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孔雀秋冬季节疾病的诊断方法

秋高气爽,这是个收获的季节,但对于孔雀养殖来讲却是个多病多灾的季节,和冬天一样,这是发病的高峰期。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当然,如果能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那就最好不过了。下面给大家说一些诊断方法。

1.看头孔雀的各种疾病在头部显示得最为明显。如患盲肠肝炎(黑头病)、新城疫、禽流感、禽伤寒、急慢性禽霍乱、败血性支原体病和呼吸系统传染病等,常表现为冠发绀;患霍乱病时,因呼吸困难,喉部蓄积分泌物,拼命地甩头,又称甩头瘟。所以把禽类的头称为禽病的报警器。2.看眼睛禽眼结膜的色泽变化、出血和水肿见于眼结膜、角膜、虹膜等炎症,常见于禽传染性结膜炎,也常见于孔雀的眼型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痘、禽曲霉菌病、禽慢性副伤寒、禽大肠杆菌病、禽脑脊髓炎等。孔雀患马立克氏病时,虹膜色素消失、瞳孔边缘不整齐、失明,称为白眼病。孔雀患VA缺乏症时,角膜干燥、混浊或软化。3.看鼻鼻有分泌物是鼻道疾病最明显的征候。鼻分泌物一般为透明水样液体,如变为黏性混浊鼻液,并且分泌物增多,常见于传染性鼻炎、禽霍乱、禽流感、败血性支原体病等。此外,孔雀患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等疾病时也由鼻孔流出少量分泌物。4.看口腔口腔粘液过多,常带有食物,多见于嗉囊嵌塞或垂嗉等。在口腔、特别是在口腔的后部,如发现白喉样病变,这是禽痘的症状。喉气管黏膜上有淡黄色凝固物附着,不易擦去,多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孔雀患念珠菌病时,可见口腔黏膜有灰黄色的假膜和溃疡。5.看呼吸

观察病禽呼吸时,应尽量使禽处于安静状态,注意有无咳嗽、喷嚏、张口伸颈等现象。如果呼吸困难,多见于黏膜型禽痘、新城疫、曲霉菌病等;如果还伴有呼吸罗音及咳嗽等症,可见于传染性喉气管炎、支气管炎、鼻炎、禽败血霉形体病、感冒等。6.看咽喉如果喉头水肿、黏膜有出血点、分泌出黏稠的分泌物等是禽痘的症状。显着的炎性充血、水肿,甚至形成干酪样栓子,是病毒引起的症状,例如禽痘、传染性喉气管炎。喉头干燥、贫血、白色伪膜易撕掉等变化,见于各种维生素缺乏等症。7.看粪便孔雀粪便的异常变化,往往是疾病的预兆,主要看颜色、质度及某些特殊变化。健康的粪便应是条状,软硬适中,灰绿色或黄褐色上附有乳白色尿酸盐,无恶臭味。如果干硬或过稀,那是饮水、青饲料不足或过多的缘故;如果过分松软,说明糠麸饲料比例过高;如果粪便呈黄白色或黄绿色,附有黏液,则为病症,例如患下痢症、新城疫、禽流感、白血病或绿脓杆菌病。孔雀粪便呈红色或棕红色,多为球虫病。粪便呈白色糊状或石灰样稀便,是因为蛋白质饲料喂得过多,或为输卵管炎、白痢、禽痛风症的特征。孔雀排黑褐色粪便,是由于饲料腐败或农药中毒所致。黄色粪便(又叫硫磺粪),常见于孔雀组织滴虫病(盲肠性肝炎)。淡黄色带泡沫粪便,多见于肠炎。粪便中如果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是胃肠炎的表现。未经消化被排泄出来的粪便,称不消化粪便,应视为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8.触摸胸、腹如果发现孔雀胸、腹膨胀,腹腔蓄积大量腹水,外观青紫色,触摸有波动感,是禽腹水症、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症;组织间隙积聚过多液体,也称为水肿;体腔和心包聚积过多液体,称为积水。水肿、积水主要是心、肝、肾病或中毒。在触摸胸骨的前部有脓肿时,多因禽体创伤被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所感染造成。在胸部和两翅的皮下发生水肿,水肿部位的皮肤呈蓝紫色或蓝绿色,病雏行走困难,多因雏孔雀患硒和VE缺乏症所致。9.触摸皮肤孔雀的皮炎症状主要有传染性、营养性和寄生虫性3种。传染性皮炎常引起皮肤坏死,见于梭状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和皮肤型禽痘等;营养性皮炎的皮肤显现出粗糙和裂纹,常由于VH或泛酸缺乏引起;有的雌孔雀背部损伤,是自然交配时被雄孔雀抓伤;有的孔雀皮肤上有结痂,一般是体外寄生虫感染造成的。在毛囊处发生大小不同的皮肤肿瘤,切面蓝白色,强力按压可破碎,常为孔雀马立克氏病所致。

编辑推荐

养殖金蝉之秋冬季节金蝉卵枝的保管


金蝉其实它就是属于知了,在知了还没有羽化之前我们称之为金蝉。在北方有的地区金蝉可以做成一道美味的菜肴,而且还深受当地人的喜欢。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南方喜欢吃蝉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不敢去尝试。

什么是金蝉产卵

金蝉阳历7月份出土羽化为知了,一般7月20号就能在林中看到产卵的枝条。知了产卵持续到8月底,8月份正是立秋时节,白天还比较酷热,而也是雨水比较多的季节,这个时期卵枝在树上自然保存是比较好的!我8月份采集的卵枝,大部分枝条还没有完全枯死,修剪后扎成100枝左右的小捆,如果是连续的干旱天气,把枝条放在水里浸泡湿透,捞出控水竖着摆放在院子里阴凉处,不受阳光暴晒,又能得到自然的风霜雨露滋润!秋季气温仍是30度左右,应注意连续的高温干燥天气及时喷水保湿,傍晚用喷雾器喷湿淋透,一周一次就可以了,喷水太频繁会使卵枝发霉枯朽,如果有发霉情况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就可以了,注意灭杀蚂蚁和蜘蛛,冬季寒冷干燥,卵枝失水少,可以少喷,或者移放室内。古人说蝉是靠餐风饮露生长的,实际上也就是在蝉卵的发育和孵化期是靠自然界的阳光雨露滋养着蝉卵!

金蝉如何选择卵枝

1、白蜡金蝉卵枝

优点:在长时间的温室内不容易腐烂。

缺点:这种卵枝由于树质坚硬而且有韧性不容易保湿

2、果树金蝉卵枝

优点:和杨树卵枝一样很容易孵化

缺点:像果类树卵条,果树下野生的金蝉比较多,所以果树金蝉卵更优于其它的金蝉卵枝,不过,要人工放养蝉交配产卵枝。

3、杨树金蝉卵枝

优点:容易孵化、容易保湿、没有农药残留,更适合于盖草保湿的那套技术

缺点:容易腐烂

建议:使用果树金蝉卵枝(如苹果树,梨树,桃树这些果树下本身野生金蝉知了猴出土的就多,所以成活率也很,不过大量采集需要人工放养蝉交配,可以得到更高的受精卵与金蝉卵枝)。

金蝉卵枝的养殖过程

一、金蝉卵枝的采集与存放:采收金蝉卵是以秋季金蝉产卵后,一般在8月份左右。金蝉是以尾部小刺刺入一年生嫩枝,将卵产入枝内,多以白腊杨树等,多汁树枝为主,产卵后树枝多会在两个小时内干枯,所以大多数下端青绿而末梢干枯的枝条都有蝉卵。所以我们通过一年的实验观察金蝉卵每个月的发育情况,总结出一套最新成功的金蝉养殖的技术。

二、采后处理与存放:将有蝉卵的枝条采集后,去除干叶,剪去两端,100根捆成一捆,存放在阴暗潮湿的房间,以待来年5月份孵化备用,当年的金蝉卵不会孵化出金蝉的幼虫。大家可以在每年的9月到第2年6月,采集一些野生的金蝉卵,放到显微镜下去观察。到了第二年5月份用大洗衣盆底部铺一层沙,将捆好的枝条立着放入盆内,温度保持在2834度,湿度是保持湿润,即遇干即喷,用喷雾器照准枝条喷洒湿透为止。

三、孵化:大约三十五天左右即有幼虫孵出。这时会看到有一部分幼虫在枝条上爬上爬下。这时就要注意孵化出幼虫的数量,一般出4-5天就要把盆里的沙土和收集到的幼虫一块播撒到树林里,具体方法可以参考金蝉养殖技术图解。

四:金蝉养殖过程一定要切忌不能淹埋种条,卵,幼虫,这样根本就是人为主观的想象,金蝉卵自然状态下只有孵化成幼虫后,才有可能窜入地下生长。卵是不会动的,也不可能会入地。没有自然界的温度,和湿度,蝉卵就会死亡,更不用说在土壤会孵化出幼虫,纯属无稽之谈!

五、采收:如有树木,多在一米处用透明胶带缠一圈,以保蝉虫不会爬高蜕变。蝉蚁播种之日起36个月即成成虫。

金蝉卵的保存

当年采集的金蝉卵枝,通人工修剪,保存在一些阴凉潮湿的室内的房间自然存放,不用其它的管里。等到来的年的开春后,气温开始回升,天气干燥。到了阳历的三月份开始就要开始每一个星期为金蝉卵枝泼洒一些水份,让其保持一定的潮温度,其实金蝉卵在气温回升以后也开始慢慢的发育。这样,在五月份开始孵化后就很容易孵化蝉蝉蚁,孵化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金蝉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到了夏天的时候,有时天还没亮就能听到窗户外面蝉的叫声,有时候听起来觉得特别烦人!但是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有些地方却是很受欢迎的!

秋冬季节精养青虾需做好的方面


目前,正是秋冬季青虾放养的关键季节,抓好底质、种质、饵料、水质控制,切实做好防病、防浮头是青虾年底增产增收的重中之重,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有关青虾精养的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抓好虾池基础建设抓紧放养前的干池、清塘、除害、晒池工作,改变只养不晒塘的做法。因为养殖一年后池中产生大量细菌,池中污泥增多易使虾缺氧浮头。宽大池埂要进行改造,单薄池埂要加高加宽。适宜的池塘面积为8亩~10亩,水深1.2米~1.5米,并要有一定面积的虾滩,中间有集虾沟,进排水系统相配套。池底每亩用60公斤~7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利用太阳光曝晒15天~20天。二、及时培肥培肥主要是培育前期水质,使虾苗放养后能有适口适量的开口浮游动物,主要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料,每亩150公斤~250公斤。另外,提倡施用鸡粪颗粒肥料,原理是该肥料经过高温消毒处理,施后不易污染水体环境,且鸡粪中含有钾肥元素,有利于虾甲壳生长。施肥时间在放虾前4天~5天比较适宜,老池塘每亩施10公斤~15公斤,新池塘15公斤~20公斤,全池泼洒。如放养后水质仍清淡,可再增施肥5公斤~7.5公斤,达到池水肥、活、嫩、爽,防止青苔、兰网藻出现。三、合理放养青虾秋季放养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初,虾苗选择太湖培育野生虾苗,原理是野生虾抗病力强、规格整齐、上市率高。放养规格为1.5厘米~1.8厘米,亩放量为6万尾~8万尾。放养后10天~15天套养花白鲢夏花800尾~1000尾,鳊鱼800尾~1000尾。四、投饵和水质管理放养虾苗应选择晴天,下塘时若池中有适口适量红虫,1天~2天内可不投饵料,待红虫被吃光后再投喂饵料。饵料应选择优质青虾专用饲料,如大江牌饲料。前15天~20天投喂破碎料,中期为1号料,后期为2号料,并增添动物性小杂鱼。亩产秋虾100公斤,需用颗粒饵料150公斤,小杂鱼50公斤或螺蛳750公斤,饵料系数1.8~2,饵料成本500元~600元。五、做好防病、防浮头及其他管理工作青虾苗放养15天~30天后,选择晴天每亩施用生石灰4公斤~5公斤,如发现细菌性虾病可以施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一般每亩施用200克。池中水草应保留三分之一,出现青苔则可补肥,出现绿沙兰藻可补放花白鲢肥水鱼。每6亩~7亩可用一台3000瓦增氧机,放养后20天,每天中午开机1小时~2小时,阴雨天半夜和清晨开机,要确保做好防浮工作。进水口应采用双道网(60目、80目),严格过滤野杂鱼。

泥鳅养殖: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


【常见问题】泥鳅养殖: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

【专家解答】

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当水温下降到6℃以下,泥鳅便钻入泥中15厘米深,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能否安全越冬,关系到养殖效益。下面小编带你一起看看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

一、及时投喂,催肥增膘。泥鳅在水温10℃以上均可摄食。水温在20℃以上时是催肥增膘的关键时期,应充分投喂;水温15℃以上,泥鳅摄食仍较旺盛,饲料投喂仍不可放松;水温10~15℃时,每天至少投喂1次。这一时期应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并拌入少量复合氨基酸及复合维生素,以提高泥鳅对饲料的利用率。水温低于10℃,晴天中午仍有泥鳅上浮觅食时,应坚持少量投喂。

二、搭建温棚,防寒保暖。水温低于10℃时,泥鳅生长逐渐减缓,直至停止生长,人工防寒保暖可相对延长泥鳅生长期。具体做法是,当水温在15℃左右时,在泥鳅养殖池四周插竹竿,做成拱棚架形,上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人工保暖棚,既可保证正常光照又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可延长泥鳅生长期一个多月。适合于水面较小的池塘推广应用。

三、采取措施,安全越冬。自然越冬的露天池塘,每年11月份气温降至10℃以下时,泥鳅开始停止摄食,逐渐进入越冬休眠期。露天池塘泥鳅的自然越冬方式有两种。一是干池越冬,泥鳅停食后,将池水放干,待泥鳅进入池底泥土中后,在泥面覆盖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农作物秸秆,保持底泥湿润、不结冰。覆盖物不要堆积过密,以防泥鳅窒息死亡。泥土较干时可扒开覆盖物喷水润湿,不可在覆盖物上喷水。二是深水越冬,即在泥鳅进入越冬期前,将池塘水位升高至1米左右,让泥鳅钻入水下泥土中进行冬眠越冬。越冬期间注意观察水位,及时补水,防止因水位过浅而导致泥鳅冻死。若池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以防长时间冰封导致泥鳅缺氧窒息。

【小编总结】

泥鳅是南方地区常见的养殖品种,但是南方地区冬天温度也会较低,对于泥鳅这一对温度敏感的生物来说,如何越冬是关键。第一农经小编给您整理了《泥鳅养殖: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养鸡秋冬季低温病的科学防治


鸡在秋冬生长发育过程中,极易罹患软骨病和佝偻病,因常受低温原因引起,又被称为低温病。这是鸡在低温季节里钙和磷等的代谢遭到破坏,引起骨骼组织生长异常而形成的一种营养性疾病。成年鸡发病通常称为软骨病,雏鸡发病通常称为佝偻病。不论是成年鸡还是蛋鸡,发病后其正常生长均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蛋鸡的产蛋量急剧下降,蛋头变小,质量变差。因此,在秋冬低温季节里,养鸡要重视搞好低温病的预防和治疗。

症状病鸡主要表现为发育不良、食欲不振、羽毛蓬乱,骨软变曲、软肋和硬肋骨接合处有圆珠样硬节、胸平而扁,向两侧突出。重者嘴软如橡皮,可以弯曲、啄食困难,成鸡两脚疼痛不能站立、多数伏卧。雏鸡两胫弯曲呈弧形或X形,脊柱弯曲、鸡叫无力。

预防(1)日粮配制要按鸡的营养标准,给予充足的钙、磷和维生素D,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全价配合饲料,以保证鸡对钙、磷的需要。(2)鸡场要给予充足的日光照射(穿过普通玻璃的阳光无效),一般每天以日照16个小时为宜,日照不足的可用电灯光照替代,有条件的最好能让鸡在沙滩上进行日光浴;封闭式的鸡场应加强日光灯的照射,每周增加10分钟为宜,保持恒定。同时补喂沙砾,以提高鸡对饲料的消化率。(3)适量补喂一些青绿饲料或青贮饲料,含维生素多(特别是含维生素D)的饲料,如青菜叶、胡萝卜、洋槐叶等。

治疗(1)发现病鸡,应及时调整日粮中钙、磷的比例。一般情况下,钙、磷在日粮中的含量:雏鸡0.9%、生长期的鸡1.1%、蛋鸡3.1%-3.5%、肉用鸡0.9%左右。其中钙、磷的比例:雏鸡21∶1、生长期的鸡23∶1、产蛋期的鸡7∶1为宜。同时可加入添加剂,以增加日粮中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或鱼肝油,以促进鸡体对钙、磷的吸收。一般情况下,每公斤饲料中加入维生素D2000国际单位、鱼肝油每只鸡每日1-2毫升。(2)在日粮中添加骨粉、贝壳粉或蛋壳粉、石粉等含钙、磷较多的物质。一般情况下,骨粉仅占日粮的1%-2%,石粉和贝壳粉在雏鸡饲料中合占1%-2%,蛋鸡、种鸡日粮中占2%左右。(3)严重的可对病鸡进行皮下注射维生素D注射液。每日每只病鸡每公斤体重6000-10000国际单位,每3-5天重复1次,一般2-3次即可见效,如配合口服钙剂效果更好。

秋冬季如何管理麝香鼠的要点


一、秋季管理要点

秋季开始,天气渐冷,植物的茎叶逐渐枯萎,麝鼠的生殖器官开始衰退,仔鼠业已分窝,育成将至结束,仅有少数麝鼠仍在抚育幼仔或妊娠中,进入一个越冬前的准备阶段。所以,秋季管理任务是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此阶段要整修麝鼠的窝室,备足越冬的饲料,储备越冬防寒的干草。仔鼠集群同窝饲养的育鼠仍可同窝越冬,待越冬过后的北方3-4月份,南方2-3月份,再与另窝群养的雌雄鼠进行选种选配,这样可提高成活率。

进人秋末冬前,池水也要隔日换一次或三天换一次,要坚持供水至上冻结冰为止。不能过早停供池水,以防麝鼠发生红眼病。

在疾病的防治上一要在停水前后投喂5-7次喹乙醇片或粉,按每日每只5~10毫克拌精料中饲喂。保证安全进人越冬期。此外,应及时观察有无门齿生长,适时剪牙。在食喂过程中,要定期投喂杨柳树枝,此法即可以有效预防长齿病,也能补充纤维和微量元素,对发育极有好处。

总之秋季照顾老、中、幼、小各阶层的麝鼠,管理要细心,饲养要多面、要综合考虑才不致顾此失彼,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冬季管理要点

冬季麝鼠处于低耗阶段,这个时期要保证麝鼠安全越冬,为翌年的繁殖打下基础。其管理要点是,絮草保温要充足,饲料蔬菜投喂要及时,定期观察检查要坚持。

在北方,室外的温度达-30℃左右,为了保证麝鼠安全越冬,要将窝室及水池和运动场均放满于草,干草中不能有发霉草掺入,因防寒的干草也是麝鼠冬季的饲料,保证干草的质量尤为重要。必要时可搭建塑料大棚防寒,确保冬季有较高的成活率。

冬季麝鼠数量要根据吃食的情况而定,精饲料,青饲料每天要投喂,杨柳树枝每周喂一次,掌握麝鼠的动态。

秋冬季脊尾白虾与梭子蟹混养池塘管理技术


【常见问题】秋冬季脊尾白虾与梭子蟹混养池塘如何管理?

【专家解答】

1、饵料的选择

因梭子蟹食性偏动物性饵料,脊尾白虾则偏杂食性饵料,因此育肥期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小杂鱼、贝类等。及时补充钙质,以增加梭子蟹蟹壳的硬度和质量。随着气温逐步下降到投喂量应慢慢减少,并逐步停止投喂。但因脊尾白虾的停食水温更低,所以仍需少量投喂,以保证脊尾白虾的生长需求。

2、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

良好的水质是控制养殖过程中发病率的必要条件。好的水质可以增强养殖动物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率。遇潮水时,应适时换水,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0%-20%。在疾病控制方面,应严抓预防关。每次进水后,利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全塘消毒、杀菌。动物性饵料在投喂前要反复冲洗并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杀菌。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该底。

3、适时进行轮捕上市

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脊尾白虾,这样不但可以控制塘内脊尾白虾的密度,释放养殖空间,防止缺氧,还可以降低存塘风险。

4、其他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及时捞出死虾死蟹,发现病虾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遇突然降温天气应适当提升水位,防止冻害。

【小编点评】秋冬季节是梭子蟹育肥的关键时期,育肥期的管理成败直接关系到春节前后梭子蟹和脊尾白虾的产量和产值,因此,小编汤姆为探索秋冬季脊尾白虾与梭子蟹混养的你整理了《秋冬季脊尾白虾与梭子蟹混养池塘管理技术》一文。

孔雀鱼的养殖方法


鱼缸换水,将水抽出约2/3,再注入适量的水,并加入硝化菌。硬度,孔雀鱼对水的硬度要求一般在10-15度左右。PH值,最适合孔雀鱼的PH值一般是在PH6.5-PH7.5之间。水温,水温要控制在18-34度之间。饲料,营养搭配的来喂食,食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1、鱼缸换水:在鱼缸换水过程中,用虹吸管清洗底砂,刷缸壁,将水抽出约2/3,再注入适量的水,并加入硝化菌,水质稳定剂,调水温,同时还要记得在换水清洗鱼缸过程中把水族箱盖子盖好,以免孔雀鱼跳出。

2、硬度:对于硬度的话孔雀鱼的要求一般在10-15度左右。虽然专家是这么说的,但是水质的硬度不同往往会影响孔雀鱼的生存。

3、PH值:最适合孔雀鱼的PH值一般是在PH6.5-PH7.5之间,这个PH值对孔雀鱼影响非常的大。可能超出一点或者少一点PH都会让孔雀鱼死掉。

4、水温:水温一般要控制在18摄氏度到34摄氏度之间。切记不要将水温低18℃,否则孔雀鱼不适应环境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现象。而且非常容易感染水霉等疾病。

5、饲料:人工饲料大致分为薄片饲料、颗粒饲料、冷冻饲料三种,为了使孔雀鱼健康的生长发育,大家可以营养搭配的来喂食。如果是固体颗粒饲最好先将饲料捏碎,然后再投放到水里,给小孔雀鱼吃,饲料被泡软,小鱼就能吃了;最后在喂养孔雀鱼的过程中要注意,一定要适量,一般保证鱼儿能在10分钟左右将食物吃完即可。记住,食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如何养殖孔雀鱼的方法


孔雀鱼又名凤尾鱼,彩虹鱼。一般体长为3-5厘米,是热带鱼中最普通的种类。鱼体娇小玲珑,游动矫捷活泼,体色斑斓多采,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雄鱼较雌鱼更美丽,在绿褐色的身体上掺杂着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彩,犹如天上的彩虹,故此而得名。鱼体上一般有几个蓝色的小圆斑,圆斑周围有色泽较浅的轮环,很像孔雀开屏上的眼状斑,故友孔雀鱼的美称。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关于凤尾鱼的养殖方法:

孔雀鱼的性情较温和,不会和其他鱼发生争斗,适合於与其他鱼类混养;而且对食物的选择性不大,可食蛋黄、馒头渣等;但人工饲养时最好投喂鱼虫、线虫等活饵。孔雀鱼经过人们的长期培育,目前已有许多品种。有的尾部特别宽大,有的尾鳍分叉如燕尾,有的全身变为金黄色,有的颜色如织锦。因此,人们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又分为不同品种,如普通孔雀鱼、燕尾孔雀鱼、长尾孔雀鱼、琴尾孔雀鱼、黄孔雀鱼等。孔雀鱼的雌、雄鱼的鉴别较容易,同龄个体中,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长而肥大,体色较单调,没有雄鱼身上的那种斑斓的色彩;雄鱼的体色较艳丽。孔雀鱼为卵胎生鱼类。繁殖时一般采用规格为60厘米*20厘米*20厘米的长方形玻璃缸。要求繁殖用水的PH值为6.8-7.4,硬度为6-11度,水温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缸内要多种植一些水草,最好是浮萍或叶片茂盛的水草。作为亲鱼应选择全长3-4厘米的同一品种的个体。雌、雄的比例为1:1。将选择好的亲鱼放入繁殖缸内饲养。不久,雌鱼的腹部逐渐膨大,性腺日趋成熟;此时,雄鱼便会追逐雌鱼,或多方拦截雌鱼,最后雄鱼的交配器插入雄鱼的泄殖孔中排精,完成体内受精。雌鱼受精后,腹部更为膨大,并出现黑色的胎斑,不久机会产仔,待产仔后,立即将亲鱼捞出,另外饲养,防止其吞食仔鱼。仔鱼产出后便沉入水底,随即躲入水草中。仔鱼产出后当天一般不摄食,第二天开口摄食,应及时投喂草履虫、鱼粉或蛋黄水。

孔雀养殖:孔雀养殖的技术要点


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向前,如今,孔雀的养殖业也是锋芒毕露,孔雀的浑身上下都是宝,肉可以食用,并且具有高蛋白和高营养,胆可以治病,羽毛可以制作标本,所以孔雀的养殖业也在越来越快的发展,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孔雀的养殖技术要点有那些。

环境消毒

人工养殖孔雀应确保环境卫生,做好消毒预防。清扫、冲洗、消毒要细致认真,一般先顶棚、后墙壁再地面。从孔雀舍远离门口的一边到靠近门口的一边、先室内后室外逐步进行,不允许留死角或空白。清扫出来的粪便、灰尘要集中处理,冲出的污水,使用过的消毒液要排放到下水道。

第一次消毒,要选择碱性消毒剂,如1%~2%烧碱、10%石灰乳。第二次消毒,选择常规浓度的氯制剂、表面活性剂、酚类消毒剂、氧化剂等用压喷雾器按顺序喷洒,第三次消毒用甲醛熏蒸,熏蒸时要求湿度70%以上,消毒剂量为每立方米体积用福尔马林42毫升加42毫升水,再加入21克高锰酸钾,1~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晾干孔雀舍。各次消毒的间隔应在前一次清洗、消毒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次消毒。

发情期管理

孔雀繁殖季节性很强,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期往往可提前和延长,从而延长产蛋季节。其性成熟龄期是22~24月龄,利用年限5年,每只年产蛋30枚左右,每年产蛋季节为3~8月份,每天产蛋时间在下午5:00~9:00,隔天产一枚蛋,有时隔几天才产一枚蛋。

孔雀进入繁殖季节前,做好种群组合。选种应挑选羽色好、脚有力、趾不弯的健康鸟,同时注意避免近亲交配。公母比为1∶5,不要1∶1进行配比,否则,雌雀会因交配过度而伤残,对栏舍和公雀利用率都不合算。但也不能超过1:5配比,否则受精率会降低。每一个组合为一个产蛋群,每产蛋群只能一个栏舍饲养。进入产蛋季节,孔雀开始发情,公雀会发出求偶信号,一般都在早上10:00前和下午5:00后。公雀求偶,首先开屏,头向雌雀逼近,并绕着雌雀转。如果雌雀发情时,则蹲下,让雄鸟爬跨。雌雀没有发情,则没有反应,不理不睬或者避开公雀。如果孔雀受到外界干扰刺激,孔雀也会开屏,并发出叫声,这是因为受到外界干扰刺激,而引起戒备。孔雀求偶交配后半个月,雌雀开产。产蛋临近,雌雀总是在周围走动,并发出咯咯叫声,表现不安、烦躁,双爪爬地做窝,然后在窝内产蛋。

孵化管理

孔雀蛋每枚重约108克,必须及时收集放冷库保存,5天入孵一次,孵化期为26~28天。在孵化前要做好选蛋、消毒、湿度、温度等调节准备,在孵化时要注意翻蛋、晾蛋。孵化温度为37.5℃,湿度65%~70%。孵化至25天时,胚蛋转入出雏机,温度为37℃,湿度75%,刚出壳雏雀每只重约80克。

选蛋孔雀蛋重约120克左右,种蛋存放一般不要超过2周,蛋型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时间越短,孵化率越高。

消毒入孵前种蛋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法,即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在25℃~30℃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可杀死种蛋表皮上的病毒,消毒一般在消毒柜内进行。

温度孔雀孵化期为26~27天,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孵化温度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采取前期高,中间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方法,温度分别为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36℃~38℃,1~8天38.5℃~38.8℃,9~15天38℃~38.5℃,16~21天37.8℃~38.2℃,22~26天(即出壳)38.5℃~39℃。

湿度湿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湿度过低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湿度过高易造成雏鸟蛋黄吸收不良,体质差,易死亡。适宜的湿度应掌握在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即前期相对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65%~70%。

翻蛋为使种蛋受热均匀,使胚胎发育正常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翻蛋,从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2~4小时翻一次,翻蛋的角度为90度,第22天停止翻蛋。

晾蛋在孵化中后期蛋温达38.8℃时为防止内烧应晾蛋,一般孵化18天时每天晾1次。22~26天每一天晾2次,晾蛋的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喷水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喷水能使蛋壳松脆,孔雀的蛋壳上膜厚,蛋壳坚硬,为此在孵化22~26天时每天喷水一次,水温35℃左右,待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由坚硬变松脆,有利雏鸟破壳而出。

照蛋第一次照蛋为6~8天,主要检查种蛋受精情况。正常蛋能看到黑色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无精蛋任何变化也没有,蛋黄完整,蛋清透明,要及时取出无精蛋。照蛋的次数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主要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并及时查出死胎蛋。

人工育雏

雏孔雀由于其体弱而娇嫩,需要供给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较高的营养需求,同时要求管理精心细致。育雏前应先彻底消毒笼舍及设备,刚出壳的幼孔雀要加强保温,温度可根据雏鸟的日龄和表现来掌握。一般情况下1~10日龄34℃~30℃,11~20日龄30℃~26℃,21~30日龄26℃~24℃,以后每周降10℃,直至18℃~20℃。一般温度过低,孔雀苗堆在一起,靠近热源;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并张嘴呼吸。脱温后一周左右,可让雏孔雀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适应外界环境温度,促进发育。

雏鸟养殖密度为30~50只,雏孔雀出壳后24小时先用0.02%高锰酸钾水饮水,有利于胎粪排出,然后喂料(要求含粗蛋白22.5%以上),并保持料、水不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15日龄内在饲料中加入熟鸡蛋黄、青饲料、黄粉虫、添加剂。平时要仔细观察雏孔雀的采食、粪便及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饲喂管理

孔雀饲料基本与蛋鸡相似,饲料调配主要以粒料、动物性饲料和青绿饲料配搭。粒料如高粱、玉米、水稻、麻籽、苏籽等混合喂给;动物性饲料由肉末同蛋混合饲料掺在一起喂给;青绿饲料切碎在动物性饲料中喂或单独饲喂。

育成期是孔雀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饲料要保持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使其养成一定的生活规律。采用栏舍饲养,并适当喂些新鲜多汁青饲料,此期饲料有颗粒料(如玉米、小麦等)、混合料(如蛋白质饲料及骨粉、钙粉、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青饲料三部分组成。晚间及清晨略给少量谷、粟、玉米等杂粮及青菜;或可略加动物性食物,如昆虫、蛹、鱼、虾等。

以上就是孔雀养殖的技术要点了,在养殖孔雀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科学的养殖一步一步完善养殖计划,会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的。

孔雀鱼的疾病的防治


饲养孔雀鱼的朋友一直有一个很大的困惑,那就是自己的爱鱼总是经常出现病变,通常情况下,得病的孔雀鱼可救治且痊愈的很少,就算治好了观赏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就必须在这方面做好防御工作,孔雀鱼疾病常见的有:1)针尾、2)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3)烂尾烂鳍、4)水霉病也称白毛病、5)细菌性肠炎、6)白头白嘴病、7)竖鳞病、8)皮肤充血及溃烂。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几种疾病吧。

1)针尾

论坛上有很多治疗针尾的好帖子,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只介绍个人的一些预防小鱼针尾的经验。我的做法是把下鱼的种鱼放到小缸里用原缸水漂到养种鱼的原缸中,等鱼生完小鱼后把大鱼捞出放回原缸,小鱼在这里生活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每天抽底两次,抽完底补足水,补水切记用原缸水小缸漂在哪缸用哪缸水但养种鱼的水不能过老,必需是干净透明无病害的水,这样温度会保持一致,水质也是一致的,水质也是养过鱼的水对小鱼刺激性很小,每天给小鱼补完水后别忘了把原缸水水位也用晾好的新水补够。等到小鱼在这里生长到一定时间就可以考滤给它们换一个更大的空间环境了倒缸,这时的小鱼也有一定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了,首先准备一个适合它们的缸,然后把原缸水养种鱼的抽出一半放入,再把小缸的小鱼带水缓慢倒入,完成后用滴流法把同温度的新水导入直至达到水位线,这样基本上就完成了,效果很棒。大家可以一适。

2)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

鱼只全身长满了直径1mm以下的小白点,当病情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鳃组织被大量寄生时,粘液增多,鳃小片破坏,影响呼吸,鱼只缓游于水面,不久就会死亡。此病一般在水质混浊温度低的缸中容易暴发。由于小瓜虫有不耐高温的生理特性,所以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就是升温至28度小瓜虫即可脱落而死亡。还有一种就是一些高温产生的白点病,此类只能靠药物治疗了,通常我是用甲基兰或硝酸亚汞来治疗。一般情况下水放至淡蓝色。切记白点病千万不能用硫酸铜否则会使鱼病越重。

3)烂尾烂鳍

也就是病鱼的背、尾等鳍的开裂、腐烂。一般情况下黄粉效果不错毎百公升水用纯粉2克。再有一些是水质引起的,比如新水引起的烧尾,这类的不用放任何药物自己就会好。水酸引起的烧尾,换水后自然也会好转。

4)水霉病也称白毛病

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水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多是腐生性的,因此,鱼体受伤是发病的诱因,当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成绵毛状菌丝,似灰白色绵毛。一般情况下没有体表受伤的鱼只不容易被感染。水温过低也是引发此病的一个原因。孔雀石绿是治疗此病的最好药物,但我不支持用此药,因为毒性太大不好撑控,用不好会造成悲剧收场,建议病轻时升温下盐加黄粉,严重时用甲酫容液分析纯每百公升水放入5毫升。

5)细菌性肠炎

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主要是喂食过多,鱼只贪食是诱发因素之一,再加上养殖环境因素太差,水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所引起。发病早期鱼只食欲减退,体色发暗没有光泽度,外表没有明显表现症状,后期则表现为病鱼腹部膨大、鳞片松弛、肛门红肿、剖开腹部有黄色腹水流岀,味恶臭。早期肠炎采用老三样连续三天有很好效果(必须停食),中期用痢特灵加盐有一定效果,后期入厕。

6)白头白嘴病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病鱼从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因此造成呼吸困难,,口周围皮肤糜烂,有絮状物黏附其上,不久后死亡。此病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尽快治疗,,据本人经验早期黄粉加盐加痢特灵有一定效果,特效药为甲酫溶液每百公升水5-8毫升,连续使用3天,切记每天必须换水三分之二再补水加药,増大充氧量。最近听说二氧化氯效果也不错,,不过本人沒用过,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适一适。

7)竖鳞病

病原为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病鱼身体前部或腹部鳞片向外张开,鳞片基部水肿,形成炸鳞,用手轻压有液体渗出,鳞片也随之脱落。严重时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不久后死亡。不过此病不会传染。引起此病原因很多,经常见就是新鱼刚到时水质不适应,水质不稳定,新陈代谢紊乱后不合理喂食导致。建议放弃治疗,此病沒什么好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就算治好也失去观赏效果,曾经我有一条金鱼用红霉素加大蒜素治疗半月渐好(只这一次治好),可鳞片下长了新肉再也沒下去,实在是太难看了。

8)皮肤充血及溃烂

此病一般是交叉感染所致,死亡率高达60%以上。一般情况下是操做失误导致的,比如说新进的鱼沒有做好检疫工作,甲缸倒入乙缸等等。什么是交叉感染?那就是甲鱼把自身带的菌传播给乙鱼,同时乙鱼也把自身带的菌传播给甲鱼的一种形为。即使购买的鱼只再健康也要做好检疫后再合缸,因为再健康的鱼自身也会带着或多或少的菌,它自身所带的菌对它来讲以经有了抗体不会发病但会传播给别的鱼,别的鱼会因此而发病,相同的道理别的鱼也会把菌传播回来致使它也发病,形成这种互相感染的症状。治疗难度较大,建议使用1甲酫+黄粉+土霉素。2乐彩的洁肤爽+伴侣。3台湾慧宏的防交叉感染的药。

养殖黄鳝秋冬优化饲养管理的方法


黄鳝是一种半冬眠的鱼类。当气温低于15℃时,鳝鱼便基本不吃不动,靠微量呼吸入蜇冬眠。因此,当进入秋季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鳝鱼的觅食和活动也就逐步减弱。这时,通过加强秋冬优化管理,不仅可以继续增肥增重,而且还可提高越冬成活率,有利增加来年产量。黄鳝秋冬优化饲养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增喂脂肪饲料。增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可让鳝鱼积累更多的脂肪,供停食冬眠越冬时的消耗所需。脂肪含量高的饲料,主要有蚕蛹、蚯蚓、蝇蛆等。给黄鳝增喂脂肪饲料,要尽量早喂,一般应在11月份前进行,因为秋季的气温还比较高,有利于鳝鱼对脂肪饲料的利用、吸收和转化,增加其越冬的所需能量,增强其越冬的抗寒、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

二、合理捕捉上市。鳝鱼具有喜欢钻入池底淤泥的特性,特别是在深秋气温明显降低后,就会钻人深层淤泥里越冬。因此,对于符合上市规格的成鳝,应尽早在入冬前合理捕捉上市。捕捉时,应先将池水排干,并清除表层泥浆,再用双手翻池底淤泥捕捉。要避免使用铁锹、铁铲等硬质锐器挖取,防止铲断或碰伤鳝体。同时,要做到捕大留小,以便来年产卵繁殖。

三、加强越冬保护。留在池中越冬的鳝鱼,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越冬保护:一是水源条件比较好的鳝池,可以采用深水越冬法。即在池中保持50~70厘米深的水层,并在水面上放些水草、浮萍等。冬季结冰时,敲开冰层透气。这样,既能保持池底温度,又能保持池水的含氧量,给鳝鱼创造一个理想的越冬条件。二是水源条件不够好的鳝池,可在鳝鱼开始冬眠时,放干池水越冬。但是要注意池土要保持湿润,不可过于干燥;池土上要加盖塑料网,防止猫、狗、黄鼠狼、老鼠等动物捕食鳝鱼;在遇严寒冰冻时,池面要采用覆盖保温法进行保温防冻。

冬季獭兔怎么养?冬季獭兔的养殖方法


獭兔是典型的皮用型兔,具有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养殖成本低、效益高、易饲养等特点。而在獭兔的养殖过程中,冬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养殖时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则会影响生长。那么,冬季獭兔怎么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冬季獭兔的养殖方法,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温度

在冬季,獭兔生长的最佳温度应为15-25℃,过冷过热对其生理机能均有较大影响,一般不要低于10℃,高于29℃。而提高舍温,一般有3种方法:一是增加饲养密度,靠兔体散热增温;二是尽量使通风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便保存兔体产生的热量;三是在兔舍前后覆盖透明塑料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尽量增大室内采光量,实现人工增温。有条件的还可在舍内安装供热设备,如暖气、电热器、火炉等。

二、光照

充分而合理的光照是獭兔正常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一般多采用人工光照和自然光照两种方法。獭兔在每天光照12-16小时的情况下,可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

三、通风换气

由于獭兔抗病力较弱,所以搞好兔舍通风十分重要。主要安装通风装置,加强自动通风;也可于每天中午11点至下午2点,打开门窗,利用自然风换气。

四、科学搭配饲料

獭兔是草食动物,因人工养殖完全饲喂青草是达不到獭兔营养需要的,所以在日常喂养中,除有计划地喂一些青鲜饲料外,要按一定比例配备全价颗粒饲料。全价颗粒饲料的好处是:冬天不冻,夏天不霉,獭兔爱吃,营养全面。其配方是:豆饼或豆粕15%、玉米10%、麸皮19%、秸秆或杂草粉50%、鱼粉3%、骨粉1.5%、食盐0.5%、促生长素添加剂1%。

五、兔病防治

疫病是獭兔养殖中的大敌,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应做到:要经常及时打扫兔笼、兔舍,用具勤洗刷;及时清理污物和消毒,搞好室内环境卫生,冬天对舍室每个月消毒1次,消毒的药物可用来苏水、消毒液、火碱等;小兔要注射兔瘟疫苗和巴氏杆菌疫苗,以增强獭兔的自身抵抗能力,提高和加快獭兔的生长发育;喂养时要善于观察,发现有病的兔及时处理,并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小编结语】冬季养殖獭兔,需要做好温度、光照、通风换气等工作,养殖过程中还需多加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冬季獭兔的养殖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孔雀秋冬季节疾病的诊断方法》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秋冬季怎么养殖小龙虾”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00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