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锉蛤

中文名称中华锉蛤

拉丁名称Lima marissinica Yamashita et habe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珍珠贝目

拉丁目名Pterioida

中文科名锉蛤科

拉丁科名Limidae

中文属名锉蛤属

拉丁属名Li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华锉蛤为狭生种,仅分布于南海和东海深水区。

形态特征
贝壳较坚厚,卵圆形,两壳大小相等。壳顶稍尖突而分离,位于背缘端,两侧具耳,前耳小,后耳大。壳前缘微斜,后缘合腹缘圆形,边缘平滑无缺刻。壳表呈柠檬黄色,生长线明显,具众多放射肋,约170-180条,有时放射肋呈微波纹状排列。壳内面白色,具光泽,上半部略呈黄色。

铰合部平直无齿,中间近具一个牛角形韧带凹陷,凹陷基部具深褐色韧带。闭壳肌痕一个,大,略呈椭圆形,位于贝壳后上缘。外套痕清楚,无外套窦。肌体外套膜膨大,开口,边缘具许多触手,生活时触手伸展很长。鳃与外套膜不愈合。足部较小,指状,上具一浅沟,有足丝,无水管。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中华锉蛤喜栖息于1000米水深的低温、高盐沙泥底海域。通常壳高180-200毫米,壳长130-150毫米,质量达270-400克,较一般的浅海蛤类大4-5倍。中华锉蛤生长速度很块,特别是在幼年期更为显著,而在老年期仍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

相关推荐

锉弧樱蛤


[学名]: Scutarcopagia scobinata
[资源名称]: 锉弧樱蛤
[外文名]: cuohuyingge
[形态特征]:
 
贝壳圆形,极坚厚,左右壳几相等,两侧近相等,后端微向右侧弯曲。小月面深凹,披针形,外韧带长,棕黑色。贝壳表面黄白色,具有黄褐色放射色带若干条,同心生长轮脉密,翘起,呈小鳞片状,末端表面的棱角不甚显明。 贝壳内面黄白色,铰合部两壳各具主齿2枚,侧齿2枚。右壳主齿呈八字形,前方的一个校小,末端不分裂,后方的一个较大;末端分裂;前、后侧齿均极发达,呈长三角形;左壳主齿前方一个铰大,末端分又,后方的一个小而薄不分裂,侧齿很不发达。闭壳肌痕极显著,前闭壳肌痕略大,呈瓜子形,后闭壳肌痕稍小,近梨形。外套痕清楚,外套窦宽而深,呈舌形,腹线与外套痕分离。
 
 
[原产国家]:澳洲,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等  [原产省份]:广东等  [原产地区]:太平洋热点地区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在太平洋的热带种,社会岛,新喀利多尼亚,澳洲,菲律宾,日本和我国南海等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的沙质海底,肉可食用,为不常见种类。

叉斑锉鳞鲀


中文名称 叉斑锉鳞鲀
拉丁名称 Rhinecanthus aculeatus(Linnaeus)
英文名称 Black-bar trigger 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鳞鲀科
拉丁科名 Balistidae
中文属名 锉鳞鲀属
拉丁属名 Rhinecanth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被中等菱形板状鳞。吻长大。口小。上下颌均具楔状牙1~2对。尾柄具3纵行向前倒钩棘,最下行短于上2行。背鳍2个,分离。第一鳍棘粗大。腹鳍1,短棘状。体侧具1黑色叉形大斑纹,眼部具1黑色横带。
生活习性 暖水性珊瑚礁鱼类。体长可达300毫米。因其体色艳丽,活泼好动,常做为水族馆观赏鱼。

花蛤和腰蛤的区别


花蛤和腰蛤都属于贝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确是不同的品种,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花蛤和腰蛤的区别。

一、花蛤和腰蛤的区别

1、外观区别:花蛤学名菲律宾帘蛤,是蛤蜊的一种,外形略呈椭圆形,有白色、黄色、棕色、浅褐色、深褐色,有时带有放射线、条纹、大斑点或深褐色锯齿花纹。腰蛤就是油蛤,在上海称为腰蛤,也是蛤蜊的一种,壳有花纹、光滑,看起来油光发亮。两者相比,花蛤质地比较粗糙,贝壳比较薄,颜色和纹路更加丰富;而腰蛤质地光滑油亮,贝壳更加厚实,颜色和纹路比较单一。

2、味道区别:花蛤和腰蛤的肉质都比较紧实,吃起来有嚼劲,但是腰蛤吃起来味道更加鲜美。

二、腰蛤味道如何?

油蛤味道鲜美,脆嫩香甜,营养丰富,适合煲汤也适合清炒。它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蛤蜊的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

三、花蛤和腰蛤多少钱一斤?

花蛤和腰蛤都是蛤蜊的一种,价格在9-20元/公斤之间。根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2019年10月16日花蛤价格为:山东青岛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卖10元/公斤,山东省威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卖9元/公斤,新疆乌鲁木齐北园春批发市场卖20元/公斤。

白点杏蛤(大杏蛤)


[学名]: Amygdalum watsoni
[资源名称]: 白点杏蛤(大杏蛤)
[别名]: 瓦氏偏顶蛤
 
[形态特征]:
 
壳薄,半透明,近长椭圆形。两壳相等,前端细圆;后端宽圆,稍扁。背缘自壳顶至韧带末端较直且上斜,形成钝角后又弯向后缘;腹缘呈弧形。壳顶近前端。壳表光滑,淡黄色。生长线细密,无放射肋。壳内面白色,具珍珠光泽。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我国的东南沿海  
[地理分布]: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软泥底,用足丝与软泥等混合在一起筑巢而居。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
[食性]:滤食性 [底质类型]:泥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其它用足丝与软泥等混合在一起筑巢而居 [生活区域]:用足丝与软泥等混合在一起筑巢而居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

石蛤


名称石蛤

分类 动物部爬行类(含两栖类)
异名 山蛤、山青蛙、山蛤蟆、石蛤蟆(《兽医本草》)
来源本品为蛙科动物石蛤(Polypedates Schlegelii Guehtacr)或山蛤(Rana temporaria L.)等的全体或骨胳。

形态特征
石蛤系金袄子的近似种。体形狭长,头背及四肢上面多疣,腹面光滑。腿部近处有颗粒。背暗褐色而有淡色斑,脚有横纹,混交黑斑,大腿后方之上面具有同样之黑点。腹面白色,喉部有多数黑点,雄比雌黑点多。雄之舌根左右有叫囊,善鸣叫。趾具广蹼及吸盘,能爬行于斜峭岩石间。鸣声清脆可爱,可饲之作为玩品。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深山野岙的溪涧岩洞中,昼伏夜出,以小虫为食。我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夏秋季捕捉。捕捉后鲜用,或去肚杂风干备用。

性能
味甘,性凉。清热解毒,退翳明目。

《兽医本草》:治牛眼上翳。

用量多作外用药,无一定用置。

附方
1. 石蛤骨1只(烧炭存性)、冰片6克(研成细末),吹入患眼(韶关《牛病诊疗经验汇编》)。

2. 石蛤骨、猫骨各少许(煅炭为末),冰片少许,吹入患眼(韶关《牛病诊疗经验汇编》)。又方:石蛤、蛇皮焙酥,加冰片研末吹入患眼(《中兽医疗牛集》)。

备注
本品有一种山蛤(Rana temporaria L.),体形较长,有暗褐色斑点,趾间有蹼,便于游水,民间常混合使用,亦有同功。

中国紫蛤


[学名]: Hiatula chinensis
[资源名称]: 中国紫蛤
[外文名]: Chinese sanguin
[别名]: 扁平血蛤
 
[形态特征]:
 
贝壳近椭圆形,扁平,前缘圆,腹缘凸出,后缘呈斜截形。壳顶近中央,外韧带粗短凸出。壳表光滑,被有灰褐色壳皮,顶部呈紫色,中后部有不明显的放射肋纹。生长线细密。壳内面灰紫色,铰合部具主齿2枚。前闭壳肌痕呈肾状,后闭壳肌痕呈三角卵圆形。
 
 
[原产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  [原产地区]:中国的山东至海南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台湾以南的西太平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埋栖于潮间带砂质中,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

奇獭蛤


中文名称奇獭蛤


拉丁名称Lutraria impar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蛤蜊科

拉丁科名Mactridae

中文属名獭蛤属

拉丁属名Lutrar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在潮下带到40米深的海底。我国由福建三沙以南,广东,海南岛西面海域和广西北部湾都有分布。泰国湾、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长方形,壳质薄脆。壳高28毫米,壳长71毫米,壳宽17毫米。壳顶很低且平,位于贝壳前方。由壳顶到前端的距离约为贝壳全长的1/4。前、后端均圆,背缘与腹缘几乎成直线。壳面白垩色,生长纹不规则,在壳顶周围和前、后侧有皱褶,有易脱落的壳皮。壳内面白色。铰合部较大,韧带槽宽匙状,内韧带强大。左壳有强的主齿,两分支,后支与一纤弱的副片相邻,前侧齿小而短,与主齿的前分支平行排列,后侧齿小;右壳主齿强大,分散排列,顶端不愈合,前分支与前侧齿相邻,后侧齿弱。前闭壳肌痕梨形,后闭壳肌痕马蹄形,位于贝壳后部1/3处。动物体的水管很长,大部分不能缩入壳内,水管外被一层坚韧皱褶的外皮,直到水管末端。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紫蛤


中文名称 紫蛤
拉丁名称 Hiatula violacea
生物代码 58002008011004001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紫云蛤科
拉丁科名 Psammobiidae
中文属名 紫蛤属
拉丁属名 Sanguinolari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近长方形,两壳相等,两侧不等,壳高27.0mm,壳长50.0mm,壳宽16.3mm。两壳合抱前后端微开口,壳顶微凸,后缘呈截形,外韧带绿褐色或深紫色,稍凸出。壳表被茶经常色表皮,壳面灰白色,顶部紫色,生长线较粗糙。壳内面紫色,两壳各具主齿2枚。外套痕清楚,外套窦宽而深。

钳蛤


中文名称 钳蛤
拉丁名称 Isognomon isognomum(Linnaeus)
生物代码 580020050020010004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珍珠贝目
拉丁目名 Pterioida
中文科名 钳蛤科
拉丁科名 Isognomonidae
中文属名 钳蛤属
拉丁属名 Isognomon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壳较大,扁平,呈近长方形。壳高73.5mm,壳长39.8mm,壳宽7.0mm。壳质厚重。前后耳略显或明显,少数个体两耳较长。一般背缘平直,腹缘略尖。壳表呈深蓝紫色,生长鳞片粗密。铰合部直,多韧带,韧带沟10~20条。贝壳内面呈灰蓝色。肌痕马蹄形。
生活习性 生活在低潮线的珊瑚礁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33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灰鳍鲷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