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溪猪

渠溪猪(Quxipig)因原产于重庆市丰都县的渠溪河流域而得名。

一、中心产区和分布

渠溪猪原产于重庆市丰都县,以丰都县董家镇、许明寺镇、青龙乡、双龙场乡、三元镇、仁沙乡、崇兴乡、社坛镇、虎威镇等乡镇为中心产区。主要分布于丰都县的渠溪河流域(71.6%),与其相邻的忠县、涪陵及与其接壤的乡镇有少量分布(28.4%)。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据1991年出版的《丰都县志》记载,渠溪猪已有1300年的饲养历史。丰都地方民风淳朴,生活俭朴而乐于待客。农村有自酿杂酒和推豆花的习惯,人们常用酒糟和豆渣喂猪。当地群众喜食腊肉,并以之作为待客必备食物,素有养猪习惯。民间流传着异地选公,就地选母,一般渠溪河以北的公猪来自渠溪河以南,渠溪河以南的公猪来自渠溪河以北,对种猪个体选择的要领是头清目秀,膀大腰圆、乳头对称。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经群众长期选择,逐步形成具有较强抗逆性、耐粗饲的渠溪猪。渠溪猪的肠衣质量远近闻名,据丰都县志记载,民国前期,丰都肠衣主销重庆、万县、沙市、宜昌、武汉等。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丰都县境内存栏渠溪猪母猪5100多头,但公猪只有11头,其中核心产区的董家镇、许明寺镇、青龙乡和双龙场乡存栏渠溪猪母猪1500多头、公猪7头。据1976年调查,丰都县存栏渠溪猪1万头以上,公猪50余头。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县瘦肉型猪生产的兴起与发展,外来良种公猪的引进和杂交猪生产的发展,使渠溪猪饲养量急剧减少,主要用作经济杂交的母本,母猪很少用于纯种繁殖。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渠溪猪体型中等偏大,体质细致健壮。头大小适中,耳朵小、略向两侧延伸,嘴筒长而尖,口叉深;额面皱纹少,额面由几条粗大皱褶组成,形似古钱币样的图形。体躯较窄,背腰平直,腹大松弛、下垂、不拖地,臀部较倾斜,大腿欠丰满。四肢粗短而结实,多卧系。全身被毛为黑色,粗而稀。乳头排列整齐,一般6~7对。

2.体重和体尺2006年丰都县畜牧局测量了渠溪猪成年猪的体重和体尺,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据丰都县畜牧局2006年调查,农村饲养的小母猪多在3~4月龄开始发情,5~6月龄开始配种。母猪发情周期19~21天,发情持续期2~3天,发情征状明显,妊娠期113~116天,使用年限6~8年,个别高达10年,产仔旺盛期为2.5~3.5岁。公猪2月龄就有爬跨行为,4月龄初配,性旺盛期为1~1.5岁,使用1~2年后阉割育肥。

母猪第一胎(32头)窝产仔数(7.61.6)头,三胎及三胎以上(125头)窝产仔数(10.31.9)头,窝产活仔猪数(9.51.6)头,仔猪初生个体0.5~1.0kg,初生窝重(7.50.7)kg,1月龄断奶个体重(5.20.5)kg,2月龄断奶个体重(15.81.1)kg。

2.育肥性能据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2006年测定,12头渠溪猪,在前期每千克饲料含11.7MJ、可消化粗蛋白13.0%,后期每千克饲料含10.9MJ、可消化粗蛋白11.5%营养水平下,体重20~90kg阶段日增重(56453)g,料重比3.390.17。同时对12头宰前活重(85.20.5)kg的渠溪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见表2。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保护。为了使渠溪猪既能更好地保种又能合理开发利用,丰都县畜牧局划定丰都县董家镇为渠溪猪保护区。当地农民多以渠溪猪为母本,以长白猪或约克夏猪为父本生产商品猪。后代杂交优势明显,不但具有渠溪猪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点,还改善了其生长发育慢、瘦肉率低等缺点。

五、品种评价

渠溪猪抗逆性强、耐粗饲,对当地条件适应良好。今后应加强保种工作,在保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关推荐

贵阳花溪无土泥鳅养殖投资成本及效益分析


无土泥鳅养殖,就是改变传统的饲养泥鳅离不开淤泥环境的方法,采用水草、多孔木块、塑料泡沫或混凝土块等非泥土物质,提供一个可给泥鳅钻入洞孔隐蔽的栖息空间。

一、场地选点及土地成本费

1. 场地选点在距离贵阳市中心50 公里的花溪区马玲乡谷增村,建设规模为2 亩,养殖池坑塘开挖尺寸为:3m 5m1m。

2. 土地成本为800 元/亩,每隔5 年递增10%,最高为1200 元/亩,2 亩费用为1600 元。

二、坑塘建设费用

1. 挖机坑塘开挖费为13400 元(包括设备进出场费2400 元,台班费8000 元,人工修整边坡3000 元)。

2. 管材费用(PVC 管),进水管费用为6 元1500m=9000 元(含材料运输费和配件),出水管费用为9 元200m= 1800 元(含材料运输费和配件),水管安装费为5000 元。

3. 养鱼池专用膜费用为18 元 2000m2=36000 元(含材料运输费),工程施工费用为15000 元。

三、房屋建设和运行管理费用

1. 人工看守房和饲料房两间建设费用为15000 元(含材料和人工费)。

2. 人工工资1000 元/月,一年费用为12000 元。

3. 饵料成本:泥鳅全价饲料约6000 元/t。一般情况下泥鳅的肉料比为1∶1.5 (即1.5kg 饲料出1kg 泥鳅)。按12 万尾苗最低产出1500kg/亩泥鳅计算,需要投入饲料2250kg/亩,饵料成本约13500 元/亩,两亩地就是27000 元。

4. 鱼苗费:鱼苗成本1 亩需投苗 500kg 计,40 元/kg,鱼苗费用为:40 1000=40000 元(含运输费用)。

5. 水电和药物费用为:3000 元/年。

6. 其他费用2000 元/年。

四、效益分析

1. 养殖周期3-5 个月,加上述的各种费用,总成本为168800 元左右。

2. 产出:养殖2 亩水面的泥鳅,投苗1000kg,产出在3000kg 左右(种苗的质量和规格,养殖技术,饲料的优劣,养殖周期的长短等因素均对出产量有影响)。冬季商品泥鳅的批发价格按保守价 36 元/kg 计算,3000kg 泥鳅收入为 108000 元。

3. 利润当年为:108000-168800= 60800 元,第二年去掉种苗费和培植部分人工饵料(培植30%),其效益为4700 元,如果考虑到自己做餐饮和批发价格比保守价高等因素,第二年可以完全收回成本并有利润。

九畹溪袁本芳:靠山吃山 养牛致富


九畹溪镇界垭村村民袁本芳依托家乡丰富的林地资源,用心发展养牛业,养牛规模逐年扩大,养牛收入逐年增加,走上养牛致富路。

1998年秋,与同龄人一样,本应该上高中继续读书的袁本芳因家庭底子薄、收入低,为了让妹妹读书,她只读了个把月高中便辍学回家。当年,袁本芳县城当过餐馆服务员,学过理发,挣钱补贴家用。1999年春,她告别家乡到西安打工,这一干就是十个年头。2009年春,已建立起小家庭的袁本芳,不想继续在外漂泊,想和老公一起在家乡创业,但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新婚后不久,小两口走亲戚接触枝江百里洲多年养牛的幺爹,看到幺爹养牛效益好,好生羡慕。她对丈夫王爱城说,他们家屋山头有一片千把亩的林地,是养牛的好场子,夫妻俩一拍即合,说干就干。这一年,袁本芳从打工积蓄中拿出两万元,从幺爹那里买回五头牛儿,开始自己养牛的创业之路。小两口妻唱夫合,把心思都用在养牛上。这年腊月,他们养的五头牛卖了四万多块钱,除去成本尽赚两万块。尝到甜头的袁本芳夫妻俩养牛的干劲大增,从2009年年出栏商品牛五头发展到2014年的37头,养牛收入也由起步时四万多元增加到2014年的20多万元。

袁本芳说,他们家养的肉牛是散放,因为林地的场子大,春夏两季,他们养的牛白天在山上吃草,晚上在林子里过夜,照护牛的功夫比较轻松。她总结这几年养牛的经验,只要把握好肉牛育肥的季节,做好肉牛的口蹄疫、寄生虫和呼吸道感染的防疫工作,养牛还是蛮省心,也是一个蛮赚钱的项目。

九畹溪镇界垭村袁本芳表示:“养牛还是蛮省心的,只要把防疫跟上,一般不会生病,把握好9、10、11三个月的育肥期,一天每头牛喂一道两斤玉米面,20斤酒糟,一头牛一年长400斤没有问题。”

袁本芳还说,现在政府不仅很重视全民创业,而且还给创业者提供创业贴息贷款,这更是坚定了她想把养牛业规模扩大的信心。她告诉记者:“现在政策好,我想把养牛规模扩大到60-80头,力争每年养牛纯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规模扩大后,想把附近农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种草养牛。”

靠养牛脱贫致富的袁本芳,新的一年有了新的愿景,她想成立一个养牛专业合作社,把自己养牛的经验传授给当地乡亲,让更多人通过养牛来赚钱。

袁本芳说:“我们周边的老百姓想养牛的蛮多,我想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村民来养牛,并通过养牛来增加收入。”

桃园猪


一、品种来源和群体数量

台湾养猪历史悠久,1603年就有养猪记载。台湾本地猪有桃园猪(Taoyuanpig)、美浓猪、顶双溪猪,其中以桃园猪较普遍。桃园猪系从广东引进,这种猪体型小、生长缓慢、经济性能低下,且由于极度近亲繁殖,品种逐渐退化。日本占据时期,台湾开始引进日本巴克夏猪等外国猪种,与本地猪进行杂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巴克夏猪与桃园猪的杂种一代猪曾经成为台湾商品猪生产的主流,占饲养数量的93%以上。50年代后陆续从美国等引入巴克夏猪、汉普夏猪、杜洛克猪、蓝德瑞斯猪(长白猪)、明尼苏达猪等,杂交生产商品猪。

随着外种猪的大量引进,台湾的地方猪品种急剧减少。美浓猪和顶双溪猪已基本灭绝,只有桃园猪被保存下来。至2011年4月全省约有纯种桃园猪母猪100余头。为了保存这一地方猪种,台湾省畜产试验所在台南县新化镇建立了桃园猪保种场,同时进行一些研究。

二、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桃园猪头短而大,耳大而前垂,鼻镜黑色,鼻孔较大,颜面平广且褶褶显著。体型中等,体躯呈长方形,皮肤灰白色,背毛少且粗,自颈部起至背部有刚毛。四肢强健,卧系,分蹄明显。尾根膨大、下垂且有环状皱纹。总乳头数12个以上占19.2%,左侧平均(5.90.7)个,右侧平均(6.O0.6)个。

2.体重、体尺和生长性能

据台湾省畜产试验所1980年编印的《畜产种原保存及利用手册》报道,仔猪初生重(0.80.2)kg,3周龄体重(3.00.6)kg,8周龄体重(10.12.2)kg(/养猪),6月龄体重(48.010.9)kg,12月龄体重(94.615.5)kg。成年猪体长(113.37.8)cm,体高(58.03.7)cm,胸围(103.36.6)cm,后幅(臀部最宽处)(28.12.2)cm。肋骨13或14对。90kg体重背膘厚(4.190.12)cm。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据台湾省畜产试验所1980年编印的《畜产种原保存及利用手册》报道,桃园猪妊娠期(1161)天,窝产仔数(11.32.8)头,窝产活仔数(8.62.9)头,3周龄活仔数(7.22.7)头,8周龄活仔数(6.82.6)头。

2.育肥性能桃园猪屠宰率81%,瘦肉率40%。

1988年古泉等对11头桃园猪进行了肌肉品质分析,结果见表1。

1988年古泉等对11头桃园猪肌肉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桃园猪的饱和脂肪酸占45.6%,约克夏占51.4%,不饱和脂肪酸桃园猪为53.5%,约克夏为44.8%。桃园猪的棕榈酸(16:0)含量为26.7%,约克夏为31.7%。与此向反,油酸(18:1)的含量,桃园猪为40.85%,约克夏为36.90%,油多则肉质松软且多水分(表2)。

桃园猪染色体数有19对。第1~7对为近中位中节染色体,第8~12对为中位中节染色体,第13~18对为末位中节染色体。

昭通猪


昭通猪(Zhaotongpig)在昭通也称本地猪。1976年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接壤地区地方猪种联合调查时曾定名为乌金猪,昭通猪是乌金猪的一个类型。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昭通猪广泛分布在昭通市昭阳、鲁甸、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镇雄、彝良、威信、水富等11个县区内。近年随着猪种杂交利用的推行,产区范围缩小,饲养数量逐年减少。2005年调查全市11个县区仍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县区交通相对偏僻的二半山以上地区,即彝良39.7%、镇雄17.4%、巧家15.6%、大关13.6%、威信5.4%、鲁甸3.1%、昭阳2%。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昭通市位于北纬26o34~28o40、东经102o52~105o19,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东南与贵州接壤,西、西南、北、东北与四川接壤。地势西南高,向北倾斜,东北低,呈现典型高原山地构造地貌,96.58%的面积系高低不平的山地。平均海拔1685m,南部最高海拔4040m,北部最低海拔267m。境内地貌按海拔高程分为三种山原,其一是低山山原,靠近四川盆地,整体平缓,气温高、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类型,植被覆盖较好,四季常绿,森林以阔叶林为主,生长多种亚热带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二是中山山原,占全境95%以上,海拔1000~3000m,属南、北亚热带和南温带气候类型,为全市农作物主要耕作区域,植被覆盖较低山山原少,多生长松、杉、竹类和灌木;三是亚高山山原,为海拔3500~4040m区域,气候属中北温带类型,大多为矮小灌木和草场,为畜牧业重点区域。境内山脉由两大山系构成,即自西北向东、南高北低、海拔800~3200m的乌蒙山脉和从西南部起、自南向北、南高北低、海拔267~4040m的五莲峰山脉构成,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6.2~21℃,无霜期123~344天;年降水量1100mm。

耕作制度差异较大,有一年三熟的地区,也有不能生产玉米而只能生产燕麦、荞麦和马铃薯的地区,既有净种、复种,也有套种、间种,甚至轮作冬闲,总体复种指数170%。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据1981年编印的《昭通地区家畜家禽品种志》等资料介绍,在春秋时期,昭通、巧家一带已有宰豕记事之俗,当地人民已养猪,推测其起源为当地野猪的家养驯化。至唐宋时期,昭通(1731年前称乌蒙)已发展了较为成熟的山地畜牧文明。昭通市开发历史较早(公元前221年秦开五尺道后即大规模开发),又地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接壤交界地区,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及移民迁徙窨因素影响,昭通猪形成过程中受到贵州柯乐猪及四川凉山、宜宾等毗邻地区猪种的影响,经各族人民长期精心培育,形成了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在体型、外貌、肥育性能、囤脂力、肉质风味方面独特的地方猪种。群众在昭通猪的选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母猪的选留,要求条条好、门杠嘴、奶奶多,意即选体长、体大、吃口好、产仔多的母猪。还有头大,嘴筒短,四肢硬,毛稀皮薄,粗短尾;蒲扇耳朵鸭婆嘴,毛猪皮薄泥鳅尾;拖肚牙猪(公)杠奶结(母);头上生八卦,嘴短脖子粗,后腿穿套裤,鼻梁三道箍,腰长架子大,定是大型猪等选种谚语。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昭通市11个县区调查,2005年末存栏纯种昭通猪12.8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65万余头、可利用公猪648头。公、母猪比例为1:25.54。

从1962年起,昭通市辖区内就开始引入外来猪种与昭通猪杂交,先后引入的品种有巴克夏猪、苏联大白猪、内江猪、丹麦长白猪、荣昌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汉普夏猪,杂种猪生产的推广使纯种昭通猪的数量减少。1986年存栏昭通猪82.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6.4万余头、种用公猪3140头。之后昭通猪的数量减少,但质量有所提高。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形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昭通猪体型分为大、中、小三型。大型猪体格高大,体质粗糙结实,四肢高而粗壮,体长120cm以上,群众称大种猪,具有八卦头、眯缝眼、耳大下垂,腰身狭长,后腿飞节上部都有皱褶,晚熟(屠宰年龄1.5~2岁),约占昭通猪的40%;中型猪体躯宽,额窄、有旋毛而皱纹浅,面稍平直,颈长,嘴中等长;背腰平直,体质粗壮、结构紧凑,大腿少皱褶,较早熟(1~1.5岁屠宰),数量多,约占昭通猪的50%以上;小型猪体长100cm左右,头小,嘴尖,耳小、向上微翘,颈粗短,早熟,此类型猪较少。

头型有八卦头、绣球头和笋壳脸三种类型,以八卦头为最多,其次是绣球头,笋壳脸较少。

体躯有的宽大,有的较窄长,背腰多平直(舍饲或母猪孕期及哺乳期微凹),胸较深、窄,肋骨平直、14对,腹较大但紧凑不拖地,臀部丰满,斜尻。乳头多为6对,细、多钉子奶;7对奶头者占2.8%。尾粗长,鬃毛发达(长7~10cm)。四肢粗壮结实、直立,无卧系,蹄质坚硬,后腿飞节上部有皱褶,俗称跨皮、穿套裤。四肢一般前低后高,善放牧和长途赶路。尾长34.4cm。

全身黑毛的猪占82%、褐(黄、火)毛占15%、花毛占3%,部分猪具有额、四肢下部和尾端六点白特征。

2.体重和体尺2006年10月19日至11月21日由昭通市畜牧兽医站、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鲁甸县畜牧局、大关县畜牧局、永善县畜牧站、彝良县畜牧兽医站分别在昭阳区盘河乡大花村、鲁甸县乐红乡新林村、大关县翠华镇永康村、永善县码口乡烟坪村、彝良县龙街乡龙街村等5个点对64头成年昭通猪,分别进行了体尺和体重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昭通猪性成熟早,30~40日龄就有爬跨等行为。农村过去习惯用2月龄公猪配种,因配种早,公猪利用年限短,2岁后即淘汰育肥;现在公猪一般3~6月龄初配。母猪3月龄初次发情,过去多在第三个发情期即5月龄配种,现在农户有意识推迟到7月龄配种。过去母猪利用年限为4年,现在6岁以后淘汰,最高的长达20胎以上,甚至13~14岁老母猪还具有较高的繁殖力。过去母猪9~11月龄初产,现在农户有意推迟到12月龄左右初产。母猪发情周期21天(18~22天)左右,妊娠期114天(110~120天)。

产仔性能因体型大、中、小各有差异,大型猪产仔多,小型猪产仔相对少。母猪年产2~2.5窝,一般窝产活仔数5~12头,平均头胎6.7头、二胎7.9头、三胎8.86头,选育群9.36头。初生个体重815g,初生窝重7.64kg。多数情况下仔猪随母猪喂养至2月龄断奶,断奶个体重12.75kg,断奶窝重108.63kg;母猪30天泌乳力115.58kg,断奶仔猪成活数8.52头,断奶仔猪成活率91%,全产全活也常见,极少出现流产、死胎、弱胎现象,哺乳期仔猪死亡大都系压死或冻死。

2.育肥性能2006年10月23日至12月17日,由昭通市畜牧兽医站、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鲁甸县畜牧局、大关县畜牧局、永善县畜牧站、彝良县畜牧兽医站分别从体尺测量的猪群中,选择180~390日龄的阉公猪10头、阉母猪10头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2007年2月12日由云南省种猪性能测定站对昭通市畜牧兽医站提供的采自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大关县、永善县、彝良县的20份昭通猪肉样进行检测,肉色3.25,pH16.50,水分71.79%1.18%,干物质28.21%1.18%,粗蛋白20.33%+0.30%,粗脂肪6.26%0.38%,粗灰分1.04%0.02%。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昭通猪保护区和保种场,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1976年曾在昭通市种猪场开展昭通猪选育,19891994年又由昭通市昭阳区畜牧局在盘河乡开展昭通猪选育,后因无资金支持而中止,种猪全部回归民间饲养。

1960年开始产区引入巴克夏猪、苏联大白猪,以后相继引入荣昌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巴克夏猪、约克夏猪、汉普夏猪在昭通市辖区内开展杂交利用。19831989年昭通市畜牧兽医站,大关、水富县畜牧站相继开展昭通猪与长白猪、巴克夏猪、内江猪、杜洛克猪等品种的杂交育肥试验(育肥期6个月),日增重和瘦肉率以杜昭较高。

2005年末以昭通猪为母本,以杜洛克猪、长白猪、汉普夏猪、大约克夏猪、巴克夏猪为父本的二元杂种母猪6.63万头,占存栏母猪20.35万头的32.58%;三元杂种母猪6.34万头,占存栏母猪20.35万头的31.15%。

五、饲养管理

昭通猪适应性广、抗逆性极强,在海拔300-3300m的山区、坝区、高寒山区及湿热地区皆能正常生长繁殖。在海拔2500m以上高寒山区能常年群体放牧,觅食各种青草、野菜。且其采食能力强、耐粗饲,能较好地利用青粗饲料,既适应放牧条件也适应圈舍饲养,多采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在偏远高寒地区以放养为主,2月龄断奶后第一个月相对优饲,3月龄末期转入放牧,早出晚归后补饲煮熟的马铃薯等或以粗料为主进行吊架子,并添加少量玉米、麦麸等精料,到12~18月龄,体重50~100kg,转入圈舍育肥4~6个月,1.5~2岁体重120~200kg时屠宰,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78g(117.3~241.6g),虽增重迟缓,育肥期长达2~3年,但耗料多系农副产品,相对成本不高。生长相对缓慢,育肥期长,出栏率低,一般每年到冬至宰杀年猪制成风干腌肉或火腿,储存自食。

二半山区和坝区以舍饲为主,部分放牧与舍饲相结合,以糠麸、青绿饲料为主,添加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一贯制饲养育肥,育肥期在360~450天,日增重200~300g,每千克增重耗料(玉米)4~4.5kg。

江边河谷区和坝区全部为圈养,采用一贯制育肥,多数以玉米、马铃薯、甘薯、糠麸、青绿饲料等混合饲养为主,少量添加浓缩饲料或添加剂,日增重平均340g(250~492g)。现在多数采用一贯制饲养,不特意吊架子,但仍很少使用配合饲料,饲养管理相对粗放,据调查育肥期日增重阉公猪(357.5141.61)g,阉母猪(368.662.83)g,料重比分别为4.080.70和3.890.67。

六、品种评价

昭通猪耐粗饲,抗病性强,腿部肌肉发达,后腿瘦肉比例高,肉质坚实。母猪母性好,其肉质较细,色泽鲜红或棕红,肉香滋润,口感极佳,肌内脂肪含量高,风味独特(是加工云腿和宣威火腿的上等原料),但其体格不够大,体型、头型不统一,今后应在开展昭通猪遗传资源鉴定并实现品种登记的基础上,设立保种场和保种区,通过本品种选育,培育体型大、后躯丰满,毛色、头型、体型一致,耐粗饲、抗病、育肥快、肉质好、产仔多的品系,避免其优良基因流失。

清平猪


清平猪(Qingpingpig)因产于湖北省清平河(漳水在当阳市的一段称为清平河)沿岸而得名。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中心产区在湖北省当阳市,主要是清平河沿岸的育溪、庙前、河溶、坝陵一带。分布于宜昌、荆门、荆州、襄樊、孝感、谷城等市。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曾从中心产区批量引进清平猪。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产区位于北纬30o31~31o12、东经112o04~114o33,地处江汉平原西北角,系江汉平原向鄂西北山区过渡的平原延伸地带,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0m。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68天,相对湿度75%。水源丰富,沮河、漳河横贯全产区,水库、堰塘星罗棋布。土壤主要由近代冲积物或湖相沉积物母质形成。盛产水稻、棉花、麦类、玉米、油菜、芝麻、花生、豆类、蔬菜等,农副产品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充足的饲料资源,为清平猪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市场条件促使当地群众选育早熟易肥的清平猪。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清平猪形成历史较久。据《当阳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当地的祭品为羊三豕三饭米三;明朝文人李维祯描绘当阳县的景况曾有牧豕办租庸的诗句;说明很早以前,这里的养猪业就相当兴旺。当阳市育溪镇在历史上是荆门、南漳通往沙市、武汉的咽喉和农牧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当时也是一个享有盛名的仔猪市场。清平猪就是在以上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群众长期选育逐渐形成的。清平猪适应性强,适合于平原、湖区、丘陵、山区等不同生态环境饲养。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清平猪近15~20年来饲养数量急剧减少。1985年存栏种母猪约4万头、种公猪约300头。1995年存栏种母猪约2万头、种公猪约50头。2005年种母猪存有量不足5000头,包括当阳市清平种猪场的种母猪125头;除该种猪场保存有18头种公猪外,农村种公猪已绝迹,处于濒危状态。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清平猪体型中等。毛色全黑,鬃毛粗长、刚硬,皮肤黑色。头中等大,额窄、较清秀,有细浅而清晰的纵向皱纹;嘴筒长直,个别略翘;耳中等大、下垂。体躯无明显皱褶,背腰平直,腹中等大、下垂、不拖地,臀部平圆,间有斜臀。乳头数7~9对。大腿欠丰满,骨骼较细,前肢立系,后肢间有卧系。尾长28~38cm。肋骨14对。老龄公猪偶有僚牙。

2.体重和体尺20世纪90年代清平种猪场测定了清平猪成年猪体重和体尺(表1)。

与1986年出版的《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成年公猪(7头)体重131.27kg、母猪(103头)体重103.16kg比较,体重略增加。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清平猪性成熟较早,公猪21~30日龄就有爬跨行为,母猪在(86.980.86)日龄初次发情、体重约18~19kg可以配种受胎。当地农户饲养的公猪多在4月龄、农场饲养的多在5~7月龄开始配种。农户饲养的母猪多在4月龄以后开始配种。母猪发情周期18~22天,发情持续期3~4天,初产母猪第2次发情可配种。据对350头母猪统计,产后发情期35~40天,其中哺乳期内发情占32.64%。

清平猪具有妊娠期较短的特点。据当阳市清平种猪场1982年以前对546头次母猪生产记录进行统计,妊娠期平均(111.510.06)天;同年对34头母猪的配种、分娩情况进行统计,妊娠期平均(111.061.29)天。

据对当阳市清平种猪场20世纪、90年代资料统计,清平猪20世纪90年代三胎及三胎以上经产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与《中国猪品种志》中记载的80年代三胎以上窝产仔数(12.120.16)头相比,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表2)。

2.育肥性能湖北省畜牧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1984年曾做4个地方猪品种杂交育肥试验,试验按营养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当阳市1997年又做过一次清平猪育肥性能测定;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畜牧局与当阳市合作又对清平猪进行了育肥性能测定,结果见表3。

2005年对前述5头清平猪还进行了肉品质测定,肉色20.400.51,pHl6.220.14,失水率7.75%1.31%,系水力88.861.69,肌肉含水分68.56%2.02%,大理石纹评分3分,肌内脂肪含量4.62%0.52%。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1976年建立当阳市清平种猪场,致力于清平猪的保种、提纯复壮和推广。2005年饲养清平猪母猪125头,种公猪9个血统共18头。1986年制定了《清平猪保种方案》,经省畜牧局审定并实施。2000年修订了《清平猪保种方案》,提出了保护目标和技术措施。该保种场2008年列入国家级保种场。清平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湖北省1996年发布了《清平猪》地方标准(DB42/1261996),2002年发布了修订的《清平猪》地方标准(DB42/1262002)。

1983年当阳市开始开展清平猪与外来品种猪杂交利用,目前杂种母猪占当阳市养猪总数的90%以上。清平猪与大白猪、丹麦长白猪和杜洛克猪杂交,都取得显著的杂交效果。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畜牧局1983年11月至1984年11月进行了杂交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见表4。

当阳市畜牧局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1999年启动了清平猪瘦肉型母本新品系的育种项目。在清平猪中导入50%杜洛克猪血液,经4个世代的选育,较清平猪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品系还保持了清平猪妊娠期短的特点,平均妊娠期110.69天,以新品系为母本、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父本,杂交效果明显,肉质良好,在当阳及周边地区推广深受欢迎。

五、品种评价

清平猪繁殖力强、适应性好、肉质上乘,杂交利用效果显著,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今后今重视和加强保种工作,扩大公猪血统数。同时有计划地开展以清平猪为母本的杂种优势利用工作,以利用促保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9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风信子有毒吗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