”,可预防仔猪拉稀、掉膘,促进仔猪的生长。
3.1.4免疫接种:要做好仔猪免疫接种工作,不同猪场根据自己猪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做到有计划免疫.重点要做好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病毒性腹泻及猪链球菌病等免疫接种工作。仔猪的免疫接种日龄安排必须结合每个猪场免疫监测的具体情况进行,而且接种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特别是要做好仔猪圆环病毒病的疫苗接种工作,间隔3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
3.1.5腹泻保健:在饲料中添加1.5%的“急救包”,可预防仔猪的细菌性腹泻和营养性腹泻,对已腹泻的猪群可进行腹泻护理:腹泻初期按1.5%的比例加入饲料中,饲喂5天;腹泻严重的先进行补液治疗,并防止继发感染,治愈后添加1%的急救包+1%的护仔康1号或护仔康2号配合使用,进行调理。
3.2治疗措施
3.2.1治疗方法:可口服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肌肉注射VC,若体温升高的仔猪,每千克体重注射安基比林0.3mL+柴胡0.2mL,并且可适当使用皮质类激素,以增强治疗疗效。
3.2.2腹泻的治疗:仔猪断奶后。一般会发生腹泻,因此,可在饲料中添加白头翁散,每100kg饲料添加200g,连用3d,同时使用胃蛋白酶5g+稀盐酸2mL+水200mL,混合后,分2次喂服。为防止脱水,可在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或电解多维自由饮水。
3.2.3水肿的治疗:若仔猪发生水肿.治疗原则为利尿和消炎。若水肿明显.可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伴有神经症状的仔猪可使用高渗葡萄糖进行静脉注射,并且适量肌注速尿、氨茶碱等药物,另外,亚硒酸钠对仔猪水肿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小结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重在预防,因此,生产中应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栏舍粪便,保持栏舍干燥卫生,认真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好饲养密度,保持栏舍通风,饲喂优质的仔猪料。给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6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