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主棒螺

[学名]: Crassispira pseudoprinciplis
[资源名称]: 假主棒螺
[别名]: 假主厚旋螺
 
[形态特征]:
 
壳近纺锤形,螺层约13层,螺旋部高,缝合线明显。各螺层有斜行发达的纵肋,螺肋较细与纵肋相交呈细粒状突起,缝合线紧下方有1条较粗的螺肋。壳面黄褐色。壳口长梭形。外唇薄,内缘有齿状缺刻,后缘具一浅的缺刻;内唇薄。前沟短。
 
[原产地区]:我国的南北沿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下带10~80米水深的软泥或砂质海底。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泥
[栖息水层]:底层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观赏、娱乐,其它
[资源状况]:未评估

相关推荐

乐山棒花鱼


中文名称 乐山棒花鱼
拉丁名称 Abbottina kiatingensis(Wu)
英文名称 sharphead culter,humpback
地方名称 宜宾棒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棒花鱼属
拉丁属名 Abbottina Jordan et Fowler,1903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37~38;下咽齿1行,5-5,鳃耙内侧11;脊椎骨33。体较长,背部起点处稍隆起,腹部略圆,头长一般大于体高,吻较尖而短。两鼻孔间隔处稍凹陷。口下位,马蹄形,唇发达,上有乳头状突起,上下颌边缘有较发达的角质层,口角有1对须,长度较眼径为小,鳃耙外侧不发达,成瘤状突起,胸部无鳞。背鳍无硬刺,起点至吻端比至尾鳍基为近,臀鳍短,起点至腹鳍基约等于至尾鳍的距离。鳔2室,前室为一扁圆形的膜质囊,后室小。腹腔膜灰白色,上有许多黑色的小点。体为棕色,腹部灰白色,背部正中有5~6个大的黑斑,体侧中轴有8~9个黑斑。背鳍、尾鳍有许多黑色斑点,其它各鳍为灰白色。

长棒花鱼


[学名]: Abbottina elongata Yao and Yang in Luo, Le and Chen, 1977
[资源名称]: 长棒花鱼
[别名]: 扑地实心、白花、扑地猫
 
[形态特征]:
 
背鳍iii-7;臀鳍iii-6。侧线鳞36-37。下咽齿5-5。鳃耙(内侧)13-14。 体长为体高的6.0-7.0倍,为头长的4.4-4.6倍。头长为吻长的2.2-2.7倍,为眼径的3.2-3.4倍,为眼间距的5.0-5.2倍,为尾柄长的1.4-1.5倍,为尾柄高的2.3-2.6倍。 体细长,后部侧扁,腹部略圆。吻圆锥状,长度等于眼后头长,在两鼻孔前缘间隔处略凹陷。口下位,马蹄形。唇发达,乳突明显,下唇中央有两个圆形的突起。上下颌边缘有角质层。须1对,短而粗扁,短于眼径。眼略大。眼间距窄。鳃耙外侧呈瘤状突起。胸鳍基部以前无鳞。各鳍短小。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不达腹鳍,腹鳍不达臀鳍。尾鳍浅叉形。肛门在腹鳍与臀鳍间距前部1/3稍多处。 体背及体侧灰黑色,腹部黄白色。从吻端到眼前缘中央有1条黑线纹。侧线以上鳞片有黑色缘。体侧正中央具有7-10个纵列的黑色暗斑。除臀鳍外,各鳍均有黑色条纹,背鳍尾鳍尤其明显。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  [原产地区]:亚洲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西江  
[水域环境]:淡水  

棒纹牛蛭


拉丁目名Arhynchobdellida
中文目名无吻蛭目
拉丁亚目名Hirud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医蛭形亚目
拉丁科名Hirudinidae
中文科名医蛭科
拉丁属名Poecilobdella
中文属名牛蛭属
拉丁种名javanica
中文名棒纹牛蛭
命名人(Wahlberg),1855
原始文献Sos,1969,Actazool.Acad.sci.Hung.,15(1/2),186-187
模式产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俗名爪哇拟医蛭
生境栖息于沼泽、池塘、沟渠及稻田中
国内分布云南
国外分布印度尼西亚、印度、孟加拉国、缅甸
资料来源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蛭纲P117

棒纹牛蛭为医蛭科牛蛭属的动物,俗名爪哇拟医蛭。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印度、孟加拉、上中缅甸以及邻近中国的边界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多见于沼泽、池塘、沟渠及稻田里。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棒纹牛蛭又名蚂蟥,体长100160毫米,最大的标奉为225毫米,体的最大宽度为1019毫米,后吸盘的直径为1019毫米,常等于体的最大宽度。体有103环。眼点5对,位于第之,第3,第4、第6,第9体环的背侧上。雌雄生殖孔相隔7环-体表颜色极为艳丽,活时背面为草绿色,腹面淡灰绿色或砖红色.背面中央有黑褐色纵纹1条,自前端延伸至肛孔,断裂为22根棒状条纹,在体的正侧面有1条带状横行条纹,呈棕黄色或古铜色。故称之为铜边蚂蟥。

由于棒纹牛蛭的生活习性和约用功能都与宽体金线蛭相似,而且它体形大,产量高,易饲养,所以棒纹牛蛭也可以作为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进行规模养殖。

假睛东方鲀


[学名]: Fugu pseudommus
[资源名称]: 假睛东方鲀
 
[形态特征]:
  体涯圆筒形,背面和腹面背小刺。吻圆口小。上下颌具有两个喙状牙板。背面灰黑色,散布小斑,随生长模糊。体侧胸鳍后上方具一圆形大黑斑,边缘白色。胸斑后边无黑色斑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山东  [原产地区]:烟台  
[气候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东海渤海,及长江黄河下游。  
[水域环境]:海水,淡水  
[生活习性]:
暖温性下层鱼类,栖息在广大近海及咸淡水中,有时进入江河。有气囊遇敌害时能使腹部膨胀,春季产卵期多向近岸潮流缓慢的内湾及河洄游,产卵后多在稍深的近海栖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32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细角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