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绪马面鲀洄游

在东海中、北部外海越冬的鱼群于3月份开始朝西南方向洄游,3月底至5月到钓鱼岛北部海区产卵,产卵后的鱼群于5月中旬向北洄游,6月左右到达舟山外海至南黄海索饵,到冬季返回东海中北部外海
越冬。

在济州岛至对马海区越冬的鱼群于2~3月份分三路作产卵洄游:一路是经济州岛西部转向南偏西的方向沿100米等深线附近海区向东海中、南部海区洄游,一般在3月中下旬可达北纬2900ˊ~2730ˊN,12500ˊE一带海区,在江外、舟外和鱼外渔场可以集大群形成良好的渔场,3月底至4月继续朝西南往钓鱼岛北部海区洄游,4~5月在钓鱼岛周围海区产卵,产卵后的鱼群向北洄游,6月份前后到达舟外至江外渔场索饵,7月以后,鱼群分散到黄海南部和中部海区觅食,部份鱼群可达黄海北部索饵,秋末分散索饵的鱼群陆续向济州岛附近海区洄游,冬季抵达越冬场;第二路是向黄海洄游的鱼群,大致又可分为二支。一支往黄海中部洄游,4~5月可达海洲湾和乳山沿海,5~6月在这两个海区产卵。另一支从济州岛西侧往北洄游,到成山角外海时,一部分鱼群到海洋岛附近海区,另部分鱼群与从乳山沿海继续北上的鱼群相汇合,一起向西到烟威沿海、莱州湾和辽东湾产卵,产卵期为5~6月,可延续到7月。产卵后的鱼群就近索饵,秋末经黄海中部外海陆续返回越冬场;第三路是从对马海区越冬场,向朝鲜半岛的南部、西部和东部沿海作产卵洄游,4~6月在其南部海区产卵,5~6月在其东部和西部沿海产卵,产卵后的鱼群在就近海区索饵,其中在西部海区索饵的部份鱼群,可能与第二路鱼群相混合,秋末索饵鱼群陆续返回越冬场。

相关阅读

蓝点马鲛(黄海)洄游


黄渤海的蓝点马鲛越冬场位于黄海东南部外海海域(3200ˊ~3340ˊN,12440ˊ~12715ˊE),水深60~85米,底质为泥砂和细沙,10米层水温为12~13℃,盐度为32~33的海域。主要越冬期为1~2月。每年3月,鱼群开始陆续离开越冬场向北做生殖洄游。一部分鱼群向西,于4月下旬进入海州湾、连青石、青海、石岛诸渔场,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一部分鱼群向东北,经石岛渔场东部,沿20~40米海域北上,再绕过成山角进入烟威渔场,通过渤海海峡于4月下旬进入渤海的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及滦河口诸产卵场。产卵后的鱼群分布于附近海域分散索饵。秋季开始做适温洄游。9月上旬前后,渤海的鱼群陆续游离渤海,9月中
旬黄海北部的鱼群集中于烟威、海洋岛渔场进行索饵。10月上、中旬蓝点马鲛主群南移,主要集中于石岛、连青石、海州湾渔场以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索饵,12月下旬后,鱼群经长江口渔场和大沙渔场陆续返回越冬场。

蓝点马鲛(黄、渤海种群)洄游


黄、渤海种群:越冬场主要在沙外和江外渔场,从越冬场经大沙渔场,四月下旬由东南抵达3300~3430N、12200~12300E范围的江苏射阳河口东部海域后,一路鱼群游向西北,进入海州湾和山东半岛南岸各产卵场,产卵期在5~6月。主群则沿12230N北上,首批鱼群四月底越过山东高角,向西进入烟威近海产卵场以及渤海的莱州湾、辽东湾、渤海湾及滦河口等主要产卵场,产卵期为5~6月。在山东高角处主群的另一支继续北上,抵达黄海北部的又一重要产卵场海洋岛渔场,产卵期为5月中到6月初。每年9月上旬前后,鱼群开始陆续游离渤海,9月中旬黄海索饵群体主要集中在烟威、海洋岛及连青石渔场,10月上、中旬,主群向东南移动经海州湾外围海域,汇同海州湾内索饵鱼群在11月上旬迅速向东南洄游,经大沙渔场的西北部返回沙外及江外渔场越冬。东海及南黄海种群:东海及南黄海蓝点马鲛1~3月在东海外海海域越冬,越冬场范围相当广泛,南起2800N、北至3300N、西自禁渔区线附近海域,东迄120米等深线附近海区,其中从舟山渔场东部至舟外渔场西部海区是其主要越冬场。4月份在近海越冬的鱼群先期进入沿海产卵,在外海越冬的鱼群陆续向西或西北方向洄游,相继到达浙江、上海市和江苏南部沿海河口、港湾、海岛周围海区产卵,主要产卵场分布在禁渔区线以内海区,产卵期福建南部沿海较早,为3~6月,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盛期,浙江至江苏南部沿海稍迟,为4~6月,以5月为盛期,产卵期间形成沿海马鲛春汛。产卵后的亲体一部分留在产卵场附近海区与当年生幼鱼一起索饵,另部分亲体向北洄游索饵,敖江口、三门湾、象山港、舟山群岛周围海区、长江口、吕泗渔场和大沙渔场西南部海区是重要的索饵场,形成秋汛捕捞马鲛的良好季节。秋末,索饵鱼群先后离开索饵场向东或东南方向洄游,12~1月相继回到越冬场越冬。

带鱼洄游


黄、渤海种群带鱼产卵场位于黄海沿岸和渤海的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三个湾内。现从渤海的两个产卵场和黄海三个产卵场条件看,它们都是在水深20米左右,底层水温14~19C,盐度27.0~31.0 的河口一带,水深较浅,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大的海域。春天,3-4月带鱼自济州岛附近越冬场开始向产卵场作产卵前期索饵洄游和产卵洄游。经大沙渔场,游往黄海的海州湾、乳山湾、辽东半岛东岸、烟威近海和渤海的莱州湾、辽东湾、渤海湾等海区。海州湾带鱼产卵群体,自大沙渔场经连青石渔场南部,沿20-40米水深斜坡,向沿岸游到海州湾的石臼所、岚山头外产卵。乳山湾带鱼产卵群体,经连青石渔场北部进入产卵场。以灰岛东南至苏山岛西北一带为鱼群分布的中心。黄海北部带鱼产卵群体,自成山头外海游向海洋岛、大鹿岛南、大长山岛和庄河、新金沿岸产卵。渤海带鱼的产卵群体,从烟威渔场向西游进渤海,其群体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群体进入莱州湾,产卵中心在黄河口东北、水深20米处。北部群体分别分布于渤海中部和辽东湾东西两岸,两者群体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辽东湾东岸带鱼产卵群体,春汛在复县外海金州湾洄游分布,经长兴岛向北到熊岳河口为止。辽东湾西岸带鱼产卵群体自大清河口经秦皇岛、山海关、绥中等处近海到葫芦岛海区。夏、秋季,渤海南、北部产卵群体于产卵后,部分索饵群体向渤海中部和滦河口近海进行索饵,部分索饵群体游出渤海海峡到烟威渔场索饵。黄海北部带鱼索饵群体于11月在海洋岛近海汇同烟威渔场的鱼群向南移动。海州湾渔场小股索饵群体可向北游到乳山、石岛近海,饶过成山头到达烟威近海,大股索饵群体分布于海州湾渔场东部和青岛近海进行索饵。10月向东移动到青岛东南近海,同来自渤海、烟威、黄海北部各渔场的鱼群汇合。乳山渔场的索饵群体8、9月分布在石岛近海,9、10、11月先后同渤海、烟威、黄海北部和海州湾等渔场索饵群体在石岛东南和南部的陡坡和水温梯度大的海区汇合,形成非常浓密的鱼群,当鱼群移动到36N以南时,随着陡坡渐缓,水温梯度减少,逐渐分散游往大沙渔场。秋末冬初,随着水温迅速下降,11月前带鱼越冬鱼群离开渤海,12月底前后离开黄海北部、中部,从大沙渔场进入济州岛附近越冬场。在济州岛南部,3200N、12600~12700E,水深约100米,终年底层水温14~18C,底层盐度33.0~34.5,受黄海暖流影响的海域内越冬。东海群的越冬场,主要位于北纬度30以南的浙江中南部外海,水深60~100m海域,越冬期1~3月。东海群基本上为南北向洄游移动类型,春季的水温有所回升,分布在浙江中南部外海的越冬鱼群,其性腺开始发育,逐渐集群向近海靠拢,并陆续向北移动进行生殖洄游,5月起鱼群集聚密度增大,经鱼山进入舟山渔场及长江口渔场进行产卵活动。产卵期为5~8月,盛期在5~7月。8月起产卵鱼群数量明显减少,除部分产过卵的鱼群停留在产卵场附近海域进行索饵活动以外,其主群继续北上,8~10月分布在黄海南部一带海域索饵,分布偏北的鱼群最北可达北纬35附近,可与黄渤海群相混一起。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其资源的衰退,其索饵场的北界明显南移,主要分布在东海的北部至吕泗、大沙渔场的南部。10月后天气转冷,沿岸水温下降,鱼群开始进行越冬洄游,此时的鱼群栖息于沿岸的低盐水系和外海高盐水系相交汇的混合水区,随着高盐水的消退和水温的下降,鱼群由北向南移动,其移动速度决定于高盐水和水温的变动。这时形成了著名的浙江渔场带鱼冬汛生产。随着水温的变化,鱼群逐渐进入越冬场。

鳕鱼洄游


黄海鳕鱼基本上属地方性种群,不作远距离泗游,只作东西向及南北向由浅水到深水区的短距离移动。 1~3月为产卵期,主要产卵期在2月上旬,主要产卵场在石岛以东及东南部海区,少数产卵鱼群分散在海州湾外海产卵。主要产卵场水深30~50米,底质多为软泥,产卵的
适温范围为3~8℃,最适水温为4~6℃。产卵后开始进行索饵洄游。4月,低龄鱼开始北上洄游。5月,鱼群越过山东高角。5~6月,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的海洋岛以南及东南海区。部分鱼群向北偏东方向移动,至鸭绿江口外海。产卵后的成鱼大部分游向石岛东南,越过2400ˊE线以东,此时我国近海很少捕到高龄鳕鱼。6月后,黄海北部的鱼群大部分开始南移,多分布于山东高角及东北海区,一部分移动至渤海海峡。10月下旬前后,主要鱼群沿12330ˊE南移,广泛分布于烟威外海东部及石岛外海。1~2月下旬又集中在石岛东及东南海区。

鲐洄游


鲐大致上分布于黑潮暖流向陆一侧的广阔水域。分布于东、黄海的鲐主要可分为东海西部群和五岛西部群两个种群,亦即黑潮的两个支系-对马暖流(包括黄海暖流)系和台湾暖流系。两个越冬群系的主要分界标志为长江口大沙滩和由此向东南伸展的江苏沿岸冷水。东海西部群:越冬群分布于东海中南部至钓鱼岛北部100m等深线附近的水域,每年春夏季向东海北部近海、黄海近海回游产卵,产卵后在产卵场附近索饵,秋冬季回越冬场越冬。五岛西部群:冬季分布于日本五岛西部至韩国的济州岛西南部,春季鱼群分成两支,一支穿过对马海峡游向日本海,另一支进入黄海产卵。分布在黄、渤海的鲐主要来自东海中南部至钓鱼岛北部和日本九州西部外海两个越冬场。在东海中南部至钓鱼岛北部越冬场的鲐,每年3月末至4月初,随着暖流势力的增强和向北发展,水温回升,鱼群分批由南向北游向鱼山、舟山和长江口渔场。性腺已成熟的鱼即在上述海域产卵,性腺未成熟的鱼则继续向北回游进入黄海,5~6月先后到达青岛-石岛外海、海洋岛外海、烟威外海产卵,小部分鱼群穿过渤海海峡进入渤海产卵。在九州西部外海越冬的鲐,4月末至5月初,沿北纬32o30~33o30 向西北进入黄海,时间一般迟于东海中南部越冬群。5~6月主要在青岛-石岛外海产卵,部分鱼群亦进入黄海北部产卵,一般不进入渤海。7~9月鲐主要分散在海洋岛和石岛东南部较深水域索饵。9月以后随海区水温下降,鲐鱼群陆续沿东经124o00~125o00深水区南下越冬场回游。部分高龄鱼群直接南下,返回东海中南部越冬场,大部分低龄鱼群(包括当年生幼鱼)9~11月在大、小黑山岛西部至济洲岛西部停留、索饵,11月以后返回越冬场。

鳀鱼洄游


东黄海鳀鱼分布区周年的水温范围一般为7-28oC,冬季适温底,夏季适温高。每年秋末冬初,随着水温下降至15C左右,鳀鱼离开沿岸逐渐游向深水区,并在11月初开始南下作适温洄游。11月中、下旬鱼群主要分布在北纬35~39N,东经122~125E的水域,主群集中在水温10~13C的区域;到1月份时,主要分布区向南移动约2个纬度左右,为北纬29~37N,东经122~125E的水域。3月和4月初,鳀鱼主要分布在北纬2630~36N,东经121~125的水域。4月中旬前后,随着海水温度的回升,鳀鱼开始北上作产卵洄游。在4月中旬到6月上旬近2个月的时间里,先南后北地陆续向浙江近海、海洲湾、乳山-石岛近海、朝鲜近海、黄海北部近海和渤海各湾产卵场。

银鲳洄游


黄渤海银鲳种群的越冬场位于黄海东南部外海的济州岛西南侧海区及济州岛与五岛列岛之间的对马渔场,水深60~100米,在 34~37oN,122~124oE 的黄海洼地西部,水深60米的区域内,也有部分银鲳越冬,到翌年春天进入黄渤海沿岸产卵索饵,其分布区明显独立于东海银鲳种群。每年的12月至翌年3月为银鲳的越冬期。秋末当黄渤海沿岸海区的水温下降到14~15oC时,在沿岸河口索饵的银鲳群体开始向黄海中南部海区集结,沿黄海暖流南下。12月银鲳主要分布于34~37oN,122~124oE 的连青石渔场和石岛渔场南部海区,元月至3月越冬银鲳主群体南移至济州岛西南海区和对马渔场,水温15~18?C,盐度 33~34的越冬场越冬。 3~4月银鲳开始由越冬场沿黄海暖流北上,向黄渤海区的大陆沿岸的产卵场洄游,当洄游至大沙渔场北部33~34N,123~124?E海区时,分出一路游向海州湾产卵场,另一路继续北上到达成山头附近海区时,又分支向海洋岛渔场,烟威渔场及渤海各渔场洄游。 5~7月为黄渤海银鲳种群的产卵期,产卵场分布在沿海河口浅海混合水域的高温低盐区,水深一般为10~20余米,底质以泥砂质和砂泥质为主,水温12~23C,盐度27~31 。主要产卵场位于海州湾,莱州湾和辽东湾等河口区。黄海南部的吕泗渔场为我国最大的银鲳产卵场,在此产卵的银鲳群体属东海银鲳种群。7~11月为银鲳的索饵期,索饵场与产卵场基本重叠,到秋末随着水温的下降,在沿岸索饵的银鲳向黄海中南部集群,沿黄海暖流南下。每当年间低温期过后,水温趋于回升之际,各越冬场的鱼群按各自的洄游格局向近海作产卵洄游。银鲳索饵鱼群的分布较为分散,遍及禁渔区线内外的近海水域,就中内侧的幼鱼比重为大,外侧成鱼居多。一般来说,银鲳产卵后在产卵场及其邻近海区索饵;6~8月还有为数较多的性未成熟的小型鱼前来近岸索饵;10月以后,随着近岸水温的下降,鱼群渐次向各自的越冬场游去进行越冬。

白姑鱼洄游


该种群大体以3300N为界,分布在该界以北的鱼群洄游分布仅限于黄、渤海之间。该种群的越冬场在3300~3430N、12330~12530E海域,越冬群体在该海域停留到4月中下旬,之后,鱼群迅速向北偏西方向作生殖洄游,生殖群体中的一部分游向西北,于5~6月进入山东半岛南岸海州湾的临洪河口近海及乳山口近海产卵场。主群则向北洄游,于5月上旬前后到达石岛东南及石岛以东海区,鱼群越过山东高角后向西,5月中至6月上旬便可进入渤海各大河口近海产卵,该主群的另一部分越过山东高角后继续向北,游向鸭绿江口西侧一带海区产卵。黄渤海种群的诸多产卵场中,渤海的莱州湾为主要产卵场,产卵后的鱼群主要分布在莱州湾及渤海中部索饵。8月中下旬,白姑鱼成鱼便陆续游出渤海,9月主要分布在烟威渔场南部,并逐渐与黄海北部的索饵鱼群在山东高角外海混合,10月鱼群沿山东半岛南下,又与在千里岛附近索饵的鱼群汇合继续南移。海州湾鱼群产卵后,在产卵场外侧海区索饵,10、11月这股鱼群主要分布在3415~3500N、12100~12300E一带海域。12月上述各路鱼群向东南游入越冬海区。

竹荚鱼洄游


竹荚鱼在黄海的分布与洄游受黄海暖流水系的影响较大。黄海竹荚鱼的越冬场在对马海峡附近及东海北部。每年的12月至翌年1月为越冬期,2月鱼群开始由越冬场沿黄海暖流北上,分布于33~43N,123~124E一带;以后分出一路向山东南部沿岸产卵场洄游,主群继续向北游到石岛外海,再分支向海洋岛渔场及烟威渔场洄游。另一支鱼群自东海北部沿124E以东海域和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6月初达海洋岛渔场。竹荚鱼在黄海的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分布在黄海北部的竹荚鱼索饵至7~8月,秋季随着水温下降沿黄海暖流南下;分布在黄海南部的竹荚鱼索饵至11~12月,而后南移进入东海北部和对马海峡越冬场。1998~200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冬季和春季竹荚鱼仅在黄海南部有零星分布,数量很少;夏季和秋季竹荚鱼在黄海南部的分布较广,少量进入黄海中、北部。渤海没有发现竹荚鱼。

玉筋鱼洄游


玉筋鱼系地方性资源,在渤海和黄海有数个地理群,不作远距离洄游,仅在浅海与外侧近海之间做深浅水游动。在秋末冬初,随着北方南下冷空气的来临,当水温下降到13~15℃时,由深水移向浅水砂砾底质一带产卵。在黄海中南部,玉筋鱼于每年11月开始产卵,12月中旬产卵基本结束,在黄海北部的产卵期要晚于黄海中部。据日本报道,产卵期最晚可持续到翌年2月分,产过卵的亲鱼向深水移动,在深水作业的底拖网渔获物中,不同大小玉筋鱼的个体均可捕获,成为春汛的主要渔捞对象,滞留在近岸的多是幼鱼和低龄鱼,可成为春末、夏初定置网具的渔捞对象。当夏季水温升到20~24℃时,它有潜沙的习性,由浅水移向深水潜伏,进行夏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5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黑芋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