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的场所要求

网箱养殖场所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在投饵的情况下,并非所有的水域都适合开展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对于湖泊、水库、河流等大中型天然水域,网箱养殖地点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

1、水域环境。
应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水体为微流水的湖泊、水库、河流,透明度大于80厘米,水底无过多淤泥和腐殖质。养殖水域最好选择在湖泊、水库上游的河流入口处,或下游的宽阔河道中,水交换条件好的库湾也可利用。网箱最好设置在避风向阳、水面开阔的近岸区。

2、水流与风浪。
水流和风浪能促进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使箱内水体溶氧不断得到补充,还便于消除残饵和粪便,改善水域环境,这是网箱养殖能在高密度下获得高产的基础。但是,水体交换量因鱼体对水流、波浪的适应而有一定的范围。根据斑点叉尾鮰对水体流速的耐受力和各地的经验,网箱设置水域水的流速宜选在每秒0.05~0.2米的范围内,并以风力不超过5级的敞水处为好。

3、水深、底质和离岸距离。
水深在3米以上,底部平坦,离岸相对较近,是网箱养殖较理想的条件。水深3~7米最适合,这样网箱本身深度可安排在2~3米,网箱底到水底还可留出1米以上的空隙,使水有所流动,水质不易恶化。水太浅,当水位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发生网箱搁浅或大风浪将网箱连底翻起的事故。实际上我国许多地区网箱养鱼水域的深度均未达到要求,虽然这样的网箱底层水质不好,但并不能说水深不足2米的水域就绝对不能开展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若底部平坦,则建立固定式网箱较为方便。若网箱放置离岸过远,会增加管理上的困难,投饲次数势必减少,不易使用少量多次投饲法,出了意外也难以及时处理。

4、选择避风向阳、日照条件好的场所。
网箱养殖的主要季节在4~10月。因此,主要考虑的是应该避开东南风或东北风的吹袭。一般网箱养殖基地设置在湖泊或水库的东南面或东北面,这样可避开上述风向,且日照时间长。

5、交通便利。
建设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基地,必须考虑交通是否方便。因为大多数水库的库区都在山区,即使水源条件很好,如果饲料、苗种及其他各种材料运输不方便,鱼产品也就不能及时运往市场,那么这些地方发展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也就不太有利了。

相关知识

斑点叉尾鮰的水体要求


1、对水的主要要求

水温:斑点叉尾鮰是温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范围为0-38℃,能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工饲养水体中生存。繁殖期水温宜为18-30℃,最适繁育水温为22-28℃。鱼苗入塘时,池塘水温与鱼苗暂养水温相差不能过大,一般不超过±2℃为好。摄食水温范围较广,在5-36℃时均能摄食,摄食较适水温为16-34℃,最适温度为28-30℃。摄食强度在最适水温以下与水温呈正比,在最适水温以上与水温呈反比(表1)。养殖效果也是如此,在水温最适范围内饲料系数最低。在较适生长水温范围内,日绝对增重量可达1.5-3.5克。如果要进行第二年养殖,则鱼种的放养宜在水温8℃-10℃之间进行。

表1水温与摄食强度的关系

水温(℃) 10-15 15-2020-2525-32
日投饵率(%) 1.0-1.5 0-2.5 3.0-3.53.5-4.0


溶氧:斑点叉尾鮰在溶氧低于0.8mg/L时开始浮头,在溶氧2.5mg/L以上即能正常生活。孵化要求溶氧为6mg/L以上,养殖池塘水体的溶氧量在4.5mg/L以上、网箱在6mg/L以上为佳。我国标准规定:水体溶氧不得低于3mg/L,适宜溶氧为5mg/L以上。

pH:孵化适宜pH值在7.0-8.0之间,正常生长水体的pH为6.5-8.9,pH值过高或过低都对该鱼的生长、性成熟及产卵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盐度:适宜盐度为0.2-8.5‰,即盐度为8.5‰以下能正常生长,故可在8‰以下咸淡水的水体中推广养殖,在盐度11.8‰的水体中能生存但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透明度、硬度:养殖水体的适宜透明度为35cm-45cm。硬度为70-600㎎碳酸钙/L。

氨氮、氨和亚硝酸盐:斑点叉尾鮰在较肥的水体中,氨氮含量为0.8-0.95mg/L仍能正常生活,含量在1.42mg/L以上则会导致死亡。NH3含量在0.085mg/L能正常生长,在0.12mg/L的水体中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并损伤鳃及使体表的粘液增多。亚硝酸盐(NO2一)浓度为0.34mg/L时能正常生长,在0.48mg/L以上时,50-55小时内死亡。

2、水体改良

为了使鱼能快速生长、提高养殖效益,保持最适宜的水体环境特别是溶氧或pH非常重要。

水体改良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移出法,比如要提高溶氧、清淤、移出部分养殖动物、换出老水都可行。二是运动法,比如用开动增氧机或移箱的方法来调整溶氧或水质。三投入法,比如向池塘或网箱中投入增氧剂,或通过培育水使水中藻类健康稳定来提高溶氧,或注入新水调节水质,或在池塘水质偏酸时每隔10-15天洒泼生石灰浆来调整pH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换水难度较大的池塘或水库条件下,养殖户较多采用投入高浓度的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的方法,用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有害物的发生。尽管目前总体上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效果不十分稳定,但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将来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必然会越来越广泛。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一、简介
浸泡10分钟左右。

2、苗种培育:
1)、箱体选择:最好选用5m×5m×2.5m或6m×6m×2.5m箱体;
2)、新网箱必须在预计进苗前6-7天下水布置完毕,以便让箱体上附着一些丝状藻类等附作物,避免擦伤鱼体。
3)、购苗时间:每年在冬季或次年早春是最佳购苗时间。
4)、放养密度:体长15cm的育苗可放200-300尾/

3、成鱼养殖:成鱼最好用12m×12m×3-3.5m、网目3-5cm箱体养殖(双层网);放养量30-50尾/

4、饲料选择:
(1)、选择营养平衡的饲料;(特别是不含杂粕的饲料)
(2)、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3)、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4)、根据不同时期鱼的口径大小选择饲料颗粒规格;
(5)、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升降变化选用饲料。
(6)、膨化料、沉水料均可单独投喂。

5、投喂技术:
“三定”投饵:即定时、定质、定量!

(1)、定时:
即“少量多餐”分时分量的方式投料。
一般按以下方式进行:
其一、苗种培育:〈0.3斤以下〉
早上:7-7:30
中午:11-11:30
下午:3-3:30;如有条件(夏秋季节)在下午6—6:30补充一次,效果更佳。
(2)、定质:选用未超过保质期且质量稳定的饲料投喂。
(3)、定量:按鱼的总量与平均规格以及天气情况来决定每天的投喂量。正常情况下幼鱼阶段投饵率为3—6%。成鱼阶段1-3%!冬季随水温变化逐渐降低投饵率。

五、日常管理

1、建档
要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为每只网箱编号登记,记录鱼种放养量、生长情况、死亡数、饲料消耗、鱼群活动、鱼病防治及天气、水温变化等内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利于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生产。

2、巡箱
要每日巡视观察鱼情、水情,注意安全。育苗阶段要勤洗箱,一般6-8天一次。作好三防工作:即防洪水、防破箱、放鱼病;洪汛时及时清除漂浮物,防止挂网、糊网,调整和加固缆绳(锚绳),防止网箱位移、倾
覆等事故发生。遇特殊的意外情况(如水质恶变、风暴袭击等),要及时组织人力将网箱疏散到安全地点。
做好防逃、防盗工作,经常检查网箱是否有鼠、狗或人为造成的破洞,一旦发现要及时修补。

3、及时出售
达到商品规格时要适时出售。这样既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又及时降低了网箱中鱼的密度,进而提高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



1、网箱管理。

网箱在安置前应经过仔细地检查,鱼种放养后还要勤检查,时间最好是在傍晚或早晨。方法是饲养人员将网箱的四角轻轻提起,仔细查看网衣是否破损,特别要注意查看离水面下33厘米左右处。水位变动剧烈时,如洪水期、枯水期,都要检查网箱的位置,并随时调整。


2、鱼体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鱼体,可掌握鱼的生长情况,不仅为投饲提供了实际依据,而且使产量估计也有了可靠的资料。一般要求1个月检查1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网箱污物的清除。

网箱下水3~5天后就会附着大量的污泥,以后又会附上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丝状藻类或其他生物,堵塞网目,从而影响水体的交换,必须设法清除。目前,国内网箱清洗有以下几种方法
(1)人工清洗法
网箱上的附着物比较少时,可直接将网衣提起,抖落污物,或者将网衣浸入水中漂洗。当附着物较多时,可用韧性较强的竹片抽打使其掉落。操作要细心,防止伤鱼破网。洗网的间隔时间,以不使网目堵塞为原则。
(2)机械清洗法
使用喷水枪、潜水泵,以强大的水流把网箱上的污物冲落。有的采用农用喷灌机(以柴油机作为动力),安装在小木船上,另一船安装一吊杆,将网箱各个面吊起顺次进行冲洗。二人操作,冲洗一只60平方米的网箱约需15分钟,比手工洗刷提高工效4~5倍,减轻了劳动强度,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3)沉箱法
各种丝状绿藻一般在水深1米以下处就难以生长和繁殖,因此,将封闭式网箱下沉到水面以下1米处,就可以减少这些藻在网上的附生。但此法往往会影响到投饵和管理,对鱼的生长不利。因此,要因地制宜,权衡利弊后再作出决定。
(4)生物清污法
利用罗非鱼、鲴等鱼类喜刮食附生藻类,吞食丝状藻类及有机碎屑的习性,在网箱内适当放养这些鱼类,让它们刮食网箱上附着的生物,使网在保持清洁,水流畅通。利用这种生物清污法,既可充分利用网箱内的饵料生物,又能增加养殖种类,提高养殖产量。

4、做好网箱饲养日志。

日志是检查工作、积累经验、制定计划、提高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实行科学养鱼,一定要做好每只网箱的日志,这是最基本的管理工作。网箱日志应包括日期、天气、水温、放养、捕鱼记录、鱼体成长度记录、投饲种类及数量、鱼类活动情况、鱼病及防治措施等项目。

5、起网收捕及并箱越冬。

起捕的时间应根据水温、鱼群生长状况和市场的需要来决定。一般水温下降到15℃时就可起捕,供应市场。春季放养的大规格鱼种,一般当年都可达到上市规格,而不需要进行并箱越冬。并箱须在天气晴朗、水温10℃左右时进行。并箱的鱼要停食2天以上。越冬的放养密度以每立方米水体放鱼种1.5千克左右为宜。

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1)


小体积网箱养殖具有灵活、操作方便、见效快等特点,与传统的大网箱养殖相比则水体交换更快,可以创造并维持更好的水质条件,经济效益显著。笔者曾经进行了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试验,平均单产量230kg/立方米,纯收入500余元/立方米,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养殖水域的选择

水源稳定且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面常年风力在0级~6级,水温在0℃~38℃之间,冬季不封冰,并要求水域四周植被良好,年降水量适中,且交通方便,水面开阔,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设置网箱地点的最低水深至少比网箱高度高出50cm。

二、网箱的设计与安装

网箱整体设计要求是:大小为1立方米~4立方米,高1.0m~1.5m,网目最小规格为13mm,制造网箱的材料应具有牢固、轻便、耐用、耐腐蚀、抗生物污垢、不妨碍水体交换等特性,网箱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网箱间距1.0m~2.0m,并呈“品”字形排列,以有利于水体交换。

三、鱼种放养

要求鱼种健康、无病、无创伤、体色均匀一致,规格整齐,平均个体体重为40g/尾~50g/尾。放养密度应根据水质状况而定,水体透明度不少于80cm养殖水域的单位产量可设计为200kg/立方米,而水体透明度大于100cm养殖水域的单位产量可设计为300kg/立方米。放养密度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放养密度=单位水体设计产量/收获时个体体重。

四、投喂

斑点叉尾鮰原属肉食性鱼类,经过多年人工养殖驯化,已转变为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网箱养殖中,可以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以投喂糠麸、鱼粉、豆饼、玉米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但要求蛋白质含量达到34%~36%,水温在5℃~36℃情况下均可以投喂。投喂时,首先要进行驯化,以使斑点叉尾鮰上浮抢食,一般在鱼种进箱后进行驯化1周,驯化方法是投喂时先敲击饲料桶或盆,使之形成条件反射,且每天驯化2次,投喂按照“慢—快—慢”的节奏以及“少—多—少”的原则掌握投喂速度与投喂量。投喂量应根据水温、鱼类大小及其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每次投喂以鱼群不再集群抢食为止,水温15℃~21℃时日投喂量为鱼种总体重的3%,水温15℃以下时日投喂量为鱼种总体重的1%,且每天上午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下午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斑点叉尾鮰喜欢在阴暗光线的条件下摄食,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因此,夏季时节可以在网箱附近挂上黑灯诱虫为食。

五、水质管理

斑点叉尾鮰对低溶解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所以要保持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含量应经常保持在3mg/L以上。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监测1次水体溶解氧、水温和透明度。

六、日常管理

1.应规范养殖操作,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情况,认真观察与分析鱼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网箱养殖日志,记录每天的水温、摄食、投喂、死鱼及病害等相关情况,以积累经验。

2.经常刷洗网箱网衣上的污物及附着藻类,使网箱内外的水体可以得到充分交换。

3.经常检查网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发生逃鱼或凶猛鱼类入箱。

4.随着水位的涨落,必须及时将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

七、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鱼种放养时,用3%浓度的食盐水或0.4ppm的二溴海因等药物浸浴后进箱,并且每隔20天左右在网箱内用15ppm的生石灰和0.3ppm的二溴海因泼洒消毒。网箱周围水域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2)


一、材料与方法

1、场地选择:试验实施地在本县最大水面龙窝湖内进行,东临芜铜公路,北临长江,交通十分便利。龙窝湖原是长江河曲,后兴修水利,围垦打坝形成的半封闭湖泊,有控制闸通长江,面积700公顷,平均水深4.5m,pH6.9,溶解氧8.3 mg/L,透明度140~240cm,氨氮0.13mg/L,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场地选择在风浪小,底质平坦,水深6m左右的湖湾放置网箱。

2、网箱设置:采用的网箱为单层六面体,规格为3m×3m×2m,网目2.5cm,网箱底部加一层密眼网,在底部向上和箱盖向下各用密眼网缝40cm高,防止饲料散逸,以便降低饵料系数。网箱上露30cm。以毛竹作浮架并在每角用泡沫浮球保持箱架平衡,沉子为空心砖,重2.5kg/只。每只网箱设8只沉子。网箱分两列排列,间距为3m,行距为5m,两端用25kg铁锚固定。网箱在鱼种放养前10天,放置到预先选择的场地,使箱体附着藻类。

3、鱼种投放:4月8日投放鱼种,鱼种由安徽淮南焦岗湖渔场购进,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入箱前用5%的食盐水消毒10min。鱼种放养规格为40~50尾/kg,密度为200尾/m2。每箱搭养15cm的细鳞斜颌鲴10尾,使其摄食网箱附生藻类,改善水体交换。

4、饲料与投饲:本试验采用的饲料为“正大”和“嘉吉” 牌斑点叉尾鮰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32%。

鱼种放入箱后1~2天不喂食。其后开始驯化投喂,经10天左右,驯化基本结束,进入正常投喂。投喂时采取先敲击饲料桶发出信号,再采取“慢、快、慢”的方法投喂,每日三次。投喂率根据水温、鱼种规格而确定。50g以下采用颗粒饲料投喂,50g以上采用膨化料投喂。

鱼种、水温、投饲率关系
体 重投饲 (克)水温 率(%)100以下100~200200~400400~60015~202.52.52.01.820~254.03.53.02.525~306.05.04.03.530以上5.04.03.52.5


5、养殖管理与鱼病防治:养殖时认真记录鱼的吃食、活动情况、天气、水温变化,有无鱼病发生。经常检查箱体有无破损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每隔10~15天刷箱1次,以增加箱体内外水体交换,改善水质状况,促进鱼类生长。

鱼病预防:鱼种入箱时用食盐浸泡消毒,以后每隔半月用溴氯海因进行消毒预防,没有发生疾病。

二、试验结果

10月20日县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8箱共产斑点叉尾鮰6207kg,单产86.2kg/m2,平均个体486g,最大个体875g,成活率97.2%,总产值99300元,本试验共支出73029元,饵料系数2.1,投入产出比1:1.36。

三、总结与讨论

1、斑点叉尾鮰在大水面采用网箱养殖,投喂专用饵料,生长迅速,抗病力较强,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且经济效益较好。

2、斑点叉尾鮰喜暗性,早、晚投喂量占全天的80~90%。

3、斑点叉尾鮰的鱼种规格要控制在50尾/kg以内,且每箱的鱼种规格一定要整齐,待鱼长至150g/尾左右时,应按鱼种的规格进行一次分箱,以便于鱼的生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1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