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疫病的预防与治疗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动物养殖的规模逐渐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猪在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疫病会经常发生,这就给猪疫病的预防和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猪疫病预防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对社会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猪疫病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控制,很有可能会造成疫病在养殖领域大范围的传播,不仅会严重危害到生猪和其他的动物,同时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对猪疫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本文主要介绍了猪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疫病和防治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猪疫病防治有一定的帮助。

在猪养殖过程中,猪疫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畜牧业产生不小的影响。猪的各种疫病一旦发展成为流行性传染疫病,那么将会对其他动物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疫情不断的扩大,最终导致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所以在猪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猪疫病的预防和防治,而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对不同疫病的发病症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疫病进行预防,对发病的病猪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猪的疾预防和治疗工作,才能切实保证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常见的几种猪疫病的种类

1.猪气喘病

猪的气喘病也叫猪的喘气病,其学名被称作为猪肺炎支原体性疫病,是猪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疫病,该种疫病会对猪的呼吸道造成慢性的影响。这种疫病的发病症状主要为气喘和咳嗽,胸腔是其主要发病的集中区域。发病时对器官造成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肺部。通常情况下,患有该种疫病的猪伴有肺气肿和肺水肿等机型疫病。而如果猪的肺部出现了虾肉状的病变,则猪的肺部呈现出的是一种慢性或者半机型的病情。猪在感染了该种疫病之后,会导致出栏的时间变长,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采食量会降低,而猪的性别,年龄和品种与该种疫病发生无关。该种疫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主要发生在季节更替和气候环境表现的不稳定的时候。引起猪感染该种疫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的投喂的食物质量较差。个体猪感染该种疫病之后,死亡率较低,但是如果在养殖场大范围的传播之后,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会对猪生长和出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该种疫病不能彻底的根除。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也属于一种呼吸道疫病,其发病的主要诱因有两种,一种是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的影响,一种是和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鼻炎是其发病之后主要的临床症状,发病之后,表现为不断地打喷嚏,同时伴有鼻血流出,猪的面部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形,猪鼻子出现偏斜的现象,该种该种疫病之后,猪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采食量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导致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猪在感染了传染性的萎缩性鼻炎之后,会严重影响到呼吸道正常的运转,同时猪的免疫功能不断的降低,很容易感染其他疫病,使猪的死亡率和淘汰率明显上升。通常情况下,猪在出生后2~5月的时间段内比较容易感染该种疫病,这种疫病在世界各地的都有发生。

二、猪的常见疫病防治措施

1.猪气喘病的防治对策

在猪养殖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养殖场自繁育原则,养殖本养殖场繁育的仔猪,预防引入外来的发病猪。在养殖过程中,如果要引进新型的品种也要严格执行动物检疫检验程序,对于外来的品种应该将其隔离养殖一个月之后,在确定了猪的健康情况之后,才能将其混入到猪群中。在平常的养殖过程中还应该切实做好养猪场的消毒工作,确保提供猪群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禁止向猪投喂变质饲料。此外,还应该注意猪群生长环境的优化,定期的为猪群接种疫苗。而在给猪接种各种疫苗过程中,应该注意疫苗的使用方式,要保证疫苗保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注射的位置,应该进行胸腔注射。同时,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就可以改变自身表面的抗原而造成免疫失败,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在进行免疫过程中还应该做好药物配合治疗,其中螺旋霉素、四环素以及北里霉素和甲砜霉素等多种药物都可以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2.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治对策

国家应该加强对进入境猪的检验和建议,防治外来病猪从国外传入到国内,同时,在猪养殖过程中还应该及时的淘汰生病的病猪,对猪群进行更新,将感染疫病的猪进行淘汰处理,从而降低猪群感染该种疫病的可能。而对于饲养过程中接触过病猪的疑似猪应该及时的将其隔离观察,在一定的观察期内,未发现病猪病例的则可以继续饲养。母猪生产后的猪仔严谨与其他猪接触,猪仔断奶之后需要对其隔离饲养1~2个月,如果没有发现发病的症状,则可以将这批猪仔作为种猪进行培育。同时,在养殖过程中,改善饲养的条件也是防止猪病传染的重要措施。在养殖过程中应该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防止猪群相互挤压,提高圈舍的通风效果,加强气体流通,将有害的空气及时的排除出去。

结语

总之,猪的疫病预防和防治工作需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本次研究主要对猪的两种疫病进行了论述。当然猪的疫病不止这两种,疫病防治的措施还有很多中,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对预防和防治措施进行综合和研究,相信猪疫病预防和防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关推荐

猪的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现就我地区常见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仔猪黄白痢
1.1症状
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1~3日龄多发;白痢发生于1~4周龄的仔猪,1~2周龄多发。黄痢一般于出生12h后,一窝仔猪相继发病,拉黄色糊状稀便,且含小块凝乳块,身体虚弱,进而脱水,继而昏迷而死;白痢多见于1~2周龄仔猪,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生长。
1.2预防
疫苗预防采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于预产期前15~30d按注射方法免疫(具体方法可参考说明书)。
1.3治疗
药物预防则采用庆大霉素,每次4~11mg/kg体重,1d口服2次;磺胺脒0.5g+甲氧苄氨0.1g,研末,每次5~10mg/kg体重,1d口服2次;庆增安注射液每次0.2mg/kg体重,1d口服2次。上述药物均需连用3d以上。
2猪水肿病
2.1症状
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死亡率高达90%。病猪突然发病,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白沫,体温无变化。病猪不时抽搐,四肢如游泳状,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不稳。常在脸部,眼睑,结膜、颈部、腹部、皮下发生水肿。
2.2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防止饲喂过饱。免疫预防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2.3治疗
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很多,但没有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1)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按量分别肌肉注射。(2)樟脑磺酸钠、硫酸庆大霉素按量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同时分别按量肌内注射呋塞米(速尿)、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猪排尿后,补液盐或电解多维饮水。
3仔猪红痢
3.1症状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造成的死亡率高,往往造成全窝端。病猪拉血痢或红褐色稀便。
3.2预防
母猪分娩前半个月和1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次,剂量为5~10ml,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
3.3治疗
仔猪生下后,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d内投服青霉素,或与链霉素并用。预防时用8IU/kg体重;治疗时用108IU/kg体重,每天2次。
4猪痢疾
4.1症状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以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主。7~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达75%。发病初病猪水样下痢,拉黄褐色或灰色稀粪,随后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
4.2预防
本病尚无疫苗预防,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控制本病的发生和减少死亡,可起到短期的预防作用,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主要是靠综合性防疫措施。
4.3治疗
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很快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治疗药物很多,痢菌净、痢立清、二甲硝基咪唑、新霉素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若发现疗效不佳则应迅速更换。
5猪传染性胃肠炎
5.1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呕吐和水样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以2周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一般因高度脱水而死,死亡率可达100%。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和春季产仔期间发生较多,特别是猪的饲养密度过大时常爆发流行。
5.2预防
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5d及15d左右,以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经肌肉及鼻内各接种1ml,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或在仔猪出生后,以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仔猪口服1ml,使其产生主动免疫。
5.3治疗
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对症疗法以减少死亡。仔猪自由饮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为防止继发感染,对2周龄以下的仔猪,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如用庆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000IU,每天1~2次;磺胺脒0.5~4g+碱式硝酸铋1~5g+小苏打1~4g,混合口服。此外,中医药疗法亦比较有效,如用马齿苋、积雪草、一点红各60g(新鲜全草),以水煎服,还可采用针灸治疗(主穴:三里、交巢、带脉;配穴:蹄叉、百会)。
6猪流行性腹泻
6.1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水泻为特征的传染病,冬春季气候突变时易爆发,呈地方性流行,病猪拉灰黄色稀便。
6.2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免疫预防可按说明书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一般防治办法可参照猪传染性胃肠炎。
7猪丹毒
7.1症状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特征为高烧和皮肤上产生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病例表现为心内膜炎及关节炎。丹毒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但加热到75℃后5min就可死亡,1%漂白粉、2%氢氧化钠溶液、5%石灰乳也可以很快将其杀死。该病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身上,尤其以4~6个月龄的架子猪多发。炎热多雨季节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传染。此外,人也能感染发病。
急性型:最为多见,表现为发热(42~43℃)、结膜充血,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指压褪色。亚急性型:胸膜、脊背四肢皮肤等处出现界限明显的红色疹块,疹块出现后,体温变正常。慢性型:以心内膜炎为主要症状,腹下及四肢发生水肿。
7.2预防
接种猪丹毒弱毒疫苗1头份,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力。
7.3治疗
药物治疗青霉素特效,20kg以下的猪用20~40IU,20~50kg的猪用40~100IU,50kg以上的猪酌情增加,每天2次,一般连用3~5d后均可治愈

当前农村猪病的预防与治疗探讨


本文针对云南省江城县国庆乡乡畜牧兽医站的猪养殖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当前猪病的流行发生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猪病预防和治疗措施。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猪肉产品,解决农村猪病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庆乡猪病流行发生的原因

农村猪养殖问题一直是不断发生,而且病情也在逐年恶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猪养殖的问题上,疫病时常发生。面对这个情况,就国庆乡的基本情况对猪病流行发生的原因进行一定的分析。

1.引种检疫不力

首先是猪的引种检疫工作不合格,引入的猪带有感染病毒,这是造成国庆乡猪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养殖户为了获取利益,从不正规的途径获取种猪,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引进的种猪带有隐性疾病,如果这些病猪没有被及时的发现,就会给农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2.农村猪舍简陋

国庆乡猪病流行的发生原因主要还是农村猪舍较为简陋,所以猪生存的环境普遍也比较差。一般来说,农村的猪舍的通风普遍不好,再加上很多猪舍不是封闭隔离饲养,还有就是蚊虫鼠蚁的大量繁殖,更是加大了猪病发生的可能性。

3.免疫预防观念淡薄

猪病的发生有很大原因是由于养殖户的免疫预防观念较为淡薄,同时由于缺乏免疫预防的观念,免疫率低,导致一些疫病的传播。

4.消毒工作不彻底

国庆乡农村猪舍的在消毒问题上,也做的不是很到位。许多农户忽视对猪舍的清洁和打扫,同时在使用消毒药水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一些农户在配兑消毒药水时,由于未采取科学的方法,导致药水浓度过大或是过小;有些药水在配兑之后未被及时使用,导致放置时间过长而失去效用;还有一些情况是,农户未及时更换消毒药水,导致病原具有了抗药性;消毒的时候,农户为了节省时间,就对消毒过程相当随意。

5.杀虫、灭鼠工作不到位

在国庆乡的猪病发生的问题上,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户对杀虫、灭鼠的工作做得不到位。鼠类和害虫类本身都会携带大量的病毒和疾病,并且它们会将疾病进行传播,所以会导致猪病的传播和流行。即时有些养殖户能够做到对猪舍进行杀虫和灭鼠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却不能定期坚持下去。

二、国庆乡猪病的预防措施

1.科学的饲养

对猪进行科学饲养,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猪病的发生几率。要做到科学的饲养,首先就是要将猪的年龄层次、性别、繁殖速度以及用途进行分离,及时、科学地进行猪饲养;同时要以及在不同时期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合理地对猪进行饲养;在猪饲料的选择上也要格外注意,避免不卫生和不合格的猪饲料被投喂。

2.进行严格的管理

2.1合理选择猪场地址

猪场的选择对于猪病的预防也是相当重要的,在猪场的选址问题上,圈舍应选在地势较高、靠近水源以及排水方便的地方,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给猪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同时养殖农户也可以有足够的水源对猪舍进行清洁和打扫。

2.2猪场进行隔离和消毒

为了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将不同体质的猪进行分开饲养,避免体质较弱的猪将病原传给其他健康猪;猪圈应该严格设置消毒池,养殖户在进入猪舍时,也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才可以通过;同时也要注意对喂养猪的器具进行及时和定期的消毒工作,避免细菌的滋生。

2.3进行定期杀虫、灭鼠

上述提到国庆乡的猪病发生原因中,有一项就是很多养殖户未对猪舍进行定期驱虫和灭鼠工作。由于大多数的虫类和鼠类都是携带疾病和病毒的,如果不进行定期的杀虫和灭鼠工作,很容易将疾病传染给猪。春秋两季是鼠类和虫类多发的季节,所以养殖户要更加注意消毒事项。

三、国庆乡猪病的治疗措施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防疫工作中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养、防、检、治等诸环节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对于动物疫病,首要的是防止其发生与流行。预防工作做好了,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动物疫病在防疫方面有其共同的规律,只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动物的免疫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要因时因地制宜。兽医防治人员须根据每种传染病在不同时间、地区的具体流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动物传染病是在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以后,机体抵抗力减弱而发生的。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环节: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这三个环节联结在一起,才能引起传染病的流行。预防和控制、扑灭动物传染病,应针对些环节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加强饲养管理

在猪疾病多发的季节,养殖户一定按照猪免疫程序进行疫病防治,提高机体免疫率,坚强饲养管理,同时在猪病治疗措施上,还可通过提高猪的营养结构从而加大猪的抗病性,这也是利用了增加猪抗体的方法来抵制病原体。

3.特异性治疗

特异性治疗疗法采用的方法是,针对猪某种传染病的高免疫血清、痊愈血清研制出特异性生物制剂,并对猪进行注射治疗;同时也可以对感染疾病的猪进行动物血清的注射,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在疾病发生的时候就要及早进行治疗,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抗寄生虫治疗

由于寄生虫是数量比较繁多,所以在选取抗寄生虫的药物上要有针对性。通常使用的抗寄生虫药物主要有左旋咪矬、伊维菌素、敌百虫等,在选取抗寄生虫的药物时,要注意对药物的种类以及用量上的斟酌。

四、总结

通过本文对国庆乡当前的农村猪病预防和治疗手段的探讨,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猪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知识。相信随着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飞速发展,会发明出更多更好的防疫方法。不仅是国庆乡,如果所有的农村养殖户都能够切实的做好猪病的防治和治疗各种,这将会大大提高猪的品质,同时也会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些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在饲养家畜方面一直在不断的运用其科学手段进行预防与治疗,使其生产业不断扩大。由于猪自身会携带病毒,对于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如果对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没有很好的开展,很有可能会导致这类病毒传染给人类或者其它家畜,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社会。所以加强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本文主要讲述猪的一些疾病预防与治疗技术。

根我县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畜牧大县。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由于猪的不同疾病的发生,给我县养猪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随着市场对肉类的需求,为了激励养殖户的养殖,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下,使得养猪业才得以应市场的需求。同时,每年各级政府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养殖户进行相关的培训,将猪疾病预防与治疗技术传授给农户,使农户掌握了猪的一些养殖技术。本文就我县农户在养殖过程中所见到的一些常见疾病以及治疗方法作简单的阐述。

一、猪的疾病种类

1.猪气喘病

气喘病的主要症状为气喘以及咳嗽。如果猪发病,则会使猪的成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使成长变得缓慢。此病不受时间、性别和年龄的限制,与猪长期所吃的食物质量以及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养殖圈中有一两头病猪时并不会导致猪的死亡,但是这种病的传播速度十分快,它可以传染至整个猪群,这样就会使得危害增大,影响猪的生长。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萎萎缩性鼻炎是属于一种呼吸道疾病。鼻炎会使得猪的面部出现畸形,主要症状是猪不断的打喷嚏,会影响猪的食欲,这样必然会影响猪的生长。这种疾病的发生会导致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损失。这种疾病没有很好的防止方法,只有在日常的管理和饲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对这种疾病进行防止。首先,改善猪的饲养条件很重要,要使用较好的饲料来饲养;其次,对于猪生活环境必须保持日常的消毒和空气的流通,同时要注意调整猪的养殖密度,避免大量的猪相互拥挤,谨防各种可能因素的存在。

3.猪链球菌病

这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和猪都会感染上的病毒。所以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传播,那么后果是无法估计的。感染猪链球菌病会出现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等症状。对此应该对养殖的猪进行每年春秋各接种一次的接种免疫疫苗,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病发率。

二、猪的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猪气喘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在该病在养殖的过程中预防是关键,一旦发病,可采取以下方法治疗:①盐酸土霉素:日用量300mg/kg体重(第一次用量加倍),用0.25%普鲁卡因或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5天为一个疗程。重症者可适当延长一个疗程。按6mg/kg体重作气管内注射效果较好。②恩诺沙星:用量2.5mg/kg体重,每日2次,肌注。③泰妙菌素:泰妙菌素的商品名为支原净,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以拌入饲料内给药为主。对猪喘气病预防剂量为每天50mg/kg体重拌料,口服连续2周。治疗期间有明显的疗效,但部分治疗猪仍会复发。被治疗猪在治疗后6天,剖杀做病原分离,部分猪仍会带菌。从实践来看,泰妙菌素仅能使有食欲的健康猪拌料作预防猪喘气病使用,对较轻有食欲的喘气病猪治疗有效,对明显减食或废食病重的病猪疗效不理想。如果用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钠按每千克体重分别添加20mg拌入饲料,连喂10天,对该病预防效果好。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

需对引进外来的仔猪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避免引进病猪。如发现出现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猪必须进行淘汰,不能将病毒传染至整个猪群,同时,也要对其他接触过患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猪进行隔离观察。一旦发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治疗:①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猪鼻腔,尤其要冲洗流鼻液的两个鼻孔。②抗生素治疗。颈部肌肉注射:先用清开灵(10毫升)和丰强之星(10毫升)稀释强效阿莫西林(2瓶),再配上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0毫升);拌料:磺胺六甲500g、TMP100g、抗病毒1号粉(复方黄芪提取物)1000克、葡萄糖3000克拌1吨料。③加强饲养理,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从实践结果来看,此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患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猪。

3.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对出现猪链球菌病的猪进行淘汰,对于猪的生活环境也要保持日常的消毒工作和空气的流通,同时要注意调整猪的居住密度,避免大量的猪相互拥挤,谨防各种可能因素的存在。猪链球菌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敏感,一旦作了细菌培养就应选择有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抗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及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最好静脉给药,治疗脑膜炎时尤其应注意药物在脑脊液中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三、总结

综合上述的内容,对于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不只是本文中所讲述的这三种疾病,猪的疾病种类还有很多种,这还需要各级畜牧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对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没有很好的开展,就可能会导致这些治病病毒传染到其他家畜以及人类中,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社会。所以加强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养殖企业的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黄龙山区的猪热病预防与治疗


黄龙山区猪的高热是困扰和影响我县规模生猪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出一种急性、高致病性致和致死性猪高热病,的特点,在不同区域具有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此病再临床上具有典型的表现,故临床上应防治措施,做好各类疫苗的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猪场应坚持自繁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措施。制定了预防与治疗方案仅供广大养猪在生产提供参考。

一、选址与选种

猪场场址的选择应依据黄龙山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如常年的主风、通风条件、交通、水电等条件做到尽量满足,山区养猪生产避免在老疫区重复建设猪舍,从占地、水源、和粪便处理等方面要防疫符合条件、同时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选择优秀的品种猪是预防猪热病发生的重要前提也是为广大养猪户场创造经济的重要保障可供黄龙山区选择的猪品种有:汉普夏、大约克夏、长白猪、杜洛克等瘦肉型抗病性强的品种。

二、管理与防疫

科学的饲养方法:品种或者三品种杂交仔猪,要求发育正常如:65~75日龄,体重16~22公斤以上,主要遵循定时,定质,定量,三定的饲喂方法,日饲喂次数:小猪阶段3~4次,中、大猪3次为好,小猪阶段适宜生长温21~24℃大猪18~23℃,给猪创造一个适合健康生长的外部环境。山区猪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体内外不良刺激,尤其是山区昼夜温差大,可导致猪热病的发生甚至出现突然死亡。防治猪发生此病,应搞好猪舍的定期消毒,内外环境卫生,严格执行动物免疫计划程序,规范注射动物疫苗操作要领,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病猪应单独圈养,不得混合饲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猪热病,喂足清洁饮水,遮荫避阳,积极预防猪热病的发生,同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这对猪热病甚至其它混合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诊断与治疗

山区猪热病比较复杂尤其是猪的无名高热诊断不易,引起猪热病主要要区别如: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等病的区别诊断,在做出正确诊断后方可对症下药,以免盲目治疗加大猪病的抗药性,而引起混合感染,给养猪户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1.猪瘟临床症状与治疗

精神沉郁,喜饮脏水,食欲废绝,眼屎增多,腹部下有出血班,体温升高41℃上,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应做好该病的免疫接种,及时淘汰病死猪。

2.猪肺疫临床症状与治疗

体温40~42℃,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犬坐张口呼吸,流粘性鼻液。粘膜发。病程4~6天,引起窒息死亡。可选青霉素、头孢类、磺胺类等药物进行治疗。

3.猪流行性感冒临床症状与治疗

突然全群发病,体温40~41℃,除以上共性表现外可引起肌肉关节疼痛,眼鼻有粘性分泌物。6~7天自愈。治疗可用抗菌药物控制持续感染。

除以上三种典型猪外热病。还有如蓝耳病、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等混合感染的热病一一区别对症下药方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猪热病以及其它类别的普通病都应按遵循科学的饲养管理,积极把好引进猪的检疫防疫工作,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加强卫生和消毒以及制定合理的药物预防也是同等重要。

鸡马立克氏疫病的预防与对策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1907年首先由匈牙利病理学家Marek氏报道了因单核细胞在外周神经及脊柱神经根的浸润而导致公鸡的神经肿大和瘫痪。多发生于肉鸡和饲养密度较大的鸡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环境卫生较差和饲养管理不善可诱发本病.发病后应用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唯一途径,可减轻危害.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型病变(略)滤泡形成;外周神经主要表现为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内脏病变为增生性的,马立克氏病(Marek,5Disease简称MD)是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它是由疙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对养禽业危害很大。

一、鸡马立克氏病发病病理探究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1907年首先由匈牙利病理学家Marek氏报道了因单核细胞在外周神经及脊柱神经根的浸润而导致公鸡的神经肿大和瘫痪。马立克氏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禽疱疹病毒2型。根据抗原性不同,马立克氏病毒可分为3种血清型,即血清1型、血清2型和血清3型。血清1型包括所有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含强毒及其致弱的变异毒株;血清2型包括所有不致瘤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3型包括鸡疱疹病毒及其变异毒株。在临床上有四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神型从轻瘫、痉挛瘫痪到麻痹性瘫痪,共济失调,肌肉萎缩。肉脏型主要病变是内脏器官形成淋巴瘤。瘤常见于生殖器、肝、、脾、心、胃、肠道等器官,眼型主要见于虹膜灰质病变,常和肉脏型混合发生。皮肤的肿瘤常见于羽毛囊基部。

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感染该病鸡大多终生带毒),其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和鸡舍中的灰尘是主要传染源。此外,病鸡和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也具有传染性。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该病主要感染鸡,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火鸡、野鸡、鹌鹑和鹧鸪也可自然感染,但发病极少。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型病变(略)滤泡形成;外周神经主要表现为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内脏病变为增生性的,马立克氏病(Marek,5Disease简称MD)是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它是由疙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对养禽业危害很大。

近年来,MD在世界广为流行。从而对各国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该病流行和发生,接种疫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现就有关以接种疫苗的方法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二、疫苗的血清型及剂型

MD病毒的分离株可分为两型:即被弱毒的血清学I型和天然无病原性的血清学Ⅱ型。火鸡疱疹病毒(HVT)在血清学上有与MD病毒相关,可称之为血清学Ⅱ型。

目前使用MD疫苗有两种:

1.同源病毒疫苗包括致弱MD病毒和自然无毒力的MD病毒疫苗。我国生产的SB-1疫苗则属于自然无毒力的MD病毒。

2.异源病毒疫苗即火鸡疱疹病毒苗。我国生产的FC-126株。大多数国家生产的HVT疫苗也是此株。

最近研究生产的多价苗是含HVT和血清Ⅰ型、Ⅱ型的联合苗,它比只含一种血清型的单价苗更能有效地抵抗各种不同的MD病毒。

三、当前MD免疫现状

由于MD病毒存在的广泛性,农村养鸡又缺乏严格的隔离和环境控制条件,虽然有多种疫苗可用于其防制,但当前疫苗免疫失败常有发生。致使MD疫情常年流行,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失败的原因是很多的,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母原抗体的干扰许多研究证明,母源抗体对细胞结合性和非细胞结合性疫苗均有干扰作用。特别是冻干的HVT苗干扰更在。

2.免疫空白期的感染MD疫苗免疫接种后,需要两周时间才产生保护作用,在此之前属免疫空白期。如在此段时间有野毒存在即可感染MD病毒。据资料记栽1日龄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感染性高1,000-10,000倍,出壳的雏鸡第一口气吸入含有MD病毒空气时就能感染上MD。

3.早期感染其它病原体已知有多种病原体可抑制MD疫苗的免疫作用。如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腺病毒,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等。这些病原体在MD疫苗免疫效力充分建立之前发生感染,同样将导致MD疫苗免疫失败。

4.疫苗质量的问题

4.1有些厂家生产疫苗用的鸡胚来源于非SPF鸡。其恶果在于如果染上白血病,则在MD增减病毒的同时也增殖了白血病病毒。因而在注身MD疫苗的同时也就接种了白血病病毒。

4.2MD轩放(PFV)数,即病毒量不符标准。

5.疫苗使用和免疫操作上的失误

5.1是疫苗运输和保管失宜致使蚀班数降低。

5.2是稀释后疫苗注射拖延时间过长,据测试稀释后疫苗蚀班数以小时计算成倍下降。

5.3是注射剂量不准确,疫苗给量不足。

四、应采取的对策

1.鸡雏出中立即注射MD疫苗。为了克服平原抗体干扰,免疫剂量应提高到500-3000PFV/只,或改用血清型和种鸡注的不同的疫苗,均要用SPF鸡生产的疫苗,以防白血病病毒的传播。

2.MD污染鸡场或怀疑有强毒存在的均可选用两介或多价疫苗。

3.定期搞好鸡舍,尤其是出雏室和育雏舍的彻底消,除尘、有条件的应采取密闭条件下育雏。安置具有过除尘功能的换气设备。育雏舍应远离中、成鸡舍300米以上,确保天免疫空白期内不感染MD病毒。

4.加强饲养管理,喂给全价饲料,搞好环境卫生。严格闲散人畜出入鸡舍。严格防范鼠、猫、犬及野禽进入鸡舍。同时用药物或疫苗早期防制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5.认真执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调准连续注射器,保证给苗足量。注射器及针头禁用酒及其他消毒药消毒,疫苗稀释后保证在1小时内用完。为解决出雏室温度过高,装疫苗瓶可装置冰袋注射。

猪疫病预防接种应关注的问题研究


1猪疫病预防接种应关注的问题

接种前关注问题。生猪在疫病预防接种之前,必须对生猪的生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如果存在临近出栏、生病和瘦弱的生猪,必须停止疫苗接种。同时,在购买疫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程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认真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熟悉掌握疫苗稀释的方法与常规疫苗注射液的药量,没有使用的疫苗应妥善保管。另外,疫苗注射时确保针头为一次性使用,不能使用同一个针头给2头或者是2头以上的生猪接种疫苗。对于在接种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工具,在接种之前应做好灭菌消毒处理工作。

接种后关注问题。生猪在接种疫苗以后,必须时刻观察生猪的生理反应,是否存在急性休克和过敏等不良症状,如果生猪出现不良症状以后,应结合生猪的情况注射药物,注射剂量要适宜。生猪在接种疫苗以后,应注意疫苗引起的慢性症状,让畜主做好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力度。

2.猪疫病预防接种的策略研究

科学制定预防接种程序。畜主应在有资质执业兽医的引导下,结合当地生猪疫病流行的特点,科学制定免疫接种程序,按照生猪生长的阶段,对生猪免疫接种疫苗,以提升接种免疫的效果。例如在每年春季和秋季使用猪瘟冻干疫苗对成年的母猪和种公猪进行接种,接种剂量为1次;在每年3、4和5月对第一胎、第二胎母猪及后备猪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在4月份为母猪接种伪狂犬疫苗1次,同时饲养场中全部的生猪每3个月应接种口蹄疫疫苗1次。另外,在20—30日龄的猪仔,需要接种猪瘟疫苗,45日龄接种口蹄疫,而在60日龄接种1次猪瘟疫苗,加强免疫。

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畜主应在当地兽医行政部门批准的兽医生物制品定点经销店购买疫苗,在购买疫苗过程中,需要对疫苗存储条件、产品名称、物理性状、生产厂家名称、有效期、批号和生产日期认真校对,确定药品和说明书的规定相吻合,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另外,应严格根据说明书要求的温度条件保存、运输疫苗,轻拿轻放,避免剧烈碰撞,冻干疫苗要检查瓶盖是否出现松动失去真空环境,导致疫苗失去效用。

优化疫苗预防接种方案。结合国家自行免疫计划,在预防接种计划中加入对种猪繁殖、仔猪生长中不良反应的疫病,避免给生猪质量带来影响。接种疫苗的剂量由疫病感染、母源抗体免疫和母猪免疫情况来决定。例如畜主养殖管理水平高,具有良好的疫病防控机制和母源抗体性,其猪仔的预防接种在50天,必要时。在20~25天后可接种猪瘟野毒疫苗,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疫苗剂量,从而降低母源抗体产生的干扰。种猪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加强细菌性疫病和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预防,可在母猪分娩前使用嗜血杆菌疫苗进行接种,让出生猪仔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全面考虑疫苗不同相互影响与干扰的程度,同时,保存活疫苗为冷冻状态,疫苗稀释后3h之内全部使用完;而灭活疫苗保存在2~8℃状态下,不能冷冻保存,防止疫苗佐剂免疫效果受到影响‘2]。

接种时注意事项。生猪在接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生猪预防接种前后12h严禁使用消毒类药物与抗病毒类药物;疫苗要现配现用,稀释后的疫苗应存放在阴凉处;尽可能降低猪舍内的光线,控制群体应激,绑定生猪过程中,动作适当,避免用力过大导致生猪出现强烈反抗,从而加重生猪的应激反应,使生猪受到意外伤害;注射部位要经过消毒处理,注射精确,用力适当,完成注射后,使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与针头,以免生猪产生交叉性感染;在使用疫苗之前,必须摇匀,油剂疫苗必须放在37℃温水中预温,防止疫苗吸收不良造成注射部位形成疙瘩产生感染;生猪在患病与感染期间可缓注、晚注疫苗,谨防强烈副作用造成生猪批量死亡;接种时间应错开生猪转群和驱虫时间,疫苗注射尽可能避免两种以上同时进行,否则会产生干扰失去原有效用;完成接种后,采用高温灭菌方式处理使用的工具,未全部使用完的疫苗禁止随处扔、放,必须使用煮沸方式灭活处理。

3结束语

保护生猪的健康是畜主的工作职责,而预防接种是为了实现有效控制猪病的发生,所以在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力度的同时,必须科学制定预防接种程序,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同时,优化疫苗预防接种方案,且生猪在接种前后,应做好接种各项工作,注意预防事项,以免疫苗失去原有效用,以此提升生猪的抗病能力。

青鱼养殖出血病的预防与治疗


青鱼出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该病毒是否与草鱼出血病的病毒一致尚未证实。该病毒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呈球形,直径约50厘米~56厘米。青鱼养殖出血病的预防与治疗,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预防
1.阻断病原
①种源:培育健康的老口鱼种,提高鱼种抗病能力。建立亲鱼及鱼种检疫机制。
②水源:要求清新、无污染,设置进水预处理设施。再者,进排水系统分开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③饵源:除不投变质饵料外,还应采取饵料消毒措施,以防病从口入。
2.改善环境
①彻底清淤消毒:为了杜绝感染源,除了要彻底清淤外,还应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可采取曝晒、翻耕和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等方法。
②适当混养和轮养:可充分发挥池塘饵料基础,改善水质环境,减少青鱼相对密度。不同品种轮养,也可减轻单一品种连续养殖造成的环境压迫。
③控制养殖密度:高密度使养殖对象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下降,以及增加相互感染机会,建议混养密度在50~150尾/亩较为适宜。
④强化操作管理:养殖期间注意除了强化各个操作程序的消毒措施外,还要明确禁止滥用抗生素,以保持水中的微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提高青鱼的抗病能力。
⑤加强水质监控:定期检测水中硫化氢、亚硝酸根离子、有毒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理化因子含量是否超标。另外,严防工矿企业污水排放入池。
3.药物预防
用化学药物或中草药,采取外消内服的方法进行预防。一般每月水体消毒1~2次,内服药饵3~5天。但注意药量及疗程,否则会导致抗药病原的出现,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另外,还可采用生态预防,如施用光合细菌(PSB)、EM制剂等生物制剂。
4.免疫预防
采用疫苗免疫预防青鱼出血病是一个发展方向。对亲鱼或鱼种在入池前进行免疫疫苗注射或浸泡,以便鱼种有较好的免疫能力。在高密度专养、或以青鱼为主的模式下尤其重要。
二、治疗
用TCCA颗粒剂或散剂及其它杀菌消毒药物,采用重手法(即用药浓度适当超量),连续使用3~4次,同时结合病毒灵等药物拌饵投喂,疗程6~8天。一般可以有效控制。

【病原】呼肠孤病毒科病毒。
【症状】皮下肌肉块状或点状出血,以及肠管充血。病鱼鳍条基部出血,尤以尾鳍基部出血为甚,有时出血坏死现象。脑腔、口腔、鳃盖骨下缘、眼睛等均有点状出血症状与草鱼出血病相似。
【流行与危害】青鱼出血病在江苏、浙江及上海市郊等地广为流行,特别在江苏更为严重,通常青鱼成活率只有50%左右,高者可达80%,死亡率极高。主要发生在6〜9月,水温在24〜32℃为流行季节,高峰期在7月。
【防治方法】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与草鱼出血病疫苗基本相同。

1、病原:由呼肠孤病毒科引起。
2、症状: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肌肉点状出血或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病鱼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有时有腹水,肠道充血、无食物。
3、流行:流行于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是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至l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现象。
4、诊断: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要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及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
(1)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2)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
(3)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毫克/升水体。
(4)每亩水深1米,用金银花75克、菊花75克、大黄375克、黄柏225克研成细末,加食盐150克,混合后加适量水全池泼洒。
(5)每10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水花生8~10千克、大蒜头和食盐各500克打成浆,拌入3千克米糠,连喂5天。
(6)每100千克鱼体重用水花生10千克,捣烂,拌食盐500克、大黄粉1千克、韭菜2千克或生大蒜500克,再拌米粉、麸皮或浮萍10~20千克做成药饵,连喂7~10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0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