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籽提取物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影响

紫苏是第一批被我国卫生部确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可以开发出多种保健食品,其叶、梗、籽均可入药,在医药、食品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紫苏已渐渐被作为饲料添加剂养殖动物,且效果很好,尤为突出的是农业部审批的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可全面调节动物内分泌、促进生长、减少发病,比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更具优势。本试验研究紫苏籽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选取体重平均为9.5公斤的健康断奶仔猪45头,按体重相近和性别比例相同的原则,将试验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试验设一个对照组(A)和两个试验组(B、C),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B、C)饲粮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01%的金霉素和0.02%的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具体处理如下:A组基础饲粮;B组基础饲粮+0.01%的金霉素;C组基础饲粮+0.02%的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从试验开始,每日观察并记录仔猪的精神状态、饮食、排粪及死亡情况。

结果与分析

紫苏籽提取物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与对照组A相比,B、C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1.37%、20.7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组C比B平均日增重提高了8.38%,差异显著。说明添加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可使仔猪平均日增重达到较高水平。

与对照组A相比,B、C组的料重比下降了4.74%和9.57%(P<0.05),试验组C比B料重比下降了5.07%(P<0.05),说明在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且效果优于金霉素。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仔猪的生产性能可以得到改善,并能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效率。

同时,试验组C和试验组B断奶仔猪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A,分别降低了30.40%和27.15%,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B断奶仔猪腹泻率比试验组C降低了4.46%,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和金霉素都可以极显著降低仔猪的腹泻率,但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和添加金霉素对仔猪腹泻无显著差异。

紫苏籽提取物对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试验组C的仔猪血清总蛋白含量比对照组A提高了14.16%,比试验组B提高了10.76%,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B的仔猪血清总蛋白含量比对照组A提高了3.07%,差异不显著(P>0.05)。C组试验仔猪的血清白蛋白含量较对照组A和试验组B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C组比A组提高了16.00%,比B组提高了10.61%,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对照组A和试验组B的血清球蛋白含量相比,试验组C分别提高了11.77%和10.9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B和对照组A仔猪的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差异都不显著。从分析结果可看出,添加金霉素对仔猪血清蛋白含量及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仔猪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

试验组C血清BUN含量比对照组A和试验组B分别降低了17.20%和12.81%(P<0.05),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蛋白质代谢和应激的情况,从试验结果来看,BUN在血清中的含量降低了,表明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添加剂能提高猪对饲料中氮的利用率,促进氮素在体内的沉积。

胰岛素(INS)是体内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代谢调节重要激素,可有效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抑制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紫苏籽提取物添加剂对仔猪血清INS水平的影响中,试验组C比对照组A提高了8.66%(P<0.05),比试验组B提高了11.66%,差异显著(P<0.05),而试验组B的INS水平与对照组A差异不显著(P>0.05)。

紫苏籽提取物对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试验组C血清IgG含量高于对照组A和试验组B,比对照组A提高了12.9%(P<0.05),比试验组B提高了27.27%(P<0.05);试验组C血清Ig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A和试验组B都提高了4%,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血清IgM含量相同。通过分析各组免疫球蛋白的关系,说明紫苏籽提取物对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A有显著影响。

结论

1.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能显著提升仔猪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仔猪机体发病,降低腹泻率。金霉素也能提升仔猪生长速度,降低仔猪腹泻率,但是没有提高饲料转化率。

2.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能显著提高仔猪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表明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蛋白质代谢水平加强,免疫力提高。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可以降低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提高胰岛素含量,说明紫苏籽提取物改善了仔猪的代谢调节功能,加快了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促进了仔猪生长。与对照组相比,金霉素对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

3.免疫球蛋白是存在于动物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主要物质。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反映了其抵抗外界病原菌和病毒侵袭的能力。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能显著提高仔猪免疫球蛋白G和A的含量,说明其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免疫功能。金霉素能提高仔猪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对免疫球蛋白A和M没有影响。

相关知识

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环境因素


摘要: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的影响、温度的影响、相对湿度的影响、噪音的影响以及空气质量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为了确保其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需提供一个舒适的饲养环境。

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不但受到饲养品种的遗传因素的影响、饲养过程中饲养管理措施的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同时还受到饲养环境的影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照、相对湿度、温度、噪音以及空气质量。

1光照

光照是蛋鸡稳定、高产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蛋鸡对光照的要求较为严格,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以及光色的种类对产鸡的生产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光照时间。蛋鸡对光照时间表现的较为敏感。增加光照时间可以刺激蛋鸡分泌性激素,使产蛋量增加,反之则会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排卵,使产蛋量减少,但是光照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会增加鸡蛋的破损率。一般在产蛋前期的最佳光照时间为16h,产蛋后期为16.5h。光照时间的变化对蛋鸡的性成熟起着重要的影响,递增的光照下蛋鸡的性成熟较早。恒定的光照时间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也较为重要,光照时间忽长忽短、不稳定会使产蛋率下降,增加产双黄蛋和无黄蛋的机率。

光照强度。产蛋鸡的光照强度范围为0.1~5lx之间,在此范围内,蛋鸡的产蛋量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长而增长的。一般蛋鸡在0.1lx就可以正常产蛋,在2lx的产蛋量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当超过5lx后,产蛋量不会有明显的提高。光照强度过大不但不会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反而会对蛋鸡产生不良的刺激而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的现象,使生产性能和饲料的利用率都受到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蛋鸡保持较高的生产性能,光照强度以5lx为最佳,即鸡舍内每平方米以3~4W为宜。

光照颜色。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光照的颜色不同,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其中红光的效果最好,白光次之,紫光几乎对产蛋性能不产生作用。

2.温度

温度对蛋鸡的产蛋量、鸡蛋的品质以及饲料的利用率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鸡舍内的温度保持在12~23℃时,蛋鸡即可以保持较高且较稳定的生产性能。在此基础上,舍内的温度较高,且高温持续的时间越长,产蛋量和蛋壳的质量下降越明显。研究表明,舍温在24℃时,每升高0.5℃,蛋重下降0.5%,每升高1℃,采食量会减少2%,产蛋量也随着下降。当温度高于35℃后,就会有部分蛋鸡中暑死亡。蛋鸡比较耐寒,但是温度过低而会导致蛋鸡的活动迟缓,饲料损耗,生产性能下降,当舍内的温度降到9℃以下,蛋鸡就很难维持正常的体温和产蛋高峰期。如果温度继续降低,产蛋率会继续下降,甚至停止。因此,在蛋鸡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温度的控制工作,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保证鸡舍内适宜的环境温度,做好夏季防暑,冬季御寒的工作。

3湿度

舍内环境的相对温度在高于85%或低于35%时,会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湿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常伴随着不适宜的舍内温度。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鸡舍内的湿度为40%~80%。如果舍内的相对湿度过大,会导致蛋鸡的羽毛污秽,空气中的灰尘、碎屑、饲料飞沫会形成微粒刺激鸡的消化道黏膜,而使鸡患咳嗽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如果湿度再大,会吸附一部分有害气体,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如果高湿伴随着高温,会导致鸡体散热困难,不但会影响生产性能,还对健康不利。高湿低温时,鸡会失热过多,容易受凉感冒。如果舍内的相对湿度过低,舍内过于干燥,当低于17%时,会导致蛋鸡皮肤干燥,出现脱毛现象,还会使舍内粉尘和灰尘增多,导致呼吸器官发生病变。

4噪音

当蛋鸡生活的环境的噪音在90~100分贝时会引起蛋鸡产蛋性能暂时性的下降,如果蛋鸡继续生活在此噪音下会慢慢适应,但是如果长时间生活在高于这一强度的噪音的环境下,会导致生产性能进一步的减少。当高于130分贝后,会导致蛋鸡体重下降,甚至发生死亡。研究表明,在低强度的轻音乐下,鸡群较为安静、惊群的发生机率减少,还可以促进蛋鸡的性成熟,从而提高生产性能。

5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空气质量可能使蛋鸡维持较为稳定的产蛋量。如果舍内的有害气体超标,会对蛋鸡的健康、产蛋量、蛋壳的质量以及饲料的利用率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其中氨气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硫化氢会刺激蛋鸡的呼吸道黏膜,还会引起眼结膜炎,使蛋鸡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增加;二氧化碳本身对机体没有毒性,但是会造成蛋鸡缺氧,使食欲减退,严重者会发生窒息死亡,因此,要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添加不同水平牛油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鸡肉的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鸡肉的低胆固醇、高蛋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脂肪作为促进肉仔鸡生长,提高料肉比的高能量饲料在肉仔鸡饲料中添加,已被广大养殖户采用。周德健提出要在肉仔鸡日粮中适时的提高能量水平,降低蛋白质含量。于会民的试验也表明了在肉仔鸡的日粮中添加油脂可以满足肉仔鸡的能量需要,可以使其快速生长。但是这些物质的添加必须在有一定的能量水平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经济作用。将油脂应用到肉仔鸡的日粮中,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弥补了常规饲料配方中能量过低,以及肉仔鸡快速生长所需要的高能量,高蛋白所引起的缺憾。在动物与人对粮食的需求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能节约油脂又能优化饲料配方,显得非常重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用饲用牛油,山东临朐华懋蛋白饲料厂,牛油含总能为39.31MJ/Kg,代谢能32.6MJ/Kg。
1.2试验动物及其管理
选择健康、采食正常和体重相近的20日龄AA肉仔鸡6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4个处理组分别用于测定4种试验日粮(试验日粮中含牛油分别为0%,1.0%,2.0%,3.0%,)。预试验鸡自由采食和饮水,22h光照,2h黑暗。
1.3试验日粮的组成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玉米66%代谢能11.91MJ/kg,豆粕20%,粗蛋白18.5%,棉籽饼3%,花生粕5%,鱼粉2%,DL-蛋氨酸(98%)0.379,L-赖氨酸(85%)0.271,骨粉2,食盐0.350,添加剂1。
1.4试验方法
试验期为21d(22~42日龄),鸡群采用小笼饲养,每重复1只笼,每笼5只,全进全出饲养,疫病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
1.5指标测定
在试验期间,记录鸡的采食量、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肉比。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牛油添加比例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1不同牛油添加比例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注:同列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2.1.1试验初始重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试验组初始体重相近,组内变异小,组间无差异(P0.05)。
2.1.2添加不同量牛油对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添加不同量牛油0%、1.0%、2.0%、3.0%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5.33g、47.08g、51.23g、45.77g,添加2.0%试验组日增重最高,AD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添加1.0%、3.0%试验组(p0.05),
2.1.3添加不同量牛油对料肉比的影响
从上表可知,随牛油添加比例的增加,肉仔鸡FCR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试验组FCR添加2.0%饲料转化率最高,为1.840,依次是3.0%、1.0%均好于对照组。添加2.0%试验组饲料转化率最好,添加2.0%试验组与1.0%、3.0%、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21~42日龄肉仔鸡饲粮的能量、蛋白质一定是日粮中添加牛油,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饲料转化率逐渐升高,当添加量超过2.0%时,饲料转化率趋于下降,说明肉仔鸡饲粮中牛油添加量不宜高于2.0%。同时也证明21~42日龄肉仔鸡基础饲粮代谢能11.91MJ/kg、粗蛋白质18.50%时,添加2.0%牛油,补充代谢能0.652MJ,日粮代谢能提高到12.56MJ/kg,能蛋比达到14.73,肉鸡生产性能最好。
3讨论
从上面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牛油的添加比例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当添加比例为2.0%时,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料肉比也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生产性能达到了最优水平。这与王凤红研究的油脂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是一致的,但是随着油脂的添加比例增加,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已经开始降低,料肉比也已经开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肉仔鸡日粮中牛油的适当比例对于肉仔鸡的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4结论
以上试验表明,从日增重方面来说,2.0%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从料肉比方面来比较,2.0%添加组的料肉比最低,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从经济效益方面说,2.0%添加组比对照组多收入11.8元,在所有试验组中,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油脂的添加比例应为2.0%,肉仔鸡可以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素利用率。
参考文献
周德健.肉仔鸡的催肥措施.当代畜禽养殖业,1994,06(19):15.
于会民,李德发等.不同脂肪对肉鸡营养素沉积、体组成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畜牧兽医学报,1998.29(4):304-314.
王凤红.肉仔鸡饲用油脂营养价值的评定.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16-26.

不同添加剂量铜制剂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铜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其营养需要量为:哺乳动物5~10mg/kg饲料;禽类为4~11mg/kg饲料。通常,人们根据营养需要量供给动物铜。自首次发现饲料添加高剂量铜对青年猪有促生长作用以来,高剂量铜对猪的促生长效应就成为动物营养界的一大热门课题,人们就高铜对猪的促生长效应做了大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25~250mg/kg铜(特别是250mg/kg)对猪各阶段(尤其是早期生长阶段)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由于饲料中铜代谢后80%是从粪便中排出,人们担心会造成土镶铜元素累积,破坏生态平衡。本文将对高铜对猪各阶段的促生长效果,影响,残留,毒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叙述。

1研究现状

在饲料中锌、铁含量分别保持在150mg/kg时,日粮中添加铜62.5~250mg/kg可明显促进仔猪生长及降低饲料消耗,铜的这一特性被广泛用于乳猪开食料和仔猪生长料。仔猪日粮中添加铜125~250mg/kg,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已得到普遍认可。日粮铜添加量62.5~250mg/kg,日增重提高13.14%,单位增重耗料降低8.62%。采食高铜日粮亦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在约克夏汉普夏母猪日粮中添加铜250mg/kg,81窝统计结果表明,平均窝产仔数及活仔数、平均初生重、平均初生活仔猪体重、活仔数和平均断奶体重分别较对照组(86窝)提高6.75%、2.93%、6.12%、7.83%(P0.05)、0.87%和5.14%(P0.05),断奶至发情天数缩短0.87d。在20kg长白民猪F1代日粮中添加铜185mg/kg,可明显改善其胴体品质,皮厚降低15%(P0.05),眼肌面积提高13%,肌肉中8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提高6.16%。

2高铜对猪的促生长机理

2.1铜的抗微生物作用

铜的促生长作用与其在猪胃肠道内的抗微生物作用有关,高剂量铜还有抗菌作用。生长猪饲料中添加铜250mg/kg,可使粪中细菌总数降低60倍。日粮中添加铜200mg/kg,有利于清除肠道中对土霉素、链霉素、氨必西林、卡那霉素等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大肠杆菌。铜与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具有可加性,它们同时使用时的效果优于各自单独使用时的效果。日粮中单独添加铜250mg/kg、单独使用抗生素以及二者合用时,断奶仔猪的生长速率分别提高19.30%、15.79%和31.58%;料重比分别提高9.05%、7.14%和12.38%;饲料效率分别提高7%、6%和10%。

2.2铜能增加采食量

高铜的促生长影响在猪采食量的增加中起主要作用。饲料含214mg/kg铜能明显提高仔猪断奶后14d内的采食量,从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给兔静脉注射铜,刺激了兔下丘脑神经肽Y激素的分泌,而神经肽Y激素是一种强烈促进猪采食量的激素。因此,高铜通过刺激猪下丘脑神经肽Y激素的分泌,进而引起猪采食量增加是可能的。

2.3铜参与酶系统作用

铜在动物体内是作为几种铜依赖酶的必需组分和大量其他酶的辅助因子而发挥生化功能,通过以下途径或形式促进猪的生长:

(1)刺激与营养消化利用有关酶的活性,改善营养消化利用。日粮添加铜125mg/kg,仔猪胃蛋白酶活性较添加铜4mg/kg的对照组提高7.95%。

(2)刺激体内抗氧化系统酶类(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9OD)活性,起抗氧化和抗应激作用,提高猪的免疫抗病能力。

(3)参与促生长激素(因子)合成和刺激分泌酶的活性,提高体内这些激素(因子)的活性。肽基-酰胺单加氧酶是铜依赖酶,它是神经内分泌肽激素(如下丘脑释放因子和前垂体促进激素)合成所必须的。通过添加高剂量铜引起饲料脂肪消化率的提高,可增加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从而促进猪的生长。

2.4铜与促生长激素系统

补饲达到刺激生长水平时(/),铜可增加青年猪的蛋白质沉积、提高瘦肉度。饲料添加250mg/kg铜对断奶仔猪的氮表观消化率无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氮的表观沉积率(63.7%对57.5%),提示添加铜可通过蛋白消化以外的途径而提高猪的氮沉积。饲料添加250mg/kg铜,能提高青年猪氮表观消化率和沉积率。

2.5铜参与肠道黏膜上皮更新和营养代射

据报道,体重6.60kg约克夏长白猪F1代断奶仔猪,饲喂玉米大豆乳清日粮,试验组饲料中添加铜250mg/kg,14d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腹膜内注射3H-胸腺嘧啶,于注射后1h、6h、12h、20h、32h和44h分别将猪致死,迅速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回肠、盲肠和结肠组织样品并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空肠前、后段黏膜的周转率均不同程度降低(P0.10,P0.05),且空肠后段细胞世代间隔延长(P0.05),减缓空肠等组织更新速度,从而降低它们的维持能量需要,相应地增加用于生产的能量。

3过量高铜的危害

日粮含铜量超过375mg/kg,铜对猪的促生长作用消失。铜与锌、铁有拮抗作用,高铜容易诱发缺乏铁、锌,会导致腹泻、皮肤病增加和增重减少,会引起动物中毒,影响产品质量。长期喂高铜日粮影响猪肝肾功能,引起中毒症状。有机铜50mg/kg的促生长作用优于240mg/kg硫酸铜。日粮中的无机铜大部分是Cu2+,是强氧化剂也是促氧化作用的催化剂。

4结论

在饲料中添加铜62.5~250mg/kg,可显著促进仔猪生长,降低饲料消耗,但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大,铜促生长作用减弱。此现象说明铜对猪的促生长作用可能与其对猪采食量、有关消化酶活性和生长调控激素的刺激有关,铜的促生长作用很可能是系统性的,而不只是限于通常认为的胃肠道抗微生物作用。目前猪饲料中最常用的无机硫酸铜源不便加工贮存,易破坏维生素,而且吸收率低,排出体会外污染环境。从长远看,在养猪生产中研制、开发和应用高效的新型有机铜源,对最大程度地发挥铜对猪的促生长效应、减少铜排出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程忠刚,许梓荣,林映才等.高剂量铜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探讨.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15-16.

王希春,吴金节.高剂量铜对仔猪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理.动物医学进展,2004,6:23-24.

李家奎,王哲.铜促进猪生长的研究进展.湖北农业科学,2004,4:14-16.

欧秀琼,童晓莉,钟正泽等.猪饲料中添加高剂量铜、锌对粗脂肪及粗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畜禽业,2004,7:24-26.

占秀安,许梓荣,奚刚.高剂量铜对仔猪生长及消化和胴体组成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2:16-17.

胡国良,张彩英.不同水平铜日粮对仔猪生长发育及肝铜沉积的影响.饲料工业,2000,7:14-15.

方立超.畜禽日粮中高铜的负面影响及其调整方法.畜牧兽医杂志,2000,5:11-12.

王平,何欣,周拴榜.高铜、高锌日粮中铜、锌、铁最适添加量的探讨.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2:25-26.

刘美玉.浅谈高铜的应用.饲料博览,2000,4:9-10.

热应激状态下VC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V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液呈酸性反应,也称抗坏血酸。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还原形式L-抗坏血酸和氧化形式L-脱氢抗坏血酸,大部分维生素C以还原形式存在,这种还原形式的维生素C在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VC缺乏时,动物体抗应激能力下降,抵抗力降低,易诱发各种疾病。近来的研究表明,在鸡的快速生长阶段或高产阶段,体内合成的VC不能满足其生长和生产的需要,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VC,能够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同时热应激给养鸡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发生热应激的鸡群表现为呼吸紧迫、张口喘气,双翅张开,严重的伏卧、不能站立。本试验通过给热应激状态下蛋鸡补VC,探讨VC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蛋鸡生产中添加VC提供参考。
1实验材料与时间和地点
1.1试验材料
采用VC为饲料添加剂,VC为石家庄新标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30212。VC含量为30%。
1.2时间与地点
本次试验于2013年6月开始,在滦平海胜达有限公,全期为30d,从正试期开始记录采食量、产蛋数、产蛋重、蛋重,湿度、温度等指标。每日观察鸡群的精神状况、食欲和排粪情况。
2试验方法
2.1试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品种、日龄及生产性能一致的38周龄的京红商品蛋鸡120只,日平均气温在26℃左右,日最高温度为32℃,蛋鸡处于热应激状态。设试验Ⅰ、Ⅱ和Ⅲ组及对照组,每组30只,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15mg/kg、230mg/kg、345mg/kgVC。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期为1周,试验鸡体重经测定差异不显著。
2.2饲养管理
试验鸡为同一个鸡舍,均以3层阶梯式鸡笼饲养,每笼3羽,每日定时喂料4次,拣蛋2次,自由饮水,光照为每天16h,每日观察鸡群变化、健康状况,记录每组每日采食量、产蛋数、产蛋率、产蛋重、料蛋比。
2.3添加方法
将VC分别按115mg/kg、230mg/kg、345mg/kg的水平均匀拌入基础日粮中,分别饲喂试验Ⅰ、Ⅱ和Ⅲ组,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
2.4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玉米45.3%,代谢能11.46MJ/㎏,小麦14.1%,粗蛋白15.41%,浓缩料24.2%,豆粕7%,石粉5.3%,贝壳粉2.7%,碳酸钙0.9%,盐0.3%。
3结果与分析
3.1VC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1VC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注:同一列中有不相同的字母为差异显著)
浓缩料为北京华谷蛋鸡饲料每千克VA21675IU,VD35950IU,VE51.0IU,VK33.8mg,VB28.5mg,VPP66.3mg,VB523.8mg,Mn194mg,Fe189mg,Zn144mg,Cu13.5mg,Se0.59~1.0mg。
3.2采食量
Ⅲ组与对照组、Ⅰ组、()Ⅱ组相比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Ⅰ组、Ⅱ组与对照组相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
3.3产蛋率
Ⅲ组与对照组、Ⅰ组、Ⅱ组相比产蛋率差异显著(P0.05),Ⅰ组、Ⅱ组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
3.4料蛋比
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料蛋比差异显著(P0.05),Ⅰ组、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
4讨论
本试验表明,给热应激蛋鸡日粮中添加345mg/kgVC的效果是最佳的,能明显提高采食量、产蛋率和产蛋重,日粮中添加215mg/kgVC可明显降低料蛋比。日粮添加115mg/kgVC可提高采食量、产蛋率和产蛋重,但差异不显著。表明日粮中添加的VC补充了产蛋鸡本身VC合成的不足,从而提高了蛋鸡对营养物质的代谢效率以及抗应激能力及生产性能。环境因素对蛋鸡生产潜力的发挥影响很大,特别是集约化生产,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鸡由于体温高、代谢旺盛、皮肤不具汗腺等特点,因而高温对鸡的影响尤为显著。高温导致鸡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发生改变。采食、生产性能、生化指标及体内激素水平等发生一系列不良影响,甚至引起鸡休克死亡。VC是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在体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应激状态下,皮质酮的分泌增加,对动物生产产生不利影响,VC可以抑制肾上腺皮质酮的合成,降低血浆中皮质酮的浓度,从而减轻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添加VC可改善热应激蛋鸡的生产性能,其添加剂量与其制剂类型、含量及其生物利用效率有关,各种制剂的添加剂量及生物利用效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姚建国,周岩民.动物维生素C营养的研究进展.饲料博览,2000,(6):37-39.
刘阳.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学习,2004,(8):17.
赵洪亮,李跃.维生素C制剂及其应用.中国饲料,1997,(18):35-36.
郭芳彬.维生素C在养鸡生产上的应用.饲料博览,1999,11(3):15-17.
朱小惠,吴蓉蓉.铬对热应激蛋鸡影响的研究.饲料工业.

波尔山羊的优点和生产性能


波尔山羊原产于南非,是世界公认的著名肉用山羊品种。

外貌特征:

被毛白色,头颈部和耳为棕红色,从额中至鼻端有1条白色毛带。头粗壮,耳大下垂,前额隆起,公羊角较宽且向上向外弯曲,母羊角小而直。颈粗厚,四肢较短。皮肤松软,颈部和胸部有皱褶。该羊具有良好的肉用体型,体躯呈圆桶状,背腰宽厚平直,前胸较宽,后躯发达,臀部和大腿肌肉丰满。

年龄判断:

随着年龄的增长,波尔山羊各方面都发生着变化,最直观的变化是角与牙龄。牙龄的变化是判断年龄的常用方法。通常按永久齿的变化来判断:一对永久齿年龄为8月龄至1岁;二对永久齿年龄为1.5~2.0岁;三对永久齿年龄大约为2.5岁;四对永久齿年龄约为3.0~3.5岁。

波尔山羊具有以下优良生产性能:

生长速度快:

波尔山羊的生长和肥育性能优于其它山羊品种,主要表现为体型大,生长速度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成年公羊体重可达80-100千克,母羊60-80千克,单羔初生重5千克以上,断好重(100日龄)25-30千克,日增重200克以上最佳上市体重一般为38-43千克。

繁殖能力强:

波尔山羊全年均可发情,其性周期为20天左右,发情持续时间为1-2天,初次发情时间为6-8月龄,妊娠期约150天。具有多产特性,双羔率50%以上,三羔率30%以上,还有20%左右可产四羔。

肉、皮质量好:

波尔山羊屠宰一般在50%以上,在所有肉用羊中最高。波尔山羊肉质细嫩、口味好。板皮面积大,手感厚实,质地均匀,弹性好。成年羊皮均可达到商业一级裘皮标准。

30~60 日龄麻鸭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的需求使得养鸭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成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农村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饲养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据FAO公布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鸭饲养量达23.6亿只,占世界鸭总养殖量的75.4%;鸭肉产量达235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68.17%。在现代肉鸭养殖技术中,饲料的科学配制是最重要的,而配制饲料的核心是科学地确定日粮中的能量、蛋白质水平。国内近几年来对肉鸭能量和蛋白营养需要研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鸭饲养后期或育肥期(30~ 49日龄)蛋白质需要量为12%~18%。我国肉鸭饲养标准规定肉蛋兼用型肉鸭配合饲料4周龄至7周龄的营养指标是代谢能11.72 MJ/kg、粗蛋白质17%,8 周龄至上市的营养指标是代谢能12.14 MJ/kg、粗蛋白质15%。目前关于肉用麻鸭能量、蛋白需要量的研究很少。在已颁布的肉鸭饲养标准中能量、蛋白需要量的确定仅来源于少量的试验研究,并且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其结果不一定十分适合我国的其他地方品种。本试验通过测定日粮能量和蛋白添加水平对肉用麻鸭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探讨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肉用麻鸭生长后期(30~60日龄)适宜能量、蛋白水平,为麻鸭日粮的科学配制以及规模化养鸭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选取30 日龄健康商品代麻鸭(公、母各半)1 440只,均重(591.325.48) g,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试验采用43双因子试验设计,共12个处理,设4个代谢能(ME)
水平(10、11、12、13 MJ/kg)、3个粗蛋白(CP)水平(13%、15%、17%)。饲养试验为期30 d。

1.2 试验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试验采用玉米-豆粕-杂粕型日粮,试验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添加剂含量全部相同,赖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水平随蛋白质水平按比例变动。不同处理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饲养管理
转栏前用烧碱和金典分两次喷洒消毒,以后每周都用BBP(邻苯二甲酸苯基丁酯)和金典轮换对栏舍周围消毒,每隔3 d用稀释600倍的百毒杀带体消毒。尽量保持鸭舍内干燥。试验鸭为全期网上平养,PVC管供山泉水,自由采食,24 h光照,试验期每天饲喂两次:分别是早上7点和下午3点。各组试验鸭在一个舍内,管理条件一致。免疫程序按照公司规定进行。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分别在麻鸭30、40、50、60 d的早上7点对试验鸭空腹称重,记录试鸭的始重、末重和各次称鸭重,每隔1 d统计剩料量。计算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和料重比。

料重比=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

1.4.2 屠宰性能指标测定及方法

60 d时从每个重复组中随机选取2只接近各重复均重试鸭,每处理8只,共96只。用腹部开口法取出其内脏,解剖分割,剥离腹部脂肪和肌胃周围脂肪,称腹脂重,分离胴体左侧胸肌和腿肌并称
重。称屠体、全净膛、半净膛、胸肌、腿肌、腹脂和肝脏重量,计算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以上操作参考杨宁《家禽生产学》中鸡的屠宰测定中与鸭有关的部分。

1.5 数据处理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13.0 进行双因素方差法,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并标注。

2 结果
2.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 d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 d麻鸭各期体重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地影响40、50日龄麻鸭的体重(P0.01),比较整个试验期的体重结果:10 MJ/kg代谢能组的体重显著高于12和13 MJ/kg代谢能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麻鸭60日龄体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表现出体重随能量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饲粮蛋白水平极显著地影响麻鸭40、50 和60 日龄的体重(P0.01),17%蛋白水平组的试验各期麻鸭体重显著高于13%组(P0.05);饲粮能量与蛋白互作作用对麻鸭的体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从各处理组来看,低能量的处理2组和3组麻鸭各期的体重都比较大,而中高能量组的8组整期体重都较小。


2.1.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见表3)30~60日龄)的采食量,17%蛋白水平组的日均采食量显著高于15%和13%蛋白水平组(P0.05);饲
粮能量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日均采食量影响极显著(P0.01),并且各能量水平组间的日均采食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麻鸭采食量以第3组的99.64 g/d(ME 10.00 MJ/kg,CP 17.00%)最高,高出最低的第10 组(ME 13.00 MJ/kg,CP 13.00%)22.3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互作对30~60日龄麻鸭日采食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饲粮蛋白水平极显著地影响麻鸭30~60日龄的
日均增重(P0.01),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的麻鸭日均增重呈现高蛋白中蛋白低蛋白的趋势,高蛋白日粮组日均增重显著高于低、中蛋白水平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麻鸭日均增重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饲粮能量和蛋白质互作对麻鸭生长后期(30~60日龄)日均增重影响显著(P0.05)。饲粮蛋白水平显著影响30~60日龄麻鸭的料重比(P0.05),高蛋白日粮组料重比显著低于低蛋白日粮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影响麻鸭的料重比(P0.01),各能量组料重比趋势为:高能量组中高能量组中低能量组低能量组,并且4个能量组间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饲粮代谢能和蛋白质互作对麻鸭的料重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



2.1.3 饲粮能量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所耗能量和蛋白量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见,饲粮能量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耗能的量影响极显著(P0.01),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所需能量不断增加,且各能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日粮蛋白水平也显著影响每克增重耗能的量(P0.05),表现为随蛋白水平的升高,每克增重所需能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从各处理组来看,低能量水平各组每克增重所耗能量都比较低,与中高能量各组都差异显著(P0.05)。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需蛋白影响都极显著(P0.01),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每克增重所需蛋白的量逐渐增加,而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每克增重所需蛋白的量却逐渐减小。从各处理组来看,处理3组每克增重所需蛋白的量最高,为0.82 g,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粮能量和蛋白互作对30~60日龄麻鸭每克增重所需蛋白影响极显著(P0.01)。



2.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60日龄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见,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麻鸭60日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以及腿肌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蛋白水平对60日龄麻鸭胸肌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高蛋白日粮组胸肌率显著高于中、低蛋白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60日龄麻鸭胸肌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10 MJ/kg代谢能组麻鸭60日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11和13 MJ/kg代谢能组(P0.05);饲粮蛋白水平对60日龄麻鸭腹脂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饲粮能量水平极显著地影响麻鸭的腹脂率(P0.01),其腹脂率的高低顺序为:高能组中高能组中低能组低能组,且高能日粮组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其它3 个能量组(P0.05),中高能量组(12 MJ/kg)的腹脂率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中低能量组(11 MJ/kg)和低能量组的腹脂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各期体重的影响

从本试验对麻鸭生长后期(30~60日龄)各期的体重数据来看,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最低能量组和最高蛋白组各期的体重都高于其他组,这一结果恰好与麻鸭生长中期的体重相反,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原因可能是麻鸭生长后期对蛋白特别是氨基酸的需要量大于前期,而对能量的适应范围较大,后期麻鸭羽毛生长旺盛,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也可能是本试验设置的蛋白水平过低,最高的蛋白为17%。

3.1.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麻鸭日均采食量随着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蛋白水平对其影响则相反,但饲粮能量和蛋白质都极显著地影响平均日采食量(P0.01)。结果表明,饲粮能量水平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采食量下降,这与Cabel等(1991)报道的家禽有调节采食量来满足能量需要的本能相一致。蛋白质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了生长后期麻鸭的日采食量,这可能与麻鸭的生长速度有关,高蛋白日粮组麻鸭的生长速度大于低蛋白组,所以需要采食更多的日粮。

从本试验研究麻鸭日均增重的结果来看,麻鸭日均增重随能量增高呈现下降的趋势;随蛋白水平升高而显著上升。这与蔡江(2006)对麻羽肉鸭的研究结果相同。在麻鸭生长后期,能量对麻鸭的增重影响较弱,能量较低的试验组取得了较好的生长效果。

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麻鸭的料重比有着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P0.01、P0.05),且13 MJ/kg代谢能组和17%蛋白组有更好的饲料转化率,但13 MJ/kg代谢能组的日均增重最低;
而17%蛋白组却有最高的日增重,这说明了在夏季气候28 下,高蛋白含量对麻鸭生长的重要性,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原因可能是:一是麻鸭属于小型肉鸭品种,在夏季体内热增耗较小,本品种鸭喜欢运动,它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所以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保证生产;二是虽然低能量组有较高的日均增重,但低能量组的采食量远大于高能量组,这是造成低能量组料重比大的原因之一。在麻鸭生长后期,代谢能水平在10 MJ/kg左右较好,这一结果低于樱桃谷鸭和有些麻鸭、半番鸭研究的推荐值。如英国樱桃谷鸭场樱桃谷鸭的推荐标准代谢能值为 12.899 MJ/kg。沈添富(1988)研究认为,土番鸭能量浓度为12.08 MJ/kg,王康宁(2000)在《鸭饲料配方技术问答》一书中推荐番鸭能量需要量为 11.72 MJ/kg,麻鸭的为11.51 MJ/kg。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在高能量水平时,高蛋白质水平组的料重比小于其它各组,能量水平高的组其料重比较低。当蛋白质水平较低时,能量对料重比的影响显著。贺建华等(1994)研究表明,代谢能约为12.7 MJ/kg时,3~7周龄粗蛋白水平16.97%时,天府肉鸭可获最大日增重,这些研究的蛋白水平值与本试验很接近。其研究结果也表明,饲粮能量水平低时,增加蛋白质水平会导致料重比上升;饲粮能量水平高时,增加蛋白质水平,会降低料重比。并且从中可以看出,蛋白质与能量的互作作用对料重比的影响很小。

3.2 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日粮对60日龄麻鸭屠宰性能的影响从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30~60日龄麻鸭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麻鸭胸肌率影响极显著(P0.01),高蛋白组胸肌率显著高于其它蛋白水平组(P0.05),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有增加腿肌率的趋势,但是这种影响较小。

本试验表明,60 日龄的麻鸭腹脂率随着能量的增加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也呈现降低的趋势,饲粮能量与蛋白质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提示能量是影响脂肪沉积的主要因素,蛋白质次之,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可增加脂肪的沉积,而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可降低脂肪沉积。饲粮能量对胸肌率和腿肌率影响则不显著。陈金文等(1998)、Za⁃nusso等(1999)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饲粮能量水平对肉鸡胸肌率和腿肌率影响不显著,肉鸡腹脂率随饲粮能量的水平增加而线性增加。Chen等(1994)认为罗曼白鹅7~12周时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腹脂率增加,本试
验在肉用麻鸭腹脂率上也得出与在肉鸡和肉鹅上一致的结论。

4 结论
① 夏季炎热气候下(平均温度为31.46 ℃,平均湿度70.64%),本试验条件下研究30~60日龄肉用麻鸭获得较高的日增重适宜营养水平:蛋白质水平17.00%,代谢能10 MJ/kg;30~60日龄肉用麻鸭获得较好的饲料转化率适宜的营养水平:蛋白质水平17.00%,代谢能13.00 MJ/kg 。
② 夏季炎热气候下,饲粮蛋白水平极显著影响60日龄肉用麻鸭胸肌率,能量水平极显著影响60日龄肉用麻鸭腹脂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77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