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晴:香猪养出致富路

开江县市民孙小晴在从单位下岗以后,没有继续留在城市发展,而是回到农村老家创业致富养起了香猪,虽然目前规模还小,不过,孙小晴计划利用几年时间,实现年出栏香猪8000头,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在开江县新宁镇孙家沟村的一家养殖场里,孙小晴正在查看猪舍里的防疫记录。这种黑白花色分明,模样小巧可爱的猪叫香猪,也叫“迷你猪”,原产自广西,以体小早熟,肉味鲜美而闻名全国。目前,孙小晴也是我市第一家香猪养殖户。

孙小晴介绍道,我们这香猪虽然价值比较高,但它的饲养过程比较难,特别是前三个月的喂养,不但要求温度要适中,而且奶汁不能过足,小猪和母猪都只能吃粗纤维的食料,不然容易出现生病或者死亡。

如今对养猪头头是道的孙小晴,在几年前还是一名普通的下岗职工,2008年初,孙小晴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回到老家办起了养猪场,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她说,我虽然长在城里,但是我是生在农村的,在小时候我就见过我的祖辈养猪,对养猪这个行业我也不排斥,还有我觉得猪肉这个需求量比较大,而且每个人每天都要吃肉,所以我选择了养猪行业,我认为它有发展的空间。

简单的创业愿望,并没有让孙小晴的创业之路一帆风顺,养猪场成立之初,由于资金的缺乏,再加上养殖技术的不成熟,让孙小晴走了不少的弯路。“当时我听说山东的发酵床养殖技术比较好,我们就采用了发酵床来喂猪,这个技术我们投入了20多万元,到后来发觉我们四川这个地方不适合,发酵不成功,猪又生病,我又重新投入了30多万改用传统法喂养,这样重复的投资让我这个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她说。

重重的挫折并没有让孙小晴在创业路上止步不前,在当地就业部门的帮助下,孙小晴获得了小额贷款,并进一步完善了养殖技术。2008年10月,孙小晴正式组建了天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大胆从广西引进香猪猪种,走上了当地人从未走过的香猪养殖之路。“这种香猪体形小,爱运动,不喂饲料,吃的是地瓜藤、玉米粒,还有山上野生的植物,喝的是山泉水,因此猪肉口感特别好,皮薄肉细,煮出的汤更是清甜可口,我家的猪圈门都是打开的,任由香猪自由进出。”孙小晴乐呵呵地笑着说。看到有生人进来,一只只小香猪灵活地爬上了山坡,矫健的身手完全不像懒洋洋的家猪。

开江县就业局局长赵勇告诉记者,开江县就业部门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为他们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发放创业补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几年下来,孙小晴的香猪养殖场已初具规模,办公及生产用房,水、电、路、防洪隔离设施、消毒设备、粪便处理器等配套齐全,成为了一家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同时,孙小晴还更新企业经营理念,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在开江城区打造了鲜肉直营店,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了就业。

孙小晴说,我们企业现在的发展只是个开头,下一步我准备把直销店开成连锁店,不但在开江、还在达州、在外地,把我们香猪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并计划与村民合作达成共同富裕,首先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接着根据周边村镇农户的实际,让农户共同参与养殖。最后回收香猪进行销售并建立自己的品牌,以点带面地扩大香猪养殖规模。

相关推荐

小土鸡“啄”出致富路


“家里这几只土鸡卖出去后,就要去进新的鸡苗了。今年的目标是养2000只,销售额比去年翻一番。”看着在田野里奔跑的母鸡,想着7个月后会有2000只土鸡围绕在自己脚边,戴未中的嘴角勾起了一丝弧度。他告诉记者,2015年是他事业上的丰收年,饲养的1000只土鸡给他带来了20万的可观收入。

今年30岁的戴未中是婺源县赋春镇董家村的村民,原先在浙江义乌的一家洗车行工作。2014年6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土鸡在江浙市场上很受欢迎,一向以行动派自称的他毅然辞去了洗车行的经理职位,回家养土鸡,返销义乌、东阳、上海等地。

一个离村三里路的山谷,一栋低矮的小平房,一块野草丛生的平地,一条清澈见底的沟渠,这就是戴未中的土鸡散养场。“鸡不恋鸡舍恋山林,在大自然中放养的鸡才更有品质。”他始终认准这个理。第一批鸡苗来了,一共400只。戴未中一改平日里为人大方的性格,给鸡喂食特别抠门,一天只喂一丁点玉米或稻子。二姐提醒他,每天只给这么点鸡食,鸡会越来越瘦的。他耐心地解释道:“鸡就应该勤快地到田里找虫子、捡稻穗,吃虫草的土鸡味道更鲜美。”

听说戴未中在山里养鸡,亲朋好友纷纷打电话过来购买,他一个个回绝,没有任何商量余地。“鸡必须长满7个月才能出售。我是把养鸡作为一份事业来经营的,品质必须放在第一位,决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砸自己的招牌。”土鸡暂时不能卖,预订的单子已经排了300多个。邻居汪奶奶是第一个尝到“未中牌”土鸡的人,提起第一口鸡汤的味道,她连声赞赏:“味道好,有营养,儿子媳妇都很爱喝。我们家每年都要在他这买好几只呢。”

去年12月,上海市民吴鹏得知戴未中养鸡的故事,专程来到董家村参观他的土鸡散养场。吴鹏对自己眼前那片原生态环境很是满意,一次买了20多只鸡回上海。随着土鸡在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和销路的扩大,戴未中信心倍增:“今年要多雇些人手来分担养鸡场的工作,一方面扩大养鸡场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村里的人一起致富。”

养殖藏香猪走上致富路


听说信丰县万隆乡龙头村有一名靠养殖藏香猪致富的能人。近日,笔者来到龙头村的藏香猪养殖场,见到养殖场的主人刘章福正赶着一群黑黑的藏香猪到田园里吃草。

据了解,今年55岁的刘章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90年他和朋友一起南下广东务工,在外辗转奔波了4年后,他回到了家乡,除了种地干农活,还在家乡做过多种工作,由于勤劳肯吃苦,攒了一些积蓄。为此,他想自己创业大干一场。

除了能吃苦,刘章福还非常善于捕捉商机。他通过看电视等途径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他拿出多年来的积蓄,从浙江引进了12头藏香猪,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开始了藏香猪特色养殖。

刘章福介绍说,他引进的这批藏香猪生长能力很强,适应山区生长,喜欢吃野生植物,所以成活率高,肉质很好,并且猪在外面生长抗病力强,基本上不发病,属于一种绿色产品。为了提高养殖水平,他订阅了《农村百事通》《致富快报》等报纸、杂志,认真学习藏香猪养殖技术。同时,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刘章福建起了39亩的李子园,让猪在果园里觅食,栽种了四五亩黑麦草和番薯藤,用青草、米糠等配料进行喂养。

经过4年的摸索和努力,刘章福的藏香猪养殖场已经形成规模,现在猪场有母猪40多头、公猪2头,存栏商品猪300多头、仔猪3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600多头,总收入200多万元,生猪畅销广东、深圳、福建等地。

谈到今后的打算,刘章福说,一人富不是富,最大的梦想是让大家一起致富。他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新农模式:小蚂蟥“爬出”致富路


养殖水蛭(俗名蚂蟥)并不常见,将水蛭和小龙虾混养的就更少了,再充分利用养殖塘边的闲地进行立体复合种养的,应该算是一件稀罕事儿。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马桥村的张道省就一直在干这件稀罕事。经过几年的经营发展,他的创业之路越走越顺,探索出一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农业发展模式。

我刚开始是个十足的外行,对于水蛭养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创业期间也吃过亏、走过弯路。2011年,多年外出打工的张道省无意间听闻水蛭养殖效益高,有心干事的他便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搞水蛭养殖。次年春,他把家里的农田改造成养殖池,开始试养水蛭。

查阅资料,观看视频,虚心向别人请教前期,张道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水蛭养殖技术和经验,但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成功实践,这段路他走得并不顺。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到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病害,最终导致水蛭产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没有灰心和失望,张道省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后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他全面掌握了水蛭的生活习性、养殖技术,养殖效益渐渐地水涨船高。

随着水蛭养殖经验的日渐成熟,去年起,张道省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并发展网箱养殖,实现了养殖模式的提档升级。生态混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张道省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养殖效益,他将水蛭和小龙虾实行混养,网箱内养殖水蛭,网箱外投放小龙虾。

网箱养殖水蛭,投掷饲料控制得当,便于观察水蛭的生长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在水底运动可以分散堆积在网箱底的水蛭粪便,使水体、土壤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当池塘内的水草威胁到水蛭生长时,龙虾会食用这些天然饲料,使水体达到适合水蛭生长的最初环境。谈起生态混养的原理和技巧,张道省头头是道。

不仅如此,在混养水蛭和龙虾的同时,张道省还利用池塘边埂上的土地种植果树及农作物。据张道省介绍,他在塘埂上分片种植了草莓、蓝莓、甜瓜、秋葵等低矮作物,且在靠近池塘坡边上栽植了桃树。

在池塘边种植农作物,光照、水份都很充足,且容易管理,桃树枝叶茂盛,覆盖面积大,为池中栖息的小龙虾遮阴,其招来的昆虫掉到水里还可以作为水蛭与龙虾的饵料。张道省解释,这种立体复合种养模式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当池埂上的果蔬成熟时,池中的水蛭、小龙虾还在喂养管理中,果蔬采摘的销售收入,可以用于采购水蛭、龙虾饲料,减少资金投入压力,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张道省的养殖模式是有效的,经营管理也是得当的。目前,他的水蛭和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70多亩,每年投放水蛭100多万尾、龙虾3500多公斤,年净收入超过30万元。同时,每年还有一定的果蔬销售收入。

增收启示:发展特色立体种植养殖是一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农业发展模式,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提升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

森林猪让咱奔向致富路


去金山屯区乐园村时,正逢寒冬腊月,雪花飞舞。听说村民冯德亮在全民创业的热潮中,另辟蹊径,依托丰富的林地优势养殖森林猪,走上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致富路,我们是被他吸引来的。

来到冯德亮家,他没在家,抬头一看,他家房后的山上,突然一群小猪从森林深处追逐而出,不时把嘴探进厚厚的积雪中寻找食物。从附近赶来的冯德亮告诉我们:“这就是咱养的猪,全部放养,吃的是林中树籽野果,喝的是山中甘泉净水,呼吸的是新鲜空气,一切纯天然,全部无污染。”

原来,冯德亮养殖森林猪已经有几个年头了,经过几年的实践,如今他养的森林猪已近于原始放牧,不仅活动量大,体形健壮,瘦肉率高,而且所产肉质紧凑,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极高。由于利用林下资源,人工投入不是很高,山上的野果、林下剩余物都是森林猪的美食。森林猪肉质好,没有任何添加剂,属于纯绿色食品,销路也很好。目前他家养殖的森林猪已经出栏,在村支部、区畜牧局等的帮助下,在区内一些知名大肉铺里挂上自己的牌子,帮他代售。

今年,他们夫妻又有新想法,就是想借着金山屯区旅游产业的火爆形势,在自家建个农家小院,让本区以及外来的游客可以先品尝猪肉的味道,好吃可以买一些带回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增加一些销量和收入,还可以为老冯家的猪肉打出一个品牌。

冯德亮说,开农家乐,我们家还有一个优越条件,那就是我母亲是山东人,母亲纺出的布堪称一绝。我们家中有一台纺车,如果游客来了,让他们品尝绿色森林猪的同时,也可以亲身感受一把纺布的感觉,那可真是原汁原味,返璞归真。

看着老冯笑容满面憧憬未来的样子,真心祝愿老冯两口子的梦想早日成真,在致富、创富的路上越走越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15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