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毛蚶

中文名称 唇毛蚶
拉丁名称 Scapharca labiosa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80006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双壳纲
中文目名 Bivalvia
拉丁目名 蚶目
中文科名 Arcoida
拉丁科名 蚶科
中文属名 Arcidae
拉丁属名 毛蚶属
分布类型 Scapharca
形态特征 海水,半咸水
分布 贝壳较小,壳质坚厚,近长方形。壳高17.0mm,壳长22.2mm,壳宽26.0mm。两壳不等,左壳稍大,背侧两端略呈棱角,贝壳前端短而圆,后端长,末端背侧向外凹出成角状。壳表有放射肋25条左右。韧带细长。铰合齿极细。
生活习性 生活在泥沙浅海。

相关知识

异毛蚶


中文名称 异毛蚶
拉丁名称 Scapharca anomala(Reeve)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8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蚶目
拉丁目名 Arcoida
中文科名 蚶科
拉丁科名 Arcidae
中文属名 毛蚶属
拉丁属名 Scapharc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贝壳近方圆形,不甚膨胀。壳高44.2
mm,壳长59.5mm,壳宽38.2mm。两壳不等,左壳大于右壳,。壳表白色,被棕色壳皮。壳表有放射肋约30条。右壳放射肋扁平,窄而光滑;左壳肋凹出粗大,具念珠结节。韧带面菱形。铰合部平直,齿细密。壳内面灰白色,前闭壳肌痕近长方形,后闭壳肌痕近方形。

角毛蚶


中文名称 角毛蚶
拉丁名称 Scapharca Cornea(Reeve)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80002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蚶目
拉丁目名 Arcoida
中文科名 蚶科
拉丁科名 Arcidae
中文属名 毛蚶属
拉丁属名 Scapharc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贝壳中型,壳质坚厚,近三角形。壳高35.0mm,壳长44.5mm,壳宽32.0mm。贝壳前端矩圆,后端延伸形成尖角形。自壳顶至后腹端有隆起脊。壳面被绒毛状棕色壳皮。放射肋约25条。左壳肋有明显结节。韧带面予状,稍向内倾。铰合齿两侧的大而疏、中间的细密。
生活习性 生活在泥沙质浅海。

不等壳毛蚶


中文名称 不等壳毛蚶
拉丁名称 Scapharca inaepuivaluis
(Rruguiere)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80003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双壳纲
中文目名 Bivalvia
拉丁目名 蚶目
中文科名 Arcoida
拉丁科名 蚶科
中文属名 Arcidae
拉丁属名 毛蚶属
分布类型 Scapharca
形态特征 海水
分布 贝壳较大,膨胀,两壳不等,近方圆形。壳高58.0mm,壳长70.5mm,壳宽49.0
mm。壳顶部膨大,韧带面较短而宽,呈棱形。壳表被棕色壳皮。壳表具放射肋34条左右。左壳肋上具较明显的念珠状结节;右壳肋细而光滑。壳内面灰白色,具与壳表放射肋相应的肋纹。铰合部直,具齿55~60枝,前后闭壳肌痕均呈卵圆形。

生活习性 生活于近岸浅海。

托氏毛蚶


中文名称 托氏毛蚶
拉丁名称 Scapharca trooscheli(Dunker)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80008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双壳纲
中文目名 Bivalvia
拉丁目名 蚶目
中文科名 Arcoida
拉丁科名 蚶科
中文属名 Arcidae
拉丁属名 毛蚶属
分布类型 Scapharca
形态特征 海水,半咸水
分布 贝壳中等,壳质坚厚,近三角形或方形,壳高28.8mm,壳长31.6mm,壳宽25.3
mm。两壳不等。自贝壳顶斜向后腹缘有一条隆起脊。壳表被棕绒毛状壳皮。壳表具有放射肋约24条,左壳肋有明显的结节。壳内面白色。铰合齿跃40枝,中间2枝和两端的齿较大。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间带附近。

唇鳚


中文名称唇鳚


拉丁名称Labrisomus nuchipinnis (Quoy et Gaimar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Blennioidei

中文科名黄鳚科

拉丁科名Clinidae

中文属名唇鳚属(待定)

拉丁属名Labriso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热带海域,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方长而粗壮。口较大,上下颌、犁骨、腭骨具齿。项部、鼻孔和眼上方常具皮须。体被中大或小形圆鳞,鳞不深埋皮内,只前区有鳞沟。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唇[鱼骨]


中文名称 唇[鱼骨]
拉丁名称 Hemibarbus labeo(Pallas)
英文名称 skin carp
地方名称 重唇鱼、重口鱼、土风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鱼骨]属
拉丁属名 Hemibarbus Bleeker,186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6,胸鳍条1,17~18,腹鳍条1, 8,侧线鳞45~49;鳃耙外侧10~14,下咽齿3行,1o3o5-5o3o1。体较长,头长,吻钝而圆,眼位于头测中轴之上。口下位,马蹄形,唇发达,下唇两侧叶宽厚,一般具有皱褶,唇后沟中断,间距甚窄。颌须1对,略短于眼径。背鳍具有1光滑硬刺,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端为近,侧线完全,前段微弯。鳔2室,后室末端尖细,长度为前室的2.5倍。体背部灰褐色,腹部白色,幼鱼体侧有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水温较低的水体中。主要以水昆虫和软体动物为食。

粒唇鲻


中文名称粒唇鲻


拉丁名称Crenimugil crenilabis (Forsskal, 1775)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鲻形目

拉丁目名Mugi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鲻亚目

拉丁亚目名Mugiloidei

中文科名鲻科

拉丁科名Mugilidae

中文属名粒唇鲻属

拉丁属名Crenimugil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前部较宽,后部甚侧扁,眼径大于吻长,脂眼睑不发达,上唇厚,下唇较薄,具乳突,上颌骨后部不外露,为眶前骨所遮盖,眶下管不发达,颌无齿,眶前骨下缘具细齿。背鳍Ⅳ,Ⅰ-7-9,臀鳍Ⅲ-8-9,纵列鳞36-40。

生活习性
海(洋)生。

裂唇鱼


中文名称裂唇鱼


拉丁名称Labroides dimidiatus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Cleaner 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裂唇鱼属

拉丁属名Labroi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小,头尖。唇厚,下唇分为左右两叶。两颌前端各有1对犬牙,口角处各具1向前尖牙。体被小圆鳞,侧线完全。体侧由吻端至尾鳍后缘有1条蓝黑色宽纵带。

生活习性
为热带和亚热带生活于珊瑚礁海域中的小型鱼类。体长40-60毫米。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2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鳙的鱼苗培育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