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疾病名称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为害对象 网箱养殖长吻鮠
疾病概述 病鱼下颚呈粉红色,有的显现红斑。

病原

症状 病鱼下颚呈粉红色,有的显现红斑。胸腹部充血发红,胸腹鳍基部充血,有的病鱼胸腹鳍鳍条腐烂,附有泥状悬浊物;鳃丝末端肿大并腐烂,有的沿鳃边发白泛黄,鳃上不均匀地附着许多泥状悬浊物;腹部膨大,肛门红肿,打开腹腔有淡黄色或淡红色液体。胃肠无食,肠管充气变粗,肠壁充血出血。病鱼发病2-3天后即死亡。

发病规律 流行于5-7月和9-11月。

防治方法
(1)用150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全箱泼洒,间天1次,连用3天。

(2)用强氯精在网箱四边挂袋,每袋10克,间天1次,连用3天。强氯精与生石灰交替使用。

(3)每100千克鱼用黄连、半枝莲、川心莲、板蓝根、侧耳根、茅草根、甘草汁100克按适当比例配伍煎汁,加入呋喃唑酮3克、土霉素2克,均匀拌入饵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续5天,结合外用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治此病。

相关推荐

长吻六鳃魟


中文名称长吻六鳃魟

拉丁名称Hexatrygon longirostrum (chu et Meng)

英文名称Sixgill stingra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鲼形目

拉丁目名Mylioba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魟亚目

拉丁亚目名Dasyatoidei

中文科名六鳃魟科

拉丁科名Hexatrygonidae

中文属名六鳃魟属

拉丁属名Hexatryg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国南海、东海海域。

形态特征
长吻六鳃虹体盘前部三角形,后部亚圆形,体盘的长大于宽。吻延长,三角形,无吻缘骨,吻端钝尖。口大,几平横,口两侧有浅弧形皮褶。牙铺石状排列,近菱形,每牙具一中央横脊,喷水孔大,椭圆形,位于眼后。鳃孔6个。腹鳍近长方形,鳍脚宽扁,后端圆钝,尾较短,体盘长而侧扁,具上下皮膜,尾刺1枚。尾鳍长椭圆形,后端上叶稍大于下叶。体完全光滑,背面深褐色,腹面灰白色,胸鳍边缘和腹鳍后部黑褐色,腹中央和胸鳍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或圈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长吻六鳃魟栖息于350-1 000米的深海,营底栖生活。长吻六鳃魟体型较大,通常全体长达1米左右。

长吻鮠锚首吸虫病


疾病名称锚首吸虫病

为害对象 鳜、长吻鮠、大口鲇、鳗鲡等
疾病概述 锚首虫类单殖吸虫包括多个属,在我国已发现引起疾病的有锚首虫、似鲶盘虫和伪指环虫三类。它们大多为害名优鱼,如鳜、长吻鮠、大口鲇、鳗鲡等。鉴于名优鱼多为单养,养殖密度较高,故近年来该病呈发展趋势。

病原
寄生于鳜鳃的河鲈锚首吸虫(Ancyrocephalus ogurndae),形状与指环虫类似,后周着盘上有背腹两对锚形中央大钩,背中央大钩稍大于腹中央大钩。边缘小钩很小,交配管细长,盘曲。

寄生于长吻鮠的有似鮠鲶盘虫(Silurodiscoides leiocassi),寄生于鲇、大口鲇鳃的有中刺鲶盘虫(S.mediacanthus)、凶恶鲶盘虫(S. asoti)、筒鞘鲶盘虫(S.infundibuloragina)等。鲶盘虫的特点是固着盘上的背中央大钩明显大于腹中央大钩,并有1对附片和1个片形联结棒,边缘小钩雏形。

寄生于鳗鲡的有鳗伪指环虫(Pseudodactylogyrus anguillae)和短钩伪指环虫(P. bini)。此类虫的特征是中央大钩1对,内突很发达,7对边缘小钩胚胎型。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翻开鳃盖,鳃丝色暗淡。镜检,每片鳃上有大量虫体。


发病规律
此类单殖吸虫病系卵生,在虫体内每形成1卵成熟后即产出。产卵率和孵化速度均受温度影响,故发病季节在春秋两季、但伪指环虫病系高温季节发生,鱼苗和夏花鱼种,白仔鳗易受其害而致大批死亡,大鱼种和一龄以上鱼,当每尾鱼寄生强度达1000个以上时也可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用0.7毫克/升的甲苯咪唑全池泼洒,并以每千克体重50毫克的甲苯咪唑,混饵投喂,连用3天。

甲鱼养殖常见病“白底板”“腐皮病”并发症防治技术



一、病原
从患白底板、腐皮病并发症的病鳖体内分离到多种细菌,经人工回染试验证实其中两株为主要致病菌,经生理生化特性检查,鉴定这两种菌为温和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国内还未有其他关于白板病、腐皮病并发症的研究报道。
二、流行情况
该病6月份开始陆续出现,7月份达到死亡高峰,直至整池鳖死亡殆尽为止。感染率可达70%~80%,死亡率100%。
三、病症
该病主要病症表现为患病鳖底板苍白无血色,但四肢、脖子、背甲、裙边等处皮肤发生糜烂、坏死。剖检可见,病鳖腹内积水,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脾脏肿大,胆囊肿大,胆汁稀薄,肠道壁发白,呈贫血状态,内有瘀血块。
分析发病原因,认为可能有二:
1.放养密度过大,鳖相互厮咬受伤,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池内大小混养,造成以大欺小受伤后,细菌继发感染引起。
2.水质极度恶化、污染,鳖体质过弱引起。
四、防治措施
1、预防方法:捕捞、运输过程中注意操作,谨防受伤;合理放养,每池规格一致,要有足够的晒背场所,饵料要营养全面,定时投喂,适口足量;保持水质清新、无污染;坚持每隔半月用漂白粉全池泼洒呈2毫克/升浓度消毒池水。
2、治疗方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种菌均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据此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效果较显著。
⑴发现病鳖,及时隔离,放入浅水水泥池治疗,每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剂量20万国际单位/千克鳖体重,连用3~4天。
⑵原发病鳖池,先放浅池水至30厘米,全池遍洒漂白粉呈2毫克/升浓度,下午注水至原水位,第2天再放浅水至30厘米,泼洒漂白粉,下午注满,连续6天为一疗程,同时拌饵投喂庆大霉素,用量15万国际单位/千克鳖体重,连用3~4天。

甲鱼肺化脓与眼病并发症防治技术



一、病原
目前,初步研究发现该病病原是副肠道杆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
二、病症
患病鳖眼球充血、水肿、下陷,有豆渣样坏死组织覆盖在眼球上,严重时双目失明;病鳖呼吸困难,嘴大张,头颈上抬,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常伏于食台或晒背台,少食或不食。剖检可见,肺部呈黑紫色,常伴有硬结节或囊状病灶。
三、防治措施
1、预防方法
放养前挖出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水质良好,溶氧充足,pH值呈微碱性,透明度25~30厘米;常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定期排污换水。
2、治疗方法
⑴发现病鳖,及时捞出,隔离治疗。
⑵原池用高锰酸钾泼洒,使池水呈2~3克/立方米浓度,同时饲料中拌喂金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金霉素(含量1%)为0.2~0.5克/千克鳖体重,连喂3~5天;土霉素为0.1~0.2克/千克鳖体重,连喂4~7天。
⑶患病鳖用5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5~10分钟。

长吻鮠东方异肉吸虫病


疾病名称东方异肉吸虫病

为害对象 长吻鮠苗种
疾病概述 病鱼体色较黑,离群缓慢独游,有时上下往返急速游动打圈,鱼的前腹部略显红色。病鱼体表、鳃、内脏各器官外观正常,未见病变。

病原 为鲶东方异肉吸虫,隶属于复殖亚纲异肉科异肉属。

症状 病鱼体色较黑,离群缓慢独游,有时上下往返急速游动打圈,鱼的前腹部略显红色。病鱼体表、鳃、内脏各器官外观正常,未见病变。解剖病鱼消化道,可见胃、肠内均无食,肠内有较多淡黄色粘液,在中肠即可发现虫体寄生。患鱼生长明显较健康鱼缓慢。据资料介绍,全长为11.4-14.5厘米的健康鱼种,体重为18.8-31.5克,而患鱼全长11.8-15.0厘米时,其体重只有11.7-24.6克。患病严重者,身体很快消瘦,并急速游泳打圈,以至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
(1)苗种人池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杀灭螺类,消除泥苔。

(2)鱼池灌注新水时,在进水口加过滤网罩防止和减少螺类进入池塘。

(3)用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成0.3-0.7毫克/升,以杀灭水中鲶东方异肉吸虫的尾蚴,从而降低此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达到控制此病的目的。

鲤鱼肠炎及烂鳃病的防治


李志刚(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水产站164155)

造成鲤鱼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水温及喂食上。水温低或温差过大易造成肠炎,喂食不当也会造成肠炎突发。肠炎初期食欲不振,粪便带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保持水质,提温至32℃即可快速看到成效。肠炎中、后期,鲤鱼会出现厌食,粪便黄白色,甚至脓疱,肛门红肿等,此时在做好保持水质,提高温度外,就需要添加药物才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该病习惯上称烂鳃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1临床症状

肠炎病鱼食欲不振,腹部膨大,体色发黑,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轻压腹部,有类似脓血状物流出,有的鱼离群独游,少食,特别是头部乌黑。有的鱼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烂鳃病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淤泥,鳃盖内表皮充血,病鱼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烂。病鱼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呈扫帚状,并附有杂物,软骨外露。

2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剖开肠炎病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或有胶状粪便,有时发现成形的粪便间连有很长的、透明的胶体;解剖观察,肝脏变异、肠道的后部发红;剪开肠道发现肠壁变白、较薄甚至透明,肠道的内黏膜脱落现象严重。

无菌采集病死鱼肠道内容物和腮病变部位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肠内容物涂片发现大量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腮病变部位涂片发现大量嗜纤维粘细菌,不会发现其他致病菌和寄生虫。

3防治

发生肠炎病后,采用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必须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环境和肠道内环境,这样才能彻底治愈。养殖管理过程中,养殖者要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或酶制剂,改善肠道环境,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可增强体质,减少肠炎病的发生。治疗方案:第一,外用一次消毒剂(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进行养殖水体消毒。第二,在外用消毒剂的同时内服杀菌消炎药品(诺氟沙星或恩诺沙星等),延续使用5~7天。第三,外用消毒剂2~3后倾泻一次、光合细菌或枯草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环境;内服药物停滞后,使用酶制剂及光合细菌或乳酸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增长肠道消化有益微生物总量,修复肠道内黏膜,调节肠道机体环境,连用5~7天。第四,在养殖管理进程中,延续维持良好的养殖池塘的底质和水体环境,每隔15天左右,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及光合细菌或乳酸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维持肠道有益微生物含量,延续使用3天。第五,投喂配合饲料做到四定和四看。第六,做水体预防消毒工作,每半月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一次。

治疗肠炎病的土方法:每亩(667平方米)用韭菜2.5千克,切碎加食盐200克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可愈。每亩用大蒜1~2千克,捣烂混入饲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每100千克鱼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邻氨基苯甲酸)100克,乐果(硫代磷酸酯)200克,漂白粉500克,食盐1千克,混合拌草料,待晒干后投喂。每100千克鱼种用十滴水20~40毫升,与米糠2~3千克拌合,再与面粉1千克煮成糊状,调匀后做成药饵投喂。每万尾鱼种,每次用大黄0.5千克,研成粉,水花生5千克,打成糊状,大蒜和食盐各0.5千克,兑水磨成浆液,每天一次连用3天,可治肠炎病。每亩水深1米,用15~25千克生石灰溶于水,全池泼洒。鱼服康(主要成分为乳酸诺氟沙星,聚肌胞,靶向缓释剂等)A型或B-I型内服,每100千克鱼体重用A型200克,或用B-I型100克,混入饵料中投喂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1天1次,连用3天。若病情较重,间隔1天后,再按上述用量,喂1个疗程。磺胺胍或磺胺嘧啶。内服,每100千克鱼体重第一天用药10克,2~6天用药5克,混饵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1天1次,连用6天。

治疗烂腮病的方法为每亩用15~20千克鲜薄荷浸入水中,3~5天见效,可治疗草鱼烂鳃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87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