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涂鱼的收获与运输

因弹涂鱼的成体规格较小,当达到每500克25尾大小时即可收获上市。其捕捞方法有两种:一是笼捕,将池水排干,仅留中央沟内的水,然后寻找进口和出口,进口处有鱼出入 的痕迹,后出口则无此痕迹,用泥土堵住出口,在进口处将鱼笼插上,并做好标记,鱼只能由进口处进入鱼笼,约隔半小时左右收一次,再换新口;二是吊网捕,此法除冬季无法采用外,其他季节均可使用,主要是利用弹涂鱼的溯水习性,先将池水排到近干或全干,然后设置吊网于注水口处,利用涨潮时注水,鱼会因溯水而集聚于吊网内,及时拉动网绳 吊起即可捕获。

弹涂鱼的活体运输方法很简单,只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即可长途运输。容器可采用一种特制的圆形 筛盘,规格是直径80~100厘米,深20厘米左右,底部铺上塑料,塑料膜的边周比筛底略大一点,膜边再贴于筛盘壁,将鱼放入后加少量水,将多个盘叠放,顶部盖封。以此方法运输,鱼可保活2~3天,成活率可达100%。

相关知识

弹涂鱼


中文名称弹涂鱼

拉丁名称Periophalmus cantonensis (Osbeck)

英文名称mudskipper,mudhopper,dusky mud hopp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弹涂鱼科

拉丁科名Periophthalmidae

中文属名弹涂鱼属

拉丁属名Periophthalmus Bloch et Schneid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也见于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水系,及珠江口、海南。

形态特征
背鳍Ⅺ-Ⅻ,Ⅰ-11-12;臀鳍Ⅰ-13;胸鳍14-15;腹鳍Ⅰ-5。纵列鳞89-100。

体长为体高的5.3-6.2倍,为头长的3.6-3.8倍。头长为吻长的3.8-4.1倍,为眼径的3.9-4.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0-2.l倍。

体延长,侧扁,背缘平直,尾柄较长。头大,稍侧扁,头高略大于头宽。吻短而钝,吻端近截形。吻皮向下覆盖上唇,与上唇分离。眼位于头的前半部,二眼互相靠近,突出于头顶。眼间甚窄,为一凹沟。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具短暂,开口干吻皮边缘,后鼻孔为一裂缝,位于眼的前方、口宽大,口裂近水平;两颌约等长,颌骨末端伸达眼中部的下方。上下唇与上下颌分离,内侧具小孔突。上下颌各具齿1行,齿呈直立状,缝合处无大齿。舌前端圆形,连于口底。鳃孔小,侧位。鳃膜连于峡部,峡部宽。

鳞细小,圆鳞,体侧后部鳞片较前部为大,头部及胸鳍基部均被鳞。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高。鳍膜边缘具缺刻,鳍端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基底长,最后鳍条的末端不达尾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稍低,起点约与第二背鳍起点相对。胸鳍长,基部有发达的肌肉柄,其长约为胸鳍全长的1/2。腹鳍小,基部愈合,略呈圆形,后缘凹入。尾鳍圆形,下部鳍条粗短,呈斜形。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咸水生。

水蛭的运输与加工


水蛭的运输是为了解决引种、异地市场供应和保证货源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若没有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运输不当,会直接影响种源的成活率和商品货源的新鲜程度。

(一)水蛭的运输工具

水蛭一般在春、秋、初冬季节运输为最佳。在?一8月份高温季节,特别是气温超过35℃时不宜长途运输,因易造成挤压、缺氧、产生恶气而死亡、腐烂、发臭。运输工具(容器)必须选用透气性好、保湿力强、不易钻出的工具。一般可用木箱、泡沫箱、竹筐等。

(二)水蛭的运输方法

1.木箱运输

木箱不要太大,以容量为10一15公斤、搬运方便为宜。首先把水蛭装入很密的尼龙网袋里(网袋用清水浸过),袋内放些洗过的新鲜湿草,以保存水分。再套上已充过氧的较厚塑料薄膜袋,扎牢口,不能漏气,再装人洗干净的湿蛇皮袋中,扎住口。然后,放置到已准备好的木箱里,木箱四周最好垫些海绵之类软的材料,以防扎破里面充氧袋。加盖后用铁钉钉牢,再用封箱带扎紧,即可起运。

2.泡沫箱

用空运规定的泡沫箱。水蛭包装过程与上述木箱内包装一样,装入规定好的泡沫箱里。加盖后,在泡沫箱盖周围用封口胶纸贴牢,再用封箱带扎紧,即可起运。

3.竹筐

筐可用竹篾、柳条编制而成。方形、圆筒形均可。每筐容量也为lo15公斤。一般以搬运方便为宜。包装方法与上述木箱内包装一样。包装后装入竹筐后,竹筐四周也要垫上较软的材料,以防扎破充氧袋。加盖后用铁丝将盖扎牢,再用封箱带整筐扎紧,即可起运。

(三)水蛭的加工方法

1.水蛭的加工

水蛭的处理与加工方法比较简单。方法有:

(1)用石灰水淹死水蛭后,去除血液,然后取出来摊平晒干或烘干即为成品。

(2)把捞起的水蛭埋人石灰中,埋20分钟左右,水蛭即可中毒死亡,然后取出来晒干或烘干,筛去石灰粉即为成品。

(3)用两头细尖的竹签插进水蛭的尾部,将头部翻到尾,拉出头,去净血,然后晒到八成于,抽出竹签,再晒千。

2.商品要求

干爽、整齐、黑褐色、无杂质。最佳品为:整条水蛭自然扁平、背部稍隆起、腹面子坦,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并有光泽。其干品易受潮生虫,若暂时不出售的,可用纸袋或布袋包装好,贮存于干燥处。一般收购价按质论价。

青弹涂鱼


中文名称青弹涂鱼

拉丁名称Scartelaos viridis (Hamilton)

英文名称blue mud-hopper, bearded goby

异名弹涂鱼,Scartelaos histophorus (Valenciennes, 1837)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弹涂鱼科

拉丁科名Periophthalmidae

中文属名青弹涂鱼属

拉丁属名Scartelaos Swainson,1839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见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也见于长江口、钱塘江口、闽江口、珠江口和海南岛。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Ⅴ,Ⅰ-24-26;臀鳍条Ⅰ-25-26。鳃耙9-12。脊椎骨25。

体长为体高的7.6-8.9倍,为头长的4.2-4.6倍,为尾柄长的21.4-29.3倍,为尾柄高的15.2-27.5。头长为吻长的3.5-4.3倍,为眼径的6.3-7.5倍。尾柄长为尾辆高的0.5-0.8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腹缘几平直。头大,稍乎扁。吻颇短。口中大,稍斜,上颌稍突出,上颌向后延伸达眼中部下方。眼小,高位,互相靠近,下眼睑发达,能将眼全部通闭,眼间隔甚窄,纵沟状。鼻孔每侧2个,相距颇远。在头的腹面两侧沿下颌骨里缘各有一行细小短须。上颌齿一行,犬齿状。下颌齿一行,末端尖锐,缝合处具犬齿一对。下颌前部齿平卧。鳃孔窄而斜裂。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体及头部被细小退化鳞片,前部鳞埋于皮下,后部鳞稍大。无侧线。腹膜银黑色。无鳔,肠粗长。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高,基底短,伸达第二背鳍前1/4处;第二背鳍低,基底长,最后鳍条与鳍膜几与尾鳍相连。胸鳍尖圆,基部宽大。左右腹鳍愈合,呈一心脏形吸盘。尾鳍尖长。

体背蓝黑色,腹面浅蓝色,具分散黑色细点。第一背鳍鳍棘末端黑色,第二背鳍灰色,边缘灰黑色,鳍膜上具分散小黑点。尾鳍具4-5条黑色横纹。臀鳍、腹鳍淡色。胸鳍外侧具黑色小点。

生活习性
生活于河口及沿海滩涂。

海水/淡水/咸水生。

大青弹涂鱼


[学名]: Scartelaos gigas
[资源名称]: 大青弹涂鱼
[外文名]: large blue mudhopper
 
[形态特征]:
 
背鳍V,Ⅰ-25~26;臀鳍Ⅰ-24;胸鳍19;腹鳍I-5。 标本体长156毫米;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稍侧扁,背腹缘均较平直;体长为体高7.6~8.1倍,为头长3.9~4倍。头大,圆形,头长为吻长3.4~4.2倍,为眼径5.3~5.5倍。吻圆钝,大于眼径,弧形突起;吻褶发达,游离,前缘弧形凹入,侧缘突出下垂。眼小,位高,互相靠近,位于头前部1/3处,能突出于头顶上,下眼睑发达,能上闭;眼间隔狭小,似一纵沟,鼻孔2个,相距颇远,前鼻孔具一三角形短管,突出于吻褶两侧;后鼻孔小,圆形,位于眼的前方。口中大,稍斜;上颌稍突出;上颌骨后延伸达眼后缘下方;在头的腹面两侧沿下颌里缘各具一行细小短须;上唇软厚。牙钝尖;上颌牙大而直立,犬牙状,近口角处具4细牙,缝合处无牙;下颌牙一行,小于上颌牙,平卧,缝合处有犬牙一对;犁骨和腭骨均无牙。舌圆形,前端不游离。鳃孔中大,斜裂,约与胸鳍基底等宽,峡部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4。鳃耙短小。假鳃存在。 鳞细小,退化,头及体均被细鳞。胸鳍基部被鳞。无侧綫。 背鳍2个,分离,两背鳍间距离稍小于第一背鳍基底长1/2。第一背鳍高,基底短,具5鳍棘,第二鳍棘粗,延长,约与头长相等;第二背鳍低,基底长,与尾基相距颇近,具1鳍棘,24~26鳍条,平放时伸越尾鳍基部。臀鳍长,具1鳍棘,24鳍条,平放时伸达尾基,起点在第二背鳍第四鳍条下方。胸鳍圆形,基部宽,肌肉发达,呈臂状。腹鳍愈合,成一圆形吸盘,后缘完整。尾鳍尖形,下叶鳍条较上叶为短,下缘斜截形。 体腔较大,腹膜深黑色。胃管状,与肠不易区分。肠较长而粗,大于体长,多次盘曲。肝大,单叶。鳔椭圆形,位于体腔背面前方。 体灰褐色,密具暗色小点,背部色深,腹部较淡。第一背鳍前部在第一与第二鳍棘之间和后部上方,在第三与第五鳍棘之间均黑色,鳍膜黑色,第3~5鳍棘间的后上方具一黑斑、其余部分黄色,第二背鳍边缘黑色,鳍膜上具暗色点纹。胸鳍灰黑色。腹鳍、臀鳍淡色,尾鳍具暗色小点。口角黑色。颊部和鳃盖上各具黄色横条。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浙江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广分布于非州西岸、印度、太平洋水域、新赫布里底群岛热带及亚热带近岸浅水区(美州不产),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暖水性和暖温性近岸小型鱼类

红鱼捕苗与运输


鱼苗起捕前要停饲1~2天,最好是2天。若是完全捕捞,可将池水排出,将鱼赶到集鱼坑内,然后 收捕;若不完全捕捞,可采取拉网的方式捕捞,但捕捞用网具的网片上应涂网片保护剂,并注意网片不 要太硬。在捕捞时注意不要使鱼的集中量太大,水体中要充分增氧,并在清晨进行拉网作业。红鱼的视 觉反应较敏感,有些生产者在日出前或日落后进行捕捞,但弱光下作业较困难,尚有待于改进。

水质是鱼苗、鱼种运输中至为关键的因素。所使用的水应清新,没有有机物的污染;适宜盐度为10(5~ 25的范围内);硬度为30010-6;酸碱度为7.5~8.5;水温20~21度(不得低于15.6度,也不得高于 26.7度);并充氧达到饱和状态,因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高水平应激反应会增大鱼体耗氧量,待运到新的 养殖地点后,应尽快使水体溶氧恢复到近饱和水平。

在温暖季节起捕红鱼,并马上运输时,应使运输箱中的水温与池塘相近,苗种装运后,应立即通过加冰等方式使水温降到21度左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2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双须鼬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