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鼠“啃”出致富路

在黄山区仙源镇弦歌村,有一个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竹鼠养殖场,养殖场的主人是个年仅26岁的小伙,名叫王龙飞。今年春节前后,他忙得不可开交,60多只种鼠陆续产仔200余只,创建场以来产仔最多记录。

王龙飞2015年春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赴江西考察,见到了竹鼠这种动物。了解到竹鼠以食竹茎、竹枝、玉米等为主,繁殖快、肉嫩味鲜、毛皮柔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萌生了养殖竹鼠的念头。回来后,在村干部帮助下,寻找了一个合作伙伴,腾出了家中80多平方米的空房,建养殖池70余个,又新建面积40平方米的种鼠房。随后去江西购回种鼠100对。竹鼠喜温畏寒怕热,由于养殖技术掌握不多,加之竹鼠一时不能适应皖南气候,疫病防治也没跟上,竹鼠死亡率达60%。

面对挫折,他毫不灰心,又到江西购回种鼠70对,重整旗鼓再发力。他接受教训,参加了由镇计生办组织的就业技能,认真学习,终于攻克了竹鼠养殖技术难关。种鼠8个月就进入繁育期,每年可繁殖3—4胎,每胎产仔3—4只,肉鼠4个月即可销售。去年,他销售肉鼠获利近5万元,种鼠也发展到200余对。

王龙飞致富不忘乡亲,已向周边的太平湖、三口等乡镇以及黟县的养殖户,提供种鼠百余对,并与养殖户签约,负责技术指导和竹鼠销售。在此基础上建起了竹鼠生态养殖合作社,今年合作社种鼠养殖将达到400对,加之肉鼠销售,收入预计可达20多万元。

相关推荐

孙小晴:香猪养出致富路


开江县市民孙小晴在从单位下岗以后,没有继续留在城市发展,而是回到农村老家创业致富养起了香猪,虽然目前规模还小,不过,孙小晴计划利用几年时间,实现年出栏香猪8000头,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在开江县新宁镇孙家沟村的一家养殖场里,孙小晴正在查看猪舍里的防疫记录。这种黑白花色分明,模样小巧可爱的猪叫香猪,也叫“迷你猪”,原产自广西,以体小早熟,肉味鲜美而闻名全国。目前,孙小晴也是我市第一家香猪养殖户。

孙小晴介绍道,我们这香猪虽然价值比较高,但它的饲养过程比较难,特别是前三个月的喂养,不但要求温度要适中,而且奶汁不能过足,小猪和母猪都只能吃粗纤维的食料,不然容易出现生病或者死亡。

如今对养猪头头是道的孙小晴,在几年前还是一名普通的下岗职工,2008年初,孙小晴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回到老家办起了养猪场,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她说,我虽然长在城里,但是我是生在农村的,在小时候我就见过我的祖辈养猪,对养猪这个行业我也不排斥,还有我觉得猪肉这个需求量比较大,而且每个人每天都要吃肉,所以我选择了养猪行业,我认为它有发展的空间。

简单的创业愿望,并没有让孙小晴的创业之路一帆风顺,养猪场成立之初,由于资金的缺乏,再加上养殖技术的不成熟,让孙小晴走了不少的弯路。“当时我听说山东的发酵床养殖技术比较好,我们就采用了发酵床来喂猪,这个技术我们投入了20多万元,到后来发觉我们四川这个地方不适合,发酵不成功,猪又生病,我又重新投入了30多万改用传统法喂养,这样重复的投资让我这个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她说。

重重的挫折并没有让孙小晴在创业路上止步不前,在当地就业部门的帮助下,孙小晴获得了小额贷款,并进一步完善了养殖技术。2008年10月,孙小晴正式组建了天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大胆从广西引进香猪猪种,走上了当地人从未走过的香猪养殖之路。“这种香猪体形小,爱运动,不喂饲料,吃的是地瓜藤、玉米粒,还有山上野生的植物,喝的是山泉水,因此猪肉口感特别好,皮薄肉细,煮出的汤更是清甜可口,我家的猪圈门都是打开的,任由香猪自由进出。”孙小晴乐呵呵地笑着说。看到有生人进来,一只只小香猪灵活地爬上了山坡,矫健的身手完全不像懒洋洋的家猪。

开江县就业局局长赵勇告诉记者,开江县就业部门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为他们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发放创业补贴,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几年下来,孙小晴的香猪养殖场已初具规模,办公及生产用房,水、电、路、防洪隔离设施、消毒设备、粪便处理器等配套齐全,成为了一家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同时,孙小晴还更新企业经营理念,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在开江城区打造了鲜肉直营店,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了就业。

孙小晴说,我们企业现在的发展只是个开头,下一步我准备把直销店开成连锁店,不但在开江、还在达州、在外地,把我们香猪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并计划与村民合作达成共同富裕,首先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接着根据周边村镇农户的实际,让农户共同参与养殖。最后回收香猪进行销售并建立自己的品牌,以点带面地扩大香猪养殖规模。

小土鸡“啄”出致富路


“家里这几只土鸡卖出去后,就要去进新的鸡苗了。今年的目标是养2000只,销售额比去年翻一番。”看着在田野里奔跑的母鸡,想着7个月后会有2000只土鸡围绕在自己脚边,戴未中的嘴角勾起了一丝弧度。他告诉记者,2015年是他事业上的丰收年,饲养的1000只土鸡给他带来了20万的可观收入。

今年30岁的戴未中是婺源县赋春镇董家村的村民,原先在浙江义乌的一家洗车行工作。2014年6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土鸡在江浙市场上很受欢迎,一向以行动派自称的他毅然辞去了洗车行的经理职位,回家养土鸡,返销义乌、东阳、上海等地。

一个离村三里路的山谷,一栋低矮的小平房,一块野草丛生的平地,一条清澈见底的沟渠,这就是戴未中的土鸡散养场。“鸡不恋鸡舍恋山林,在大自然中放养的鸡才更有品质。”他始终认准这个理。第一批鸡苗来了,一共400只。戴未中一改平日里为人大方的性格,给鸡喂食特别抠门,一天只喂一丁点玉米或稻子。二姐提醒他,每天只给这么点鸡食,鸡会越来越瘦的。他耐心地解释道:“鸡就应该勤快地到田里找虫子、捡稻穗,吃虫草的土鸡味道更鲜美。”

听说戴未中在山里养鸡,亲朋好友纷纷打电话过来购买,他一个个回绝,没有任何商量余地。“鸡必须长满7个月才能出售。我是把养鸡作为一份事业来经营的,品质必须放在第一位,决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砸自己的招牌。”土鸡暂时不能卖,预订的单子已经排了300多个。邻居汪奶奶是第一个尝到“未中牌”土鸡的人,提起第一口鸡汤的味道,她连声赞赏:“味道好,有营养,儿子媳妇都很爱喝。我们家每年都要在他这买好几只呢。”

去年12月,上海市民吴鹏得知戴未中养鸡的故事,专程来到董家村参观他的土鸡散养场。吴鹏对自己眼前那片原生态环境很是满意,一次买了20多只鸡回上海。随着土鸡在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和销路的扩大,戴未中信心倍增:“今年要多雇些人手来分担养鸡场的工作,一方面扩大养鸡场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村里的人一起致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9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