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身体内部结构

蜈蚣属于唇足类。唇足类的体内各系统与其他陆生节肢动物。的相同,它包括肌肉、消化、循环、呼吸、神经和生殖等系统。

(一)肌肉系统

作为唇足类的蜈蚣,其肌肉系统起源于胚胎早期的中胚层,是由横纹肌组成的系统。但是,它们不像蚯蚓那样,只能由肌纤维形成的肌肉层作简单的伸缩运动。而唇足类蜈蚣的肌纤维成束状,肌肉束的端点固着在几丁质内壁的固着点上,成为系列的肌序,在神经纤维的支配下,可作各种随意的复杂运动。

最简单的肌序在触角上,可以发现肌肉的一端固着在某一触角节的近侧缘,另一端则固着在前一触角的近侧缘,按照这种方式节节相连。如果弯曲的时候,这个简单的肌肉系统也要在神经支配下发生相互对立的拮抗作用。

蜈蚣步足本身的肌序(不包括步足与体节之间的肌肉束),包括举肌和下掣肌,还可以看到肌肉速一端有一肌腱,肌腱的末端固着在跗节末端的固着点上。

躯干部的肌肉系统十分复杂,它的复杂性是与蜈蚣的似蛇爬行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如果从身体中轴线与这些肌肉系统的关系加以分析,则可以分成纵肌、横肌和斜肌的组合。而肌肉系统的运动原理仍然是发生拮抗作用。

(二)消化系统

如果把蜈蚣口器的各对附肢除去以后,在上唇的下面就可以看到1条纵行的裂口,这时,只要把上唇向前上方反转上去,就会看到口腔。

1.口腔

由上咽构成口腔的顶盖,在反转过去的上唇和上咽之间有一个横咽头板。在咽头板的内侧有许多细小的腺孔。由下咽头构成的口腔的底部具有毛丛。

2.前肠

又称食道。它与口腔的下咽头相连。前肠的末端有砂囊的作用。前肠内壁有许多横纹肌,内壁表面具有波纹状的纵褶。与砂囊相连的是幽胃,而幽胃的内壁表面具有特殊的针状毛。

3.中肠

中肠的前端与前肠的末端相连,内壁表面有许多类似高等动物小肠绒毛的毛状突起。这是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部分。

4.后肠

后肠较短。它位于末端3个有足体节的体腔内。后肠的褶皱厚,肌肉发达。它是贮存消化后残余废物的场所。后肠的后部有一显著的弯曲。

肛门位于肛生殖节生殖孔的背面,是消化道末端的开口。

5.消化腺

蜈蚣的消化腺共有5对。它们都是由许多球状腺组成的群体,有总导管通至各自的开口,并依开口的部位而命名。

(1)咽腺

蜈蚣的消化腺咽腺,有两对,位于头的前半部内,腺体很小,各自i有1对导管通人咽部。

(2)颚腺

又称唾腺,2对。它位于前体部消化道的4两侧,腺体较大,容易观察,有细长的管道通入第一小颚基部的开口。

(3)第一步足基节腺

第一步足基节腺,有1对。它与颚腺平行排列,也较显著,它的导管开口在第一步足的基节上。

6.马尔皮基氏管

它是在中肠和后肠之间伸出的1对细长的盲管。盲端向前伸展可以达到身体前端,是1对与高等动物的肾脏功能相类似的排泄器官。

(三)呼吸系统

唇足类的蜈蚣也是典型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具有气管呼吸系统,这是它们共同的特征。

1.气门

呼吸系统的气门,是动物与外界交换气体的门户。在唇足类各目中,气门的多少及其构造,各不相同。如地蜈蚣,除第一体节和最末的体节不具气门外,每个体节都有1对气门,气门的构造十分简单。蚰蜒(钱串)背面共有7个气门。它的气门构造十分复杂。蜈蚣有8对(或9对)气门,气门构造也比较复杂。

蜈蚣气门的构造大体上分为三个类型:

(1)如火山口状

这种像火山口形状的气门,其边缘呈圆形或椭圆形,由气门底部生有几条气管深入到体内。

(2)浅气门

这种气门的周缘与底部在同一平面上,底部有许多小孔构成筛状,还分出许多气管深入体内。

(3)气门边缘呈长三角形

在三角形的气门中间,有1条横向的裂口。整个气门分成前庭和内盏,在这两者中间有Y形的裂缝,把它分成3片瓣扉,瓣扉的边缘有许多毛状棘,并由其内盏底部发生许多气管伸人体内。药用蜈蚣的气门属于第三类型。

2.气管

地蜈蚣的气管,在它每一体节的气门底部发生许多根,其中两根较粗大的气管,与各个体节主背板的中央相连,成为气管的联合。然后,再由各节的气管联合形成菱形连锁的气管系统。

蜈蚣属的药用种类,它的气管非常复杂,除有如上述组织外,还有如下几种配合:

(1)联通前后气管药用蜈蚣的气门能联络前后两个相邻的气门,这样的气管称为气管联合。

(2)与前后左右气管相连药用蜈蚣的气门既与前后两个气门相连,又与左右两个气门相连。

(3)一条气管进入步足该气门不仅能与前后相连,而且还可以同其中一支进入步足。

(4)一条不同根源气管进入步足两条气管直接进人步足,其中一条是不同根源的。在药用蜈蚣的头部附近的肢体内,也可以发现同样有条理的气管配合。

在此同时,在药用蜈蚣头内的气管中,有两对分支气管,分别进入触角,其中一对是左右交叉的气管。这些气管都是来自第一个(即第三有足体节的)气门,而这个气门比其他气门要大一些。

(四)循环系统

蜈蚣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它是由心脏管、腹主动第五章蜈蚣内部结构特征脉、环状血管和侧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心脏管

又称背血管。它位于消化道的背面,是一根纵行的管状血管,由来自背板内壁的皮肤把它悬挂起来,并浮在转心腔内的血液中。在-b脏管的前端有分成两叉的头大动脉。

2.腹主动脉

它位于腹神经索上面,一根与心脏管平行的主动脉,或称腹血管。

3.环状血管

环状血管在第二有足体节的里面,是心脏血管最粗壮的一部分。由此处发出的侧动脉,也较其他侧动脉粗壮,与弯曲到下方的血管形成环状,称为环状血管,或称为大动脉弓。

4.侧脉

这是由-b脏管向侧方发出的几条侧脉,侧脉末端再分出细小的分支。上述血管系统的基本构造,与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十分相似。在心脏管的侧面有许多成对的瓣孔,能使围心腔的血液由此孔进入,并流向前方。在蜈蚣目的若干体节内的侧脉细支末端常常有淋巴体存在。m.yZ023.cOm

5。血液与循环

蜈蚣体内的血液,通常是无色透明的,含有血细胞;血细胞或呈圆形,或呈椭圆形,或有不定型的。每个血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在血浆中还有脂肪球等。

当血液通过瓣膜进入心脏管,就被推向前方,进人头大动脉,再由它的末端流出来。另一部分血液,由大动脉弓进入腹主动脉,或由两侧进入侧脉管,再各自从它们的末端流出来(www.nczfj.Com/)。这些血液经过各个组织,逐渐汇集在体腔里,再经转心腔回到一b脏管。这样的血液流动的过程,称为开管式循环。

(五)神经系统

作为唇足类的蜈蚣,其神经系统与其他陆生节肢动物的一样,为梯状神经型。中枢神经为脑和各个神经节,以及它们派生的末梢神经。

1.脑

脑为中枢神经的前端膨大部分,可以区分为前叶、中叶和后叶。在脑的后下方有食道下神经节;把脑和食道下神经节联合起来的1对神经包围着食道,构成围食道神经环。

头部的触角和单眼是主要的感觉器官,它们都与脑有神经相连通;在脑的前叶顶端分出1对神经进入触角;在脑的后叶末端有视神经叶,分出4对神经分别进入4对单眼。

食道下的神经节,呈纵行的纺锤形。由该神经节的前部伸出5对神经,其中的前2对进入颚肢的端肢,而后3节则分布在颚肢的基节。

颚肢体节缺少神经节,这是由于这个体节原有的神经节与原食道下的神经节合并成为现有的食道下神经节的结果。这种情况,在小胸节发达的昆虫里也是如此。

2。腹神经

索腹神经索位于食道下神经节后面。每个有足体节各有1个神经节,并且由纵行的神经把它们相互连接起来成为神经索。这个神经索末端的一节较大,可能是与生殖节的原有神经节联合在一起的。因为生殖节发育不全,未发现神经节。

在蜈蚣头壳的额部里有1对称为前额器的感觉器官,与脑的交感神经节的神经相连接。这对前额器属于交感神经系统。

(六)生殖系统

唇足类动物为雌雄异体,药用蜈蚣也是如此。虽然在蜈蚣外形上不易于区分,但在解剖它们的内脏时,两性的生殖系统却是显著各不相同的。在不同类群中,雌性生殖系统构造是同样的,但雄性生殖系统在唇足类的不同目中差别很大。

1.雌性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是由卵巢、输卵管、副腺和纳精囊4个主要部分组成。

(1)卵巢

它位于消化道的背面,是一根瘦长的圆筒状的生殖器官。成体的卵巢内壁有许多白色球状的胚细胞,进一步发育成具有丰富卵黄的卵细胞,产生胚细胞的卵巢内壁为胚表皮。由胚细胞分化到发育成为成熟的卵粒是个复杂的过程。

(2)输卵管

它与卵巢后端相连通,并无明显的界限。在输卵管的尾部分成两支,把后肠包围起来,并在后肠的下面再合成一根。输卵管的开口是生殖孔。

(3)纳精囊

药用蜈蚣的纳精囊,仅有1对。而纳精囊的副腺在地蜈蚣目和蜈蚣目种类中,都是1对。但在石蜈蚣目和蚰蜒目中,则有2对,即第一副腺和第二副腺。

2.雄性生殖系统

雄性蜈蚣的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副腺和附属物组成。在蜈蚣目中,精巢有十几个至几十个不等,呈纺锤形。耳盲蜈蚣有30个精巢,精巢呈椭圆形。精巢由身体前部一直排至后部,大体上排成两行;每个精巢由两条细精管连通纵行在中央的单根输精管上。单根的输精管下端与肌肉发达的射精管相连,而射精管的末端向体外开El。在输精管内常有若干椭圆形的精胞,精胞内有无数精子。射精管末端有2对副腺与它相连通。

相关阅读

蝎子身体结构及特点问题解答


蝎子蜇人是用嘴咬吗?

蝎子无牙齿,不会咬人。蝎子蜇人是用尾部的尖锐毒针刺进人的皮肤。毒针是蝎子特有的防身及攻击武器,位于尾部。毒针末端有两个人眼难以辨别的针眼状开口,与毒腺管相通。当蝎子把毒针刺人人体后,紧接着释放具有麻痹、痉挛和窒息作刚的毒液,通过开口排进人体。蝎子一般不蜇人,只有当人不小心碰到它的身体时,它认为人要伤害它,使用毒针当作武器对人进行攻击,这是它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我国人工养殖的蝎子统称东亚钳蝎,毒性较小,蜇人不会致死,只是灼痛1个多小时,进行适当的救冶就会减轻疼痛。而外国如非洲的大蝎子就能蜇人致死。因此,外国的蝎子不适合人工养殖。

蝎子是瞎子吗?

蝎子虽有1对中眼和3对侧眼,但视觉迟钝,眼睛畏光,视力较差,只能分辨出光线的强弱和明暗,10厘米以远的食物根本看不到,与瞎子差不多。觅食主要是靠灵敏的嗅觉与触觉。视力差的主要原因是眼睛废用性退化。野生蝎子为保护自己,有昼伏夜出特性。晚上光线较暗,即使有眼睛也看不清东西。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其视力因无用而逐渐衰退,但其触觉与嗅觉却异常发达。因其视力差,难以发现静止不动的食物,而活动的昆虫则易被发现,故俗话有蝎了吃活食的说法。

蝎子是用鼻子呼吸吗?

蝎子无鼻子和气管,呼吸靠腹部的书肺进行。书肺位于第36件的书肺孔下面,每节l对,共4对。书肺孔是蝎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呼吸时,肌肉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书肺吸入氧气,通过血管进入心脏,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进行新陈代谢。由于书肺位于腹部,蝎子很怕水。因此,活动场所不能有明水存在,养土含水量也不能过大。

栉状器是蝎子的什么器官?

是蝎子的感觉器官。蝎子的前腹部又称中体,由7节组成。第l节腹侧有2片半圆形的生殖厣,下面为牛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孑Lc户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孔中伸出交配轴。生殖孔上至口器之间的垂直夹缝称蝎蜕口,是蝎子蜕皮裂口处。第2节腹面两侧各有一栉状器,为短耙状,呈八字形排列,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蝎子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识别异性及调节躯体平衡功能。栉状器有齿,一般为1921个,第37节体节腹板较大,在两侧有侧膜与背板相连。侧膜有伸缩性,因而腹部可舒张或缩小。第36节腹面的左右各有1个乳白色的圆形书肺气孔,分别与相应的书肺相通,是外界与体内气体交换的通道,有呼吸作用。

蝎子血液是红色的吗?

蝎子血液是五色透明的。其心脏是长管状乳白色的,分为个心室,每室有心孔,向前和后各有大动脉分支。由于心脏不断搏动,使血液从心室压进大动脉,并从头部与尾部再流入体腔,构成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的产物由马氏管排出体外。蝎子属于开放式循环动物,血液循环不是封闭在血管内进行的,而是充满全部体腔,浸浴着内部器官。

蝎子是如何吃虫的?

蝎子吃虫既不是咬碎也不是整吞,而是慢慢消化吸食的。蝎子消化系统由口、食道、唾液腺、盲囊、前肠、中肠、后肠及肛门组成。蝎子在捕食时,先用毒针把虫蜇死,再吐出消化酶把食物溶解成肉糊状,而后吸吮经前肠到中肠,中肠将养分吸收后,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后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雌蝎生殖系统有何特点?

雌蝎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生殖腔组成。其卵巢呈网状,经输卵管通人膨大的受精囊,再汇合到宽大的生殖腔中,经雌性孔通到体外。成年雌蝎有时1次能产6070只幼蝎,差不多与其身体等重。雌蝎1次产出这么多的幼蝎,是延续种族需要。因野生蝎子环境恶劣,成活率低,只有多产,才能使种族延续下去。

雄蝎生殖系统有何特点?

雄蝎的内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交配轴组成。生殖器的叉枝颈部近端为输精管,与精巢连接,内贮精子,是生殖器的七要部分。叉枝颈部远端为交配轴,与输精管呈并列形式贮存于盲囊之内。在交配时,交配轴便展开伸直,从生殖孔中伸出生殖厣。当全部露出体外后,便排出浅蓝色黏性精液,呈蝌蚪形球状,称之为精球:在交配寸,雄蝎每次只有两根交配轴能使用。每交配1次,交配轴就断落1根,两次过后,便暂时失去了繁殖能力。要想恢复交配能力,就要过几个月等其重新长出交配轴方可。

雄蝎会因争夺配偶而交战吗?

雌蝎到了交配期,体内会释放一种招引异性的性外刺激素,雄蝎被性激素引诱后,开始发情,寻找雌蝎进行交配。于是雄蝎便会因争夺配偶互相争斗,结果自然是强者打败弱者,争得交配权。

马氏管是什么器官?

蝎子排泄系统由2对马氏管及1对基节腺组成。马氏管是中肠的管状突起,较为细长,腔小壁薄,末端闭合,浸于血液中。其功能主要是吸收血液中的废物,送到后肠混人粪便中经肛门排出体外。基节腺即体腔管,一端开口于步足的基部,一端有体腔残留的端囊。

蝎子神经系统有何特点?

蝎子的神经系统较为简单,主要由脑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构成。脑神经节又名咽下神经节,呈双叶形,分支延伸到触肢和步足。咽下神经节位于食道下方。腹神经索由咽下神经节向后伸出的神经链组成,共有7个腹神经节,分布于眼、肢体、生殖厣、栉板等处,后4个神经节则发出神经至后腹部及尾刺。

蜂箱的结构


1.蜂箱的结构

有活动巢框的蜂箱(活动蜂箱)是科学养蜂的重要生产工具。应用活框蜂箱养蜂,可以随时打开蜂箱,拿出巢脾检查,了解蜂群的情况,观察蜜蜂的生活活动,根据需要和可能,产各种蜂产品,而且便于进行转地饲养。

蜂箱长期放置在露天,经受风吹、雨淋、日晒,而且蜜蜂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蜂的生活习性,尺寸标准统一,坚固耐用。制造蜂箱需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较好。

目前我国饲养欧洲蜜蜂普遍使用的蜂箱是10框标准蜂箱匡卧式蜂箱,饲养中蜂使用中蜂标准蜂箱。

(1)10框标准蜂箱

10框标准蜂箱是世界上饲养欧洲蜜最普遍的蜂箱,又称朗氏蜂箱。它由10巢框、箱身、箱底、巢门板、副盖(或纱盖)、箱盖以及隔板组成。需要时可在箱身叠加继箱。继箱与活底蜂箱的箱身通用。蜂群发展到810框蜂时,向上叠加继箱,可以及时扩大蜂巢,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培养强群,使用隔王板可把巢箱的育虫区和继箱的贮蜜区分隔开,有利于提高蜂蜜的质量和加速蜂蜜的成熟。为了便于运输、转地饲养,多采用固定箱底蜂箱,还可以在蜂箱和继箱的前后壁设置可开闭的纱窗。

(2)12框方形蜂箱

12框方形蜂箱是由前苏联传人的,主要在东北和新疆北部使用。这种蜂箱容积大,等于10框标准蜂箱的1.5倍,制造蜂箱所用的木板特别厚,通常25毫米以上,在寒冷地区使用有利保温、饲养强群和强群越冬。12框方形蜂箱的内围尺寸为455毫米455毫米330毫米,也采用450毫米450毫米330毫米的;每个蜂箱容纳12个435毫米300毫米的巢框,继箱的高度为310毫米。

(3)16框卧式蜂箱

16框卧式蜂箱是含有16个标准巢框的横卧式蜂箱,是在扩大蜂巢容积时,通过加脾可横向扩大蜂巢,也可用闸板把蜂箱分隔成2~3区,实行多群同箱饲养。

(4)中蜂标准箱

中蜂标准箱是专为科学饲养中蜂设计的蜂箱。它使用高135毫米的浅继箱,继箱外围长420毫米,高125毫米。

(5)简便转运蜂箱

浙江农业大学设计的转运蜂箱,特别适合转地饲养,结构基本上和10框标准蜂箱相同。特殊结构是:

①前后箱壁内侧承框槽60~100毫米处,装设巢脾快速固定器;

②两侧壁下部的箱板,向前伸出箱前壁55毫米,高10毫米的一段,既可安装巢门翻板,其上钉上盖板,关上巢门,翻板时,又可作为蜜蜂的栖息走廊;

③箱底距前缘120~220毫米处开一底气窗,有滑板,可开闭;

2.蜂箱的巢门档

在巢箱与箱底之间设有巢门,供饲养时蜜蜂出入。在不同季节蜜蜂出入口的大小不同,这就需要用巢门档来更好地调节巢门的大小。对活动箱底的蜂箱,一般用方条木巢门档,其长为380毫米,宽与高都是22毫米。在方条木的不同方向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缺口,大缺口宽165毫米、高9毫米,小缺口宽50毫米、高8毫米,这样可组成蜜蜂三种不同的出人口。盛花期需要大的出入口,可将整个巢门口成为出入口;在准盛花期酌情选择巢门档上的一大一小两个缺口其中之一做为蜜蜂的出入口。对固定箱底,巢门档一般用复式巢门档,即长380毫米,厚10毫米,高30毫米的长方形木条。木条放在巢门踏板上,高度部分盖住巢门的。木条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凹槽,凹槽高9毫米,宽度是60毫米和40毫米,使凹槽对着巢门踏板,凹槽之内各嵌人大小与凹槽一样的小板条,小板条用钉子穿在木条的凹槽内,使小板条能活动自如。其巢门口大小的调节,一是调节整个巢门档与巢门踏板的距离;二是固定好巢门档,仅调节两活动板条的高度来控制开口大小。

3.隔板与隔离板

用于隔离蜜蜂的为隔板,它可切断蜂路。当在蜂箱中需要饲养两群或两群以上的独立蜂群时,就要求在一个蜂箱内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空间,这时就应用隔离板,使其插入蜂箱中,作为墙壁。将空间隔开,切断前、后、上、下的蜂路,使各群的蜜蜂不能来往。

河蟹大眼幼体的形态结构



Ⅴ期溞状幼体蜕皮后变态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Ⅰ期,是指浮游生活的,只能在咸水环境中存活的溞状幼体,发育至营底栖生活,适宜于淡水环境的幼蟹阶段的中间过渡期。大眼幼体期在自然条件下将自行索饵洄游,从半咸水水域向淡水水域迁移,这一点对以后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大眼幼体的步足和口器发育已趋完善,腹部游泳足也较发达。所以,大眼幼体既能在潮汐推动下随波逐流,又能逆流游泳进入渗入水水域,并且具有很强的攀附和爬行能力,可以攀附爬行于岸边浅滩和水生植物的茎叶上,而不致被水流再次带入半咸水区。达到4日龄以上的大眼幼体,已具备调节体液渗透压的生理功能,故既能在半咸水环境中生活,又能适应淡水环境。大眼幼体的形态也是介于溞状幼体和幼蟹之间的。
大眼幼体体长4~5毫米;头胸甲平扁,长2.2~2.3毫米,宽1.5~1.6毫米。原有属浮游生物特征的背刺、侧刺、尾叉均已消失。复眼生于伸长的眼柄末端,显露于头胸甲前之两端,由于眼大而明显,故名大眼幼体。额刺部弯成一缺刻,两侧成双角状突起,腹部7节,第五节后缘两角成尖刺,尾节无尾叉,两侧各有3根短毛,后缘中部有4根羽状刚毛。第一触角内肢内侧有1根刚毛,外肢分为4节,后3节内均有4根刚毛,2、4节外侧各有刚毛1根。第二触角分11节,呈鞭状,末端具12~13根刚毛,有感觉功能。第一小颚底节、基节各具约20根短粗刚毛;内肢顶端爪状,内侧有2~3根长刚毛。第二小颚度节的基节叶甚大,有12根刚毛,末叶狭长,具5根刚毛;内肢不分节,外侧有3根刚毛;颚舟片边缘布满刚毛;第一颚足基节的基叶具9根刚毛,末叶具11根刚毛;内肢不分节,末端具2根刚毛,内末角有一个突起及1根刚毛;外肢分3节,末节顶端具5根刚毛,第一节末外角位有2根刚毛;上肢呈三角状,边缘具13根细毛。第二颚足内肢4节,刚毛簇生于后2节;外肢3节,末节具5根刚毛;上肢细长,外侧和末端约有10根细软毛;第三颚足内肢5节,均有较多刚毛;外肢3节,第一节内侧有刚毛3根,末端有刚毛5根。上肢发达,长有很多刚毛和细软毛。胸足5对,均有7节。第一对钳形,为螯足,两指节内侧均生锯齿状突起。第二、第三、第四胸足的指节腹缘各具3、4、4根刺。第五胸足末端具3根不等长的细长毛,尖端弯曲呈钩状,内侧具细锯齿,腹缘排列成梳状刚毛,适于钩攀之用。腹肢5对,前4对由前向后变短,每节有较多的长羽状刚毛,作为游泳之用,也称浆状肢,羽状刚毛数依次为26、23、22、21根,均为双肢型,内肢角上具2~3个小钩。第五对腹肢之原肢外侧具2~3根刚毛,外肢具14~16根羽状刚毛,这些刚毛最长。

莲花白鹅和家鸭体内吸虫类的研究


我国家禽蠕虫病的调查始于1915年日本学者杉木氏在台湾省所进行的经济动物寄生虫研究,嗣后,徐荫棋(1935)、严如柳(1959)、王善志(1980)和徐汉坤(1982)等学者报道了寄生于鸭的吸虫有63种,寄生于鹅的吸虫有11种。

作者于1983年10月至1984年12月共调查了家鹅56只和家鸭55只,检获吸虫25种。有一只鸭体内检出吸虫2种达1276条,还有混合感染6个科8种虫的;有的鹅混合感染3 科6种虫的,由此说明我县鹅鸭感染寄生虫是多么严重!长此以往,如不积极采取防制对策,必将给养禽业带来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材料和方法

鹅鸭系采自县境内有代表性的不同乡镇。按禽类剖检法取出内脏,冲洗胸腹腔,脏器分别按系统进行检查,用清水反复冲洗后收集虫体,然后用70%酒精保存,送实验室鉴定。正模和副模均保存在江西省科学院。

检查结果

经鉴定后,所得吸虫分隶于9科15属25种其中2种为国内新纪录,7 种为省内首次报道,还有一种被拟为新种。

蜈蚣怕什么?蜈蚣的天敌是什么?


很多人都怕蜈蚣,因为蜈蚣会咬人,有毒,如果被咬伤了很痛,特别是小孩,有时候还有生命危险,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想办法杜绝或减少蜈蚣出现在家里,那么,有些什么办法呢?蜈蚣怕什么呢?

了解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蜈蚣喜欢生活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蜈蚣的天敌:

在自然界,蜈蚣的天敌其实很多,比如说公鸡,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其实,食虫的鸟类、哺rǔ类、爬行类、两栖类都会吃蜈蚣,就连蝎子都会捕食蜈蚣。还有一种大家可能都感觉会有些不可思议的家伙,那就是蚂蚁,蚂蚁也是蜈蚣的天敌哦。别不相信,蚂蚁可是蜈蚣蜕皮与孵化期的最大敌害。在蜈蚣蜕皮的时侯,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且新皮鲜嫩,蚂蚁很喜欢,遇见了蜈蚣那就死定了,所以在人工养殖蜈蚣的时候,蚂蚁也是做为一种重要的害虫来杀灭的。

蛇与蜈蚣:两个人是天敌,蛇要是见到蜈蚣绝对是一个不落地统统吃掉,当然,也有可能会被蜈蚣咬死,这就要看谁厉害了。

鸡与蜈蚣:蜈蚣和鸡是天敌,鸡看到蜈蚣就会吃掉,而蜈蚣会往鸡肉上撒尿,并有毒,但蜈蚣又怕酒,顾一般杀了鸡以后如果吃不完,要在鸡肉上抹些酒,防蜈蚣。而如果不慎被蜈蚣咬的话可以用鸡的口沫来止痛。

蜈蚣怕什么药:

雄黄: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溶液呈黄色,主要为硫化砷AsS,尚含硅、铝、铁、镁及镍等。可以把雄黄泡酒的溶液撒在蜈蚣有可能经过的角落、门边、下水道等,蜈蚣对雄黄很敏感,闻到味道就不敢过来了。

偻蓝草:这是一种草药,晚上睡觉时泡到水里(1个小时以上),然后搽遍全身,蜈蚣就不敢接近你了,因为你身上散发这令它讨厌的气味,这种气味不对人不刺鼻。

除虫菊酯:药店可能有卖,在蜈蚣经常出现的地方洒上一些,下水道入口也撒一些,可以杀或驱逐蜈蚣;

石灰粉:在门口和窗口及另外有可能爬入蜈蚣的地方撒石灰粉,因为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

敌敌畏:这是一种剧毒农药,可以用它的稀释溶液,在屋里的地面和角落里喷洒以后,闭门至少半日,效果据说不错。

家庭预防:

关好门窗,定期整理房子,特别是角落、厨房间别留死角。

注意下水管道,特别是一楼的住户要把浴缸的出水口塞住。//农村致富经网//

蜈蚣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家庭预防中,应注意保持室内的清洁与干燥,也可在墙角喷一些消毒液、雄黄酒溶液或杀虫剂,注意要清除窗外的爬山虎等植物。

蜈蚣咬伤的应急冶疗:

一旦被蜈蚣蜇咬,不要试图将毒液挤出,用力挤压会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导致毒液扩散,引起伤口肿胀。正确的方法应该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用医用氨水或肥皂水涂抹伤口,或将10粒牛黄解毒丸捣碎,用食醋调和后敷于患处,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蜈蚣的毒液亦有致敏作用,若紧急处理之后伤口出现局部灼热,剧痛或红肿,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6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