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乌猪

品种登记号:X-01-01-021-01

龙游乌猪

产地和分布

主要产于浙江省衢州市东部的龙游,樟树潭等地,占家、安仁、高家、莲花、兰塘、模环、龙游、寺后等八个公社为繁殖中心,其中以占家公社的龙兴殿、占家、芳村、石亘、前游、徐家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佳。现分布于衢州市、金华市、兰溪县、遂昌县等地。据1980年调查,产区有种母猪2.1万头左右。

品种形成

产区位于浙江西部金衢盆地的西端,境内有衢江通过,海拔66.1米。年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57天,年降水量1786.5毫米。由于气候温和多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较发达。加上历来有种绿肥的习惯,猪饲料常年充足,春季有紫云英、六月豆、大麦,秋季有玉米、甘薯、泥豆等,野生饲料资源也丰富。农民为了多积肥,历来就有养母猪的习惯。据对1973年在樟树潭出土的晋代陶猪圈、陶猪和1979年在龙游东华山出土的汉代陶猪舍和陶猪的考证,可以推断,产区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养猪。

当地农民对猪的饲养向来比较精细。重视对哺乳仔猪的早期补料,喂以豆浆拌米粥或炒豆粉。历史上习惯早期断乳,一般仅哺乳20多天,甚至10天以内即行离乳。对断乳仔猪,除喂给大麦、米糠、麦麸、玉米等精料和青绿饲料外,还加喂豆浆、米粥,少数体弱的仔猪加喂鸡蛋;对配种期公猪,除一般加强饲养外,还补喂泥鳅、黄鳝、鸡蛋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龙游乌猪经过这样长期较精细的培育和早熟易肥的定向选择,遂形成现代体成熟较早的猪种。

品种特性

1.体型外貌

体型中等偏小。头型分狮子头和老鼠头两种。狮予头型:头短额宽,面部微凹,嘴筒短而略翘,额部皱纹多而深,耳大下垂几乎复盖整个面部,颈短肉丰满,胸较宽而深,背腰稍长、宽而微凹。老鼠头型:头。长嘴尖,面部较平直,额部皱纹少而浅,四肢略高,背腰较平直,耳较小。其共同点是,腹大小适中,臀稍倾斜,尾较短小,四肢短细,蹄质坚实。全身被毛黑色,毛疏而细短,鬃毛不发达。乳头多为7~8对,据对1424头母猪的统计,为14.530.03枚。

2.生长发育

1980年对占家大队和唐尧大队的不同月龄后备母猪和成年公、母猪的测量结果,龙游乌猪的生长发育早期较快,后期较慢,成年猪的体重和体尺较小。

3.繁殖性能

小母猪多在生后100-110日龄初次发情,于5-6月龄、体重25.30公斤左右时配种。当地仔猪有早期断乳的习惯,这可能与历史上仔猪交易不按体重大小而按头数计价有关。据1982年对1599窝哺乳仔猪调查,40天以内断乳的占26.95%,其中20-30天内断乳的占11.38%。据对母猪(613头)统计,二年产五胎的占10.44%。

据对农村调查,母猪头胎(409窝)产仔8.310.12头,存活率90.57%,哺育率97.08%;二胎(257窝)10.570.16头,存活率92.93%,哺育率97.27%;三胎及三胎以上(1594窝)12.910.09头,产活仔11.7450.08头。据对国营和集体猪场统计,初产母猪(11窝)产活仔数8.820.50头,窝重6.060.41公斤,20日龄窝重20.1251.78公斤,50日龄断奶时每窝育成7.540.68头,窝重33.533.92公斤;经产母猪(41窝)相应为:12.510.36头,9.340.30公斤,31.900.90公斤,10.630.25头,74.752.01公斤。

4.肥育性能

据对农村调查,肥育猪多在60-80公斤时屠宰。67头平均始重6.06公斤的仔猪,饲养274天,体重达77.26公斤,日增重259克。据浙江省衢州市农业局1983年试验,肥育猪(7头)由始重10.570.45公斤增至70,002.05公斤,日增重45413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精料3.74公斤,折合消化能11.39兆卡、消化粗蛋白412克。

龙游乌猪沉积脂肪较早。据测定,4月龄、宰前体重18.5公斤的肥育猪,屠宰率68.1%,膘厚1.55厘米,腹油占胴体重的6.88%,胴体中脂肪占24.93%。

据对平均体重72.17公斤的肥育猪(3头)的屠宰测定,屠宰率73.23%,皮厚0.55厘米,平均膘厚4.5厘米,花板油占胴体重5.17%,眼肌面积18.59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0.80%,胴体中瘦肉占42.90%、脂肪占36.25%、皮占12.87%、骨占7.89%。据化学分析,背最长肌的蛋白质含量占24.1%、脂肪占8.3%。可见龙游乌猪经济成熟较早,胴体中脂肪比例高,肌肉中脂肪的含量也较高。

杂交利用

产区群众采用猪的经济杂交相当普遍。在农村,主要为二元杂交,在国营农牧场,有的已进行三元杂交,杂交效果都较明显。据对农村调查,39头长白龙游乌的一代杂种猪从平均体重7.99公斤开始,饲养234天,体重达93.87公斤,日增重367克;50头苏白龙游乌一代杂种猪,平均始重9.68公斤,饲养267天,体重达94公斤,日增重316克,分别比龙游乌猪提高4.44%和21.65%。据衢州市农业局1983年试验,杜洛克龙游乌一代杂种肥育猪(8头),由始重11.940.37公斤至90.332.23公斤,日增重56617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9.5兆卡,90公斤时胴体瘦肉率48%。

评价和展望

龙游乌猪是浙江省的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具有仔猪断乳早、脂肪沉积早等特点。但个体不大,生长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今后应制定选育计划,充分发挥其优点,提高母猪利用率,加速生产周转,注意提高其生长速度。同时,进一步开展杂交试验,筛选出适于当地饲养条件、瘦肉率较高的组合,在养猪生产中推广。

相关阅读

乌鳚


中文名称乌鳚

拉丁名称Atrosalarias fuscus (Ruppel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Blennioidei

中文科名鳚科

拉丁科名Blenniidae

中文属名乌鳚属

拉丁属名Atrosalaria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鼻须,眼上皮须和项部皮须均短而不分支,背鳍10鳍棘19-21鳍条,臀鳍2鳍棘18-20鳍条,腹鳍1鳍棘2鳍条,侧线完全,尾鳍圆形,鳍条全部不分支。

生活习性
海(洋)生。

乌鲨


中文名称 乌鲨
拉丁名称 Etmopterus lucifer Jordan et snyder
英文名称 spiny shark, deepwater dogfish, priest shark, Moll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角鲨目
拉丁目名 Squaliformes
中文科名 角鲨科
拉丁科名 Squalidae
中文属名 乌鲨属
拉丁属名 Etmopter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细小而延长。头短而宽扁,头宽比头高约大1.8倍,头长约为全长的1/5。尾细长,比头和躯干稍短或几等长,尾基上下方都无凹洼,尾柄下侧无纵行突起。吻短,背视三角形,两侧斜直,前端钝尖。眼大,横椭圆形,后端尖而有一缺刻;无瞬膜,眼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比鼻孔长约大2.5倍。鼻孔颇大,斜列,外侧位,距吻端比距口端约近2倍;鼻间隔颇狭,比鼻孔长稍大;前鼻瓣中部具一细尖突出,后部具一很低半圆形薄膜,沿着出水孔上缘;后鼻瓣后部具一很低半圆形薄膜,沿着出水孔下缘。口浅弧形,近于横列,口宽比口前吻长稍小,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4,口侧具一斜行深沟;唇褶扁狭,上唇褶约等于上颌长的1/3,下唇褶较短。上颌齿扁宽,五齿头型,多行在使用,每侧每行13齿;下颌齿扁狭,单齿头型,齿头外斜,边缘光滑,里缘几与下颌平行,外缘深凹,1行在使用,每侧21齿。喷水孔颇大,卵圆形,直径约等于眼径的1/3,位于眼后角水平线上,与眼的距离约等于眼径的1/2。鳃孔5个,很狭小,约与喷水孔等大,最后1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盾鳞细长弯曲呈刚毛状。与体轴并行排列。
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鳍狭小,起点约与胸鳍里缘后端相对,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鳍稍近,棘短,具侧沟,约等于鳍的外缘长的1/2;上角圆形,下角尖而微突,后端距腹鳍起点有一大的距离。第二背鳍较大,起点后于腹鳍基底后端有一相当距离,距尾基比距第一背鳍稍近,棘较长,具侧沟,约等于鳍的外缘长的3/4;上角钝尖,后缘深凹,下角延长尖突。尾鳍中长,约为全长的2/9,尾椎轴几平行;上叶发达,约与下叶等大,下叶前部圆三角形突出,中后部不区分,与上叶相接处有一缺刻,尾端斜而圆钝。腹鳍低平,起点距尾基与距胸鳍起点约相等;前后缘连续、呈半弧形,里角尖而突出;鳍脚宽扁,后端尖突。胸鳍中大,呈长方形,边缘颇平直,外角和里角圆钝。背侧面被刚毛状鳞片,排列成很多紧密纵行线纹;腹面上的鳞片不列成线纹。

背侧面暗灰褐色,体侧自第一背鳍下方至近尾基处有一浅色纵条,自胸鳍基底上方至腹鳍基底上方有一较显著浅色纵条,尾部下侧至腹鳍后方至尾鳍有一较显著浅色纵条;腹面黑色;尾部浅色纵条之间有黑色纵条,在腹鳍上方深色翼斑向前延伸的黑色纵条长度长于往后延伸的长度,尾鳍后端黑色,胸鳍基底腹面具一黑条,各鳍一般淡褐色;上眼睑后部白色,前囟区白色。

乌鬃鹅


产地与分布:原产于广东省清远市.又叫清远鹅,主产区位于清远市北江两岸、江日、源潭等地,并辐射花都、英德、佛冈及广东省北部地区。

品种特征:最显著的特征是颈背部有一条由大渐小的深褐色鬃状羽毛带.体躯宽短,背平。公鹅体形大,呈榄核形,母鹅呈楔形,脚矮小。成年鹅颈部两侧为白色羽毛.理羽、肩羽、背羽为乌鬃色,并在羽毛末端呈棕褐色,胸羽灰白色,腹尾的羽绒白色,尾羽灰黑色。青年鹅的羽毛颜色比成年鹅略深。成年公鹅体重3.0-3. 5千克,母鹅2. 5-3.。千克.

生产性能:早期生长速度较快,放牧条件下56日龄可达2.5---3.0千克,舍饲条件下56日龄可达3.0-3. 5千克。平均年产蛋30枚,平均蛋重145克,蛋壳白色。性成熟早,母鹅在120-140日龄开始产蛋.就巢性强,一年就巢4--5 次。公母配种比例为1:8-100种蛋受梢率平均为88%,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92%.

乌原鲤


中文名称 乌原鲤
拉丁名称 Procypris merus Lin
英文名称 Jhujiang ink-carp,Chinese ink carp
地方名称 乌鲤、乌钩、墨鲤、乌鲫、黑鲤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原鲤属
拉丁属名 Procypris Lin,1933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Ⅳ~16~18(平均16.6);臀鳍Ⅲ~5;胸鳍Ⅰ~19~20;腹鳍Ⅰ~9。鳃耙19~22。下咽齿3行,234~432。侧线鳞41[(8~9)/(5~6~V)]45(42.9);背鳍前鳞16~17;围尾柄鳞17~18。
体长为体高的2.7~3.2(平均2.9)倍,为头长的3.6~4.2(3.8)倍。头长为吻长的2.1一2.9(2.5)倍,为眼后头长的2.7~3.2(2.9)倍,为眼径的3.0~4.3(3.5)倍,为眼间距的2.3一3.1(2.7)倍,为尾柄长的1.3~1.8(1.6)倍,为尾柄高的1.7~2.1(1.9)倍。

体略呈菱形,侧扁,头后背部明显隆起,腹部较平直。头小,呈圆锥形,两鼻孔间略凹陷。吻钝,吻长较眼后头长稍为长,但在体长100毫米以下的幼鱼个体则为等长。眼大,位于头部侧上方。口端位,呈马蹄形,上颌比下颌稍长。唇很厚,上、下唇表面有许多明显而细小的乳突。须2对,较发达,上颌须后伸可达到或超过眼前缘的下方,口角须后伸可超过眼中央的下方。下咽齿呈匙形,咀嚼面凹入,顶端略钩曲。鳃耙侧扁且短,不及鳃丝的一半。鳞圆形,胸部鳞较体侧鳞为小。

背鳍外缘内凹,最后1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具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等于或小于至尾鳍基的距离。胸鳍长,末端尖,达到或超过腹鳍的起点。臀鳍硬刺粗壮,后缘亦具锯齿2臀鳍起点与背鳍倒数第二根鳍条基部相对。尾鳍深分叉,两叶末端尖。

脊椎骨4十36~37。鳔2室,后室大且长,其长度为前室的1.6倍左右。

体背部和头部暗黑色,腹部银白色,各鳍均为深黑色。


生活习性 生活在江河中下层水域中,喜栖息在具流水、底质为岩石的深水水体。有短距离迁徙习性,冬季溯江上游,洪水期向下游游动。。生殖期11月至年1月,卵黄色,分批产,一般在水流湍急,多着生藻类的沙滩石边产卵;卵沉性,略带粘性。为杂食性鱼类,主要以食底栖动物和藻类为主,也食少量小鱼虾。生长速度较缓慢。常见体重0.5-1Kg,最大7Kg.肉鲜美可口,为上等食用鱼类。

日本乌鲂


中文名称日本乌鲂

拉丁名称Brama japonica Hilgendorf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乌鲂科

拉丁科名Bramidae

中文属名乌鲂属

拉丁属名Bra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东海、日本、朝鲜。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而高,颌齿小,锥状或犬齿。口中大,口裂甚斜,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头和体均被圆鳞,有侧线,背鳍和臀鳍棘不明显,与鳍条部相连,二鳍前部鳍条延长,胸鳍长,伸达臀鳍中部,尾鳍叉形。背鳍33-36,臀鳍27-30。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禾花乌鲤


[学名]: Cyprinus carpio
[资源名称]: 禾花乌鲤
[别名]: 禾花鱼、禾花鲤、乌鲤
 
[形态特征]:
  体粗壮,纺锤型。头中等大小,下颌后位,吻部和下颌处各有一对触须。全身略带紫色(乌褐),背部黑色,色彩亮丽。细叶鳞,皮薄。肉红色半透明,有的可见内脏。腹部膨大、饱满圆润、乌里透红,体两侧离胸鳍0.5cm处各有一个小红点。背鳍起点介于体背部中间,与腹鳍前端平行。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  [原产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180  
[地理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温水性底层杂食性鱼类,生活在稻田或小型水体中,以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为食。

乌利蝴蝶鱼


中文名称乌利蝴蝶鱼

拉丁名称Chaetodon ulietensis

英文名称Double-saddle butterflyfish

异名三间蝴蝶鱼、三间蝶、鞍斑蝴蝶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蝴蝶鱼属

拉丁属名Chaet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中、西部礁岩海域,包括我国南海海域。

形态特征
三闯蝶卵圆形,吻部尖细突出如野猪嘴,过眼有1条粗大的横向贯穿的蓝黑色带,身体侧面也有2条马鞍状蓝黑色带,延伸到体侧中部后变淡至消失。体侧密列lO余条蓝色横贯的细垂线纹,自近尾柄以后连背鳍、臂鳍到尾鳍的一片明黄色中镶嵌入尾柄上的大黑斑点,使整尾鱼的纹图看起来极富装饰效果。

生活习性
三间蝶为中型鱼类,体长可达18厘米。食性杂,通常在珊瑚礁觅食无脊椎动物和海藻,饲养时稍加诱饵就会摄食饲料,很容易饲养。对水质和温度要求与月光蝶相似。

乌须黑巨口鱼


中文名称乌须黑巨口鱼

拉丁名称Melanostomias melanopogon Regan et Trewava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巨口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Stomioidei

中文科名黑巨口鱼科

拉丁科名Melanostomiatidae

中文属名黑巨口鱼属

拉丁属名Melanostomia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外海有发现。

形态特征
体中等延长,体主岩石于体长的90%。头小,眼小,口裂大,利用骨、腭骨及基鳃骨上有齿,两颌齿大小不一,大多可以倒伏,胸、腹鳍间有发光器30或30以下。颏须仅稍长于头长,背、臀鳍均位于体之后部,胸鳍小,下侧位,腹鳍位于体中点之后,尾鳍叉形,体下侧及腹部有2行发光器。

生活习性
海洋生。

乌克敏是什么鱼


深海鱼是渔民捕鱼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大家最常见的食用深海鱼有黄花鱼、秋刀鱼、带鱼、鲅鱼、鲷鱼、银鳕鱼、三文鱼等。但是关于乌克敏鱼,很少有人听闻。那么,乌克敏是什么鱼?价格在多少钱一斤呢?

一、乌克敏是什么鱼?

乌克敏是深海鱼。是一种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河口回游的鱼群。每年初冬,东北季风刚起,乌流(主流经台湾东侧、支流经西侧,鱼群大致集结于台湾北面黑潮,主、支流在台湾海峡,均由南向北流)会流处,通常在十二月上旬,乌鱼群集结于新竹、苗栗一带沿海,中旬集结于嘉、南沿海,下旬则移至高雄沿海。

二、乌克敏价格在多少钱一斤?

小编得知乌克敏也是从阿阳赶海的视频中所了解,阿阳是福建莆田那边的渔民,他捕捞上来的乌克敏重达六十斤,市场价格在70-80元一斤左右,总共卖了四千六百六十元。乌克敏在市场上比较少有,几乎到不了内陆城市,只有少部分沿海城市的渔民才能捕捞到,并且放入市场上售卖。

如果进入内陆市场上售卖的,可能肉质就会没那么新鲜了,吃的时候会影响口感。

关于乌克敏的相关信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啦!如果你有更多关于乌克敏的相关消息,欢迎大家留言。

革胡子鲶的乌仔培育


是将体长4-5 mm的仔鱼育成1-1.5cm的乌仔。乌仔培育方法很多,有水泥池培育、网箱培育及土池加铺塑料薄膜培育等。

1.水泥池倍育

此法管理较为方便,能有效地防止敌害生物,并易捕捞及转池,故育苗成活率较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乌仔培育方式。水泥池面积一般为10-20 m,池深50^-60 cm,水深25^-30 cm,池底对角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底向出水口方倾斜,以利捞苗及排污。进出水口套置尼龙筛绢过滤网,既可防止水中敌害生物进入池内,也可防止仔幼鱼外逃。水泥池可放鱼苗2000-3000尾/m2。刚开口的革胡子贴鱼苗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生产中为保证鱼苗的快速生长,往往用专池培育轮虫、枝角类、挠足类、水蚯蚓等浮游动物供革胡子鲶采食。浮游动物难以保证时可投喂煮熟的鸡蛋黄或豆浆。蛋黄需挤碎并用双层纱布过滤后才可撒入水泥池。每次每万尾鱼苗用蛋黄1个即可。若水质清瘦,1天可喂3^-4次;水质肥度适宜,1天喂1次即可。豆浆是喂养乌仔的主要饲料之一。豆浆泼洒入池前应先用纱布袋滤出豆渣,以免败坏水质。为提高豆浆的利用效率,泼浆应少量多次,使更多的鱼苗能食到豆浆颗粒。早期少泼,肥水少泼;后期要增加泼洒量,水质瘦也需多泼。泼浆要均匀,但可在池角、池边多泼洒些,因革胡子姑鱼苗喜集群,一般每万尾乌仔每天用黄豆量不超过0. 5 kg每15 kg黄豆可磨浆50 kg)。

为防止水泥池水质恶化导致鱼苗缺氧死亡,应保持池内有微流水。乌仔培育阶段,要特别加强巡塘。早晚若鱼苗浮头应及时注入新水,并调整蛋黄或豆浆的投喂量;若鱼苗出现个体大小过分显著,应设法分池。乌仔培育时间较短一般仅需7天左右。

2.网箱培育

此法具有省力、轻便、成活率高等许多优点。网箱一般用40- 60目的尼龙筛绢制成,面积为3^-4 m-,箱高度为50-60 cm。网箱设在水质肥度适中的普通鱼池中,也可设在沟渠中。网箱四角需用竹竿固定,入水30 cm左右即可。设于鱼池中的网箱,其鱼苗采食池水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设于沟渠中则需增加蛋黄或豆浆的投喂量。网箱需经常洗刷,以保证箱内外水体正常交换,防止鱼苗浮头。网箱培育乌仔必须投喂蛋黄、豆浆等饲料,投喂方法可参照水泥池培育法。

3.土池培育

塘底要平直,塘埂牢固、无渗漏,不应有过多的淤泥,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应设置防逃设施。面积以200-300 m2为宜,塘深 50^-80 cm。鱼苗下塘之前需先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池水位5- 10 cm,每亩施用生石灰50-75 kg,次日注新水50 cm深,施发酵牛粪或人粪尿300-500 kg,还可兼施3-4 kg尿素或过磷酸钙。一般施肥后5天左右轮虫便可旺发,水色呈米汤色,此时鱼苗可下塘。此后每天每亩补施有机肥40-50 kg,可保持池中轮虫旺发。土池培育乌仔每亩可放鱼苗10-15万尾。天然浮游动物不能满足时需补充蛋黄或豆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55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