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措施

从市场上新购进的仔猪,由于环境、饲料、饲喂方式等的明显改变,使仔猪一时无法适应而处于应激状态,致使仔猪肌体的各系统机能出现相应的紊乱,轻者十天半月不生长,重者诱发高热、便秘、下痢等疾患,造成死亡。因此,对于新购进的仔猪,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减少损失。其具体做法是:
1.在准备购进仔猪前,要先将栏舍打扫干净,尤其是发生过疫病的栏,更应进行彻底消毒,且不可马虎行事。消毒可根据病原选用2%的烧碱水、5%~10%的来苏儿或10%的过氧乙酸等。
2.在购买仔猪时,要问明仔猪的喂料种类、饲喂次数和饲喂时间,仔猪购回后,要尽量满足原来的饲喂条件,禁止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式。
3.仔猪购回后第1天,要先给仔猪饮1次高锰酸钾水,或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并坚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4.饮水后,让仔猪自由活动、排尿和排便。待其寻食时,喂给其适量喜食的青绿多汁饲料或颗粒性饲料,以后再逐渐添加精饲料,以仔猪7~8成饱为宜,待仔猪完全适应后,再让仔猪自由采食。
5.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强力霉素,()每日每头添加0.4~0.8克,以防止仔猪下痢。同时,为了增加仔猪肠胃的适应能力,还可在仔猪的饲料中添加酵母粉或苏打片。
6.经过7~10天的观察,在确定仔猪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可给未经预防接种的仔猪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苗的免疫接种。
7.新购进的仔猪经过15~30天的单独饲养后,如果无疾病的发生,用盐酸左旋咪唑片按每5千克体重25~30毫克的剂量内服驱虫后,便可与其它仔猪合群混养。yZ023.coM

相关知识

新购进的仔猪如何防止发病


新购进的仔猪,到新畜主家后,环境、饲料、饲喂方式等均明显改变,使仔猪无法适应而处于应激状态,机体各系统出现机能紊乱。轻者十天半月不生长,重者易诱发高热、便秘、下痢等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新购仔猪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发病率。

1.在准备购进仔猪前,先将栏舍清除干净,尤其是发生过疫病的栏舍,应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根据病原选用2%的烧碱水、5%~10%的来苏儿或10%的过氧乙酸等。

2、购猪时要先调查仔猪产地、生猪疫病发生的流行情况,只能从无疫病流行的地区采购仔猪,并同时索要仔猪产地兽医邵门的检疫证明。

3、在购买仔猪时应问清仔猪以前喂料的种类、饲喂时间及次数。

4、新购进的仔猪要隔离饲养15天时间,才能与原有的生猪混群饲养。新购进的第1天不喂食,只供自配含白糖5%-8%,食盐0.3%,痢特灵0.01%的饮水,让其自由饮用,以防止发生应激反应或者先喂给1次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并坚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第2-4天喂给米糠、豆浆等流食;第5天开始喂给常规饲料。

5、饮水后,让仔猪自由活动、排尿和大便。待其寻食时,喂给其适量喜食的青绿多汁饲料或颗粒性饲料,以后再逐渐添加精饲料,以仔猪7~8成饱为宜。

6、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每日每头添加0.4~0.8克,防止仔猪下痢。同时,为增强仔猪胃肠适应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粉或苏打片。

7、在新购进仔猪实施免疫引种后的第3天,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驱虫药物,如左旋咪唑、丙硫咪唑进行驱虫。方法是将药品研碎拌在少量精料中给仔猪喂服,按仔猪每千克体重口服左旋咪唑片10毫克,或丙硫咪唑片3一5毫克,每天一次,连服2天。

8.经7~10天的观察,在确定仔猪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可给未经预防接种的仔猪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苗免疫。

9、仔猪经一周适应后,即可实施预防接种。在购进后的第8天进行猪瘟疫苗注射,同时注射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等菌苗,也可注射三联苗,在注射的前后均用酒精棉球消毒局部,一猪需更换一个针头,用过的针头未经煮沸消毒不许再用。疫苗稀释液最好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未用完的应废弃不用。

10.新购的仔猪经15~30天单独饲养后,若无疾病发生,用盐酸左旋咪唑片按每5千克体重25~30毫克内服驱虫后,便可和其它仔猪混养。

家禽传染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禽大规模的传染病已经成为制约养殖户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在我市的春秋两季,是禽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在禽类的养殖过程中,传染病是造成禽类大量发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能够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禽类的养殖中,做好禽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发展养殖业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家禽传染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1、免疫失败

免疫接种的成败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免疫效果直接影响到疫病的发生和控制。许多鸡场的免疫较混乱,虽然已做过免疫接种,但是禽群仍有发病的情况发生。

免疫程序与母抗干扰。免疫接种是使家禽对某种疾病产生免疫抗体,由易感家禽变成不易感某种疾病,而切断传染病发生的环节。有些传染病要多次进行免疫接种,什么时间冉接种第二次、第三次,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需要什么时间免疫接种何种病的疫苗,都要有一定的程序安排。如蛋鸡从出壳至开产的综合免疫程序,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不能是统一的免疫程序,应是根据种鸡母源抗体水平的消退情况而对雏鸡的免疫程序进行安排。母源抗体一方面对雏禽在生后的一定时期内有保护作用,如小鹅瘟,主要在5~15日龄的雏鹅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100%。3周以后发病率逐渐降低。如果种鹅在开产前15天左有进行小鹅瘟疫苗免疫接种,以后间隔4个月需冉免疫1次,这样孵出的雏鹅会获得坚强的保护。

免疫剂量。免疫接种必须按照相应的合理剂量进行使用。疫苗不可随意滥用,有个别饲养者盲日加大使用剂量或频繁免疫,认为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如新城疫Ⅳ系疫苗,在产蛋鸡开产后的阶段性使用时,有个别养殖户将剂量加至6~8倍甚至10倍,这样不但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反而使鸡群造成免疫抑制或免疫麻痹,免疫应答较差,会导致免疫失败,有的引发疾病。过量的疫苗使用,使鸡群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产蛋量下降或不增,或没有产蛋高峰等,应激反应严重。频繁免疫会使疫苗抗原中和体内的抗体,使禽类失去免疫能力,反而增加易感性。

接种途径的选择。免疫途径有滴鼻、滴口、饮水、刺种、注射和气雾免疫。免疫途径不正确,疫苗冉好也可能造成免疫失败。如饮水免疫,优点是省时省力,但缺点是免疫的剂量不准确,有的饮水少可能达不到免疫剂量,故免疫水平的整齐度差,而且眼和鼻很少沾到疫苗,不能使呼吸道局部产生抗体。有的免疫需要接种黏膜,很快进入淋巴循环,点眼后疫苗抗原直接刺激眼底哈德氏腺和结膜下弥散的淋巴组织,可以局部形成坚实的屏障,还能激发全身的免疫系统。因此饮水免疫一般不做初免用,必须滴鼻、点眼或滴口(传染性法氏囊病),第二次以后的加强免疫可选用饮水。

防止早期感染。有些时候禽在接种疫苗后,尚未产生免疫力之前而感染发病。如马立克氏病,接种过疫苗的鸡群也有许多鸡发病。一般雏鸡出壳后24h内在孵化场或种鸡场即进行了马立克免疫接种,7~10天产生免疫力。预防该病一是免疫接种,另一个关键是防止雏鸡早期感染。禽日龄越小越易感,1日龄雏鸡最易感,比成鸡的易感性高出1000倍以上。易感性随日龄增长而降低。所以预防马立克氏病一定要接种疫苗,要有半个月以上的隔离饲养,防止早期感染。

2、饲养管理不当

通风不良。禽舍应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可减少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的条件性致病菌的发病率,如禽霍乱、大肠杆菌病等。为解决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可采用高处或棚顶设通风口,不要直接吹到禽体。另一种通风方法是,将门窗同时打开,以瞬间通风将舍内污浊空气吹出即关好门窗,这样对禽的影响不大。

饲料质量差。饲料营养不全面或有些成分过量。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不足,影响禽类的生长发育,降低抗病能力。而低廉的石粉添加过多,易发生尿酸盐沉积,引起禽痛风体质.免疫接种很难达到标准抗体水平。

应激凶素多。有的养殖场环境恶劣或饲养管理粗放,使禽常常处于应激状态下。如酷热严寒、气候骤变,大风袭击,没有做好防御准备,使禽群受到惊吓,鸡在笼内飞撞,鸭群转大圈奔跑等,神经高度紧张,免疫力立即下降,接种疫苗易造成免疫失败。一旦受到野毒攻击,就会有禽发病。

3、疾病因素

禽类很易感染球虫、绦虫、异刺线虫、组织滴虫等寄生虫病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免疫抑制的一些传染病,都可使机体消瘦贫血,免疫力下降,即使免疫接种,体弱的、有病的禽都达不到免疫效果。

白血病既无疫苗也无药物治疗,又经种蛋垂直感染的这类疾病,只有淘汰种鸡中的阳性鸡,净化鸡群才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方法。

4、卫生防疫措施不严格

有的养殖场周围环境脏乱,禽尸随便丢弃,没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清除的粪便、运蛋和器具、车辆,在各养殖场之间周转的饲料包装袋、人员的衣物、鞋底及昆虫、野鸟等,经各种媒介在同群禽之间和地区禽场之间传播,可使传染病横向传播,以及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多,使病情复杂化。一定要注重消毒,消灭传染源,严格防疫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禽群免疫接种。

一:家禽类传染病的特点
1.多样性
在家禽的养殖中,其传染病种类繁多。每一类禽类传染病都有属于自身的特征,并在呈现出不同的发病症状。
2.普遍存在性
家禽传染病具有普遍存在性,主要是因为疾病本身有破坏性的特征,再加上传染病蔓延速度快,因此,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出现家禽传染病的机率更大。通常禽类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一些禽类传染病毒抗药性强,不容易被摧毁;第二,养殖户所使用的养殖饲料为各种传染病毒的蔓延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因此,在禽类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养殖人员应该认识到病原体分布广泛的特征,多种禽类可能会被同一种传染病同时感染。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及其各自的特点,要使用不同的疾病控制措施,彻底解决家禽传染病问题。
3.危害性
家禽传染病一旦蔓延成趋势,将会导致各种禽类发病甚至死亡,进而减少家禽养殖户的资金回报率。
二:常见鸡传染性疾病及其防控
1:鸡新城疫
病原及流行特点:病原为鸡新城疫病毒,各种鸡都有易感性,鸡易感性最高,在鸡中幼雏及中雏较成年鸡为高,两年以上鸡感染性较低。从品种上看引进鸡较当地土种鸡易感性高;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受感染鸡在未出现症状前一天就可排毒,病愈后的5—7d仍在排毒,有些鸟类可成为隐性带毒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创伤、交配和孵化而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
临床症状:潜伏期为3~5d,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最急性仅见精神萎靡,常无特征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急性病初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减退或废食,离群呆立,垂头缩颈,双翅下垂,打盹,鸡冠及肉垂为暗红色,继而咳嗽,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发出咕噜音,口角常流出大量粘液,嗉囊充满液体,倒提时常有大量具酸臭液体从13中流出。
诊断要点和防治: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解剖变化可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鸡霍乱相区别。鸡霍乱可感染鸭,无神经症状。该病无特效治疗药,主要靠预防接种。治疗上为控制继发感染,提高抵抗力,可用鸡瘟清片和黄连素口服。
2:鸡白痢
病原及流行特点:病原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鸡、火鸡易感,在鸡群中对2~3周龄的雏鸡危害最大,成年鸡多表现为慢性或隐l生感染。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垂直传播,或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为4~5d,多发生2-3周龄的小鸡,表现精神不振,羽毛松乱,打盹,出现软嗉囊,排白色或灰白色浆糊状粪便,粘连于肛门周围,堵塞肛门致使排粪困难,排粪时发出尖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亡,病程一般为4~5d。成年鸡感染多无临床症状,少数现沉郁,厌食、下痢。
诊断和防治:根据流行特点,主要症状与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是严格选种,严格检疫,淘汰病鸡或带菌鸡,严格种蛋及环境的消毒。雏鸡从4日龄开始,用0.1%高锰酸钾或氟哌酸饮水或用磺胺脒,痢特灵,复方敌菌净拌料饲喂,连用1周。治疗上可用上述药物,但剂量要加倍,连用5d。
3:禽流感
病原及流行特点:病原为禽流感病毒。各种家禽和野禽均易感,以鸡和火鸡最易感。高毒力株引起鸡大批死亡,低毒力株只引起少数鸡死亡或不发生死亡。病禽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多发于晚秋、早春以及寒冷的冬季,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人可感染高毒力株。
临床症状:毒株不同症状差异很大。高毒力株(即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后,可出现头和面部水肿,鸡冠和肉垂肿大并发绀,脚鳞出血等症状,表现突然发病死亡,死亡率特高,常于2d内鸡群全群覆没。中低毒力株禽流感主要表现为轻度呼吸道症状。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死亡率很低,该型禽流感是目前我国发生的主要临床类型。
防治:①控制传染源传人鸡群,严格消毒措施。②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力。③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要迅速确诊,立即上报疫情,并采取果断扑杀措施,封锁和消毒疫区,严防人禽交叉传播。④每年定期用灭活苗免疫接种。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抗病毒药进行辅助治疗。可用病毒灵,按0.02%一0.1%拌料投喂,连用5~7d;或用病毒唑,按0.01%一0.05%比例饮水,连用5~7d。
三:传染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在病毒的诊断方法中,我们选取了禽流感来说明病毒的相关诊断方法,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除了典型禽流感临床症状稍具诊断意义外,大部分禽流感无法以临床症状作出准确诊断。因此,确诊禽流感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还要依据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诊断三种类型。
AIV的分离鉴定:用无菌拭子采集气管或病变组织,常规处理后接种于9~10日龄鸡胚,收获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若呈阴性则应继续盲传2~3代。对具有血凝效价的尿囊液先用新城疫抗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I)试验,判断该病毒是否为新城疫病毒,若新城疫抗体呈阳性还应采用中和法继续传代,以确定是否为新城疫和禽流感的混合感染,然后再用免疫扩散试验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核心抗原,用HI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T)鉴定出病毒的亚型,同时还要进行致病性试验确定毒力的强弱。
血清学鉴定:琼脂扩散试验(AGP)AGP的原理是利用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琼脂中扩散形成浓度梯度来检测AIV群特异性血清抗体的一种试验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优点,但试验在很大程度上受反应物浓度和时间的影响,而且也较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血凝(HA)试验和HI试验HA试验和HI试验是诊断AIV和检疫血清样品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家禽血清中存在着一些非特异性血凝抑制因子,可能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进行HI试验前,血清样品应该用高碘酸钠除去非特异性血凝抑制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相应抗体或抗原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常用于大批量样品和血清学检疫。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已建立一系列ELISA检测方法,如AIV重组核蛋白的ELISA诊断技术、禽流感Dot-ELISA方法等。
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石霖等制备了可同时鉴别诊断禽流感和新城疫2种禽病血清抗体的可视化蛋白质芯片,先将芯片与待检血清杂交,再与胶体金标记的二抗杂交,银染显色后根据灰度值判定结果,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且灵敏度是AGP方法的400倍以上。该方法可用于同步鉴别2种禽病,是一种有效的抗体检测新方法。该技术不仅保留了抗原-抗体反应快速、灵敏和特异的特点,还可以满足生物样本多指标分析的需要,因此更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四:禽流感的治疗与防控
疫苗接种:在现阶段技术条件的支持下,疫苗免疫是预防禽流感大规模爆发、降低经济损失的最有效方法。我们需要确定当地多发的AIV亚型,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疫苗进行接种。
药物治疗:禽流感有高传播性,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都有严重威胁,当禽流感出现时,及时发现和治疗是控制禽流感蔓延扩散的关键。
西药治疗:目前,对禽流感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在早期可以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盐酸金刚烷胺、盐酸金刚乙胺、毒哇等进行防治。禽群大都接种过疫苗,因此具有一定的抗体,多数感染的禽群经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中药防治:大量试验证明,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诱生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和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在防控禽流感方面已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感染初期和禽群大批死亡的后期,中药防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五:传染病预防的综合性措施
加强家禽养殖户的防病观念:在家禽传染病的预防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禽类养殖人员的素养,定期对各类家禽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其防治家禽传染病的观念。
净化环境:做好禽舍的环境净化工作,保持良好的场地清洁,能够有效地降低禽类传染病的发病机率。一般来说,禽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如果禽类所生活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那么,将会加快病原体的传播速度和蔓延规模。针对上述情况,禽类养殖人员应该做好禽舍的日常清洁工作,并定期定时对禽舍进行消毒处理。
在家禽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做好光照的控制工作能够切实减少家禽传染病的发病率。一般来说,禽舍在选址时,就应该考虑到光照的问题。通常禽舍的门窗要朝阳,保证通风和充足的光照。适当的光照能够有效保证禽舍内部的干燥,避免细菌的滋生,有利于禽类的健康生长。禽舍内部的湿度和温度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控制。适宜的温度和适度能够有效地调节禽类的本身的温度。这对家禽日常的生活和各种营养的吸收有重要的关系。所以,要想保证家禽良好的身体状况,应该控制好禽舍的温度。但是禽舍的湿度并没有温度要求那么高。根据我市具体的气候状况,禽舍内部的湿度一般保持在4o%左右为宜。
六:结语
近年来,禽流感给我国畜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高致病性禽流感已经被国际兽疫局列为Ⅰ类烈性传染病,不仅对养禽业构成严重威胁,还是人畜共患病,探讨并有效地预防禽流感是非常有必要的。20世纪,全球畜牧业因为禽流感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禽业的迅速稳定发展,因此,及早发现该病,及时、准确、快速地诊断出该病和制订有针对性并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都是我国养禽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家禽传染病的预
防工作对于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各种禽类的养殖过程中,养殖场的养殖人员应该切实做好家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进一步减少家禽感染疾病的比率。要做好家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不仅要加强禽舍内外部环境清洁和管理,而且要切实做好禽舍的消毒工作,切断各种疾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如此一来,才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减少养殖户的成本投入,增加其收入。

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的一些方法措施


在一般管理情况下,哺乳仔猪死亡率在5%~25%。这主要取决于猪群的遗传、母猪营养和生产管理等。仔猪死亡不仅影响猪群的发展,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加强饲养管理,将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死亡率严格控制在18%以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的一些方法措施。

一、把好初生关
1.做好接产工作。母猪配种后经114天就可产仔,要在产前3~5天将母猪从大群中分到清洁、干燥和消毒好的待产圈中。母猪有起卧不安、衔草絮窝和趴下阵缩时,即是临产表现。每产出1头仔猪要立即用干净布擦干仔猪身上的黏液,抠除口腔和四蹄的黏液及角质,将脐带距腹部二指处掐断,剪断牙齿,送至母猪腹部吃奶。留种用的还要佩戴种畜耳标,做好登记工作。
发现假死仔猪(心脏还有跳动,呼吸停止)时,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抢救,或用酒精棉球涂抹仔猪鼻孔,或用手不断按摩仔猪体躯。母猪发生难产时,用手在母猪腹部从前往后轻轻按摩,也可注射催产素2毫升。或将手洗净消毒,轻轻伸入母猪阴道中,触摸到胎位时可依顺序向外拉出仔猪。
2.并窝。母猪产奶不足容易引起个别乳房的乳腺萎缩,影响以后的带仔能力和泌乳量。可采取并窝的方法使母猪一个乳头喂一头仔猪。
3.固定奶头。固定奶头能够避免仔猪吃奶时哄抢奶头,而且母猪不容易发生乳房炎和出现体弱仔猪。
二、防治仔猪贫血和下痢
1.防贫血。仔猪出生后2~3日内补充铁、铜元素或于3、5、7、9、11日龄各饲喂铁铜合剂(硫酸亚铁2.5克、硫酸铜1克,加冷开水1000毫升稀释)1次。饲喂方法是将铁铜合剂涂抹在母猪奶头上,也可装入奶瓶饲喂仔猪,每只仔猪每次饲喂铁铜合剂1~2毫升。
2.防下痢。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勤换垫草,保持温暖干燥,每周消毒1次。已患黄痢的仔猪,每只日喂0.125克土霉素,连喂3~5天。20日龄仔猪由于母乳中抗体下降,容易患白痢,要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按使用说明书添加),一直喂到断奶为止。

三、仔猪补饲
母猪度过泌乳高峰期后,仔猪的营养来源将以饲料为主,所以要在仔猪3~5日龄训练其饮水、认圈门,7~15日龄开始采食饲料,20日龄大量采食饲料。仔猪补料的营养水平为消化能14.64千焦/公斤,含粗蛋白质18%,补给足够的青饲料。饲料配方为玉米45%、豆饼25%、豆浆10%、糠麸20%,并适量添加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及钙盐等。仔猪一般在40日龄出现抢食和贪食现象,食欲比较旺盛,此期的仔猪生长快,但是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要做到“定时、定餐、适量”。饮水后投喂青饲料,通常情况下仔猪60日龄体重可达18~20公斤。
四、仔猪保暖
新生仔猪要适当保暖。通常情况下同窝仔猪挤在一起,其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4~34℃,单个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30~40℃,而母猪的适宜温度为5~20℃。因此要在保仔栏前两侧分别安装150瓦的加热灯或在保仔栏里铺垫干稻草保温。
五、科学饲喂母猪
在母猪分娩前10~14天,适量补喂脂肪可以增加仔猪体内能量储存,提高仔猪成活率。泌乳期母猪的日粮中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18%),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泌乳产量和品质,使仔猪有较大的断奶体重。
六、坚持岗位责任制,把好防疫卫生关
防疫员负责全场生猪防疫制度的实施,定期领取或购买疫苗和药品,并按照要求做好药物和疫苗保管工作,准备好器械和药液。检查所用的疫苗瓶签、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疫苗瓶口封闭情况和疫苗是否失效等,认真填写免疫登记簿、注射疫苗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注射日期、仔猪窝号、猪别和头数。注射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疫苗要给猪佩戴耳标,注射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要填发动物免疫证,一猪一证,存档备案。
每年春、秋两季对动物进行集中防疫和对圈舍进行消毒,并填好动物防疫登记簿,对仔猪坚持骟割双免,即仔猪骟割时在猪左、右耳后部同时注射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填好动物骟防免疫登记簿。结合每月的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并做好记录。
七、搞好种猪鉴定
为了不断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淘汰品质低劣种猪,要建立种公猪卡、种母猪卡、配种簿、分娩簿、种猪发情记录及饲料消耗记录等六种记录表格,每年鉴定一次种猪,按照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进行评定,猪群年龄结构合理,不断补充后备猪,淘汰生产性能低、过老的个体,提高整群的质量水平。

分开吃奶仔猪对乳房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仔猪一定要吃到一定量的初乳,才能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如果母猪窝产仔猪数较多时,分开吃奶是非常必要的。让体重较轻的仔猪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吃2次~3次初乳,可以达到增加体重和降低死亡的目的。而较重的仔猪则要放在加热的仔猪栏中,每次两小时,并进行定期检查。
胃管饲喂胃管饲喂是用一根消毒好的塑料管从仔猪嘴中插入胃内进行喂养的技术。用一个灌肠器可将定量的初乳和奶直接注入仔猪胃内。这一方法经济有效而且实用,特别是对弱小、受寒、饥饿、后腿外翻的仔猪。
仔猪寄养仔猪寄养是为了保证每一头仔猪都能得到有效的母猪哺乳的管理方法。仔猪寄养的基本原则是仔猪已经或者能够获得初乳。在寄养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头母猪哺喂的仔猪个体重、强壮程度基本一致。
代乳母猪当一窝仔猪中有生长慢的仔猪不能断奶时,让母猪留下来,延长仔猪吃奶时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仔猪进行人工哺喂也是可行的喂养方式。
分开断奶分开断奶时,窝内体重较大的仔猪可以提前7天~10天断奶,从而使体重小的仔猪吃到更多乳头的奶,并在正常时间断奶。如果一窝仔猪体重差异较大时,分开断奶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人工喂养母猪的突然死亡和母猪高产需要人工哺喂仔猪。人工喂养就是要为这些仔猪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并哺喂适合消化的人工乳(如正昌饲料科技公司的乳猪教槽料伴侣等)。用胃管方式哺喂没有得到初乳的仔猪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前提下,用乳头器喂养一个时期也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此后可以使用液体饲喂器,或其他的饲喂器具。代乳品的制作方法:1升牛奶(或1升水+250克脱脂奶粉)+1毫升青霉素+5毫升抗腹泻药。饲喂时,第一天每升奶加300毫升蛋,逐渐减少蛋的添加量,至第十天蛋的添加量减少到250毫升。

新购仔猪病死率高的原因分析及防疫 新购仔猪防疫的四大步骤


目前商品猪的售价越来越高,很多农民的养猪热情被调动起来,纷纷选择养猪,大量引入仔猪。一些养殖户因为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只能依靠自身的经验来进行饲养,导致仔猪引入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有一些仔猪是从外地贩运来的,所以对于仔猪出首前接种疫苗以及何种疫苗等情况不了解,也是仔猪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新购仔猪病死率高的原因分析及防疫新购仔猪防疫的四大步骤。

1、原因分析

仔猪质量的影响。一般市场上出售的仔猪多是从外地贩运来的,而当地仔猪却比较少,所以对于仔猪出首前接种疫苗以及何种疫苗等情况不了解,而且仔猪的接种时间以及防疫质量也都不同,个别仔猪也许是在出售之前进行的免疫,出售时并没有产生抗体或足够的抗体,甚至有的仔猪根本没有接种过疫苗,这样会增加仔猪感染疫病的可能。还可能购买的仔猪带细菌或者病毒,买回以后就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来源,如果流行发病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猪贩自身的素质。有的猪贩自身素质不高,无意间就会把疫病带在自己身上或者是运输工具上,成为特定的传染来源,一旦猪贩不能按规定进行彻底消毒,就会导致仔猪在运输或者是交易的过程中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增大。

应激刺激。仔猪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而且会被反复的捉拿、挤压,加之运输途中的其他因素,使猪始终处于特别容易受到应激的状态,再加上突然改变了饲养的条件和方式,使抗病力不强的仔猪抵抗力快速降低,特别容易被疾病侵袭。

饲养管理因素。有的饲养户并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猪舍的消毒、温度控制,以及限时隔离工作都没有进行,当购回仔猪后就立即给其饮水、喂料,导致仔猪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日粮的突然变化,一些仔猪会有厌食甚至是不食以及不饮水的表现。还有的仔猪由于太饿而过量抢食,导致消化不畅。

防疫工作。个别饲养户购回仔猪以后就先给其接种上猪瘟或猪三联疫苗然后再将其放入圈中饲养,如果猪只在出售前已经接种过猪瘟疫苗,并且正处于抗体的产生过程中,再次接种疫苗不但会中和体内的抗体,甚至会导致免疫抑制,发生猪瘟。

2、综合防制

母猪的饲养量要适中,并且尽量实行自繁自养原则。如果必须要从外场购进仔猪,就应该在比较正规的饲养场购买,并且在购买之前要尽量做好准备工作。饲养场应该具备隔离区,并且保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猪舍的温度在进猪之前就应该控制适中,提供给仔猪干燥温暖且舒服的生存条件。

购买仔猪之前应该对天气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在天气好的时间进行购猪,如果温度比较高,就要在下午晚点时间进行装车;如果天气温度比较低,应该选择在上午时间段进行装车和运输。

挑选购买仔猪的时候,应掌握免疫情况,还要对猪的全身状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如果发现营养状况不佳的仔猪不能购买。咳嗽、气喘、眼睑分泌物多、而且有泪斑者,精神抑郁、呆立、不喜欢群居等情况的猪只不能考虑购入,应该再挑选其他猪只。

选择好合适的猪以后,要跟原来的畜主了解其饲料配方以及以前的饲养状况,然后还是用原来的配方饲料给仔猪进行饲喂,并且让仔猪继续原来的生活方式加以管理,7~10天后再慢慢改变饲养模式。与此同时,还要跟原来的畜主索要猪只的防疫卡,证明其是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开具的。

应该先把新购回的仔猪饲养在隔离区,隔离并观察15天,确定猪只是健康的以后,再将其放回饲养区进行混合饲养,避免发生疫病后将原场的猪只感染,带来较大的损失。混养后每天都要仔细观察猪只,注意其体温、呼吸情况以及饮水和采食等状况,及时处理异常状况。新购买回场的仔猪,不可着急给其喂水喂料。如果天气炎热,不能通过把水直接喷在猪身上的方式发挥降温的作用,避免猪只生病。正确做法应该是将猪放入圈内让其适应30分钟,然后可以用温水稀释红糖和电解多维,给猪只饮用,猪只的应激反应可以得到缓解,抗病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仔猪购买回1个小时以后,可以喂给饲料,但是要注意少量给。如果要通过长途运输将猪只运回,可将感冒药片拌入料中给猪只饲喂,连续给几天药,可以防治感冒。新购买回来的仔猪在3~5天之内,不要给其喂得太多,避免猪只由于消化不良而厌食或者出现腹泻情况,所以,一般只要给猪只饲喂7~8成饱即可,饲养3天以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饲喂量。

猪只购买回1星期以后,应该给猪群进行驱虫工作,间隔7~10天后用药再进行1次驱虫工作,驱虫药物可以选用丙硫咪唑、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等。驱虫工作完成以后,应该把粪便及时的进行彻底清理,避免造成二次感染。猪只购买回来的20天之内,猪舍要间隔2~3天对内外进行1次消毒,然后消毒时间可以间隔7~10天进行1次。

新购仔猪防疫的四大步骤
外购仔猪应注意疫病的预防,进入猪场时要注意消毒和隔离,对于仔猪疫病的防治,可以按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外购仔猪购入时立即注射猪瘟疫苗,每头仔猪注射6-8头份,同时注射德力先1-3ml,其他疫苗可根据季节和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各种菌苗尽量不做或少做,可通过细心管理,定期投药来预防细菌疾病;加强消毒。对疫苗过敏的仔猪可注射2ml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缓解。
第二步,仔猪购入2个小时后给水,少给勤添,避免引起应激性腹泻,水里加速补康,连饮一周,长期饮用更好。可以提高猪的抗病力。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购入四个小时后喂料,(购入前三天适量限料,每天喂六七分饱即可)饲料中加呼肠舒或呼诺玢(每100斤饲料加100g)连喂一周,控制常见的各种细菌病。
第三步,仔猪购入第二周驱虫,可在饲料中加入帝诺玢(每100斤饲料中加入50g)连喂一周,即可驱除猪只体内外的各种寄生虫。购入二个月时再驱一次,可使猪只到出栏时也不再会受寄生虫的干扰。
第四步,仔猪购入第二个月时,饲料中再加入一周呼诺玢,至80斤和130斤体重之前,饲料中再分别加一周泰舒平(每100斤饲料中加入80g)或土霉素钙盐(每袋拌入200斤饲料中)控制各种呼吸道病。

如何养好新购仔猪


1.做好仔猪购进前的准备工作。在准备购进仔猪前,先将栏舍清除干净,尤其是发生过疫病的栏舍,应进行彻底消毒。消毒药可根据病原选用2%的烧碱水、2%~10%的来苏儿等。

2.了解所购仔猪的基本情况。在购买仔猪时,应问清仔猪以前喂料的种类、饲喂次数及时间等情况。对新购进的仔猪在4~5天内要限饲,少喂勤添,一昼夜喂6~8次,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日投料量控制在原日粮的70%左右,经4~5天的限饲后再逐渐增加,根据仔猪的各种具体情况投料:

①看仔猪采食情况。喂料时应观察仔猪吃食情况,边吃边喂,吃饱为止。如果有的猪不采食或采食不旺,则应进行测体温、观察。

②看仔猪排粪状况。如果圈内有少量零星粪便呈黄色,粪内有饲料颗粒,说明有个别猪饲喂过量,投料应比上次减少20%左右;如果发现粪便呈糊状、淡灰色,并有零星呈黄色,粪内含有未消化的饲料,则是仔猪要下痢的预兆,应停饲一顿;如果粪便是糊状、绿色,粪内混有脱落的肠黏膜等,要停饲两顿,并进行检查,观察治疗,给予少量饲料,3天后恢复到常量。

③看仔猪活动情况。喂食前仔猪听到响声蜂拥而至,叫声不断,说明饥饿,可多喂点饲料;给料10分钟左右,槽内饲料被抢食一空、仔猪不回窝,在槽边拥挤张望,说明饲料不足,可以再投一些;有时仔猪在喂料前也未到槽边,且叫声小而弱,不慌张,说明不太饿,可以少投些饲料。

3.搞好仔猪进场后的饮水和饲喂。买进仔猪的第1天,先喂给1次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并坚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后,让仔猪自由活动、排尿和大便。待其寻食时,投给适量其喜食的青绿多汁饲料或颗粒饲料,以后再逐渐添加精饲料,以仔猪七八成饱为宜。等仔猪完全适应以后,再让其自由采食。

4.注意防止仔猪发病。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每日每头添加0.4~0.8克,防止仔猪下痢。同时,为增强仔猪胃肠适应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粉或苏打片。

5.及时搞好疫苗注射。经7~10天的观察,在确定仔猪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可给未预防接种的仔猪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苗免疫。

6.合理进行仔猪驱虫。新购的仔猪经15~30天单独饲养后,若无疾病发生,用盐酸左旋咪唑片按每5公斤体重25~30毫克内服驱虫后,便可和其他仔猪混养。

新购进的仔猪怎样管理


新购进的仔猪由于环境、饲料、饲喂方式等的改变,常常爱发病,因此对新购进仔猪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做好进栏前准备。在准备购进仔猪前,应先将栏舍清扫干净,尤其是发生过疫病的栏舍,应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根据病原选用2%的烧碱水、5%~10%的来苏儿或10%的过氧乙酸等。

二、饲喂高锰酸钾水。购进仔猪第1天,要先喂给1次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后,让仔猪自由活动、排尿和大便。待其寻食时,再喂给其适量的青绿多汁饲料或颗粒饲料。第2天以后,逐渐添加一些精饲料,让仔猪吃七八成饱为宜。

三、转入正常饲喂。仔猪完全适应饲养环境和饲养人员后,转入正常饲喂。开始饲喂正常饲料,让其自由采食,并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每日每头添加0.4~0.8克,防止仔猪下痢。同时,为增强仔猪胃肠适应能力,还可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粉或苏打片。

四、免疫驱虫。新购进的仔猪经7~10天的饲养观察,确定仔猪一切正常后,对仔猪进行驱虫,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驱虫药物,如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等,按药品使用说明进行口服或皮下注射。驱虫时掌握好药物的使用剂量,要给未经预防接种的仔猪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苗免疫。待再经过15~30天单独饲养后,如无疾病发生,再用盐酸左旋咪唑片按每5千克体重25~30毫克内服驱虫。

需接种的疫苗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猪喘气病等疫苗。在疫苗注射时,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如每注射一头要换1个针头。疫苗稀释液通常用生理盐水。未用完的稀释疫苗应废弃不用。

五、合群并养。仔猪驱虫后,待3~5天,如果没有异常表现和发病征兆,即可和其他仔猪混养。如有异常表现和发病征兆,一定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耐心等待,切不可急于合群。一定要等到确信无病后再合群饲养,以免造成疫病交叉感染,造成重症。

外购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 外购仔猪怎样才能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


外购仔猪育肥存在着一定的养殖风险,因为猪经过运输,到一个新的环境等易发生应激反应,还易传播疾病,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极易导致死亡率升高。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果选择外购仔猪则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才能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外购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外购仔猪怎样才能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

1、外购仔猪死亡原因

仔猪自身原凶。外购仔猪多由从外地运回,当地采购相对较少,经过远途运输的仔猪本身可能就带有疾病的传染源,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或者控制,就很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导致仔猪死亡。另外,如果采购的养殖场带有疫病,而采购时检疫工作不到位,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而导致仔猪的死亡率升高。

应激因素。外购仔猪离开原来生活的环境,并在采购过程中经历抓猪,在运输过程中经历挤压以及其他因素,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后,养殖环境发生改变、饲养管理方式发生改变以及饲料发生改变等,这些都会导致仔猪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使得仔猪的抗病能力下降,凶此而易感染疾病和疫病而发生死亡。

饲养管理凶素。如果采购、运输以及进场等管理环节不当也会造成外购仔猪的死亡率升高。刚从外地购买回来的仔猪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易受到惊吓,如果冉加上新的养殖环境不适宜,养殖户在购猪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将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环境的温度控制不到位,圈舍内过于潮湿、阴冷,猪群的饲养密度不合理,在喂料时饲料没有控制好饲喂量,饲料的营养过量或者营养不足,喂料时没有过渡阶段,直接更换饲料等,这些饲养管理方面的凶素都会影响到仔猪的健康生长,出现消化不良、饥饿、抗病能力下降等问题,从而使仔猪的死亡率升高。

2、应对措施

挑选仔猪。虽然日前养殖场都提倡实施白繁白养殖的饲养方式,但是如果要外购仔猪也要尽量的从正规养殖场购进,不建议在集市上购买,并且所选择的养殖场以及所在地区无疫病发生。在挑选仔猪时要仔细挑选,挑选仔猪是影响外购仔猪养殖成功与否的决定凶素。在选择仔猪时要首先注意选择品种,所选择的品种要符合本场的养殖条件,选择好品种后就要进行个体的选择,所选购的仔猪要求精神状态良好,具有该品种明显的品种的特征,并且要选择同窝仔猪中体重、大小均匀、皮肤光滑、红嫩、抢食积极、活泼好动、体型匀称、没有缺陷的个体。这类猪一般健康度较好,不宜选择精神萎靡不振的个体。

做好运输的管理工作。根据所要购买仔猪的数量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并将其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仔猪在装车时要轻抓轻放,避免使仔猪受到惊吓,可在装车前让其饮用一些含有抗应激性药物的饮水,以防止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并且在检疫部门检疫合理后冉装车出发。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保持车速平稳,经常的下车检查仔猪的状况。

做好圈舍的准备T作。为外购仔猪提供的圈舍要求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后才可以将仔猪转入,包括圈舍内的粪便、草料、灰尘等都要彻底的清理,同时还要将饲养所用的T具、用具等也一起进行消毒。一般地面、门窗、房顶使用烧碱喷洒消毒,最后对圈舍和工具等进行密闭熏蒸消毒,冉空舍1周后使用。仔猪转入前还要做好饲料、常用药物的准备T作。

外购仔猪运输到场后要按照品种、个体的大小等进行分群饲养,饲养密度要根据养殖季节、圈舍的条件、猪的大小来确定,保持养殖密度适中。购买的仔猪在入场后不宜立即进入育肥舍育肥,而是要在隔离舍养殖15天,待确定猪群健康后才可育肥舍饲养,否则一旦发生疾病易导致原场健康猪受到感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在隔离饲养期间每天都要观察好猪群的变化,并检查其体温、呼吸、采食、饮水、活动和排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处理。

对于刚购进的仔猪,不能着急喂料和喂水,可选喂一些红糖、麸皮、电解多维,缓解猪的应激,提高抗病能力,1h后冉开始少量的喂一些饲料。这一阶段要少量多喂,让仔猪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让其在适应环境后才可正常饲喂。在饲料的选择上要保持原场的饲料饲喂一段时间,然后冉逐渐的过渡到本场饲料,尽量减少应激的发生。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药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仔猪在入场1周后要对其驱虫,隔7N10天冉驱虫1次,所使用的驱虫药物要求广谱、高效,如伊维菌素等,在驱虫后要及时的将粪便清理干净,并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堆放发酵,彻底的杀灭虫源,防止二次感染。

仔猪在入场20天后要结合原场的免疫程序与本场的免疫计划科学的进行免疫接种的工作,以防止疫病的发生。在这期间还要定期对猪舍的内外进行消毒,同时制定完善的卫生、消毒和免疫制度,预防疾病的发生。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的将弱仔挑ILI进行隔离饲养,或者直接淘汰。待15天隔离期满后即可将仔猪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

1、新购仔猪发病、死亡率高的原因
1.1仔猪的质量问题。由于当地仔猪出售较少,市场上的仔猪多是猪贩从外地贩运而来,这些仔猪售前是否接种疫苗或接种何种疫苗等情况不详,防疫时间、防疫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可能是在出售前才注射的疫苗,还未产生抗体或未产生足够抗体,有的甚至可能没有进行防疫注射,这就使仔猪感染疫病的可能性大增。更有些仔猪新购进时本身可能已带细菌或病毒,这些仔猪购进后将成为猪场的重要传染源,一旦发病损失惨重。
1.2猪贩的素质问题。个别猪贩素质低下,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将某些疫病,带在其身上或运输工具上,成为特定传染源,而这些猪贩为经济利益着想不可能每到一地或离开一地时对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就是衣服也不是每天更换洗涤,这就造成仔猪在运输或交易过程中极易感染疫病。
1.3应激因素。仔猪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并被多次捉拿、挤压,再加上运输过程中的其他因素,造成猪只处于易应激状态,饲养条件和管理方式的突然改变,使本来就弱小的仔猪抗病力急剧下降,因而极易感染疫病。
1.4饲养管理的原因。一些养殖户购猪前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没有将猪舍消毒、控温等工作做好,没有进行限时隔离。一些养殖户购回猪后马上给猪饮水、喂料,这时仔猪对新环境和饲料的突变不适应,有的猪只可能出现厌食反应,停止饮食;有的猪只因过于饥饿,抢食超量,造成消化不良,这些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也会造成猪只死亡。
1.5防疫问题。一些饲养者为方便省事,不管仔猪是否已注射过疫苗,购回后都先给猪注射上猪瘟或猪三联疫苗再放人圈中,这样反而使猪得了猪瘟。这是因为仔猪在售前可能已注射了猪瘟疫苗,猪正处在产生抗体的过程中,这样再去注射疫苗,不但中和了体内的抗体,甚至还可能造成免疫抑制,故而得病。
2、新购猪只的常见病
由于各地疫情不同,防疫种类程序不同,以及运输条件、运输时气候不同,猪只发生疾病情况也不尽相同,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猪瘟、猪气喘、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鼻炎、链球菌病、弓形体以及流感、感冒、消化不良等,许多还是混合感染。
3、综合防制措施
3.1应饲养适量母猪进行自繁自养。尽量不到集市上购买仔猪。如需购买仔猪,可到比较正规的饲养场购进。
3.2做好购猪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隔离场(区),并将猪舍及用具彻底冲洗、消毒,进猪前要把舍温控制在25℃左右,给仔猪准备一个干燥温暖、卫生舒适的环境。准备充足的葡萄糖、电解多维以及预防、治疗猪只感冒、胃肠炎所需的抗菌消炎药物。
3.3购猪前要了解天气状况,选择天气较好的时间购猪,当气温较高时,应选择下午晚些装车。气温较低时,可以上午装车,趁暖和时间运输。
3.4选购仔猪时,除详细询问场主防疫情况外,还要仔细检查猪只全身状况,对营养不良猪,如消瘦、被毛粗乱、皮肤不光泽,甚至有掉毛、皮痂者,食欲不佳、腹部空虚、肢体关节部位肿大、步态不稳、肛门及后躯有粪污、粪便异常者,咳嗽、气喘、眼睑分泌物多、有泪斑者,精神沉郁、呆立、不合群者等情况的猪只不要购买,应重新选择猪场。猪只选好后,应向畜主询问猪只饲料配方及饲养管理情况,以便猪运回后,先用原配方饲料饲喂、按原生活方式管理7~10天后再逐渐改变。同时还应向畜主索要防疫卡和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开具的检疫证明。3.5购回仔猪后,要先将仔猪放入隔离场(区)饲养,经15天隔离观察,确定猪只健康后,再进入饲养场(区)饲养,否则一旦出现问题,还会将原来养的猪只传染,造成很大损失。每天要对猪进行观察,查看其体温、呼吸状况及饮水、采食等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6刚购回的仔猪,不要急于给水给料。天气过热时,也不要直接在猪身上喷水降温,这样极易造成猪病,应让猪在圈内适应30分钟,然后再将红糖、电解多维用温水稀释,让猪饮用,这样可缓解猪只应激,提高其抗病力。待一个小时后,可给予少量饲料,如果长途运回,可用感冒片,按每猪1~2片拌人料中饲喂,可连续给药2~3天,防治感冒。注意新购猪3~5天内,不能喂得太饱,不然会因消化不良而厌食、腹泻,一般喂7~8成饱,3天后逐渐加量到正常。有条件的猪场可给猪适量饮用糖醋水或EM菌水。
3.7购回猪一个星期后,要对猪进行驱虫,隔7~10天再用药驱虫一次,所用药物为丙硫咪唑,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驱虫后,要及时将粪便清理干净,以免二次感染。
3.8购回猪20天内,每隔2~3天对猪舍内外消毒一次,以后可每隔7~10天消毒一次。制定完善的卫生、消毒、防疫制度,并认真执行。
3.9购进猪20天后,结合原有防疫情况,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注射。
总之,对新购仔猪,主要采取减少和控制应激,搞好卫生、消毒、驱虫、防疫工作,加强营养,提高猪只抗病力,做好观测,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等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就能降低猪只发病率,提高猪只成活率,从而取得养猪的经济效益。


降低网箱养殖黄鳝越冬死亡率的五个措施



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

越冬前强化培育

黄鳝体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成活率。因此,必须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主要措施是: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一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一次;秋天水温逐渐降低,上午和晚上吃食减少时,可以把投喂时间逐步集中到水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每次投喂饲料数量要足。

培植大量的水草

冬季网箱中的水草都枯萎,但黄鳝仍需要栖息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黄鳝就无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死亡。预防方法是:越冬前应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

保持良好的水质

冬眠期间,黄鳝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如水质不良,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黄鳝死亡。因此,越冬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方法是: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

放养密度不能过高

密度过高,黄鳝拥挤互相干扰,同时耗氧量大,影响越冬成活率。在水草丰厚、水质良好的池塘中放置的网箱,黄鳝越冬密度一般不超过每平方米10千克。

防止水面结冰

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严寒的冬季,网箱中水面枯萎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鳝死亡。防止方法是:正确选择养殖用的水草,如水花生、油草,而不宜用水葫芦。寒冷天气,在网箱水草上要加盖一层干稻草,以防冰冻和缓冲昼夜水温变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96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