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鲷的自然产卵

在繁殖季节捕到的成熟亲鱼和人工养殖达到成熟度要求的亲鱼只要繁殖条件适宜,均能自然产卵。若采取自然产卵方式,应在自然水温达到18度以前,将亲鱼移到室内产卵池内,在流水条件下暂养,待其自然产卵。

在室内产卵池内自然产卵,亲鱼放养密度以每立方米水体2千克左右为宜,雌雄性比以3:1为度。流水速度每2~3小时循环1次即可。

产卵池为水泥结构,圆形或方形、长方形均可,但以圆形为好。若是方形或长方形,面积至少应在 10平方米以上,水深)5米(约12立方米水体)。池的一端上部设注水孔,注水孔孔径4~5厘米;相对的另一端底部设出水孔,孔径大小与注水孔相同,供排水或排污之用,进水孔相对一端上部池边上设集卵刻槽,供集卵用;集卵刻槽设于池边中部,呈方形,大小为30厘米长、20厘米宽,槽上设引水槽,引水槽底边探伸出15~20厘米。

在引水槽伸出部分下部设一集卵池或塑料大水桶,池或桶的高度以低于引水槽底板10厘米为度,用于缓冲流水出卵之用。产卵季节,每天下午16:30开始将用65目尼龙筛绢制作的集卵箱放入集卵池或水桶内。箱的大小以底部略小于桶或池内径,而口略大于桶或池的口径为度。箱的口高出桶或集卵池上边5厘米。

若用圆形产卵池,池的大小可达到20~30平方米,水深2~3米,池中间上部注水或底部设鸭嘴形循环水注水孔(6~8个),并向一边倾斜,使注水时冲击水循环流动;池边设一个集卵出水槽,在上端,40 厘米 30厘米,压引水槽;槽下设集卵池,约1~5立方米;池内设集卵箱,设置过程、方式等均与方形池相同。

相关阅读

黄鳝的催产孵化-自然产卵与人工授精



给黄鳝注射激素后,可让其自然产卵,也可进行人工授精。

(1)自然产卵自然产卵的特点是对鳝体伤害较小,卵子受精率高,但需要较大的产卵池和较多的雄鳝。将注射激素后的亲鳝放入产卵池,不久,雌雄鳝便掘繁殖洞配对,待金黄色卵子产出后,立即将受精卵捞入孵化池(器)孵化。

(2)人工受精人工授精的特点是不需要产卵池,用雄鳝也少,但对鳝体伤害大,卵子受精率低。注射催产剂后,由于雌雄亲鳝之间,同种性别不同规格的亲鳝之间的效应时间(注入激素后发情的时间)不尽相同,故在水温22~25℃条件下,注射40小时后,每隔3小时检查一次亲鳝的成熟度。具体方法是用手触摸雌鳝腹部,如感到卵粒已游离,说明开始排卵;对于雄鳝,用手轻压鳝泄孔孔上方,如果有白色精液流出,说明精子已成熟。上述检查结果说明雌雄亲鳝的成熟度适中,可以进入人工授精阶段。

①挤卵取精:将开始排卵的雌鳝用干毛巾裹住,使其腹部外露,用手由前向后挤压雌鳝腹部3~5次可将卵全部挤出来,卵放入预先消毒过的瓷盆等容器中。与此同时,快速将成熟度适中的雄鳝剖腹,取出精巢并剪成碎片放入生理盐水中待用。在挤卵取精过程中,可将雌鳝的泄殖孔剪开0.8~1厘米左右的小口,便于卵的顺利挤出。

②人工授精:将剪碎的精巢迅速加入盛卵的容器中去。精液(精巢)与卵的配比按1(雄):2~3(雌),用羽毛充分搅拌,再加入任氏液150~200毫升,静置3~5分钟,再加入清水洗去血污等杂质,即可将受精卵移入孵化场所孵化。任氏液的配方为,NaCl0.78克,NaHCO30.0021克,KCL0.02克,CaCl2克,蒸馏水100毫升。

(3)质量检查刚产出的鳝卵呈淡黄色或橘红色,比重大于水,无黏性,直径3.4~4.0毫米,吸水后膨胀,卵径可达3.8~5.2毫米,重35毫克。成熟的卵子吸水后膨胀成圆形,卵膜和卵之间有明显的卵间隙,卵黄与卵膜界线清楚,卵黄集中于底部,吸水40分钟后,胚胎清晰可见。成熟不好的卵,吸水后的卵不呈圆形,弹性也小得多,卵黄和卵膜界线不清,卵内往往有不透明的雾状物,以上这些指标只能用于鉴别卵子的成熟度和质量,不能用于判别卵子受精与否。因为成熟得好而未受精的卵子同样吸水性好,弹性大,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盘,但胚胎发育至原肠期因无生命力就逐渐发白死去。所以,判别受精与否需要胚胎发育至原肠期,水温25℃时,约在受精后20小时左右才能作出判断。


真鲷


中文名称真鲷

拉丁名称Chrysophrys major

异名加拉鱼、腊鱼、加级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鲷科

拉丁科名Sparidae

中文属名真鲷属

拉丁属名Pag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国、朝鲜、日本近海一带均有分布,中国黄海,渤海为真鲷渔场。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头大。前端稍尖。眼中大,眼间隔宽而隆起。后鼻孔椭圆形。口小,前位。背鳍连续,鳍棘部强。臀鳍短与背鳍鳍条部相对。胸鳍下侧位,镰形。腹鳍小,胸位。体色鲜艳,淡红色,体侧背部有若干艳蓝色小点。

生活习性
浅海暖温性名贵鱼类。喜栖息于30-90米水深的岩礁、砂砾、贝藻类丛生的海区,常集结成小群,游泳迅速。食性较杂,主食底栖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节肢动物,也食少量小型底层鱼类。产卵期几乎停止摄食,产卵后摄食量很大。个体体长一般在160-600毫米之间,寿命可达30龄,10龄以上生长较慢。生殖期北方沿海为5-7月,福建沿海10-12月,广东12月底至2月底。多数3龄性成熟。卵球形,浮性。卵径0.95-1.10毫米。真鲷有明显洄游现象。

经济价值
真鲷为黄、渤海名贵经济鱼类。多数鲜销或冷冻销售,部分制罐及制熏制品。

保护措施
蝴蝶鱼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因此无法单独提出保护对策, 应当在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对策中统一加以考虑。
开发利用
因蝴蝶鱼栖息在珊瑚丛中, 不宜用大规模渔具捕捞。常由潜水员用麻醉剂和电击的方式捕捞,绝大部分是名贵观赏鱼类,少数较大都也可以作为食用。
资源现状
蝴蝶鱼只零星捕捞,向来没有统计资料,无法估计数量,从开发利用方式上, 其资源量不会因捕捞而发生波动。

乌鳢的自然繁殖


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利用乌鳢能够自然产卯、受精和孵化的特点,进行自然繁殖其优点是生产管理上的要求较简单.不需过多花费人力、物力.当不需要大量苗种时.可以通过自然繁殖获得苗种;其缺点是亲鱼成熟度和鱼苗的成活率均问低,规格也不整齐.难以满足大规模养殖生产的要求.

繁殖期间,选择自然繁殖用的产卵池,面积0.2亩左右.池中应有深有浅深者约1 m.浅者约0.3m可在池中种植水草以供亲鱼筑巢.也可在浅水处放置人工鱼巢数个池埂要有高30- 40 cm的竹、砖或网片构成的防逃设施.以防其跃出逃逸产卵池应选在环境安静之处整个繁殖期间尽量减少嘈杂活动,以避免亲鱼因受干拢惊吓影响产卵受精.

真鲷的生长特点


真鲷的生长速度较快。在自然条件下,当年个体体重可达100~150克,2龄鱼可达350~500克,3龄鱼可达750~1000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个体体重可达200克左右,第二年可达500克以上的商品规格。在自然海区内,其寿命较长,最大可达20龄、10多千克。其总的生长特点是1~3龄鱼生长最快,无论体长还是体重的增长速度都较大;其后至10龄稍慢,15龄以后明显减慢,几乎不生长。

雄性个体2龄即可达性成熟,而雌性个体要3龄才能达性成熟。在自然海区,黄渤海区的真 繁殖期为5~7月,盛期在5月下旬,厦门地区的真 繁殖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一般怀卵量为50万粒以上,最高可达300万粒,平均个体怀卵量为100万粒左右。其产卵特点是卵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一般每次产卵1万~2万粒,连续产卵15~20次产完。


卵浮性,卵径1.01-1.04毫米,在水温20.8~23.0度条件下,约31小时孵出。孵出3天内,即体长在3毫米以前不摄食,靠卵黄囊营养生长。

山东沿海的真鲷在每年1~2月间栖息于济卜州岛以西海区,每年2~3月水温上升后,开始向西北移动,一支达连云港外海,另一支经山东高角,过威海、烟台至莱州湾产卵;秋末东北信风开始后,成鱼及幼鱼返回济州岛外海越冬。

真鲷的生活习性与分布


真鲷为近海暖水性种类,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南海、东海为多,黄海、渤海较少,尤其是福建的平潭、厦门沿海为多,福州、连江等地沿海也有一定量分布。

性喜群集,游泳较迅速。一般栖息在水深30~90米的岩礁、砂砾及泥砂底质的海区,或贝藻丛生的水域,特别喜在海底低洼处停留。生活适温范围12~28度,最适温度范围为14~26度,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14~32,最适为16~22,pH值的适应范围为7.8~9.3。要求水体溶解氧在4.2毫影升以上。我国产的真鲷洄游习性不明显,一般仅做东西方向的水域深浅的移动。每年3月迁移到较深的暖水层越冬,并分散于岩礁、砂砾或贝藻丛生的底部; 游距离很短,一般只限于近海内,很少洄游到外海.

真鲷淋巴囊肿病


疾病名称淋巴囊肿病

为害对象 多见于鲈形目、鲽形目中的一些鱼类;我国常见的海水养殖鱼如牙鲆、大凌鲆、真鲷、东方鲀等
疾病概述
属于病毒病

引发此病的病原为淋巴囊肿病病毒(LymPhocystisVirus,LCV),病毒形态呈正20面体,大小为200~250nm。

这类疾病多见于鲈形目、鲽形目中的一些鱼类,我国常见的海水养殖鱼如牙鲆、大凌鲆、真鲷、东方鲀等都曾发生过这种疾病。该病在水温10~25℃时容易发作,0~1龄鱼患此病后,于2个月内死亡率可达30%,2龄以上的鱼患此病后,一般不引起死亡,但鱼体消瘦,体表难看,丧失商业价值。该病发生时,鱼表皮、鳍、眼球表面出砚许多肿胀物,有时这些肿胀物聚集成团或连成片状。有时在鱼的鳃、肝、脾、卵、咽喉等组织和器官上也可能出现肿胀物。

病原 淋巴囊肿病病毒(LymPhocystisVirus,LCV)

防治方法
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孵化用水;将受精卵收集到孵化池中孵化时,用25g/m3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含有效碘10%)水药浴15分钟;用1g/m3的漂白份(含有效氯30%)水泼面养殖池。

真鲷箱养殖


真鲷的生长适温为17~28℃。13℃以下停止摄食。一般来说死亡水温为5~8℃以下,在静止的海水中,水温缓慢降至5℃也不会死亡;如果海水流动快,水温降至7℃左右,真鲷即会死亡。水温29℃以上摄食量变动大,容易发生生理性障碍。因此越冬时水温在12℃以上为佳。
真鲷对相对密度低的海水适应力较弱,在1.020以下时,鱼的耗氧量显著减少,摄食不旺盛。养殖海区相对密度在1.020以上是比较理想的。
真鲷耗氧量和海水流量关系看,尾重500克的真鲷每小时需流量(溶氧5毫升/升)10.7升,安全流量为15升。
适合真鲷养殖的海区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水深一般为网箱深度的2倍以上;
(2)海水流动缓,潮流交换畅通;
(3)周年水温变化在12~28℃范围;
(4)无大量淡水注入,以及工业污水排入;
(5)不受台和激流影响;
(6)饵料来源方便,成鱼出售运输便利;
(7)无偷盗和航运影响;
(8)无赤潮发生。
鱼体大小与网目、放养量的关系如下:鱼体全长1~1.5厘米,网目1~2毫米(窗纱),放养量3000尾/立方米;鱼体5厘米以上,网目1厘米,放养量500尾/立方米(网箱规格333米);体重25克以上放养量一般为6~8公斤/立方米。真鲷养殖的饵料可分为鲜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鲜活饵料常用的有鱼、沙丁鱼、竹荚鱼、鲐鱼、小带鱼、玉筋鱼和小杂虾。使用鲜活饵料时,应注意鲜度。以防容易引起营养性疾病。使用冷交冻鱼要充分解冻,用海水清洗可加速解冻,还可洗去冻鱼表面的脂肪和污物。 人工配合饵料有硬颗粒和湿软颗粒两大类。目前市售的硬颗粒饲料常见成份为粗蛋白45%、粗脂肪3%、粗灰分15%、钙1.8%以上、磷1.2%,以及多种维生素。
真鲷养殖的每天投饵量与水温变化和鱼体大小有直接关系。每天投饵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其次是鱼体大小的差异。投饵率以每天投饵量对养殖鱼的体重之比来表示。体重2克左右的幼鱼投饵率为20%;冬季投饵率为1~3%;体重85克以上的鱼,在适温期投饵率为5~8%。
真鲷属杂食性鱼类,可用网箱养殖,每立方米水体养殖10公斤,每天投喂鲜杂鱼1~2次。投饵时速度要慢。吃完后再投,以免浪费饵料。也可用人工配合饵料与鲜杂鱼交叉投喂。
随鱼体的长大,20天左右换一次网,网目逐渐增。注意经常洗刷网衣,以免网目堵塞。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2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