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两头乌猪

华中两头乌猪产于长江中游和江南平原湖区、丘陵地带,包括湖南沙子岭猪、湖北监利猪和通城猪、江西的赣西两头乌猪和广西的东山猪等地方猪。为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猪种。

华中两头乌猪躯干和四肢为白色,头、颈、臀、尾为黑色,黑白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晕带,额部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和白星。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额部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监利猪、东山猪背腰较平直,通城猪、赣西两头乌猪和沙子岭猪背腰稍凹,腹大,后躯欠丰满,四肢较结实,多卧系、叉蹄,rǔ头多为6~7对。

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由于产区分布广,饲养条件不一,类群之间有一定差异,以赣西两头乌和通城猪较小,东山和监利猪较大。6月龄体重,公猪36公斤,母猪38公斤。6月龄前生长发育较快,2岁达到成年。不同类群的成年母猪,体重为94~124公斤,体长工20~129厘米,胸围101~119厘米。

2、繁殖性能:据测定,沙子岭公猪45日龄有成熟精子出现,3月龄有配种能力。公猪一般于5~6月龄体重30~40公斤开始配种,由于早配和使用过度,一般多利用2~3年。小母猪初次发情在100日龄左右,一般于5~6月龄体重40~50公斤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为7~8头,三产及三产以上母猪产仔数为11头左右。

3、肥育性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肥育猪8月龄体重可达80公斤左右。体重80公斤左右的肥育猪,屠宰率71%,胴体瘦肉率41%~44%。

杂交利用

以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等猪种为父本与华中两头乌猪杂交,杂种一代均表现较明显的杂种优势。据湖南省肥育试验表明,以长自和大约克夏为父本的杂种一代猪的日增重优势率分别为9.9%和29.4%。我国著名的瘦肉型猪培育良种湖北白猪皿、W系就是利用大约克、长白和通城猪杂交育成的。

用华中两头乌猪作母本与引进的瘦肉型品种杂交,生产商品瘦肉型猪,效果较好。

该猪种具有早熟易肥、瘦肉率较高、肉质细嫩以及对南方夏季酷热潮湿的气候有较强的耐受力等优点,缺点是腹大拖地,后躯发育欠佳.

精选阅读

华中型猪种——大花白猪


经过长时间选育形成的大花白猪品种属于我国华中型生猪种,由于这一猪品种便于饲养,繁殖性能强,且肉质口感鲜嫩,因此被当地的养猪户所广泛饲养,目前大花白猪这一华中型生猪品种的养殖前景还是不错,养猪户要重视该猪品种的饲养知识掌握,从而获取可观的大花白猪养殖效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生猪品种。

1.大花白猪品种介绍起源

大花白猪品种是广东大耳黑白花猪的统称,由分布于广东各地的大花乌猪、金利猪、梅花猪、梁村猪、四保猪和坭坡猪合并,1983年统称为大花白猪。过去农户习惯以产地名称和集散地对其进行命名,因此,大花白猪的俗名很多。目前,大花白猪可分为三个品系,即粤北品系、粤中品系和粤东品系,三个品系间毛色存在较大的差异,粤北系与粤东系的黑毛覆盖率高于粤中系;三个品系间母猪体型和繁殖性能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而公猪除粤北系与粤中系尾长差异显着外,其他性状均无显着差异。

据对广州、韶关古墓中发掘出来的陶猪模型研究,东汉时期(25--220)当地已普遍饲养家猪。由陶猪的模型考证,当时饲养的是一种耳小而直立的猪。历史上由于战争的影响,我国中原地区人民曾两次向南大规模迁移,第一次为907967年,移民经湖南到达广东的连州鹤曲江一带;第二次为11271279年,移民经江西的五岭隘口和大庾岭到达广东省的北部。随着移民带人华中地区的大耳型猪种与广东本地猪杂交,逐渐育成粤北一带的大耳花猪。随后,部分移民沿北江迁居至珠江三角洲,把粤北的大耳花猪再引入该地,并吸收了附近江西、东江等地方猪种的血统,经过长期选育,形成了近代的大花白猪。

大花白猪各品系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及选育要求有所差异,因而,各品系间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亦略有差异。

2.大花白猪品种外貌特点

大花白猪体型中等,毛色为黑白花,头部和臀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和四肢白色,背腰部和体侧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黑块,在黑白色的交界处有一条宽3~6cm的灰色带,大部分被毛稀疏。背腰较宽,背微弓,腹大。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皱纹。乳房发育良好,有效乳头多数为6对。大花白猪体型外貌各品系间稍有差异。其体型中等,耳稍大下垂,额部多有横行的皱纹。背腰较宽微凹,腹较大。背毛稀疏,毛色为黑白花,头部和臂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四肢为白色,背腰部及体侧有大小不等的黑块,在黑白色交界处形成晕。

由于大花白生猪分布范围广,体重和体尺差异较大。2006年8月对大花白猪成年猪的体重、体尺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73年测定平均体重成年公猪(9头)133.3kg,成年母猪(154头)110.8kg。两者比较,目前的公猪体重略小。

3.大花白猪品种适宜环境

大花白猪原产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包括佛山市的南海、顺德,中山市,广州市的番禺、增城、花都、从化。产区平均海拔50m,属南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是广东省内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用于喂猪的饲料以大米、米糠、甘薯为主,青绿饲料终年不断,饲料条件优越。4~9月为高温高湿期,各月平均气温20~28℃,此时期雨量占全年的80%;10月至翌年3月为低热低湿期,最冷月平均气温10~15℃。

4.大花白猪生产繁殖性能

两广小花猪


两广小花猪分布于广东和广西相邻的月江、西江流域的南部,它的中心产区在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1982年,把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和广东小耳花猪归并,统称两广小花猪。

一、体形外貌

两广小花猪体型较小,以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额较宽,有〈〉形或菱形皱纹,中间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

二、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6月龄母猪体重38公斤,体长79厘米,胸围75厘米。成年母猪体重112公斤,体长125厘米,胸围1.13厘米。

2、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卯日龄有精子,小母猪4~5月龄体重不到30公斤即开始发情,多在6~7月龄、体重40公斤时初配,初产平均产仔8头,三产以上平均产仔10头。两广小花猪6月龄母猪体重38公斤,体长79厘米,胸围75厘米。成年母猪体重112公斤,体长125厘米,胸围1.13厘米。性成熟较早,小公猪卯日龄有精子,小母猪4~5月龄体重不到30公斤即开始发情,多在6~7月龄、体重40公斤时初配,初产平均产仔8头,三产以上平均产仔10头。

3、育肥性能:生长育肥猪在体重15-90千克阶段,日增重307克左右。体重75千克左右屠宰,屠宰率68%,胭体瘦肉率37,2%。经产母猪平均产仔9一10头。

据广西资料,育肥猪自11公斤~87公斤,日增重309克,每公斤增重消耗混合料4.22公斤、青料3.42公斤。体重75公斤屠宰,屠宰率67.72%,胴体中肉占37.2%,脂占45.2%,皮占10.5%,骨占7.1%。

三、杂交利用

以长白、大约克、巴克夏等猪种为父本与该品种杂交,杂种一代在日增.重等方面均有提高,其杂种一代肥育猪日增重均达510克以上.。

四、品种评价

两广小花猪具有早熟易肥、母性好等优点,但背凹,腹大拖地,生长发育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两个优良猪品种


想要养好猪,就必须挑选到优良的生猪品种,这样对于生猪养殖的成败起着关健的作用,而在我国的地方猪品种就有64个,除了野猪驯养而成的家猪之外,也有部分是培育的品种,具有易养殖、好管理、瘦肉率高的优点,在市场上也较为畅销。下面具体来介绍:两个优良猪品种,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湘村黑猪
1.品种来源:湘村黑猪原名湖南黑猪,是以桃源黑猪为母本、杜洛克猪为父本经杂交合成和继代选育而培育的瘦肉型猪新品种。
2.审定情况:2012年7月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并颁发了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
3.特征特性:属瘦肉型新品系母系猪,具有体质健壮、抗逆性强、产仔多、母性好、哺育能力强、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效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品质优良等特性,是生产优质商品瘦肉猪的好猪种。
湘村黑猪被毛黑色(肢、鼻和尾端有少许杂毛),体型紧凑结实。背腰平直,胸宽深,腿臀较丰满。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稍竖立前倾。四肢粗壮,蹄质结实。乳头细长,排列匀称,有效乳头12枚以上。
4.产量表现: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11年对湘村黑猪的现场抽检和屠宰测定的结果表明,繁殖性能:窝均产仔数11.7头,产活仔数11.4头,21日龄窝重48公斤,育成仔猪数10.9头,哺育率96.6%;生长肥育性能:日增重690克,料重比3.34∶1,达90公斤体重日龄175;胴体肉质:屠宰率74.62%,平均背膘厚29.21毫米,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58.76%,系水力(压力法)90%,48小时内滴水损失2.44%,肌内脂肪3.79%。
据分类调查统计,湖南省娄底市范围内已推广湘村黑猪能繁母猪6010余头,具备了年生产湘村黑猪及湘村黑猪杂优商品猪10万头以上的生产能力。对娄星区、涟源市、双峰县等3个县市常年饲养湘村黑猪母猪10~50头不同规模养殖户的调查统计表明:(1)湘村黑猪母猪繁殖力强,1头年平均提供商品猪23.16头;(2)养殖效益好,湘村黑猪母猪1头年平均利润1.97万元,湘村黑猪商品猪利润853~1093元/头,湘村黑猪杂优商品猪平均利润853元/头。
5.养殖要点:湘村黑猪适应性强,在满足中等营养水平、常规免疫接种和日常管理条件下,湘村黑猪均能表现较好的生产性能。
6.适宜区域:适应我国各地区饲养。

二、三江白猪
1.产地:主产于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地区。是以长白猪和东北民猪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再用长白猪回交,经过6个世代10余年的定向选育而成的肉用型新猪种。
2.外貌特征:全身被毛白色,头轻嘴直,鼻长,耳部下垂或稍前倾,背腰平直,腿臀丰满,四肢粗壮,蹄结实,身躯丰满,乳头7对,排列整齐。整个体躯呈“流线型”。
3.生产性能:平均每头母猪产仔数10~13头,60天断奶窝重160公斤左右,肉猪日增重平均0.642公斤,胴体瘦肉率为59%。三江白猪肉色鲜红,系水力强,质地细嫩,肉味鲜美。
4.杂交利用:试验证明,三江白猪与国外引入猪种、国内培育猪种及地方猪种都有很好的杂交优势,是杂交生产中的优良亲本品种。其中杜洛克和三江白猪是最优杂交组合。

两个藏猪品种:迪庆藏猪和阿坝藏猪


迪庆藏猪:

迪庆藏猪,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能适应恶劣的高原气候、终年放牧和低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但屠宰率不高,皮较薄,胴体中瘦肉较多,采用舍饲不限量饲养,虽增重较快、屠宰率提高,但胴体中脂肪含量增多。

迪庆藏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42.20公斤,体长96.50厘米,胸围77.20厘米,体高52.10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54.34公斤,100.13厘米,87.01厘米,53.95厘米。在放牧条件下,母猪一般年产仔一窝。仔猪初生重0.4~0.6公斤,2~3月龄时自然断rǔ,断rǔ体重2~5公斤。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母猪性野和野兽猛禽的侵害,哺育率较低。迪庆藏猪在终年放牧条件下,肥育猪增重缓慢。12月龄体重20~25公斤,24月龄35~40公斤。在舍饲条件下,用每公斤含消化能3.3兆卡,消化粗蛋白166克的混合料不限量饲养,307日龄体重达53.0公斤,日增重173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5.24公斤。

迪庆藏猪体小,嘴筒长、直,呈锥形,额面窄,额部皱纹少,耳小直立,或向两侧平伸,转动灵活。体躯较短,胸较狭,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线较平,后躯较前躯高,臀部倾斜。四肢结实紧凑,蹄质坚实、直立。鬃毛长而密,鬃毛一般延伸到荐部,其长度一般12~18厘米,每头猪可产鬃93~250克。此外,部分初生仔猪的被毛有棕黄色纵行条纹,但随着日龄增长而逐渐消失。rǔ头以5对居多;迪庆藏猪终年放牧,饲养管理粗放,与牛、羊混群或单群放牧,以采食蕨麻、酸酸草、野蒿、野胡萝卜、珠芽寥、野苜蓿等牧草、草籽和橡树等的落果、农作物的落谷为主。夏秋季(约5~10月份)野生饲料丰富,冬春季则以蕨麻和草根为主。迪庆藏猪放牧性能良好,每日放牧10小时左右,据测定放牧采食时间占86%.游走和休息时间占15%,采食率14.07%,全日可采食3.71公斤饲草。

阿坝藏猪:

阿坝藏猪,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能适应恶劣的高原气候、终年放牧和低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但屠宰率不高,皮较薄,胴体中瘦肉较多,采用舍饲不限量饲养,虽增重较快、屠宰率提高,但胴体中脂肪含量增多。

阿坝藏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25.91公斤,体长85.10厘米,胸围64.0厘米,体高42.0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33.04公斤,85.10厘米,73.25厘米,49.92厘米。在放牧条件下,母猪一般年产仔一窝。仔猪初生重0.4~0.6公斤,2~3月龄时自然断rǔ,断rǔ体重2~5公斤。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母猪性野和野兽猛禽的侵害,哺育率较低。阿坝藏猪在终年放牧条件下,肥育猪增重缓慢。12月龄体重20~25公斤,24月龄35~40公斤。在舍饲条件下,用每公斤含消化能3.3兆卡,消化粗蛋白166克的混合料不限量饲养,307日龄体重达53.0公斤,日增重173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5.24公斤。

阿坝藏猪体小,嘴筒长、直,呈锥形,额面窄,额部皱纹少,耳小直立,或向两侧平伸,转动灵活。体躯较短,胸较狭,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线较平,后躯较前躯高,臀部倾斜。四肢结实紧凑,蹄质坚实、直立。鬃毛长而密,鬃毛一般延伸到荐部,其长度一般12~18厘米,每头猪可产鬃93~250克。此外,部分初生仔猪的被毛有棕黄色纵行条纹,但随着日龄增长而逐渐消失。rǔ头以5对居多;阿坝藏猪终年放牧,饲养管理粗放,与牛、羊混群或单群放牧,以采食蕨麻、酸酸草、野蒿、野胡萝卜、珠芽寥、野苜蓿等牧草、草籽和橡树等的落果、农作物的落谷为主。夏秋季(约5~10月份)野生饲料丰富,冬春季则以蕨麻和草根为主。阿坝藏猪放牧性能良好,每日放牧10小时左右,据测定放牧采食时间占86%.游走和休息时间占15%,采食率14.07%,全日可采食3.71公斤饲草。

大力发展藏猪养殖:

藏猪肉以高钙低脂、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远近闻名,深受当地群众和国内外游客的欢迎。西藏林芝地区大力扶植当地农民养殖藏猪,2005年全地区藏猪存栏达14万余头,出栏5万多头,农民收入4032万多元。

今年,八宿县藏猪养殖项目经自治区批准立项,为保证藏猪养殖项目的顺利开展,并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途径之一,八宿县积极探索藏猪养殖的新模式,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白马镇藏猪养殖协议书》及管理模式。同时,八宿县兽防站技术员还定期、不定期的深入到养殖户,培训农牧民群众养猪技术以及简单的疾病防治知识,为藏猪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21户协会会员户修建猪圈14座,购置疾病预防及常见病治疗药品、饲草料和种猪。据统计,目前,21户协会会员户共饲养藏猪113头,其中肉猪95头,种猪18头。

藏猪养殖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八宿县的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并将带动更多的农牧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为八宿县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年养万头猪只需一个人 猪企实行智能化养殖


养猪这活苦脏累,喂料、清粪、防病防疫,一点都马虎不得。普通农户用传统方法养猪,一对夫妻不雇工,一年出栏10002000头猪,就已忙得不可开交。可在我省应用物联网实行智能化养殖的示范企业常州市枫华牧业有限公司,平均一个员工年养殖出栏1万头猪却很轻松。这是怎么做到的?10月26日,记者慕名前往一探究竟。

在武进区嘉泽镇的枫华牧业有限公司,通过监控视频大屏幕,记者看到,猪场内只有一群群猪,看不到人影,换了几个镜头才发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员工在观察记录什么。枫华牧业总经理助理吕向阳介绍说,公司从美国全套引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应用智能传感网、RFID识别、ZigBee无线通信和动物生理参数监测等核心技术,包括母猪大群智能饲喂系统、母猪发情自动监测鉴别系统、全自动种猪测定系统及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使生产和管理的很多方面实现自动化。

养殖母猪比商品猪难度要大得多,母猪大群智能饲喂系统是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技术。吕向阳介绍,经过训练的母猪从围栏通道里排队走到饲喂站吃食,这时,感应系统会自动扫描每头猪的耳标,读取信息后,根据每头猪的不同状况配制好不同配方和重量的饲料并自动投放,每次只投放50克,吃完再投,防止浪费,想多吃也吃不到。一头猪吃完后离开,轮到排在后面的下一头猪吃料。如果某一头猪没吃完设定好的量就离开,感应系统发现这一不正常情况,就会开启一个特殊通道让这头猪通过并打上标记,员工看到后会根据标记提示,判断其是否生病、待产或其它情况,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引进这个智能系统之前,母猪的状况只能依靠人工观察。一大群母猪来回走动,要观察判断并区分开来很难做到,母猪只能被放在隔离栏内单独饲养,但这样一来母猪没有活动空间,不利于健康生长。

母猪发情自动监测鉴别系统同样神奇。母猪栏舍边有个地方靠近公猪围栏,进入发情期的母猪会去嗅拱、转悠,上面的感应器会自动记录母猪到这个位置的次数和逗留时间的长短,判断这头母猪是否发情,并把它的耳标发送到饲养员的手机APP上,据此安排与公猪配种。原来,母猪是否发情,只能由有经验的饲养员来观察判断,容易出错。一旦错过母猪发情期,要等20天才进入下一次发情期,白白吃掉20天的饲料,不但增加400元的饲料成本,还降低母猪产仔频率,而这是决定养猪场效益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普通农户养的母猪年均产仔22.1胎次,而用上这个智能系统,公司的母猪年均产仔2.3胎次。

母猪生下的猪崽,全自动种猪测定系统会对其每天吃料、增重数据进行测定、记录、分析,从中挑选出体质好、长得快的用作种猪,剩下的作为普通苗猪或商品肉猪饲养。

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和自动清粪系统则具有自动调节控制温度、湿度、自动除臭、自动清理粪便等功能,体现公司遵守动物福利理念,使猪始终处于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少生病、长得快。

枫华牧业公司现有养殖场是在老场基础上新建的,2012年新场建成运行。养殖场生产部负责人王云松是个老员工,对智能养猪的好处体会很深。他说,以前养猪又脏又累,现在除了打针,所有的工作都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一线员工完全没有体力活,做的都是管理工作,主要是观察各种设施运行是否正常,整个猪群生长也不用操心,只需对系统监测发现的吃食不正常、生病、发情母猪等特殊个体进行处理。

智能化养猪最大的好处是节省大量人工,降低用工成本。公司原来的养殖场,平均每出栏1万头商品猪需要一线员工16人,现在只要1个人。养殖基地现有存栏母猪4000头,年出栏种猪、苗猪、商品肉猪共9万头,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数百万元用工成本。此外,智能化系统的运用,每年降低生产资料成本80多万元,同时母猪大群智能化饲养可减少疫病的发生,提高母猪产仔率和生猪成活率,全年综合可增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枫华牧业公司董事长黄小国说,用工难用工贵是养猪行业的一大难题,现在开出5000元工资、交养老保险的待遇,都难招到人。引进智能化系统的新场建成投运几年,各种设备逐步实现本土化,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达到国内领先并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一个员工年养殖出栏1万头商品猪,其实并不神奇,按公司现有管理水平,其实不需要这么多一线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有潜力。

省农委畜牧业处处长宋晓春介绍说,枫华牧业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我省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标兵。他们通过应用物联网发展智能化养猪,节省大量人工成本,通过自动控温、自动喂料、自动监测发情生病等,实现精准管理,提高产仔率,猪生病少、长得快。智能养猪把员工从脏苦累活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解决用工难,有利于降本增效,代表畜牧业发展的方向,这种做法值得全省推广。

细算养一头猪的饲养面积和饲养管理方法你知道多少?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那么养一头猪的饲养面积是多少呢?饲养管理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头猪的饲养面积

养100头猪大约需要200平方以上的猪舍。一般情况下:一头猪平均要给他2平方米以上的空间活动。

一头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1.保育猪的生理特点

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仍不完善,生理变化较快,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十分敏感,因此在选择饲料时选用营养浓度、消化率高的原料,以适应其低营养性腹泻的发生几率。

2.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通风换气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加强猪舍通风,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是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在此阶段,人们往往重视保温而忽视猪舍的通风换气,结果造成仔猪易患呼吸道疾病,增重速度下降。转入保育舍的仔猪,按体格大小和强弱分圈饲养,尽量使每圈的仔猪个体均匀,并把最小的猪放在房间最暖和的特别看护栏内,留下一个或更多的空栏给处于劣势的弱小猪。对初转入保育的仔猪应加强调教,训练其养成采食、排粪、睡觉均在固定位置进行的习惯,以保持猪栏干燥、清洁、猪体卫生。在仔猪保育阶段,应加强日常猪群观察,及时掌握猪群状态。健康正常的猪群应散开活动式睡觉,无相互挤压,行走时步态正常,被毛光亮,当有人进入猪舍时反应出注意及警觉的神态,喂料时会积极抢食,猪尾卷起,粪便正常。

3.保育猪的营养需求

保育猪的增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的供给,仔猪日增重随能量摄入量的增加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也将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仔猪对蛋白质的需要也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有关,因此能量仍应作为断奶仔猪的优先考虑,而不应该过分强调蛋白质的功能。保育猪在整个生长阶段生理变化较大,各个阶段生理特点不一样,营养需求也不一样,为了充分发挥各阶段的遗传潜能,日粮仍需高营养浓度、高适口性、高消化率,消化能3300-3400kcal/kg,粗蛋白18.5-19.0%,能蛋比在178-180之间适宜,赖氨酸1.22%以上,赖能比在3.6(g/mkcal)左右;在原料选用上,可降低或取消乳制品和血浆蛋白的含量,增加豆粕等常规原料的用量,但仍要用常规豆粕的大量使用,可以用去皮豆粕、膨化大豆或发酵豆粕等替代;保育仔猪后期,仔猪消化系统已日趋完备,消化能力较强,营养需求可以根据猪场实际情况有所降低,饲料应用上可以逐步跟小猪料进行切换过渡。

4.保育猪的健康管理

当猪圈和猪舍空出后,对所有的周围环境及设施,包括天花板、风扇、主干道、料槽和饮水器都要进行严格用火碱清洗、熏蒸消毒;并在进猪前应彻底干燥和空栏,并在进猪前控制房间温度。断奶仔猪由于应激反应,使体内脂肪减少,体内的水分分布会有所改变,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所以断奶后最初10天内的环境温度应稍高于断奶前的分娩小猪栏温度,温度过低,则仔猪表现不安,容易出现拉稀等现象。注意防止贼风,根据测试,即使15厘米/分的风速也会使仔猪的实际体表温度下降40c,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

优良猪品种——长白猪


长白猪在猪市场中我们都叫它为白猪,是如今市场中卖的最多的猪品种之一。长白猪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养猪场中最常见的养殖品种之一,其不但产仔数量多,而且生长发育快,在其喂养中所需的饲料不高,是一种低成本养殖项目。做为世界上着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其不但好养殖而且效益也很高。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优良的猪品种长白猪。

1、特征特性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着名瘦肉型猪种之一。我国现有这种猪2万头左右。按引入先后,长白猪可分为英瑞系(即老三系)和丹麦系(新三系)。英瑞系长白猪适应性较强,体质较粗壮,产崽数较多,但胴体瘦肉率较低;丹麦系长白猪适应性较差,体质较弱,产崽数不如英瑞系,但胴体瘦肉率较高。长白猪的主要特点是产崽数较多,生长发育较快,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但抗逆性差,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

2、体型外貌

长白猪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平伸略下耷。大腿和整个后躯肌肉丰满。体躯长,前窄后宽呈流线型,有16对肋骨,全身被毛白色。

3、肥育性能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长白猪生长发育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90公斤以上,日增重500800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3.5公斤。体重90公斤屠宰,屠宰率为69%75%,胴体瘦肉率为53%65%。

4、繁殖性能

性成熟较晚,公猪一般在6月龄时性成熟,8月龄时开始配种。母猪发情周期为2123天,发情持续期23天,妊娠期为112116天。初产母猪产崽数810头,经产母猪产崽数913头。

5、杂交利用

用长白猪做父本进行两品种或三品种杂交,一代杂种猪,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可得到较高的生长速度、较好的饲料利用率和较多的瘦肉。例如,长白猪与嘉兴黑猪或东北民猪杂交,一代杂种猪肥育期日增重可达600克以上,胴体瘦肉率可达47%50%;长白猪与北京黑猪杂交,一代杂种猪日增重可达600克以上,胴体瘦肉率50%55%;长白猪与金华猪杂交,一代杂种猪日增重530550克,胴体瘦肉率50%52%。长白猪与内北(内江公猪配北京黑母猪)杂种母猪杂交,这三品种杂种猪在中等营养水平下饲养,体重2090公斤阶段,日增重520克左右,胴体瘦肉率51%左右。

以上就是有关长白猪的知识介绍。长白猪虽然是属于外来的猪品种,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养猪行业中期养殖数量也是排在前面几位。小编提醒,长白猪是属于较脆弱的一种猪种,特别是仔猪,一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其产生腹泻,严重的话就会导致其死亡。因此,要是在养殖长白猪的时候,一旦发现长白猪有食欲不佳或者是腹泻的情况产生的话,要注意防治才能获取更多的养殖效益。

小型猪——兰屿小耳猪


兰屿小耳猪是中国本土猪种,不过比起其他本土猪种的它更加声名不显,是真正的酒藏深巷这兰屿小耳猪和其它小型猪种一样都被称为迷你猪,其原产地是在在台湾省台东县兰屿岛,这座位于太平洋中的岛上让这小猪有不同的变化。

一、品种来源与变化

在台湾的地方猪种中,有一个系统是高山族人民在山岳地带饲养的小耳猪种,包括小耳猪、小型长鼻猪和大型长鼻猪。据调查,17世记初期,在荷兰入侵前,台湾已饲养红毛小耳猪。这种猪后来与汉族移民带来的猪交配,产生了黑色小耳猪,当地又名生番种。其性多粗野,以放牧饲养为主。经过几十年的演变,随着台湾养猪业的发展,猪种的更替,这种小耳猪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仅在台湾省台东县有保存。台湾省畜产试验所在台东县卑南乡宾朗村建立台东种畜繁殖场,作为兰屿小耳猪的保种场,至2011年4月存栏约60头,主要作实验动物用。

二、品种特性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兰屿小耳猪体型微小。头长嘴尖,颜面平整,少皱纹,两眼中间有少许川形皱纹。耳小竖立,鼻镜黑色,鼻孔大。体型短小,后肢与地垂直。乳头6对。

2.体重、体尺及生长性能据台湾省畜产试验所1980年编印的《畜产种原保存及利用手册》记载,兰屿小耳猪仔猪初生个体重(0.670.13)kg;4周龄体重(3.230.75)kg;8周龄体重(5.491.85)kg;6月龄体重(19.387.74)kg;12月龄体重(45.6210.45)kg;成年猪体长(84.13.99)cm,体高(50.52.48)cm,头长(27.91.60)cm,头宽(10.90.51)cm。肋骨14对(第10~14对为假肋)。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据台湾省畜产试验所1980年编印的《畜产种原保存及利用手册》记载,兰屿小耳猪母猪妊娠期(1143)天,初生窝产仔数(8.102.87)头;窝产活仔数(7.092.74)头;3周龄活仔数(6.032.73)头;8周龄活仔数(5.702.31)头。

2.育肥性能兰屿小耳猪料重比为3.18。

淮猪和新淮猪


老淮猪名为黄淮海黑猪,简称淮猪,是我国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淮北平原成群饲养,后因战乱和水害,老淮猪逐步迁移到苏北以东海县为中心的地区饲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专家介绍,老淮猪是所有猪种的始祖,就连日本黑猪也有老淮猪的血统。

淮猪是原产淮北平原的古老地方品种,主要分布本省淮北平原和宁、镇、扬丘陵山区及沿海地区。70年代后期,淮北地区因广泛推广新淮猪,当地大部分淮猪被新淮猪及其杂种猪取代。至1987年,淮猪中心产区主要集中赣榆、仪征、高邮、溧阳、高淳、东台、大丰等县,其母猪数量居全省地方品种母猪的第二位。

淮猪品种分淮北猪、山猪、灶猪3个类型。其主要特征:被毛黑色而较密,额部皱纹浅而少,嘴筒较长而直,体型较紧凑,四肢结实。性成熟早,母猪产仔数较多,3-9胎平均产仔13头左右。育肥猪平均日增重475克左右,饲料报酬4.57:1,胴体背腰部较薄,皮较厚,瘦肉率较高达45%。

最近新闻: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东海种猪场保种繁育的老淮猪被国家首批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地方保护品种,2007年初在江西召开的全国地方品种保护会议上,老淮猪又被推上被保护的19个地方品种的第一名。

新淮猪:

新淮猪是用江苏省淮阴地区的淮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育成的新猪种,为肉脂兼用型品种,具适应性强、生长较快、产崽多、耐粗饲、杂交效果好等特点。

1.品种特征新淮猪全身被毛黑色,仅在体躯末端有少量白斑。头稍长,嘴平直微凹,耳中等大,向前下方倾垂。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臀略倾斜,四肢健壮,rǔ头7对以上。成年公猪体重230~250公斤,成年母猪体重180~190公斤。

2.生产性能新淮猪在以青饲料为主的饲养条件下,肥育猪2~8月龄全期日增重为490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65公斤,青料2.47公斤。肥育猪最适屠宰体重为80~90公斤。体重87公斤时屠宰率71%,膘厚3.5厘米,眼肌面积25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5%,胴体瘦肉率45%左右。新淮猪性成熟较早,公母猪3月龄左右有交配现象。初产母猪产崽数为10.5头,经产母猪产崽数为13.23头。

3.杂交利用用内江猪作父本与新淮猪作母本进行杂交,其杂种猪6月龄体重可达90公斤,2~6月龄日增重560克,用杜二(杜洛克公猪配二花脸母猪)杂种猪作父本,配新淮母猪,其三品种杂交猪日增重590~700克。体重90公斤屠宰率在72%以上,腿臀比例27%,胴体瘦肉率50%以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81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