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粗尾蝎

黑粗尾蝎分布在南部非州沙漠、荒原灌木林,是体长可达15cm的大型毒蝎。顾名思义有着粗大的尾巴,与肥尾蝎Androctonus显著不同的是粗尾蝎尾巴上有许多明显的触毛。

中文名:黑粗尾蝎

英文名:BlackThick-TailScorpion

拉丁学名:Parabuthustransvaalicus

地理分布:南非,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博茨瓦纳

繁殖方式:卵胎生。

蝎子的生活习性:野生栖地:沙漠。性情极凶恶(被激怒时会喷出毒液)。

毒性:强(致命)。虽然毒性不及肥尾蝎Androctonus,但是排毒量惊人,进攻性强,在被激怒时毒液可以喷甩出毒液自卫,进入眼睛会造成伤害。虽然人工个体会很少喷毒,但还是需要小心。

体形特征:12~15cm通体黑色,腿和螯发褐色,带有粗壮的尾,公的钳子比母的大,呈圆球状。

蝎子吃什么:黑粗尾蝎喜吃小蟋蟀、蜘蛛、毛虫,以及同躲在朽木中的甲虫幼虫,也会吃较大昆虫的尸体。

繁殖:很容易饲养的沙漠品种,繁殖不易怀孕期可达10个月。

护理适合温度:黑粗尾蝎属半沙漠的品种,温度要求25~32度;适合湿度:30~40%。成长速度快。

黑粗尾蝎还有两种种亲,黄粗尾蝎(不是黄肥尾蝎)和白化黑粗金蝎,白化黑粗金蝎,是国内市场上有的品种,至于黄粗尾蝎,国内市场上可是很少的哦!黑粗尾蝎和黑肥尾蝎的区别在于粗尾上有无长长的触毛(黑粗尾蝎有)。

相关推荐

土耳其黑肥尾蝎


土耳其黑肥尾分布在摩洛哥、中东等地,体长可达10cm,黑色或褐黑色,毒蝎排第二的品种,拥有超肥大的尾部和巨大的钳子,被称为蝎中霸王,是许多爱好者最青睐的沙漠蝎品种,饲养容易,但危险性高,一定要注意饲养安全。

中文名土耳其黑肥尾蝎

英文名TurkeyBlackFat-TailScorpion

拉丁学名Androctonuscrassicauda

地理分布中东各地

蝎子的习性野生栖地:沙漠、干草原。性情极凶恶

体形特征公8~10cm、母10~12cm

蝎子吃什么:土耳其黑肥尾蝎喜吃小蟋蟀、蜘蛛、中小型昆虫。

繁殖方式:卵胎生

护理适合温度:25~30度;适合湿度:45~50%。

土耳其黑肥尾蝎被称作蝎中霸王,成体全长约8-10cm。拥有毒蝎中位列世界第二的高毒性和第一的注毒量,同时也是世界上致人死亡数量最多的蝎子品种,分布在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巨大到夸张的尾部,具有光泽的黑色体表,强大的螯肢,使其拥有令人窒息的美感和其他蝎子所没有的霸者之相。

亚洲雨林黑蝎


中文名:亚洲雨林黑蝎

别名:大黑蝎山虾

英文名:AsianForestScorpion

拉丁学名:Heterometrusspinifer

地理分布:东南亚各地

繁殖方式:卵胎生。

野生栖地:热带雨林。性情温驯(独居者稍有攻击性)。毒性:弱(红肿)。

体形特征:公8~10cm、母10~12cm

吃什么:喜吃小蟋蟀、蜘蛛、中小型昆虫,甚至会吃一些动物或大型昆虫的尸体。

养殖:适合温度:25~30度;适合湿度:80~90%。

亚洲雨林黑蝎来自于亚洲热带雨林,俗称山虾,又名大黑蝎,药名全蝎、全虫,此蝎通身墨黑,布有毛刺,身长10-18cm,有4对步足,比中国的东亚钳蝎大10倍以上,又是名贵的中药材;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30%以上,还具有祛风、止痛、通络、解毒等作用,可加工烹调成上百种美味佳肴,食后可湿肾补精、益气养血、美容养颜,更被誉为壮阳极品。

亚洲雨林黑蝎主要是药用,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作为一种高档保健食品,现已大量涌上餐桌。

宽带粗尾鲈


中文名称宽带粗尾鲈

拉丁名称Chorististium latifasciata (Tanaka)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粗尾鲈属

拉丁属名Chorististium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颌齿呈绒毛状,犁骨和腭骨均具齿。前鼻孔呈管状,与后鼻孔相距颇远。上颌骨外露,后端扩大,伸达瞳孔后缘下方。背鳍鳍棘与鳍条部相连,有缺刻,Ⅷ-13,臀鳍Ⅲ-9,胸鳍尖长,上部鳍条最长。腹鳍胸位,Ⅰ5。尾鳍浅凹形或近截形。椎骨10+14。体侧中央有1条纵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黄肥尾蝎养殖技术


名称:黄肥尾蝎/金坦克

学名:Androctonusaustralis

原产地:广泛分佈于北非洲的沙漠区及边沿地带。

体长:成体约4-5英吋

蝎子的生活习性

黄肥尾蝎性格凶恶,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张牙舞爪。于受到骚扰时,其行动会比平日更快捷和凶恶,而且毒性更足以致命,所以绝不建议新手或年幼的朋友饲养。

吃饱了的蝎子,会躲在幽暗角落,慢慢消化食物,或者清洁刚被弄污的钳子,甚至睡个觉。睡觉时,尾巴会侧在一旁,跟醒来时,把尾巴坚挺倒竖,恰恰相反。

饲养设备

一般最低饲养设备要求,是个有牢固盖子,高身而但通风的塑胶水族箱,基本大小约为蝎子身型四倍以上。

底材方面,对于此类原生活于乾燥地带的品种,可以使用爬虫砂或钙砂,底材至少该有3cm以上,但可以的话,最好可提供5-10cm以上的底材,和设置一个小花盘或树洞、石块,因为部分黄肥尾蝎除了穴居外,还会掘地栖息。

另外在饲养箱内,可不用设水碟,只要间中用喷壶向箱中喷些水就可以了。

温湿度

饲养黄肥尾蝎这类沙漠品种,对幅度过大的温度转变,会很易适应。因此日间牠们的适温在摄氏25-32度左右,晚上把温度维持在摄氏20度以上即可。在冬季低温的日子则可利用电毡加温,而香港的夏天则不需要任何保温设备,只要把饲养缸放在通风之地方。若牠们太长时间在温度过低(摄氏15度)下生活,除影响生长速度外,更会令其停止进食甚至死亡,冬天低温时候,饲主必定要为其提供保温。

湿度方面,饲养箱内最好维持在55-65%左右,而底材间中以喷水器喷湿,令其保持一定湿润,但饲养箱内,要提供一个乾燥而温暖的地方,供其栖息。

蝎子吃什么

主要吃昆虫活体,蟋蟀、麦皮虫都可投喂,成蝎甚至可投喂小型爬虫或rǔ鼠。黄肥尾蝎的食量一般,每星期喂饲一、两次即可,吃剩的残渣该尽快清理。

黑尾[餐鱼]


中文名称 黑尾[餐鱼]
拉丁名称 Hemiculter nigromarginis Yih et Woo
地方名称 黑尾[餐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餐鱼]属
拉丁属名 Hemiculter Bleeker,185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11~12;侧线鳞48~54;下咽齿3行,144-542或245-542,;鳃耙外侧22~24,脊椎骨42。体长为体高的4.1~5.1倍,为头长的4.2~4.8倍,为尾柄长的5.2~6.5倍。头长为吻长的2.8~3.5倍,为眼径的3.7~4.8倍,为眼间距的3.0~3.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2.1。
体细长而侧扁,但较肥厚。头背部平直。口端位,吻尖长,略长于眼径。眼间距约等于吻长。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曲,成一明显的角度,然后沿腹侧行至臀鳍上方再向上弯折而达于尾柄中线。腹棱自胸部一直到肛门处。背鳍具有光滑的硬刺,其起点在自吻端至尾柄基部距离的中点,胸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在眼后缘至臀鳍基部末端的中点。尾鳍深叉。腹腔膜在较大的个体中为白色,在幼小的个体中为灰白色。鳔2室,后室长,末端钝。肠管长约等于体长。体背部青灰色,体侧和腹部白色,在幼小的个体中为灰白色,仅尾鳍的边缘为黑色。

黑尾[鱼央]


中文名称 黑尾[鱼央]
拉丁名称 Liobagrus nigricauda Regan
英文名称 blacktail bullhead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鲇形目
拉丁目名 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 钝头鮠科 ([鱼央]科)
拉丁科名 Amblycipitidae
中文属名 [鱼央]属
拉丁属名 Liobagrus Hilgendorf,1878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鳍条Ⅰ,6;臀鳍条14~15,鳃耙外侧6~8。体长为体高的6.3~7.1倍,为头长的4.6~4.8倍,为尾柄长的5.0~6.0倍,为尾柄高的7.5~8.5倍。头长为吻长的2.8~3.3倍,为眼径的9.4~11.0倍,为眼间距的2.7~2.9倍。体长,头部宽扁,尾柄侧扁。口端位,口裂宽大。上下颌等长,均具绒毛状细齿。须4对,均较长,鼻须末端近鳃膜,上颌须和下颌外侧须末端超过胸鳍基。吻短,吻端平直。眼极小,眼间隔平或稍内凹。鳃孔宽大,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背鳍短小,其起点约位于吻端至脂鳍起点距离的中点。胸鳍圆扇形,末端达胸、腹鳍间距的1/2处。背鳍、胸鳍各具一枚埋于皮下的光滑短刺。腹鳍末端盖过肛门,但不达臀鳍。脂鳍长而低,与尾鳍相连。肛门位于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的中点,尾鳍圆形。体背侧深灰色,背鳍、臀鳍和尾鳍灰黑色。

黑尾近红鲌


中文名称 黑尾近红鲌
拉丁名称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
地方名称 高肩(四川)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近红鲌属
拉丁属名 Ancherythroculter Yih et Woo,1964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23~28;胸鳍条1,14~15,腹鳍条1,8;侧线鳞65~70;鳃耙细长,外侧17~24,内侧22~24;下咽齿3行,2o4o4-5o4o2(2o4o4-4o4o2;2o4o5-4o4o2)。体侧扁,口亚上位,斜裂,后端延至鼻孔后缘下方,鼻孔约位于吻端至瞳孔的中点,眼较小。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腹部在腹鳍基部处内凹。侧线较平直,位于体侧中部,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鳍第3根硬刺较发达,背鳍起点至吻端稍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长,其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基部,腹鳍末端几近肛门。尾鳍深叉,下叶略比上叶长。鳔2室,后室大,长度约为前室的2.3倍,呈圆筒状。腹腔膜银灰色,肠管短,前端膨大,后端细小,约为体长的0.8~0.9倍。背部深灰色,体侧浅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略带灰色。
生活习性 在江河栖息的上层鱼类,以小型鱼类为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6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鸡磷化锌中毒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