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的生活习性及食性

大黄鱼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0~32度,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度。当水温降到14度时减少摄食, 15%以上开始摄食,18度以上摄食旺盛,而当温度上升到30仁时又明显下降。生存的适宜盐度范围为 24.8~34.5,最适盐度范围为30.5~32.5。盐度过低会影响其群体移动。当沿岸的春汛期间降雨量过大,海区盐度降低时,生殖鱼群会为了追随适合的盐度而离开以往相对固定的产卵场。海水盐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受精卵的孵化。实验表明,在20.2以下的较低盐度条件下,会影响到受精卵的垂直分布,盐度在16.3以下或32.5以上时,也不利于胚胎发育。

天然海水的pH值一般较稳定,为7.85~8.35;溶氧量一般为4毫克/升以上。人工养殖条件下,海水的各水质因子易变动,当超出其适宜范围时,会引起鱼的不适,甚至会引发病害及死亡。因此,在人工养殖时,应特别注意水质的变化。

大黄鱼的食性较广,食饵种类可达百种。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如龙头鱼、黄鲫、皮氏叫姑鱼、带鱼幼鱼等,此外还有虾蟹类、头足类、水螅类、多毛类、海星类和腹足类等类群近100种,较重要的有20种,其中前两类的重量比最大,分别占68.7%和29.0%,食物个体长度一般为10~100毫米。

体长为3~6毫米的仔鱼在卵黄囊消失前一段时间内进行混合营养,以后摄取外界食物,按食物的重量比排列,主要食物为小拟哲水蚤、日本大眼水蚤、磷虾原水蚤幼体、多毛类海稚虫科幼虫、圆筛藻、有机碎屑、瓣鳃类幼体等。摄食个体平均长度0.78毫米。摄食率平均达68.9%,胃平均饱满指数为 41.4% 。

体长为6~16毫米的稚鱼的食物组成为小拟哲水蚤、中华哲水蚤、磷虾幼体等,食物个体的平均体长为)68毫米,摄食率平均90%以上,胃饱满系数低于仔鱼。

相关知识

大黄鱼的种群及分布洄游


我国沿海存在3个大黄鱼种群,它们在形态、寿命、种群结构、分布区和资源数量上都有明显差 异。分布于雷州半岛以东的 洲族的寿命最短,雌性约9龄、雄性约8龄,数量最小,种群结构也最简 单。分布于浙江省和江苏省南部沿海的 巨族,包括吕四、 大目、猫头洋的生殖鱼群寿命最长, 雌性约19~30龄、雄性约15~25龄,数量最多,种群结构也最复杂。分布于闽、粤沿海的闽-粤东族, 包括官井洋、南澳、汕尾的主要生殖鱼群则介于两者之间。

产卵结束后,就近分散于岛屿、河口及产卵场外围,8~10月除少数秋宗大黄鱼产卵外,大部分鱼 群已处于索饵阶段,没有明显的 游路线,直到冬季,分别进入各越冬场越冬。 南海大黄鱼的分布面较广,但仅在雷州半岛以东、湛江口外一带,相对比较集中,洄游路线不明 显,仅随季节变化作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的移动。春季产卵期在2~4月,冬季产卵期在10~11月。

越冬场处于冷、暖水交汇处,水温9~11度,盐度33左右;产卵场偏靠大陆,水深不超过20 米,水色混浊、潮流较急的海区,春宗产卵的鱼群处于海水升温过程中,秋宗产卵鱼群则处于降温过程 中,以 巨洋春季产卵场为例,产卵水温为16~24度,盐度13~17,流速2~4海里/时,最高可达6海里/时。

箱养殖大黄鱼的日常管理


在鱼苗阶段,由于个体较小,所使用的网箱网目也较小,经过一段时间后,因大量生物附着会使网眼堵塞,妨碍了网箱内外的水体交换,时间一长会造成缺氧;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生物生长快,40~ 50目的网箱3~5天左右即会堵塞。因此,应经常洗网,以确保网箱内外的水交换。通常在夏季高温季节,40目的网箱3~5天、20目的网箱5~7天、12目的网箱8~10天就需换洗一次。5~6毫米较大网眼的无节网箱,一般15天左右也需清洗一次。

结合网箱的换洗,应及时对鱼苗进行分级饲养,将不同大小的个体分开、分箱饲养,以防相互残食。为防止苗种在换箱过程中引起损伤及杀灭其他病原体,换箱时可用抗菌素等对鱼体进行消毒。鱼体活力下降、刚摄食完时及潮流较大时不宜换箱。

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移位,鱼的摄食及活动是否正常等,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若无特殊原因,发现苗种不上浮抢食、又听不到声响时,应考虑到是否有破箱逃鱼及发病等问题发生。为防止鱼苗外逃及水鸟的侵袭,网箱上应加设网箱盖。

此外,还应每天测量水温、盐度、透明度、溶氧等理化因子,并做好记录。

大黄鱼亲鱼的选择


亲鱼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捕捞海区已达性成熟的;二是将捕捞于海区未成熟的,经人工 培养至性成熟的;三是采用人工养殖至性成熟的。目前已能够按苗种生产量的要求,人工培育 出所需量的亲鱼供育苗生产的需要,来源充足,培育周期短,又能节省开支,在育苗生产中的效果也较好。

选择亲鱼的标准为体形均称、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活动正常的个体。若从养殖鱼群中选 择,除达到上述要求外,雌性个体应达2龄以上、体重800克以上,或3龄个体、体重1200克以上;2龄雄 性个体体重400克以上,或3龄个体体重600克以上。因作为人工催产用的符合要求的天然亲鱼很难满足 数量上的要求,一般提前数月乃至一年,将采捕到的体重500克左右的个体进行人工培育,待达到上述 要求后再使用。在培育过程中,需雌雄分池单独饲养。

大黄鱼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每个网箱中的鱼种分别达到不同规格和不同密度。为准确掌握鱼种的规格、 数量和生长状态,为越冬工作做好准备,应在越冬前对所有网箱中的鱼种进行全面清点和选别,并按了 同规格与相应的密度,进行拼箱或分箱。

越冬期间,鱼的摄食量大大下降,但整个冬季体能消耗只能依靠越冬前体内所积累的营养。因此, 应在越冬前进行强化培养,保证鱼种的体质健壮,并在体内积蓄足够的脂肪,达到顺利越冬的目的。强 化培育一般需1~1.5个月,所用饲料的质量要好,并富含脂肪等能量物质。

越冬前要认真检查网箱设施的安全性,发现移位、破损等问题应及时修补。同时,根据拼箱、分箱 过程中所发现的鱼病情况,在越冬前做好治疗工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0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强缘凤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